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

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校的教育目的是围绕经济性、社会性、岗位性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能力,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其学习标准简单而又严格,学懂只是第一步,会用才是最终目的,会用要求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为按期完成课程进度,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现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初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功能,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中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要求中职校教育必须实现岗位与技能的对接,也就是中职校教育要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培养对口人才,岗位需求具体表现为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其中的岗位工作能力就是中职校教育的培养重点,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岗位工作能力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要改革变化,以适应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真实的课堂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任课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任务情境,所设任务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用探索任务解决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求与岗位工作相关,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是任务驱动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具体任务设计有如下实例:例一,Wor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班级课程表或者自我介绍发言稿;例二,Excel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编排班级成绩汇总表并统计出成绩分布图;例三,网页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例四,AutoCA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熟悉的建筑平面图与平面布置图。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任务情境的设计要逐步衔接岗位模拟操作,实现中职校教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真正接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可缺少;教学任务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宜实不宜虚;任务驱动教学不能完全丢掉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贯穿于实践教学。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教学情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案例操作,使用表格、文字、网页制作、图像等应用软件,充实案例内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的成功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案例内容不仅要包括文稿、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还要包括案例的制作步骤与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说明,缺一不可,教学案例设计要有实践性、典型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案例讨论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任课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探讨思考结论,概括不同的分析结果与解决办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按照讨论的解决方法操作完案例之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解决的方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创新,指明方案中的欠缺与不足,让学生完整掌握案例教学中的技能和知识。

3.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校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师资队伍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系统,差不多都是学历教育下的产物,适应不了现阶段中职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能力短缺的矛盾在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群体中尤其明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为岗位工作服务的,其开设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中职校计算机教师可能缺少计算机课程对口岗位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比如室内艺术设计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以体现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如果缺少室内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单纯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那么其教学结果就是隔靴挠痒;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而这些新技术从产生到进入教学视野,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的自我知识更新,那么就会造成计算机操作教学上的滞后性,中职校教育就跟不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抛开这一点不讨论,依靠自我知识更新也存在问题,一是占用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更新的效果还得不到保证。为切实解决师资队伍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职校首先要探讨计算机任课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整体规划,目前较为可行的策略是培训和引进双管齐下,强化"双师型"计算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是,通过优惠政策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以吸引一批"双师型"人才,或外聘技能型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减少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开支;派送有条件的计算机任课教师进 修培训或参与企业操作实践,通过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建设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校由于其培训学校的性质,与公办学校比,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全完备,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尚没有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扩散,开始出现盲目扩招现象,这样一来,前面的基础硬伤就渐渐束缚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职校学生扩招的最大限制,实训设备的转型和升级节奏慢、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都大大影响了中职校培训教育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如何应招才能有效提高中职校扩招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要求所有中职校建立各自培训专业全套实训基地,既是一种巨大浪费,也不符合我国的经济状态,中职校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加强建设的不可行性,而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必须创新思维走新路,其中,内部资源整合与开展校企合作是很值得借鉴的好办法新路子。

(1)内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要求不只是简单重组现有计算机教学设备,而是优化配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教学利用的教育资源,要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操作思路是将计算机教育资源的日常维护巧妙地添加整合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如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学校网站的日常维护添加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等,这样既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实训场地,又节省了日常维护开支。内部资源整合也可将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课程教学添加整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培养教育。

(2)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中职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完美接轨,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去向,"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体现,这一合作模式以双赢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说是对学校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5.变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选用合适的考试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考试一般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传统考试办法会将中职校学生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就违背了中职校教育的初衷。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应以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考点,具体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加机试,且加大机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可适当布置类似课程内容的作业任务,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如程序设计课程可布置学生编制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程序操作课程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制作(或设计)作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竞赛内容的中英文录入、文字编辑排版、程序设计、网页制作、3DS 动画设计、Auto-CAD 辅助设计等各类比赛也可以是作业任务的形式,平时成绩的评定就依据作业任务的表现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项蕾.谈一谈职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J].内江科技,2011(09)

[3]吴金桁.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1(12)

[4]杨浩.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0(32)

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文2

一、微课教学现状

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炼。在职业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新一轮教学信息化的改革,微课应用于教学课堂是新的趋势,也是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运用。将微课教学形式应用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在推广微课教学模式时,仍然沿用以往的比赛促进普及的方式,提倡教师人人参与、好中选优,积极参与微课资源的开发。但这种模式局限性较大,往往到最后完成的只是学科某一知识点的微课,没有整体性,不能保证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微课教学为例,整个微课教学模式,缺乏一个整体的教学大纲做导航,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学生微课学习分析、反馈平台,不足以支撑起该学科线上线下学习全面融合,也很难达成预期的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学效率并不高。

二、微课教学改革建议

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微课制作应当以教学大纲的指引,有完整的知识导航地图、微课学习视频、配以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里应具有相应的练习、在线学习空间,师生交流平台,独立的学习效果检测平台等等。

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微课视频,但并不是说我们制作微课时可以零碎化。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我们应当根据学科的教学大纲,构建一个结构完整的学科学习导航地图,以此来处理好各个微课知识点与此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应简单合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微课课程设计,以“双绞线的制作”知识点的微课为例,一般要根据教学背景,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微课教学视频中环节上要有情景导入、知识准备、技能教学、学生练习、典型问题、习惯情感、知识总结、巩固拓展等几方面。具体的知识小点包括剥线、理线、剪线、插线、压线、测线等,还要配以相应的工作任务单。微课虽微,但每个教学环境都必不可少。要想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讲清楚重点、难点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必须要有所侧重。此微课,笔者把重点放在了技能教学和典型问题的分析环节,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必定要精心准备、讲究策略,既以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是一半对一半,一半时间自主学习微课课程和做练习,学习和掌握知识;另一半时间通过面对面交流学习,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具体的操作模式可以通过网络教学交流平台,参考可汗学院的“满分前进”的模式:创建一个相关课程的题库,设置一套自动测试系统,由之生成测试试卷,根据相关的微课内容,在学习完一段微课教程后,由测试系统自动生成一套相关练习;只有当学生答对整套测试题,拿到满分,才可以激活相关知识点的下一个微课学习视频,不允许学生有相关的知识误差,更不准误差积累的存在。此模式鼓励学生去试验和尝试,允许失败,但最终要求学生能达到掌握全部课程的基本能力的要求。

在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整个学科知识导航地图的构建。在具体的微课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构建一个覆盖学科全部内容,包括微视频、配套项目练习、模拟测试系统和师生交流平台等在内的课程体系,将微课资源由一个单一的在家、课外学习资源,转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通过课堂上面对面学习交流,克服微课学习师生交流差的缺点,努力提高整个学科的教学效率。

课题: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编号:XHGZ2015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字:《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学习兴趣;培养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社会需要大量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那么,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是目前《计算机基础》课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临时抱佛脚”,不能真切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知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关乎着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也是《计算机基础》课成效达到与否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地设计教学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实现增强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技能的目的。

一、课前积极准备

(一)摸清教材思路

教材是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的重中之重,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计算机基础》课的教材更是教学的纲领、课程引导的本体,关乎着教师如何进行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设置,更关乎着教学目的能否达到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构建。

教师务必在进行教学之前就要摸清教材思路,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社会联系、操作运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整合。摸透整本教材的思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科学地、有目的地准备与教材相关的图片、文字以及用具方便课堂上的展示。

(二)揣摩学生心理

教师制定的教学设计能否符合学生的胃口,教学设计最终能否培养起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还需要教师积极揣摩学生心理。首先,教师要明白当下流行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在网络上的喜好是什么,是否能够通过网络兴趣与《计算机基础》课进行联系,能否通过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入手。其次,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审视,通过学生对计算机基础了解程度、喜好程度、知识构架进行了解,以便通过揣摩学生心理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揣摩学生的心理,能够减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导致学生厌学的程序、环节和内容。

(三)构建教学环境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制定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将学以致用发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构建课堂内外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路径。

二、教学过程的兴趣培养

(一)新颖开讲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课程开讲中的精心设计使课程新颖生动是每个计算机教师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在短短的开讲过程中做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乎着后期教学的效果。因此,寻找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有创意的开讲方式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此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

(二)课堂实践的教学设计

实践的重要性之于《计算机基础》无需多说,在教学设计的执行过程中,给学生创造适合的实践内容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其设计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实践教学,在讲述理论知识之后给学生创造足够多的实践以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动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操作来了解《计算机基础》。2.在教学机房进行实践,教师一边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理论知识的讲授,一边让学生根据实际课程的学习进而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远程操控学生的计算机,让学生通过直观面对自己的计算机,通过教师操纵计算机而进完成教学。3.实践与课堂练习相结合,教师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考查不再限于普通试卷,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定,学生在计算机题库中抽取试题考试,及时反馈考查结果,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知识弊端,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更加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积极评价 及时反思

(一)积极评价

积极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评价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出《计算机基础》中的重难点,同时评价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将自身的亲生经历添加进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及兴趣。

(二)及时反思

教学完成过后的及时反思是教师进行下一阶段教学设计的基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够发现在教学设计中的漏洞和不足,以便于下一阶段教学设计过程规避这些问题。养成及时反思教学过程的习惯,教师便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也能在反思中发现促进学生兴趣培养的更好的闪光点。

结束语: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培养是学好计算机技术的关键点,不断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一环一扣衔接,才能建立学生与《计算机基础》课的持久性兴趣。

参考文献:

[1] 徐其达.谈谈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希望报刊,2007(5).

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成人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效果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相关的新技术也在不断的研发,计算机的性能与整体价格也在提升,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愈发重视,也正因如此,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也随之提高,加入了有关计算机的标准。因此想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提高,必须将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改进,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一、成人教学中的成人学习特点

成人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身体上都已经成熟,这也就意味着成人需要担负着相关的社会责任,其能够更好的自律、个性也能够鲜明的进行展现,自主学习能够更好的在成人身上进行体现,因此成人的学习也带有了自身的特点。

1.1学习动机的内化

成人的学习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更多的学习动机来源于自身,比如因一个问题或者想要做好一份工作而进行的学习活动。正因如此,成人的学多数都是自发、自主的,学习的效果也较为突出,因此在成人教学中更多的是要注重如何激发成人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并非以其他年龄阶段的特点作为支撑,将成人所存的期望转化为持续的内在动机[1]。

1.2学习结果的明确

成人的学习不像未成年人,他们都是需要一个准确的学习结果,若是学习一项职业技能,则必须能够应用在往日的工作当中,或者这一技能能够为日后的工作进行相关准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明确这一点,将所教内容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的练习,注重其实用性,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不断的对所教内容进行深化,直至学生能够完全掌握。

二、提高成人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步广泛,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逐渐在社会中普遍流行,教师也更应当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尽管在基础课程中对学生整体的掌握知识深度要求并不高,但基本的操作是必须进行理解并应用的,因此对于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教学条件的改进与实践机会的增加

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时,实践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课上运用黑板进行讲解,学生只能理解知识的概况与理论,却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学生难以理解、没有操作基础,教师无论怎样进行讲解都是徒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应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例如通过大屏幕的投影,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操作准确理解其教学内容,并能够清晰的进行记录[2]。计算机的理论课程是实践的基础,但二者不可脱离,通过相关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动手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2.2教材与教学大纲的选定

计算机的发展十分迅速,其自身的硬件设施每年都会有所更新,包括其内部的软件等,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及时的将所教内容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更新,不断的对教材、大纲进行改进,以此来适应计算机的改革进程,若是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相脱离,不仅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及时应用,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材的选定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联系社会的发展状况,对自身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在修改过程中需要教师之间的配合,并听从相关专家的意见,充分的了解学生,再加之自身的教学经验,明确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做准备,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同时增加实践的时间,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充分展现学习的自主性,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为学生介绍计算机自身的功能以及可操作性,更要介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计算机是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力。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传统应用技术有所不同,其自身在快速发展,创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技术与理论知识不断翻新,只有具备较高自学能力,才能及时获取计算机发展的新内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向学生讲述计算机能够做什么的重点问题,之后再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不同方式来获得计算机中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保证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学生未来工作中发挥作用[3]。除此以外,由于成人学校的授课时间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自学能力对成人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成人学生必须要具备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自学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2.4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也要具备组织能力,通过多方面展现自身能力来影响最终的教学成果。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传统技术有着根本性不同,因此,教师也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以此来讲授更有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2.5营造适合创新能力开发的教学氛围

环境与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突破[4]。首先,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尊重学生所提出的新设想与新构思,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确保自身能够与学生进行更为平等的交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小组成员内的交流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通过质疑让各种观点进行碰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产生创造冲动。最后,教师也要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任务设计进行高质量的要求,以此来刺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考虑运用多种案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将课程内容分为几个小板块。比如通过图像的选取与合并来进行简单知识点的构建,让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将复杂抽象的软件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2.6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都要进行反思,教师通过反思,对教学实践进行再思考,并且能够通过反思来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要对反思的内容进行记录,使每一堂课都能激发出新的体会。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也要形成自我监督的习惯,确保自身在下一堂课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帮助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

2.7大胆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尽管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具备相应的教材与指导书,但是在学生进行完整的学习后,需要检验其学习的成果,让其能够不再依赖学习资料,独立完成任务。尤其是针对初学者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来建设题库,并且将题目导入到网络的考试平台当中,运用平台来进行模拟练习和测评。平台能够自动生成相应的题目供学生在线练习。其中题目要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以及操作题等,操作题当中必须包含windows、word、Excel、PPT等。通过在线练习,学生可以掌握自身的缺陷,针对性的进行加强学习,通过在线考试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题目进行适时调整,以此来发挥在线练习的长处。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数分布于不同的地点,每次授课以后都会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课外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导致课堂上还没有弄懂的问题需要进行自学。网络与多媒体在这一问题上就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建设自身的教学网站,将多媒体的电子PPT以及学习资料等放置在网站中,通过运用网站上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解决自身问题,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需要实时的了解并掌握其动态,同时教师也要讲“自主学习”的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充分的运用成人学习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自动自发的进行相关知识构建。在此基础上也要注重计算机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清晰直观的传达给学生,精心的进行教学大纲的设定,为学生日后的应用做足准备,使教学课堂能够更加有效率,学生能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深化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困扰,总体上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娜,程方,赵成功.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兴趣研究与对策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230.

[2]王彦峰,刘耀荣.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和成果转化策略[J].新西部,2019(12):128-129.

[3]陈春瑛.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192+232.

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兴趣、快乐 自我效能感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特别是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择业机会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一个不懂计算机的人就很难有效地获取、整理和与自己专业或工作相关的信息,就像以前不识字的“文盲”一样。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公修课。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虽然一般,但却有着非凡的热情和探索动机。如何使学生能够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乐于学习这门课,并且学好这门课呢?有效教学理论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一、简单、明了、快乐,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那么学习计算机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负担。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应当是抽象的,古板的讲解,而应是从学习、生活中某一实际问题或任务出发,引起学生共鸣的讲解。

例如,在讲解Windows XP的桌面时,我们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课桌上,一般放有课本、笔记本、钢笔、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旦要完成某项工作,取之即用,非常方便。而对那些不常用的物品,如墨水、词典、文件等,可以把它们放在抽屉或柜子里,要用的时候再去找,从而引出计算机的管理方法与安排学习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还可以从一个班上的同学课桌上的物品并非完全相同引出不同电脑的桌面上得图标不完全相同是一样的。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引起学生兴趣,促使精神亢奋,思维活跃,能对学生起到“海绵吸水”的作用,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学生处于有效教学“明了”(clearness)阶段,观念活动在静态的钻研状态,教师采用清晰简明的讲解和直观示范等的叙述,学生就会注意力集中并兴趣盎然的开始学习新内容,并产生探求钻研的意向。

二、实操成功化,形成自我效能感

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独特,喜动不喜静,知识程度差别较大。在传统教育体系下,被小学到初中老师视为“落后分子“或后进生,因此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缺乏自信心。表面看许多学生破罐子破摔,什么也不想学。其实,他们内心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对成功的追求感。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任务无疑就落在我们的肩上。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实际操作几乎成了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但操作训练切忌盲目,操作太难或太简单对学生学习都不利,适当难度的操作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学完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联想到学生接触过手抄报或制作过班级黑板报,那么我就可以找一张小学生学习报,让他们制成电子报,尝试一些专业的东西,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会让他们形成自我效能感。这便是有效教学的“联合”(association)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观念处于动态钻研的状况;“从一个专心活动进展到另一个专心活动,这就把各种表象联想起来了”。学生在心理上的“期待”逐步得到满足,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三、善于发现,赏识评价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进职校之前,人们往往看不到他们的长处,他们的闪光之点也极易被忽略。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把他们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记录每位学生的进步,赏识学生亲手做得作品。如在评析学生制作的《小学生学习报》电子版中,我先展示一位学生的作品,让其它学生来评价,首先找出作品的优点,值得学习之处,然后再找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展示作品的这位学生在听到了同学的评价后对作品进行自觉修改。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别人的努力,从而信任他人,欣赏他人,也就会不断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

四、不断充实,跟上时代步伐

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没有有效教学。

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之迅速,教师应该注重平时的学习与反思,多读书,多上网,多操作,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自己变的厚实起来。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而不是照搬教材,适当穿插与知识点相关联的最新知识信息,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与时代的变迁,自然会引起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乃至计算机相关联课程的激情。

总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乐于学习这门课程;要促进学生操作成功化,提高自我效能感;赏识我们的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有效教学的观念体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范文6

1.工作方面针对师范类专科学校性质,学生对工作方面的诉求主要是指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具备良好的课件制作能力,并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实现演示教学,课堂讨论等新式教学方法。

2.学习方面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往往只能从书本上和教师的教授中获取,而网络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学生可能对网络并不陌生,但对网络的使用大都停留在使用网络与朋友联络,看看新闻,打打游戏的阶段,很少想到使用网络去学习,即便想到了使用网络去学习,也没有什么好的学习途径。学生迫切希望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变课堂学习为网络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即便离开学校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3.生活方面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的应用软件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想到利用这些应用程序去解决问题,例如当前很流行的网络购物,如何使用计算机获取我们想要买的商品的信息、比对商品及商品的价格,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购物,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所欠缺的,学生迫切希望能够使用计算机更加方便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使计算机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策略

针对以上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三方面诉求,结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笔者从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四模块、四方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策略。通过研究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分析,提出四模块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简化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常遇的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欠缺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以下四个模块化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各方面需求:

1.计算机基础操作该模块是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包括两门课程:一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该门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硬件构成、Windows的基本操作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二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本课程是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教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其目的是传授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创作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技术,使学生学会利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掌握Authorware7.0制作软件,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多媒体制作及转化在该模块,整合了Flas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FrontPage网页制作三方面的内容,并加进视频、音频的剪辑制作工具的知识,以及图像、音频和视频格式转化的知识。

3.网络应用在该模块,着重学生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网络学习内容的检索、查找,并下载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利用BBS和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实现与教师的在线交流,以使学生能够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界限,更好地自主学习。

4.生活应用该模块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操作系统维护和优化,具体内容为如何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优化、备份,以及硬件检测及驱动安装方面等知识。二是生活类常用工具软件,具体内容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常用软件的学习,例如,翻译类软件、理财类软件等等。三是网络购物,具体为与网络购物相关的各类软件应用,例如支付宝,网络银行等等方面内容。

三、系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除了课程设置,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新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总结归纳,提出四系统教学模式改革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策略。通过以下四系统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学习小组系统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只要课堂安安静静,教学就能顺利进行,这样的课堂,根本不需要小组。讲好讲不好是教师的责任,但学好学不好,完全是学生的责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小组存在与否,意义不大。同学间也没有互教互学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完全是各个独立个体自己的事,小组存在与否,无关紧要。陶行知先生呼吁解放学生,但是他没有解决解放后怎么办的问题。我们新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式高度关注小组建设,就是要通过发挥团队作用,解决好学生解放、课堂开放后课堂学习的有序、有效问题。小组团队作用的发挥,不仅能实现陶老先生解放学生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份能量,为团队内学生的更高效学习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高效的课堂息息相关,都离不开小组作用的发挥;无论是拓展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展示空间和舞台,还是提供最有效的“同学”机会和资源,小组都是最佳平台;无论是课前预习的独学、群学,还是展示中的倾听、对比,小组都能和学习主体形影相随,提供“贴身”服务。同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也应当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负责一小部分,汇总成一个较大作品展示,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既应用了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应当注重搭建学习小组。第一次组建,任课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搭建学生小组的意义。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分组,小组规模以6人为最佳,若班额较大,8人亦可。

2.教学流程系统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流程是讲、听、记、练(做)、考。多年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口号,在各个学校喊得很响,可在实际的教学流程中,学生很难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流程,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只能处在被动地位。所以,要想保证学生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改变课堂流程,用流程保证其主体地位。新的计算机教学流程应当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预习、展示、反馈密切相连,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课前充分预设和预习,课中充分互动和交流,课后认真总结和反思。目标前置、问题前置、方法前置、学习前置、管理前置,学习流程重心的普遍前移,使先学后教思想得到普遍落实。这样的计算机教学流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令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地去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探究能力,令学生能够反思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互动(沟通)系统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不重视师生关系建设,因为,教师的任务是讲清、讲明、讲透,学生的任务是记忆、理解、操作、应用,师生分工泾渭分明,几乎没有交集;师生关系状态如何,对这样的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大。这就是传统计算机教学的问题所在,也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突破所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其次是想方设法让师生在课上、课下深度、高效互动交流。在互动中,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在互动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自我探究,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

4.反思系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应当处处都有反思的影子。计算机教学导入时,要提出相应的问题,令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在问题设置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反思该教学部分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每个教学部分结束后,老师都应留给学生反思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每节课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本节课的导入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该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点在哪,通过反思,使学生的学与实际的用能够更好地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