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文1

【关键词】 氨溴索 婴幼儿 肺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broxol on infants pneumonia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Methods: The 110 cases of infant pneumonia in hospital were separat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t random. Tow groups giving antiinfection,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conventionally altogether,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ccepted ambroxol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with intervenous drop infuse and/or oxygen atomizing inhalation (2 years old 15 mg, once a day or twice a day, 7 days of process in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95.0% and 76.0%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Ambroxol; Infants; Pneumonia

婴幼儿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占婴幼儿各种死亡原因之首。鉴于婴幼儿肺炎呼吸道分泌物多,痰不易咳出,肺部体征消失缓慢,炎症扩散而导致病情加重。我科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收集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110例,均符合婴幼儿肺炎诊断标准[1],排除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患儿。其中男63例,女47例,均因咳嗽、气促、喉部痰响入院。双肺听诊可闻及固定湿性啰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可见点片状阴影。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分度及入院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辅以盐酸氨溴索注射剂(沐舒坦,德国勃林格殷翰大药厂,每支2 mL含15 mg盐酸氨溴索)治疗,2岁以下7.5 mg/次;2岁以上15 mg/次加入5%GS 20 mL静脉滴注和(或)加NS 3 mL以5 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1~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

1.3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7 d,主要症状、体征(咳嗽、喉中痰鸣音及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7 d,主要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无效:治疗7 d,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2。治疗组咳嗽、喉中痰鸣音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P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粘液所阻塞等[1],且婴幼儿咳嗽排痰能力差,痰不易咳出,易致气道狭窄甚至阻塞造成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祛痰、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婴幼儿肺炎治疗中显得十分重要。盐酸氨溴索是目前唯一用于临床的可静脉给药的呼吸道清道夫,能调节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使痰液稀释、粘稠性降低、激活粘液纤毛功能、促进粘液纤毛的运转,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有报道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液分泌,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2,3]。本组通过应用氨溴索注射剂静脉滴注和(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咳嗽、喉中痰鸣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联合用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日,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使药物变成细小雾粒容易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湿化排痰作用,雾粒小不易呛咳并可同时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因此,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741206.

[2] 方晓惠, 钮善福. 沐舒坦针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7(2): 152153.

[3] 翁晓阳, 林春旺, 邓明红, 等.沐舒坦静脉注射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8): 20102011.

[4] 宋国维.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临床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15(4): 23.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文2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沐舒坦;胸片;疗效

作者单位:434020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肺炎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音为共同临床表现,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发病率高,死亡率占各种死亡原因之首。小儿肺炎种类很多,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发病。常见病原体为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鉴于婴幼儿肺炎时痰不易咳出,肺部体征消失缓慢。笔者对2011年4~8月收治的50例婴幼儿普通肺炎采用沐舒坦雾吸辅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其中

1.2 方法

所选病例均给予抗感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生素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沐舒坦注射液(mucoso nan Arpoules::勃林格翰国际公司西班牙分公司生产)7.5 ng(即1/2安瓶),加入2 ml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每日2此,共5~7 d。治疗前均行X线检查,治疗中观察并记录咳嗽、气促好转及消失时间,肺部干湿性音消失时间及毒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咳嗽咳痰,气促明显好转,肺部音明显减少者为显效;咳嗽、咳痰、气促好转,肺部音减少者为有效;咳嗽、咳痰、气促雾好转,肺部音无改变者无效。

1.4 结果

50例肺炎经沐舒坦辅佐治疗5 d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50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4.0%;对照组(50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讨论

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易患肺炎。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官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功能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于黏液阻塞,至痰液不易咳出[2]。沐舒坦的活性成分为氨溴索,又称溴环乙胺醇,它的化学成分前身就是从鸭嘴花碱中提取。鸭嘴花碱是一种亚洲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物质,来源于传统的印度草药治疗方法。沐舒坦能调节支气管黏膜的浆液性和黏液性分泌,降低黏液黏稠度,使痰液稀释易排出。刺激肺泡Ⅱ捌细胞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显著增强纤毛清除痰液的能力[3]。本院对治疗组50例患儿用沐舒坦治疗后,发现其祛痰效果明显,能降低肺炎患儿痰液稀释度,使其自主咳嗽排痰容易,大大减少了人工负压吸痰次数,避免了因多次人上负压吸痰而造成的呼吸道黏膜损伤。由于患儿的气道内小断产生的大量黏稠痰液能得到迅速清除,及时地保持气道通畅,这对减轻气道堵塞起到了积极作用,临床症状亦迅速缓解。通过对治疗组的主要观察,其咳嗽、气粗、肺部音、痰鸣音的消失时问明硅优于对照组,对肺炎患儿除常规治疗外,如能积极辅以祛痰药(沐舒坦)能及时有效清除气道中的糨稠痰液,对减轻气道堵塞。通畅气道,迅速缓解病情,避免发生呼吸衰竭,降低病死率很有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0-187.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文3

【关键词】住院;疾病构成;顺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27-017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我院2004~2008年疾病分类年报表。以出院病历首页为依据,选择第一诊断为主要诊断,按ICD-10标准分类,将出院病人按年龄、性别分类,归纳成出院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表。

2结果

1.5年间全院共出院116648人,其中5岁以下占13.36%,5~14岁占5.25%,15~44岁占37.31%,45~59岁占20.15%,60岁及60岁以上占23.93%,男女比例为1:0.91。各年龄段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见表1。

在ICD-10分类的20个系统中,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疾病有:损伤中毒和外因后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情况等;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的疾病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3讨论

第一,在全院患者中,以青年患者(15~44岁)居多,其次是老年人(60及60岁以上),儿童患者(5~14岁)和婴幼儿患者(5岁及5岁以下)较少,此结构与我院仅有一个儿科病区(32张床位)有关,(新生儿科10个床位2008年9月份才开设)。而对于老年人,该人群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因此医院应重视此类人群的疾病卫生保健和病种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在全院患者的疾病顺位中,消化系统疾病居首位,(占14.35%),其次是呼吸系统(占13.09%)和损伤中毒(占12.18%)。因此,我院应注意加强消化内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的技术水平和人员、设备力量的投入,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轻病人和社会负担。第二,在婴幼儿住院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占47.86%,尤其以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为主。因此儿童家长应在儿童患病前期引起重视,及早带患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儿科也应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提高治愈率,使病人尽早康复出院。第三,在儿童患者中,呼吸系统仍居首位,占24.45%,其次是损伤中毒,占21.43%,因此此阶段儿童除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外,还要重点防治意外伤带来的伤害,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儿童、家长、学校预防意外伤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在青年患者中,损伤中毒患者居于首位,占该年龄段的18.62%,可见在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应提高该人群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劳动章程,加强法制教育,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其次所占比率较大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13.37%。第五,在中年患者中,易患疾病为消化系统和肿瘤,分别占17.36%,13.50%,分析原因多是因为该年龄段人群社会心里压力及家庭负担较大、饮食欠规律所致,因此该人群应合理调整心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第六,在老年患者中,循环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占26.52%,所占比率是中年患者的两倍多,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好发病种。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预防,医院应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病变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提供依据,进一步满足社会人口日趋老年化所带来的社会医疗需求。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分别占14.10%和10.37%。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文4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多发于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达20%左右,具有病程长、呼吸道感染反复迁延的临床特征,可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本文总结了汉川妇幼保健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反复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患儿,针对发病原因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由门诊收治的呼吸道发生反复感染的患儿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0~12岁。年龄分布:0~2岁56例(50.00%),3~5岁31例(27.68%),6~8岁15例(12.39%),9~12岁10例(8.93%)。喂养方式:母乳喂养42例(37.50%),人工喂养52例(46.43%),混合喂养18例(16.07%)。分娩方式:剖宫产或者是早产36例(32.14%),足月顺产76例(67.86%)。

1.2诊断标准本次研究中,全部患儿均符合《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制定、经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2008年)修订的RRTI诊断标准[1-2],见表1。

1.3RRTI的治疗:患儿入院后,根据其疾病程度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一般为:加强营养、加强身体体质锻炼、行抗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并进行退热、解痉、止咳平喘等辅助治疗。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2)

3讨论

3.1年龄因素根据本文研究对象资料显示,0.8~2岁是RRTI的高发期,证实婴幼儿龄越小,自身抵抗力越弱。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结构具有自身生理特点,婴幼儿鼻短较成人的鼻道狭窄,粘膜娇嫩并且缺乏保护;咽喉和气管都比较狭窄,支撑力较弱,腺体分泌较少;肺组织未完全发育;桶状胸和欠发达的胸肌也会影响婴幼儿的肺部通气功能。这些物理特性,使婴儿在喂养时发生呛奶,哭闹导致缺氧,呼吸不顺畅,在感冒或异物堵塞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正在发育,身体的抵抗力低,嫩皮肤和粘膜易受到损伤,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完善,各种体液免疫球蛋白产生较少,尤其是缺乏严重呼吸电阻效应感染IGA,IGG,IGM,引起婴幼儿RRTI发生[3]。

3.2营养因素研究表明,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营养不良均容易诱发RRTI。RRTI发生的主要内部原因为营养不良,维生素可以促进机体的细胞中,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微量元素都参与了多种在体内的生化功能,如铁的吸收促进造血功能,锌能参与数百种酶在体内合成,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及淋巴细胞的再生,钙能促进骨生长。母乳喂养时若没有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时营养失衡,厌食、偏食、挑食,进食过多垃圾食品等,可减少儿童营养的摄入,影响多种维生素和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降低婴幼儿的免疫力。增加RRTI的发生率,本例中人工喂养患儿的比例高于母乳喂养患者,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3.3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生理功能不健全,日常护理,更要注意保暖,饮食,防止感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家庭对孩子过度照顾。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避免饮食不当造成积食,消化不良影响正常的代谢和吸收,避免进食过多食物,造成营养过剩,其更容易让儿童代谢不良。大部分的RRTI感染是由病毒导致的,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之后,往往影响到免疫系统,造成免疫系统暂时性的功能(大多数)或永久性(极少数)抑制。究竟需要多久的时间难以确定,但如果在这段暂时性免疫力不足的时间内,不注意对孩子的保护,极易使幼儿呼吸道再次感染。每一次感染,幼儿的免疫力就会被抑制一次,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相应延长,极易发生再次感染。患儿有感染症状时,某些医生或家长急于控制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部分医生甚至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或者在患儿症状有所缓解时立即停药,长久反复如此,会增加细菌以及病毒的对药物的耐受,免疫力降低,诱发新的感染,形成RRTI和抵抗力低下的恶性循环。

3.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环境污染、某些先天性的疾病,均会触发RRTI。相关研究表明,RRTI也有遗传倾向,有阳性家族史的儿童较健康儿童发生RRTI比例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基因的非正常表达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4]对环境污染来说,污染重、人口稠密的地区儿童RRTI的患病率高。很多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弃物、装修材料污染等,儿童直接吸入有害气体,降低气道阻力,增加感染的风险[5]。此外,儿童先天性心脏疾病,心脏供血不足、肺充血,影响肺部通气功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造成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也可导致RRTI的发生。

近年来,RRTI的患病量上升,孩子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增加的趋势,为此家长消耗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财力,孩子健康受到明显的影响,使不少父母家长困扰不已。在对各种因素分析后,人们普遍认为出现内部RRTI是由于内外部共同协作的结果。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的内部原因、与病毒接触、环境治疗差等是感染的外部原因。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特点,摆脱内部和外部因素,合理的饮食搭配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并结合常规治疗,彻底治愈反复呼吸道感染,也要做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所含免疫球蛋白A能抵抗细菌、病毒的侵袭,对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具有良好的作用,其次是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和户外活动,有计划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平日在饮食上多摄取维生素含量丰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证饮水量,少摄取甜食、生冷食物,少喝饮料,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作到营养均衡,按期接受体格检查,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

[2]郑诗华,陈华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342-345.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文5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增加“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的警示语,并首次明确“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目前,临床上很多新生儿黄疸都是在用“茵栀黄“进行治疗,尤其是茵栀黄口服液用得更多、更常用。看到这个公告,一些家长表示很担心,他们不知道这个茵栀黄注射液跟口服液的成分是否一样,以后新生儿“治黄”还能不能服用茵栀黄口服液了?

“茵栀黄”擅治新生儿黄疸

这里有必要先普及一下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

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代谢特点,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可出现黄疸,其发病率南方高于北方,母乳喂养儿高于人工喂养儿。新生儿黄疸包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两大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包括了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严重者可以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宝宝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死亡或遗留后遗症。

大量研究表明,“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所以说,无论是从新生儿黄疸的高发病率,还是“茵栀黄”在治疗该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新生儿和婴幼儿禁用茵栀黄注射液确实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茵栀黄注射液,取自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作用的中草药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的提取物,再加上无水葡萄糖、葡甲胺、甘油等辅料制作而成,所以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因其药性的特殊性,所以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郁蒸型黄疸,该类型的黄疸主要有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患儿哭声响亮,胃口欠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等临床表现。相反,如果新生儿黄疸属于寒湿阻滞、气滞血瘀以及虚黄,那么茵栀黄注射液是不宜使用的。

除新生儿黄疸外,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患者有上述证候的,也是适用茵栀黄注射液的。

茵栀黄注射液的常见不良反应

一直以来,中药注射针剂在临床上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从来就没有断过,像炎琥宁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剂、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和鱼腥草注射液等等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屡被报道。有学者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20.49%)、胃肠系统损害(6.87%)、心率及心律紊乱(3.22%)、呼吸系统损害(1.39%)、过敏性休克(0.85%)。对新生儿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新生儿使用成人剂量的茵栀黄注射液后,可发生腹泻(35.48%)、皮肤及附件损害(35.48%)、发热(12.90%)等不良反应。曾有新生儿茵栀黄注射液发生死亡的案例报道。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药注射液在用于临床之前没有经过安全性研究,只是其所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会受到动物种属、受试人群(成人)、观察病种、用药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中药提取工艺欠完善,中药质量标准门槛过低,临床配伍及个体差异,加上对药品安全性监控不力,都是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

临床上之所以会选择注射剂,一是因为新生儿及婴幼儿经口喂服有一定的难度,依从性差;二是注射剂起效远远快于口服途径给药。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之所以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规定禁用茵栀黄注射液并要求修改说明书,主要考虑的是茵栀黄注射液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这意味着儿童应用本品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未知,加上新生儿、婴幼儿本身对药物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的调节性都比较差,并且新生儿及婴幼儿不能表达自身身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所以可能增加新生儿及婴幼儿的用药风险。之所以要求修改说明书,主要是因为以前的说明书比较简单,此次修正增加了包括全身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并且建议本品单独使用,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

三种剂型安全性不同

目前临床上“茵栀黄”的剂型主要包括注射剂、口服液、颗粒剂等三种类型,而三种剂型所含有的成分是一样的,其临床适应症也是一样的,但是制作工艺却有着极大的差异,要求也不同,经人体吸收的途径也不同。

正是因为吸收途径的不同,“茵栀黄”的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注射剂>颗粒剂>口服液。研究表明,口服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远远低于注射剂。所以说食药监总局明确标明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茵栀黄注射液,但未提及茵栀黄口服液、颗粒。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国家食药监总局仍然将茵栀黄注射剂和茵栀黄口服液均列为处方药销售,以增加其安全性。

新生儿黄疸还有其他疗法

当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非只有服用“茵栀黄”这一种方法,中医还有滴肠疗法:茵陈10g、栀子4g、大黄3g、黄芩4g、薏苡仁10g、郁金4g,水煎2次,浓缩过滤成25ml,每日1剂,直肠滴注,连用7日,主要用于湿热郁蒸证。还可以采用栀子、茵陈、大黄、柴胡、枳壳、薄荷脑等煎水外洗,对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也有较好的效果。西医疗法主要以祛除病因为主,例如感染性黄疸可选用有效抗生素,肝细胞性黄疸可选用保肝利胆药,溶血性黄疸可采用光照疗法、肝酶诱导剂、输血浆或白蛋白等,胆道闭锁可采用手术治疗等等。

专家提醒: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家长要做好调护:

1.应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尽早开奶,促进胎粪的排除;

2.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

3.新生儿在服用“茵栀黄”的同时,依然可以哺乳;

4.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证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及早发现重症患儿并及时治疗。

预防方面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范文6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炎; 婴幼儿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Infantile Rotavirus Enteritis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Winter/YANG Dong-ru,ZOU X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6):042-04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mmer and autumn winter rotavirus enteritis (RV).Method:48 cases of RV enteritis in summer and 102 cases of RV enteritis in autumn winter were selected and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pectively from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testinal damage,electrolyte disturbance,the degree of acidosis,days in hospital and patients age.Result:The summer of RV enteritis in mild and severe metabolic acidosis rate were higher than in autumn winter RV enteritis,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summer RV enteritis was longer than autumn winter RV enteritis,summer RV enteritis occurred more people in

【Key words】 Rotavirus; Enteritis; Infa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Children’s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32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15

目前相关婴幼儿夏季与秋冬季轮状病毒(RV)肠炎临床分析甚少,为探讨两个季节RV肠炎的临床表现、肠道外损害、患儿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是否有差异,本文就本院住院治疗的夏季与秋冬季RV肠炎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8月及2012年6-8月RV肠炎48例为夏季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月及2012年11月-2013年1月肠炎102例为秋冬季RV组,其中男58例,女44例。纳入标准:(1)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2)大便常规,白细胞≤0~5个/HP,红细胞≤0~5个/HP,未见吞噬细胞;(3)大便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阴性;(4)排除心、肺、肝、肾、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第1天即取大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应用金标法进行大便RV抗原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两组患儿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有咳嗽症状患儿行胸片检查,有抽搐患儿行头颅CT、脑电图和(或)脑脊液检查。两组患儿均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止泻及相应的退热、止咳、止惊、护肝等支持对症治疗。收集两组病例的相关资料,分别从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时间、腹泻次数/天、脱水程度)、肠道外损害(心、肝、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程度、住院天数、患儿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3 判断标准 出院标准:大便次数≤3次/d,为软便或成形便,无肠道外症状,复查电解质正常,酸中毒纠正。肠道外损害标准:(1)肝脏损害,ALT>40 U/L;(2)心肌损害,CK-MB>25 U/L,LDH>215 U/L;(3)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流涕,双肺呼吸音粗,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4)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出现神志改变、抽搐、颅内压升高[1]。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临床表现比较 发热持续时间≥3 d,秋冬季RV肠炎组比夏季RV肠炎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比较 例(%)

组别 发热≥3 d 大便≥10次/d 中重度脱水

夏季RV组(n=48) 11(22.9) 25(52.1) 22(45.8)

冬季RV组(n=102) 37(36.2) 57(55.9) 49(48.0)

字2值 4.06 0.32 5.08

P值 0.04 0.57 0.30

2.2 两组病例的肠道外损害比较 秋冬季RV肠炎组心脏损害、肝脏损害比夏季RV肠炎组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的肠道外损害比较 例(%)

组别 心脏损害 肝脏损害 呼吸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

夏季RV组(n=48) 26(54.2) 8(16.7) 19(39.6) 2(4.2)

冬季RV组(n=102) 72(70.6) 31(30.4) 42(41.2) 6(5.9)

字2值 6.12 4.70 0.02 0.42

P值 0.013 0.030 0.880 0.520

2.3 两组病例的电解质紊乱比较 在低钾发生方面,秋冬季RV肠炎组22例(21.6%),夏季RV肠炎组9例(1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7,P>0.05)。低钠血症发生方面,秋冬季RV肠炎组33例(32.4%),夏季RV肠炎组15例(3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3,P>0.05)。

2.4 两组病例酸中毒程度比较 夏季RV肠炎组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和重度代谢性酸中毒以及代谢性酸中毒总发生率比秋冬季RV肠炎组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病例酸中毒程度比较 例(%)

组别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发生率

夏季RV组(n=48) 24(50.0) 4(8.3) 8(16.6) 36(75.0)

冬季RV组(n=102) 35(34.3) 15(14.7) 7(6.9) 57(55.9)

字2值 6.79 0.14 5.93 7.93

P值 0.015 0.700 0.045 0.005

2.5 两组病例住院天数比较 夏季RV肠炎组平均住院天数(7.45±0.35)d,比秋冬季RV肠炎组时间长(4.34±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P

2.6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 各年龄段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 例(%)

组别 2岁

夏季RV组(n=48) 21(43.7) 17(35.4) 10(20.8)

冬季RV组(n=102) 22(21.6) 70(68.6) 10(9.8)

字2值 17.47 23.15 5.00

P值

3 讨论

RV分成不同组和亚组,目前至少可分为7个组(A~G),仅有A、B、C三组病毒可感染人和动物,D~G组病毒仅感染动物。A组RV是人腹泻中最重要的致病原,B组RV引起成人轮状病毒腹泻,可呈局部暴发或流行。C组RV一般引起散发病例。RV感染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资料表明,婴幼儿腹泻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50%左右[2]。我国小儿腹泻的病原构成比中,RV约占40%,居第一位[3]。温带地区RV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我国以秋冬季多。热带地区RV感染季节性不明显,有报道称热带地区雨季病毒感染多。赵锦铭等[4]观察到北京地区RV感染有2个峰(4~6月和秋冬季),前峰低。江蕙芸等[5]报道南宁地区6-8月份RV阳性率分别为6.8%、12.3%和9.5%,李梅[6]报道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2006年6-9月份RV阳性率分别为18.5%、14.3%、16.8%,均说明RV在夏季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RV感染除引起腹泻外,还可致多器官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姚英民等[7]研究结果显示RV肠炎引起呼吸道损害占35%;ALT、AST分别升高者占36.59%和78.05%,两项均升高者占34.15%;CK-MB升高者占56.82%。张勇等[8]研究结果显示RV肠炎引起呼吸道损害发生率为60.8%,心脏损害发生率为43.4%,肝脏损害发生率为32.5%,肾脏损害发生率为11.7%,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为4.5%。本文结果显示,无论是夏季RV肠炎,还是秋冬季RV肠炎均可引起心脏、肝脏、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脏器功能损害。其中心脏、肝脏损害发生率秋冬季RV肠炎高于夏季,呼吸及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夏季与秋冬季RV肠炎相近。

肠外多器官损害是否与腹泻等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国内报道不尽一致。龚四堂等[9]报道RV肠炎中,呼吸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与临床脱水程度无关,但重度脱水的心、肝、脑、胰损害的发生率比轻度脱水明显增加。李宁等[10]则提出CK-MB升高与脱水无关,而与病毒血症有关,发热越重,CK-MB异常的概率就越高。张勇等[8]报道心脏与肝脏损害与发热严重程度及脱水严重程度有相关。李建安等[11]报道血清CysC异常程度与脱水程度无关,与患儿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易发生CysC异常。黄晓磊等[12]研究显示RV病毒血症发生与否,与发热、腹泻、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陈光清等[13]分析认为脱水程度与肝脏损害无关。本文结果显示秋冬季RV肠炎在发热持续时间及心脏、肝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夏季RV肠炎,发热程度与心脏、肝脏损害似乎有一定相关。

本研究显示夏季RV肠炎在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及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均高于秋冬季,夏季RV肠炎住院时间长于秋冬季,夏季RV肠炎更易发生在

参考文献

[1]方鹤松.小儿腹泻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2-88.

[2] Fang Z Y,Wang B,Kilgone P E,et al.Sentinel hospital sunveitlance for rotavinus diannhe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uguse 2001-July 2003[J].J Infect Dis,2005,192(Suppl 1):S94-S99.

[3]方鹤松.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6):8-9.

[4]赵锦铭.人软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毒学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5-522.

[5]江蕙芸,陈红慧,李柏.南宁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1):1049-1051.

[6]李梅.南京儿童医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63-1464.

[7]姚英民,李宁,欧巧群,等.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90-792.

[8]张勇,马战英.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3):766-768.

[9]龚四堂,肖作源,陈惠芹,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2):159-162.

[10]李宁,姚英民,王志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脏损伤的相关因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8):732-734.

[11]李建安,鄢能荣,吴建武.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肾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146-148.

[12]黄晓磊,陈洁,虞燕萍,等.轮状病毒血症与肠道外脏器损伤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1):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