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文1

一、积极宣传,明确活动的重大意义。

通过召开支部委员会和团员大会进行传达通知内容。让广大团员青年明确开展“降本创效、青年争先”为主题活动的主要意义,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统一到集团公司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奋斗目标上来,为推进企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做出积极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严格按照活动方案进行落实

1、继续深化了形势任务教育。利用班前班后会等专门时间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切实认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煤炭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自觉做到“四破除四增强”破除“等靠要熬”的依赖思想,增强“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自己的梦自己圆”的自强自立观念;破除“危机骤临,束手无策”的畏难思想,增强“只要信心常在,定会从容应对”的迎难而上观念;破除“危机很快过去,即将触底反弹”的盲目乐观思想,增强“长期过紧日子”的度严冬观念;破除“企业大了就倒不了”的自负思想,增强“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不争则败观念。强化“向内挖潜”的思想,在岗忧企、在岗为企,实打实地想降本、管降本、抓降本。

2、征集降本创效合理化建议。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使用率,组织团员青年发挥聪明才智,提出降本创效合理化建议。对整理的合理化建议做好归纳整理和协调落实工作,保障合理化建议尽快转化为降本创效的实际行动。

3、倡导日常节约行为养成。以强化日常节俭行为为主要内容,倡导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棵螺栓、一根铁丝做起,切实树立主动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活动中团员青年带头,做到不浪费水,定时开关电源,不需要的时候坚决关闭;在节约纸张上,四季度同比节约A4纸2箱,

4、开展修旧利废活动。以修旧复用、回收废料为主要内容,开展修旧利废,降低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通过开展修旧利废,促进活动落到实处。自活动开展以来,井下浪费现象明显减少,职工节约意识大大增强。

5、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以优化设计、改良设备、改进工艺等提高经济效益的环节为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攻关活动,不断巩固青年创新创效成果。截止到12月份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21条,20条被采纳,及时的处理了安全隐患和优化了工艺流程。

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 企业生态文化 主要内容 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Enterprise Eco-cult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Horiz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NG Huanli, ZHENG Junlei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ight, 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ntire socio-economic interests, social interest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of the enterprise, the basic content, and then based on this, proposed building a corporate culture ecology the basic elements,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achieving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for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body.

Key words enterprise eco-cultural construction; main content; basic path

1 企业生态文化的内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立足于生态公正,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生态有限性的瓶颈出发,是人类关于最优化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态公正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是人类为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总和。企业生态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明确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应该担负的环境责任,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成为新型企业的标尺之一。

2 企业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主要的主体之一。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必须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企业价值体系。

2.1 以企业生态伦理建设为核心

企业生态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整体生态公正的新型企业文化,是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是国家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多位一体的企业生态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战略、经营哲学、精神追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生态伦理为核心,首先要将生态伦理建设的过程融入解决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过程之中,注意生态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有机性,和谐性以及长久性,增强企业生态文化在企业自身运行中的生命力。其次要注重发挥企业生态文化的的功能,形成具有核心文化价值的文旅商一体化产业链,充分体现企业新的经营特色,用新的“生态伦理”取代旧的道德观念,倡导一种简朴、合理、健康、和谐、自然的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营特色。

最后,要以企业生态文化为核心,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企业社会生态责任感。企业要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2.2 以准确定位企业的主体角色为基础

企业应准确定位,加强自律,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效益,牢固树立新型的企业发展方式。促进企业——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首先,企业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转变传统角色,努力创建企业综合性的盈利模式,将体现企业生态文化成果的产品,节能环保科技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使用环节,降低企业消耗。其次,要率先在企业中培养资源节约意识,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优化配置,培养人人节约资源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形成节约认识,养成节约习惯。最后,要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准确定位企业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社会信度、企业伦理的重要尺度。

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文3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具有复杂层次的巨大工程。其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其主要内容不外乎: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同时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细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正好是地理科学的研究主题,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综合考虑自然、人文因素。一切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才能得到合理解决。这又正是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中学地理教育,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更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资格。所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就成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旋律。

中学地理教育要义不容辞的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既要考虑局部利益,又要树立全球意识;既要顾及当代的需求,还要照顾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既要追求眼前效益,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点。使他们在未来的各项活动中,能够具有较高的素质,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稳定的关系。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效益;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必须公众参与,必须实行全民战略,全民动员一起“迎接我们共同的未来”。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尤显得意义深远。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途径来实现:

一是在教材中突出可持续发展主线。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自始至终沿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动态机制、影响意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例如:说明人口时应十分明确“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突出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地球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影响会跨越区域和时界。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资源要达到互动平衡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联系到中国有12亿人口,要认清人口与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以此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首要考虑因素。

二是在地理第二课堂和地理调查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推选代表发言,直接参加到活动中,结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效果会更好。在地理野外参观、访问、观察、调查中,组织学生参观了解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例如:珠江三角洲有基塘农业模式;海南岛有多层多年生热带经济植物群落模式;江南地区有稻田水旱轮作系统模式和低洼地的深沟高床生产系统模式;“三北”风沙地区的防护林网系统模式;北京南郊的大兴县有试验性生态农业模式;以及各种充分利用废物、废料的食物链系统模式等等,都是可持续农业的形式或雏型。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参观调查,使学生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感性知识。

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已经由从前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为主或以资本为主转变为以知识含量高、信息量大的技术与创新为核心,同时,企业竞争模式、成长速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依赖的成本管理能力、品质管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在新的环境下要加入新的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资源重点已转向人。因此,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1.知识型员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中的智力成分正在变成社会经济领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掌握知识与信息的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的主人,他们创造、支撑和发展着企业。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点,知识的创造、传递、应用和增值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人力资源管理由战术型管理转向战略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职务分析和工作设计、人员招募及配置、薪酬设计、员工培训等事务性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战术型管理,它通常关注企业现阶段、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缺少长远的规划和统筹。因此,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同企业总体紧紧地结合一起,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保障。 

3.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把人当作一种可以保证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特殊资源,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这种管理思想贯穿员工的录用、培训、考核、使用、调动、激励、升降等工作过程,对员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1.管理思想创新——知识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原来的对物质、资本的管理转变为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和运用。所谓的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的过程。知识管理的任务是为知识的创新提供便利,并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通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它不仅涉及对信息的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系统分析员工业务能力,识别对企业知识增值贡献具有潜力的员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使员工个体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2)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对员工进行能力开发,促进个人知识的积累和增值。 

(3)引导组织学习及塑造组织文化氛围,并通过员工工作态度的引导,鼓励员工通过团队协作分享知识,将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有交和转化为企业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2.管理战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性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通过人力资源战略来帮助组织变化,确定组织变化的模式,并且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为企业提供未来战略实施所需要人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进行整合,成为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应包括: 

(1)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如对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变化的趋势、经济发展动态等进行监视和分析,发现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提供必需的信息依据。

(2)分析组织内部各类员工的规模、变动情况、工作能力、技术特长等,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可行性。 

(3)将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进行整合,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即在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结构、需求量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内部和外部供给人员的数量和来源。 

(4)制定行动方案,即以(1)、(2)中的信息为依据,制定满足现在和未来人员需求的各种政策、具体的人员维持、扩张和缩减等人事工作方案。 

(5)战略评估,由于环境、政府政策、技术、组织内部都在不断变化,当行动方案实施以后,要定期对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反馈及时修正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使战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3.管理目标创新——建立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适合人性的方法进行员工潜有的有效开发,以便拥有一支高效的工作队伍,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尊重员工的个人需要,为他们不断提供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目标,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即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应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并对员工的能力、潜力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定位,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再设计或调整。 

(2)组织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向员工提供公正、完整的信息,如组织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的供求情况、职业的空缺及晋升情况等等,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实现整合,并协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自我调整和实现。 

(3)组织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咨询。 

(4)组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评价适时进行组织内的人事调整,使整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合理优化,并且保持动态的平衡;同时,调节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较好地实现组织对个人的职业生涯的管理。 

4.管理方式创新——柔性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他们一般都具有工段自主性、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自我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对他们的管理方式必须从行为约束型的刚性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业绩激励型柔性管理。柔性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为员工提供自主的工作环境,适当分权,使员工参与领导决策,让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 

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文5

今年,全市“巾帼建功”活动继续以创建“巾帼文明岗”、“巾帼岗位明星”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各行业女职工中开展创建活动。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工业立市”战略思想,以促进__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中心,通过活动引导、激励全市城镇妇女为实现“工业立市”的战略目标、推动__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目标:全面提高城镇妇女素质,促进就业妇女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任务:

1、拓展活动领域。力争使人体私营经济领域和社区领域参赛。

2、培养一批“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巾帼文明岗”、“巾帼岗位明星”。

3、提高妇女素质。配合有关部门对城镇妇女特别是下岗女工进行技能培训。

三、活动内容

创建“巾帼文明岗”、“巾帼岗位明星”活动要以“做文明人、创文明岗、建文明城”为主要目标。各行业要根据本行业的实际确定重点活动内容,要有行业特点,要把创建“巾帼文明岗”、“巾帼岗位明星”活动与提高妇女素质相结合,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行风建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1、文教、卫生、建设、交通、公安、金融、贸易、电力、邮电、工商、税务等窗口行业的创建活动要以加强女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增强遵纪守法、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行业新风,创建优质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

2、生产企业要以引导女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职业技术技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为主要内容。

3、个体私营经济领域要以引导女业主守法经营、照章纳税、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

4、社区要与“巾帼社区服务工程”竞赛结合,开展优质服务,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培养一批“巾帼创业带头人”。

四、总结表彰及评选条件

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各县(市)、区、市直各系统推荐,市“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审批。

评选条件:

1、“巾帼建功标兵”评选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促进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发挥“四有”、“四自”精神,在工作和生产中贡献突出。

(3)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成绩显著。

(4)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5)识大体,顾大局,自立自强,有创新开拓意识,取得突出成绩。

2、“巾帼文明示范岗”评选条件:

(1)“巾帼文明示范岗”是指女性比较集中的3人以上的班组、柜台、摊位等,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示范、导向、榜样作用的基层先进集体。

(2)岗位人员政治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诚实可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受到群众好评,成为行业的榜样。

(3)从本行业、本系统、本岗位的实际出发,制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新风的目标、措施,规范服务标准,明确岗位责任制,立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成绩显著。

3、“巾帼建功先进单位”评选条件: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得力。

(2)把活动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定期部署、检查。

(3)加强协调、密切协作,利用自身优势,为“巾帼建功”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做出积极贡献。

五、实施措施及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把“巾帼建功”活动摆上重要日程。要把“巾帼建功”活动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统一部署,科学安排。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载体,制定活动方案,把活动与提高女工素质结合起来,与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深入下去。

(2)科学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各行业、各地区、各单位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激励、考核、监督等一系列活动保障机制,市“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半年小结,年终检查、考核、总结。各县(市)区“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要制定措施,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各参赛单位要做到“五有”,即:有组织领导、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岗位标志、有创建目标,以确保活动的高质量、高信誉。

3、注重实效,充分体现行业特点。要针对行业特点,本着“干啥、练啥、比啥”的原则,开展好“讲、比、赛、做”(讲文明、比道德、赛技术、做标兵)的争创活动。

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两型农业;农民培养;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052-02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定义于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产业链延伸理念在农业中的综合运用。两型农业要求在农业资源的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率等方面中都充分考虑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想。然而在小农经济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总体来说还不是很高,农业发展条件还有待大力改进,农民从思想意识到实际生产活动都与两型农业的要求相去甚远。在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成为后发展部门,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无疑是两型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却成为饱受歧视的群体。农民要摆脱受歧视的处境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两型农业这一科学的思维与理论指导自身实际行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追赶现代部门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两型农业建设对农民素质的新要求

(一)传统农业中农民的经验积累是建设两型农业的宝贵财富

1.精耕细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说:“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中国人口众多,但耕地稀少,人均耕地为1.4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这就注定了中国农业发展难以依靠经济学上的扩大规模来满足人们群众对粮食的需求,但人口众多既是劣势,又是优势,要解决吃饭问题就需要发挥人口优势,依靠精耕细作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量。

2.把握季节特征。农业季节性特征自农业生产诞生之时便已然存在,中国的24节气则是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选种经验与病虫害防治。选种和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传统农业条件下,科技在种子选育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贡献率低,只能依靠传统的选种经验来保证农作物的收成。

4.农机具改进。农机具的动力经过了人力、畜力和机械力的变迁,而农具则也经过木制、石制到铜制、铁制的改进,农民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5.水利建设。传统农业遗留下来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和农田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水车)到现在还在造福现代农民。

6.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农民智慧的集中体现,包括对土壤土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把握。

(二)较之传统农业,两型农业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两型农业的发展需要思想道德素质做指导,一方面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的要求,学习唯物论和无神论;另一方面努力繁荣农村文化,自觉摒弃传统观念和习俗,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

2.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关系。两型农业中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都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支撑。

3.经营管理素质。两型农业生产实质上是循环农业生产。循环农业经济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为标志性特征,强调通过“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来实现农业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的最小化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因此,两型农业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实质上是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其具体表现为农民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和运行特点,能够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创业等。

4.生产技能素质。循环农业生产是把相关的农业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的。因此传统的农民掌握的单一化的生产技能远不能达到两型循环农业生产的要求,而需要农民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掌握相关的农业生产技能。此外,农民还需要在发展循环农业生产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农业资源的结合。

5.民主法治素质。两型农业中的产业链延伸必然涉及到民主与法治问题,亦即农民需要更深层次的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二、适应两型农业建设要求的农民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农业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内容

1.自然资源的节约:农业生产中必然所要考虑的自然资源是“光、热、水、气、土”,其中,光、热、气在生产活动中是很难人为控制的,而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农业自然资源方面,适应自然资源节约要求的农民培养内容是要保持耕地的面积、肥力,节约农业用水,合理规划区域农业用水。

2.人力资源的节约:农业精耕细作的特性造就了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与农业产值占GDP比例不协调也有部分原因在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除了考虑到人力资源的稀缺性特点还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因此而衍生出农民培养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利用现代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二是农民工非农业技能培训,这是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报酬率要低,农民通过非农业技能培训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3.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率:中国农药、肥料和农业机械的利用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普遍偏低,由此而产生的损失巨大。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能够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这是符合节约型农业要求的,也是农民培养的重要内容。

4.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秸秆和畜禽粪便。传统的处理方法焚烧不仅没有考虑到把秸秆和畜禽粪便作为资源再利用,而且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不符合两型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应该改变传统的处理方式,把农业废弃物作为资源再利用实现节约增值。

5.能源利用的节约:薪柴是农村的主要能源,直接燃烧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因此,在能源利用方面,适应两型农业建设要求农民培养的内容是合理开发农村当地各种能量资源,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二)农业生态环境友好方面的主要内容

1.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农药利用是现代农业防虫治害的主要方法。虽然大自然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对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是大自然的净化功能有限,农产品终究有相当部分是用于直接消费的,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难以估量的影响。化肥的使用能够提高农业产出,但是过度的使用不仅不能提高农业的产出――过度刺激苗稼,错过结实期,从而产量减少,而且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土质和养殖业的发展。从两型农业环境友好方面考虑,农民培养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培训农药和化肥使用方法,还需要兼顾到农药、化肥的特性以及使用可能带来的影响。

2.转变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农业废弃物中的直接污染物畜禽粪便一方面影响农村村容整洁,另一方面影响空气质量;而间接污染物秸秆的焚烧烟雾对周围居民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造成大气污染。因此,要教会农民先进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

3.保护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对水土流失面积率、侵蚀模数、沟壑密度和土壤三化(沙化、盐渍、沙漠化)面积率等农业生态污染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从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合理砍伐与栽培才是最优选择。因此,森林砍伐时期,地点的统筹规划,经济林的资源再利用,水土保持都是两型农业要求下农民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打造符合两型农业建设要求的农民知识培养体系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需要培育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而不是解题高手,也不是以培育选拔能够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符合两型农业建设要求的农民素质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农民,而不是被书本知识束缚的农民。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没有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导去要求农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来进行农业生产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发展两型农业本身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哲学思维的体现。因此,完善农民的知识体系需要发挥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扩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项目的范围

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引入农业资源与生产经济学,从而把两型农业这一模式与农业发展的目的结合起来,这构成了两型农业的要求下农民的知识体系主要框架。生态农业具有符合两型农业发展要求的特点,一方面要求在生产中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开发资源,而不可只顾一时,竭泽而渔;另一方面,还应控制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有毒废物进入环境,超越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降解和自净能力,因而造成毒物积累,损害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因此需要把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范围扩展到生态农业。中国农业之所以成为落后的生产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产业链竞争的时代,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增加农产品的附件价值代表着农业发展的未来。在农民知识扩展中,注重农业产业发展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三)注重实践,创新农民素质培养方式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确保农民知识培养的质量及实用性。另外,现阶段除集中教育之外还可以利用入户指导,资料发放,手机短信,远程教育等渠道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的可达性。

参考文献:

[1]粘永昌.沼气在建设“两型”农业中的作用:第16卷[J].现代农业科学,2009,(5):258-259.

[2]刘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两型农业”研究:第6卷[J].时代经贸,2008,(118):84-85.

[3]郜金海.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9,(13):23-151.

[4]张时碧.论和谐视角下新型农民素质培养及对策[J].管理视野,2009,(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