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1
【关键词】早产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7-01
早产儿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胎龄在28~36周之间出生的活产婴儿,他们由于先天不足,出生时往往需要经过严密监护、保温、吸氧以及对症支持等医院各种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度过危险期[1]。提高院内护理只是早产儿保健的一部分,出院后大量的保健任务要靠父母、家属等早产儿照护者来完成,早产儿出院后存活的质量仍需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本院收住120例早产儿及其各自家属中一位固定照护者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观察,为期六个月,六个月后评估早产儿发病率,体重增长率等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早产儿选择
选择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20例早产儿为实验对象。胎龄28~36周不等,出生时平均体重2193±530.50g,出院时平均体重2430±430.50g,其中男61例,女59例。此120例早产儿性别、胎龄、出院体重、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早产儿照护者选择
对120例早产儿家属〔主要为早产儿母亲〕进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闭卷单独完成的形式,试卷回收率百分之百。
1.2方法
将以上配对好的120对早产儿及其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标准[2],现对选定的对照组早产儿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其实行一对一系统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不同形式的沟通式教育
针对不同家属对象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早产儿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找出共性及个性的健康问题,再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包括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特殊生理状态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视力筛查)、抚触、发育评估、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及预防感染、用药知识等,然后对个性问题由责任护士重点进行一对一讲解。
1.2.2 护理操作的示范性教育
对选定的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出院前几周,找时间让其在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后到床旁探望,由责任护士在旁耐心指导及演示一些技术性的操作,使家属把握住操作要点,动手参与,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1.2.3 其他辅助健康教育方法
可通过图片、电视录像、发放早产儿育儿书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给早产儿家属,来丰富实验组早产儿家属的育儿知识,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士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实施过程中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患病情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 出院后对照组有3例发生肺炎(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感染性肺炎),肺炎发病率为5%;2例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病率为3.3%;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病率为5%;对照组总发病率为13.3%。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1.67%。两组患病率比较, X2=4.32,P
2.2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情况(以体重为指标)比较(见表2)
表2显示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增长率为279.4%,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为207.8%,t=14.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
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可以得出:早产儿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过早地离开母体,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需要医生、护士、家属共同参与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但是在早产儿早期住院期间往往被迫进行母婴分离治疗,这容易给早产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4],本实验以12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对家属系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在本实验中系统健康教育组早产儿家属在掌握保暖喂养、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知识较熟练,在早产儿照护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责任护士并处理。这说明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丰富了早产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提高了早产儿的被照护水平,提高了满意度。故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发病率,增强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董会娟,刘淑艳,葛丽娜,等.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99-370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2
【摘要】家庭护理,对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合理与准确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文中列举出部分统计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指导将能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
【关键词】早产儿;家庭护理;疾控;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72-011.早产儿的特征
早产儿,是指不足月而出生的婴儿,其胎龄在37周以下。一般而言,早产儿的体重和头围较之足月婴儿都要小,器官功能尚未完善,适应能力也更差,因此需要特殊护理。
1.1外表:由于过早出生,早产儿的头部发育更不完善,耳部软骨组织缺乏,囟门宽大,颅缝甚至可分开,皮肤薄而且嫩,水肿发亮,胎毛多。
1.2体温:体温调节系统不成熟,稳定性差;同时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不足。当过冷情况下,肌肉颤动少,不能有效减少热量扩散。因此,早产儿容易着凉。同时,由于早产儿汗腺功能存在不足,在过热的时候也难以自主降温,需要更稳定的温度。
1.3呼吸和循环:呼吸系统发育不全,呕吐和咳嗽反射微弱,容易患吸入性肺炎;由于肺泡发育不全,容易塌陷引起疾病。
循环系统发面,肺部小动脉发育不全,可能有开放性动脉导管。凝血酶原和维生素C不足,血管容易破裂且不易愈合,更容易发生内出血。造血功能不足,且白细胞功能偏弱,因此容易感染疾病。
1.4消化和排泄:吞咽功能不足,胃容量小,需要少量多次喂食;肝功能差,消化酶欠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很弱,相对的,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较好。
肾小球滤过率低,容易少尿或者无尿;在排出多余液体方面能力有限,会有水中毒或者脱水的危险。2.家庭护理
在出生时,早产儿应注意保暖,任何的处理动作都要轻巧迅捷。产房温度须在25℃左右,受凉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避免早产儿窒息,如果需要,也只能选用对胎儿呼吸中枢没有影响的药物。应当及时将婴儿鼻腔和口腔中的粘液挤出,或用消毒吸管吸出。
在离开医院后,家庭护理中也应遵循这样原则,并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进行小心的看护。
2.1避免感染。由于早产儿本身免疫力低下,因此除了专门看护孩子的人外,最好避免其他人进入早产儿的房间。专门的看护人也需要注意自身清洁,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在早产儿的房间中,应当存在空调或者其它的调节设备。
2.2保暖。新生儿房间的温度应在24-28℃,相对湿度在55-65%。婴儿自身的体温应维持在36-37℃并尽量保持稳定,每天上、下午都需要测量一次体温。在寒冷季节,尤其要注意室温和洗澡时的水温。如果出生太早,需要放入育婴室进行看护。我们为边疆少数民族及高寒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家庭护理中只能运用最原始的办法,乳母及家庭成员在保证自己卫生的情况下,将早产儿穿上纸尿裤然后贴身放入母亲及家人怀中,这样的方法即经济又方便,温度又好掌握。
2.3喂养。原则上,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一方面,早产儿母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更加丰富,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早产儿免疫力缺乏,而母乳具备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在早产儿的养护中,与母亲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早产儿胃容量小,因此喂养中需要少量多次,方能满足早产儿对营养的需求;另外,由于早产儿的吞咽功能不完善,可能在喂养中发生吐奶或者呛奶情况,在喂养过程中需要耐心,不能急躁。
在喂奶的间隔时间方面,应当根据婴儿的体重适当安排,夜间这个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对于体重过低,吞咽能力不全的早产儿,可以选用胃管方式进行喂养。当采用这种方式时,一般不适合家庭环境。
2.4特殊状况。早产儿由于自身发育的欠缺,更容易产生吐奶、抽搐的情况,也更容易感染疾病。对于这种情况,早产儿父母应当掌握一些幼儿急救术,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早产儿的父母应当保持与医护人员的密切联系,以便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信息。3.家庭护理的指导
对于已经达到出院标准的早产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达到2300g,无疾病,无营养缺乏症状,吞咽和吮吸能力好),在出院前,产妇可以得到一本宣传册,涉及家庭护理中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的知识。对异常情况和重点事项也会当面交代。此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指导方法。
3.1口头指导。通常情况下,口头宣教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指导方式,此方法适应性好,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方法适合已经掌握一定护理技巧的早产儿父母。借助这种方法,医护人员可以对父母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方式。
3.2示范。由于日常护理中一些基本的操作常常涉及到与婴儿的接触,比如喂养、清洁、沐浴等等。这种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的亲身示范,将正确的护理方法教给早产儿的父母,是一种见效快而且直观的方法。可以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但需要保证每位成员都能亲自体验。
3.3书面指导。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基础较好的父母。相关调研表明,半数以上的父母希望得到书面形式的建议。这种方法可以将一些已有的、通用的经验和知识迅速普及,且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反复查看。此方法简便易行,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提升了满意度。
3.4电话指导。通过电话回访,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不当的护理行为。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这时候可以通过电话得到及时和权威的解决办法。这是口头指导的延伸,需要根据家庭中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对应的指导。对于紧急和突发事件,电话指导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及时的预处理。4.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中采取多种手段可以有效保证早产儿的健康,减少患病率。通过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指导,传授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有效预防在出院后,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引发疾病,降低了患病率。家庭护理指导,提高了父母在早产儿护理方面的水平,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进行处置和就诊。有相关数据表明,实施护理指导后,早产儿的患病率从57.6%降低到20.3%,效果相当明显。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3
早产儿又称为未成熟儿,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一下。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其中喂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产儿喂养质量是早产儿存活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1]。早产儿有着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胃肠道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2]。如何使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断成熟和完善,不出现喂养不耐受,满足他们在营养方面的特殊要求,减少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的智力发育。早产儿的成活率、治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现就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判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标准
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是否耐受的诊断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观察胃残余量: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24小时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小时的量;(2)观察腹胀:判断腹胀,可以用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24小时腹围增加﹥1.5cm,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频繁呕吐(每天大于3次);(4)胃残余含有未消化的奶块,色黄胆汁样或咖啡样;(5)血便或大便潜血;(6)大便性状及量:黄色稀便或软便、大便次数增加,呈蛋花样、稀水样或未消化的奶块;(7)尿量 少于每日每千克体重30毫升,比重比正常尿比重增加;(8)呼吸每分钟大于60次,有时暂停,心动过缓,皮肤花斑现象;(9)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2 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
2.1 内部因素(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功能不成熟)
出生前,胎儿营养素的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食物中营养,但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成熟程度可能还暂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妊娠35周 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胃肠功能低下,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全,肠蠕动缓慢且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道不耐受表现。资料显示,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34.8%,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13.5%;而体重≤1500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11.73%。说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4]。
2.2 外部因素
2.2.1 围生期 围生期对于胎儿是最危险的时期,尤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更为明显。围生期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缺氧、高热、体温等情况,可造成早产儿消化系统缺氧、代谢紊乱和肠蠕动改变。黄郦等[5]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65.2%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2.2.2 喂养时间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过早肠内营养往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喂养不当造成呼吸暂停等情况,导致人们恐惧过早喂养[6],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机能的启动、激素的形成、消化酶的分泌。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不耐受的危险性越大。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7]。
2.2.3 喂养方式 早产儿常因吸吮和吞咽不协调不能经口喂养,而管饲无论患儿是否有吸吮都有奶汁流入,剥夺了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降低了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的可能性[8],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过幽门喂养(经鼻十二指肠或经鼻空肠)是早产儿不经过胃的肠道喂养方式,解决了早产儿胃排空差、返流、误吸等问题[9]。但是McGuire等[10]报道,过幽门喂养可引起十二指肠穿孔或狭窄、腹泻、营养素吸收障碍等。对于肠道喂养有困难的早产儿通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有报道[11],出生6d仅接受静脉输液的高危早产儿,由于肠道内缺乏营养物质的刺激,失去经胃肠道喂养的机会,其血中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OT)水平明显低下,易发生胃肠黏膜的萎缩和胃肠功能紊乱。
2.2.4 疾病与治疗的因素 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且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与胎龄、体重相关。胎龄小、体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刘芳报道[4],感染也会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而在医源性因素中,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使用激素均导致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12]。
2.2.5 窒息缺氧 窒息缺氧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得几率高达35.37%,这与窒息造成肠黏膜缺血缺氧,甚至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失有关[4]。杨勇等[13]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胃电活动的监测后,结合临床上常见的中、重度HIE新生儿易出现腹胀、呕吐、拒乳、胃潴留等症状,提示中、重度HIE后,由于胃电节律紊乱造成新生儿胃动力下降,容易发生对喂养不耐受。
2.2.6 环境及其他因素 早产儿离开母体后,外部环境与母体宫腔内差异明显,外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声音、光线等)的刺激,均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如光线的刺激,早产儿处于强光刺激下,造成其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改变、耗氧量增加、哭闹、躁动等,此时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3.1 选择合适的乳类 早产母乳中的成份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的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利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14-15],选用对应 母乳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如果喂牛奶或奶粉则需要从稀到稠,早期喂养早产儿,可采用2:1或3:1的奶喂养,随着出生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
3.2 合理的开奶时间 由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其喂养方法应视早产儿的情况而定。体重低于1500g、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并时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16],对一般情况好,无并发症的极低体重儿最好生后4小时开奶,低出生体重儿开奶时间根据个体情况尽早开奶,有宫内窘迫,窒息的早产儿禁食1-3d后开奶,禁食的早产儿生后24h可静脉补充爱米特,72h补充脂肪乳,以保证热卡的提供。开奶的奶液为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开奶量为2-3ml/次,每2h 1次。发生喂养不耐受立即停胃[17]。
3.3 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 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奶量从0.1-24ml/(kg.d)开始。Terrin等[18]对喂养时胃残余量﹥40%的早产儿分别采用禁食和微量喂养6-12ml/(kg.d),发现微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较禁食患儿明显缩短,认为早期微量喂养适宜在早产儿中使用。王金秀等[11]通过对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相关消化道激素的影响研究,也证明了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时,让其吸吮未开孔的橡胶称为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分泌有一定促进作用。林名勤等[19]研究表明,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能促进早产儿胰岛素的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道营养耐受性,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促进吸收的营养调节物质的贮存,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完全经口喂养,增强其生存能力。
3.4 刺激排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排便不畅也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之一,刺激排便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GAS。GAS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总之,刺激排便结合NNS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明显缩短胃肠营养的时间,较单纯使用NNS疗效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20]。
3.5 加强环境管理
3.5.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早产儿容易出现低体温,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7℃,相对温度在55%~65%。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保暖措施,使其体温维持在36℃-37℃。
3.5.2 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压饱和度的急剧波动。导致早产儿交感神经受影响,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走动时碰触物品时的噪声,科室里的仪器设备也应调小音量等。
3.5.3 减少关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发育有很大影响,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黑暗环境使早产儿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地位,一些胃肠激素如促胃动素、胃泌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具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肠胃活动和胃肠黏膜生长等作用[21],有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从而进奶量增加,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14]。临床上正大力推广使用暖箱遮光罩和配戴眼罩,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3.6 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早产儿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容易合并各种感染,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若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及早隔离,严防交叉感染。对于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如窒息、硬肿症、心肺疾病、使用过呼吸机,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4 喂养指导
指导患儿母亲在给早产儿喂奶时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早发现早处理,不仅可以防止早产儿营养缺乏症,还可以防止胃肠道的严重并发症,如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嘱母亲喂奶时使早产儿右侧卧喂,头肩部抬高30°,喂养时间≤15~20min,以防止过于疲劳。每次喂食后15~20min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也利于胃内奶汁的排空,减少误吸的危险。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的喂养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使早产儿能尽早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健康的成长[22]。
参 考 文 献
[1] 邓靖怡,周志玉.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M].现代临床护理,2004,3(5).
[2] 何桐爱.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41.
[3] 玛莎.为什么早产儿会喂养不耐受[J/OL,].puhuachina.com/daifumd/bbs/thread 55241.0.html,2007-02-25.
[4] 刘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765-766.
[5] 黄鹂,李昭娣,路中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19(2):23.
[6] 高妹花,马改翠,刘翠霞,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J].河北医学,2008,36(5):59.
[7] 李杏桃,俞义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4):145.
[8] 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80.
[9]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等.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4):255.
[10] McGuireW,McEwam P. Systematic review of transpyloric versus gastrictube feeding for preterm infant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3):245-248.
[11] 王金秀,蒋曙红,周红,等.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相关消化道激素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6,29(12):882.
[12] 李秀云,石玉梅,王迪杉.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7(13):2291.
[13] 杨勇,陈宝芳,姜冬升,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胃电活动的监测[J].临床护理杂志,2004,22(1):54-55.
[14] Cloherty JP,Eichenwald EC,Stark AR.Manual of neonatal care[M].Sth ed.Philadephia: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Co,2004:115-137.
[15] Lau C.Oral feeding in the preterm infant [J].Neore-views,2006,7(1):19-27.
[16] 杨萍,孙亚梅,陈娟.早产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DL],2008-04-09.
[17] 吴育萍,苏绍玉.84例 的监护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532.
[18] Terrin G,Passariello A,De Santo G,et al.Benefical effects of minimal enteral nutrition on feeding intolerant very low brith weight infants[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5,40(5):660-661.
[19] 林名勤,江少虎,邓见玲,等.菲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清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88.
[20] 廉伟林.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544-566.
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4
【关键词】 管饲喂养; 经口吸吮; 完全胃肠喂养; 早产低体重儿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082-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46
早产儿(尤其是34周以下的早产儿)由于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所以对早期的吸吮、吞咽、呼吸动作不协调或无力,不能直接经口喂养,因此临床上常需将奶液经鼻或经口留置胃管进行注入,对消化系统功能成熟起到促进作用,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随着早产新生儿不断增多,如何改进早产儿营养支持,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并使他们不发生或少发生体格智力发育缺陷或偏差,一直以来都是从事新生儿科专业的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现将笔者所在科新生儿室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实施经口吸吮与管饲喂养相结合能够促进早产儿早期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早产低体重儿60例,无新生儿窒息,无消化道发育畸形,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胎龄29~34周,
平均(31.18±2.80)周,日龄1~6 d,平均(3.02±0.85)d,出生体重1350~2250 g,平均(1850±200)g。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胎龄29~35周,平均(32.24±3.76)周,日龄1~6 d,平均(3.16±2.94)d;出生体重1400~2300 g,平均(1875±210)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日龄、体重及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标准
(1)早产儿用奶瓶喂养或直接吸母乳完全满足该患儿的营养供给;(2)吸吮吞咽协调,无呛咳感;(3)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10~20 g;(4)进食过程无呼吸暂行或SpO2降低;(5)不出现频繁胃食管反流、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并给两组患儿按常规留置胃管并妥善固,采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或早产儿强化母乳。于生后6~36 h开始肠道喂养。根据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全身反应情况等遵医嘱为患儿准备早产儿配方奶或早产儿强化母乳。观察组持续微量泵奶2 h,停止2 h后,用注射器回抽胃内容物,如储留量不超过入量的1/3,即可用奶瓶给患儿主动吸吮或被动吸吮一次,不能吸吮者继续微量泵泵入,能吸吮者能吸多少吸多少,剩余奶量继续用微量泵泵入,在患儿肠道喂养能耐受的情况下,如此反复进行,使早产儿从不能吸吮到能吸吮,从吸吮量少到吸吮量增多,从而逐步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直至拨出胃管[2]。对照组只用管饲喂养,未按规律给患儿进行试吸吮喂养。静脉支持营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情况,给予相应的静脉营养支持。一般出生后第1天输注5%葡萄糖溶液,第2、3天输注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上海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127),第4天输注20%脂肪乳(成都市新都卫星城工业开发区南二路,国药准字H20103067)等。总液体量第1天为50 ml/(kg・d),按10~20 ml/(kg・d)增长,最后按150 ml/(kg・d)为止。当肠道营养达到418.4 KJ/(kg・d)时即可停止静脉营养[3]。
1.4 观察指标
胎粪排完时间、体重恢复至出生时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患儿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胎粪排完时间、体重恢复到出生时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患儿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应用管饲喂养的基础上配合自主吸吮或被动吸吮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粪排完时间为(4.32±1.76)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2±2.20)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相关文献结果显示,早期喂养新生儿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新生儿的首次排便时间相对减少,多数新生儿的首次排便时间在12 h以内[4]。所以本研究对新生儿在常规应用管饲喂养的基础上配合自主吸吮或被动吸吮可以减少胎粪排完时间,如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会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重恢复到出生时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患儿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早产儿营养问题管理是早产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物质基础,合理有效做好早产儿营养支持管理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静脉营养与肠道营养是早产儿营养的主要途径。其中肠道营养包括管饲喂养和经口喂养两种方法,在34 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未发育完善,经口喂养不能完全满足患儿营养需要,必须给管饲喂养。在管饲喂养中不加以自主吸吮刺激和调动,造成患儿吸吮吞咽协调发育迟缓,导致患儿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延迟。
在管饲喂养患儿结合经口吸吮喂养,可给早产儿产生味觉和感觉的刺激,并通过口中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兴奋迷走神经,改变胃肠调节水平并使胰岛素释放量增加。从而促进所吸收营养的贮存,使生长发育加速,早产儿体重增加[6]。
根据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方式,经口吸吮时使早产儿获得理想的行为状态和镇静效果,使早产儿活动减少,氧合改善,从而减少能量消耗,有助于减少生理性体重降低的幅度。通过相关文献[7]结果显示,对早产儿进行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减少经口喂养时的失调形态,从而能够使新生儿肌肉(如舌头、下颌)的成熟和协调起到加速作用,从而使舌头可以做出更有效的动作,这可以对新生儿的吸吮技能的成熟起到一个推进作用。结合本文如果对新生儿进行自主吸吮配合口腔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新生儿对营养的吸收,从而对消化系统功能成熟起到促进作用,更好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经口吸吮有助于刺激早产儿的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同时提高胃肠排空速度,缩短全胃肠转运时间(WGTT),增加排便次数,有利于促进胎粪排空,同时提高早产儿胃肠耐受力[8]。经反复的吸吮吞咽刺激促进了早产儿吸吮吞咽协调发展,有利于早产儿管饲喂养过渡为完全经口喂养,有效缩短了早产儿管饲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经口吸吮与管饲喂养相结合促进早产儿早期完全经口喂养是有明显效果的。早产低体重儿能早期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是早产儿胃肠成熟及适应母体外生活环境的重要标志,从而有效缩短了早产儿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黄国盛,廖燕,毕雷.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144-146.
[2]肖电子.早期微量喂养职合和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关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6):718-720.
[3]凌卫滨,谢淑霞,葛书霞,等.87例早产儿极早期预防性使用固尔苏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6-58.
[4]代云翠.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29-130.
[5]张小宁,周长美,周莹,等.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29-1831.
[6]汪晓霞,肖绪武.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69-71.
[7]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27-329.
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taining needle placed in axillary vein in the infusion treatment in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144 premature infants deliver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14 and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72 cases 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ly grouping digital software. The detaining needle was placed in the veins in the limbs, scalp vei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at was placed in axillary ve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values of clinical indicator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guardia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one-tim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97.2% vs 84.7%)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Placement of detaining needle in axillary vein; Infusion treatment; Application
早产儿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是护理难度较大的技术。因早产儿患者头皮、四周静脉管壁薄、脉管细小、患者不配合等因素,在穿刺过程中极易出现穿刺渗漏、穿刺失败等不良现象,反复穿刺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皮肤损伤,还容易使护患关系紧张等。怎样把穿刺成功率提高、改善护患关系是当前临床上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1]。颈外静脉静脉输液因解剖位置等原因,通常会致使液体滴入速度不通畅,对药物输入速度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临床上逐渐使用腋静脉置入留置针,但是其效果还需进一步分析。为观察对早产儿患者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治疗的效果,整群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出生的144例早产儿实施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出生的144例早产儿实施研究,使用数字随机分组软件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2例早产儿。实验组男性38例、女性34例,胎龄在28~36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3.28±3.17)周。日龄在30 min~28 d之间,平均日龄为(7.19±2.07)d;体重在1894~3481 g之间,平均体重为(2514.21±226.37)g 。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2例,胎龄在27~36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2.78±3.01)周。日龄在1 h~28 d之间,平均日龄为(7.41±2.11)d;体重在1841~3514 g之间,平均体重为(2522.41±209.74)g 。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日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穿刺设备 两组早产儿均使用美国BD公司产的4代24G安全环形留置针(该留置针含有延长管,方便接针、留置)。另外取生理盐水、头皮针、注射器、敷贴和复合碘备用。
1.2.2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早产儿患者进行四肢或者头皮浅静脉实施留置针穿刺,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照相关无菌操作技术。
1.2.3 治疗组 给予治疗组早产儿患者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把患者放置到院内预热的辐射台上。取其平卧位,把患者身体及头部偏向到穿刺的对侧部位,其穿刺侧肩部适当垫高,把需要穿刺的手臂向外伸展90°,水平暴露患者腋窝,把患者腋窝正中点下方的0.3~0.5 cm处作为穿刺点,不使用止血带。护理人员取生理盐水2 mL,把针芯松动、留置针排气后待用,护理人员左手指轻握住患者侧三角肌下缘部位,保证患者腋窝处的皮肤绷紧,然后使用复合碘进行消毒两次后待干,消毒范围在8 cm左右;护理人员使用右手持静脉针和皮肤呈20°角度,在患者腋静脉下缘部位的0.5 cm部位处进行进针,直到有暗红色回血后平行进针0.1 cm后使用左手把患者皮肤绷紧,然后使用右手把留置针稍退出,把留置针软管缓慢的送入到患者腋静脉中,但是软管需要不完全的送入到血管内。等待回血通畅后注入2 mL生理盐水,保证留置针通畅以后使用敷贴进行固定。然后将患者穿刺的手臂恢复到自然位置中并且记录穿刺时间。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规定进行操作。
1.2.4 穿刺完成后护理 两组早产儿患者经穿刺成功后均接受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使用无菌技术护理,定期更换与管头相连的头皮针,每24 h更换一次;对患者头皮针的肝素帽要实施常规消毒,常规消毒以后对其局部部位更换无菌敷贴,3 d/1次。使用输液泵对患者进行均匀输液治疗,等待输液完成后把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体,每次注入2 mL生理盐水。封管时使用脉冲式封管法进行封管,缓慢的推一下停一下,剩余1 mL生理盐水时要注意变推入液体并缓慢的将针头拔除。患者留置针期间要严格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要立即把针头拔出后重新穿刺。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2]。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管输液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针孔渗血、局部红肿、脱落、堵塞。③观察两组患者监护人对该留置方式的满意率[3],使用科室自制表格对患者监护人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4个指标。表格内容共分为5个部分50个题目,每个题目2分共100分。其中分数≥92分为非常满意、76~91分为满意;60~75分为一般;≤59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经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留置时间为(5.41±1.19)d、住院时间为(12.67±2.84)d、治疗费用为(2261.18±264.29)元;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7%、留置时间为(2.09±1.39)d、住院时间为(18.91±2.69)d、治疗费用为(3617.49±274.14)元。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留置针输液治疗期间针孔渗血、局部红肿、脱落、堵塞并发症分别发生例数为1例、3例、0例、1例,不良反应率为7%;对照组患者留置针输液治疗期间针孔渗血、局部红肿、脱落、堵塞并发症分别发生例数为3例、7例、2例、5例,不良反应率为23.6%。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接受了及时拔管、重新穿刺处理,经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2.3 患者监护人对留置针满意率比较
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监护人满意率为93.1%,对照组患者监护人满意率为77.8%。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了腋静脉可以作为静脉输液穿刺点[4]。研究发现,腋静脉在临床输液护理中穿刺成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体腋窝处的皮下脂肪较少并且肌肉薄,上肢向外伸展时可明显观察到患者腋静脉浅表。早产儿腋窝底部的外侧壁中心可清晰观看到长0.3~0.5 cm的腋静脉,该静脉即是穿刺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最佳位置。腋静脉血流量大、血管粗直[5]。有学者指出,腋静脉血管的血流量>300 mL/min,直径在0.3~0.8 cm之间,平均直径为(0.61±0.11)cm,即使操作过程中患者股动脉博微弱、颈静脉不饱满,在临床试验中也有较高一次穿刺成功率[6]。研究发现,腋静脉这些穿刺优势为留置针穿刺成功提供了良好条件。
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血管更加细小、脆弱、血流满、渗透性高,并且因患儿无法配合,导致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静脉受损现象;早产儿患者在建立静脉通道的过程中因语言不通等原因无法积极配合,致使头皮、四肢静脉穿刺容易出现外渗,从而导致静脉炎疾病出现,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导致无法顺利治疗,该现象不仅会增加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费用[7-8],因此四肢、头皮静脉部位置入留置针效果不佳。
腋静动脉同行并且有两条肱静脉在其胸大肌的下缘处融合而成,可收集患者上肢深静脉、浅静脉全部血血液,经过患者腋窝处的第一肋外缘后可后续为锁骨下静脉,在该位置处进行穿刺留置位置固定,效果良好[9]。临床治疗中因早产儿通常在暖箱中接受治疗,其腋窝部位容易暴露并且方便实时观察,腋静脉位置也在患者腋窝部位中,因此不易受到患儿四肢活动、哭闹影响,通常也不易被患者意外抓脱,在临床运用中有较高安全性,在运用中有留置时间长的优势。因此腋静脉置入留置针治疗的留置时间较长,可减少因留置时间短导致的重复穿刺现象。
该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留置时间为(5.41±1.19)d、住院时间为(12.67±2.84)d、治疗费用为(2261.18±264.29)d;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7%、留置时间为(2.09±1.39)d、住院时间为(18.91±2.69)d、治疗费用为(3617.49±274.14)。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患者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输液会把穿刺率、留置时间有效提高并且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此外,还会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及提高监护人满意率,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芳明,何余,杨丽红,等.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研究[J].蛇志,2013,25(3):290-291.
[2] 邓业芹,席章艳.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6):69-70.
[3] 陈颖.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153-153.
[4] 刘淼,杨敏.早产儿腋静脉穿刺致动脉痉挛的处理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1054-1055.
[5] 欧雪柳.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7):24-24.
[6] 吴宏丽,焦培艳,丁静,等.腋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患儿中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1,18(7):66-68.
[7] 夏婷婷,尤梅芬.留置针由腋静脉置入在早产儿抢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8):742-742.
[8] 叶春燕,吴凡伟,杨艺,等.腋静脉留置针输液配合动脉留置针采血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18):47-49.
[9] 文辉,李晓庆.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误入腋动脉致动脉痉挛的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21-822.
[10] 赵传霞,李晓红,赵希俊,等.腋下表浅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81-83.
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6
【关键词】 挤压脐带;胎盘输血方法;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070
VLBW早产儿因没有足月生产, 存在先天不足[1]。容易出现颅内出血、败血症、多脏器功能障碍、高胆红素症、慢性肺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贫血等并发症, 威胁VLBW早产儿的生命安全[2]。而且VLBW早产儿抵抗力弱, 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 死亡率极高。所以对VLBW早产儿尽早采取输血、机械通气等有效的治疗方法, 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改善VLBW早产儿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胎盘输血方法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将脐带血从胎盘传递至新生儿体内, 补充血容量, 有利于降低VLBW早产儿的输血需求, 稳定血液动力学, 减少并发症[3]。本次分析挤压脐带的胎盘输血方法对VLBW早产儿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出生的120例VLBW早产儿进行观察, 将60例2014年1~12月出生的VLBW早产儿作为常规组, 将60例2015年1~12月出生的VLBW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29例, 女31例, 胎龄29~35周, 平均胎龄(31.9±1.4)周, 体重850~1480 g;常规组男27例, 女33例, 胎龄30~35周, 平均胎龄(32.8±1.1)周, 体重840~1490 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结扎脐带: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脐带夹夹住脐根, 消毒后剪断脐带进行结扎的方法。观察组出生后立即采取挤压脐带的胎盘输血方法: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留30 cm长的脐带, 向上伸直举起脐带, 轻轻的迅速的由上到下挤压脐带4次, 速度约为8~10 cm/s, 胎盘输血时间为5~20 s, 然后结扎脐带。
1. 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并发症、输血情况、PS的使用情况、治疗和预后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重度窒息、贫血、侧脑室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 2 治疗和预后情况 观察组输血比例、PS使用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3 讨论
VLBW早产儿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需要采取吸氧、静脉营养支持、输血等治疗措施。所以提高VLBW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 改善VLBW早产儿的预后是临床治疗的重点。胎盘输血有利于及时将胎盘内的血液输至新生儿体内, 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和祖细胞可以增加血细胞数量和血容量, 改善脑氧合作用[4]。挤压脐带的胎盘输血方法主要是通过延迟脐带结扎和挤压脐带。延迟脐带结扎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补充血容量, 减低颅脑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VLBW早产儿多数会有铁缺乏症状, 延迟脐带结扎还有利于增加VLBW早产儿体内的铁储备, 增强免疫力, 减少发生缺铁性贫血[5]。但是延迟结扎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延误窒息复苏抢救时间、发生红细胞增多, 所以要注意控制结扎时间。挤压脐带时的速度、力道和时间影响治疗结果, 用力过度会破坏红细胞和毛细血管, 时间过长会导致早产儿低温, 延误治疗时机。经过临床不断实践总结发现, 将胎盘输血和结扎脐带控制在20 s内, 可以明显提高血容量, 减少输血需求和并发症,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脐带的胎盘输血方法可以减低VLBW早产儿的死亡率和输血需求, 减少侧脑室出血、贫血等严重并发症, VLBW早产儿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脐带结扎。同时挤压脐带的胎盘输血操作简单, 不耽误其他治疗的进行, 对改善VLBW早产儿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嘉颖, 李子涛, 朱照平, 等. rHu-EPO联合葡萄糖酸亚铁防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热带医学杂志, 2015, 15(1):76-78.
[2] 庄静文, 邱晓燕. 160名早产儿成分输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输血杂志, 2014, 27(10):996-998.
[3] 魏红玲, 李在玲. 双胎输血综合征早产儿合并心脏发育异常的临床分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5):473-477.
[4] 梁玲霞, 徐鑫芬. 延迟结扎脐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2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