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1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有很大的区别,有机种植对种植环境、作物种类以及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较高要求,且技术更加复杂,因此作为农业技术人员要充分注意。

1 种植环境的选择

有机农业种植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方面:

1.1 种植环境要适宜

有机农业种植生产基地对空气、水、土壤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无污染,适合作物的生长。首先,要求种植基地远离闹市区、工厂以及交通路桥等污染源,一般要求要在污染源的上风口,避免空气污染对作物造成影响。其次,种植基地要建立在城市或工厂水源的上游,避免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排放对有机种植区域灌溉水质的影响,要求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的检测,使重金属等重要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再次,要选择土壤较为肥沃的地段作为种植基地。

1.2 适当设置缓冲带

有机农业种植基地除非采取特别孤立措施,否则很难避免常规种植区域或者其他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方式可能是土壤污染、病虫害等等,因此可采用设置缓冲带的方法来对有机种植区域进行必要的保护。在实践中,可以在有机种植区域和常规种植区域之间设置各类障碍物,或者在缓冲带种植有机农作物,以不断稀释外界环境对有机种植基地地块的污染,也可以在缓冲地带提供虫、鼠等有害生物的天敌的栖息地,降低外界的鼠害、虫害等影响。

2 种植转换期限的确定

一般来说,准备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地不可能完全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需要通过种植一段时间的有机作物后,将土壤转变为完全符合有机农作物种植的条件,这段缓冲的时间称之为种植转换期。根据土地的历史使用情况不同,种植转换期限也不同,一般来说利用度越低的土地种植转换期限也就越短,如撂荒多年的土地一般种植转换期为不少于12个月,而一年一茬的土地转换期不少于24个月,像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则土地种植转换期不少于36个月。在种植转换期内,要完全按照有机种植技术和要求进行作物的种植,并且此段时期出产的农作物还不能认定是有机农产品,必须在度过种植转换期并经过认证机构认证后产出的农产品才能是有机农产品。

3 农作物种类的选择

有机农作物不同于传统的农作物,因此要根据种植技术要求选择合适品种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首先,要选择有机作物的种子或种苗,如非初次种植可选择前次种植预留下的种子进行种植,如为初次种植,又没有市售有机种子或种苗,可优选未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并且未经污染的常规种子、种苗进行种植。

其次,要根据有机农业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优选可充分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并且本身抵抗害虫能力较强的品种。

4 有机栽培实践技术要点

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要对种植的技术要点进行充分把握,使有机种植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有机种植基地要选择多种作物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严禁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以保持土壤的肥力。

第二,灌溉用水必须要符合国标一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同时要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可采用渗灌、滴灌、喷灌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

第三,有机种植中的肥料的来源必须控制得当,对外购的肥料一定要经过专门机构的认证,不能直接使用粪便等农家肥或者生物污泥,防止细菌、病毒等污染农作物,如必须使用时,要进行充分的无害化处理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

第四,有机地块的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5 病虫害的防治

有机农作物种植要格外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优选具有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并且通过轮作、套种等作业方法避免病虫害的扩大。

第二,采用现代化的诱捕手段,如利用超声波模拟雄性害虫的声音来诱捕雌性害虫,或者采用特定灯光、屏障、防虫网等隔绝害虫的入侵。

第三,在缓冲地带或者有机种植地块周围设置害虫天敌的巢穴等方式,通过生物多样化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来控制病虫害。

第四,严禁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6 严禁使用任何基因工程产品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定论,虽然转基因产品无论在产量、还是抗病虫害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中,没有经过充分的安全性认证的产品一律不可使用,因此,为杜绝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严禁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使用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种子、转基因肥料以及基因工程土壤改良剂等。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农业;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70

引言

受到黑龙江省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农业耕作技术长期没有根据环境条件予以创新,必然会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肇东土壤效能低的问题,需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当地的土壤予以保护,使农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界定

中国虽然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长期的耕作而不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会导致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农业发展中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在农田耕作的过程中,实施必要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调整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土地耕作价值。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考虑到农业耕作中的各种干扰因素 [1]。农作物生长的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都要对其在农业耕作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实施综合性管理办法,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农业耕作的同时必须采取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就需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性耕种技术,降低农业耕种中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缩短耕种周期,使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都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改善当地的土壤状况。由于在农作物种植中采用了保护性耕种技术,黑龙江省的空气质量得以改善,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 黑龙江省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2.1 注重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种植上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的生长形势良好,农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肇东为了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增长,引进了农作物保护性耕种技术,在玉米的选种和培育上,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注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农民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农民已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农作物种植,会有低温效应产生,表现为农作物的前期发育速度比较缓慢。黑龙江省肇东的年平均气温比较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就会因秸秆分解少而玉米发育迟缓的现象。当农作物进入到中期的生长阶段和后期的生长阶段时,氮、磷、钾肥等都在秸秆分解并溶解到土壤中,农作物就可以吸收充足的营养,此时,农作物生长的速度就会加快。黑龙江肇东在农作物种植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前期的生长速度迟缓是物质积累的过程,有利于增加玉米的产量。为了避免影响农作物的前期生长,就需要在选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上,注重选择品质优良、抵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向农民传授新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2 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布局得以优化

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对耕作技术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黑龙江肇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使用相应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作物质量。比如,在黑龙江肇东的农作物种植地栽培新疆甜玉米杂交品种,考虑到玉米品种的生长要求,对土壤的排水性进行调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所增强,为玉米创造了更好的生长条件。具体的操作中,在新疆甜玉米播种的当日,要对田地的温度进行测量,田地温度_到18~19.2℃为宜。在耕种新疆甜玉米之前耕地中种植了小麦作物,就要清除病害根茎,以防止病菌传染,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当地的春季气候偏低,为了更好地控制田地温度,可以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玉米,注重科学的田间施肥管理,可以确保玉米的生长质量良好。

2.3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防止病虫害

农作物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是较为常见的。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很容易引发病虫害,这就需要配合使用化学药品做好防治工作。要根据黑龙江肇东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具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方式,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播种农作物种子之前,要对种子进行拌药消毒处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耕种,对农作物的茎腐病和黑穗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如果农作物在生长期间有病虫害发生,就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病症喷洒药物,以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

3 结束语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水资源匮乏的省份,要提高农作物产量,获得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就要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对农业环境也实施了必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杰,姜玉英.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07):270-279.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3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业生产

1无公害农作物特征

种植选择的土壤要符合无污染标准,不能含有有害物质,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需洁净健康。除此之外,在种植工艺上,也要符合绿色科学流程,避免对作物过量施加肥料或者使用有害的农药,确保作物生长过程的安全性。对于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病虫害,也要从物理生物技术层面来探讨解决措施,避免作物生长中受到虫害影响。国家针对无公害农作物有严格的检验标准,环境无污染是相对而言的,对于农作物中各项元素的含量有检测参照标准,在标准值范围内,则符合绿色无公害标准,一旦其中的某一项超标,就表明存在污染问题。种植环境洁净程度也有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并不是说只有在深山远林中种植出的作物就好,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可能达不到规定标准。无公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是允许施加肥料、使用农药的,只要最终检验残留量达到标准即可。无公害农作物的检验需要专业部门进行,并不可以通过生长种植过程分析来确定。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作物是农作物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农作物是质量更高的农作物。

2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种植技术

2.1栽培土地选择

栽培土地选择是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的基础。首先需要观察在现场是否存在污染现象,前期检验工作不能只局限于种植区域的土壤,还要结合种植区域周边环境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土壤中某一物质超标,或者周围环境存在不良影响时,可以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将土壤中的物质进行中和,从而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类型不同,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需求也有很大差异性,针对这一特征,在种植前要对农作物生长特征进行充分了解,以免在所开展的种植计划中受到影响,并为后续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要清除种植区域内的杂草,保持整洁度,可以降低病虫害的感染概率,保证在种植后其生长速率更加理想。对于干旱区域,要确保周边有清洁水源,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水源安全控制是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的第一环节,一旦水源污染,后续进行的各项种植管理也将失去意义,水源仍然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后果。土壤的pH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其中有机物质含量一般不可低于1.4%,否则会影响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1]。

2.2栽培播种过程技术控制

种植区域选择完成后进入到播种栽培阶段,对种植地区的气候进行把握,观察是否存在温度骤降的情况,根据地区的天气预报选择近几天晴朗天气,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在适宜的环境下,农作物生长状况与产量均能得到保障。种植前检测土壤含水量是否适合种植发芽,干旱严重的区域可以采取地膜覆盖的方法,帮助缓解土壤水分蒸发,并达到更理想的控制管理效果。播种是借助机械设备来完成的,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发芽势以确定种子播量。将播种设备的出籽量调节均匀,通常情况下播种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能确保出苗均匀,同时也可避免种子浪费的现象。对于播种过程中的深度控制,要结合种植农作物的类型、种子大小确定,土壤中水分含量掌握在相对含水量70%左右,并且上松下实、平整、无大坷垃的标准时,将播种的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围,确保最终的出苗效果不会受到播种深度的影响。机械播种对一些地形复杂的区域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会出现播种不均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结合人工播种来处理,对机械设备未能播种的部分进行催芽补种或者移栽,尽可能地减小间隔时间,否则出苗的整齐度得不到保障。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种植管理问题,可事先制定完善的规划,这样各项田间管理任务进行的时间也不会受到影响。

3无公害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播种后的田间管理重点是对病虫害进行预防控制。当发现有少量害虫时,可以采取物理方法来控制其繁殖速度;当虫害数量增加到影响农作物生长情况时,需要借助农药来进行治理。所喷洒的农药要符合管理规定,在成分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也能达到预期标准。水肥管理也是田间管理的重点部分,定期对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严重缺水的现象时,应及时灌溉,以免农作物因水分不足影响生长。定期施加肥料,补充土壤中所不能提供的微量元素,在充分的水分与养分吸收环境下,农作物可以达到健壮生长状态,符合最终的无公害农作物检验标准田间维护要进行到农作物收获阶段,为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安全防护,提升病虫害的抵御能力[2]。4结语无公害农作物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农作物。无公害农作物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多,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配合科学种植栽培技术就能达到这一要求,满足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总的来说,对农作物采取无公害的栽培技术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果,为农民带来可喜的收成。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科学方法培育农作物将成为主流,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修峰,任秀英.长剑“破题”终有时———虞城县政协常委、鑫鑫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常建破解“三农”难题纪实[J].协商论坛,2016(12):21-22.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4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水平提高的原动力,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各大地区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我国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协调我国的三农问题,能够保障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上来看,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提高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对于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性在于将我国的技术成果转化成为真实的生产力,对促进我国的共同富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分析

1.国家政策推广。国家与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政策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并在各大农业种植区域设置农业技术指导站点,对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给予系统性的指导,能?l挥出农业技术推广最主要的价值。政府的政策指导与政策支持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能够实现区域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该体系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并在政策体系的构建之中需要农户的大力支持,这是农业技术推广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2.专项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会因为种植农作物的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也会因为种植地域的差异而各具特色,我国农业种植的悠久历史和广阔的种植地域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专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根据我国种植地域和种植品种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推广,这是我国新型的推广形式,该技术推广形式的综合性相比较其他形式而言更强,并可以保障技术推广的效果。但是,专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部门沟通和交流成为了主要的限制性因素。项目专项农业技术推广需要进行专项的合作,具有很强的地域针对性。

3.商品农业技术推广。商品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将农业产品的销售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目标。该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具有单一性,主要推广的对象是商品农作物种植的农民。该推广形式具有单一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之中甚至会出现商品市场中的虚拟效应,出现夸大农作物产品功能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影响农民的种植。商品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其监督和管理,保障农作物商品市场稳定性,以提高商品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4.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是科研单位,由于科研单位对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比较高,其人员对技术的掌握比较全面,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户农业种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在推广的过程中会受到农户的大力支持和吹捧,但在实际的技术研究过程中,其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有时会严重的影响农民的收益。以该形式为主的技术推广需要农民了解其推广的风险,并具备一定的抗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探究

1.造访农户家庭,推广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最原始的方法就是造访农户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甚至在很多偏远的地区仍在延续该推广方法。该技术推广方法能够实现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种植人员的面对面接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种推广方法需要技术推广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最浪费时间的一种推广方法。但是,此方法能够保障推广技术的深入性,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将农业种植中理论知识具体化,并实现技术推广人员对农业种植人员的手把手传授,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广告宣传技术推广。利用广告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在一些农业种植的区域,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上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的品种与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实用技术。该技术的推广是单方面进行的,在推广的过程中忽略了农业种植户的主动性,会严重的影响农业技术宣传的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3.技术讲座农业推广。开展技术讲座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之一,具体的推广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例如,技术推广部门可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和教授进行该技术的演讲,也可以以座谈会的形式将农业种植人员与技术推广人员集中在一起,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与心得与大家分享,促进该农业技术的推广。技术讲座的时间和地点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技术推广人员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

4.试验示范农业推广。建设农业种植试验示范基地是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策略。试验基地可以让农户了解到农业技术对于农业产量与农业质量的影响,也可以给予农业种植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农业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农业种植试验基地可以帮助农户合理的规避农业种植之中出现的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试验基地建成后,农业种植者随时可对基地进行参观,技术推广人员可以随同讲解,快速有效推广农业先进的种植技术。

5.宣传单技术推广。宣传单的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成本投入低、覆盖范围广等优势。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将农业种植中的要点记录下来,并将其分发到农户的手中。该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能够保障信息的有效传达,并能够有效的降低宣传的成本,是大多数农业技术宣传人员的选择。该技术推广方法需要派遣专门的传单分派人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但却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6.“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技术推广农业是现代化信息社会衍生出来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该推广方法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技术。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群,将农户拉入群中,并定期的在群中发送一些关于农业种植的小视频,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农业种植的新技术,一些农业产供销信息,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简而言之,信息技术是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形式,因其便捷的信息传递功能现已经成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5

古宁宁

【摘要】随着农村中的农业发展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以及生产水平都在逐步的提高,而由于种植的需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而现实情况中,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在这时期,发展节水型的农业就非常具有意义,本文就是对于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字】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优化措施

【正文】因为农业生产的水平和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在增长,而我国水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我们应该更好的去解决农业种作物去生长时的用水问题,去研究节水型的农业种植,将它的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实施结构优化的措施达到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有助于稳定我国的农业种植。

一、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的意义和现状

1.1提高效益

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多方面效益,节水不仅仅是农业方面面临的问题,更是许多社会生产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研究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可以提高多方面的效益,形成更全面的生产结构系统。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考虑,节水型的农业种植优化调整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可以让生态的水系统生产,生活用水体系,农业的水系统进行协调,并且也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节水型的农业,可以将土地和资源进行优化,有效提高农作物的质量采用了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2解决水资源和土地问题

农业的发展情况是人们生活中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产生了许多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其他的社会结构,这些新型的种植结构目的都是为了去实现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而我国的水资源匮乏,土地资源短缺问题都很严重,但是农业用水和土地利用都是种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我们就需要大力的去发展农业的科学技术,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寻找出更加高效的农业种植方式,改善农业用地。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提高种植的效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对于节水型农业结构的发展不但要达到优化资源配置,而且也应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性,提高多方面的效益。

1.3缺乏农业种植的理论

对于我国当前的农业节水种植结构理论,我们借鉴并参考了相关的学科和理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理论体系,所涉及的理论比较困难和复杂,没有能够形成更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且没有基于节水结构数据的统计数据。也没有对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数据化的统计,这样的情况是不能够在实际的结构优化过程中进行细节性的指导,因此总体来说发挥出的作用并不大,对结构进行的优化策略不能考虑到种植业整体性的方面,并且也不能够同时兼顾社会的效益以及节水效益,所以不能达到社会公平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因为节水型农业种植的结构决定着种植功能的发挥,发展经济效益也就需要经济结构发生转变。因此对于地区的农业发展所处的关键是对农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因为农业种植是农业的重要基础部分,并且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对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部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许多个地区对于种植业的结构进行了很多次优化调整,但是由于现在对种植结构化的优化理论研究,整体都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甚至是落后于种植实践情况,这样就造成了区域再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中缺乏有必要的理论来作为参考依据,由于现在许多规划者和管理者都还是主要在总结实际的优化调整实际结果的基础上,因此在研究种植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并且要将它应用到现实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并且在程度上能够促进当地种植业的经济发展。

二、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分析

2.1对水利条件的分析

水利条件是在进行农业种植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也是节水型农业种植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对农业种植进行优化的地区,一定要做好水利条件的分析。在对水利种植结构优化的地区进行水利条件的分析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河流湖泊到自然的水资源也要对当地的水库来进行分析,有必要去合理的对将要种植农作物的地区所具有的水利条件来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并且根据控制实际情况设置好了全面的农业灌溉计划。对于那些水资源匮乏的种植地区,对于当地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处于对人民生活的考虑打造出深水井,或者是建设一定的水利工程为农业种植提供灌溉需求,来达到促进当地农业种植生产水平的目的。

2.2对气候进行分析

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也是会影响农业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也会影响到节水型农业种植的效果。因此对节水型农业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就必须让相关工作人员提前的对地区的气候特点,比如说温度,日照降水等等气候的属性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再来选择对农作物品种的种植,这样才能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利用,通过节水型的农业种植来提高农业种植的产量。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具体措施

3.1科学性的选择农业种植作物

要想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就应该在地区科学的挑选出合适种植的农作物,使种植的农作物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由于我国土地辽阔,物种丰富,所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地址以及气候等条件来挑选出农业种植作业。因此在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势环境考虑到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地域,结合土地,降水情况以及温度条件这些因素来进行分析,同时将土地种植区域来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农作物的种质更加的科学有效,并且也要农将农业种植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在不同的季节中对水分的需求差异没基础来选择出合适的灌溉方式,尽量地减少水资源的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农业种植的浇灌效率,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3.2分层次的种植农作物

为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必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进行客观的综合的分析,可以采取分层次种植的方式,确保作物得到良好的生长能够收获,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一些怕阳光的作物可以种植在阴凉的地方,用树木遮挡。这些树木本身也可以在节水和养分积累中发挥作用。因此,在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时,可以采用分层种植来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3对农业科技进行发展

为了使农业种植更加科学化,必须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强农业种植技术手段,对作物的品种进行科学性研究,优化和更新农作物,科学地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节水效果得到提高,对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和技术来说,选择适当的灌溉技术和覆盖地表的种植方法能够达到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减少水资源损失的效果。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种植发展中,农业种植的技术有着必不可少的地位,可以使用农业技术来得到新型的农作物产量以及种植的存活率都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农作物的节水特性也会有所增强,植物的伤害得病率也有所下降。儿童农业技术发展和他所起到的作用来考虑在发展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研究时,采用更加先进和有效的农业种植科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加优质的农作物以及多方面的效益。

3.4利用3S技术进行流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区分

考虑到水资源受到约束的条件和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时,由于流域的特性,可以通过水资源的流域为单位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区分,这样更有利于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研究和发展,而对于目前的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的研究,还是主要以行政区域作为种植的分区,因为水资源条件的约束,通过流域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的结构进行优化的研究在现在阶段明显不足。对于流域而言,应该去参照水资源的流域区分、农业分区以及土地的利用情况分区,还有参考对气候情况的分区,根据流域来对农业种植的空间来进行分布,可以使用多变量的数学分析方法来对种植区域问题进行分区的综合性解决,选取更合理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指标,可利用信息熵理论等多样的分析方法来完成对流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分区,再对各个分区进行逐个的优化。比如,对于干旱缺水的内陆流域,由于流域的不同区域资源和对社会的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在流域的上游,多为山区,因此生态环境较好,畜牧业发达,主要种植的是饲料,而中游的流域大多为平原区域,经济发达,居住人口也众多,主要种植的就是粮食作物,下游区域是荒漠地区,环境条件也更加恶劣,在种植时就会采用棉花、蔬菜水果这些经济类作物。3S技术是数据采集,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在研究的下一阶段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并且也随着农业区的规划理论和景观的生态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理论这些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都会为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理论参考。

【结束语】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种植水平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采用流域进行种植区域的划分,科学性的选择农作物,并采取分层次的作物种植。等等方法,在保证农业种植产量的同时更加有效的降低农业种植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从而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保护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李娟.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J].新农业,2020(18):38.

[2]胡琼娟.节水灌溉技术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探讨[J].广东蚕业,2020,54(07):57-58.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6

[关键词]农艺技术;现实社会;重要应用

一、农艺技术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只有实现农作物的农艺才会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今天,新型农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型技术已不是简单的种植,而是更科学的种植。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经过试验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生长中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及时准确补充的同时,改变外在因素,从而实现农作物的最大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这只是农艺技术中的一部分。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外在因素,例如,光、温、水、土、肥等各种因 素加以处理,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

二、农艺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

1.合理施肥对农作物的影响。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养分,同样在不同的生长期间对于各种养分的吸收也不同。不合理的施肥不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所以,合理的施肥会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要想了解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就要更好地了解此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只有根据不同作物在各个时期对物质的需求情况才会促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农艺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情况,从而科学合理施肥,在避免浪费的同时更大程度上增加产量。

2.合理密植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太大会直接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产量。但是,空间太小虽然数量增多,但由于空间太小直接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怎样最大化的实现产量,这也是农艺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农艺技术根据试验总结出各种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密度。合理密度种植不仅要考虑到农作物的采光问题,还要能透风。例如,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考虑到授粉情况,种植太密集不但影响采光问题,而且空气不流通影响授粉。但是,间距太大也会影响授粉情况。在交叉种植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采光问题,由于作物株高的不同,太高的作物直接影响到矮作物的采光问题。没有足够的光照就不能合成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所以,在种植期间要想实现作物的最大化的生产,就要根据农艺技术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

3.合理改变外在因素促进作物生长。外在的因素一般包括光照、温度、水、土壤等。合理改变外在因素也会增加作物的产量以及改变作物季节种植。只有更深刻地了解农艺技术才会更好地改变农作物的种植问题,从而服务于人民。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大棚种植技术已经改变了作物季节性种植的问题。通过改变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来改变作物的生长。在改变温度的情况下实现了反季节种植,除此以外,适当改变外界的因素还会增加作物的生长。在大棚种植中适当增加昼夜温差也会增加产量。新型农作物发展的今天,更先进的农艺技术不断应用到现实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要想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要了解外在的因素,只有更好、更合理地利用外在因素才会更好地实现作物的最大产量。

三、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的关系

农业机械的实施给农业发展和农艺技术的提高带来了便利,也提供了有力保障,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农业机械水平的进步能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但要建立农艺技术与农机之间的密切联系,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农以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操作和需要,精心培育出适合机械操作的新型农作物品种,使农业机械便于操作,解决了由于资金受限,技术缺乏等因素的困扰,从而满足农业机械的可操作性。

2.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种植环境、地形地貌是影响农业机械开发的重要因素,紧密联系农艺与农机的关系,发挥农机应用的最大功效。比如:我国南方地形地貌跟北方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主要为丘陵地带,而北方更多的是平原地带,如果把北方的农机应用到南方农作物种植中,显然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

四、我国农艺技术水平提高策略

1.促进农机和农艺的高效结合。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生产率提升,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校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农业机械培育和改良新的农作物品种,使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达到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提高。

2.农以技术人员是农艺技术的直接实施者,农艺技术的推广主要还是依靠农艺技术人员,而且,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技术的高低水平决定了农艺技术的发展,改进了技术发展水平,在这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a.对于在农艺方面有所贡献的技术人员,政府要给予嘉奖鼓励,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才能深入基层开展研究工作;b.吸收农艺技术专业人员回乡就业,运用各种方法留住农艺技术人才,提高农村农艺技术。c.设立农艺技术培训体系,吸引愿意扎根于农村潜心研究农艺技术的高素质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艺技术水平,实现农艺技术各方面工作的最优化。

3.农艺技术涉及的内容包括农作物的选种、栽培、育苗、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应用等方面。因此,在选苗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地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营养,采用有机肥与化肥联合使用的施肥方式。另外,还要根据农作物的特性来规划它的种植间隙。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联合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等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