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决定这个民族能否进步的标志,也决定着这个民族和国家能否不断地实现经济的发展。求知欲,好奇心,独立性的思维等因素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初中教育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最强烈的阶段,也具备相应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现下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校的教育也不断地向创新方向发展。初中教育作为学生思维方式的启蒙阶段,也为了满足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学校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框架里挣脱出来,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意识,将课堂气氛变得受学生欢迎和喜欢。在这个时代潮流的引领下,作为思想品德思想教育基础的初中思想品德学,需要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已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现如今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改革以便适应当下的潮流。改革后的教材没有了以往呆板严谨的编排风格,教材里面引进许多生动活泼和引人入胜的内容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在新的教材里分享心得和体会,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21世纪是我国各方面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一个世纪,也是我国在世界上地位不断提高的一个世纪。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国家的未来,学生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为契机,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开发出自己潜在的创造力,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是他们的动力,因此努力使课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有利于加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的提高。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和成功的先导。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创新的兴趣有益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里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的方式巧妙地引发问题;或者通过灵活、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质疑。“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们不断地提出疑问,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说出来,对于所提的问题,不论正确错误,成熟幼稚,教师都应积极地予以回答,并对其加以表扬。最后,肯定学生们的个性。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任何人的思想都有异于他人的时候,而这个就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个性。鼓励能够满足同学们的成就感,给予他们表扬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

教学氛围能够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的心情能够让人更好的接受其他事物。因此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有助于提高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参与。而且,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压力和焦虑都会减到最小,是学习的最好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氛围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都能感到舒适,使其更容易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自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把自己的热情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中去。音乐,游戏,表演这些情景都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会在课堂上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这些情景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要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强得多。例如在将讲到“团结的力量”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先进行拔河比赛,接着播放《团结就是力量》歌曲,同学们在游戏和歌曲中都能感受到团结这种精神带给人们的激励,豪迈的音乐也能激发同学们的激情。在这些情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里面的内容进行提问。在音乐,游戏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们发散的思维能得以激发,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高。

2、创造性地思考能够增加课堂的内涵

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们独立的思考。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都能使学生自己深度发掘课堂隐含的内容,这些也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创新意识的方式。教材里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们也应该把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融于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的认识。不断地创新的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社会时事的关注,不至于脱离社会这个大的环境,在以后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好的适应。

例如,当下的社会时事思想品德问题都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创造性地思考,在关注时事时也能提高创新意识。就当下昆明火车站被袭击一事,教师也能让学生们进行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说出他们的想法,不至于局限于一种思维,他们这样都可以在探索中得到不同的答案。

3、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工具和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大量与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由于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导致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不能满足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的需要。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面对社会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民族要想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优秀的创新能力。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和企业赖以生存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在。现在国际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创新意识的重要时期。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

作为小学的主要学科,数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因此,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有责任和担当,勇于担当起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这些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新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能够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反观我们的传统教学,虽然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知识型人才,但是对于学生的创新教育远远不够,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能力缺乏。究其原因,我想是由于在传统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从而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再加上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锻炼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是一味追求统一的答案,磨灭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要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理念要从传统教学理念向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向创新教育转变。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1.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育教学的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传统教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具体目标,所以,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和教学目标无关刻意的忽视,进而导致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缺失。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有了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就有了指导和具体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了操作标准,就能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同时,学生有了创新教育目标的要求,学习就有了方向,有利于规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认为这样是对教师的不敬,所以,采取了不鼓励甚至是压制的做法,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新课程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就要肯定学生的创新行为,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质疑行为,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因为只有具有质疑精神才能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对现有的知识提出疑问,才能不迷信权威,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

3.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是教师的教的行为和学生的学的行为在课堂上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的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开展创新性教学,也需要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只有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和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创新教学的最大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心创新性学习,倡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课堂上,除了老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外,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能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锻炼相互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方法

化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创新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转变原有的化学教学观念,进行化学教学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创新。

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能良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化学学科是以实验实践为主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实验等教学实践当中,充分挖掘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并将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引领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办法

1.开放性教学课堂

首先,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和学生要积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耐心地解答疑问。无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化学实验当中,教师都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由于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实践带进课堂当中,构建开放性化学教学课堂,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增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开放性的化学教学课堂,可以从生活的周围找寻与化学相关的物品以及现象。比如,水壶当中的水垢、铁质物品生锈以及盐、醋等调味品都与化学有关。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身边的例子出发,进行化学实验,做出合理的解释。以加碘盐的检验为例,探究食用盐当中是否含有碘元素,通过淀粉遇碘变蓝这一性质,采用需要的物质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淀粉不会变蓝。但不能以此为依据来判定食用盐中不含碘元素。在实验当中加入一定的食醋,淀粉变蓝。这是因为食用盐中含有的是碘酸钾而不是单质碘,与淀粉不发生反应。加入食醋的目的是为了加入酸性介质,反应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从而验证食用盐当中含有碘元素。只需要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就能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某一主题,由教师提出,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实验过程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开发其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其创新意识。其次,针对某一化学实验现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学生要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对实验结果如果存在疑问,需要进行假设再实验。一个问题,多种解答,从中探求最科学合理的答案。AlCl3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与NaOH溶液滴入到AlCl3溶液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现象,这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但通过反复实验可以得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在于滴入溶液的量的不同而导致的。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解答自己的疑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强化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

创新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起点,同样也是目标。在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当前,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化学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化学教学当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构建开放性化学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化学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新时期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4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孩子们刚刚跨进校园时。提出的各色各样问题也会让我们老师应接不暇。如果听到他们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时,教师能给予耐心的回答,在回答问题时,有意去保护和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长期坚持,学生就不会越来越沉默寡言,我们的数学课堂便会更加生机盎然。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逐步养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勇于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句话道出了儿童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多方位进行思考的习惯。多方位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时应该尽量摆脱“题海”。充分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教学实例表明’:培养学生养成多方位进行思考的习惯,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4.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从长期效应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理解知识,再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创新劳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加之新教材的版面编排上更接近“娃娃化”,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容易走进儿童,创设童话、卡通、故事等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

其次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统的过死。总希望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案的内容,造成对学生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判断”。而学生的创新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的。如果怕学生犯错而在教学中“小心翼翼”,就会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失败后的情感体验,结果只会让学生疏于动手,怯于尝试,长此以往就会淹抹了的学生的创新火花。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从错误中发现正确的答案,从而加深印象。打破思维的框框,使学生撩出更亮的创新火花。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的竞争,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索,谈一些粗浅看法。

第一、培养学生装创新意识的前提是搞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装的实验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做为物理教师要树立新的实验观:“实验不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实验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重视物理实验,因为物理实验是一项具有教学功能的创造性活动。它既强调了学科的重要性,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示范了科学态度、思维活动以及仪器的操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它使得物理教学由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物的关系,而这正是科学方法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实践,敢于质疑,并且灵活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和组织学生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启发者、鼓励者、咨询者、指导者和示范者。努力创新教具和教学方法,探索实验创新,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进行暗示,渗透,感染,点化,努力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创新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精心培育良好的物理实验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和诣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而良好的心态能激发学生的脑细胞,可以使学生思维敏捷,联想活跃,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和激情,面对这种愿望和激情充分地调动并且能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使创新得以实现。

创设良好的物理实验氛围,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相信学生,尊重和激励学生。热爱学生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和关键,相信学生是前提,尊重学生是保证,而激励学生则是手段和动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对学生充满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忍耐之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充满信心,良好的实验氛围才会出现,创新意识也才会得以培养。例如:教师要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要让学生理解老师对他们充满期望;其次,教师要注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正面引导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正如第惠多斯指出的那样:“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荣誉感强,争强好胜的特点唤醒学生装的自尊心,使学生的自尊意识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对提出问题有新意,回答问题有创见,作业完成的整洁正确,能创造性地做学具的学生均可给予嘉奖,使学生能及时品尝支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的兴趣,潜移默化地优化了实验创新环境,其次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更要注重合作意识。

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乃至创新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如进行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教学过程中,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历史回顾:在2000年前,亚里斯多德提出了“维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这个错误论点。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没有人大胆质疑,因为这个论点是先哲和权威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它符合人们对力和运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肤浅认识。直到300年前,有一位勇敢的意大利人伽俐略通过一个斜面小车实验巧妙地了这一统治人类达1700年之久的错误论点。之后惠更斯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最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总结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开创了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相互关系的新时代。这就说明:科学发现不仅需要创新思想,更需要创新勇气和创新精神。如果能持之以恒地通过以上方式来教育和熏淘学生,那么必定会有效地培养出学生装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最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打下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6

一、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与发展都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开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创新人才。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高等院校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也是为了改革我国应试教育模式。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重视的知识教育,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学生是被动的在学习,失去了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实施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教育实施途径单一化

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实施主要是通过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经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实施,实施途径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课程教授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创新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虽然意识到当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的,逐渐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院校也开设与创新教育有关的课程,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倾向于应试教育,更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不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在校学生为了就业热衷于研究生考试、各种业务考证过程中,也不重视创新教育。

(三)创新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创新教育的内容必须要“新”,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的高校,多数为选修课,课程类型较为单一,所使用的教材也是多年未更换,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多元化的实施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学校应广泛地宣传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的路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学校应多开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比如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训练项目、各类学科技能竞赛等;为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也可以在校宣传栏中积极倡导学生追求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宣传些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事例,激励学生去学习和效仿。

(二)开展创新类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

开展创新类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开展创新类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类竞赛和项目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逐步能够建立起创新思维,掌握创新办法,拥有创新灵感,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在创新训练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吸收了很多非专业的知识。学生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朝着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建立创新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