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高职;教学方案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现代的教学方法融入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从教学的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技术,评价与应用环境等等一系列方面实现信息化。它主张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数字化,其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达成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典型方法及其不足
最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方法与经验。根据笔者的归纳,有如下的几种方法,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与不足,特总结如下:
(1)探索发现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掌握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但是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长。
(2)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去进行研究,在指定的时间内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效率较高,但是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精神,导致经常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问题的解答。
(3)慕课教学法:运用现代广受欢迎的慕课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访问慕课,复习预习所学的知识点,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效果好,但是不易组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缺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长期运用该种教学方法容易产生厌倦。
正因为存在着如上所述的诸多不足之处,所以很有必要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计算机应用方面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足,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情况,特地提出一套完整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1)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正像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弄清楚受教育者的基本的状况,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笔者认为,在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最好能够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
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不相同的。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普遍动手能力强于理论思维的能力,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对于形象生动的实践活动则兴趣十足。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尽可能地使用生动的言语和丰富的演示来启发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进行探究。
2.多媒体操作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已经被看成是当代人的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大相径庭。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于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有所认识,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必要时对某些能力欠缺的学生单独辅导,让他们尽快地掌握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以便于进一步地向学生推行信息化教学方式。
3.知识结构:
了解学生在进行本次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哪些必要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本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提前有所了解,以便于提升教学的效率。
(1)对学生进行分组。
作为高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手段,分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分组能够让学生有团队意识,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便于开展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小组活动中获得其他组员的帮助。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应当遵循“优劣搭配”的原则,让先进的同学可以带动下后进的同学。
(2)准备信息化教学的资源
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要整理好必要的资源。常见的资源包括慕课平台,操作视频,编程源码,辅导资料,网上资源等等。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这些资源,合理地使用他们。特别要注意保证教学场所的网络畅通,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正常地访问网络上的各项资源。
(3)教学过程
作为实施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吸收借鉴了许多其他的教学流程优势,总结出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推荐给大家:
四、本信息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总结
通过应用了上述的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规划,对于整个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的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笔者的实践来看,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化手段,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汇总展示出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严格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保证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操作技能,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项目教学法,探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这对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项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原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相对低下。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法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下面以Photoshop教学为例就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就成为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创设可行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二、项目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使设计的 “项目”有层次感。在项目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方法来完成项目。
第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共同参与,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更好的发现问题,使项目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通过使学生的共同参与,顺利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项目”的设计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鼓励他们举一反三。教学项目实例的选择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下面以Photoshop设计黑白围棋子为例,介绍实施步骤。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熟悉画笔等绘画工具,掌握图层特性和滤镜等工具的使用。
任务涉及内容:绘制围棋盘和黑白棋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方案,使用Photoshop软件完成操作可行性问题的研究。
教学过程:
第一、分析项目要求,明确操作内容和基本步骤,对实现任务的过程有整体的认识。
第二、分配任务,将项目分成两组合作完成,一部分负责图形的绘制,另一部分负责对整体效果进行设计。
第三、学生充分应用已学知识和所具备的操作水平、技能合作完成实现任务要求,这个过程是整个教学的重心,操作时会真实反映每个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学生协同合作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项目要求为目的。通过分组协同操作及对问题的分析,不但掌握了操作技巧和方法,而且提高了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开阔了思路,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1.项目教学法的初衷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实践经验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因此,项目教学法的讲解应该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和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操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而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非正面非全面的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药学类;计算机;“做中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01-02
药学类专业是以培养药学高级研究人才为目的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药学实验,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于计算机的知识来处理药学专业的很多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课程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且重点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并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也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如何能尽快的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述式与灌输式并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束缚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局限于啃书本的被动学习中。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就会使学生感到没有兴趣比较乏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能探究出更好的适合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好的方法。
一、“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做中学”教学模式。“做中学”科学教育起源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后来法国引入这个项目,并且由科学院院士、科学家和教育家合作,予以实施。“做中学”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就是先布置任务,让学生知道本次教学内容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带着这种任务,学生可以先思考应该如何完成任务,然后教师则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由浅入深的引入知识点,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理论依据。因此,“做中学”的“任务驱动”作为一个教学模式,还是有相对固定的环节可循,大致可分成:提出问题呈现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方案——收集资料整理素材——选择工具完成任务——成果展示反馈评价——总结交流知识迁移。
二、“做中学”教学体系的改革
为了完成“做中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要求教师要准备必要的任务模块;准备大量的素材资源,建立合理的网站系统;建立必要的考核系统。具体改革内容如下:①教学形式的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机房每位学生一台电脑,每次上课前老师首先布置本次课程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引入案例简单讲述,并把教学重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接着学生开始实践,开放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网络,让学生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实现任务要求的功能,接下来开始讨论、展示、评比,互相补充,畅所欲言,最后老师总结,归纳知识点,分析总结学生作品,学生提交作业[1]。②教学任务模块和课件资源的设计。利用有效的计算机资源,进行任务模块设计,把每部分知识点设计成任务模块的形式。同时设计更加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实用的教学课件,组织好教学内容,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在课件实例中加入一些药学中计算机应用的元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资源。挂在教学网站上。③教学数据库资源的设计。设计药学信息资源库,供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候能和药学专业结合,在资源库里查询药学资源[2],为今后从事药学研究做准备。④网站资源建设。“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要提交每次教学内容后应该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有网站接收学生上传的任务。还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挂在网站上供学生查询和下载,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讨论、留言,和同学和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3]。⑤考核资源建设。教学环节的最后,还要通过必要的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不过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设计成每次上课时对上一次的实践内容进行测试,最终课程结束时把每次考试成绩折算后有一个这门课的实验课成绩。因此要设计动态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每个环节测试一次,动态添加每次的考试题目,设置考试分数,在计算机上上机考试,自主评分,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最终期末的时候还要进行综合课程考试,作为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4]。以上几个部分就是具体的改革内容,每一个部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解决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讲述式、灌输式形式的弊端,实现“做中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步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已经使用了我们自己改版的教材,而且已经开始了这种教学形式的初步尝试,比如开始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之前,我们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开通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看谁查得详实具体内容丰富,并且记录下来,然后同学们讲解,互相补充,最后老师总结。这种方式学生比较欢迎,而且也使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要提交每次教学内容后应该完成任务,计算机教学平台网站接收学生上传的任务。还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挂在网站上供学生查询和下载,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讨论、留言,在线交流和同学和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是以新的教学理念,借助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便利条件,利用计算机设计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药学专业数据库资源,课件资源,学生上传作品、作业,下载学生所需要的资源,先进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及模拟软件系统资源,自动评分系统资源,来使“做中学”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形式得以实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有效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设计出比较适合于药学专业学生“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大幅度提高,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黎永壹.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J].钦州学院学报,2009,(6):58-62.
[2]刘海燕,熊馨.基于技术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5):18-21.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程序;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科目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任务是让初中生初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运用信息技术服务学习和生活的意识,提升他们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促进他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囿于课程特点,它不能适用于其他科目的传统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完善教学程序。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本文针对教学程序和原则分析进行了课堂实践和理论的双向研究,力争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1.信息技术教学程序
信息技术教学的程序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后反思三方面,教学程序设计的完善就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1.1教学准备
1.1.1深入了解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前的准备必须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重点了解的内容包括:(1)学生兴趣情况。也就是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模式的选择,例如:有的同学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希望教师教授内容能够深入一些;也有的同学会认为教学应该更有实用性,能够解决生活过程中需要的计算机问题。为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课前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解。(2)学生的知识情况。初中生往往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了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必须要利用课前时间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已经明确的知识内容要略讲。例如:《文档的美化修饰――页眉页脚》的教学过程中,课前了解到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已学过word的很多知识,绝大部分同学都已掌握对文档的字体、字号、颜色等设置等,因此多数会运用页眉和页脚的设置,因此设置教学要略讲。而对于“页眉和页脚工具条中常用按钮的使用”则可以重点进行教学。总之,课前了解学生的环节必不可少,必须要高度重视。
1.1.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授课前教师必须精心准备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首先,要设计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富有挑战、过程体验、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其次,要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思考,找出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例如:教学《用表格为网页布局》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灵活掌握排列表格和设置表格属性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表格绘制训练,设计好让学生用表格给邮箱网页设计布局;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插入图片等;文件保存;将站点上传至教师机。这些内容就是加强训练的有效方法。第三,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中。一些经典的信息技术设计案例能够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最后,教学方案设计要考虑到评价机制的建设,要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激励机制。通过评价的激励,诱导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体系,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总之,计算机教师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其中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
1.1.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但对于计算机课堂管理而言,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任务,偷偷进行网络游戏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样的情况使得教学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到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问题,课前认真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并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要求、习题或评价等以电子文件(或WORD、或PPT、或网页)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供课堂学习使用。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
1.2课堂教学
1.2.1理论课 在信息技术的理论课的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教材对理论性的内容阐述不是很明确,较多的还是需要操作课程来完成,加上很多信息技术概念和知识的语言表达往往晦涩难懂,缺少直观感受,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困难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着手:(1)运用比喻。在讲解信息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牢固记忆。(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必须要有较多的信息案例作为支持,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3)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可以取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4)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类信息冲击着学生。滤取有利于身心、智力提升的信息也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的内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握适当时机,采用德育渗入式教育。
教学案例:《神奇的网络》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从接触计算机到今天已经学到了许多信息技术的知识,网络世界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也带领我们走进了全新的世界(利用多媒体展现网络的快捷和方便,以图片配合文字展示为主)。那么计算机网络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教师板书)
二、概念介绍 教师通过投影或屏幕展示一个校园网网络结构,并放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影片。然后重点进行概念讲解。
1.计算机网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校园网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把许许多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就叫做计算机网络。比喻说明:计算机网络就好比用一根无形的线将家家户户的计算机联系起来,通过这个线就可以互相沟通,传递信息。
2.计算机网络类型。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是一种跨越大的、地域性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比喻说明:如果说广域网是银河系,那么局域网就是太阳系了。
3.计算机网络作用。通过多媒体影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局域网、Internet的操作等)
三、提出问题,提供学习资源 教师发放导学案,然后让小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网络世界带给我们哪些生活转变?”
四、德育渗透 通过刚才的小组汇报,大家明确了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快捷,同学们还举出了许多实际例子,大家完成得很好,那么网络信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家能不能说一说呢?小组讨论后教师总结“健康上网的重要性”。
五、课外拓展 课后,把教师制定的某个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下节操作训练课再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本应该是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但是利用网络打开浏览器的操作极为简单,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均有,因此就重点对理论概念进行了讲解,同时利用了比喻手法,并组织了有效的合作学习。
1.2.2计算机操作课 计算机操作课程要让学生实际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并对这些技术内容进行创新思考和运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计算机操作课程需要从这样几方面途径实现有效性探索:(1)提出任务。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任务教学法: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2)操作指导。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将知识点按操作步骤细分,并将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示范,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领会操作要领,明确操作步骤。最好能够让学生进行笔记记录,避免操作遗忘。(3)操作练习。为了避免出现枯燥的练习内容,教师要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最好利用趣味的操作软件进行练习,或者是进行操作设计,并展示同学的成果。
教学案例:《建立网站站点》
教学设计:
一、出示任务 主要任务:为自己班做班级网站。
项目任务:建立网站;制作有图片的网页;充实网页。
二、讲解操作重点 网站操作的过程:租用虚拟主机,大小根据你设计的网站大小来定,一般要比你设计好的网站文件大一些,比如,你网站文件是50M,那么你最好租100M以上的空间。把你作好的网站文件转到空间,可以用FTP上传。申请一个域名,把域名解释到你的空间。网页创造过程:“插入”――“组件”――“字幕”,在“字幕属性”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置网页的背景;设置表格的背景;插入背景音乐;插入Flas。指导时,要让学生边操作边完成任务。
三、练习 让学生将完成的网页做对比,教师和同学共同评选。而网页不够完善的同学要继续充实网页。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有主要的任务要求和分项目的任务要求,学生的活动更具指导性,练习内容也是完成的网页进一步充实,避免枯燥练习的乏味性。
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1制定教学计划
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中应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还要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选用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3.2充实教师个人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教师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教师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和新模式,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心服口服,并形成自觉完成信息学习任务的习惯。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随着因特网进入千家万户,讲课的内容自然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网络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采用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要求教师平时多加练习,认真准备课堂教学的知识。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包括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指导纲要》、新教材的学习;每周的备课组会议要结合本组实际,组织不少于30分钟上述内容的学习。教师的地位不能由计算机所代替,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因此学校教研组还应该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实习活动,借鉴多方面的技术内容。
3.3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步养成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从这样几方面着手:(1)信息获取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例如:教师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信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存储和评比。(2)信息分析的能力。对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然后分门别类,留取精华、去其糟粕。例如: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在计算机中建立文件夹存放电子信息;使用网络收藏夹或邮箱存放网络信息;使用电子表格对相关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3)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联系,布置给学生网络信息搜集的作业。例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杜甫”的生平和代表诗句,而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任务鼓励学生制作成网页,实现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
3.4注重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
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具体的创设手段要注意:(1)教师态度的转变。心理学家艾特・莫勒比思列举了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声调,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愉快的气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松地进行教学指导,避免生硬的教学态度。(2)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是给学生自信心。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为了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组织网络展览,让学生的作品都有展现的机会。(3)师生合作的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尽情地表达,避免出现师生之间的隔膜。现在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学生要全员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
总的来说,初中信息技术兼具知识性和实际操作性的基础工具学科,其课程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初中生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意识,让同学们掌握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充实教师个人能力,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全面培养初中生的信息运用能力,提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丽霞,郭清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梁好翠;信息技术教学原则若干问题的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项目教学法;措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由于其应用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一直受到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操作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课堂教学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还有一部分学校对课堂教学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频发。因此,本文主要就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初探项目教学法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为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可供建议的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收集资料、设计方案、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学习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二)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深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很明显的表现出偏向传统应试教育的痕迹。具体如:在课堂上教师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也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是坚持“填鸭式”教育。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学生出现了讨厌学校、讨厌教师、讨厌课堂的一系列逆反心理。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来说,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或教师讲一点,学生跟着练一点。这种教学方式,从本质上与传统“填鸭式”教育无异,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出现了种种教学弊端。(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些教师在考核时,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考核方式往往是通过分发试卷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笔试能力。还有些教师将学期末考核成绩直接作为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无从体现。这种不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忽略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来说,当前在一些教学硬件设施不是很完备的中职学校,很多教师坚持在课堂上按照既定的教学课件对学生进行灌溉式的教育,并不注重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开拓性创新思维。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不会举一反三,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教学内容,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导致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良好的实现。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一门应用基础性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项目选取要慎重。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构建合适的教学项目,是一门艺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项目选取要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只有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设计难度各不相同的学习任务,并且项目与学生有一定关联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Word的图文排版知识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个人喜好设计各具特色的Word图文排版,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进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开拓性的创新思维,来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课堂参与率。(二)项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来说,要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其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就需要将项目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注意把握项目设计的难易程度。如:在学生学习Word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自己喜欢的小说或者文章,借此来锻炼学生的指法和对Word文字功能的掌握。通过将课堂教学项目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并且将项目的难易程度设置为适合学生,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教学过程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的动画设计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创意动画设计,进而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基础上,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自身的项目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合理分组,培养协作精神学习小组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学生分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激发基于集体荣誉感的学习动机,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使各个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相当,同时适当兼顾学生的个人意愿,小组内部可以和谐相处。教师鼓励小组内学习基础较好的或善于表达的学生帮助和带动学习基础较差的和内向的学生,共同参与项目中的学习任务。各成员互相帮助、互教互学,进而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在学习中交流经验、交换思想,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并最终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既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又提升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项目评价及时、公正。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要注意做好项目评价的及时、公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就项目实施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公正的评价。教师应当看重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项目呈现的结果,并且在项目评价中,注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实现最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间开展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来实现对教学项目的评价,进而通过相互间的取长补短,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项目评价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作用。(六)教师的辅助作用不容小觑。应用项目教学法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了。对教学项目的设计、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并组织分组、课堂上密切留意每组的进度和组内学生的参与度、对组内学习无法解决的难题予以提示引导、组织课堂评价等环节都凸显了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堂把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针对此项课题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并进而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一系列相关的改善实施策略。最终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作者:王媛
参考文献
[1]史素娟.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
[2]曲莲花.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10).
[3]文小林.“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7).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论文摘 要:针对目前“数字逻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和pbl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数字逻辑”教学过程中的观点,并提出“2+2”教学方案。教学实践表明,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字逻辑课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字逻辑的原理、知识、概念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逻辑”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从计算机的层次结构上讲,“数字逻辑”是深入了解计算机“内核”的一门最关键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对主要的逻辑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pbl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被翻译成“基于问题学习”或“问题式学习”。其基本思路是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2]。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形式,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围绕某一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3]。如今pbl教学已经成为美国教育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
1 研究背景
1.1 数字逻辑课程的内容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逻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把握好这两条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数字逻辑基础是研究数字电
路的数学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数字电路中逻辑变量的概念,掌握逻辑代数(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公式、定理,能够熟练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数字电路是解决逻辑问题的硬件电路,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种基本形式。对于每一种电路形式,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基本单元电路入手,熟悉其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数字电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了解数字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总结数字逻辑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数字逻辑课程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课程。在逻辑问题的提取和描述方面是抽象的,而在逻辑问题的实现上是具体的。因此,学习中既要务虚,又要务实。
2)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该课程各部分知识与实际应用直接相关,学习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真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逻辑设计方法灵活。许多问题的处理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而言之,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可塑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黑龙江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08120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1551125)。
作者简介:季伟东,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并行计算。
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在教学方式上,很多教师仍然在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整堂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书本上现成的内容、公式、定理、结论讲授给学生,这使学生不能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只能机械地记忆若干公式定理结论,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 在实验实践环节上,一些教师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验实践环节,致使学生在面对具体应用问题时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实验方案的选择上,一些教师以传统实验为主,扩展性不足,使学生无法与实际工程项目接轨,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2 pbl教学的内涵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看成是教学中两个独立的阶段。实际上,知识的应用并不是知识的套用,在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建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对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基本关系、基本规律做思考、分析、考察,从而建构起相应的知识。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 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越来越重视问题在学习中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
2 pbl教学模式在数字逻辑课程中的应用
2.1 教材选择
针对pbl教学法,根据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选择由欧阳星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逻辑》(第四版)作为基础教材,由欧阳星明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作为参考教材。选择教材的目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本教材各有其侧重点。
2.2 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课堂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它要求学生要会主动地去寻找学习中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概括和应用知识,运用各种已有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教学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基于问题学习体现在课堂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而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逐渐把所学知识整合,最终达到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pbl教学模式,提出“2+2”教学方案,包括4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案讨论总结评价。
在上述4个环节中,教师主要参与提出问题环节和总结评价环节,学生主要参与解决问题环节和方案讨论环节。下面具体说明各个环节的设置。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环节是教学方案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参与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根据所讲课程内容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好的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讲到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提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全加器,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描述并在试验箱上进行实现,同时还给出一个已经设计好的参考例程,共学生参考学习;在讲到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提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汽车尾灯控制器,并对选用的逻辑门器件进行了要求。
这个环节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5~7个人为一组。学生接受任务后学习兴趣提高,小组成员进行分工,采取各种方法来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共同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将面临一些困难,如逻辑器件的选择上、语言的描述上、具体问题的实现上,等等。
通过这一环节,教师也感受到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是非常强的。
3) 方案讨论。
在方案讨论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对自己所设计的方案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发言,指出其合理的地方,对其不足的地方进行指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全加器的设计问题中,有的小组采用的是多种逻辑门电路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基于经济问题考虑,只采用与非门电路来进行设计,每个小组都详细阐明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在这个环节,老师应强调放开思路,开拓创新,
鼓励学生进行多途径思考,全方位构思。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们学习自觉性、开创性,又培养学生更多地进行综合思考,得到更多的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评价。
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开发任务。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自成果,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并相互评价,老师给出点评并比较各自设计的优缺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一方面要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条理性,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扩展,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同时对一些难点重点再次进行强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结语
数字逻辑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pbl教学可以使得数字逻辑课程目标更好的实现,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伟东,张军. 数字逻辑课程的探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