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实操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实操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煤矿电工学;教学技巧
一、煤矿电工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基础知识薄弱是较为严峻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于电工知识的了解都来自于初高中的物理课堂,部分学习煤矿电工学的学生在以前甚至没有电学知识,这给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学习煤矿电工学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没有积累认真学习的习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和困难就会放弃和打退堂鼓,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费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势必会占据授课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煤矿电工学并不是主要课程,对电工学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觉得学得好与坏都无所谓,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都严重不足。
从教学层面来看,煤矿电工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不符。煤矿电工学的教学安排应该兼具系统性和基础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就业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实际应用、直接上手,所以煤矿电工学应该给予学生机会掌握实际的设备操作,这样将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从当前的教学来看,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实际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提升煤矿电工学教学效果的思路
第一,注重学以致用概念的运用。煤矿电工学在众多学科中是比较基础的学科,学些这门课程的学生大多也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也是为了后续的专业课程教育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控制每一堂课教学的量,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为限,以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量为前提,将一些不必要或者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适当地删减掉。比如说在讲解电机控制和安全用电等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讲解的重点应该集中电机控制和安全用电上,对于其中的晦涩的理论基础知识可以适当地略过和删减。
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想在煤矿电工学学科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不仅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理论基础。比如说在讲解三相电反转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课意识到只要将电机和与电源相连的三根线中的任意两根进行调动就可以实现电动机的反转,这样学生对三相电反转的相关知识理解得将更为透彻。
第三,要将相似的内容进行集中教学安排。煤矿电工学中部分概念和知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学生在理解它们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情绪。如果教师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讲解,学生可能会有前后脱节之感,并且在理解上也存在较大难度。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将具有相似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对比和类比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把握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要注重比拟教学方法的运用。煤矿电工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和生硬,学生单凭自己的阅历和过往的学习经验难以理解得透彻。如果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就要适当地采取比拟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对比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第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煤矿电工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思考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热爱实践、重视实践。
三、提升煤矿电工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根学生实际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煤矿电工学,顾名思义,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煤矿企业的特征。教师在教学工作安排中应该以煤矿企业的实际应用作为切入点,教学内容则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优化配置。在教学实施中要以电工技能的培养为重难点,做到精简高效、有的放矢,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使得学生充分掌握课程要求。
鉴于煤矿电工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兼顾两个重点,当然这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承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题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数学推到和分析中课程理论基础,减少课堂中繁琐的计算环节,注重煤矿电工学和物理课程的衔接和渗透,使得教学能够有序和连贯地进行下去。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动更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融洽的教学情境和师生关系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学习煤矿电工学课程中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最终突破教学难点。
(三)设置合理的实践操作课程
煤矿电工学要想学好学精,教师就必须重视实践操作环节的教学。在实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抽象的电工学知识和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和事例之间的关系,这样本来晦涩难懂的知识可能一下子就柳暗花明了。实操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比如说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课程中,学生的读图能力不高,难以理解图像中的抽象符号和设备零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教师在实验课程前可以为学生示范式样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回顾,和学生进行共同讨论,然后学生再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最后教师要检阅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升。
煤矿电工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从此出发,提出了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对策,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毋光明.谈谈《煤矿电工学》教学中的细节问题[J].科学与财富,2011(2).
电工实操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电气测量技术;三明治教学;大作业驱动;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陈丽丹(1981-),女,浙江浦江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张尧(1948-),男,广东湛江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BKYB2011099)、校级教改项目“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电气测量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项目编号:JYJG20100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61-02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是从事电气专业人员、电工技术人员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和技能课程[2],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安排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实践8学时。由于该课程将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因此不能一味地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针对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3]本文总结了课程教改过程中创新的教学方法、采取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
一、课程改革背景
“电气测试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类别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征、使用及维护方法,内容比较零散、记忆量大,在原先的课程中,授课形式较为单一,以课堂填鸭式讲授为主,包含极少的实验课时,远达不到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学模式上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交互差;讲授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使得不少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低,课程教学效果较差,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校本课程教材基本偏于弱电类的仪器仪表和参数测量。而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定位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电力强电工作,弱电类仪表、测量方法已在其他课程中学过部分。如果顺着市场上的电测教材讲解课程内容,必将导致没有专业针对性,体现不出新内容,因此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上需进行改革,做到专业针对性强。
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不合理,往往局限于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功能歪曲,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以分数评价学习效果,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考试服务。
所以,在“电气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针对专业、学生特点,结合课程背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探索适合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和课程结构优化,删除教材上理论性过深的内容,加强实用性的内容,展开授课内容重组。对先前课程中已涉及过的内容和专业针对性不强的内容仅做简单介绍,缩减其学时,突出专业特色,重点讲解与电气工程专业紧密联系的课程部分。同时删除与电力工程应用无关的内容,增加所选教材中不包含却属于电测、和专业关系紧密的内容。教改中删除了“电子电压表”,减少了“电桥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着重“电工安全知识”模块、“测量用互感器”模块、“电力常用四表”模块的内容。经过调整后,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结合专业特点与“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培训考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操,可减轻学生参加电工培训考证的压力,做到部分内容提前熟悉和演练。
二是强弱电结合,强电突出。互感器、电能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等均为强电测量仪器,今后学生从事工作有较多接触可能;弱电辅助:万用表、钳表、示波器,用于电气测量基本仪表的使用。
三是理论与实操(训)结合。理论内容,讲解基本测试技术、方法,误差理论,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等;实操内容则是配合理论,对用电安全、常用工具、常用电工仪表、测量方法等进行实操训练。
三、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三明治”式教学
利用学院已有的良好实验条件,采用“三明治”式教学模式[4],此种模式将教师的“讲授”、课堂的“学习”及理论的实际“操作”结合,即先进行理论讲授,学生学习后,再运用所学测量方法、测量设备进行相关实验的实操。例如本课程“电气测量安全规则及触电防护急救”的章节,学生对于触电急救的理解较为抽象,教学过程中,课室搬到实验室,讲解完触电原因、分类、急救方法等基础知识后,利用实验室的假人,学生现场学习胸外挤压、人工呼吸等方法,并要求按单人、双人操作进行实操练习。教学中边讲边示范操作,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将测量方法、技能训练贯穿始终,使得课程更形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
2.实例贯穿式教学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讲述的是电工仪器仪表、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此,选择一个电厂或变电站为实例,围绕该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厂站需要测试的电参量、磁参量及使用到的仪器仪表和测试方法,完成课程的学习。本课选择学生认识实习时所参观的校门口乐同110kV变电站为授课实例,针对高电压、大电流测量的特点,讲授“电压、电流互感器”,讲解其原理、功能、接线等内容,更为直观,容易接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大作业驱动式教学
结合课程体系要求和讲授内容设定若干特定主题,将一般大作业改为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形式,从实际问题中选题并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完成。[5]在该课程“电能计量”章节引入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校园集中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包括集抄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集抄系统的组成、架构,校园配电调研,集抄方案及系统造价估算等内容。学生完成后撰写课题设计报告,不仅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强调学以致用,还为学生毕业设计、项目报告等撰写打下良好基础。
4.形象化教学
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在讲授过程中,以 Flas、实物模型、实物图及幻灯片等方式,将仪器仪表原理、结构、使用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对仪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例如讲解“电动系仪表的测量机构”时,利用挂图,选取单相电能表将其带到课堂,拆去表壳,讲课时针对实物的某部位,对照挂图讲述仪表的工作原理、作用、工作过程。讲完后,留部分时间给学生传递观察实物仪表的内部测量机构,再抽点几位学生讲解仪表的工作原理、性能、适用范围。“示波器”章节的授课中,将其结构和原理制作成动画,学生可清晰地看到电子枪的发射及波形的形成。如此进行教学,学生学得更为主动、积极、认真。
5.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6]结合教学任务、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难度适宜且结合实际的综合练习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旨在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结构。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接地电阻测试仪”后,安排学生测量学校配电变压器、学生宿舍楼避雷线、校门口输电杆塔架空地线接地电阻的值。通过完成测量任务熟悉接地电阻测量仪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此加深对仪表结构和测量原理的理解,并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考核方式偏向于出各种试题,理论考试比重大(一般期末考试占70%,平时考勤作业占30%),对实验、实训的考核力度小,造成标准答案或客观性试题多,反映综合能力的分析试题少,易使部分学生成为所谓的“背多分”。在课程教学教改中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整成绩组成比例,具体如表1所示。
实操考核采取抽签方式,多个实操项目中现场随机抽取3项进行操作,以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实操考核为例,如简表2,实验室在考前两周开放,学生可提前操作训练与适应。
五、结语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通过分析以往教学存在问题及课程特点,近几年不断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三明治”教学法、实例贯穿式教学法、“大作业”任务驱动教学及形象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大胆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荔.独立学院电气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10,(8):204-205.
[2]陈霞.提高电工仪表与测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68-69.
[3]程德福,等.宽口径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04-106.
[4]张健君.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学习诀窍[J].农村电工,2004,(9):17-18.
电工实操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电工电子;电子转配;电子产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16-02
教好《电子装配与调试》和《Protel》课程,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很好的联系电力拖动、PLC、电器安装、单片机等相关学科,可以使我们的电工电子班的学生很好地把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电工电子班的学生以后的生产实习,或安装维修打好坚定的基础;给我们电工电子班的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发展平台。
但是在《电子装配与调试》和《Protel》实验实习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深刻的反思,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基础较薄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掌握和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把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相结合
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初中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学习力偏低。并且由于高中教育的不断扩招,中职生源逐渐减少,使中职招生越来越难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生源的质量也在普遍的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学乏味、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厌学的现象。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屡禁不止,并且呈上升趋势,厌学的同学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流失,使招生变的更加困难,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对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刻板、单一、乏味的状况,只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授中尽量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认真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为此,我们可以参考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恩田彰提出的九个善于:
(1)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及时给予评价。
(2)要善于使学生自发学习并发挥他们进行研究的主动性。
(3)要善于创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学习环境。
(4)要善于提出适当的课题不使学生气馁。
(5)要善于创造令人感到温暖的互相谅解和理解的气氛。
(6)要善于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立性。
(7)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
(8)要善于创造性地组织小组学习。
(9)要善于建立与各类专家协作的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在授课内容上一定要突出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创出适应中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思维模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向要以技能知识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用实践技能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迫切、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以作好实验总结是致关重要的环节;然后再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技能中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分析故障和排除故障,从而提高学生对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的直观性。确定学生学习方向、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对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教材的不完整性,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出现理论知识的中断
1.由于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教学大纲,致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容易解决的难题,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越来越缺乏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单单就我们电子专业而言,目前还没有根据行业的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配套教材。要么教材理论形态强,内容偏深、偏难,缺乏实践性、技能性、实用性;要么选用现有的教材不能达到中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与开发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2.由于传统教材普遍存在知识点划分过细、内容过多、知识老化的情况,所以在新型的教材选择、设置上,要对老教材进行改革。但是不能敷衍了事,只做简单的增减。想要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就要认真做到真正的课简,也就是要把难以理解的教材内容用通俗易通的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有创新性、完整性的教授给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把难以理解的教材内容删除,使教学过程中断。例如《电子技术基础》中职版中就把放大器放大倍数、场效应管全部内容、逻辑电路的化简全部删除,这就造成了以后的教学障碍;也要做到避免各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这样才可以缩短课时,挪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所以教材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今后的发展、择业的需要,根据中职教育教学方针设定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对教材进行修改。
3.专业理论教学大纲和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设置要尽量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合理性。基础理论课程是为专业理论课程有序教学铺路,是专业理论课程的地基,设置好了这些才能够使知识内容的间隙缩到最短,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各学科的老师通过学校或教研组的协调,也就是学校或教研组要起到牵头作用,把专业理论教学和基础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Protel》、《PLC》、《单片机》就要有Word的操作技能、相关的专业英语和电工电子知识;而《电子装配与调试》就要有《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能力。
三、教材形式单一死板,需要有系统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结构进行编写,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的教材。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中职教育教材的特殊性,在强调课程内容的技能性、过程性的同时,更应该要注重的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因为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高中教育有所不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紧密结合生产岗位实际,按照岗位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的原则,认真选择课程的内容。但是,任何知识都是系统的,因此在注重选择实用性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以期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介绍。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特殊性,以图片教学、故事教学等多种方式让教学更加的直观,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可缩短授课时间。
因此,当前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是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是加快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即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是专业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做中学、做中做”的职业专业教育教学特色。
我们职业教育中常见的课程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1)知识导向课程模式(即黑板+教室):知识导向的课程一般解决课程理论知识的问题,以学习基础陈述知识为主。知识导向是以理论为主线,主要是通过传授的形式,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以课堂教学为主。(2)行为导向课程模式(实验室+实习场所):行为导向主要解决实验实习操作技能的问题。行为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其以实践为主线,主要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来掌握实习实验技能。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经过不断尝试,我们总结出“教”、“学”、“做”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交流方法,即“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教学内容要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岗位”,学习内容选取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相关。
教学环境要“贴近就业环境”,建立学习工厂,尽可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教学方法: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行为导向、问题(任务)导向。
混合式课程是培养技能的主要课程模式。混合式课程模式适应职业学校生源情况。由于混合式教学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显著,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专家推荐。
混合式课程模式的必要条件:(1)实训场所(实验室)、耗材(电子实习套件、电子操作组合工具和电子测量仪器);(2)分组教学;(3)双师型师资(既能讲理论又能动手实践)。
混合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中职教育发展、教育目标,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富有时代特性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课程设置模式。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产业结构中和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海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曾群平.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习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3]金薇.《模拟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培训相结合[J].新课程研究,2009,(10).
[4]洪卫东.实施有效训练的策略和方法――指导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训练有感[J].新课程,2010,(12).
[5]张光恒.中职学校“亚龙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系统应赛方案应用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6]谢毅.高职“模拟电子技术应用”项目教学实践――电视机装配与调试实训[J].科教文汇,2013,(10).
[7]张彩芬,蔡春林,闫惠荣.《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
电工实操基础知识范文4
电工实习周记【一】保证电器设备正常运行是我们运行电工使命。安全、有效、合理、正确使用电是我们电工的工作。巡视电气设备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穿戴劳保品的要求等等,电工安全基础知识是电工必备的。
做为运行电工,巡视工作非常重要,巡视可以发现设备运行中出现在主控室无法监视得到的问题,是在现场发现设备运行是否正常重要途径,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关键性的工作。我们运行人员在这项工作中不可走马观花、草率应付、掉以轻心去完成。在5个月工作里,我主要熟悉供电运行系统图,全厂的电气设备名称和编号、状态、位置。在日常工作中,开、工作票,倒闸操作,识别信号报警,监盘,事故处理,这些工作内容我都做到熟悉和掌握。经历了五个月,我觉得自己还存在一些不足,对突发事故处理经验不足,电气设备工作原理,二次保护,运行设备维护,这些知识没有更深的理解。车间每周五进行技能和安全培训,事故处理经验的总,这些有利我工作技能提升和丰富经验。
电工实习周记【二】通过第三个月的电工实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第一、掌握了电烙铁的使用方法,以及元器件的焊接方法,例如电阻的两种焊接方法。
第二、学会了导线绝缘层的拔出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和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方法: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所示,先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第三、懂得了一些自动控制的原理,比如说半自动控制装置,全自动控制装置。最后我们还自己动手接了一个半自动控制装置。并且在这些授课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元器件。了解一些线路原理以及通过线路图安装、调试、维修的方法;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初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合,做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电工实习周记【三】在实际操作学习中,我懂得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变电所工作的重要性。让我认识了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熔断器等。学习到了变压器的运行,互感器的作用,高压断路器的用途和隔离开关的作用、分类和型号。
电工实操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煤矿电工学 教学 效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186-01
在《煤矿电工学》教学中,学生的基础薄弱,对一些知识点难以理解。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还有些欠缺,不能真正的把有效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本文通过对煤矿电工学教学方法的思考,提出一些能够提供其教学效果的策略。
1 当前煤矿电工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方面
学生存在几点问题,第一是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电工的认识都只是在初中物理碰到过,有些学生甚至连初中的电学都没碰过,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有较大困难。第二是学生没有认真学习的习惯,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碰到些困难就会主动的放弃学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讲课过程中,这样给教学会带来一定影响。第三是学生对电工学认识不充分,觉得该课不是主课,学的好与坏无所谓,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1.2 教学方面
作为电工的教学,其内容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以后能够直接上岗使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授的内容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学完以后能够直接上手。所以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设备的操作,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迅速使用相关设备。而现行教学中,老师教学与学生操作没有紧密结合。
2 提高教学方法的思路
2.1 注重学以致用的理念[1]
在众多学科中,《煤矿电工学》是比较基础的,它的授课对象大多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而其所涵盖的内容却要以一些后续专业课为基础。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控制上课的量,以必要、够用为度,将一些不必要的数学推理减去。要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的知识点。比如在讨论电机与控制及安全用电部分时,其重点应该为电机与控制及安全用电部分以及安全用电等常识。
2.2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想使《煤矿电工学》能够教好,不但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教学要有实践性。要重点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指导作用,合理分析其具体应用。比如在讲解三相电反转时,老师通过实验将电机与电源相接的三跟接线中的任意两根调换位置就可以实现电动机的反转。到后面,当讲解到单相电动机时,同样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使它反转?是不是也将插头对换一下就可以?当学生会存在不同答案时,可以举例说家里的电扇就是用单相电机,那就不会因为我们将插头换个方向而改变转向。这样就能挖掘学生对三相和单相电机转向的思考方法。
2.3 安排相似内容集中教学
在《煤矿电工学》的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在概念上比较相近,而且彼此之间容易混淆。如果按部就班的讲解,就可能会使上课内容前后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如果可以灵活运用,将彼此类似的内容都集中起来讲解,则效果会好很多。
2.4 采用比拟法学生掌握知识
在课程讲授中有些知识比较生硬,不大便于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想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高兴趣,更好的掌握,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概念。通过比拟法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就是通过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进行比拟,使学生容易理解。
2.5 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众多学科中,《煤矿电工学》的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在这门课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实践、重实践。
3 提高教学方法的策略
3.1 根据实际要求来安排教学[2]
(1)既然是《煤矿电工学》,那就在教学中就应该体现出煤矿企业的特点。以煤矿企业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来安排教学工作,而教学内容则应该根据具体的专业需要进行优化设置。以电工技能培养为教学的重难点,合理安排相关课程。要做到有效精简课程内容,集中重点内容,突出难点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方法来讲解课程。
(2)《煤矿电工学》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技能课程,所以它对理论和实践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基础本就不高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学习困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实践技能为主题”的思想。从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适合学生的数学的推导和分析来讲解相关课程。在课程中减少繁琐的计算环节,注重与物理课的相互衔接和渗透,保持内容的突出性和连贯性。
3.2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1)在学习《煤矿电工学》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架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尤其在讲解重难点的时候,可以创造出比较生动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感觉到一种亲和融洽的人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会更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这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2)通过类比和比拟的方法来使学生理解。在《煤矿电工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类似,而且会容易混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模糊。此时可以将类似的教学内容进行类别,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分析。比如单相电机、三相电机、直流电机和串励电机等都有各自的正反转情况和电路原理图,可以将这些知识放在一起对比理解,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掌握和区分他们。
3.3 通过合理的实操课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要想学好《煤矿电工学》,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通过实操可以将抽象的电工内容和生活中比较形象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把难点容易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打个比方,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操作课上时,是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的。但是学生的读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将图形中抽象的符号和具体的设备器件联系起来。此时老师需要通过操作对重难点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在上实验操作课前,老师可以根据实操内容给学生提供操作步骤和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讨论,安排好操作思路和注意事项后,就可以让学生各自独立操作,最后上交各自的实验报告。这样可以使学生能自主学习知识点,自己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对于课堂中的难点通过实验进行理解。
4 结语
在《煤矿电工学》教学中,还有一些不错的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知识从一些常见的问题出发,从常用的方法中找出适合我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便于理解,老师也便于操作。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工实操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电工基本技能;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工基本技能》课程是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电工职业岗位日常操作中经常应用到的基本技能,重点介绍电工在日常作业中应具体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牢固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职业素质训导,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通过严格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厌学情绪严重等现象。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都具有优良的先天素质,具有聪明的头脑,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很多学生都有打球、画画、唱歌等特长,那么,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会差、厌学情绪严重呢?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类的任何智慧行为,归结起来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智力因素;一种是包括兴趣、动机、信心、意志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有的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有的学生缺乏信心,没有刻苦钻研精神;有的学生意志薄弱,抗干扰能力弱。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态度,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成绩,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恢复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重要性
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情感、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爱迪生有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
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培养学习兴趣,为求知引路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总结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浓厚的兴趣。触电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和财产的安全。电被人称之为“无牙老虎”,使人对电产生惧怕,对电在日常应用和使用过度小心谨慎,心理上产生抗拒,更加不用说对其产生兴趣。因此,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首先抓好第一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争取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书本第一节的内容是触电急救,触电危及人身安全。只有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电气作业,才能有效地防止触电。掌握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掌握根据触电者不同的症状进行抢救,也是电气作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先讲述电的应用,继而用图片、投影等方法演示由用电不慎、不按规范操作、安全意识不强、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触电事故例子,说明触电事故产生的危害,接着教师在做好绝缘的前提下,单手接触带电的导体,而教师却没有被电击倒,教师还可以在带电的情况下把断开的导线接好。通过演示使学生感觉到“新鲜、好奇”,既明白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触电的危害,同时产生疑问教师为什么接触带电体而安然无恙?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感觉到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接触带电体不一定就会触电。教师接下来讲解触电的定义、形式、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学生们都十分认真地听,激发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兴趣。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促使人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
2.培养学习动机,引导主动学习
动机是激励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具有唤起个体的行为,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目标努力,维持、增强或减弱行为的强度的作用。在《电工基本技能》讲授到电能的计量设备时,讲解有功电度表的作用时,有一学生举手提问怎样才能使里的电度表转慢一点。随着这位学生讲完,立即就有其他学生附和。教师停止讲课说:“把家里的电度表拆开不用,直接接上电网,就不用交电费了”。这位学生立即说:“不行,这样是违法的。”教师又说:“在电度表上作弊,和偷东西有什么区别?也同样是违法行为;假若将来你是供电局的员工,每家的电度表都转慢了你允许吗?”全班学生都静了下来。通过这个小插曲,教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努力学好知识,又同时给同学上了一节职业道德课。只有确立正确的电工基本技能学习动机,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工基本技能学习中去,才能从学习电工基本技能中不断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的体验又促使他们对电工基本技能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电工素养和规范学生行为。
3.培养学习信心,铺砌理想求职路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缺乏自主的实践能力。事实上,在智力方面,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并没有明显差异。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中考受挫,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心理上产生较强自卑感,对学习和动手实操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重点利用实训、实习课来树立。例如,在安装双联开关控制电路实训中,当学生成功安装电路以后,一盏灯可以在两地任意开与关,这时学生倍有成功感,学习的自信心自然会树立起来。《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在近几年的就业招聘会中,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形势并不比大学生差,职校学生求职战胜大学生的例子很多。在云浮市,有许多全国著名的石材企业,与其相关行业也相当发达,例如石材机械制造,其中机电工种大部分是我校的毕业生,他们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实操能力,很快成为这方面的能手,一部分还创立了自己的公司。通过各种例子,树立学生学好电工基本技能的自信心,也为求职、创业树立自信心。
4.培养学习意志,成就职业人材
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意志。意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它在人们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通过以苦锻志,以达到培养学生意志的目的。没有困难,就没有意志,只有经历不断的挫折考验,不断地增强耐挫力,我们的意志才会提高。重大的学习和工作都是磨炼意志的机会。所以在《电工基本技能》的理论教学中增加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在实训教学中允许学生在安全范围内出现错误,受到一定的挫折,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通过以苦锻志,以达到培养学生意志的目的。在经历不断的挫折考验,并总结经验,而培养出来的意志是绝对经得起考验的。
总之,在《电工基本技能》课程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多种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并有机结合学生的智力,中职学生的能力在专业技术上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少光.电工基本技能(第2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革勋.电工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评价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