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效整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49-01

高中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有些甚至是根本看不到的,这就为我们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乏味。但是,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则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信息技术,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学生生活不易见或者根本不能见的事物就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到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地理有关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地理课堂教学除了常规的课题板书,重点内容板书外,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地形地貌等图形、图像以及示意图,而这些图形、图像和示意图又是非常复杂的,仅靠课堂上短短的几分钟和教师的随意勾勒是很难见到效果的,而地理信息技术的引入,则非常容易就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灵活。高中地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完美结合为地理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地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过程组合,提升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高中地理整合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人对新鲜事物都会有好奇之心,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对某个事物有好奇心,才会对这个事物保持强烈的、持久的兴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生动、形象、动态、有趣的教学情境,多媒体独特的形象、声音、情景都会让学生兴趣大增,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会拔动学生心弦。把无声变为有声,把静止的变为动态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索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1“地表形态的”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时,不开门见山地对“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概念进行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观看四段关于“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的动态影片,直接先让学生清楚、明白、真切地看到这些外力作用空间是如何影响、改变地表形态的。通过观看影片,这四种外力作用影响、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就会深深印入学生头脑中,刻入学生心灵中。这样一段短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到轻松、新颖,对知识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高中地理整合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往往只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传授书本知识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的引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学生学习时,为其提供了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对物理知识的印象,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介绍德国鲁尔区的短片,用动态的视频、色彩丰富的图片、再配上合适的音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德国鲁尔区工业辉煌与衰退的整体印象,了解德国鲁尔区工业辉煌与衰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德国鲁尔区工业辉煌是因为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交通极为方便;衰退是因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具有可持续性。。接着,再深入细致地与学生一道对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深入讨论和探索。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领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高中地理整合信息技术,有助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衡量一节课的好坏和成败,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对于那些抽象的地理知识,特别是难于理解的地理知识,很多学生都觉得听得云山雾绕,不知所云。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运用,就轻松地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艰涩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利用多媒体幻灯片讲述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或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的问题简单了,困难的问题容易了,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高中地理整合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能够迅速把课程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些以前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大讲特讲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在非常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课、板书的时间,还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约出来的时间,老师还可以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再讲解,再强调,进一步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学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7“全球定位系统”中《GPS的工作的基本原理》一节时,按传统教学模式,至少得两、三课时才能完成。但是,在课堂上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学生分析、理解、知识点变得容易,为得轻松,对于学生而言,基本没有什么难度,由于更多地通过多媒体演示,也间接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叙述,一节课就轻松把以前需要二节课甚至三节课的内容轻松拿下。

参考文献: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供水管网;应用

中图分类号:TV67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城市供水管网是结构复杂、规模巨大的管线网络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信息,更是供水企业实现优质供水的前提。然而,供水管网敷设于地下,规模庞大、管网连接结构复杂,传统的管网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的供水需求。为适应城市的建设发展,用新技术、新手段是实现城市建设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当前供水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开发区地下供水管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旅顺经济开发区成立二十年来,城区已有较为完善的供水体系,输水干线10.54公里,形成配水管网76.5公里,日供水能力3万吨,覆盖开发区全境。但随着开发区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日益提升,对地下管网的依赖性随之也越来越大。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地下供水管网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供水管网基础资料不齐全。开发区建区以来,城市地下供水管线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保存下来的这些管线的原始基础资料却不尽人意。据了解,开发区目前仅存有部分住宅楼供水管线档案,涉及供水主管线技术档案资料尚属空白。

2、供水管网档案与供水管网现状不符。一方面,一些管线产权单位没有将地下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竣工档案报送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地下管网综合图,致使原有的管线档案不能准确反映地下供水管线现状;另一方面,各部门的地下管线普查不彻底,普查仅限于对部分主要道路干线的普查,割裂了干与枝的联系,致使地下供水管线档案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地下管网现状。由于缺少完整系统的规划和约束机制,致使动态更新存在一定缺陷。

3、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手段滞后。目前,开发区对地下综合管网的管理方式都是各自铺设各自管理的模式,城区现有的地下供水管线资料都是以图纸、图标等原始形式手工保存,依靠专业技术人员记忆、人工查找统计各类管网的传统管网管理工作方式和手段。在这种体制下,地下管线的各个管理部门只注重和关心自己的铺设、管理的管线,各扫门前雪,绘制的管网图也不规范,信息不流通,难以使地下管线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4、缺乏总体和长远的管网规划。城市规划作为统筹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前没有统一的、长远的地下管线布局规划,各专业管线的敷设没有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制度,致使很多管网资料图和管线的实际分布状况严重不符。各种地下管网交叉,施工中仅靠记忆实地指认,既不科学,也不准确,挖漏管网现象时有发生,不但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厂矿生活、生产用水需要,也造成一些道路反复挖填,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传统的人工作业和分析、管理地下管网的方式效率低,难以满足城市数字化发展需要。因此,以此次地下管网普查为契机,建设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使地下供水管网的管理步入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轨道已经成为开发区供水管理的当务之急和最佳途径。

二、建立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设想

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线探测技术查明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的地下供水管线现状,建立供水管线数据库并用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软件实现管线信息资料的计算机动态管理。

1、地下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的综合效益分析

1.1 建立地下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可以提升供水企业的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供水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建设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完整、准确的地下供水管线数据,为城市规划、工程改建、构建等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特别是针对爆管事故发生时,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能快速、准确的进行关阀分析,提示需关闭的阀门和停水区域,大大提高了事故抢修的效率与准确性,对提升供水企业应急处理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 建立地下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可以为供水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来自建设部公布的数据,国内自来水管网漏损率一般在20%左右。降低管网漏损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是先决条件。通过管网分区和水量测定,能够找出漏损严重的区域,继而采取工程措施降低漏损率。

2、建立城市供水管网GIS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1完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制,实现管网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

城市地下供水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支持下,对城市地下供水管线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处理和提供应用的技术系统,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工具。

2.2建立城市供水管网GIS系统,可以对管网运行管理工作提供

技术支持。供水管网GIS系统包括管网拓扑分析、关阀方案辅助分析、阀门操作单的生成及优化、管网漏水管理、测压测流管理、测压曲线图辅助生成、三维显示及断面查询以及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等。

相对于一般的信息化系统而言,GIS系统能提供更完善的背景信息、位置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为设备设施的管理提供指导作用。以管网易损性分析为例,供水管网GIS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可直接或间接提供管网易损模型中的参数信息,管网的位置可以间接反映管道埋设地域的环境,管网属性信息可以直接反映管材管道腐蚀性保护等信息,对供水GIS系统中爆管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原因或提前防御,为管网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3供水管网GIS系统,可以实现调度管理、监测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目前,开发区正在完善老城区、加快推进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供水管网GIS系统,将供水区域划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两大片区实施供水分区管理。实现通过GIS系统进行调度监测、设备设施管理、业务管理、业务分析、断水分析、客户管理工作,并实现各片区GIS系统间的有效数据交互,实现管网状态的实时动态更新。

2.4 供水管网GIS系统,可以解决应急事故处理之需。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3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具备的教学条件

中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再有近年我校投资建成了一流的网络设备,校园内几十台计算机可同时接入互联网,同时每个教学班都配备了大屏幕投影,教学资源内容极为丰富。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在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组织和控制的能力,对计算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对掌握课件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提高。 这对已实现远程教育工程和开通计算机网络的学校来说,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成为现实。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一直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它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现代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三、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目的。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我们只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

2.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强调:“新课程不是更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革命。”如何树立新课程的思想和观念,彻底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是教师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 转贴于

3.要始终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需要教师的适时调控,从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理解太绝对、太片面,总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往往把课件制作得很新颖,看似丰富多彩,学生反而不去思考,实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很热闹,但老师和学生的收获并不多。学生是占了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点没体现出来,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展示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阶段,当媒体为其提供了大量音频、视频及动画、文字等信息时,对信息如何进行加工和处理需要教师在方法上的指导,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必要。在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4.不能过分追求现代信息技术含量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4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惯用的教学手段以其功能强大、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被众多高中地理教师所运用。但在地理教学具体使用中,常存在一些误区,使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心理预期的效果并不一致。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发扬光大,是每位地理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教育领域中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地理事物又是不断变化的,新的地理事物不断出现,这让高中W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认知、拓展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困难。而现代信息技术以自己特有的优势将课本中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多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地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尽如人意。下面就将自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感受提一些肤浅的见解,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学科涵盖知识面广,再加上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而现代信息技术可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使学生能够观其境、听其声、触景生情,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如:“地球运动”可以使用Flas,将其运动状况(自转和公转)演示出来,既直观又生动形象,之后再讲解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学生就比较好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让学生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激起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有趣味性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有着极大的价值。有了学习动机,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注意力才会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学生对样式新颖的事物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教师用动画显示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达到图文统一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不可能带很多地图,也没有多少时间更换教学挂图,展示的图文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就不同了,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及相关的软件,在课前先把所要用的地图存入计算机中,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先看大屏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高图的清晰度和区分度,随手变大变小、变实变虚所要展示的区域,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去对照查找,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少花时间多学知识,收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劣势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地理课程 整合

一、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我国地理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学习的兴趣就会磨灭殆尽。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抑制情绪,这些都是各大高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课程标准提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培养面向信息化的社会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因此,传统教学方式――死记硬背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更多资源,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自身所需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在网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补充自身缺乏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和风土民情,增加地理知识积累。

2.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可以加大对学生的冲击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使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

三、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1.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结合。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课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不可过多、频繁使用,否则会造成事与愿违的局面。教师在讲台上只顾自己讲解课本知识,不与学生互动,学生一味听讲、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要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结合新的社交工具、社交平台,加大与学生的沟通力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网络交流平台、聊天工具日益增多,网站、博客、微博、微信、QQ、BBS等聊天工具逐步拉近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微博、网站等了解老师的动态,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网站、博客上发表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分享给学生。这样的交流可以避免当面交流的尴尬,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探究式学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将学生当做知识的载体,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主题或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或问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资料查找、观点归纳及列举求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课堂设立小环节,将时事政治、当下热点放在这个版块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地理素质教育更上一个层次。

4.将教师与教材有机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不再像以前那样贫瘠,变得丰富起来。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重复观看学习。由于网络资源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和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网络资源。教师自身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网站地址、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同时分析网络资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学生加以引导,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增强教师自身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文件夹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文件夹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里要强调教师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并学会对多种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文档、PPT制作等。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和地理有关的网站,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5.将学生与教材有机。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得教学资源不再固有,教学内容变得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学习和研究内容的信息资源,如图片、动画及视频等。这样学生可以先自己学习教材内容,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社交平台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利用网络将自己的问题解答,这样可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时最好做个记录和分类,寻找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四、结语

信息化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采用传统技术的同时应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不能全部放弃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仍然只是传播的载体,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6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出现了。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引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确保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依照新《地理课程标准》,地理信息技术要同时在初中地理必修教材与选修模块中呈现。如,GIS技术在新课标中提出,初中生不但要掌握其概念、原理及相关基本发展等知识,还要明白该技术具体应用领域,能够准确说出某一具体领域中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作用与功能;同时能够操作相关软件,熟悉GIS窗口界面并灵活运用相关窗口快捷键(比如图层显示的放大、缩小及移动等,以及图层叠加与标注显示等),掌握简单查询与分析、数据库建立等方法。GIS技术操作本身就是收集、处理、分析及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该技术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与综合应用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初中地理必修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众所周知,GIS技术地图处理与操作功能非常强大,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地图,借助GIS地图叠加、漫游、缩放及要素增减等辅助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地理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深入了解并灵活运用地理研究新技术、建立区域地理系统思想、培养学生形成空间地理意识、养成良好的分析与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地图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空间性比较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要深入了解主要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形成相应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地理课程中的地理事物及其现象覆盖面非常广,甚至还有一些是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当然人们不可能亲自考察并观察出现的各类地理事物。如果通过简单的教材文字描述开展教学,尽管可阅读篇幅比较长,但受W生现有知识与思维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而深刻地从不同角度与层次对其进行分析,无法总结获得完整而准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脑中呈现的事物表象就不够完整与清晰,也就难以形成深刻而牢固的印象。因此,必须借助地图牢固掌握事物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地图语言符号系统描述广阔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结构、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要素,并利用数学法则在有限的地图平面上规范化展现,这是人类思维的飞跃。一定程度上来讲,没有地图地理学也就无从谈起,相应地也就无法开展科学而又系统化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因而地图被人们称之为“最便捷的地理书”,更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三、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在传统地理教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学挂图、教材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及扫描栅格地图等教学工具比较常见,对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审核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应用GIS地图等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投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我国主要民族分布”知识讲解中,要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要想清楚回答此问题,就要深入了解我国主要民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等,甚至还要掌握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与特点、潜在植被分布特点等相关地理知识。如果采用纸质地图讲解这些问题,则至少需要四幅相关专题地图,但却无法叠加分析。如果采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地图,则可对不同专题地图图层进行灵活切换与叠加,制作二次的叠加专题地图更加精确、清晰,学生能够清楚辨别各地图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