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绿色设计 消费 行为
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和能源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状况,因此各行各业都在竭尽所能寻求有力的措施和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设计界也是如此,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改变了设计师的思维和行为,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和趋势--绿色设计。
一、 绿色设计的内涵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求,其基本思想有两点,一是强调发展,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与文化水平;二是强调持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和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不断增值、永续利用。
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也就是被国际上普遍承认的“3R”设计原则:“Reduce(减少)”、“Recycle(再循环)”、“Reuse(再利用)”,即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许平,潘琳:《绿色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1,第50页。)在21世纪的今天,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观念上的变革。
“3R” 设计原则强调的是设计的技术因素,“少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的物尽其能三原则,优点是可以量化和对比,但是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技术因素,忽略了人性化因素,而导致工作效率低和易出错现象,造成产品过早淘汰,浪费了资源,这一点跟绿色设计的目标相悖。因此,绿色设计除了前面提到的“3R”设计原则外,还需要加入一点,就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即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在使用功能上的需求,满足适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应关注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精神文化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产品――环境”自然和谐的绿色目标。
很多人都有过晚上睡觉怕黑的经历,尤其是儿童。Guardian lamp(图1)只要在睡觉之前扭动灯头,根据刻度调整好需要的时间,灯光的亮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直至完全熄灭。从而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安全心理,而且增强了的睡眠舒适性。同时Guardian lamp还具有闹钟的功能,清晨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逐渐的变亮直至最大光源,避免了突然睁开眼睛产生的眩光,减弱了对眼睛的伤害。
通过试验测试,Guardian lamp比正常夜灯节约电能60%以上(图2)。不仅遵循了绿色设计的“Reduce减少化”原则,同时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关怀人的情感需要,有效的节约了能源,达到了真正的绿色设计之目的。
Snow light(图3),是基于“Reuse(再利用)”原则,以废弃啤酒瓶为原料,融合人性化设计的一系列灯具设计。将回收来的啤酒瓶打磨后喷上白色的漆,透出莹莹的白色光源,不由让人回忆起儿时打雪仗的情景,充满了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二、 绿色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产品绿色设计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产品的材料选择;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1.产品的材料选择
一方面,不仅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与产品功能之间的适应性,即产品应满足功能、使用性能以及经济性要求。另一方面,还应具有很好的环境协调性,即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同时对环境污染小,低能耗的材料。因此,在产品绿色设计中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辐射性的材料。
高尔夫钉(图4)是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在钉子的使用周期过后,即便散落在高尔夫球场,也可以自然降解与草场融合,对环境不造成任何负担,使设计达到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产品绿色设计在结构设计方面,除了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外,强调结构的易于拆卸和回收处理。传统的产品设计,一般不考虑产品的组装关系的可逆向回转,甚至有一些产品根本不能拆卸,或者拆卸难度大,导致拆卸成本增加。为了降低产品的装配和拆卸成本,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产品结构和外形,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类型,或者是结构设计更加利于拆卸和分离,减少拆卸难度,提高拆卸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
“夹子”垃圾桶(图5),像夹子一样,由两个相同的半桶状部件及一个圆形的按钮卡接而成,非常容易拆卸和组合。当垃圾桶的把手收拢时,底部就会打开,垃圾就轻易地被倒出,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可操作性,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3.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产品零件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部件材料资源、能源的最大利用,并且对环境污染最小。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是可回收设计的主要目标,其途径一般有两种,即原材料的再循环和零部件的再利用。
种子雪糕棒(图6),就是在雪糕棒内置种子,吃完雪糕的时候,可以把雪糕棒插入泥土中,种子发芽过程中,雪糕棒的主干也会在土壤中慢慢降解,从而达到材料循环再利用的绿色设计之目的。
三、 从消费文化理论看绿色设计发展之趋势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它从经济到政治,从观念到行为,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要求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这就是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符合“三E”和“三R”,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Equitabl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再生利用(Recycle)。
那么从绿色消费的角度而言,21 世纪产品绿色设计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1.经济化:产品设计应朝向轻、巧、薄的方向发展,尽可能使用少的资源达到同等使用功能。追求大众化,避免极度个性化,提升整体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成本。
2.材料绿色化:产品材料能迅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回归物质循环体系而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和负担,或者分解后副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负担很小,这样才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达到人―产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3.可回收化: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其废弃之后的处理方法,尽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和简化结构,以提高产品相容性及可拆解性,进而促进回收与再利用。
4.多功能化:通过产品的更新、升级或者更换少数零部件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可以大幅降低生产制造和使用后抛弃时资源的耗用及污染。因此随着未来绿色消费普及化,应考虑耐用且易于维护、可拆卸组合的多功能产品。
四、 结语
任何一种产品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消耗资源和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无可避免的,在产品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加强产品回收体系,从而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提高绿色消费水平和能力,达到产品绿色设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或青:《绿色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第13-18页。
[2]李茜,刘宁,陆根法,吴小庆:《环境保护科学》,2009.35(3):37-39 。
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消费结构; 消费需要
1前言
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衡量消费需求水平可以有多种方法,消费结构是其中之一。消费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结构反映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反映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消费结构问题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研究消费结构的现状,通过实例揭示消费结构的规律性,并对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寻求合理的消费结构,以便合理引导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我国消费结构现状
按照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分类标准,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共分为X1-X8,共 8 类。他们分别代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首先,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得 1981-2010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各项人均消费支出及总支出的数据,然后计算每年各类支出在总的居民消费性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此刻画消费结构的变化。
2.1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
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2001年我国水果产量6658万吨,是1993年的2.211倍;油料产量2864.8万吨,是1993年的1.588倍。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粮食79.7公斤,比1989年下降40.5%;人均购买食用油8.5公斤,比1989年增长37.5%;购买牛羊肉、家禽、蛋类、鲜奶、干鲜瓜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在外饮食达到人均314.2元,比1989年增长4.7倍。
2.2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
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这是与我国住房及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所有这些,都将导致住房消费比重上升。3对消费结构进行实例分析
3.1最小平方法
应用最小平方法研究现象的发展趋势,就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原有的动态数列配合一条适当的趋势线来进行修匀。它的原理就是原有数列的实际数值与趋势线的估计数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用公式表示如下
∑(Y-Yc )2最小值 式中, Y c趋势线的估计数值;Y原有数列的实际数值
如果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就可以考试配合直线趋势。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Y c = A +B T 式中,A截距;B直线的斜率
上述直线方程中,a b为两个未定参数,根据最小平方法的要求,用求偏导数的方法,导出以下联立方程组 ∑Y= NA+ B∑T;∑TY = A∑T +B∑T2
式中,T动态数列的时间 ;Y 动态数列中各期水平;N 动态数量的项数
3.2用最小平方法分析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及发展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衣物消费比例可能会逐步下降。我们通过对1997到2010年的衣物消费做分析如下:
可知:∑Y=359.08;∑TY = -70.107;∑T2 = 60;N=9将数据带入公式中得
359.08=9A;-70.107=60B得出式中:A=39.898 ;B=-1.168 故:Yc=39.898-1.168T
同理可得衣物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及文化、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的发展趋势方程式分别为:YC=10.366-0.093T;YC=7.275-0.373T;YC=6.282+0.428T;YC=8.944+0.842T;YC=13.066+0.458T;YC=9.962+0.183T;YC=4.207-0.21T。当T等于5,6,7,8,9时,可以算出2006至2010年各种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变化最大的是交通通讯方面的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到2010 年这项消费估计会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次是食品消费,在未来几年内食品消费的绝对数字是上升的,但是其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却是下降的;在其他的诸多项目中,呈现上升趋势的有医疗保健、居住和杂项,呈现下降趋势的有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就此给出几点建议:
4.2建议
努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补偿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给居民带来的制度风险支出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居民对自己未来的消费支出有更稳定的预期各级政府应该想方设法增加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利用税收杠杆,增加对这部分居民的转移支付。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医疗保险、人身保险失业救济等方面应增加扶持力度,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消费支出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参 考 文 献
[1] 包慧敏.中国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分析[J].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2] 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8月
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酒店行业 产品 商品球模型 商品整体概念
随着工艺技术及创意设计的提升,我国一些酒店除了关注服务质量外,关注酒店设施设备、酒店文化氛围。在酒店实践中,小部分优秀酒店开发商及运营商开始关注酒店的内装饰、酒店建筑及外围景观环境的整合。从酒店整体进行竞争,创造了更多层次、更多类型的酒店产品,一方面促进了酒店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单一的、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使酒店行业的发展进入较高层次的良性发展轨道。本研究从商品学角度提出一个完整的酒店产品构成,这对正确认识我国酒店产品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商品的构成分析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商品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商品学课程并开展对商品学的研究。经过漫长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对商品概念模型的认识。引用比较多并对理论与实践发展有较大启迪作用的模型分别为—商品球模型和菲利普科特勒归纳的商品整体概念。
(一)商品球模型
商品球模型包括以下内容:
商品的功能/效用,指商品为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的、必需的职能或效用,是商品概念的核心。因此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功能/效用。
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商品的功能/效用是商品体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商品体能够具备哪些性能,是由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和形态结构所决定的,其中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又决定了商品体可能形成的形态结构。因此,商品体是由多种不同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是为满足商品流通(运输、装卸、储存、销售等)需要、消费(使用)需要以及环境保护需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二)商品整体概念
商品整体概念主要包含核心商品、形式商品和附加商品三个部分。核心商品是指顾客购买商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商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形式商品,也称有形商品,是指具体形态的商品体本身,是核心商品的物质载体。附加商品又叫无形商品、延伸商品,是指顾客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
由上可知,商品必须具有核心的功能/效用,这也是商品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前提。同时,商品必须具有一个承载其功能/效用的载体或有形实体部分。商品的这个载体或有形实体部分的发展及其发展趋势具有时代性、演变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也是商品提升竞争优势和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的重要突破点,对其关注则是以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基础的,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技术进步的重要反映。因而在实践中,不同产业、行业、企业的产品在设计、开发和创新过程中必须关注其载体或有形实体的演变趋势和发展趋势。
我国酒店行业产品的建设与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完整的酒店实体产品由以下方面构成(见图1)。
(一)酒店外围景观环境建设及发展趋势
外围景观环境的建设实际上是为酒店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环境,在表象中起到美好的视觉效果,也可以提供多种酒店户外活动,起到提升酒店品质和吸引力的作用。目前,酒店外围的景观环境建设及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与自然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风景。第二,与人文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酒店建设与发展相依存的古镇及乡村、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等,关键核心在于生命力、活力。古镇及乡村的风俗人情因为有人的痕迹和活动,而充满生命力和活力;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因为有神僧宝物而充满生命力和活力,从而也为酒店带来了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客源,使酒店得以更好的发展。第三,与田园风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第四,自行创造设计的园林景观等景观环境,与之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这类酒店景观环境主要是通过水、山、花木、建筑小品、石、灯光来营造的。
在实践中,酒店也可以与多种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这些资源越多、越独特,酒店风景就越有竞争力与吸引力。
(二)酒店建筑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建筑艺术及技术的发展,建筑形式及功能的改善与创新,也为酒店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酒店建筑应体现鲜明的、有创意的形体符号、装饰符号。在酒店实践中,在有一定历史文化氛围的地域中,酒店建筑应融入当地的人文特色、文化符号,反映当地的社会环境,注重场域文化的协调一致,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吸引力,这样也提升了酒店的品质。很多酒店在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酒店的社会功能,单纯地将其看作满足旅游者生理生活需要的一个场所,即往往看重酒店的核心功能。
在酒店实践中,也不可忽视建筑遗产、建筑文物,比如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文化活动场所遗存的价值。
(三)酒店内装饰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200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星级酒店标准对酒店文化氛围的营造进行了规定,实际上也是对酒店内装饰的一个规定和指导。酒店内装饰可以提高消费环境质量、舒适度,同时也可以提高酒店的品位和产品质量。目前,酒店内装饰除了艺术化的设计,同时也有将景观不断内置的倾向。酒店内装饰也逐渐改变了比较单一的设计装饰理念,对各种酒店内建筑构建,比如地板、墙面、窗门、楼梯、建筑物连接通道等,进行了大胆的创意设计,使之更具有特色的表达、创意的布局和吸引力的尺度。在酒店建筑内装饰的实践中,内装饰材料品种越来越繁多,同时加上各种织物、布艺、装饰物、家具、照明灯具等,使酒店内装饰设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然而,酒店内装饰不应该是豪华、漂亮的装饰材料和用品等的简单堆积,在装饰过程中应该呈现出一定的思想,表达一定的意义和情感,能引起消费者情感的共鸣。在酒店实践中,应该既体现风格和形式,同时也体现形象和意义,其着重要点为色、声、形。
(四)酒店功能及服务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酒店的核心功能为住宿,满足旅游者或当地社区偶尔住宿的需求。酒店也有一些传统的辅助功能,比如餐饮、咖啡厅、酒吧等,酒店功能的多少也构成了酒店规模尺度大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国家星级评定标准对不同档次的星级酒店类型的功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与其他产业的产业融合,借助能满足客人住宿的重要功能,以及酒店良好的景观环境、建筑形式、内装饰、活动设计、拥有资源情况等,也成为能满足客人其他辅助功能的重要场所,拓补了酒店住宿主营业务,甚至一些酒店的辅助功能成为酒店的招牌、卖点,比如温泉酒店、娱乐酒店、会议酒店、Spa酒店等,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直接带动了酒店主营业务的发展。
酒店功能加之以服务构成了产品的基本形式,酒店服务的重要性在于构成了酒店功能与客人之间的交付使用、使用过程等的沟通桥梁。酒店为了提高酒店档次及品质,也不断地完善和创造着新的服务项目和领域。酒店的功能及使用状况、服务水平是构成酒店品牌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但酒店品牌的塑造与酒店功能、服务数量的多少无关。
(五)酒店设施设备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酒店的设施设备是影响酒店功能和服务水平及状况的重要影响和决定因素。酒店所需的设施设备是购买已有的设施设备进行组合,因而,酒店的设施设备水平及状况也反映了目前酒店设施设备相关行业的设计及发展水平。不同档次的酒店会选择不同品质和种类的设施设备,也会根据自身的内装饰设计理念,选择适宜风格的设施设备。
在酒店实践中,一些酒店非常注重自身的功能,尤其是核心功能或具有独特市场影响力的其他辅助功能,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优势,酒店也会积极地进行相关设施设备的研发工作,以便更好地满足客人的需要。在酒店实践中,一些表现优异的酒店非常注重酒店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使酒店客人能在设施设备运行良好的状况下,享受消费并获得满足;同时,也非常注重酒店设施设备的节能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酒店建设及发展的根本竞争点除了满足客人对酒店功能的需求和对功能价值的认知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为客人创造一个舒适的、温馨的实体产品消费环境,关注客人的体验价值。在酒店实践中,酒店产品的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都是不能偏颇的。一方面需要对酒店所承载的文化挖掘及传递进行探究,着力点在于对所使用文化层面、片断的文化符号的挖掘、提炼、传递与表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酒店有形载体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情景、意境。同时,要关注物境、情景与意境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物境直接来源于酒店景观环境、建筑及内装饰等外在形式;情景则为酒店客人对外在形式的内在感染和情感激发层面,向“外在形式”外射,进而获得的心理层面上的美感;所谓意境则是酒店客人与酒店营造的氛围、景观等的情景交融,同时更是所获得的精神、心理感受的超越,从而也获得自身精神层面上对生命形态的再创造。
在体验经济时代,酒店实体产品所营造的意境及氛围不单纯是静态的,应该营造出动态的氛围,同时也应该设计各种能让客人主动参与其中的活动,从而提升酒店的整体吸引力;酒店所设计的动态活动要依据各自的资源状况所定。
参考文献
1.香港科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编.国际品牌酒店[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蔡强主编.酒店空间设计(第1版)[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庄志民著.旅游经济文化研究(第1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酒店建筑;发展趋势;经营特点
Abstract: Hotel, it is not only the consumer short living space, but also a way of life performance, represents a part of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and living standard. Since the hotel functionality, complexity,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re relatively high, so the hotel design i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design industry categor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otel,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hotel are introduc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hotel design will be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 hotel building; development tre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主题酒店在中国兴起之因
“主题酒店”的英 文 为 themedhotel,意 为 被 主题化的酒店。世界上最早的主题酒店是1958 年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 (california)圣路易欧比斯坡(sanluisobispo)的麦当娜汽车旅馆 。目前世界各地主题酒店已不计其数, 影响较大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帆船酒店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金字塔酒店、英国的甲壳虫主题酒店、 希腊雅典的卫城酒店、印尼巴厘岛的摇滚音乐主题酒店以及瑞典的冰酒店等等。中国第一家主题酒店是2001 年10 月, 在深圳挂牌营业的威尼斯皇冠假日酒店, 该酒店以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城市的历史文化为主题 ,由于在建筑设计上融合了文艺复兴和欧洲 “后现代主义” 的独特风格,充分展现了古今威尼斯水城的精神风貌,从而蜚声全国。将国外古老的城市文化移植到今天的中国,这在中国酒店行业还是第一次。
中国主题酒店之所以在二十一世纪初兴起, 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旅游 业随着国家年的改革开放及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酒店行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 ;二是中国旅游酒店是最早和国际接轨的行业,早 在 上 世纪 的1989 年,就推行世界酒店业的 “星 级 评 定” 标准。 因此,对国际酒店的一些新生事物和先进管理理、 念经营理念不仅能很快接受,也能迅速复制和消化;三是中国酒店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 及 旅 游消费群体对酒店及其旅游产品多样化消费需求 ,推动了主题酒店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二 主题酒店的设计与经营特点
主题酒店是酒店业激烈竞争的产物,“主题酒店”的产生推动和引领着世界酒店业向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旦酒店的主题文化品牌被确立之后,要想保持文化品牌的价值持续性,就必须进行文化品牌的延伸,比如四川雅安西康大酒店,是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 中国主题酒店虽然在时间上起步晚,但中国人不甘于落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的民族精神,不仅让人民很快领悟了主题酒店的文化理念和内涵,而且在自我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进一步深化了对主题酒店理念和内涵的理解。如中国主题酒店在建筑设计上有较好的主题文化意境,在建筑样式和风格方面注重酒店的主题文化表现,展现主题文化特色,比如香港迪士尼乐园酒店的城堡式尖顶建筑展示了迪士尼主题公园的独特风采;饭店的“五星宣言”最能体现酒店打造全国首家藏文化主题酒店的理念。
现代酒店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服务设施注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与人性关怀,高科技不仅能体现酒店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更体现了酒店服务的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主题酒店,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该不断地进行产品更新,不断地升级服务,必须具备个性特征和服务质量的优势条件。消费者的需求就是让人们在精神上享受文化愉悦的同时,服务上也体验现代高科技带来的高效和舒适,因此要将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于酒店的对客人服务与运营管理上,使酒店主题文化与现代高科技融为一体,这就是酒店个性化和主题化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酒店产业发展新的方向。由于我国旅游业还未达到休闲旅游的层次,发展并未成熟,因此主题酒店本土化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酒店业规章制度的日益完善,人们对酒店文化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休闲时代到来之前,中国主题酒店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依然会产生影响。主题酒店的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消费者对主题酒店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并开始有所了解。主题酒店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人力和品牌资源,还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能力以及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能力,主题酒店就是用自身的这些核心能力将酒店的独具特色资源进行转化和创新,整合凝聚成酒店不可战胜、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三主题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主题酒店将无论是在建筑造型设计与室内文化氛围营造, 以及对主题文化的理解和把握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运营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等方面也将不断提升。对此笔者认为未来中国主题酒店的发展趋势将突出以下三点:
1主 题 酒 店 的 “文化性”要求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题酒店将继续朝着个性化、 多 样 化、细 节 化 的趋势不断迈进。 主题酒店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型酒店,关键是在于主题酒店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文化性要求文化性。不仅是主题酒店的本质属性 ,更是主题酒店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括的说,未来的主题酒店将更加强化对文化氛围的营造,更加注重主题文化的深度挖掘 ,更加重视顾客对文化产品的体 验, 也更加重视主题文化的细节把握。如:第一世界大酒店的墙壁印有大象图案的壁纸(包括楼道和房间的墙纸), 使酒店进一步凸显了东南亚主题文化的细节和独特氛围; 各服务区域随处可见反映东南亚各国民俗文化的珍贵饰品、 文 物、挂 件,以及上百幅反映古今东南亚各国民俗的挂画 ,使整个酒店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东南亚民俗文化气息 ,并彰显了主题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主题酒店,必须把对主题文化氛围设计, 融入到酒店建筑与装潢的每一个细节 ,才能满足顾客对酒店的主题文化更高层次的要求。
2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拓展和延伸” 将为未来酒店运营管理者所重视任何一类商品要想使之维持长久的生命力、竞争力,除必须具备现有的个性特征和服务质量的优势条件之外, 还必须实现不断的产品创新,不断的服务升级,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主题酒店来说,“不断的主题文化拓展和延伸”就是不断的服务产品创新与升级。 长期 以 来,国内一些酒店步入不断 “换 脸”即 不 断“更新改造” 的误区, 认为只有建筑与装潢上的不断出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客人、 稳住客人。由此,长期以来中国酒店一直存在酒店酒店之间的 “斗富现象” 。其实,吸引客人、能留住客人并不取决于外在形式,而在于服务内涵的深度挖掘。 笔者认为,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拓展不是表现在定期的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硬件设施翻修改造,或变化原有的主题文化 ,而是表现在酒店的主题产品的深度挖掘及其服务上不断升级。 如:不断开展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是很好的服务内涵的深度挖掘。 如第一世界大酒店定期举办云南及东南亚美食节、 泰国泼水狂欢节和原生态民俗风情表演等, 这些都是对酒店主题文化的拓展和延伸。笔者认为,一次成功的主题文化挖掘不仅能够给酒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有,利于加深顾客对主题文化内涵的理解,更有利于酒店特色商品的打造 ,更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主题文化”结合“时尚”元素,将 受 到 更 多 的关注所谓“时尚”即随时展而出现的, 代 表 时 展方向的“新思想、新理念”。 未来的主题酒店不会因为自己固有的文化特色, 而 拒 绝 吸 收“新思想”、“新理念 ”。基于笔者对未来酒店主题表现方式的研究,认为未来的主题酒店将在不断拓展和伸延主 题 文 化 的 同 时, 将半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 断 注 入某些代表时展方向的 “时尚”元素。 如,当 前 整个国际社会所提倡的低碳理念、环 保 理 念、 健 康 养身理念等,都会被未来中国主题酒店所接受。 目前,这种趋势在国内的主题酒店行业中刚刚崭露头角,如,URBN 上海酒店是国内最早引入“ 碳 中 和”概 念的主题酒店,以及北京的九华山庄以“ 健康 养 身”为主题的酒店等都在业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而 这 些 影响必将对未来国内主题酒店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建设性的指导。
结语
上述所列举的我国许多主题酒都是值得业界学习的典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 国 旅 游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主题酒店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机 会,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在建筑设计, 酒 店装潢、经营理念、运营管理、以及酒店规模 等 方 面 走在世界前列。 因为,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 无论在历 史 文 化、民 族 文 化、民 俗 文 化、 饮 食 文 化、 养 生 文化、艺术文化科学文化、等方面都有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参考文献
[1]梭伦.经济型酒店营销战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9
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 体育消费 需求 发展
一、前言
在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无数从前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国老百姓,如今也开始寻找运动锻炼的机会和方法。期盼身体状况的改善和拥有延年益寿的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时尚需求。当我们庆幸体育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之际,欣慰于人们把运动与“娱乐”和“玩”相连时,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老百姓锻炼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奈性。也许只有体育人更明白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和强度与锻炼效果之间有多大的必然联系,体育消费需求希望得到科学健身的原理与知识,便于更好地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与益处。若能把数亿中国百姓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他们的的实际健康利益联系起来,其体育商机何止是一个“多”字?其市场容量又何止是一个“大”字?
二、体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消费现象,是一个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体育消费需求是指特定的消费人群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特定的市场推广计划下对某一个特定产品的总体消费需求。体育消费需求总量是由三个重要变化分量决定的。这三个变化分量是:体育消费行为人数的数量(n)、每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量(q)和消费者对体育产品价格的承受量(P),即Q―nqP。
体育消费需求的大小决定了体育市场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潜在的和不规则的体育消费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中体育市场的存在和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如果这个社会中呈现规则的、递增的和可预测的体育消费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中的体育市场则会成为有规律可循的兴旺市场。以一项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例,这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月均收入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49.93%,个人月均收入增长了58.34%。有76%左右的城市居民参与了560元左右的体育消费。与1996年中国城市居民体育洧费的情况相比,其消费额绝对值增加了190元左右。这项报告还指出,中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在四年内增长了70%左右,年增长率为17.56%.中国|城市民众体育消费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城市第三产业GDP的增长指数,高于中国GDP的增长指数,也高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年均增长率。
我们从这项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2.01%)和家庭年支出(3.56%)的比例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仍然相对较低(美国为20%左右).但体育消费的高增长速度已使得体育市场在中国提前成为事实,并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点和经济增长点。
对新时期体育消费需求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体育市场的发展动向,并有效地满足已经存在的市场需求。对体育消费需求未来趋势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体育市场的潜在需求,并创造未来的市场需求。
三、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分析
“九五”后期,我国经济增长暂时进入相对紧缩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相应的社会整体消费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体育消费需求保持了比GDP更高的增长速度,达到10.9%,(同期GDP长速为6.7%)。由于体育消费零售额的持续增长,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与前期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消费结构趋向于高级化
(1)整体消费的高级化过程
在体育消费形态上,解决温饱之后的我国居民,在奥林匹克热潮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下,整体消费水准上趋向于它的高级化过程。从90年代中后期起,居民的整体体育消费结构,已从“初级型”向“小康型”转变,相当一部分高收入的居民群体开始向“贵族型”转变。体育消费者的各类消费意向正在发生变动,消费的重点由传统的实物性消费开始逐渐转向高档次的参与消费;由单一的体育消费转向包括服务在内的综合消费;由大量的普及性体育消费转向追求时尚、个性化消费。随着体育消费需求重心进一步向高档化转移,价位在百元级、千元级,甚至万元级的不同档次的体育消费品,逐渐成为各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趋势。
(2)消费领域得到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连续下降,90年代以来已经下降了14个百分点。由1990年的54%,降至1998年的44%,到2002年,降到40%,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比重已降至30%以下。根据这一指标,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已接近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已开始由基本生活消费过渡到发展性和享受性的消费,在体育消费领域中的范围也大大拓宽,体育消费成为了社会消费的新热点。
80年代至90年代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重点可分为基本的实物性消费、一般的体育欣赏消费和廉价的参与消费3大类。这些基本体育消费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消费质量上发展变化很快。在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或收入较高的居民群体体育消费重心发生了转移,消费需求发生了3个方面的重要转向,一是基本体育消费逐渐向高档化、贵族化项目等领域扩展(如旅游、打高尔夫球、打保龄球、自驾车外出游等等);二是用品类消费进入更新换代时期(如名牌服装、鞋帽、器材等);三是体育相关产品的消费比重明显增加(如体育保健食品、药品、体育保险等),反映在支出结构上明显上升。
2.农业人口体育消费观
体育消费与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部分富裕农民生活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过渡阶段,体育消费也由此向数量型、质量型转变,并且向多元型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如参加健身俱乐部,娱乐休闲,观看民俗传统体育表演等等。)笔者曾对福建闽南富裕村镇居民进行过体育调查,发现当地农村人口的体育消费观念,由于长期受华侨经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并影响至今,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许多乡村每逢春节期间,各自举办一定规模的篮球联赛,邀请省内外高手献艺,有力地推动了闽南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了农民的体育消费。
3.个人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居民家庭的运动服装、鞋帽、袜、盔、手套、扩膝(腕)、背包等(统称体育服装)拥有量动态度化,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体育消费需求的高级化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居民对这些产品的消费还较低档,甚至大量劣质产品充赐到消费市场,流入体育消费者手中。90年代后期,中高档的名牌体育服装作为新的消费产品,成为体育消费者物质消费选购的主流。这些年来,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安徽省体育局高维岭副局长率研究组曾对合肥市社区居民体育服装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名牌产品拥有量顺序为“李宁”、“耐克”、“阿迪达斯”、“康威”、“锐步”、“双星”等等。说明现在相当部分体育消费者对名牌产品能够接收价格,依赖性也较大,并且社会普及率提高较快。
4.中高档家庭健身器材消费热潮居高不下
随着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大空间的商品房已逐步在市民家庭中实现,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一轮的家庭型昂贵健身器材消费热潮开始形成,并有普及性的发展趋势。据南昌市某健身器材商家介绍,近年来,家庭用跑步机、划艇机、固定自行车等器材销售呈兴旺势头,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增长。
5.高档体育消费将成为时尚
21世纪以后的中国居民体育消费,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家庭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将在原有消费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转移。特别是以体育报刊杂志和名牌体育服装为代表的物质消费;以健身娱乐和提高运动成绩为主的培训消费;以观看高水平精彩体育表演为主的欣赏消费;以旅游和自驾车出行为主的观光消费;加上体育各类彩票消费,这5个方面将保持长时间的快速增长。从现有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可以预测,它将于国际体育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势头,其实现持续的时间也将更长。
6.区域经济差异导致消费需求多样化
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体育产业间、不同区域、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而地区收入的差异又进一步导致了居民实际体育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据江苏学者律某调查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从体育消费水平看,1997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32.10元,其中,东部地区为462.50元,中部为313.00元,西部为279.70元,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在消费结构方面,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服务性体育消费与实物性消费的比例为4∶6,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这个消费比例为2∶8。说明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整体收入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需求结果。
7.家庭收入差异导致消费需求多样化
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还表现为同一区域居民不同收入的社会阶层,具有很不相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购买能力。对较高收入的富裕家庭,高档次的、贵族型的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经常性的内容,特别是由高收入群体形成的新消费群体,具有追求高档体育消费的需求特征,对其他体育消费者产生了有力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而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体育消费者来说,实惠、耐用、经济的体育消费品仍是当前体育消费的主流。
8.消费者需求的理性程度在增加
形成体育消费多样化的又一个表现是,消费的理性程度增加。较90年代以前,目前居民的体育消费档次提高了,对体育消费品的选择也更为慎重,人们在对体育消费品品质方面(如产品质量、欣赏档次眼光)追求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消费品外在品质方面(造形、色彩、服务质量)的精神选择,诸如对体育消费品的适用性、服务可靠性,以及其他服务项目等要求都明显比以往更加强烈,不再表现为轻易接受的心理。如,在旅游市场中,各种出国游、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等,如果商家不能提高游览品味和服务质量,不能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选择出行的路线太少,那么,商家就不能占领自己的市场。
在体育服装和器材市场中,服装的休闲化、品牌化、个性化倾向日益受到商家的重视。品牌消费逐渐成为潮流。但经济实用,价廉物美的一般运动服装和轮滑鞋、飞标、乒羽球拍、游泳圈等一般器材,也受到理性消费者的欢迎,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四、小结
体育消费需求与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其中体育消费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群体环境起重要作用,地理环境和体育设施建设环境也会对消费起到相应的影响。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受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具体的说:社会制度、国民收入、国民文化素质、体育资料消费价格、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教育水平、体育产品结构、个人收入水平、群体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未来体育消费将起决定作用,显然,只有不断改善提高消费环境,才能引发更多新的体育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明: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68-220
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经济交融;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因此,把握当今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发展先进的文化产业是社会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举措。
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客观趋势越来越明显。日益紧迫和严峻地凸现了文化的竞争和文化的力量,使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竞争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财富中向拥有文化优势的地区聚集越来越明显,文化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以吃饱、穿暖等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而今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用于物质生活开支所占的比重减少,而更多的资金开始向文化消费方向转移。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在1980—1988年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等年贸易额从950亿元增到3880亿元。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收入已经占其外贸总收入的38%。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1990年到199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12.1亿元增加到83.7亿元。2005—2006年间,我国潜在文化消费能力达到5500—6000亿元左右。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竞争的格局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己越来越引人注目,它将成为中国经济“从现实经济增长率向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的一个新热点”。
社会消费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要求生产出更多的文化精神产品,去满足人们在文化上、精神上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要不断提高。实践证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愈高,经济附加值就愈高。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使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的运用,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文化的传播力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感召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影视、音像、出版等文化产品已成为最大的换汇产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像美国和英国这样一些经济大国文化产业的GDP比重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制造业。以麦当劳为例,1968年仅有1000家麦当劳连锁店,而今天在世界120个国家遍布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富的商业效益,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国到处推销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迪斯尼等文化生活形象,组成为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典型。可见,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人文资源甚至比原材料、能源的作用更大。在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没有资源可以创造资源,正可谓“一遇雨露就发芽,一得阳光就灿烂”。
二、把握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趋势,以经济理念促进、发展文化产业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趋势,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目标,充分体现了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庞大的涉及面广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先进文化产业必须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必须在遵循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同时,借鉴经济领域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将文化的商品属性解放出来,才能转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依靠市场经济观念拓展、促进先进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实践要求我们加快确立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善于挖掘、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如通过保护、挖掘、利用人文资源,打好“名人牌”、“名品牌”、“名节牌”、“民俗牌”等,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刻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增强资源意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运用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整合效应。
二是增强商品和市场意识。对相当一部分文化产品,在注意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因此要重视文化产品的流通环节,遵循价值规律、市场法则,善于实现“惊险的一跃”。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注重研究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来组织生产,用“适销对路”的产品去占领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通过市场运作,拓宽投入和经营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先进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增强效益意识。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同时又必须讲经济效益。如果不讲成本,不讲经济效益,就会失去市场,失去竞争力,社会效益也就无法实现。创作一大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文化成果,并以市场经营使其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注重发展提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门类的文化品位。吃有食文化,穿有服装文化,喝有茶文化,住有建筑文化,行有车文化,休闲有旅游文化等,着力提高这些产业门类的文化品位,注入历史、艺术和情感的内涵,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这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庸俗文化的约束管理,对黄、赌、毒、迷信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予以专项整治,坚决打击,使文化产业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其次,依靠经济手段壮大、推动先进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艺术为生产资料的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进入市场流通的系统行业,知识经济时代,文化需求已形成巨大的市场,在发展先进文化产业时,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兴建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绿色网络、教育培训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会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文化产业内涵,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社会文化品位,促进先进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和先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让更多的文化单位与市场接轨,走社会化运作之路,将先进的文艺产品、文艺节目、文化活动推向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先进的文化传播网络,实现文化事业的社会化,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支撑社会效益。同时要在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基础上,激活民间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注重运用社会化的手段推动和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做到不仅要善于建设文化设施,更要善于经营文化设施,形成“建成一个设施,培育一个主体,发展一门产业”的良性发展势头。依靠经济杠杆、调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社会文化,塑造社会新形象必须打牢先进文化建设基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适时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探索运用信贷手段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拓宽渠道,逐步形成财政性投入、政策性投入、社会性投入和自身性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好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全国各地都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就发展文化产业而言,上海的思路是“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北京的思路是“民营国营同台竞争,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广州的思路是“坚持市场导向,凸现产业特性”,深圳的思路是“文化资源和企业资源结合,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互动”,云南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