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

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范文1

一、活动主题

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

二、活动背景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十二五”期间,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支持省、地市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建设,开展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家庭康复试点。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总数的0.11%,约为11.1万人,其中多数由儿童孤独症导致。由于孤独症的特殊性和严重性,需要长期系统的康复教育和训练,而康复教育训练和服务资源相对不足,而且孤独症儿童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

三、活动措施

(一)召开专题会议。

各地残工委和残联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认真分析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研讨对策与措施。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精神,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状况及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

2.各地卫生计生部门要发挥部门及系统的优势,建立健全0-6岁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和治疗康复的衔接机制,在儿童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监测范围,继续加强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3.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改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在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落实,扶持民办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发展,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4.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鼓励地方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接收孤独症儿童,保障适龄孤独症儿童入学,并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单独的课程设置,增加内容,培养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帮助孤独症儿童接受教育。

5.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开设面向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在线咨询、家教讲座和心理疏导,宣传科学的孤独症儿童养护方法的同时,开展面向公众的孤独症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6.各地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驻军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7.各级残联要积极探索发展成年孤独症患者托养服务,提高孤独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孤独症患者实现辅就业。

8.各地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地党委宣传部门要将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二)中央及地方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报道好全国助残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活动的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工作实际,走进残疾人家庭,了解和报道残疾人的真实情况和需求,关注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诉求。重点展示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残工委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孤独症群体利益保障和康复服务所取得的成果,报道好社会孤独症组织和服务机构在加强管理、提供服务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讲述好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感人故事。

(三)各地要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百家媒体走基层”活动。紧密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工作进展情况,以组织记者赴基层采访为主要模式,宣传视角下沉,积极挖掘残疾人基层工作亮点,推出一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经验。

(四)各地要在助残日期间开展阶段性的集中社会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门户网站、新媒体、手机短信、公共大屏幕、宣传橱窗等的作用,采用制作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画、设立和刊播公益广告等方式,广泛普及孤独症及康复工作的有关知识,增进社会对孤独症的重视和了解,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投入孤独症和残疾人服务领域,营造人道、人权、人文的社会环境。

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范文2

中图分类号:G764、R74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5-00298-04

1 复原力的概念

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想的传播,复原力(resilience)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新热点。Anthony(1974)发现出生于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的儿童,虽然长期处于困境中,但仍能够健康适应的现象,提出适应良好儿童(psychologically invulnerable child)的概念,由此学术界开始关注个体良好适应、应对和抗压力等复原力因素的探讨[1]。美国心理学会(APA)将复原力定义为:“指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2]。尽管学者们对复原力到底是能力,还是过程或结果还存在争议,但复原力的提出开启了应激相关研究的新视野。

近年来,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父母面临着特殊压力情境,其心理健康与适应状况、应对方式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复原力等问题已引起应激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并开始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父母良好适应和复原力建构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国外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相关研究,阐述患儿父母复原力的内涵、研究现状及其对心理援助的临床意义,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内相关临床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 孤独症患儿父母所遭遇的冲击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儿童期障碍,DSM-IV-TR将其特征描述为社交功能损伤、沟通能力损伤以及存在刻板的行为、兴趣和动作[3]。世界各国报道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为0.02%~0.20%[4];我国在0.028%~0.10%之间,且呈现上升趋势[5]。由于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行为困难、认知损伤、沟通能力缺乏、社交技能缺乏等问题,患儿的父母连续不断地面临各种持续性的应激[6],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患儿父母自身也成为一种“隐形的病患”。

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父母所承受的压力显著高于非残疾儿童父母[7]和其他残疾儿童的父母[6,7];他们比其他父母更易出现抑郁、婚姻问题、社会隔绝等引发的不良健康结果的表现[7]。患儿严重的行为障碍、父母沉重的照料负担都令孤独症儿童父母经历着“慢性悲痛”状态,感情痛苦和对孩子需要特殊照顾的忠实责任交织在一起,成为抚养残疾儿童的典型反应[8]。

有研究对侵袭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危机因子进行了考察,主要探讨了诊断、教养压力、孩子的行为问题等因素对父母的影响。Hutton和Caron总结出孤独症患儿家庭通常遇到的困扰包括:没时间娱乐或度假、事先计划需求、婚姻压力、父母没有闲暇时间、孩子缺少朋友、母亲工作受到影响、为安全而担忧等[9]。Gray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父母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于孩子,随着患儿照料需求的日益增长,父母的职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其中职业问题对于患儿母亲的影响尤其突出[10]。患儿母亲更多地承担照料责任,也成为母亲比父亲所受影响更大的原因[6]。

然而,虽然孤独症患儿父母长期处于各种压力事件中,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在逆境面前一蹶不振。有些父母通过调整适应,发展出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方式,使家庭走向正向目标、并使自己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同样处在危机之中,为什么有些父母能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发挥较好的教养功能;有些父母却适应不良,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甚至无法承担照料责任?其重要原因如同Higgins(1994)的观点:在合适的内在环境或外在环境因素的支持下,个体本身会从逆境中显露复原力去克服困境或压力而恢复平衡[11]。复原力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够在重大创伤和应激之后得以恢复,而且个体能在挫折后获得成长和新生。

3 孤独症儿童父母复原力研究现状

3.1 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及其保护因子 国外研究者通过对孤独症家庭的个案追踪和质化分析研究,发现父母具有的许多正向特质对缓和危机冲击、调节压力、健康适应具有积极作用。孤独症患儿父母表现出乐观、幽默的个性有助于个体复原,把孩子当作英雄人物、“生活的老师”,将孤独症视为能够且即将克服的挑战,把抚养孩子看成再次评价自己生活、增强信仰的机会;在逆境中看到积极、看到孩子的进步、接受孩子的情况、满意孩子的成就均具有积极作用[12]。Schuntermann等人发现,孩子的成绩促进了父母个体内在的积极转变;孩子表现出的目光接触、功能性语言等社交互动令父母兴奋不已;当孩子表现出理解他人时,父母看到了希望和期待的曙光[8]。

也有研究者阐明信念和目标的强大作用,他们认为虽然父母发展出来的应对策略如社会退缩或利用治疗服务,对孤独症患儿的作用不大;但是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面对孩子的不正常,过着成功且有回报、有价值的生活[9];许多家庭为了积极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确立了成功应对孩子、维护家庭支持等重要目标[8]。孤独症患儿父母的积极应对方式包括洞察与接受、寻求支持、表达情感等[8],父母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尽可能兼顾患儿特殊需求和自身个人兴趣两个方面,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

此外,爱与希望是支撑孤独症患儿父母的重要力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父母都对自己的孤独症孩子充满爱和希望[9];大部分父母在照料患儿的复杂历程中产生快乐和满足感[12]。

3.2 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外在资源 有些学者对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外在资源进行了考察,证实家庭关系、社会支持、治疗服务机构的帮助对于促进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复原力具有积极作用。家庭的和睦、家人之间情感的连结、支持、温暖和关怀等有助于个体复原。一些研究者发现,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婚姻关系因患儿而有所加强,父母的离婚率比正常家庭更低[6]。家庭中其他孩子对孤独症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了父母的压力[10]。Gray发现患儿父母的双亲和兄弟姐妹、朋友和同事等组成了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虽然社会支持系统很少直接照顾患儿,但他们对孤独症的接受和对家庭的支持对父母帮助很大[10]。求助于治疗服务机构是孤独症家庭主要的应对方式,各种治疗服务机构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是父母最强大的支持[9]。经过调查,大多数孤独症家庭往往同时求助于不同的机构、接受不同的服务[9,12];其中参加支持小组,加强了父母与其他成员的交流,有利于获得更多有用信息[9]。许多父母还在因特网上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他们想以此来支持、帮助其他孤独症家庭克服困难,共同面对挑战[12]。

4 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内涵

复原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研究者常常根据强调重点的不同而从不同角度探讨复原力。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复原力有下列三个方面:

4.1 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复原力表现为一种能力、潜能或特质,这些能力、潜能或特质指的是个体认知的或情感的心理特质,包含人格特质和自我观念等。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父母具有的良好性格、合理认知、内控归因、信念、乐观、幽默感、快乐与满足感、感恩、、问题应对能力等特质[7-9,12],构成了他们自身复原力的保护因子(protect factor)。这些保护因子协同作用,调节并减缓危机因子对个体的影响,使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降低或成功适应增加[13]。例如,乐观态度是复原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很多患儿父母乐观地看待困难和孩子,并对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12]。一位父母在网上诗意地形容道:“与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一起生活如同一次远行,途中满是高山和河谷、成功与失败。这个旅程没有终点,过程中伴随着蜿蜒和转弯、充满生机、快乐……通常还有悲伤。”[12] 依照美国著名应激心理学家Larzarus所言,人的应激成效不取决于应激的大小,而取决于对应激的评估[14],也就是说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对压力的看法。所以严重孤独症的患儿家庭,可能在日常活动中经历困难,但这些困难却持有积极的意义。

4.2 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运作是一个调适修补的历程[15] 当患儿父母面临来自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压力或困境时,复原力通过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产生作用,个体透过自我解释经验去激发潜能,促使个体恢复能力来适应情境互动的需求,而不会造成崩溃[13]。每个人都具有主动适应和自我调整的本能[2],都具有克服逆境的复原力特质,只不过只有当个体面临创伤或挫折时复原力才展露出来。孤独症患儿父母在压力的威胁下有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应激状况,例如维持社会支持的行动减少、自尊水平下降、心理稳定性降低、应对能力不足、无能感增加等[7],但是父母自身具有的保护因子也被调动起来用以对抗各种危机[16]。所以,虽然孤独症患儿父母面临着各种危险性因素,然而危险性因素未必导致个体出现消极的适应结果,它仅仅增加了适应不良出现的可能性而已。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否达到复原力状态,关键取决于危险和保护因子之间的抗衡[17]。

4.3 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的结果是朝向正向、积极追求幸福的目标 患儿父母在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的各种潜能,运用内外资源积极适应,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个体生存,得到最大利益[2]。研究发现,在应对困境的适应过程中,孤独症患儿家庭朝向良性发展,表现出诸多积极的适应结果,其中积极的结果包括家庭和谐度提高、参与卷入度增强、家庭成员获得个人成长[8]。随着时间的变化,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越来越小,对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期望值的降低,发展出了更多成功应对的方式[10]。

此外,孤独症患儿父母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外在资源是复原力的外在保护因子。学者们在探讨青少年个体复原力时,认为其外在保护因子是家庭、学校、社区或同伴等环境中具有的促进个体成功适应与复原并改善不良适应的因素[13]。但对于孤独症患儿父母这一特殊群体,促使其健康复原的重要因素除孩子的进步外,还有家庭和谐,亲朋好友的支持,治疗服务机构的帮助。这些外在资源与父母内在保护因子交互作用从而发挥复原的效果。因此,提高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品质、家庭支持和外部环境支持系统这三种资源的最佳匹配[2]。

5 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与心理援助

孤独症患儿父母遭受着诊断所致的“急性痛苦”和照料负担带来的“慢性悲痛”[8]。他们为此痛哭、惊讶、大难临头,绝望、愤怒、怀疑,一些患儿父母甚至把接到诊断的那天誉为生活被永久改变的“生命的分界线”[12]。因而,对患儿父母实施心理援助、提高其适应能力,无论对父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是对患儿的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研究者已经开始重视严重疾患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往往只关注患儿父母的压力和心理问题,而对父母积极心理成分和复原力的探讨较少。针对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援助计划也已悄然启动,不过,当前的心理援助工作大多是非心理学专业人士(医生和护士)以非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方式(讲解疾病知识、劝解安慰)进行,其作用十分有限。所以专业人士的介入,对患者及其亲属实施正规的心理辅导紧急而且必要。不仅如此,心理援助工作还应重视和关注创伤者的积极成分、挖掘其自身的复原力要素。因为心理咨询如果忽略一个人正向、积极的能力与特质以及增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动力过程所带来的能量,似乎无助于个案行为困扰的改变[18]。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下,国外研究者正经历从原来只关注压力、缺陷和疾病到挖掘个体自身的优点和潜能的转变[19]。复原力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展到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心理咨询、疾病护理、公共卫生等领域[2]。复原力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探索个体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使逆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个体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复原力导向的心理治疗能达到发展优势潜能、预防行为障碍的目的[20]。美国有研究证明,对复原力知识的了解、自信和希望对艾滋病预防起了积极作用;很多家庭环境中充满精神疾患、酗酒、虐待和犯罪的孩子长大之后非常具有复原力能力[18]。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会在提供紧急援助和人道扶持时也利用复原力干预法帮助人们抵抗挫折和灾难;西方国家的一些社区组织在传染病爆发、经济萧条等恶性事件后,也开始关注复原力在提高社区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2]。可见,复原力的研究对于实施心理援助具有重大意义。

心理援助的目的绝非仅是消除症状,而应是积极地建立健康的个人保护机制即复原力。每个人都具有复原力潜质,心理援助只需去挖掘和提高个体的复原力,并试图在更高层次上整合新的复原力。台湾学者朱森楠认为:“促进复原力的介入计划,主要在提供关键事件以促进个体内外保护因子的产生或发挥作用。关键事件是能引发个体重新知觉讯息、察觉讯息的新的意义,促使个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认知,形成新的目标阶层,引发新的行动力[13]。”复原力取向的治疗,主要运用语言的作用从一个新的视角强调个案的正向的积极的能力和特质,常用的策略有发现和利用来访者现在的力量和资源、尽可能给予赞扬和鼓励等。这些方法,包括叙事疗法(White & Epston,1990)和焦点解决疗法(de Shazer,1988)。它们反对咨询师依据DSM-IV的诊断标准来分析来访者的病理与问题,倡导咨询目标应该是协助个体增进保护机制、建构复原力,提升其自我效能[1]。例如焦点治疗理论假设“任何个案自己都是问题解决的专家,任何解决问题的资源都存在于个案身上”,从而使用正向语言使个案产生正向情绪、正向经验,以焦点解决导向的介入技术使个案对自己问题情境的知觉、看法、思考和感受都能有所改变[20]。焦点解决治疗认为“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比解决个人旧有的问题更能够增加个人良好的生活适应力[20]。”

因此向孤独症患儿父母提供的心理援助措施,应让个体的自我效能发挥功能,能促使其自我复原。这种复原力能促使患儿父母改变对困境的认知,激发自己的动机,创造更多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来整合自己,形成较高的复原力量。

6 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研究前景

复原力理论在受创家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将成为家庭应激相关理论与研究的热点。因此,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复原力研究不仅对国内复原力的理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研究扩展了复原力研究的领域,并且推动了复原力研究和整个应激心理学的本土化进程,具有开拓意义。另一方面,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深入研究为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的研究和实践开辟了新的道路。孤独症患儿父母复原力的研究对个体发展积极保护因子的关注能启发心理咨询师和危机干预者帮助危机中的个体聚焦其个人的力量,而不是仅仅指出其弱点和不足[18]。

参考文献

1 周碧岚. 复原力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求索, 2004 (10): 132-134.

2 于肖楠, 张建新. 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 (5): 658-665.

3 Durand VM, Barlow DH, 著. 张宁,等,译. 异常心理学基础. 第三版.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29-531.

4 张建娜.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中国医刊, 2005, 40 (4): 5-7.

5 祝春霞. 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现状. 贵州医药, 2005, 29 (11): 1055-1057.

6 Rodrigue JR, Morgan SB, Geffken G. Families of Autistic Children: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of Mother. J Clin Child Psychol, 1990, 19 (4): 371-379.

7 Michael E, Burbine T, Bowers CA, et al. Moderators of Stres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Community Ment Health J, 2001, 37 (1): 39-52.

8 Schuntermann P.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and parental adaptation: Previewing and reviewing atypical development with parents in child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Harvard Rev Psychiatry, 2002, 10 (1): 16-27.

9 Hutton AM, Caron SL. Experiences of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Rural New England. Focus on Autism Other Dev Disabil, 2005, 20 (3): 180-189.

10 Gray DE. Ten years 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 IntellectDev Disabil, 2002, 27 (3): 215-222.

11 Higgins DJ, McCabe MP. The relationship of child sexual abuse and family violence toadjustment: toward an integrated risk-sequelae model. J Sex Res, 1994, 31 (4): 255-266.

12 Fleischmann A. Narratives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by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What Do They Reveal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Focus on Autism Other Dev Disabil, 2004, 19 (1): 35-43.

13 朱森楠. 一位国中中辍复学生的复原力及相关因素之探讨研究. 台湾: 新竹县教育研究集刊, 2002, 12: 171-202.

14 Lazarus RS. Emotion and Adaptation. New York/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5 穆扬. 著. 恢复力. 北京: 台海出版社, 2005. 6-10.

16 Richardson GE. 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 J Clin Psychol, 2002, 58 (3): 307-321.

17 Luthar SS, Cicchetti D, Becker B.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Child Dev, 2000, 71 (3): 543-562.

18 刘取芝, 吴远. 压弹:关于个体逆境适应机制的新探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 4 (2): 111-115.

19 Ollson CA, Bond L, Burns JM, et al. Adolescent resilience: A concept analysis. J Adoles, 2003, 26: 1-11.

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自闭症;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7.7.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102-03

自闭症是小儿时期的心理障碍疾病,表现为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自卑等现象,患儿家长则表现为担心,不知所措,在临床护理中,患儿的心理需要呵护,家长也不可忽视[1],为探究其具体效果,现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5例自闭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4~13岁,平均(8.36±1.08)岁;观察组,男35例,女8例,年龄3~14岁,平均(8.69±1.6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行为训练 (1)训练患儿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指导患儿在与其交流过程中,应看着对方的眼睛,正视对方的脸,让患儿慢慢适应,每日注视的时间可慢慢延长,进而反复进行练习,强化训练效果,促使患者在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同时,会主动注意对方的目光、语言等。(2)指导自闭症患儿模仿动作。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广播体躁等,关注他人的存在[2]。(3)指导自闭症患儿姿势性语言学习及表情动作的理解。护理人员可协助患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姿势性语言,如点头和摇头,可先给患者做示范,然后鼓励患者主动模仿,然后联系,并掌握。同时也可以通过动画片促使患儿理解掌握身体各个动作及表情变化,如果患儿做对了,应鼓励,并强化练习,直至患儿能够自觉正确辨别。(4)提高患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护理人员可采取设置情景模式进行训练,同时也可以在患儿提出要求时进行训练,起初时间可短些,慢慢延长,促使患儿主动和别人建立关系,提高交际能力。(5)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交往。护理人员在获得患儿信任后,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后,根据患儿的爱好、兴趣与患儿做有兴趣的事,同时根据患儿的表现慢慢扩大其交际圈,直至患儿可以参加集体游戏时,可适当的增加游戏内容,例如,可指导患儿角色扮演,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为以后的自立做好准备[3]。

1.2.2 康复训练 (1)呼吸训练。指导患儿如何进行吸气、吐气,完成发声练习,护理人员在训练患儿过程中,可反复进行示范,让患儿掌握,患儿做对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加强患儿的自信心。(2)口型训练。口型训练比较漫长,想要患儿完成口型模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护理人员可通过一些比较好学的,大的动作开始训练,慢慢过度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如果患者未训练之前偶然发出声音,应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增加患儿发音的频率。(3)单词练习。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从模仿说出物品名字开始,可选择患儿喜爱的东西进行练习,完成物品名称发音时,再过度刀卡片发音,同时也可以通过动作去学习一些单词。(4)指导句子练习。可先从短小的句子开始练习,慢慢过渡至长句子,也可以加入一些礼貌用语练习[4]。(5)复述和对答能力的训练。护理人员在指导患儿进行句子或文章练习时,应指导患儿复述、模仿,待患者复述达到20个字以上时,就可以采取情境对话的模式和患儿进行交流训练。

1.2.3 沟通技巧 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在面对自闭症患儿时,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这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耐心的和患儿进行沟通,并引导患儿走出自己的世界,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和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如果看到患儿未正确使用器材或者出现危险时,不要职责和谩骂患儿,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也不要说患儿笨。(2)护理人员在看到患儿因找不到某东西或身体不适时而大哭或者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应先观察患儿的举动,不要先帮其解决问题,可用温柔的语气先和患儿说话 [5]。(3)当患儿和别人玩游戏时,一时不了解游戏规则,不知怎么玩时,要先以手势和动作示范玩法,帮助他了解游戏规则;如示范一次他仍无法理解,可多示范几次直至理解为止。(4)有些患儿大部分时间不会主动接近别人,缺乏与人相处的方法,有时还会喃喃自语,答非所问;当护理人员和他沟通时,除了试着叫他的名字外,还要想办法与其对视,如蹲下身子,使双方目光的水平一样高,让他知道你正和他讲话[6]。(5)如患儿对护理人员或欲与他互动者的呼唤没有反应动作时,可以用语言或手势提醒他,但不要替他做或为他先做,如提醒他将某物拿出而不是帮他拿出来。(6)自闭症患儿在某情景中,尤其在被他人干涉时,常会因情急之下情绪失控,或者说出不恰当的话,此r不可嘲笑他,要立即示范正确的行为并解释让他知道原因。(7)当患儿出现鹦鹉式的模仿说话时,要将他的话进行重复并转变成疑问句,再询问其意思。

1.2.4 家属心理护理 通常自闭症患儿的家属,其心理也多存在焦虑、紧张感,急于求成,期望过高,压抑,缺乏信心等,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倾听家属的心声,并对患儿家属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指导患儿家属要有耐心,自闭症比较特殊,心急只能适得其反,并向家属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其掌握。同时和家属建立信任的关系,并让家属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并尽可能的理解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1.3 观察指标

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PEP(心理教育量表)对比两组患儿的现阶段心理l展和能力,并采取GESELL(盖泽尔发展量表)对两组患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进行评价。ABC:Krug编制,共列出患儿感觉、行为、情绪及语言等方面异常的57个条目,筛查分57分,诊断分67分。PEP:主要是包括功能发展和行为表现。GESELL: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ABC、PEP测评评分比较

观察组ABC测评评分高于对照组,PEP测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GESELL测评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运动评分、应物评分、应人评分及言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自闭症的孩子有很多表现,如不主动和别人说话或喜欢和别人交流但谈话的内容重复,出现鹦鹉式的模仿说话,不理解做游戏的规则等;患儿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出急躁、压抑沉闷、缺乏信心等,因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还要时刻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8]。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来院的自闭症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具体包括:重新训练患儿的注意力,让患儿模仿动作,增强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及表情动作的理解,提高语言交往能力,利用游戏改善交往等行为训练;同时对患儿进行呼吸训练、口型训练、单词训练、说句子训练、朗读文章及表达能力训练、语言理解能力训练及文字训练等;注意与患儿沟通的技巧,自闭症患儿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当他们对某种事物不懂时不要嘲笑他们,要告知其解决的方法,同时给予安慰;对于患儿家长,他们在孩子恢复期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告知他们要先把自己做好,才能更好的安慰孩子,促进恢复等,由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运动评分、应物评分、应人评分及言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叶雅萍,林慧敏.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52.

[2]李家凤,胡景虹.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5):229-230.

[3]陈佩佩.心理护理在儿童自闭症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5,31(8):254.

[4]张晓丹.心理护理对自闭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31(24):243.

[5]张晓丹.心理护理对自闭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科学导报,2015,31(21):259.

[6]姚丽萍.小儿自闭症的临床护理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135-136.

[7]欧惠娟,马丽莉,吴荣,等.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8(19):1698-1699.

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范文4

每到冬天天气变冷的时候,医院的小患者总是会成倍的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宝宝本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小孩皮肤腠理疏松,对外界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所以也更加容易遭受寒邪入侵,诱发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

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是由其本身生长发育特点所决定的,中医所说的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针对婴幼儿这类常见病、多发病的易感人群。尽管我们可以试图通过一些方法使他们的免疫力有所提高,来达到预防疾病、提高体质的目的,但是因为其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严冬对宝宝进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极大减少宝宝在冬天患病的几率。

衣服并非穿得越多越好

天气变冷,到处都可以见到浑身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孩,包得像个粽子一样,有些走近甚至还可以闻到一股很重的汗味,这种做法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弊端。

首先,衣服穿得多,小孩稍动就会出汗,汗液难以挥发,很容易诱发湿疹、汗斑等一些皮肤病,同时也会导致宝宝贴身衣服汗湿,加快其体表热量的散失,还会大大影响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从而也就出现了为何宝宝衣服穿得多,反而四肢冰凉的现象。

另一方面,衣服穿得多的宝宝四肢活动也会受限,血液循环相对减慢,身体本身产生的热量大大减少,对外界冷空气的抵抗能力也随之降低,体质也会越来越差,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正确做法:小孩衣服到底要怎么穿,可以拿大人来作比较。因为孩子基础体温要比成人稍高,所以,如果我们从小就开始注意小孩的穿衣习惯的话,那么冬天也可以给小孩穿跟大人一样多的衣服或多加一件不太厚的贴身内衣来御寒就够了。也可以用手试试孩子后背的温度,只要温暖无汗就行。

为了能够让宝宝度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家长可以从热天开始就注意给宝宝进行适当的耐寒训练,比如用冷水洗脸、洗手,用冷水漱口,不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晨跑等等,方法很多,一旦坚持下来,那么到了冷天,宝宝就能够较快的适应寒冷的天气,不容易生病。当然,耐寒训练须有度,不能超过孩子承受的范围,应该根据小孩自身的身体特点来制定。

被子并非盖得越厚越好

很多人都会认为,睡觉时被子盖得越厚越保温,对于大人来说,厚厚的被子所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也许能够承受,但是对于孩子,如果晚上让他们盖上厚厚的被子睡觉,有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致命。

厚厚的被子会压迫孩子的肺部,使胸廓的扩张程度受限,导致肺的通气量和供氧量相应减少,从而小孩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呼吸急促等缺氧的现象。因为被子太厚压迫呼吸系统导致孩子窒息死亡的报道也经常会看到。厚厚的被子透气能力非常差,导致被子里的温度非常高,会大大增加1岁以内小孩得“捂热综合症”的几率,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有可能还会突然死亡。

另外,被子里的高温还会使小孩体表散热能力增强,毛孔扩张,起床时稍不注意,房间冷空气就会很容易通过毛孔侵入肌肤而致病。另一方面还会延长甚至加重小孩睡后机体的生存代谢,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正确做法:既想要宝宝晚上睡觉不着凉,又想给他一个舒适健康的睡眠,那么我们选被子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厚度适中、柔软透气、轻巧舒适。厚度适中的标准就是宝宝睡觉时可以随意翻身而不影响睡眠,也就是睡觉时身体自由不受限制。柔软透气既可以使宝宝呼吸平稳,又不会导致睡后容易出汗。轻巧舒适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小孩的睡眠质量。综观以上几个需要注意的特点,目前蚕丝被比较符合儿童被子的需求,它无论是保暖性还是亲肤性、保湿性都比较突出。

羽绒服并非最保暖

每到冬天,羽绒服的销量往往都是最好的,儿童羽绒服也不例外,御寒保暖的作用到底大不大先不说,就外观而言,羽绒服确实要比其他的外套漂亮和时尚,但是羽绒服也有着它自身的弊端。

首先,羽绒服的透气性能不是很好,小孩只要活动量稍稍加大就有可能出汗;其次,羽绒服如果防绒效果不好的话,很容易导致内容物也就是绒毛钻出而刺激儿童稚嫩的皮肤,严重的会出现瘙痒、红疹等过敏反应;第三,厚的羽绒服没有更多的吸收容纳暖空气的空间,所以御寒保暖效果并非最佳。

正确做法:给儿童选择外套,最好选小的棉服,不但没有上面所说的诸多副作用,并且棉衣中棉花的吸热保温效果是很多材料所不具备的。

室内勤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滋生

冬季天气寒冷,为了保持室内温度,防止孩子受寒感冒,很多家长喜欢一天到晚紧闭门窗,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孩子患病的几率。

首先,由于不经常通风换气,导致屋内环境湿热,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其次,房中二氧化碳含量会逐渐增高,氧气减少,呆久了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无力、食欲不振等不适现象;经常通风还可以驱离房中的病菌,消除有害气体,引入新鲜空气,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正确做法:每天至少保证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次通风换气,每次换气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也可以将窗户一直都开条小缝,只要保证风不会直接对着宝宝吹就行;冬天室内最好不要养宠物和花,以免动物毛发和花粉对宝宝呼吸道造成刺激,从而诱发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开窗时记得帮宝宝加衣服,以防止受凉感冒。

辅食的添加也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

冬季宝宝辅食的添加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气候特点以及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辅食也需做相应的调整。

正确做法:冬天宝宝活动减少,热量产生也相应减少,为增强宝宝的御寒能力,我们需要多选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肉、蛋类、奶、豆制品,还可多增加些汤菜和烩饭,既不会马上变凉又容易消化;冬天绿叶蔬菜较少,更应注意摄取一定量的绿色蔬菜,如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可以帮宝宝补充必需维生素;冬季气候干燥,还应该经常给宝宝补充水果,以提高维生素C的摄入量,有利于增强呼吸道抵抗力;冬季的日照时间短,维生素D生成不足,为了预防孩子患上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佝偻病,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蛋、奶类及动物肝脏等。

夜间喂奶尤其不能粗心大意

1、不要躺着给孩子喂奶。在寒冷的冬天,有些妈妈为了“偷懒”,就会选择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喂奶方式,大大增加了婴幼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到孩子的生命。①龋齿:躺着给孩子喂奶,会增加孩子吞咽的阻力,使过多的奶水长时间滞留在口腔里,对刚长出不久的牙齿造成持久的刺激,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龋洞。②面部畸形:孩子在躺着吸奶的时候,难免会对一侧的面部造成压迫,而婴幼儿骨骼可塑性大,很容易因为持久的不当的外力压迫而造成骨骼变形。③呛咳、呕吐和窒息:孩子在躺着的时候,由于失去了重力的辅助作用,加之吞咽功能本身就不成熟,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吞咽的难度,致使口腔中奶量增加,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呛咳的情况,如果过多的奶水或奶块误入气管就会造成窒息,引发生命危险。④中耳炎:婴幼儿口腔浅、内容积小,还是平躺着吸奶,那些来不及及时下咽的奶水就会从口角流入耳朵,如果来不及清理,就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2、不要让宝宝含着睡觉。一些妈妈们为了让自己有个好的睡眠,会一整夜让宝宝含着睡觉,这样宝宝要是饿了也不会吵,其实这样的做法却存在很大的危险性。①会养成宝宝不良的吃奶习惯,不仅不利于其对营养的消化吸收,还会影响宝宝睡眠质量。②妈妈在熟睡翻身的时候,可能会使压住宝宝的鼻子,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3、注意帮宝宝做好保暖措施:夜间喂奶,宝宝很容易受凉感冒,所以一定要将宝宝包裹严实。冬季晚上如果要给宝宝喂奶,建议最好开着空调睡觉,不过要注意将房间温度保持在22度、湿度50%左右为宜。

正确做法:喂奶的姿势应该采取半卧位和坐位两种喂奶姿势。半卧位时,妈妈在自己的头部和背部放几个枕头,膝盖稍弯曲,而后将下方的手放在宝宝的头下,并支撑她的背部。坐位时,妈妈将手臂弯处作为宝宝的枕头,前手臂顺势环绕宝宝的头、背和肩膀,从而让宝宝斜躺在自己的怀里,宝宝身体呈45°的倾斜,这两种姿势都能够有效减少意外的发生。晚上给宝宝喂奶时一定要保持清醒,既可避免意外,还能培养宝宝良好的吃奶习惯;晚上喂奶时间不要固定,最好视宝宝的睡眠情况而定,如果宝宝夜间睡得很熟,可以将喂奶时间适当往后延迟。

冬季防护得当有助于宝宝安全过冬

冬天天气寒冷,冷空气最易侵犯人体呼吸系统而致病,另外,食物保温不当、衣物添加不及时、腹部受寒等也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出现。冬天多开空调,房中空气干燥,燥邪易伤肺,同时也容易使皮肤变得干燥、瘙痒。针对冬季气候和致病特点,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来避免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让宝宝安全过冬。

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措施范文5

2013年我局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围绕__区“四区一中心”建设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__医院东部院区工程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辅楼完成主体结顶。第四轮新农合体检圆满结束。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被评为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新明街道明珠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业。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截止11月底,全区共配备基本药物品种446种(其中区增补64种),费用共计1221万元,让利600余万元。7月,__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会议明确了下阶段我区医改工作的相关措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程度较好,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定百分制得分均在90分以上。开展了户籍育龄妇女免费生殖健康体检、待孕夫妇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科技企业育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妇女健康体检等惠民优生优育服务。全年计划生育符合率94.6%,通过市政府计生考核目标。完成食品安全实验室检验109批次、药品检验27批次,牵头实施百万学生餐饮放心工程,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重大事件。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及时转发并落实市级部门对困难群众、残疾人的救助政策。加快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已向管委会上报区养老机构建设方案和计划,并出台《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初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出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细则,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核对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全面开展。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全区10个社区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送电影进社区216场、戏剧演出15场,举办文体骨干培训班1次、钓鱼比赛1次,指导街道开展文体活动200余次,文体协会正在积极推动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安全生产培训1次。

二、各项线其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卫计工作

1.医疗卫生

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截止11月底,门急诊共34.5万人次,出诊和家庭护理2700余人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总体上较规范,抗生素处方、静脉点滴处方基本控制在30%以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得当,全年未发生医疗等级事故及有社会影响的医患纠纷,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宁波市基层“平安医院”。

积极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顺利完成三批次各类卫技人员职称申报和评审工作,全年共有8人评上中级职称, 2人评为副主任医师,卫生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军民共建关系进一步推进,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113医院确定长期合作关系,就专家坐诊、医务人员进修、双向转诊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2.公共卫生

疾病预防控制有力。妥善应对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疫情和抗台救灾等突发事件,全年全区未发生有关疫情,同时圆满完成对余姚梨洲街道的对口支援任务。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强,户籍儿童接种率达99%以上,流动儿童接种率达95%以上,完成麻疹和脊灰疫苗集中式查漏补种工作,未发生漏种和接种事故。慢性病防治逐步推进,全区户籍居民电子化健康档案建档28617人,建档率达82.4%,健康档案合格率、使用率分别93.27%和87.31%。规范开展日常传染病管理,全年共计报告法定传染病492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未出现瞒报、漏报现象。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公卫中心建设方案已提交管委会。

妇幼保健工作进展良好。积极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婚前 医学检查和优生检测、妇女增补叶酸、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及“两癌”筛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婚检率和叶酸服用率与去年相比均有所上升,在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及“两癌”筛查时,更是首次定点在区内的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了参检妇女。加强集居儿童管理,全区各托幼园所在园儿童和教职工体检率100%,对发现疾病的及时采取了相应干预措施,对机关一幼等4家幼儿园582余人儿童开展氟化泡沫护齿工作,举办托幼机构保健人员岗位培训班1期, 79名保育员和保健医生受训且通过考试,全区13家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率为100%。开展散居儿童管理,通过儿童营养性疾病监测、婴儿髋关节发育筛查监测、早期孤独症筛查等工作,筛查出体弱儿97例,均进行了专案管理。技术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扎实,产前筛查率93.8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均100%,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95.63%,住院分娩率100%,3岁以下户籍儿童系管率达98.02%。

卫生监督依法依规开展。加强公共场所卫生日常监管,继续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公共场所重点检查和治理、“333”专项治理等行动,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20余人次,完成样品检测226个,合格率96.46%。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对4家学校管网末梢水和1家学校二次供水进行了监督抽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完成校园健康1、2、3号行动。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完成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63家次,限期整改1家,处理职业卫生投诉1起,督促企业完成职业健康体检1919人次,出具职业禁忌调离通知书18份,调离职业禁忌人员30名,组织集中式职业健康体检3场,完成《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跟踪评价。开展放射卫生监督,全年未发生放射卫生类投诉及放射射线照射事故。实施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及医疗废物无缝化收集,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100%,分级率100%。完成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快速抽检30份,合格28份,对2家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单位进行了整改。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宣传活动4次。

3.爱国卫生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我区市容秩序进一步规范,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八小行业”、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居民健康卫生素质进一步提高,建成区整体大卫生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4.计生方面

完善计生工作相关制度,出台《__区加强违法生育防控措施的实施意见》和《__区计生落实政策外怀孕对象补救措施的奖励办法》。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开展区级联合检查4次、联合执法1次、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多次,实施生育全过程管理制度。加强计生宣传,实行电视台、户外广告、报纸媒体、入户宣传品等阵地网络多方位宣传,年底前启动了新一轮社区计生宣传栏建设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再生育审批、利益导向政策兑现、日常统计等工作,推行实数计生。继续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盘棋”工作,着重宣传孕前优生检测。新成立计生协会4个。出台《__区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实施方案》,启动特殊家庭帮扶项目。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1.食品监督

履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能,牵头开展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及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人员141人次,查处违法行为3起,开展“强网清源”集中行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完成食品安全抽检任务105批次。

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结合卫生城市复检和文明城市指数测评,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50余人次,对主要路段的200余家餐饮单位进行了500家次的监督检查,同时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高价位海产品安全、清查病死甲鱼等多项专项行动,并重点加强企事业食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牵头实施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目前,全区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100%,大宗品种可追溯率100%,食堂食品和食品原料可追溯率82.35%,量化分级率100%,“五常法”实施率100%。

扎实推进食品监管其他相关工作,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积极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继续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五常法”管理,加大对餐饮服务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立案9起。

2.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

切实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常监督检查,检查经营单位72家,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并对全部26家药店和16家批发企业实施备案制。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专项检查工作及打“四非”专项行动,检查保化经营单位83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66人次,抽检9家共15批次保健食品,均合格。

3.药品、药械监督

在功能区中率先独自开展药械行政审批工作,全年共独立完成药械类审批事项37项,并配合市局完成对__区内新增的4家药械生产企业和11家药械经营公司的现场许可检查。截至目前我区有药品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26家,医疗器械经营公司27家。

在监管中采取突出重点、分类监管策略,对重点企业特别是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委领导及局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到该企业调研、座谈,增强企业责任心,同时我局对其开展全面监管,努力查找、消除生产安全隐患。对其他企业则通过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强监管。开展专项行动7次,出动监管人员429人次,检查各类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生产企业181家次,完成药品、医疗器械抽检27批次,并在各功能 区中率先独立稽办药械类案件,共立案7起。

同时,加强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开展了全国安全用药月系列宣传活动,共制作相关横幅2条、版面15块,各类宣传册5000册。成立了一支由药师、医师、监管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组成的__区药师服务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宣传药品安全知识。统一设计制作了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箱20个,并逐一送至各社区、零售药店及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民政工作

1.社区规范化发展

完成首届社区换届选举,其中2个社区采取直选模式。深入贯彻落实甬党办〔2013〕8号文件精神,结合社会创新化管理草拟了社区建设若干意见。创新社区信息服务手段,启用电子一本帐系统,目前社区共输入台账内容717篇。强化网格化管理,全区统一规范包片联户台账和民情走访制度。推动市级和谐社区创建,广贤社区正在创建中。

2.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

发放各类区级救助209.3万元,受助超过1300人次。发放慈善救助51.63万元,受助349人次,开展了“关爱近视儿童”和“阳光午餐”活动,组织了慈善一日捐等各类捐款活动。组织了节日期间扶贫帮困走访慰问活动和第二十三个助残日主题助残系列活动。

3.其他民政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减灾示范社区开展全国减灾日系列活动,在菲特台风期间加强避灾指导和巡查工作。落实惠民殡葬、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和医疗保障、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奖励等政策。规范做好婚姻登记、“平安边界”创建等工作。

4.民族宗教领域安全

抓好政治安全、场所安全、活动安全和人员安全工作,确保宗教场所的安全稳定。全年共对宗教场所安全检查15次,督促完成静宗寺消防管道铺设,梅墟基督教堂和法王寺原大雄宝殿危房鉴定等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化解梅墟基督教堂内部矛盾,确保堂委会顺利换届。积极推进法王寺扩(改)建工程,5月初寺院开工奠基,10月份大殿上梁。

(四)文化体育

1.夯实群艺基础

指导企业、街道(社区)组建业余文体队伍70多支,培养文体骨干200余名。以“一卡通”图书馆创建、流动图书馆设立等文化共享工程为载体,积极与市图书馆协调在我区设立流动图书点事宜,先后为机关第一幼儿园、皇冠花园设立了流动图书阅览室。加大对社区文体工作的支持力度,除已有的正常活动经费外,划拨20万用于增补社区文体活动设施。

2.加强文物保护

完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单位72家。对园区内原有的2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现场查看,经统计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6处,并向管委会递交了《__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建议》。龙山古墓葬群和求精学堂两处文保点被列为“宁波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规范文体市场运行

规范审批,审批文化经营单位11家,与区国土联合审批地块15块。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全国文明指数测评”等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期间,对辖区内的网吧统一实行“16小时轮岗”制度,并按照1:3配备社区文化协管员,对网吧实行全面监管,确保了迎检工作的顺利完成。采取分片管理等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全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90余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70家、游泳场所9家,联合查缴非法音像制品4709张、光碟700余张、盗版书籍25本,及时制止非法马戏表演一起,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