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信息系统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培训范文1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情况
(一)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三个学科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汇聚了这三个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和最新的技术,也代表了最新的方向。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是选取和根据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系统数据和处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其中系统概述分别从基本概念、功能、类型、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以及和测绘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授课中应该以比较容易的手段和形象化的比方使学生能比较快和容易的理解地理信息的概念,深入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为了刚好使学生能从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我们还可以使用图示的方法来讲解。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包括系统中的前台数据和后台数据,以及前后台数据的处理。首先,后台数据处理包含了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可能就不能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了。其次是,数据库是支撑整个系统的重要、关键部分,也是前台数据的基础。所以要想使用好前台还必须对后台数据有一个较好的认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是要取舍到位。到后面的矢量、栅格数据等概念、结构、特点需要比较深入了解,但对于后台数据对应前台数据的算法应该避重就轻,讲要点就好,无须深入。前台数据处理可以结合软件的例子来作阐述,这样我们就能讲好软件应用部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定位不明朗
大多数学校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将讲课程的教学目标行为理论型,追求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实用性,从而导致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轻视,反而是教学偏向了理论教学的一边,使课堂缺少活力。另外一种极端是,是教学目标定位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而不进行适当的理论教学,甚至没有理论教学部份。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下,虽能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不能在理论上进一步的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刻认识,对系统处理原理不能较好的去分析,甚至对于结果怎么来的也缺少一种认识。所以在各个学校和各位地理信息系统任课教师之间,因为彼此是按照自己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去进行授课的,因为彼此的理解又不一样,所以对教学目的和定位又不一样,所以在各位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定位又不一样,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在一定任课教师的随意性也导致了学生的迷惑,因为不一样的标准,所以学生的水平也差次不齐。
(三)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环节没有较好衔接
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传统上,教师一般是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教授。理论课教学一般是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来讲授,逃脱不了传统教学那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这种满堂灌式的知识传播的教学模式,不能较好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阻止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实践课一般在实验室机房进行,学生们在老师的要求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一系列要求进行。而教学大纲要求的又不太科学,只是在程序上和结果又一定的要求,造成学生一般按照教学要求也就是按照课本机械的进行操作。
二、基于高速网络辅助教学条件下的实践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效果,要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效果就要不断地创新,开展教学方法的更新。在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我们要坚持好的传统,抛弃不在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以学生为中心,找重点,提要点,进行案例教学。转变以前的教学方法,改填鸭式成主动性学习,改满堂灌式为互动性教学。
(二)科学的课程教学平台的搭建
以宜春学院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为例,我们将相关的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师教案、实验要求等资料全部数字化;还有师生之间的问与答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等进行互动建库,全部放到网上进行综合管理。
(三)制作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展现办学优势
网络系统帮助学习的特点是能够使学生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为该课程的学生展现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碰到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矛盾都能被很好的解决,任课教师针对学习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四)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辅导
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通过引导和使用专门的屏幕录像相关软件,将先前实现的教学与实验相关内容摄录下来,再通过在后期的各种处理,生成可执行文件或影音动画文件,再通过相关动画软件生成可运行动画文件,也就制作成了许多的流媒体课件,再放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共享,教师就有了比较多的时间可以来辅导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进度相对快的学生还可提前开始学习新的课程内容。
三、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给大家实现了我们不能或则较难去实现的功能,这就给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生以开拓视野,所以,在平常的课堂上应该多用实际的例子结合理论原理加以讲解。
在日常用的软件比较多,但总归原理基本一致。在软件功能及操作中教学应加强采用任课教师演示各种实例操作为主。对于软件综合应用的教学则以要学生来独立完成设立的任务为主,在实际的应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再总结经验,已达到不断提高各种实验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学习,一般以在教室中的课堂为主。而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教学则还要把实验室实际操作加以结合开展教学。
(一)由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一样,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在日常的课堂上,那些能熟悉网络使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还能有针对性地去深入学习,比较自由地在互联网上找到所需学习资料。反之,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连基本的教学要求都很难去完成。
(二)教学效果因硬件设备性能不稳定而受影响
在实验室中的实验教学中要用到很多实验设备,特别是计算机设备,很多时候已经或则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硬件设备很难跟上最新的教学实验等软件的发展。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又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对操作系统的系统安全性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只要一个方面不足,就会让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改变考核方式产生的利弊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考试都可以放在网络中进行,而且很多考试已经放在网络中进行的。这种开放式的考试,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让考核和学习不受限制了,方便了大家学习。但是网络的另一头被考核的对象却难于监控,因为学生利用了这种考核的开放性,让其他人代替自己进行考试,最后却影响了教学效果的理想实现。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加强学生课堂上级软件操作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使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教育。根据课堂的需要适时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培训不但对学生有益,对任课教师也很有必要。加强培训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开发新的教和学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和任课教师能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为更多更好地看展课程教学,也是对传统的教师里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四、总结
高等教育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作为专业中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有的还是选修课程。缺少必要的支持力度,比如课程前期的必要教育。这就造成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存在很多困难,有的是自身的的原因,如,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学习理解,还有就是缺少一个基础。有的是外在的原因,比如,课程的神秘性,因为缺少必要解释或者详细的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给同学一个高深莫测的感觉,而深入到实际课堂里却是那么虚无缥缈,让学生会产生一种感觉,我学的很差,做的不好,以后不能承担起地理信息系统带来的任务。还有就是学习信息系统有用吗?根据最新计算机技术和地理科学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将在很多行业辅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对于地理数据的获取、整理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大力提高了生产效益。所以地理信息系统除了成为地理学、测绘学等很多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还成为计算机软件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因为,对我们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雷体南,李鸿科.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的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5
地理信息系统培训范文2
关键词:CIS;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CI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空间技术对地理环境和地理概况进行数字化的检测,从而更好的了解区位的特点和区位的地理信息情况,对城市建设的档案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取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二者的研究,不断促进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CIS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概况
1、CIS 的概况
CIS又称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同步传输技术和遥感等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和勘查,确定地理区位的详细和具体的信息,在充分利用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全面的归纳汇总,从而形成一个地区更加全面和精确的信息,可以说CIS是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地图,通过CIS形成的数据更加的精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位的开发提供指导,科学的数据也可以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提供查询的服务。CIS的软件和硬件都需要强大的技术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都是CIS的基本技术保障,因此高端的技术保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保驾护航[1]。
CIS是目前最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走过的简单的人工估算和人工经验的阶段,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十分的明显。一是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的准确性,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依托强大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和云存储系统,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地理信息的概况更加可靠和精准,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信息是共享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登录电子地图了解和共享地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成果。二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信息是不断更新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以往的地理信息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测算和纸质资料的记载地理信息的发展和更新的速度十分的缓慢,不能跟上高速化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因此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十分的明显[2]。
2、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概况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建设逐渐的加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地标建筑不断的更新,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更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同时也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是指对城市建设的信息和城市的变迁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让城市的建设痕迹记录在城市档案中,为今后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查阅提供必要的参考,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充。我国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工作愈发的复杂和艰巨,这也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城市的变迁情况都要记录在城市的档案中,CIS的出现就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托和保障。城市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可以充分利用CIS的优秀成果和更新共享的优势为其服务[3]。
二、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1、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重要地位逐渐的彰显,CIS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技术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越发的重要,而我国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复杂性也要求地理信息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十分的明显。
一是CIS的优势十分的明显。CIS是现代技术发展的优秀成果,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联姻,让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更加的强大,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检测的精确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让我国的地理信息得到快速的更新和快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成果,对地理区位进行定位和全面的数据存储,实现原始数据和新数据的对比,不断更新城市建设中的新数据和新的建筑信息,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4]。
二是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逐渐的复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现代化建设的逐渐推进,我国的城市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建设,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和任务量就逐渐的提升,CIS优势正好弥补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空白,让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在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和不断的共享中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意义十分的重要,需要促进二者的结合。
2、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尽管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十分的重要,但是我国的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不够充分,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的成果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越充分,档案的管理工作越简洁,但是实际上我国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CIS运用并不充分。二是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认识还不够,我国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站多是政府的机关管理人员,他们的地理信息素养不高,对CIS的认识和积累不够,这就导致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中CIS的主观的重视和主观的推进乏力[5]。
三、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运用的合理化对策
1、加大宣传,加强重视
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彰显, 但是我国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要加大对CIS的宣传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一是在城市档案管理机关的内部通过召开会议和召开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的宣传,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关的内部形成对CIS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在宣传的同时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的培训,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逐渐的提升。二是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通过新闻宣传和专题报道的方式对CIS的概况和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介绍,让人们引起对CIS 的重视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视。在全社会形成重视CIS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氛围[6]。
2、加大技术革新,加强信息运用
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十分的重要,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道路,应用的技术和应用的机制都没有充分的保障。一是要加大对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运用中的技术研究,不断开发和研究适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软件和技术支持系统,让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秀成果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二是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运用的技术投入,技术的研发和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人才投入,CIS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也少不了资金的支持和人才的支持,因此要通过划拨专项资金的方式对技术的创新提供支持,要通过选聘和吸引地理信息和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方式,不断壮大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
地理信息系统培训范文3
1.1有利于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通常以英语,特别是国际主流GIS软件多为英文操作界面,开发和设计语言也多基于英语设计。我国国土资源科学领域内的土地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管理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等领域均需要GIS技术与软件平台的支持和相应的国际交流合作。采用双语教学有利于减小因引进和翻译作品出现的时滞效应,尽可能在国土资源信息相关领域与世界保持同步[1]。
1.2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与就业竞争能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诸多课程包括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价格评估等均需要GIS技术的支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土地及不动产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一些著名的土地及不动产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与学会也开始注重业务国际化合作与拓展[1-2]。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强调专业知识与外语应用能力的结合,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外语应用能力,并提升了国际化视野与就业竞争能力。
1.3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直接查阅和引用国外原版著作,把握国际最新研究热点和趋势,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提高学生英文版本地学软件平台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地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的组织
经过多年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体、以管为用”的土地工程技术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加强了地学信息采集、处理以及知识发现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1]。其中,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共开设地理信息系统、高级GIS软件应用两门课程。同时在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中实施了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在上述3门课程实习中尽量保持实习研究区域和软件平台的一致性,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不断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老师海外进修,进一步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促进了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双语教学工作,并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制订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2.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考虑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的技能需求,重点加强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强调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表1)。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度应用教学,通过高级GIS软件应用课程实现。在上述两门课程结束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2教材选用和建设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兼顾学生英语水平,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要求为依据,我们选用美国爱达荷大学地理系张康聪(Kang-tsungChang)教授原著并陈健飞教授等译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中文导读作为主要教学教材。该教材作为GIS入门的精品教材,具有通俗易懂、概念与实践并行的特点,一直受到世界相关专业师生与学者的欢迎[1]。在教学文件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我校该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该教材为纲结合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理系教学课件基本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实现在吸收国外最新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实验课程材料编写中,改变以往以中文指导书为主体的做法,根据最新版本的GIS英文软件,修订完成英文为主体的实验指导书并添加了部分中文注释,实现了理论教学材料、实践教学材料以及GIS英文软件平台的一体化整合。在完成GIS基本实验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GIS应用需求。如对于土地信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数据处理、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内容均作为单独的实验内容加以安排。
2.3教学模式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理论教学、课后作业、实验教学等环节。在课前预习中,首先教师提前对下一节课讲授的有关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明确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对讲授的英文章节进行提前阅读,熟悉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为后续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课堂理论教学则从基本的概念入手,通过核心词汇逐步向词组以及语句扩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在讲解理论以及相关原理时,尽量通过实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需求,将抽象的概念和模型用简明的图、表以及实体表示。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部分,通过英文介绍、中文解释的模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通过教师演示部分模型和概念在GIS软件平台中的应用和实现,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熟悉相关知识,促进对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以链式教学模式为指导设计实验教学环节,把数字测图实习、地籍测量与管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尽量保持实习平台和实习数据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性认知和把握。数字测图实习和地籍测量与管理实习时均选用同一测区进行,并使用AutoCad平台和CASS环境开展实习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则使用ArcGIS平台并以前述两个实习环节数据为基础,要求学生完成数据编辑、入库、拓扑错误检查以及空间分析等工作;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以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据库成果为基础,仍然应用ArcGIS平台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注重采用最新版本的ArcGIS英文平台作为学生的实验软件,同时编写英文为主体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实验环节应用英文软件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英文专业词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相关专业词汇。针对每堂课的重点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在辅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可检验学生的掌握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个体差异、课堂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给予单独辅导。
3成效与问题
3.1成效
3.1.1学生实践技能有明显提升通过新版英文GIS软件平台和英文教材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强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利用中文教材和中文版本GIS软件教学中部分术语存在差别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GIS软件的最新功能;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用GIS软件平台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技能有明显提升。
3.1.2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所提高双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均以英文为主体开展,学生能够原汁原味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实现GIS英文软件平台的无障碍应用,提高了学生运用英文进行专业交流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均有所提高。
3.1.3教师整体水平和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以双语教学改革为契机,结合学校师资海外培训支持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海外研修的方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升。目前学院已有30%以上的教师具有1a及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学术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3.2问题分析
3.2.1双语教师师资力量有限由于双语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对教师的英文读写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尽管我校该专业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70%以上,但是双语教学中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均为拥有较长时间(尤其1a以上)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该部分教师所占比重目前依然较少,在进行双语课程教学师资安排时面临较大的困难。
3.2.2学生英语基础限制目前,我校学生英语水平具有词汇掌握能力相对较强、听说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甚至阅读理解能力也需要加强。学生英文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双语教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但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3.2.3国外原版教材信息量相对较大,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由于课程计划设置中教学时数主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难度确定,不能因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更多的学时。而国外原版教材信息量较大、专业术语多,要求学生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来进行学习,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双语课程教学师资培养与引进力度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引进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高水平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同时通过访问交流、海外进修、双语课程海外培训等模式提高现有教师双语教学能力。逐步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比重。通过制定配套政策,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环节鼓励教师参与双语教学工作,提高积极性。
4.2针对学生英文水平不同,推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按年级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双语课程教学中推行完全学分制。通过开设不同英文水平的GIS双语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能力选择确定,以便集中英文水平相当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3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在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领域,对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科学优化,促使学生在掌握GIS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强化面向土地资源领域的应用,促进双语教学中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专业应用的有机结合。
4.4加强教学材料建设针对学生英文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双语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结合课程教学计划要求,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编写教案、课件以及实验指导书,起到教学协调、相互促进的效果。
5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培训范文4
必要性:
郑州市燃气管网地下设施从1985年开始敷设至今,已有十六年的时间。据最新资料统计,截止2001年初,已敷设长输管线76KM,市区中压管道380KM,庭院管道1100KM,门站两个,干式储气柜3个(共20万立方米),年供气量8500万立方米, 日最大供气量42万立方米,供气面积覆盖120平方公里,民用户36万户,公福户860户,工业用户38户。以往对这些信息的保存、调用,均以图纸档案的方式。随着管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间的流逝,新老资料越积越多,许多已铺设的管线需要维修、维护,同一管线由于改造会.出现多份资料,从而给管理带采混乱。随着类似问题的积累,给管网正常,维护与维修造成困难,影响对故障的抢修,而抢修时间的延误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下管网设施信息的保存、调用,目前已发展到“智能”化的程度。基于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高效、快速、准确的调出所需要的管网信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功能,为抢险、维修、规划燃气管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行业发展、迈向高效管理的必由之路。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结合公司已建和在建的CAD设计系统,计算机调度系统,用户服务系统以及内部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天然气输配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可行性:
目前,国内流行的地理信息开发软件有Maplnfo,ArcView,MAPGIS,GeoStar等。比较这些软件开发平台,ArcView适用于较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它是由美国ESRI公司研制的ARC/INFO平台系列产品,是GIS技术的先驱,适用于各种尺度应用系统的开发,尤其是较大的系统多采用该稳定的开发平台。其它系统则用于开发较小型的地理信息系统、桌面制图及管理系统。
经考察,分析如下:
1.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属于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开发,能否成功,取决于开发人员对应用软件的熟悉程度。基于平台的开发工作,是一种高级语言的开发,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工具库,经过短期学习和培训,能够较快的掌握平台,具备基本的应用能力。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有燃气行业地下管网的知识、资料,公司有这方面的优势。综上所述,开发郑州市天然气输配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可行的。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为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满足公司现阶段的需要,并使之成为郑州市综合地理信息的一部分,另外考虑在系统内容及功能方面进一步拓展的需要,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原则:系统数据的分类编码应严格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除此之外,还应制定适合郑州市特点的具有区域推广应用价值的地方标准。
2.完备性原则: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形及属性等信息,应能满足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日常工作的需求。系统具有的功能应当完成系统总体方案定义的全部功能,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3.可靠性的原则:一是数据可靠性,图形信息和属性数据准确可靠,并可及时补充、更新和备份已变动的数据。二是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无故障率须达到用户的管理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安全保密措施。此外,系统还考虑到数据的兼容性及技术先进性等原则。
三、系统开发硬件环境
系统开发硬件环境建设原则是:依托公司现有的或即将建设的网络环境及设备基础,增加具有适合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图形工作站,可进行数据共享的网管地理信息服务器。
四、系统软件
系统采用windows NT 或(windows 2000)操作系统。GIS软件的选择:经考察国内已建成的天然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大多采用国外的GIS软件。国内自行研制的GIS软件,虽经几年发展有了相当的基础,但在功能的稳定性和二次开发上与国外软件尚存在距离。
国外典型GIS性能比较:
经调研分析,专业软件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ARC/INFO系列产品。
理由如下:
1.ESRI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GIS软件产品,是公认的GIS软件鼻祖,现仍是GIS软件的领头羊。产品系列全,稳定性。
2.ARC/工NFO系列产品不仅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而且其分析功能是其它GIS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网络分析功能十分强大,这一功能在管网故障分析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系统的深层次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在数据兼容方面具有优势。由于系统采用数据开放功能,可直接读取关系数据库文件,可无须转换直接读取AUTOCAD图形文件。目前,设计室采用的AUTOCAD设计图纸,本系统可直接引用。
4.郑州市规划局及郑州市房地产局所建的市区1:10000和1:500电子地图均采用ARC/INFO系统,为以后使用大比例尺图提供可能。
五、系统前期的预研
天然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形和数据库相结合的系统。系统基础信息资料的规范化采集输入以及日后的系统维护是本项目的难点所在。应该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设边应用,有投入有效益的原则,既要为公司节约项目开发资金,又要建立起稳定可靠,切实可用的天然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任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幻想一步到位的开发思想,都是不切实际的。这样做的结果,必将给本项目留下后患,给公司造成损失。
采用前期预研的方法,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优势和力量,可避免走弯路,减少系统开发后续服务的费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数据量大,信息的现势性强。应充分利用众多相关的郑州市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并考虑逐年更新、充利用这些资源的便利性,有利于开发后的信息数据维护、城市管网规划。避免因到非专业部门获取数据由于格式不统一而造成的大量问题。
预研步骤:
利用ArcView系统在郑州市1:10000的电子地图上进行项目预研。预研的内容有:
1.将郑州市天然气主干管网1:1000的地理信息输入系统。
2.建立系统的信息采集、资料管理、辅助设计、信息分析等功能。
3.通过预研,系统应基本具备的功能有:
(1) 查询(包括:按地段、按型号、按类型等)
(2) 分析(包括:管网故障影响地域等)
(3) 统计(基于地图数据的统计,如:管段长度、阀门总数等)
(4) 编辑(包括:基本图形要素<点、线、面、圆、矩形、多边形等>)的增、删、改的编辑。并能记录权限,若无权,则禁止修改。
(5) 属性数据的修改
(6) 图形表格输出
另外;还应熟悉图层勘口、测量、视窗变换、数据维护更新、备份,图例显示、修改、编辑、立体图形显示等功能。
六、系统数据体系
图形数据层次的设计应兼顾通用性和方便实用的原则,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业应用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含道路层(街区层:主干道、次干及支路)、单位、铁路、水系层、建筑物层、其他市政管线层(预留)等。专业数据层:含主干管层、支管层、专用结点(水井、阀门等)层、用户层、注记层等。
1. 图形数据
基于1:1000电子地图上的内容:高中低压管线、阀门及单体图、主要管件、调压站、储配站、辅助信息图等。
2. 属性数据
(1) 管线属性数据:管径、材质、埋深、管线性质(中、低压桥管、隧道)、管线等级(出厂站管、环线、干管);
(2) 设施属性数据:阀门铭牌、类型、转向和圈数;调压器类型、大小、进出管口径、出口压力、有无压力监测等;
(3) 历史性数据:埋设日期、维修记录、接口形式等。
(4)辅助型数据:
a.统计型数据:可按口径、压力级别、影响范围、故障类型、调压器类型、管龄和材质等进行统计分析;
b.说明型数据:用户调压气的压力要求、与之相关联的有关信息。在具有1:1000郑州市地图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对1:1000市区图的管网分布进行布丁式方法录入。
七、系统主要功能
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及图形分类原则,进行计算机编程模块设计。主要分为:
(一)数据录入模块设计:其中包括干管录入模块;支管及入户管录入模块;管网属性资料录入模块。
(二)查询模块设计:其中包括管网图形信息查询模块;管网属性信息查询模块;
查询功能:
1.实现图数及数图查询。即可在图形目标上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新图表示,同时检索出相应属性库;也可以根据属性进行任意复杂程度的逻辑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图形方式表示。具体可分为:管线线状信息查询;检修管网、阀门等特殊结点查询;管线断面信息查询;参考点位图查询;指定点重新生成点位图;图元量算(指定区域内点数、指定管线长度、指定点间距等)
2.管道资料查询:可按口径、压力级别、影响范围、故障类别、调压器类型、维修日期、管龄和材质等进行查询;
3.阀门资料查询:可按阀门编号、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4.调压器资料查询:可按调压器编号、类型、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5.历史资料查询:可查询改建前的管道、阀门、调压器等资料;
6.规划资料信息查询:如规划新的煤气管网等。
7.地址匹配查询:用地址匹配功能,用户台巨快速有效的获得所需要的地图。
8. 预留:相关自来水、污水、电缆、电讯设施查询;管网输配实时信息查询。
(三)日常工作管理模块:其中包括文件资料管理模块;系统维护管理模块;
(四)分析模块
管网图形信息分析模块提供以下功能:
1.图层叠加分析功能。提供多种比例尺、多层次图形选择叠加。提供不同比例尺图形的无级放大及在不同视野范围内的自动显示控制。
2.提供主要图形信息的漫游功能;爆管处理:根据爆管点确定管位,气体泄露量,确定关闸方案等。
3.阀门开关影响范围分析。
4.管网跟踪:当某一段泄露时能快速找到应关闭的阀门,准确找到应隔离的用户,有助于隔离决策。
5.具有对现有图形数据归纳分析的功能,为应急处理和调度起辅助决策作用。
6.地图测量
(五)辅助设计模块:
该功能能通过AUTOCAD实现,开发辅助设计子系统技术具有管网的平面设计;管网纵断面设计;常规设计工具;设计图纸输出;修改原设计及设计变更资料管理等功能;同时设计数据接口转换程序,将CAD数据转入ArcView系统。
(六)文字资料及表格管理功能:
系统实现对文字资料、表格数据、图纸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七)统计模块:
管网属性信息统计模块提供以下功能:基于地图数据的统计。提供用户日常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功能。如:统计管网公里数、管段长度、阀门总数等。
(八)编辑模块
基本图形要素<点、线、面、圆、矩形、多边形等>的增、删、改的编辑。并能记录权限,若无权,则禁止修改。
属性数据的修改
不同图层数据复制
图形表格输出
视窗变换
数据维护与更新
数据备份
(九)输出模块:
其中包括图形输出模块;属性信息统计分析报表输出模块。
八、 信息输入步骤
以覆盖郑州市36万用户的六个管网所为基础,在1:1000的郑州市电子地图上准确的做出天然气管网地理信息图,并输入相关属性数据。本步骤完成后,可提供调度中心,抢险部门试用,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以建立完善的系统框架。
地理信息系统培训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施工要点
1、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概述
工程施工从原材料采购、施工,到最终工程建设的完成,涉及面广、协助关系复杂,因此时刻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工程施工的信息涉及到政府部门、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部门,信息的来源包括工程施工项目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即工程施工项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参与单位所产生的总信息,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会议制度、施工成本、进度、质量、目标控制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物价指数、新技术、新材料、资金市场变化等信息。同时工程施工信息的形式多样,包括可数字化的数据信息和文档文件、图片、图纸资料等无法完全数字化的信息,如勘察、设计图纸、合同、统计报表、指示、工作检查等.
工程施工信息是施工过程中实施进度、成本、质量和目标控制的基础和依据,没有信息的支持,控制工作就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需要充分的信息作为支持,利用信息指导工程施工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控制协调施工信息,提高信息的正确性、精确性和实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各种活动,如利用感知与识别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通信与存取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计算与智能技术进行信息的认知和再生、控制和显示技术进行信息的执行等,实现施工信息的效用和价值。信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经过人工处理具有了其特定的价值和作用,成为信息资源,与企业组织活动中人、财、物等具有实体形式的资源一样,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未来的发展,为了控制工程施工的四大目标,对施工信息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信息管理首先分解信息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制定各项分计划,指导并协调施工活动,实现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其次,信息管理要组建、运做并维护信息系统,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实现信息管理的组织职能。然后,为了实现施工企业的目标,施工管理人员指导和影响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员,实现其领导职能。最后,为了实施施工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计划和实现最终目标,要对工作进行衡量、评估、纠偏等工作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
2、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平台
下面具体介绍工程施工实践中常用的基于数据库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基础的项目信息门户和以空间建模与分析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三种信息平台。
2.1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CMIS)是指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收集、存储、传递和处理所需要的施工信息,为施工组织设计、规划和决策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系统首先要建立其信息源,也称中央数据库,将整理好的基本公共数据如定额依据、资源单价和招标投标信息等和工程施工初始数据如预算数据、网络计划、外部信息、施工实时信息和投标依据等输入中央数据库。然后利用这些数据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从而实现对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和合同的控制,这四大控制作为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与中央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和交换,集成和共享收集到的数据。系统的开发经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主要目标和活动。
系统的开发设计主要是围绕以下三种功能系统:公共基础系统、维护安全系统和业务职能系统。公共基础系统是为项目的管理人员提供项目共性的信息。维护安全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它通过各种条件的约束使使系统正常有序的运行并且不断的发展。业务职能系统由工程管理系统、技术质量系统、商务系统、物资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系统六个模块组成,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2.2 施工项目信息门户 项目信息门户(PIP)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处理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中心对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设置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和用户权限,为项目各参与方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一个获取项目信息的安全、高效的信息单一入口和沟通环境。按照项目信息门户的运行模式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PSWS模式(专用门户)和ASP模式(公用门户)。项目信息门户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桌面管理、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项目通信和讨论、任务管理、网站管理、电子商务、在线录像等。
地理信息系统培训范文6
关键词: 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110079-02
低压配电网是用户使用电力的最终电压等级,其设备数量多、覆盖面广,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量大。寻求一种快速、高效、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低压配电网络的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管理、客户保修服务、故障查询、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开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1 需求分析
进几年全国范围“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展开,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健康水平得到了全面改善。随着农村低压用电设备的增多,低压电网的建设和改动比较频繁,传统的手工绘制或autocad绘制的图纸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加之出图的周期为较长,共享性能差,各项管理数据与电网实际不符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生产、营销秩序。
在10千伏以上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县城及农村低压配电网络管理中,很多工作都需要迅速处理大量的设备数据和图纸才能完成,这些数据和图纸均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通过开发,如果能够建成一个图纸资料简便、快捷管理,设备参数及时更新,技术数据多部门同时共享,统计报表自动生成,可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接口的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将是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利契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 总体目标
通过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技术,结合农网低压配电网络的实际管理需求,分析其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基本特征,设计合理的空间数据模型,为管理者提供一个低压配电网的缩微化模型。实现低压配电网管理信息化、直观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目标。
3 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3.1 信息系统基本开发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有几种: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方法;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CASE)。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包含低压网络地理信息管理,还涉及大量低压网络业务管理与分析,功能复杂,系统较庞大。本文研究工作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关键步骤如下:
3.1.1 系统规划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2)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常用的方法:1)战略集转移法;2)企业系统规划法。
该阶段的工作成果是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3.1.2 系统分析阶段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对系统的要求进行分析,即首先对组织各部门、各业务进行详细地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确定出用户需求,从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系统分析的过程分两步:1)对企业的业务和数据流程明确;2)提出新系统拟采用的方案。
系统分析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阶段,主要的工作方法:1)建立组织结构图;2)建立业务流程图;3)建立数据流图;4)建立数据字典;5)建立小说明、判断树、判定表等。该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形成系统分析说明书。
3.1.3 系统设计阶段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即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该阶段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总体设计时将总任务分解为基本的、具体的任务,包括: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间信息的传递。详细设计是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该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3.1.4 系统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主要包括: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等。该阶段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组织管理工作繁重。主要的工作是编写代码、调试运行与交付使用。软件完成时需要进行检查,一般包括:1)静态检查,人工评审软件文档或程序,发现其中的错误;2)动态检查,即测试,包括模块测试、联合测试、验收测试、系统测试等。软件交付使用根据系统规模与风险特点,一般包括:直接转换方式、平行运行方式、试运行方式、逐步转换方式等。
3.1.5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阶段的维护工作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系统维护的成本在不断加大,已经超过70%。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1)程序的维护;2)数据文件的维护;3)代码的维护;4)设备的维护等。维护的类型包括:1)更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等。主要是完善性维护。该阶段还要不断进行系统评价,已确定何时进行系统更新,开始信息系统的下一个生命周期。该阶段的工作成果是系统维修记录和评价报告。
3.2 系统运行模式选择
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用户较多,系统需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目前主流的分布式运行模式如下:
3.2.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和客户机,服务器可能包括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专用服务器等,其它称为客户机。用户通过客户机在网络系统上向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完成预定的操作,将经过处理的结果送回客户端。
该模式中信息处理工作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后端的服务器实现,另一部分由前端的客户机实现。前后端应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瘦客户机、瘦服务器。
其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两端的能力,响应时间短、网络流量小;程序与数据隔离,安全、透明。
2)客户端一般负担较重;客户端界面不统一;应用程序与平台有关。
3.2.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
以Web为中心,采用TCP/IP、HTTP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Browser访问Web服务器以及与Web服务器相连的后台数据库,是一种基于Internet技术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其特点如下:
1)用户界面简单易用、易于维护升级、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信息共享度高、扩展性好、网络适应性强。
2)业务十分复杂时,效率低。
3.2.3 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基于成熟的分布式技术,将用户界面与企业逻辑分离,将信息系统按照功能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层次,分别放置在不同或相同的硬件平台上。
表示层: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接口部分;
功能层:包括系统中核心和易变的企业逻辑,即中间件;
数据层:负责管理对数据库的读写和维护。
主流的开发平台:J2EE:IBM WebSphere、Bea WebLogic、Visual 等。
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用户对低压网络进行编辑,不适合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尽管系统较复杂,尚不需要采用三层架构,故本文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3.3 系统开发与运行平台选择
电力系统的GIS的应用与地理学上的GIS应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本身的特点来选择和使用GIS平台。
针对开发中数据功能管理要求的不同,采用Mapinfo要与Mapx配合的方式,以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结合本文系统的需求特点,确定软硬件要求如下:
软件要求:
1)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spk4以上。
2)服务器端数据库:Oracle 9i。
3)客户端:Windows 2000/XP、IE 5.5以上。
4)开发工具:Delphi 7.0、Mapinfo6.5、MapX5.02。
硬件要求:
1)服务器硬件环境:CPU P4 2.6GHz、内存2GB、硬盘双80G热备、CD-ROM。
2)客户机硬件环境:p4以上主机、128M以上内存、40G以上硬盘、CD-ROM。
3)外部设备: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GPS接收仪。
4)网络结构:采用100baseT星型拓扑结构,上层采用交换式集线器或交换机,下层采用100M集线器,网络传输线采用5类线,网卡采用100M、全双工网卡。
4 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GIS系统在电力企业应用前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建立电力企业的GIS网络,工作人员可以访问网上灵巧的地图和建筑图。分层的地图可以帮助他们在电力系统内成千上万的设施中准确定位,并获得具体的部件说明和维护记录等信息。
2)电力企业也可以采用GIS作为报警管理系统(TCMS)的基础,建立一个快速响应用护紧急情况、安排抢修小组的系统。利用TCMS,操作员接到用户报修电话后,可直接通过网络向现场技术人员传达。
3)电力企业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可以容易地管理、维护和地图及相关设备信息,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交互式查询、生成定制的报表、按比例尺打印等等。如果做成Web方式,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来查阅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月珍、王作伥,GIS配电线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苏州大学学报,1999.10,第15卷第4期.
[2]伏玉琛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其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