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1)激发学生对数控加工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新的课程的学习学生总是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当然数控实习也不例外,所以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都有校企合作单位,我院更是有一家校内企业,专门从事铝件数控加工。学生可以在参加实习前到企业车间参观,通过观看零件加工过程再结合在课堂所学知识,能有一个相互深化认知的作用,同时追踪某一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便于了解数控机床零件加工工艺。提前进入企业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也大有好处,老师讲再多都不如他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数控实习积极性。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数控机床加工视频,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直接的感观印象。

(2)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入门操作。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键较多,在进行操作面板讲解时如果将每个按键的功能讲解一遍,需要花将近二十分钟,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学生在听课的当时可能记住了大部分按键的功能,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忘得差不多。甚至有些不认真听的学生,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同时作为初学者,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学生不敢动手,怕引起机床故障。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觉得,这台设备很贵,我还不熟练,我不能随便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操作。我院引进的是北京斐克的数控加工仿真与远程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认识操作面板上的每一个按键,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同时利用仿真软件也可以进行程序的验证,同时也可以完成零件的仿真加工。完全不用担心学生把实习设备弄坏,从而影响后面的实习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教学。数控实习过程中,需要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机床操作知识及加工理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驾驭机床。因此,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课必不可少。当然不是说单独拿出几节课或几天来上理论课,而是在实习过程中将学生集合起来,现场讲解操作、编程、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讲完后马上进行实际操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自学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较差,理论课老师将他们带入书本,他们很难在大量的内容中整理出头绪来,反而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笔者在带实习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讲解演示加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些。

(2)采取分小组模式,培养创新意识。由于机床数量有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小组模式,一个小组5~6人,给他们分配一台机床。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认真接受能力强,学的较好,那他就可以担任该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小老师”的角色,指导本小组内其他成员。同时如果小组内有成员完成了实习任务,机床可以让给其他成员操作。而他可以进行比如自行设计零件、编写加工工艺及程序等。2013届毕业生中就有好几个同学在三年一期实习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加工了出来。这部分同学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受到毕业设计答辩老师的好评。

3促进实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

(1)注重实习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液压、电气控制、机械传动等各方面知识,不管在教学还是在日常设备管理中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利用寒暑假送实习教师到兄弟院校培训或企业顶岗实习成了提高实习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我院每个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取到很好提高师资的效果。

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essential for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mechanics special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post practice un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关键词: 高职;顶岗实习;实践;校企合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st practice;practic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65-02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指在学过基础技术课和完成教学实习之后,到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当今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加强,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

素质。

1 我院机械类专业概况

我院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三个专业,学制三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长远发展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教学、实训环节教学三年不断线,第六学期主要是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环节。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导致大多数学生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参加顶岗实习环节。以2013年为例,我院机械类相关专业大三学生共计410人,第五学期大三陆续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210人,占同类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而第六学期所有学生都按时参加顶岗实习。

2 机械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2.1 实习时间长,学习深入。按照规定,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在机械专业顶岗实习实际操作中,50%以上的学生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开始了顶岗实习,有些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能达到8个月以上。实习时间延长了,学生在企业对专业技能、知识有了更深入地学习。

2.2 在具体的实习岗位参与生产实践。实习单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上可以参与实际工作,有好多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参与实际工作,学生在此期间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3 师傅带徒弟。顶岗实习时每个单位均安排了企业实习老师,企业实习老师与学生一起工作,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学生边学边问,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学生收获很大。

3 机械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3.1 期望值存在差距 现今大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存在误区,在企业中希望自己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实际每个单位提供的具体工作岗位较单一,学生从而产生学不致用的想法,于是有些学生就不安心实习甚至有擅自离岗的。而企业都想要完美胜任工作任务的学生,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显然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双方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

3.2 时间上存在冲突 有的学院安排顶岗实习时间过短,而企业希望学生顶岗时间较长,培养学生为企业所用。校企双方时间上存在冲突,导致企业不能对学生委以重任,学生理想和实际岗位落差大。

3.3 责权关系不明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到企业后,主要管理权便由学校移交给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不会对顶岗学生按照企业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种现象使得学生权益保障的主体责任没有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行为和活动得不到合法的保护。

4 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方案实施

以我院2013届机械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3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有东北特钢集团、首钢京唐钢铁、北京三一重机集团、天津冶金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营口五矿集团等。通过顶岗实习情况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总结了教学环节设计方面的经验与方法。

学生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学院教师培训学生,让学生弄清顶岗实习的要求、步骤、方法等,每名学生都非常清楚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然后学生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协议交给自己的指导教师。同时离校前学生领取自己的顶岗实习手册,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完成并上交顶岗实习手册、专业技术报告。

4.1 顶岗实习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①理论知识学习:在顶岗实习前专业理论知识要掌握设备的操作、工程的生产工艺,在校期间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培养。最终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转变实习观念,调整实习心态。

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顶岗实习比较复杂,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这包括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签订合理的实习协议,编制系统的顶岗实习指导文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如岗前培训、安全培训、工作态度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

4.2 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信息沟通: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实习学生、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的个人登记表和个人信息表要建立,便于师生之间随时进行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

②实习检查: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随时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学生实习的进程,从而纠正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来保证实习效果。

③实习记录: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填写顶岗实习手册,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实习企业、实习主要任务等,还要按时填写实习周记来记录实习进程,撰写顶岗实结报告,最终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评价等内容。

4.3 对实习成果的要求 实习成果主要包括实结和专业技术报告。学生要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的个人总结,总结顶岗实习经验教训,如实习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进行解决的,对实习有哪些建议等等。专业技术报告要符合学院或者系里制定的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工作岗位完成专业技术报告撰写工作,要求专业技术报告原创性较高、有创新点,能对某一专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4 实习成绩 实习成绩要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鉴定、学院指导教师的考察、实习记录、实习成果各项分值累加评定最终成绩。

5 结论

校企合作模式下顶岗实习方案的研究和实践是成功的,研究结果表明,顶岗实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娟等.工科顶岗实习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2).

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企业化 岗位实景 四步技能养成法

一、由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引发的思考

1.企业调研反映出的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就业情况,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2006年起,我们多次到学生就业企业走访调研,特别对笔者学院近三年1560余名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用工单位和社会反映进行了调研。

调查显示,笔者学院毕业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补充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反映,有的毕业生面试时第一个问题就是“能给我多少钱?”企业对此非常反感。

也有少数毕业生不遵守厂规、校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企业规章制度,动辄请假,甚至旷工。

个别毕业生根本不珍视就业机会,只要不满意,就擅自离岗,与单位连个招呼都不打。

有些学生是学数控专业的分不到数控机床岗位就不满意,根本不愿意从最简单和最基层的岗位干起。

一些学生就业时不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应聘企业,丧失了很多次就业机会。

学生们则反映,单位管理制度严,师傅没有老师亲,学校里学的知识有些根本用不上,单独完成工作任务压力大。

2.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针对企业调研反映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学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职业意识淡漠,就业意识和择业观混乱,就业稳定率低。没有认识到一名企业的优秀员工、管理者都是从最艰苦、最基本的工作岗位干起的,只有在这些岗位工作过,才会有最基本的工作经历,才会使技术逐步趋于成熟、经验不断丰富、才干不断增加;二是职业综合能力缺失,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差,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抵御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三是专业能力不足。表现在岗位核心技能、工作过程能力、质量监控、管理评价能力不足,适应岗位工作时间长。

3.问题的思考

学生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注重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培养,注重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养成。因此,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者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校企融合,创新企业化育人氛围

1.引厂入校,实现教学环境企业化

为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营造企业化教学环境,学院实施引厂入校,构建“岗位实景”。通过对辽阳永佳液压轴承厂、辽阳新风集团和辽阳忠旺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考察,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参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在生产管理、资源配置、作业环境和作业规范等方面模拟企业岗位工作实景,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企业工作环境与学校实习实训环境统一。

2.校企合作,实现教学管理企业化

为了使实习实训管理更加接近企业生产管理,让学生的实习实训更加接近企业的生产作业,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探索实施“6S”现场管理。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耐普罗机械有限公司、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和东京熔接有限公司等知名外企的考察,聘请企业管理干部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对教师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的“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检查和总结评比,对学生实施企业化管理,实现教学过程的生产化管理。

3.三个对接,实现学生素质员工化

通过引进广汽丰田等企业的员工培训课程,开发行为养成教育与企业员工素养相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相对接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素质养成对接企业员工素养,形成以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为目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合一的育人模式,创新了训练养成、教学养成、生活养成、管理养成、环境养成和文化养成等员工化行为养成特色育人机制。

4.校企联谊,实现校园文化企业化

校园的每条路都用企业的名字命名,如:以忠旺集团命名的忠旺路,以永佳液压件股份有限公司命名的永佳路,以成大方圆药业有限公司命名的成大方圆路等。每一条以企业名称命名的路上都设有路标,路标标牌上印有象征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口号,例如忠旺路标牌上写着“做实、做精、做强、做大”“向高的攀、与强的搏、向大的比、与快的争”,让企业精神激励学生拼搏奋进。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设置基地标语、标识,为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质营造出相应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工学结合,岗位实景,探索递进式技能培养

为了解决好岗位核心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共同成长问题,处理好“德”与“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问题,学院进行了“岗位实景、四阶递进”技能养成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设计了“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岗前实习”和“顶岗实习”四步技能养成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式的培养方案,各阶段实习都设计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通用职业能力目标。推动了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创新认知实习教学模式,助力中学生向中职生转变

新生入学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关系到学生从初中生向中职生的角色转换。要抓住新生过度转型阶段教育,激发专业学习情趣,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促进职业意识形成,完成角色转变,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院制定了《新生认知实习教学模式改革方案》,重点解决学生动手能力、肢体协调配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自豪感和成就感;初步形成职业意识,增强职业素养养成的自觉性。

安排新生入校后进行四周的钳工认知实习。学生在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锯割、锉销和錾销等基本功训练后,除了动手能力和肢体协调配合的能力增强了,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感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锤炼了坚韧不拔、热爱劳动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训练中教师通过6S管理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创新了“三训五精”训练模式,坚持早训导提要求,日训练勤检查,晚训勉做总结,结合企业员工素质要求,鼓励学生在训练中做到精细、精心、精准、精确、精美。

2.改革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夯实岗位核心技能

专业实习是技能养成的核心阶段,是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以提高专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训练手段,实施“一体化、项目化、模块化”课程教学。

学院积极参与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了工作站,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实现企业工作环境与学校实习实训环境统一、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统一、行动(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通过企业化和生产化管理与职业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工作)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岗位核心能力。

3.创新岗前实习教学模式,完成学生向员工的过渡

学生顶岗实习前我们设计了三个月的岗前实习。岗前实习阶段安排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流程紧密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采取专业非对口形式实习。学生按企业生产方式与员工同时倒班作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培养和管理。岗前实习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企业氛围,适应企业环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规程,适应劳动生产强度和倒班作业习惯,了解企业文化,建立与企业和工人师傅的感情,逐步适应企业生产要求,完成学生向工人的过渡。

2013年,笔者学院六个专业118名学生到沈阳市清华同方光电有限公司岗前实习。从第一天开始,学生就进入了每天12小时的工作,并且大部分的学生是站立作业,这对学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多数的学生腿脚都肿了,个别学生的腿、脚肿到膝盖,根本就不能穿鞋子,甚至要由同学搀扶,但是这些学生仍坚持上班,没有请过一天假。师生们每天在食堂门口都会互相激励,加油!坚持!

他们没有辜负校领导的期望,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只有站得住,才能真正完成一个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通过岗前实习,让学生对企业管理制度权威性和强制性有更深感悟,进一步增强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养成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习惯,服从管理的员工素质和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体验企业劳动生产强度和倒班作业习惯,为就业奠定了心理承受的基础,培育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增进与企业员工的感情,促进职业意识、职业习惯、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缩短就业适应期,为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4.坚持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稳定就业

顶岗实习是个人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提高和巩固阶段。按就业单位要求的工种和人数进入拟就业单位顶岗实习,定工种、定岗位、定师傅。准就业学生按照行业、企业人员要求,进行生产活动、顶岗操作,实现实习与就业上岗同步。顶岗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强化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发展职业人格,形成生产能力,达到毕业要求,实现稳定就业。

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in Yanta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llege was expounded from seven aspects so as to highlight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emphasized by Yanta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lle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running.

关键词: 能力培养;办学特色

Key words: ability cultivation;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runn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13-02

0 引言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6第16号文件精神,我校从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抓手,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加工质量意识、锻炼学生分析加工工艺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

我院是一所以机加工为主工科类院校,执行院系两级管理,下设教务处、实训处,分为6个系19个高职专业、33个技校专业。主干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液压技术、机床电器与数控技术、数控编程、电工学、焊接加工、计算机绘图、刀具、夹具、机床操作等30余门课程。所开设的课程完全围绕专业设置,以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全力打造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现在已有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院级特色专业。

2 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从事一线工作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上有其独特的要求。首先要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动手能力。其次生产一线面临的技术问题大都比较复杂,有的是设备问题,有的是工艺问题,有的是几个方面综合问题的交错,在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还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知识面窄,实践经验少,往往会束手无策、力不从心,耽误时间,影响生产。我院多年来秉承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特色专业,注重品牌专业建设,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综合性技术人才,毕业学生遍布了胶东半岛各大知名、品牌企业,他们肩负重任,一次又一次的为学校赢得声誉。

3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作风硬朗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办学质量、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关键,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学院现有实训教师95名,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43人;高级技师47人、技师48人;副教授18人、讲师21人。

3.1 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在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方面,一是要有良好的实践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教学计划要有意识的作好安排,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做到和产品加工紧密联系。二是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中、短期锻炼,学校一般都和对应生产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对应的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三是教师在校内要多实践。教师除上好本门课程之外,应多寻找校内实践机会,如多收集专业技术信息、参加本门课程实验室建设、积极参加用于生产的设计及试验等。

为了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在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给教师下达与教学有关的生产任务,使教师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大力推行科技服务开发,科技服务与开发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一所学校可产生多方位辐射效应,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活动,既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合作,也为教师创造了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

积极引进或聘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才到校任教,把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在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传给教师,促进教育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3.2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加速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是改革以往师资培训经费主要靠学校,采取单位与个人共同负担或鼓励自费学习等办法,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合理调配教师资源,鼓励骨干专业教师读在职研究生,专业课教师要掌握专业技能,公共课教师要了解专业知识;学校还应主动与政府部门联系,制订政策允许各专业教师申报技术职称,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教师到生产单位实践的有关制度,在试点取得成果后迅速推广,以点带面,扩大成果。三是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以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为依据,在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出国进行培训、职称聘任、职务晋升、提薪奖励时给予优先考虑,并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

4 基地建设

4.1 校内基地建设 目前,学院用于实训教学的实验室已有52个;建筑面积16000m2,固定资产总值为1230余万,现有先进的数控设备37台、普通机床650余台。以上设备设施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实训处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部署、统筹调配,以满足19个高职专业、33个技校专业的实践课的需要。教学管理中为了解决工位不足的问题,学生实习时学院坚决实行两班工作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换人不换马满负荷运行,确保教学进度正常进行,确保教学质量及学生到动手能力稳步提升。在历次的省、市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成绩均名列前茅,为学院赢得荣誉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声誉。

4.2 校外基地建设 学院现有40多个专业,截止2010年4月,学院先后与上海通用汽车、斗山工程机械、冰轮集团、大宇船厂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80多家,覆盖学院所有专业。实训处制定了学生校外定岗实习管理规定,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校外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各类专业学生的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中顶岗实习,为产学结合的实践创造了条件。

同时为了让顶岗实习顺利进行,我们专门安排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以及日常管理,并专门设立相关的制度。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企业一起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在实习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我们还要求学生每天写实习日志,指导教师每天批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地解决。

4.3 校企合作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6第16号文件精神,我校实训处为了培养学生加工质量意识、锻炼学生加分析工工艺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先后与烟台三重技术快发有限公司、烟台未来自动科技公司联系,通过协议,成功引进32类共计一万余件机加工产品。协议规定: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设施和管理、提供技术加工人员,按时、保量完成加工任务;由公司提品材料及图纸。

基地生产原则是在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其目的是以基地生产为切入点,培养全院师生的质量意识与效率意识及工作责任心;利用教研活动,开展教师之间分析图纸、讲解加工工艺及产品加工等技能切磋,做到广大师生参与生产实践,通过生产实践与企业接轨,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5 具体实践操作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制定授课计划,实践课与理论课时间按1:1进行分配。实践课中按照讲授、示范、练习、指导、分析、总结等步骤,本着顺序渐渐、由易到难课题训练原则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教学中结合相应产品加工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与效率意识,真正突出我院学生的动手能力。

6 教学质量监控

为确保教学秩序与进度正常运行,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校实训处先后制定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实习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学院师生参加各类竞技赛事的奖励办法等相关教学制度。积极与教务处联手,每年举办一次师生技能大赛。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调动广大同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为目的,全面检查教学质量及进度,反馈教学信息。在教学管理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捕捉到的教学信息,利用教研活动论证的方式予以解决,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年轻教师。05年以来,先后在12个专业,组织召开大型教研活动80余次,有效提高了年轻教师综合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毕业鉴定,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关系重大,客观、公正的鉴定结果对规范教学、指导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充分利用鉴定考试的杠杆作用来引导和推动教学。为配合学院党委提出的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工作目标,我校实训处确定了“遵循教学规律、抓质量,严肃考风、考纪,促教学的管理原则”。并将鉴定考试中获取的教学信息,直接反馈给教学,这些信息既是教研活动的论据,也是教学改革的依据。利用鉴定考试的杠杆作用来引导和推动教学已初见成效,以数控系数控车工为例,05年12月学生毕业鉴定合格率只有53%,而今年数控车工鉴定合格率达到了91.33%。

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实践教学;数控技术;高职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用高新技术增强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致使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为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等政府部门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确定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本文结合多年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管理与实践教学经验,在数控技术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创新和实践。

一、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1.重硬件投入,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已为多数高职院校所接受。不少学校通过增加添加教学设备,增加理论课学时数,忽视实践教学连贯性、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整合,学生个体的实践时间不能保证。2.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目前,许多高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仅仅基本定位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上,忽视学生在以后岗位上的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都不完善。

二、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1.开放式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面向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跟踪社会需求变化调整数控技术实践教学侧重点。根据校内各相关学院和实习工厂设备情况,制定学生分阶段、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即缓解了设备投入的压力,又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组织学生进入公司和工厂生产线参观和顶岗实习,形成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熏陶。结合校企合作的经验,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真实订单生产,增加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和了解行业发展的机会。有对外加工订单的教师和学生只要按照制度要求上缴一定比例的利润就可以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生产加工,甚至一些企业也与专业签订合同利用校内设备进行生产加工。学生申请批准后就可以免费使用相关的实训室进行个人项目加工和比赛作品制作。2.科技创新协会实践教学高校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在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其他人才培养环节无法取代的位置。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和管理的“机械与电子创新协会”,通过科技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学生可充分受到科技的熏陶。一批批小创造、小发明成果的出炉,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种为大学生科技创造和学术自由带来的宽松环境,有利于活跃大学生的思想,激励大学生的学术创新,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科技活动方便进行,组建“创业孵化工作室”“机械设计工作室”等创新工作室。在科技活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学术科技类社团为单位划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及研究任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现扶持并注重骨干学生的梯队建设,保证工作的延展性及承接性。为了更好地为协会培养人才,组建了专业性活动室。建立激励制度可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创新激励机制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奖励,而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精神奖励等因素紧密相连,全方位激励学生参加学术科技活动。另外,学生的创新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训练。在相关激励机制中也必须包含教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科研,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3.创新的科研项目式实践教学以项目为中心,组长负责制为实施的指导思想。由学生能力强、科研经验丰富的学生组建项目组,招募组员,指导项目实施。学生制定完整项目计划,分工负责,组长和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师父,对徒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每项任务分工设置完成的时间节点和考核要求,结果评价考核,优良的项目和成熟的团队是完成这种模式必不可少的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科研过程中,①“老带新”,即高年级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参与科研项目,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项目的设计、加工等活动。②“传帮带”,即传承科研精神与研究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把自己当成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要承担科研任务、有研究目标、有研究行动。③“走出去,引进来”,即项目实施中,学生走进工厂参与项目的加工合作活动;参加展会、交流会及研讨会等,让学生开阔视野、接收新技术新知识。学术科技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将开展普及性的科技活动和竞赛性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参加校院两级基础性的科技活动和重点参加全国性的科技竞赛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赛前培训、赛场比赛等,获得了较好的成绩。4.构建具有高职数控专业特色的“多元智能”实践教学评估体系(1)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进行了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目前,本专业大部分课程,特别是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其课程学习评价已经由原来的“期末卷面成绩+平常出勤与作业成绩”改革为课程各学习情境考核评价综合形成;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由原来的理论考试改革为“理论+实操”考试。而对于目前与相关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课程则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执行,从而实现课程与职业的对接。(2)根据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有些实验实训课实行单独设课,自成体系,单计学分。实验实训课考核考试由实验实训理论笔试、实际操作与口试相结合、平时实验实训成绩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等组成。实验考核考试具体方法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测评等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给出学生实验实训总成绩。

三、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总结

通过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优化了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校内基地的建设提高了专科学生动手能力并为本专科提供职业认证平台。1.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数控技术专业逐渐形成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一体化的应用型工程教育。2.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了产品设计、零件加工、技术开发、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3.实践验证充分论证后,确定了以工程素质训练为基础,以现代制造技术为主线,机电结合、校企联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针,为地方企业培养基础好、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有潜力的应用型人才。4.建设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平台,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对口培养;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够降低学校教学成本,缩短企业培训周期,减少开支,为企业快速培养急需人才,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5.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主体是师资队伍,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专业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学历学识外,还对数控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追踪学科前沿,快速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形成既能立足科学研究、又能提高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的渠道。适应了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符合办学方向、建设了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晓勇,谢建庆.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2

[2]花峰.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3

[3]罗杜宇,邓兆虎.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

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途径,很大程度上依靠实践教学。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认为:“职业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技术工人,而不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要培养一个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就要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然而目前,企业里面的师傅对招聘来的学生给出的评价是:缺乏专业基本功训练,所学技能与企业的实际不一致,同时缺乏敬业精神和主人公的意识,企业必须再次投入时间和金钱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和教育。因此,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内容很多,各个部分在技能训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理清各个环节的关系,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将机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为几个模块,比如普通车工模块,钳工模块,数控车工模块等,在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中,以基本功训练加强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为目的,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是初级实践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初级岗位技能为目的;在提高模块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特点与兴趣和选定的发展方向进行选修,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采用新型教学模式,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学生要先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顶岗实习和就业;这种人才培养方法以在校学习理论为主,采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在技能方面很难得到提高。学生毕业后往往觉得学校学的知识不实用,需要跟着师傅从头学起。

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让学生去企业一线当好学徒。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教学后,学生会主动发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在生产中找答案,这样的思考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应该采用“先做再教”的教学模式,改变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机电类专业,即在课程安排上,先安排实践学习,再安排理论学习;就一门课的教学来说,先让学生动手干一干,然后归纳总结,再开展理论教学。如车工操作学习,就应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先安排学生去工厂跟师傅学,对专业的技能有初步的了解,首先学会简单的东西,并初步掌握操作方法;然后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再进行普通车工实训,进一步提高车工的操作技能;接着学习车工理论知识;最后进行高级车工考证,促使学生加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前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为下一实践教学模块做准备。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能够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三、采用先进方法,解决实习教学过程控制的问题

学生实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是育人的主体之一,也是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考评人。企业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就要发挥能动性。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中,往往忽视企业的作用,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实习方案由学校单方制订,没有充分将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和生产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构建顶岗实习质量校企合作评估机制要以专业为单位,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共同制订高度融合的顶岗实习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在确保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对接,实习活动与生产活动同步的同时,实现生产与育人互相促进,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为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校企共同研究学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达到的素质要求,并将其与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将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要有纪律要求,确保学生的实习工作高效、安全。

四、完善实习考核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技能、技巧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效果十分必要。实习考核不仅起到监督作用,而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实习的重要管理手段。我校机电专业实习考核,根据反复实践,建立了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的新型考核体系:

1.模块考试:当一个实习内容完成后,进行本模块结业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后继的相关实习,如钳工实习合格者,才能进行机床检修实习;成绩优秀者,推荐参加考证,考取工种等级证书。

2.技能大赛:完成了相关的各环节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后,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如当学生学完了金工实习、设备操作实习、车工操作强化等环节的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者,组织参加车工中级的技能大赛,同时颁发车工等级证书。

总之,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方案共订,实现了育人与生产的融合,过程共管,实施校企合作立体监控,质量共测,信息共享,完成了校企多向反馈任务,最终达到了校企互动修正,提高质量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企业和学校有制度、有方案、有内容,形成完整的机制,并且不断循环修正提高,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