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计划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2]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为(30.2±2.8)岁;孕周27~37周,平均为(32.0±2.6)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为(29.8±2.7)岁;孕周26~38周,平均为(31.7±2.5)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定期健康教育、适当运动及生命体征监护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产前护理
由于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常伴有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做好孕产妇的产前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如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尤其是其配偶,多陪护与鼓励护理,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另外,除了强化健康宣教外,还可以向患者多列举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树立战胜疾病的心理。
1.2.2产时护理
产时加强对患者血糖、尿酮体水平的监测,要保证孕产妇在分娩使的血糖≥5.6mmol/L。当患者因胎位异常、巨大儿等情况需要立即终止妊娠时,可指导患者选择剖宫产;而对于胎儿发育正常者,可指导患者进行阴道分娩。在分娩期间,需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做好患者在分娩过程中的补液准备,以防出现子宫收缩不良、新生儿低血糖等症状。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做好胎心监测,并观察羊水性质,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的宫内窘迫,以预防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发生。
1.2.3产后护理
产后强化新生儿护理,出生24h内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每相隔4h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在出生后30min开始为喂养50%葡萄糖水,6h/次,以确保新生儿血糖水平≥2.2mmol/L。产妇在产后24h内调整合理的胰岛素用量,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鼓励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及母乳喂养,每日产褥期护理,以防发生产褥期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GLU)、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与统计两组的妊娠结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GLU、2hPB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对比(X±s,mmol/L)
2.2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27.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的对比[n/%]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症患者的血糖水平会随着妊娠周期的进展而不断升高,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孕期检查及健康教育工作,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3]。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计划,并采取有效的围产期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改善妊娠结局。围产期护理干预是一种重视患者产前、产时、产后服务的护理干预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保证产妇、新生儿的健康、安全[4]。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计划范文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与巨大儿、早产、剖宫产率增加及先兆子痫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增加了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我院重视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尤其对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孕前肥胖、高龄、孕妇低出生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族史等孕妇均重点检测,妊娠可使隐形糖尿病显性化,使无糖尿病的正常妊娠者发生妊娠糖尿病,使原有糖尿病的患者加重。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生理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做好妊娠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指导尤为重要,关系到母子健康与生命安全。现对我科在妊娠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及管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为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1.门诊筛查
常规筛查时间定在妊娠24~28周,产科检查时常规做血糖筛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一步法: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即禁食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诊断标准为:空腹5.3mmol/L,服糖后1h10.0mmol/L,2h8.6mmol/L,3h7.8mmol/L,如其中有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者及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2.干预措施
2.1健康教育:妊娠糖尿病一经确诊,护士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发放糖尿病宣传手册,参加糖尿病专家讲坐等,反复讲解糖尿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疾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2饮食指导
2.2.1能量计算: 妊娠糖尿病患者一方面要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胎儿本身的营养,同时要防止过分限制热量摄入,引起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妊娠期能量摄入应基于妊娠妇女孕前体重和合适的体重增长,以达到相对满意的孕期体重增长。对于孕前理想体重的妇女,孕期能量需求在前3个月为126~127KJ/(Kg . d),4~9个月可逐渐增加到151~159 KJ/(Kg . d),此能量摄入标准对于理想体重孕妇可维持孕期体重增加11.5—16kg,在前3个月增加1.5kg,4—9个月每周增加不超过0.5kg。
2.2.2合理分配餐次:膳食计划必须实现个体化,要根据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和相应的营养教育。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0%~50%,蛋白质占12%~20%,多食用瘦肉和低脂奶制的食物,脂肪占35%~40%,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10%,如动物油脂、椰子油等,餐次安排三次正餐三次加餐,保证每日5~6餐,尤其是睡前应加餐,选用牛奶、鸡蛋、全麦面包或饼干等食品,防止夜间因进食不足发生的低血糖。
2.3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妊娠期基础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水平趋于正常,运动前先排除运动的内科或产科禁忌症,如心脏病、视网膜病变、双胎妊娠、先兆早产或流产、慢性高血压、妊高症等。运动时间定在餐后1小时,每周可进行3~4次运动,每次运动45分钟,分成3次、每次15分钟,每次间隔休息5分钟,运动前后都需监测血糖,心率及子宫收缩情况,在运动过程别注意热损伤、跌伤或撞伤。
2.4 指导孕妇正确监测血糖:每日早、中、晚餐前30分钟各监测血糖1次,餐后2h各监测血糖1次,夜间22点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的变化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以维持血糖稳定,减少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发现糖尿病后,心理较为紧张,担心影响胎儿发育及以后的生活,而产生焦虑、害怕、低自尊的反应。因此要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讲解有关知识,提高糖尿病意识,增强孕妇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配合治疗,减轻心理负担,接受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才有利于母子发育及安全。
3.2 分娩期的护理:妊娠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如有胎位异常、巨大儿、病情严重需终止妊娠时,应选择剖宫产,在控制血糖,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推迟妊娠时间,可等待至近 预产期,若胎儿发育正常,宫颈条件好,则适宜经阴道分娩。进入产程后,应建立静脉通道,以便适时补液,每4h监测血糖、尿糖和酮体,保持血糖≥5.6mmol/L,以防发生低血糖和酮症。加强产程的观察,严密观察宫缩、胎心、宫口扩张等情况,注意产妇的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程时间不超过12小时。分娩后由于胎盘排出,对抗胰岛素的激素迅速下降,故产后24小时胰岛素的用量约为原用量的一半,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
3.3 新生儿的护理:无论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即给予10%葡萄糖10~15ml,同时帮助产妇尽早给新生儿喂奶,防止发生低血糖、低血钙。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复查血糖,12小时内每2~4h查一次血糖,保证新生儿的血糖水平达2.2 mmol/L以上,如复测血糖<2.2 mmol/L应及时静脉补液。定时监测血糖,有利于早期发现低血糖。低血糖新生儿多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反应低下、拒奶、体温不升等,严重时可表现为惊厥、呼吸暂停、休克等。因此要严密监测新生儿血糖的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4 产后定期随访:由于妊娠糖尿病妇女将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非常高,而且下次妊娠时再次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也远高于其他孕妇,因此应加强妊娠糖尿病妇女的产后随访。产褥期是对糖尿病孕妇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鼓励和帮助她们维持正常的血糖,防止或减轻糖尿病后遗症的发生和恶化。产后应尽早复查空腹血糖,最迟不应超过6周,如空腹血糖正常,应在产后6~12周时进行OGTT,OGTT正常者仍应每1~3年检测1次血糖,以尽早发现2型糖尿病。同时应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增强体育锻炼,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超重,从而避免或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3
[2]杨慧霞.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计划范文3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正常妊娠早期,由于胎儿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依靠母体不断供应,使孕妇的空腹血糖常低于非孕时,随着妊娠的进展,在妊娠中、晚期孕期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胰岛素需要增加,以维持糖代谢的平衡,如果胰岛素细胞的能力不足以适应孕期对胰岛素的需求量时,β细胞对血糖的兴奋表现应答失调,就会导致糖尿病。
1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1)亲属(尤其一级亲属)已有人患糖尿病者,即有糖尿病家族使者。(2)年龄超过30岁的高龄孕妇。(3)有异常分娩史者,如原因不明做多次流产、死胎、难产、新生儿死亡、畸形式巨大胎儿分娩史。(4)以妊娠时已出现妊娠期糖尿病。(5)肥性者,即在妊娠前体重超过20%标准体重。(6)本次妊娠怀疑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少。(7)反复真菌性阴道炎且久治不愈。(8)孕前患者多囊卵巢综合症。(9)早期反复出现尿糖阳性,有多饮、多食、多尿者。
2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孕妇难产、感染机会增加、妊高症和妊娠结束后的糖尿病。当孕妇血糖被有效控制时,胎儿体重就会接近正常,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也会顺利分娩,但若血糖未能有效控制,出现巨大儿,易发生相对头盆不称 ,不能正常分娩,只好采取剖宫产,虽然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剖宫产是安全的,但任何手术都会带来并发症,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会、生殖道、膀胱尿路感染等。一旦发生感染,抗生素治疗是最好的方法,但许多抗生素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要自作主张,擅用抗生素,而应该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抗生素;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可能出现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此时孕妇的血压增高,全身水肿,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一旦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仅要有效控制血糖,而且必须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卧床休息,相应药物治疗,妊娠结束后的糖尿病约2%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糖尿病并未消失,约8%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糖尿病好转,但出项“糖耐量异常”,即血糖较正常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约6%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症状消失,血糖正常,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可能发生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妊娠期糖尿病还可导致新生儿为巨大儿,出生后低血糖及黄疸甚至还会造成死胎或早产。
妊娠合并糖尿病(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它包括孕前糖尿病者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均有很大危害。所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所以对糖尿病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调节、胰岛素治疗及产前、分娩期、产后护理十分重要。
3护理
3.1心理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心情是复杂的。妊娠能影响糖尿病,糖尿病也能影响妊娠。许多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人群中,焦虑与忧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所以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这些脆弱人群,除特别需要外,不要施加治疗措施,一般创造心理疏导,针对孕妇目前心理状况科学认真分析及解释,给予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并对孕产妇及家属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孕期血糖控制稳定的重要性和降糖治疗的必要性,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孕产妇得到系统支持治疗,保持心情舒畅,尊重孕产妇意愿,从而帮助孕产妇缓解和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
3.2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讲解降低血糖治疗的必要性和孕期血糖控制稳定的重要性。使病人主动参与和配合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教会病人血糖监测、胰岛素应用及注射的方法;告诉病人用药期间如出现盗汗、头晕、饥饿、手抖等症状时的应对措施。产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腹部和外阴伤口清洁;鼓励母乳喂养,做好护理。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定期产科及内科复查,对其糖尿病病情重新评价。
3.3饮食调节指导
饮食调节治疗是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基本措施,理想的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胎儿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量和能量,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预防酮症,保持孕期正常的体重增加,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少食碳水化合物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谷类食物、瘦肉、新鲜蔬菜、瓜果,特别是多食苦瓜,因为苦瓜有类似胰岛素的生理活性。提倡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含酒饮料等。进食定时定量,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代谢,还能调节胰岛素的剂量,而不发生低血糖或严重的高血糖。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加强饮食指导,帮助孕妇及家属提高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认识,严格执行饮食治疗。
3.4胰岛素治疗护理
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者,需要应用降糖药物,而降糖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因此妊娠期间主张应用胰岛素治疗,以减少巨大儿、新生儿损伤及剖宫产率,妊娠期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病情及孕期进展而调整。胰岛素有短效、中效、长效和超长效,其起效和维持时间各不相同,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先抽短效再抽长效,并充分摇匀,用药须遵医嘱精确计算,注射部位多在腹部,上臂外侧、臀肌上部,采用皮下注射法在餐后30分钟用1ml针管注射,剂量要准确,防止发生低血糖。用药期间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颤抖、有饥饿感甚至昏迷等,须急测尿糖、血糖。尿酮体,以确定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立即饮糖水或静脉50%葡萄糖40~60ml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分娩后由于胰岛素水平迅速下降,遵医嘱于产后24小时内将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减量,并根据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3.5产前护理
3.5.1加强产前检查每次产前检查应重视尿糖、尿酮体的测定;定期进行B超检查,以便发现胎儿畸形及巨大儿。
3.5.2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及护理的关键每日热卡摄取每公斤体重30Cal,其中蛋白质占20%,脂肪占35%,碳水化合物45%,早餐25%,中餐晚餐各30%,点心占15%,鼓励多吃蔬菜及豆制品,补充维生素、钙及铁等。但要限用含糖多的薯类、水果。使血糖控制在6.11~7.11mmol/L。孕妇又无饥饿感为理想。住院期间尽量食用医院所配制的饮食。
3.5.3用药护理指导孕妇胰岛素的用量必须精确计算,应于就餐前15分钟作皮下注射。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的产生。测体重时应保持空腹、排空大便。
3.5.4 加强孕妇的自我监护,尤以妊娠晚期应督促孕妇自测胎动及每周查NST,需要时再查OCT 或CST,以便及时了解胎儿情况。教会家属或孕妇听胎心音。需终止妊娠时,终止前要注意测羊水中的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L/S),以了解胎儿肺的成熟度。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12-20每天一次×3天,以促使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
3.6分娩期护理
由于宫缩消耗大量糖元,疼痛使产妇进食减少,故应严密观察产程、缩短产程、给予持续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监测血糖、宫缩、胎儿胎心变化情况,避免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酮症酸中毒,防止产后出血。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产程中补液应遵医嘱4-5g糖加Iu胰岛比例,以后胰岛素减少,并监测血糖、尿糖、预防低血糖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遵医嘱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分娩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高度警惕孕妇血糖的波动情况。
3.7产后护理
由于产时消耗或术后禁食,患者进食明显减少,再则胎盘的娩出。使体内抗胰岛素的激素迅速下降,易产生低血糖,所以应鼓励产妇进食,并定时测尿糖、血糖、尿酮,遵医嘱正确及时应用胰岛素。严密观察有无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发生,糖尿病产妇因血糖高使血液渗透压增高,而抑制白细胞的巨噬能力,降低了对感染的抵抗力,易发生各系统感染。因此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于恶露排出,保持腹部及侧切口清洁干燥,同时注意口腔、泌尿道及会阴清洁,每日2次用0.5%碘伏擦洗外阴,勤换卫生纸,做好卫生宣教,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产褥期禁止盆浴、性生活,每日测体温、脉博、呼吸4次,另外做好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时排空,防止乳腺炎发生。糖尿病的婴儿属于高危儿,即使足月分娩,均按早产儿护理,出生后立即给予保暖、氧气吸入,警惕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的产生。
3.8出院指导
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帮助其制定自我护理计划及支持系统提供帮助的计划。指导产妇随访,遇有发热、恶露持续不净或尿糖有变化时,分别去产科或内科就诊。做好避孕措施。产后42天母婴健康查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适当运动和体育锻炼,做好自我监护,自测血糖、尿糖,产后6-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检查,减少慢性病变和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计划范文4
妊娠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为了确保腹中婴儿能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1],母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妊娠期内一些孕妇可能出现糖尿病倾向,这种现象会对母体和胎儿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孕妇的血糖值越高,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就越大。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予以存在,在此同时为其进行合理运动和饮食干预可起到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某医院就诊的86例妊娠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孕妇在治疗期间实施饮食指导联合运动干预配合常规护理,得出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某医院就诊的86例妊娠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为23.5-36.4岁,平均年龄为(27.9±1.88)岁。孕周区间为33.5-42.3周,平均孕周为(38.6±1.58)周。经产妇例数为32,初产妇例数为54。经临床诊断,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发的关于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
现依照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孕妇年龄,病程,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期间为其实施围生期保健和健康宣教工作,同时对其提出的问题加以耐心解答。以此为基础,护士为观察组患者制定科学饮食计划,并对其运动实施护理干预,详细为:
(1)制定科学饮食计划
控制孕妇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量,严禁食用高糖食品,多食用新鲜蔬果,牛奶,鱼类食物。少食多餐,每天补充豆制品,食物以清淡为主,限制氯化钠摄入量,结合孕妇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食谱,做好血糖监测工作,保证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
(2)实施运动干预
在患者无先兆流产情况下,可进行低强度运动。饭后1h内可进行。以不疲劳,舒适为度。例如步行,广播体操等等,每周进行3-5次,。孕妇可以进行举上肢运动:将重量为1kg左右的哑铃以交替的方式举过头顶,反复10次之后,改行平举:张开双臂,肩关节和肘关节保持平衡,如此反复10次,后向上举,进行10min后休息10min,如此进行三次,每周保证在4组以上。
1.3观察标准
从患者住院之日起,随访至产后1个月,对其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餐后2h血糖进行观察。每个月为其检查血糖1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每3个月检查一次。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计算,当P
2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3例新生儿窘迫,1例新生儿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4例发生新生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2例胎儿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
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计划范文5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08-02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代谢及排泄异常,使之浓度增高引起的症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在对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7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护理中,注重关键环节,加强细节护理,有效地阻止了核黄疸的发生。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8例中,男49例,女29例;足月儿68例,早产儿7例,过期产儿3例;顺产儿27例,剖宫产儿42例,胎头负压吸引儿9例;出生体重4000g27例;日龄7日44例;母乳性黄疸47例,颅内出血8例,红细胞增多症5例,新生儿ABO溶血7例,败血症4例,原因不明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2例,胆红素脑病2例。血清胆红素在255~379 umol/L(15~22.29 mg/dl)经合理的中西医治疗和有效的护理,3日后血清胆红素值在132~239 umol/L(7.76~14.06 mg/dl),6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核黄疸患儿未留下后遗症。
2 观察与护理
2.1 精神状态的观察:特别是对重症高胆红素患儿应密切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如肌张力低下、嗜睡、精神萎靡、吸吮反射减弱等,给予保暖、吸氧,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抢救。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如体温升高、降低,脉搏增快或减慢,呼吸频率、节律有无改变,有无呼吸障碍;有无口唇暗红、四肢发凉等情况,发现以上改变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3 皮肤色泽的观察:是否出现黄疸或黄疸加重,以及黄疸发生的时间、程度、进展情况;观察方法为:在白天或光线良好的情况下着重观察前额、两颊及锁骨处;注意新生儿出生天数与黄疸出现的关系,生后24小时左右即出现黄疸,且迅速加重,应考虑尊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若黄疸经久不退或退后又加深者,则应考虑新生儿其他病理性黄疸。
2.4 大小便的观察:认真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采取口服中药治疗的患儿,口服中药后肠蠕动加快,大便次数增多,便后及时做好部位的护理,保持局部洁净。
2.5 防止感染,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注意观察脐部是否洁净,按时进行消毒处理,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6 维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2.6.1 黄疸患儿应早期喂食,因早期喂食能加速肠道粪胆素源的排泄,可减少胆素源的肠肝循环,有利于胆红素血症的治疗〖1〗;而饥饿肠道排空减慢,粪胆素源分解成胆素源吸收入血,使血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黄疸,对患儿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母乳性黄疸患儿,可采取延长喂奶间隔时间,中间增加喂人工奶,以降低胆红素的产生。
2.6.2 观察喂食情况及摄入液体的量,制定合理喂养计划,保证充足热量及液体,防止低血糖与酸中毒;若患儿吃得较慢,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食方式;特别是在进行蓝光治疗时增加了不显性失水量,要使水分得到及时补充,预防胆红素过高,引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2〗。
2.6.3 注意水分的补充,进行输液疗法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滴数,认真观察有无不适并正确记录每小时摄入的液体量,液量按要求输入,保证胆红素的正常排泄。
2.7 合理应用药物:根据医嘱和病情及时给予治疗药物,特别是在口服中药治疗时, 注意每次间隔时间和口服量,保证药物的有效给予,达到清热、利湿退黄与凉血解毒功效。
2.8 光照治疗:蓝光治疗时,尽量暴露患儿的皮肤并遮挡生殖器,尿布尽量要小,以保证照射部位的面积充分;剪短指甲,包好患儿的手脚,以免擦伤或抓破皮肤;患儿的眼应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盖,为了防止脱落,应用胶布将其固定在两侧鬓边,固定时注意防止过紧且不能加压,并适当涂以安息得酊以保护皮肤,防止破损〖3〗。
2.9 胆红素水平监测:采用皮肤黄疸监测仪每天对患儿皮肤进行测量,一般选择前额、两颊及锁骨处,对光疗患儿选择光线被遮挡部位;同时与测量的血胆红素值进行比较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可达40%~60%。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强氧化剂,大多数正常足月新生儿轻、中度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胆红素过高,特别是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终身致残,乃致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所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高胆红素患儿致关重要,在给患儿治疗和护理中,不但家长讲解病情、预后,制定好周密的护理计划,保证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对家长的焦虑不安给予安慰,使患儿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6):2080-2081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计划范文6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护理
凡体重低于2500g,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的活产婴儿,统称为早产儿。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适应性与抵抗力差。特别是早产儿吸吮、咽功能不完善,胃容量小、消化酶不足,吸收、消化能力差,易发生喂养困难,呛奶、吐奶、且体内糖元储备少,而又处于高代谢状态,较正常新生儿更易出现低血糖,体重不增,抵抗力低下,甚至死亡。因此,合理喂养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89例早产儿,其中男婴57例,女婴32例,孕周28-37周,平均32.6周,体重最重的2400g,最轻的1020g,其中双胎12对,住院天数4-19天,平均15.5天,因病情危重转诊4例,死亡4例,治愈79例,79例早产儿住院期间体重平均每天增长30-40g 。
2喂养
2.1喂养时间
对早产儿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一般于出生后6-12h,即可开始试喂糖水,无吸吮功能者可用滴管喂,咽功能差者可适当延长时间曹试喂,喂养间隔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具体对待,一般体重越低,喂养次数越多,同时还要考虑患儿对喂养耐受情况。一般一周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吸吮功能良好,可执行按需哺乳,为出院后家庭喂养做准备。
2.2喂养成分
早产儿喂养宜以母乳为主,在获取母乳困难的情况下,可用早产儿配方奶,我们采取混合喂养的方法,以母乳为主,配方奶为辅。关于配方奶,以蛋白质含量2g /100ml为宜,热量供给75-80kal/100ml[1]。
2.3喂养量
对于早产儿的喂奶量要根据患儿病情、体重及喂养耐受情况灵活掌握,随时调整,随出生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一日喂奶总量以不超过体重的1/5为宜,也可参照奶量计算公式,出生10日内一昼夜的奶量=(出生后实足天数+10)×体重g/100,10天以后一昼夜的奶量=1/5-1/6体重(g)[2].
2.4喂养方法
根据早产儿有无吸吮能力、咽能力采用普通喂养、滴管喂养、鼻饲插管理喂养。
2.4.1对出生体重较轻,一般情况良好,吸吮、咽功能良好的患作,用普通喂养方法喂养,注意奶嘴吸孔不可过大或者过小,过大易引起呛奶,过小导致患儿吸吮乏力。
2.4.2滴管喂养,对无吸吮能力,但有咽能力的患儿可采用滴管喂养。
2.4.3对即地吸吮能力而咽能力差者,可鼻饲插管喂养。每次喂奶前测量残余奶量,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了解胃肠功能。
3异常情况的观察及处理
3.1低血糖
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吸吮能力,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低、精神差、嗜睡、惊厥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表现,可能出现低血糖[3]应测量血糖2闪,血糖低于1.1mmol/L(20mg/dl)即可诊断[2],应立即给与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同时应注意调整喂养方法。
3.2喂养不耐受
出现喂养不耐受时,应暂停喂养,严密观察或者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减少给乳量或降低给乳浓度,营养缺乏部分可以静脉补充葡萄糖和复方氨基酸。
3.3吸入综合征
喂养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严格把握喂奶速度,若出现误吸,应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拍打背部,吸出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给也氧气吸入,若有呼吸暂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应用呼吸兴奋剂。
3.4胃管位置异常
置管操作时要特别谨慎,严密观察患作面色及呼吸情况,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鼻饲前还应测量胃管的长度观察胃管是否有脱落。
4一般护理
4.1对喂奶用具严格消毒,给患儿喂奶前后均应洗手,胃管开口端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喂奶后闭合未端用纱布包裹后放与合适位置。鼻饲管每3-7天更换一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2对滴管喂养、鼻饲喂养的患儿喂奶前吸吮,耐心训练其吸吮能力,促进反射的成熟,缩短滴管喂养和鼻饲喂养时间。
4.3每日测体重,体重是成长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喂养效果的重要参数,应认真测量,详细记录,同时对24h摄入的热量、水分及大小便详细记录,作为分析调整喂养方法的依据。
4.4对患儿父母进行喂养知识指导,制定家庭喂养计划,在患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患儿母亲给患儿哺乳,提供与患儿皮肤接触的机会,增加母子感情。
4.5发育照顾护理是一种通过改变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是较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改善NICU的具体措施是提供适宜的24-26度温度环境、55-65%的温度环境,并且减弱病房光线和噪声。提供适合的卧位、非营养性吸吮、科学抚摸,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对患儿父母的心理支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5效果评价
本组89例早产儿,除4例转诊,4例由于出现并发证死亡,2例放弃治疗外,剩余79例均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出院体重增长平均30-40g/天,达到15g/kg/天的指标。
6讨论
早产儿的喂养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或者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对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