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文1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高等教育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内涵

新闻传播学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新闻传播学要求本专业硕士具有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基础、独立的思考能力。世界上最早开办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课程的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其专业涉及新闻的各个领域,毕业生在美国乃至世界各主流媒体十分活跃。而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本身起步较晚,无论是学科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是在借鉴西方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学制一般为学分制,学时为三年,前两年是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间,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通常可以修完绝大部分学分;第三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及求职。毕业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开始于1978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招收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自己培养的高层次的新闻教育人才。经过几代新闻人数十年的努力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模式,逐渐规范化。

二、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一)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多元化。近年来,跨专业报考新闻传播学硕士的人数比例逐年上升。跨专业学生在接收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将这些理论方法与自己本科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深入的辩证思考与分析。在学科交汇处提出新的理论设想,进而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当前,业界需要这样既具有新闻专业素养又拥有其他领域专业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结合近几年状况来看,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也开始选择读研深造,他们的加入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案例资料。

(二)课程设置重应用性

由于基本专业的特殊性,新闻传播学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比起本科阶段来更加注重的是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并且在进行了系统的概论学习后,细化专业学习。应用型课程的设置将当下新兴的科学传播技术和先进的新闻传播理念引入课堂,弥补研究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短板,以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贴近实际生活,实现学术成果对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新闻传播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新闻业务中。这也能使研究生毕业后更快速地融入专业工作,使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

(三)注重思维及能力培养

与新闻传播学本科生相比,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通过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思考,结合新闻业务案例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地理解新闻传播理论,进一步研究新闻业务,发展学科理论学说。研究生教育需要从学术层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深刻理解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学说进行发展或批判。研究生教育精且细,才能形成理论架构的系统搭建,逻辑思维的准确塑造,科研能力的着力培养。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

三、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

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均起步较晚,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基本是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新闻传播事件进行的,主要是对新闻业务和新闻事业发展的探索。其研究实用性质较强,相应的理论色彩就比较弱。传播学引入新闻学界后,经过一代专家学者的探索,将二者磨合,新闻学和传播学已经彼此交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批判思想已经成为新闻学研究的一部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学科的融合,将二者的思想理念与研究方法融汇,以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新闻学研究。研究生教育就是在着力培养一群从事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人才,培养其科研能力,鼓励热心学术的学子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储备人才。

(二)提升新闻传媒行业的竞争力

从新闻传播业界的角度看,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对我国新闻传媒行业的推动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新闻传播学术理论转换为新闻传媒行业的生产力,促进我国新闻传媒传播能力的提升,扩大我国新闻的传播影响范围,提升我国新闻的传播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内外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现当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新媒体的出现、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大给新闻传播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形势多变的环境下加强我国的新闻传播力,需要学界的研究者们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新视角,反复地进行研究,探讨出最好的方案、办法。

(三)符合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持续增长,而本科文凭的竞争力却未曾增长。这使得本科毕业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越发处于劣势地位。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相较于本科生会更有自信心、更有竞争力,部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对高学历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尤其是西部地区、基层单位,研究生的优势较大。在工作中,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所接收的教育和培养出的思维能力能促使其在事务处理上看得更远、考虑得更周到、处理得更妥帖,这种能力使研究生在工作发展上有着足够的后劲。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行业,甚至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都十分重要。国家传媒影响力的拓展、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以及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本身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高等教育,需要高校和专家学者们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予以重视,完善学科教育体系,丰富研究生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刻苦钻研学术,促进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周婉馨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董天策.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4(4):65-68.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文2

1.1传播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思想、传播体制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领域。

1.2新媒体研究

主要包括新媒体研究,以“全媒体、大传播”理念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使学科建设不断适应传播形态的变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

1.3视觉传播研究

主要包括电视传播和摄影传播。

2传播学实验室体系的建设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更好地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室体系建设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2.1根据专业课程开设的要求

要结合专业课程的要求开设传播学、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播音基础与播音创作、新闻摄影摄像、节目编辑制作、电视艺术、网络新闻、音响基础、节目策划与编导,以及广告等实验课程的开设于建设,专供学生实验实习,培养学生文字基本功及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必需的素养。

2.2根据学生实践的需要

根据学生实践的需要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符合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管理科学、体制规范、手段先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根据专业开设情况,建设用于学生专业实习实践的播音室、平面媒体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语音训练室、声音合成实验室、网络新闻编辑实验室、摄影棚等,以满足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

2.3硬件设施的扩充和更新

传播学实验室需要为实验实训所用,电脑、打印机等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基础设备,方便教师及学生的创意采图,电脑作业,新闻/广告等影视学习,相关硬件设备的好坏既体现了现代实验室建设的功能性、先进性和完备性,又体现高科技化、便捷化和人性化等特性,硬件对于信息的流畅及索求更是非常重要。

3结束语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文3

关键词: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一,是现代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新闻学起步较早,在新闻传播学教育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研究与借鉴。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

随着新闻装备、人们思想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传播学得以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点。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交叉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突出实用性质,淡化理论性。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这就要求必须创新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划分方式,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新的环境条件的新闻传播理论。

(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张。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传播业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新闻传播学的内涵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中国电视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二、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渊源。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在近现代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闻传播学教育源远流长。

(一)、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起步较早。

英国最早的日报《每日新闻》创办于1702年,是世界上较早采用双面印刷并分栏、较早形成近代日报形式的报纸;1851年出现在伦敦的路透社,是世界上首批诞生的新闻通讯社之一;1922年以民营形式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于1927年改组为公立(BBC)以来,已成为西方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1936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电视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英国人的观念中,掌握实际本领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从实际接触中学习其中的技巧,新闻传播教育也不例外。这种理念影响着早期的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奠定了英国新闻传播学的地位。

(二)、传播学发展先于新闻学。英国的传播学出现在新闻学之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社会科学家便开始对媒体效果研究产生兴趣,传播研究与传媒研究院系应运而生。西方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很早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学,范围更加宽泛,设计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内容,以及广告研究,公共关系研究,媒体经营研究等。在英国传媒教育领域颇具盛名的城市大学新闻系被规划入该校的艺术学院,而另一所著名的维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却在同一个学院,还有一些院校的传播学被划入英语学院和商学院。

(三)、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起始较晚。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方面,伦敦大学曾率先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非学位教育);最早开设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是卡迪夫(Cardiff)大学,于1971年开始进行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伦敦城市大学于1976年开始辨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但本科学位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英国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媒介教育起始较晚,但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和发达的传媒业等基础,在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教育与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区别较明显,而且整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总体上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而各校又自有其特色。

(一)、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从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角度来讲,英国新闻学教育领域的学位点,虽然提供宽厚的理论框架,但更加突出的是强化专业新闻实践。无论是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研究生教育中按媒介及其实务细分的专业方向设置,还是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划分较宽的专业方向设置,均要求学生深入某种媒介领域进行大量练习。而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则侧重于传播学、文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视角、争议点、研究方法等,以便为研究生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奠定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关于整个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有欧美较为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教学)型之分,而且还有研究与课程(教学)型,而且对课程学习的数量要求非常高。就“ResearchDegrees”来说,不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在时间分配上以研究为主,并对开题报告、研究项目和博士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博士论文达到8~10万,并强调博士论文对于专业的独创性贡献,而且该专业的哲学硕士点(A型)也要求学生聚焦于选定的研究领域并撰写4万词的学位论文。而该专业属于教学型(“TaughtProgrammes”)的硕士学位点,则要求研究生修满4门课,撰写1万词的学位论文。

(三)、社会科学特征明显。英国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研究新闻和传播活动的规律,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从理论课授课内容也可以看出其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比如《新闻理论》,涉及战争与新闻、新闻业市场结构与新闻实践、新闻从业者为谁而工作、新闻与政治、国际新闻流与通讯社等专题。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新闻学更多地“体现出政治与文学杂揉的特点”,“更具人文学科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新闻学教育视角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超级秘书网

但是,“当新闻活动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学已是一种必然选择。”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可以让新闻学教育更贴近现实操作。

(四)、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此类学校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不少教师来自国外;其学生结构更呈现出国际化特征,约50%的研究生是外国留学生。这种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增加了彼此间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但同时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带着其对一些重要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一起学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在当今时代传媒的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跨学科、个性特色突出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

四、结束语。

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社会科学特征明显、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特点,抓住了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精髓,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GarnhamNicholas,CapitalismandCommunication:GlobalCultureandtheEconomicsofInformationLondon1990.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文4

关键词 分众化传播 新闻教育 改革 适应

随着媒体市场的日益细分和与此相对应的媒体专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21世纪的大众传媒已进入一个分众化传播的时代。分众化的传媒越来越需要对某一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传媒工作者。传统新闻教育培养的粗放型新闻人才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新闻媒体开始从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招收毕业生,而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在有限的媒体就业市场中,逐步丧失了专业优势和就业空间。

固然。保持自身的学术坚守,是新闻教育不可迷失的专业发展方向,但是,正如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新闻系主任帕克斯教授所说:如果新闻系学生在媒体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那就说明新闻教学和课程结构出了毛病。虽然当前的中国新闻教育还未出现在媒体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不足的状况,但是,新闻教育培养的人才如果与市场需求日益脱节,那么,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媒体需求与新闻教育自身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应该是传统新闻教育必须作出的反应。毕竟,培养新闻人才,始终是新闻教育需要坚守的方向和宗旨,也是社会发展需要新闻教育的根本原因。

一、分众化传播时代的大众传媒

借鉴国外的媒介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受众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大众受众时代、细分受众时代、适位受众时代和一对一受众时代。不同的受众时代需要不同的媒介和节目形式与之相对应。目前的中国受众,正处于由大众受众时代向细分受众时代过渡的阶段,媒介从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服务,制作大众化的节目,向对受众有针对性的传播。制作专业化的节目过渡,因而有了都市报的出现、报纸专业化、电视频道专业化等媒介实践的大力推进。大众传媒的发展进入到分众化传播的时代,其表现形式是,媒介市场日益细分,专业化的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如财经类的《21世纪经济报道》、体育类的《体坛周报》、《足球》等等,以及数字电视提供的卫生健康、围棋、靓妆、旅游、时尚等频道的分众化节目。即使依然在进行大众化传播的传媒,其部分节目或栏目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深度也越来越专业化,如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的经济、法制类节目。专业化媒体对于专业化传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对应,新闻教育也必须适应分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作出相应调整。

二、当前新闻教育的反思

目前的新闻教育规模可谓庞大。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60多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在校生达到13万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达3万多人。然而,新闻媒体并没有因为新闻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大量招收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为了维持媒体报道、经营等各项工作的运转,也为了调整传媒业发展若干年来积累的人才结构单一的状况,媒体逐渐对于相对单一的采、编、播为主的人才失去了兴趣,而越来越倾向于选用兼具节目策划经营、宣传销售、制片管理、市场运作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即使在新闻报道领域,具有经济、法制、体育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也更受青睐。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则因为知识结构的不匹配而丧失了竞争优势。这无疑暴露出当前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的问题。新闻教育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作出相应调整。放任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被动局面。因而,有必要对当前的新闻教育作出理性反思。

1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新闻专业讲授的多是一些新闻传播的采、写、编、评等基础理论课程,专业面较窄,传授的技能也偏少,而且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某些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费缺乏等,致使一些学科设置不合理。课程开设不齐全。这不仅不能培养出复合型新闻人才,对于专业化的媒体急需的特色鲜明的“专才式”复合型新闻人才更是无能为力。

即使是对于新闻传播的采、写、编、评等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某高校回答学生提问时多次指出,你这个问题属学院派问题。与业界差距太远。原新华社高级记者、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也尖锐地指出:“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一些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的人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只会写无新闻的新闻。”许多媒体也普遍感到,新闻院校培养的学生写小而浅的东西还可以,写大而深的报道则不行。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李响先生更是认为,有些学新闻的学生写的东西空而泛,往往不得要领;甚至一条简单的口播导语都需要编辑修改多遍。

知识结构单一、人才培养口径过专过窄、缺乏实践能力,是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

2 通识教育与传播学的引入与新闻专业教育的矛盾。

通识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具备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广阔的空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大一、大二开展了通识教育,但绝大部分高校并未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真正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与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在一起的,它是不同院系学科的共同基础课,这样之后的专业教育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更为深入的讲授。但是,我们的通识教育却与专业教育联系不太紧密。而通识课程必须在大一、大二完成。新闻学院的专业课都顺延到高年级才能开设。而且必须从基础课程讲起,客观上造成通识教育挤占了专业教育的时间。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新闻教育的理论基础,在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传播学的课程也越来越多地挤占了新闻学的领地。虽然传播学的“受众”理论、“把关人”理论等对新闻学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两者的培养目标、学习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传统新闻学以培养合格的新闻从业者、以为大众“守望”这个复杂变动的世界为目标。而传播学则重视理论研究。它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广告、公共关系等等,因此传播学服务的最终目标不是广大公众,而是各种利益集团,其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新闻媒体的需要。因此,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两者兼顾势必会产生一些矛盾。

3 实践平台的不足,使学生无法培养新闻专业优势。

新闻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利用校内校外的新闻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形成新闻专业优势。是实践教育的重点所在。但是,由于近年来的新闻专业大规模扩招。媒体能够提供的

实践平台有限,而新闻院校自身提供的实践平台受到资金投入等限制,在质量与数量上都与媒体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而且由于传统新闻教学模式中对于实验课安排的学时较少,学生只能基本或勉强了解实验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无法充分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妨碍了专业优势的培养和形成。

4 师资结构亟待调整和完善。

调整课程结构,提升教学内容,充分开掘和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等,都需要新闻专业的教师自身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量新闻专业的教师是从中文等学科转向而来,几乎没有新闻从业的经历,与媒体接触也比较少,不了解业界的最新动向与需求。这类教师讲授史论类的课程尚可,一涉及新闻实务课程,难免纸上谈兵。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着重学历层次,不少拥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到了新闻教育的第一线,但大部分高学历人才从学校到学校的单纯受教育经历,也使他们对于新闻实务课缺乏领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中国的新闻媒体与新闻教育长期缺乏有效的互动,媒体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长期缺位,也是形成目前新闻教学对于新闻业界实践犹如隔岸观火的原因。

三、分众化传播时代新闻教育的调整

1 完善课程结构,提升教学内容,培养分众化传播时代的媒体人才。

当前新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分众化传播时代新闻媒体的实践要求,这是新闻教育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课程安排上作出调整,着眼于专业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这也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各高校新闻教育同质化的问题。

具体来说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根据学校的资源优势,合理定位本学院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如财经类大学的新闻院系,可以依靠本校的财经类教学资源优势,通过鼓励学生多选外系的课程,或者攻读双学位等方式,培养具有比较丰富的财经知识的媒体人才。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有这方面的实践,如财经类大学依托经贸专业的资源优势开设财经新闻专业,政法类大学利用法律专业的资源优势开设法制新闻专业。外语类大学利用外语优势开设国际新闻专业,体育类院校利用体育专业资源优势开设体育新闻专业等等。这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各高校新闻教育同质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是落实真正的通识教育,即能够与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在一起的通识教育。新闻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社会及人类境况的透彻把握和深刻领悟,以及由此生发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进而将其内化为专业方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它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高度整合才能共同促成。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担任爱荷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时,就将新闻学设置于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土壤之上,开设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内容的课程。这也是新闻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向。

第三是适应分众化传播时代的需要,提供专业化的模块教育。当前,媒体对于既熟悉报道领域又精通新闻业务的人才的需求相当迫切,在这类复合型人才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宁可要熟悉报道领域知识的人才,所以才会出现“媒体不招新闻专业学生”的现象。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在精简新闻专业课程的同时,给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喜爱的报道方向(或报道领域),提供各种相应的选修模块,进行跨学科培养。这种跨学科培养也是美国高校新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如纽约大学的新闻专业下面分出了纽约都市报道、美国国家报道、文化报道和文学批评、金融与经济报道、科技、医疗与环境报道等许多具体的报道方向,他们还和国际事务研究学院合办了拉美与加勒比国际形势报道、法国国际形势报道和近东国际形势报道三个方向的报道专业,以为各类不同需求的媒体输送精通报道领域的新闻人才。这种做法给已进入分众化传播时代的中国新闻教育提供了借鉴。

2 与新闻媒体建立长期有效的良性互动。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普遍有一种看法,就是新闻理论的研究落后于新闻实践,实践走到了理论的前面。令人眼花缭乱的节目形态、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变化无常的媒介市场,都让一些教科书望尘莫及,无法跟上。高校的新闻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媒体实践远远脱节。于是媒体对于高校不屑一顾,而高校则对于变化中的媒体不知所措。

新闻教育固然始终要有自身的坚守,不应该跟着媒体亦步亦趋,但是,如果新闻学院培养的不是适应媒体需求的人才,又如何才能达成专业培养目标,如何应对学生就业率等事关新闻专业生存发展的考核呢?所以,与新闻媒体建立长期有效的良性互动,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是高校应该做的事情。这种互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高校教师多与媒体接触,甚至参与媒体实践,以保持专业灵敏度和前沿性,这是走出去的做法;直接从媒体引进高层次人才,如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邵华泽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资深报人范敬宜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届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也先后聘请业界名记者高钢和新闻官员赵启正担任院长职务等,这是引进来的做法:更多的是,要适应分众化传播时代的需要。就像提供模块教育那样。多提供模块讲座,从业界聘请某些领域的高端人才走进校园办系列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确立专业发展方向。

3 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优势。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文5

[关键词] 高校新闻 传播学 教育研究

新闻传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和重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为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直接与明显。新闻传播事业在中国,已成为联接新闻信息产业和以高科技为特征的传播技术产业的桥梁,不仅有其经济效益,而且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给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契机。

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特点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质,但理论色彩较弱。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许多传播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已成为新闻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报,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各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以及广告、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的研究等等。

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等等,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新传媒的研究发展迅速。

2.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各媒体不再仅仅是党的机关报或国家的广播电视台,也是经济实体和利益单元,报业和广电业的集团化,传媒之间的竞争内地传媒与境外传媒的竞争,都要求各媒体的负责人懂得传媒经营。把受众接受传媒作为消费行为的研究,将传媒娱乐视为经营策略考察也纳入了传播经营的理念之中。

随着中国传播业近几年的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该研究扎实而有成效,涉及新闻官司的各个方面,从各种新闻侵权现象到著作权问题,从隐性采访到隐匿权、更正与答辩,就论证的范围而言已经相当全面而完善。

3.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变迁。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包括卫星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有的学者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指出中国电视产业的三人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目前,舆论监督成为与新闻理论、新闻法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并涉及到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公民权利的研究等等。中国的新闻学从传统的党报理论转向一般新闻学理论,其背景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了变迁。

二、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特色的研究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与条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看问题,坚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办实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局面一定能够开创。

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研究当中,关于教育特色的研究最为重要。怎样形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特色呢?首先,要充分依托自己学校的特色,根据自己学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来办专业。这样才能把专业和学校紧紧融合在一起,充分集中和整合学校的所有学科的优势,扬长避短,突出自己专业的特色。比如一所体育学院的新闻传播专业,就正好从体育上做文章,努力探索体育新闻办学的途径,着重在培养优秀的体育新闻从业人员上突出特色。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所处地区、城市的特点,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区特点,在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上做文章,紧密与当地党政部门和新闻传媒单位结合,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如一些地方民族大学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就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优势,在民族新闻的教学与研究中独树一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特色的突出贡献。第三,要充分调动本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与培育教师们有特点的教学与科研新经验、新成果,不断努力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某一方面、某一项目、某一课题上,做出新的突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培育出特色。第四,突出特色,还要善于和勤于在办学中不断总结与积累经验,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认真回顾一下在办学中哪些事情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师生们的反映如何,新闻传媒界和社会的反响如何,从而去发扬和推广好的办学方法、模式与经验,克服与改进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事业,其前景十分广阔、光明。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常有一句话叫“不进则退”,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进步慢了,也是后退。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精神,努力发展新闻传播教育。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传媒人才,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范文6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及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参考书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 招生专业名称和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和代码 所在学院 初试考试科目 文学(05) 新闻传播学(050300) 01传播学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新闻传播实务

02出版学 03新闻学 传媒经济与管理(0503Z2) 01传媒产业经济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管理学基础

02传媒企业管理 03传媒数字资源管理 04文化产业管理 理学(07) 科学技术史(071200) 01印刷科技史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印刷概论

④科学技术概论

02印刷品保护修复 03印刷产业政策 工学(08) 机械工程(080200) 01印刷机械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机械设计基础

02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03印刷装备创新设计与仿真技术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技术 物流工程(0802Z1) 01物流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02物流系统安全与信息化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01信息与有机光电子材料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材料科学综合

02等离子体与材料制备 03环保包装材料与加工 04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 05先进油墨与流变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01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 03 嵌入式系统及与物联网技术 04数字内容安全与版权管理 05大数据处理与云出版 图像科学与工程(0810J1) 0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数字化印前图文处理

02集成化印刷生产与管理 03跨媒体颜色再现技术 04印刷标准与过程控制 管理学(12) 企业管理(120202) 01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02 市场营销 03人力资源管理 04信息资源管理 艺术学(13) 美术学(130400) 01中西绘画艺术研究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美术理论

④造型基础

02动漫艺术研究 03影像艺术研究 04美术史论研究 设计学 (130500) 01新媒体艺术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设计理论

④设计实践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专业学位)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研究方向名称 所在学院 备注 出版(055300) 01编辑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④出版专业基础

02出版产业与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03数字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135108) 01新媒体艺术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理论

④设计实践

02平面设计艺术 03绘画艺术 会计(125300) 01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 经济管理学院 ①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英语二

02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实务 03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实务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01 机器人与智能印刷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数学二

④电子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 数字印刷技术与防伪印刷 03 可变信息与印品质量检测 04 移动应用与系统安全 05 大数据与云出版技术 新闻与传播(055200) 01数字出版与传播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