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范文1
中学历史教育科书是进行中学历史教育的工具。历史教师主要依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则凭借教科书获取知识,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陶冶意志和情操。因此对于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满足于静态地传授没有加工,仅经过粗略加工的知识,而应当努力从浩瀚无边的“死”的历史知识中弹奏出的一曲曲动人的魄启人心智的旋律,让这些知识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例如在运用唯物史观探讨历史发展规律时,既不能只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忽视甚至否认其变化的多样性,也不能只看到经济基础对历史演变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以避免历史认识论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倾向,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具有“神”韵的历史知识,使其在学史、读史过程增益智慧。
历史教育的内容与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迥然不同。它是从时间的纵向角度来考察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一种时间状态中的“过去式”。也就是说,历史教育中的内容表现是一种人类过往的生存状态。因此,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一样,它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揭示人类存在的时间意义。
当然,历史学中“过去”的意义不仅在过去,历史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过去”历史知识的传授。因为过往的历史并不是像一具坏死的肌体,随着时间的逝去而变得毫无意义,相反,它却以一种传统的力量汇入到人类的“现在时”、“正在进行时”和“将来时”等一切时态之中。
人类日常生活的实践作为历史(学)的目的与归宿,同时也充当历史认识的逻辑起点。由于现实生活的不同要求,认识主体确定了自身进行历史学实践的不同目的,而主体性的差异进一步导致历史经验建构的多样性。
由此历史认识论必须遵循着从现在到过去的逆向时间顺序。这就是说,当现实存在物的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过往时间太中的历史,不仅是因为人类当下生活的一切现实基础都与作为历史的“过去”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还由于今天的人类与昨天或前天的人类,在本质上具有某些内在的关联与相通。
历史教育工作者作为对人类既往历史的解释者,他的工作不仅仅是要作一个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成为一位借助史识重构历史图景塑造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这一点也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与其他自然科学教育工作者所担当的职责的不同之所在。然而,历史学虽不是人们所谓的“科学”那种意义上的科学,但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仍有其独特的、崇高的、不可取代的价值。
积极、稳妥、逐步地改变历史教科书仅由国家编写的局面,提倡各地和个人积极参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为除语文、外语、数学等工具课以外的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课制定出内容较现行中学教学大纲更加详细、要求更为具体的学科课程标准,以方便有条件的地区编写教科书。同时,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从事或参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因为他们比专业编辑更熟悉中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更了解中学生对哪些历史知识的需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只需进行教科书编辑的资格审查和教产书质量的审定把关,凡符合编辑教科书条件的人员,均应允许其按照科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编成后由国家教育行政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定,符合标准的即可同出版使用。在教学实践中脱离中学实际的历史教科书自然会淘汰,那么中学历史教科书质量就必然会有较大提高。
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赏识教育 职业学校 教育管理
卡耐基指出:“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放在教育中就是赏识,赞赏属于精神食粮,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事理的接受方式,但共通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认可。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以此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这个手段就是赏识教育,它是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努力进步的动力火车。
一、 认知赏识教育及理论依据
赏识教育,笔者认为是把赏识的交际手段运用到教学教育中,是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的教育管理方法。通过鼓励与赞扬,来教会他们与外界健康互动,形成自信的人格。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其中的尊重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前者是人的自尊,后者是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提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信任,能激发学生的进取,从而形成正向成就。教师要运用这些原理,在教育中用语言、行为表达对学生期望和赏识,从而产生正向影响。
二、 进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学生绝大部分为初中起点,兼有部分高考落榜生,学习习惯并不是很好,甚至在课堂上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既有一般高中生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的个性,他们正值青春发育的高峰期,正处在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个人意识开始进入自我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阶段。因此他们相当在意自我的形象,在意他人的评价。然而在学业上底子相对较薄,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所以存在自卑心理。从而会想要躲避,感觉前途渺茫,缺乏学习信心和热情,但是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需求又日益强烈。
所以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在教学管理中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一种极好方法。
三、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
1.走近学生的生活,发现优点
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耐心寻找,就能发现其自身具有的长处。所以要亲身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认可、表扬。例如笔者学校15汽修的一个男学生,上课话多又散漫。有一天他突然问到笔者:“老师,老师打学生到底对不对?我真想揍那个老师!”笔者当时一愣,决定先倾听下他的诉说。于是,笔者便回答到:“不如先休息一下,利用这个时间说说老师打人的问题。”此时,几个学生纷纷举手要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便让他们自由发言,用点头的动作体现“感同身受”,但未作正面回答。倾听后,笔者便反问了一句:“你说,你很想揍那个老师,你揍了吗?”他说,没有,学生不能打老师。笔者拍手鼓掌,学生们都很惊奇。笔者说,你很棒,你懂得忍耐,接下来就是心态的管理了。然后用西部牛仔的故事告诉他,忍耐是一种多了不起的品质。这个学生在后来的课上主动参与互动,在自评中他说:“连忍耐都可以,参与活动又有什么的。”
2.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强化,讲究分寸
现代西方教育都很重视对学生的肯定。他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骄傲也会使人进步,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分寸。
(1)不要虚假赏识。赏识要发自内心,给予符合现实的证据,要让学生感到确实很自豪。当学生发现老师在故意讲好话,便会产生抵触情绪。
(2)不要笼统赏识。那种不着边际的空泛表扬并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喜悦和激动效应。笔者发现,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单个的、有针对性点评中的赏识,是师生相处的技巧之一。本学期笔者教授的课程是一门素养课,日常评价答题完成时,要求学生要亲自把试卷交到笔者的手里。每交一份,笔者都会给予简单、真诚的评价。当时教室很安静,他们听自己的同时,也会比较别人。收完卷时,孩子们同样给了笔者掌声。
赏识是一种认可,每个学生都有两面,认可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批评处罚是一种认可后的关注,所以批评处罚和赏识在教学管理中是配合使用的。
职业学校课堂管理,不只是积累知识资本,还有学生的认同,赏识教育中的相互认同,只有认同才会有进步。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更是一项复杂的师生对弈,赏识教育的利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范文3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个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有一个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学校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必须要有一支热爱教育、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除了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外,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下面是本文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见。
一、思想先进、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学校领导班子和热爱教育、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性因素。
1、思想是行动的航标,学校领导集体的教育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行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势必发生重大改革,应试教育必将真正意义上退出历史的舞台,素质教育将会全面落实。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学校领导集体必须认清形势,及时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调整育人思路,尝试多元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学生评价制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认真落实素质教育。
2、管理环节是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过程,科学的管理机制会产生高效的工作效率。不科学、松散的管理将会导致人力和物力的双重浪费,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更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作为学校领导集体,必须避免官僚作风,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及时观察教学状况,悉心听取师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灵活管理,避免形式主义的机械化操作,力求管理的实效性和激励性。尤其是激励机制,学校要多方面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协调、争取资金,要舍得花钱,舍得花大钱,提高教师福利、加大报酬、奖励标准和力度;努力解决教师职称评定、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长期存在的焦点问题,彻底消除教师思想顾虑,让其安心工作。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具备热爱教育、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育人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还要培养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师德教育,对教师面临的来自社会、来自学生、来自个人家庭的思想压力、困惑及时进行引导开通,将学校和社会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距离有机地进行协调统一,缩小认识差距。引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逐步理解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业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培养争优创先的工作热情。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汇聚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才能获得很高的工作效率。
二、渊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1、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使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课程间的整合、知识面的跨度,都给原有的所谓“专业”带来挑战。新课程需要具有综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重视继续再教育,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胜任新时期教学工作。
2、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肯定了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摈弃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思想,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的,因材施教,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重视锻炼学生的动脑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3、平等参与、同帮互助的新课堂,要求师生的角色要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规律,掌握学生心理生理特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指导学生去探究,鼓励学生去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扫除心理困惑。学习阶段,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理与指导往往会使其困惑无法安心学习。因此,教师要想使教与学和谐,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大哥大姐”,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上课生动、有趣应该是每位教师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 教育管理 学生主体式
[作者简介]陈瑞莉(1976- ),女,江苏江阴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71-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后大众化”阶段,学生参与的形式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面对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要充分重视高职学生主体的作用,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性。
高职教育培养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强化实践性教学,注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塑造学生的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一名学习者,更重要的是一位工作者,学习的过程不是僵化的“念书”,而是真实的“工作”;教师的定位应从“授”变换成“导”:引导、诱导、指导、教导和辅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学习问题的策划人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牵头人,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业任务。
学生主体式的高职教育管理是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创新发展。培养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在高职学生探求知识、学习技能和为人处世中居于主置,承担主体职责,发挥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为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两个方面:主体意识是指高职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和主体行为的感知程度;主体行为是指高职学生在自主意识支配下实施的行为。
一、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价值观的嬗变。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确立的教育价值观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价值观基本上是社会本位价值观;后由于受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影响,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突出了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观都有其理论依据,也有其偏颇之处。前者忽视个体价值,压抑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后者忽视社会价值,只顾个人利益,无视社会整体利益,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两种价值观的缺陷都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想适应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自身教育的价值取向,顺应时代的潮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主体性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高职教育必须承认个人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重视学生的全面智能开发、人格塑造以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和促进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性的要求,突出学生认知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个性化发展,建立“人人可成才”的发展环境和成长路径。
2.传统教育管理的弊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教育类型不同,致力于培养处于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把目标放在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双重培养上,但实际操作中“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处处可见。从17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初的“传统教育”学派的“班级授课制”和“三中心论”(以教师、教科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直到今天都影响着教学模式。教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个性化最终为“成绩一刀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情况下只能一视同仁地进行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培养。这种单向授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教学,并不是主动积极地学习,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都很缺乏。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管理。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中,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定规矩、教学生、管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不是以学生的具体能力为标准,而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绩效的考核依据。
二、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的可行性
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范文5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在实施“精品教育强区”战略中,全域强力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三开”“三开放”,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从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实验教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实验教学;管理;教学
四川盆地南部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该区位于长江、沱江交汇处,幅员面积仅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辖12个乡镇街,滋养着36.13万人口;经济繁荣,教育高速发展,中小学校29所(公办学校24所,民办学校5所),中小学生40400人。近年来,龙马潭区实施“精品教育强区”战略,教学工作立足素质教育,坚持科学发展,紧密围绕省、市教育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以“均衡+特色”旗帜引领,全域强力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三开”(开齐、开足、开好)和“三开放”(开放图书室、开放体育器材室、开放计算机室),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从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强化实验教学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管理精细化
(一)健全“三四五”管理模式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是实验教学“三开”和“三开放”工作的保障。“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水平”,工作做到“精、细、实”,各种资源才能发挥最大功效。龙马潭区建立的“三督查、四联动、五统一”管理机制推动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1)“五统一”细化管理
针对实验教学工作,龙马潭区教育局督导室、技装站、教研室的同志定期和不定期地分片到各学校实地指导、全面检查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实施“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实验流程、统一实验教学日志检查形式、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工作细则、统一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职责、统一制作中小学实验园地(公示牌),确保实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四级联动”管理模式
龙马潭区教育局成立了督导室、技装站、教研室、学校“四级联动”管理模式。成立了“龙马潭区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全区实验教学的强力推进。督导室主抓实验教学的评估导向与考核细则;技装站负责实验教学具体工作;教研室针对课程业务工作进行过程性跟踪与指导。各学校教导处、技装室组织实验教学的实施。
(3)“三级督查”落实到位
各学校实施了实验教学的“三级督查”管理制度。一级督查: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级督查人员,必须对各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完成班级进行认真督查,并在实验公示栏中进行分级评价公示。二级督查:教导处。教导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直接管理部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各科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一听,随堂推门听课;二查,检查实验教案、实验报告的填写与批改、实验通知单的填写和日志的记录、实验教学效果;三问,开展学生实验问卷调查等。三级督查:技装办公室。学校技装室除了承担仪器设备的建、管、配,仪器的统计上报与增订,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检查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对实验效果进行进一步督查。即在前两级督查的基础上,抽样每位实验教师任教班级的4名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对实验的熟练程度来督查实验教师工作,让实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健全长效机制
(1)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根本保证。我们坚持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长期着力于构建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各学校也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相继制定和完善了《龙马潭区关于实施“实验教学、功能室管理工作专项考核”意见》《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检测实施方案》《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制度》《实验三开询问制度》《实验三开督查制度》《图书室全面开放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各单位都逐步健全了各功能室管理、实验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应用等管理制度,有效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推进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进程。
(2)建立专项工作制
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益,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全域推进实验教学“三开”和“三开放”,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按照国家课标、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100%。全区全天候开放图书室、体育器材室、计算机室。实行学校藏书室、楼道书吧、班级书柜“三级阅读”管理机制,各校每学期定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体育器材室是“超市式”开放,学生可自主选择活动器材,自由开展体育运动。
(3)活化激励机制
首先明确规定实验教学工作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范围,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与绩效工资挂钩,在绩效考核中提高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等学科的工作量系数。其次,在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工作考核、选先评优等各个方面,给从事实验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教师开辟“绿色通道”,专门划拨一定的名额给实验学科的教师或为其增加一定的分值。其三是在评价激励机制上实行创新性的分级评价。各校通过增设实验学科教学情况公示园地,根据教师实验教学完成效果进行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的评价,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
(一)装备标准化
龙马潭区以“义教均衡县”迎省检(2015年12月25日顺利通过省义教均衡督导团检查评估)为契机,加大办学基本条件经费投入,推进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近两年用于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的经费达3886余万元,其中实验教学“三开”标准化建设投入770万元,“三开放”投入1656万元,“班班通”及教育信息化投入2157万元。目前,全区普通中小学实现了实验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片区学校、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和4所村小全部建立起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仪器保管室。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基本要求配齐、配足了小学科学、初中理科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计算机、图书等各类仪器、器材、设备设施。
(二)功能室达标
实验、图书、艺体卫劳等各类功能用房场馆数量、面积达标,卫生整洁、布局合理、陈设规范,仪器设备设施存放符合要求。对实验室的财物进行了对应管理,确定了专人用规范账册,按部颁目标将仪器记账,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所有仪器都定橱定柜存放,并将仪器用卡片编号,挂在橱上。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大方。各功能室文化建设丰富多样,富有针对性,育人氛围浓厚。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实验室130间、图书阅览室52间、音体美功能室126间;拥有图书848538册、计算机3028台,保障了实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化建设加快
2015年,引进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目前各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正在进行数据入库,将实现装备信息化管理,推动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与实验教学相融合。2015年11月,引进了“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初高中理化生、地理、小学科学等学科还可以进行数字化实验教学。这在西部地区还是首例。
三、队伍建设专业化
(1)配备专职教师
区教育局规定凡是完全小学(一至六年级齐备的小学)以上的学校,必须设置专职实验教学教师。
(2)开展教师培训
采取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结对帮扶、名师引领、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培训。坚持每期举办一场全区性实验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3)搭建展示平台
龙马潭区每年都组织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自制教具和教学论文评比等竞赛活动,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队伍的风采。积极开展探讨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
(4)加强教学研究
技装站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围绕服务于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展技术装备管理专题工作研究》的子课题《抓好“校校交流”活动,推进学校实验教学“三开”工作的研究》,将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工作提升到理论研究,并在省级会上交流发言。实行跨区域联合开展实验学科教学研究“校校交流”活动,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观摩—研讨—评价—质疑—总结”五环节教研模式。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为校际间的观摩、检查、交流、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区域学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
(5)加强对实验教学和过程研究探讨
如胡市中心校市级科研课题《小学科学教学与农村现实生活相融性研究》突破课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农村孩子的科学学习生活进行拓展。目前,全区有4个学校被选入国家级科研课题《欠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实施途径与模式研究》参研学校,正在进行实验研究。
四、成效显著
(一)培养了一批实验教学能手
教师们精心设计课堂,对器材准备、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细心安排、反复演练。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挖掘了教师的潜能,而且增强了教师的技能。在各级举办的实验教学竞赛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了大批青年教师,他们的教具制作、实验操作、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等专业技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两年来,144件作品获得省、市等级奖,5件作品获得国家等级奖,其中4个项目的“机器人”作品获得省级奖。全区12所学校成功创建为市级“现代教育示范校”、“实验教学示范校”。
(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每届创新大赛中广泛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三小”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三小”作品屡获佳绩。
(三)接受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交流研讨会现场参观
2015年9月23日,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交流研讨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位于龙马潭区的泸州十八中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观点接受了检阅。教育部基教二司副司长马嘉宾、基教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在省教厅副厅长何浩的陪同下,现场参观了十八中实验教学“三开”和“三开放”开展情况。来自全国各省、市(州)、县(区)代表等300余人参观考察。马嘉宾、乔玉全一行听取了十八中实验教学“三开”“三开放”工作经验介绍,观摩了实验课、美术课、舞蹈课、体育课现场,参观了师生的科技、书画作品展,深入了解学校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用房的开放情况。学校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健身操、舞蹈、手工、书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办学特色给参观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泸州市实验教学经验获高度肯定。2014年5月16日,我区十八中还成功承办了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三开”“三开放”工作现场会。
五、未来展望
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范文6
论文摘要: 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及时把握创新的机遇,不断加快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学校能够不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