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1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9)

摘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探讨“理实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法,结合工作岗位要求和物流师资格证能力要求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将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理实结合;课证融通;竞赛引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32-03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既涉及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又涉及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务操作,应用与综合性较强。知识点多、理论与实践并重、实操性强是该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该门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导致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业务能力的提高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课程组织与设计思路

依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必须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遵循“以岗位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岗位任务为导向来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经过不断的总结实践,我院逐渐探索了一条“理实结合、课证融通”的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仓储、配送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依据

结合仓储与配送岗位的特点,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周边企业进行调研。近三年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先后组织教师十余人次到神威民爆集团、牧原养殖集团、中国石油第二机械制造厂、南阳防爆电机集团、中光学集团、豫鑫物流等多家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目前,我国仓储与配送行业的基本岗位有仓库管理员、业务员、理货员、商品检验员、库存控制专员、客户服务专员、运输调度员等。考虑到毕业生到企业后往往从基层做起,我们对上述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了认真分析,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还注意借鉴物流行业标准,将《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和《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涉及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内容引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

针对传统“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课程理论内容琐碎、学生学习吃力的缺点,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我院坚持以仓储配送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仓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分解教学项目,构建学习和实训任务,依据项目任务,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内容,完成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教学体系,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梳理知识点,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根据物料流通过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项目:仓储组织与设备布局、仓储运作管理、配送运作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营管理。学生通过每个项目学会相应技能。通过对以上教学环节的组织,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突出实训环节的配合

根据仓储与配送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按照学员能力递进的原则,可以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能够准确说出仓储与配送管理各作业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能够顺利完成仓储与配送的基本作业;能够寻找出正确方法不断提高作业效率;能够对作业小组进行有效协调、管理以完成较复杂的仓储与配送任务。其中后三个层次的培养均离不开实训环节的锻炼,因此必须重视实训环节,积极开发配套的实训项目,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

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尽管高职学生纪律观念差,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弱,但是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职学生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锻炼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渴求,有动手操作的愿望,有相对扎实的物流基础知识等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抓住高职生的这些优点,更新教育观念,精选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教学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专项职业能力的目标。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仿真工作情境设置、实践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同时,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原因,并形成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通过不断的总结,主动改进工作,提高操作技巧和任务完成质量,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

在教的环节,以岗位任务来引导和推动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是属于哪一个物流岗位?”搞清“这一岗位的任务是什么?”然后,再来讲授“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这样,按照“岗位业务内容岗位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介绍异常情况处理”思路进行启发与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将自己置于一个特定的岗位中,有利于增强岗位意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的环节,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尽快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使他们在学习每一业务内容时都要立即把自己置于一个恰当的工作岗位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岗位的员工一样。通过这种虚拟角色的设定,就能把所学知识与岗位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既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又生动有趣。

在做的环节,按工作岗位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使学生“真实”体验并操作。“实际”业务发生后,对这一岗位的基本目标,基本运作方式、作业流程,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提供仿真模拟,使学生在“做”中学习、总结,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创新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综合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探究性知识内容的讲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等环节来组织教学。例如,在介绍“库存管理部分安全库存设置”内容时,可以设计“为什么设置安全库存”、“安全库存的设置原则有哪些”、“安全库存是如何确定的”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等环节,加深对安全库存的概念、计算方法等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实际能力。

对于实操性比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虚拟角色设计法。按照情境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学习评价等环节组织教学。即首先由教师示范,讲授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扮演相关岗位角色进行初步的模仿,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接着由学生按角色分工进行实践练习,以强化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前两个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后两个过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整个过程按照“观、模、练、评”的认知规律进行组织,场地要求选择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

对于仓储商务管理部分仓储合同内容的讲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而鲜活的仓储合同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对纠纷进行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只发挥引导作用。当学生明确讨论结果后,教师可以公布法院对合同纠纷的实际判决结果,让学生自己进行对照,从而找出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偏差,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加强对仓储法规的认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走入“就案例说案例”的误区,而是要以案例为载体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的优势,将行业相关专家引入课堂,通过讲座和实训指导的形式,重点向学生传授实际工作岗位的经验性和技巧性知识。例如,企业中仓储部门如何与其他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如何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如何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内容,作为对课本书面知识的重要补充。当然,也可以搜集仓储配送行业相关人物访谈、企业培训讲座等视频、图片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共享,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课证融通,竞赛引领,以技能培养为核心

“双证书”制度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要求学生除获取学历文凭以外,还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相关证书知识点的要求。以我院为例,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其考试内容涉及物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仓储和配送知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培训教材,吸取精华,对相关考试内容加以强化,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它也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国家技能大赛规定的技能和内容要求,开发出与学院实训条件相适应的比赛方案和实训方案,将赛项规范引入实践教学中,组织校内技能竞赛。通过实训和竞赛,及时发现操作熟练、准确率高的学生作为省赛、国赛的备选选手,加以重点培养。同时,通过相应环节的实施也可提高本专业全体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的。通过竞赛引领,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固化中的引领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院的技能竞赛水平。

(四)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体的综合成绩评定模式

考核方式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要突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的,必须改进现有的“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转而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即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实训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中,使过程性考核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比例达到80%。

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要求教师做好日常教学的各项记录,及时对学生的课堂、实训、讨论等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注重平时采分环节。当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不是成绩评定的唯一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可以引入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机构和成员对课程教学进行综合考核。应考虑将上述形式纳入成绩评定体系中。

在选择考核方式时,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力求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要根据“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确定评价的方式方法,即既要运用书面答卷、操作和上机测试等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要合理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对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掌握情况,从而全面考核学生学习质量。例如,对必须掌握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基础知识可采用闭卷考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仓储专业技能的考核可通过现场操作或在计算机上操作等形式,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对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考核则可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以检验学生理实结合的综合能力和反应的快慢。

参考文献:

[1]张红娟.《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物流科技,2003(1):122-123.

[2]王婷婷.“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仓储管理实务教学改革初探[J].物流科技,2012(9):113-115.

[3]孙统超.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实务实训教学课改[J].物流技术,2012(5):254-256.

[4]李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201-202.

[5]钟苹.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考核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57-60.

[6]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14

北京作为一个宜居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是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以服务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发展宗旨,更加注重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服务保障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高效、集约、低碳的城市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发展,对基层从业者的要求也从单一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管理能力和熟练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转变,为适应这一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 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适应首都经济建设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了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养成三维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

11 思想品德修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不断挖掘德育教育元素开展各种德育活动,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11 法制教育

从教育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除开设《法律基础》、《物流法律法规》等课程外,还通过模拟法庭、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112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活动、个体学生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113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通过《职业礼仪》课程和入学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借助劳育课和参加社区劳动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增强集体意识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军训和校园运动会,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的团队合作意识。

12 专业知识技能

按照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物流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未来从事物流行业和个人发展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内容以公共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的形式,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第二部分,是直接与工作岗位挂钩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按照产业分工将这些内容进行重构,分为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国际货运、生产物流等几个大的作业项目,每个作业项目中,又分为不同的工作任务,按不同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把知识、技能、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有机整合在各个工作任务中,学生在第二、第三学年里,可以在仓储配送、运输、生产物流和国际货代等各个不同工作领域的岗位上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规范了操作,形成了习惯。这种新型人才模式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通过学习完成的是不同的课程,得到的是各门功课的分数。而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完成的是不同工作领域中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得到的是从事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最终学会的是会做某项工作。

13 职业行为养成

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年级分别制定了行为养成“八做到”:一年级为“基本行为养成八做到”,二年级为“社会行为养成八做到”,三年级为“职业行为养成八做到”,建构了针对不同年级的三年系列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形成了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养成教育规范,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行为养成教育途径。学生行为养成“八做到”体系要求学生从细微处做起,从日常的一言一行做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符合职业人的要求。

依据这一思路,实现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三维目标,学生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学会了工作,完成了普校生向职校生、社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2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条件

21 以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为前提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所有教学行为都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必须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经过基础调研、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技能提炼等工作,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并经过几年的实践,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出发,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学习内容通过对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来确定,将专业核心技能变成了岗位工作要求,为实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行为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需要构建与工作环境相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建构知识、学习技能、获得能力,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互联系,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的物流培训基地,建有与物流企业功能完全相同的仓储配送中心、运输作业中心、国际货运中心和生产物流实训中心等,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岗位、真实的任务和真实的设备,学生可以完全按照现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相关任务的实际运作,在这里,学生能学习、能工作、能体验、能反思、能提高,为实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以作业项目为主体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我们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典型职业活动选择课程内容,依据职业工作过程,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作业项目为主体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典型职业活动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课程内容;依据职业工作过程完成课程实施;将德育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知识能力技能的培养有机融合到了各个工作任务中。

例如:《仓储配送作业项目》,就是将原来的《仓储作业》、《配送与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业务信息处理》、《物流客户服务》等课程重新进行整合,组成一个《仓储配送作业项目》。在这个作业项目中,以“不同类型的仓储配送业务”为载体,将全部的工作内容分为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实现对各种类型仓储配送业务处理方法的熟练掌握。学生在处理这些业务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的能力,了解了行业的标准和岗位的规范,了解了企业,了解了社会。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课程实施

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三个阶段完成课改课程实施工作。

第一学年: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基本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在这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提高通用能力和通用技能。与此同时,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重点进行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掌握做一名职校生所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本素养,实现从普校生到职校生的转变,为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学年:专项技能训练+社会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在该阶段主要学习直接与工作岗位挂钩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依托物流机械设备实训区、货物装车实训区、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等能够体现物流典型职业活动的专项实训室,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必需的专项技能,将专业核心技能变为岗位工作要求,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并在工作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第三学年:综合技能训练+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完成工学交替

该阶段的学习不再受课程和班级的限制,学生在这一阶段,依托仓储配送中心、运输实训中心、国际货代实训中心等能够体现物流企业综合运作模式的综合技能实训室,分别完成《仓储配送作业》、《运输作业》、《国际货运》、《生产物流》等作业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必需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以《仓储配送作业项目》中的配送业务为例,将配送作业结合物流配送业务的岗位要求,将配送工作岗位上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以“不同类型的配送业务”为载体,按照不同类型的配送业务分为三个工作任务。即:普通配送业务处理;流通加工配送业务处理和包装配送业务处理。三个工作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配送岗位的整体工作,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各项要求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有相同的准则,却有不同的具体要求。通过完成三个工作任务实现了对各种类型配送业务处理方法的熟练掌握。学生在完成三类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了行业,了解了社会。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不再是只掌握了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了这门课的考试,得到了一个分数,而是会进行配送作业,能在仓储配送公司的相关岗位上从事这项工作。

这期间,不定期地请企业专家到学校,针对作业规范和安全作业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用企业实际作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严格树立企业的作业规范及安全意识。

在这里,把上学变成了上班,把上课变成了上岗,把教师变成了师傅,把学生变成了徒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

学生在仓储配送中心完成仓储配送作业项目后,还要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六周的工学交替。这六周里,学生要由师傅带领变成独立上岗,而且要接受企业的考核,同时还要考取由劳动部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完成这样的学习,最终得到的考核结果,不再是简单的各门功课的分数,而是能在某一岗位从事某一工作的一个从业资格和从业能力,完全具备了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水平。

5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51 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这一目标落到了实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各个独立项目的技能操作,不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有效衔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特别是在三个作业项目中,将知识、能力、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行为规范等有效地融合到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能力,锻炼了品质,真正实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完成从职校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52 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分岗位参与其中,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要与其他岗位发生关联。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不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这就能够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操作优势,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53 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情境体验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教学情境来源于真实的工作情境。综合技能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室,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室,真实的企业,真实的任务,学生完成的,不再是一门一门的课程,而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了一定工时的作业任务,学生所得到的评价,也不再老师给的一个成绩合格的分数,而是企业专家所给的是否具备了能够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或者是拥有了某个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

为适应首都经济建设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为首都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河源义乌小商城;物流配套建设;物流信息产业“十二五”时期,河源市将致力于打造 “环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物流之于国民经济,犹如经络之于人体。物流通则商贸活。现代物流业逐步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物流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建设,是城市战略发展的重要工程。河源义乌的建设,将以规模化、现代化的商贸市场形象,展现城市的商贸物流标杆。

一、河源市义乌小商城项目发展概述

预计年交易额将达到30亿元的“小商品航母”正式登陆河源。这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也是一项重要的便民、惠民工程。河源市义乌小商城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将达5亿元。该项目计划将涵盖日用百货、文体用品、玩具、饰品、副食特产、服装等20多类小商品批发业态,年销售额将达到30亿元,提供约4000 个铺位,2万个就业岗位,形成立足城区、覆盖全市、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批发网络,成为粤东北地区配套最完善、规划最专业、档次最高级的小商品市场。

二、义乌小商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一)推进商贸流通向现代物流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依据河源城市规划,形成河源未来行政、商务、商贸物流三核心,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扼守城市核心地段——火车站、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小商城将协调推进东江物流城、市区商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沿线出口镇、龙川铁路编组站、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着力构筑我市立足粤北、面向粤东、辐射赣南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二)加快物流园配套建设

近几年物流园区成为仓储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除了公路货运中转型的园区外,为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服务的物流园区,仓库都是基础设施。海尔引进“区域物流”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联华投资8亿建超大型物流基地 ,京东商城斥资成立物流公司, 布局全国物流体系。河源义乌小商城重点在推进园区扩规模、强配套、促集聚、增效益上下功夫。

三、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落后

河源市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仓储市场尚未建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水平难以提高。河源市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信息反馈慢,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物流市场体系和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许多企业物流部门附属于企业内部,一是物流企业规模仍偏小, 效率低、成本高,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不利于做强河源的物流产业;二是自己拥有各类仓库,仓储管理落后,库存量偏大,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

(三)物流人才缺乏

一是高校毕业生个人素质既不符合物流企业对高级综合管理人才的要求,又不愿呆在基层锻炼,导致“高不成低不就”。二是物流培训机构只培养出“懂理论不懂实际”的人才,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物流企业人才空缺。三是物流企业还未掌握如何开发人才,真正的人才是在实践工作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四、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物流体系改进的措施分析

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项目是我市打造“商贸基地”、“物流基地”,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义乌小商品物流园区核心服务:

(一)物流园区应提供整套管理解决方案

园区整体包括车货仓对接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系统、车辆管理、仓库管理、车货实时跟踪、对外宣传、电子政务和园区管理、网上监督、物流企业支持服务、物流(仓储、运输)管理系统、示范工程对接等建立物联网。

(1)物流企业在物流交易大厅提供查询或车、货、仓的供求信息,并智能完成供需配对,宣传企业等服务。

(2)车货的实时跟踪,利用GPS/3G/RFID技术和设备,对车辆、货物进行实时跟踪。

(3)物流企业内部行政、财务、人事、库存、信息等管理。提供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

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开放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打造河源市“物联网”,积极融入全省、全国“物联网”。

(二)加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物流信息产业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换系统,其信息传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成本低廉,对传统有形市场的国际化非常重要。河源市义乌小商品城应依托现有的有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积极促进市场交易方式的电子商务化。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可以使河源市义乌小商品城为主导的物流产业产生质的提高,从容应对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

(三)政府主导完善物流市场的经营环境

政府应该主动统筹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加强协调,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涉足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为物流和配送打好基础。同时在政策上应该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在河源市内合理地建设并提升具有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的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项目的落户,提升了河源市的城市功能,增强了城市商业功能,将促进整个商业的发展。

(四)引导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河源市物流业高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以及物流技术人员紧缺,无法满足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应该建立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规划,通过全面教育、短期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河源市物流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作者单位: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谢庆勇,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物流市场现状和改进措施分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2)

[2]王令凯,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物流技术,2009(2)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4

1.分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确定职业岗位。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高校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行业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物流公司、企事业单位内部物流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储运公司、大型配货中心、货运企业等,其职业岗位有:物料计划、采购、运输组织、车辆调度、仓储管理、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施设备的作业和管理、跟单、揽货、物流信息处理、报关、报检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要对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展开调查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导向。

2.分解岗位技能,制定职业标准。根据物流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确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如下:①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对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为物流企业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营的特点,并且物流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应掌握丰富的知识面,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基本技能要求是物流人才从事物流活动必备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标准。②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劳动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社会责任心、群体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管理与控制、行为的规范性和社会适应性,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等相关能力,以适应物流企业的要求。物流作业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传递性的多环节链状操作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物流作业的效率。因此,要求物流人才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除了做好本岗位的工作,还要协调相关岗位的任务,有效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及时与客户协商沟通,使整个物流作业环节高效地实现无缝化操作。③职业发展能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使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从而提供给物流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职业素养的外延也在动态的变化,工作的迁移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物流管理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应中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持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适应多变的现代物流社会。

3.将职业要求转换成学习内容。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是:根据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确定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按照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每个职业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对知识和技能性分析,从而确定学习内容。

二、构建创新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以物流企业工作环境为教学情景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学科、学生、社会的相互关系。要让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对口就业,并胜任自己的职业岗位,就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将物流企业有效纳入其关注范围,以实现课程与岗位之间吻合。如果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的工作岗位高度配合,那么企业用来岗位培训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1.设置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整个阶段全程定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规范学习、职业实践和就业指导等,从而使学生早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使其具有对职业机遇的预测能力。

2.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产业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以人为本”的观念越来越受到物流企业的重视。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更新周期加快。物流管理人才要适应转岗需要,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此可借鉴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及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以现代物流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为主,目标是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以强化物流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跟社会需求变化开设创新性和设计性的实训,保证职业能力训练,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①“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原则,着眼于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更新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开设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性。“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由物流理论课程和职业技能两部分组成,其课程设置的扩展性强,通过此部分课程的学习,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管理理论,能系统地掌握与物流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熟知仓储知识、财务知识、市场营销、商务贸易、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等知识,从而使其具备物流系统规划的能力。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5

2010年世博会将首次在上海举办,食品物流的安全问题和食品物流体系的合理构筑在上海国际性大都市渐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为此,由上海水产大学国际都市型食品物流教育高地组织的一行10人,赴香港进行了现代物流考察,先后对香港物流协会、香港国际货柜码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旅物流贸易有限公司、宝恒通实业香港嘉里仓等5处进行了物流考察。

二、香港物流业运作现状

1.香港物流协会

香港物流协会(HKLA)成立于1996年,是香港第一个以物流为主导的非牟利专业协会。是为香港物流方面的企业、教育机构及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平台,共同研究发展现代物流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它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作为内地及香港政府与业界的桥梁从而影响制定对行业有利发展的政策,协助有关当局及教育机构设计物流课程使其内容能满足行业要求;二是作为培训与教育机构。在内地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并在珠海成立了物流学院,作为专业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化、组织化、系统化”的人才培训,使物流企业能不间断地与世界现代物流同步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

2.香港国际货柜码头

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是李嘉诚先生的和记黄埔港口的下属公司,成立于1969年,位于全球四大货柜港之一的集装箱港口――葵涌货柜港,得益于先进科技的支持,国际货柜码头的集装箱密度超过90%,而一般码头密度超过60%就已经难以运作。该码头占地300英亩,码头总长13,000英尺,设有10个泊位,可容纳多至85,000 TEU(标箱)。用于码头业务的设备计有41台码头起重机、134台货场起重机、24台轨道式龙门起重机及300辆集装箱卡车。每天连续24小时为40多条航线服务。整个码头依靠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网上客户服务系统、船位策划系统、操作监控系统等实现全自动化管理和监控。

3.香港中文大学

2005年3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署协议,宣布在深圳共同成立一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研究开发中心,以促进香港与深圳在互联网技术、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等领域的合作。深港双方共同组建的该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研发中心设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该中心将通过发挥双方优势,加强学术交流,提供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软件系统和应用示范。该中心将通过合作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加强两校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及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发展物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这也需要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重视。

4.香港中旅物流贸易有限公司

香港中旅物流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10月18日,是专门从事贸易、仓储、物流和电子科技的综合公司,在香港和深圳分别各拥有两座大型专业仓库。两地仓库均提供仓储、配送、装卸、库存管理等相关物流服务。根据货物的不同,主要有存放化学、易燃品等危险品的仓库,存放酒精、香烟的保税品仓库,冷藏仓库,干杂货仓和私人货仓等。目前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设计开发物流管理软件,预计明年即将投入实际应用。

5.宝恒通实业香港嘉里仓

宝恒通实业香港嘉里货仓距深圳皇岗、罗湖口岸仅20千米,交通便利,往来香港新机场、香港葵涌码头均可在1小时内到达,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公司将香港仓储和深圳皇岗分公司进行了高效衔接,并以其为中心,推进香港、珠三角、长三角的高效物流链接;形成安全、高效、快捷的进出口货物仓储、海关报关、陆运接驳、海关监管货物陆运、配送一条龙的物流链服务,并解决了关务、税务、外汇核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这种物流方式受到了广大港、台商和部分欧美企业、日韩企业的大力推崇和支持。

三、感想与思考

1.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食品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行业,其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也是一个国际品牌涌入迅猛,国内品牌后期之秀最多,发展最快的行业。但是,我国的食品行业仍然处在繁荣下难以回避的尴尬和无奈之中,在行业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很多企业仍旧在微利、甚至无利的窘况下苦苦支撑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问题大多数出在了物流供应链环节上。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快速改造食品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2.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

实践技能,要涉及到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横跨诸多领域。因此就需要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来构建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现代食品物流体系。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的储运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企业缺乏熟悉电子物流供应链软件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流通服务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其中,对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犹为重要,只有企业的人的素质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才有望提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有关食品物流专业的高校的努力,一方面加速高素质的物流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整体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技能,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粮食储藏 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55-02

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实习基地既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1] [2] [3]国家十分重视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所发挥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明确指出,大力进行实习基地建设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4] [5]

粮食储藏专业为我校特色传统优势专业之一,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粮食储藏方面的技术人才,在粮食储运工程与技术、储藏物害虫综合治理等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我国的粮食储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专业设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学生须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粮食储藏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解决粮食储藏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粮食仓储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具备进行仓储工艺设备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同时我校也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对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大力的投入,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基地建设这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粮食储藏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重视校内实习

提起专业实习,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认为应该在粮食仓储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缺乏校内实习的意识。校外实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其有天然的优越性,然而单纯的校外实习局限性也很大。首先是实习经费有限。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规模大幅度上升,而实习经费并没有跟上,校外实习食宿均存在很多问题。其次,校外实习企业难以联系。目前企业视安全生产为第一生命线,尤其是在生产任务重、繁忙时不愿意接收大规模的参观实习。即使有的单位愿意,也是能简化的就简化,能不看的就不看。这导致学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平台缺乏,实习角色单一

我校粮食储藏专业与校外友好单位联建有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平台比较单一,粮食储藏专业有仓储工艺设备、储藏物害虫防治、粮食通风与干燥、粮食质量检化验、粮情检测等专业方向,学生毕业也可以到相应专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然而,校外实习基地比较笼统,没有上述方向的完备功能平台,学生实习接触最多的是仓房建筑及粮食进出仓工艺,对粮食品质检化验有少许的参观了解。如果到校外一些粮食仓储企业实习,很多时候只是对库区的总平面布置有所了解,学生对仓储作业、仓储设备及相应的工艺技术缺乏必要的参观,更别说是跟班参与。

(三)实习时间比较集中,实习效果难以确保

学生进行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到暑假开学前三周,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前。学生本来就对实习内容不是很了解,三周的实习时间让所有专业学生集中到实习地点,很多学生甚至听不到、看不到自己想了解的事项,而且辅导教师也不可能给每位学生答疑解惑。许多学生实习结束后,依然对许多事务感到迷惑,甚至出现参观了很多企业,辅导教师反复讲了多遍的内容,很多学生依然不知道所讲何物。有的学生只是体会到了实习企业和岗位的工作环境恶劣性,感觉不到自己专业的用武之地,实习效果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在专业课系统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再到实习地点进行参观,或者有新的想法和认识希望能够到现场进行确证,但是实习时间已过,已经没有机会,只能凭空想当然的理解,努力回顾实习场景。

(四)实习内容固定,缺乏创新探索性学习

依照惯例,集中实习前会进行实习动员和作业布置。实习内容也就是指导教师所布置的一些作业,完成作业的好坏即是对实习效果评价的最直接手段。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比较僵化,会出现很多学生对同样一个问题反复地请教企业导师的现象。很多学生实习的重点不是消化吸收知识,而是为了完成作业,当把布置的作业完成之后,就再也没有探索学习的动力了。创新与探索性实习对校外实习基地来说要求过高,企业本身大多数就是日常的工作重复,同一储粮生态区的企业所碰到的问题也比较单一雷同。由于实习经费有限,学生不可有机会到全国不同的储粮生态区进行参观,所以对待实习现象与问题缺乏创新性思维与想法。

二、粮食储藏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举措

(一)利用“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设在我校,该中心设有完备的研究用储粮高大平房仓、工作塔,仓房内储有小麦,仓容量大,工作塔内粮食输送机械完备先进,具有空中与地下通廊,同时具有氮气气调、控温储粮设备。该仓房最初只是作为粮食仓储工艺、储藏技术研究所用,但它本身就如一个缩微的仓储企业,因此我们把该中心作为学生校内实习的重要基地进行建设。同时该中心具有全国最完备的储藏物昆虫实验室,实验室内标本齐全,设备完善,为储藏害虫防治与治理实习的绝佳场所。同时我校粮食储藏系研究生实验室也设在该中心,该校内基地具有粮食品质检验、粮食储藏技术实习等多功能平台。

(二)建立粮食储藏专业技术的仿真实验室

在利用“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我们还进行粮食储藏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为现代教学手段,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让学生通过虚拟对象及岗位的体验,达到与真实仓储企业作业时的亲身效果,能够弥补实际实习中不易实现的操作。虚拟实习中心还有常规的视频资料播放,如学校制作的储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程、现代信息数字化粮库的演示、现代港口物流码头的运营模拟等。

三、粮食储藏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的效果

(一)实习时间自由,人员分散

校内实习基地不受校外实习食宿以及参观时间的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均可以预约实习,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甚至是刚入校时就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对专业的初步了解。而且在每一门专业课程学习全过程中,都可以到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模拟实训,实习效果可以保证。由于实习进行了分组,实习人数较少,实习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辅导教师也有精力耐心对每位学生进行答疑。

(二)校内实习基本平备,功能齐全

校内实习基地对粮食输送设备、进出仓工艺,储粮品质检测,储藏物害虫综合治理及现代储藏技术,如氮气气调、控温储藏具有完善的功能平台区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侧重选择,在专业学习中,可以全程进行实践锻炼。同时,该校内实习基地也可以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在服务于本校师生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社会服务。

(三)学生可以进行探索性实习,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本校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在该基地中进行,同时教师也可以吸收实习学生进来,让学生通过对科研课题的参与,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也可以依据校外仓储企业实际面临的难题,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探讨研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同时大学生在挑战杯比赛中,也可以利用该基地进行课题的设计。这样,学生的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以加强。

四、小结

校内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与校外实习基地有效衔接,克服目前校外实习中常见的局限问题。同时,通过校内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实践学习、专业探讨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透彻的看待所学专业。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事实证明,我校通过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的实践学习得到了有效延伸,为粮食储藏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 注 释 ]

[1] 陈子辉.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169-171.

[2] 解文元.试论高校实习基地的特征及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11(4):85-88.

[3] 邓红,贺小化,王玉珠,等.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食品工程硕士培养中的作用[J].农业工程,2013(5):125-127.

[4] 张战友,赵鑫禹,佟筱枫,等.应用型大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