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文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发展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型,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生态文明观下,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个主要部分,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设计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环保意识联系非常紧密,在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对人类观念造成反作用,需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完成。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生态文明观的涵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必须尽可能的节约资源、能源

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尽可能多的应用可再生资源,以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2.在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实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能源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以降低对水、气、土壤等的破坏和污染,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3.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控制环境质量,不断采用先进技术、生态技术等方法,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改善和修复已被污染的环境,以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促进生态环境文明发展;

4.国家与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生态文明和环保的宣传力度

不断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实现人、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情况出现,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提升环保意识

培养有效科研人才,不断运用先进技术,全面贯彻和树立生态文明观,使环保与节能政策得到真正落实,给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在构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施,需要以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思想指导,在环保和节能意识支配下,将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下面对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两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

(一)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简洁的造型、尽可能少的材料,构造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在改变传统装修观念的同时,提高环保节能意识,提倡简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而减少木材、金属等资源的消耗量,使油漆、胶合板等材料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达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因此,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简约、时尚和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注重室内设计的简单、大方、优雅和得体,加入生态文明元素,避免审美疲劳情况出现,从而构造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2.采用污染小、节能型材料进行装修,确保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

早期室内装修经常出现有害气体超标、装修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采用污染小、节能型材料进行装修,例如:竹藤、玻璃等环保材料,以确保室内装修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进行装修前,要对材料供应商、材料的质量以及环保系数进行严格检测,以有效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程度,确保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

3.利用房屋建筑的构造构建合理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

房屋建筑的构造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良好的外部环境,房屋建筑的构造必须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现代房屋建筑的构造要使用非粘土砖进行墙体砖砌,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从而减轻房屋建筑的自重,达到隔音、隔热和保温等目的。与此同时,利用双层中空玻璃等材质进行门窗的安装,可以起到有效隔音和保温的作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先进科技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能源的可再生有效利用和降解生活垃圾等,从而减少房屋装修对环境的污染,给构建合理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提供有力支持。

4.充分运用自然元素构建良好室内空间环境体系。

在进行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充分运用自然光线、空气和绿色植物等元素,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从而构建良好室内空间环境体系。例如:利用房屋建筑自身的朝向和玻璃窗户,引进自然光线,减少空调使用次数,使室内空气保持畅通;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室内装饰,可以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从而净化空气,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

5.严格控制室内装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降低室内装修对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要选择大容量和简易包装的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废弃物给环境造成污染,尽可能选择易降解的包装材料;然后,尽量选择本地材料供应商,减少材料正在运输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材料运输过程的能源消耗;最后,在进行室内装修时,要尽量控制材料的使用量,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使室内空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注重二次利用。

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秉承生态文明设计理念,必须提高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注重材料、资源的二次利用,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人、自然和经济的和谐共处。例如:利用节水装置,对生活用水进行二次利用,浇灌绿色植物,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充分运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通过能量转换供水、供电,从而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在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生态文明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升华,以有效改善室外环境质量,促进房屋建筑室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因此,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尊重自然,有效利用自然景观,尽可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尊重自然,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地理优势等,尽可能减少室外装修对环境的破坏,避免大规模改造,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房屋建筑的整体室外环境情况来进行设计,从维护和强化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湿地系统等方面进行考虑,使城市绿地系统得到不断完善,给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同时,保留和利用现有的植被资源,维系原有的自然景观,适当添加部分人工景观,以提高室外环境质量,实现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设计具有较高价值的生态的、自然的景观。

在整个城市的环境生态保护中,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证室外环境的绿地面积,设计具有较高价值的生态自然景观,从而确保城市生态环境长远发展。例如:在房屋建筑的外部,设计一块可供居民休憩的空闲绿地,使房屋建筑的边角地带和预留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改善室外环境生态平衡,给人们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又如:利用房屋建筑外现有的山石、绿色植物和水系等,组成完整绿地系统,使生态系统和室外环境完美结合在一起可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渴望。

3.有效规划景观形式,严格控制景观投入,营造舒适、优雅室外环境。

现代化建设中,房屋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房屋建筑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不断增多,致使一些耗资巨大、占地面积过大的景观出现在室外环境中,给室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有效规划景观形式,严格控制景观成本投入,提高室外景观的实用价值,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室外环境。例如:根据小区的水资源情况,合理设计喷泉、水池的规模和用水量,节约电能和水资源,以实现室外生态环境循环发展。

4.合理利用多种绿色植物,提高绿色植物的生态服务性能。

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利用绿色植物,根据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本土化,提高室外环境质量,改善室外生态环境,使室外环境景观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例如:运用爬山虎藤型绿色植物,增加室外环境的新意,可以使太阳光线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增加空气湿度,使室外环境温度保持在恒温状态,达到改善室外环境空气质量的目的。

三、结束语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观念 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调用多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设计,它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大众艺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与社会作用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无论从社会背景还是学科自身发展趋势来讲,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对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1.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定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创新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有着不同层面的要求,它要求设计师具有洞察社会和生活的能力、设计表达与实施能力以及综合的创新能力。而高校作为设计人才培养的前沿,其教学环节是重中之重。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设计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只能使项目设计停留在方案阶段,不能客观地指导设计工作。缺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性思考和理性策划的能力。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立足当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以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为切入点,在理念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措施上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培养出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2.主要教学模式分析

2.1偏重于室内的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范围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多数侧重于室内,只安排少量的室外设计教学勾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校在室内陈设和装饰用来教学,形成了一种教学特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该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容易导致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概念整体上的把握能力不够,其思维往往容易局限于细部的设计之中,而忽视对整体环境的宏观协调。

2.2 偏重于建筑方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常被建筑类院校采用,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偏重于建筑学专业内同,适当设置一些与室内环境以及室外环境相关的课程,形成了重视建筑轻视室内外设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能够让学生得到较多的建筑学相关训练,能较好的处理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问的衔接。但是也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该教学模式不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对诸如家具、室内陈设等室内环境设计因子的设计训练,也难以安排足够的学时让学生对外部微观环境诸如雕塑、园林小品、环境设施等有足够的设计训练。

2.3 建筑、室内外三者并重的教学模式。少数院校为了能让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较为整体的把握,把室内环境、建筑以及室外环境相关内容统统教给学生,这样的学生在专业上可塑性较大,就业口径也相对较宽。但是,从课程教学的深度上来讲,这种教学模式不及前两者,使学生失去重点。

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对现代艺术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我国现在的艺术教育体系来源于“欧洲的古典体系”或“苏联体系”,其知识结构大都还停留在传统手工艺时代的概念模式,而这种艺术形态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滞后于西方的现代艺术,也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设计教育。

3.2缺少“综合性”教材。目前市面上的教材主要分为偏理论类、偏表现技巧类、偏材料类、偏施工、构造类等,而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应该以“设计思维”为主导,通过概念拓展、原理分析来图解思考,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进行调研和综合评估、审定来完成设计的“图面作业程序”再通过正确的材料选择、合理的构造运用和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来完成“项目实践程序”,所以,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教材必需有完善的专业体系结构。

3.3盲目因市场需求而设置课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许多课程因市场需要而设置,这一点是好的,但市场不需要的,有些高校便不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从理论上讲,学界作为一个主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机构,它必须是引导和指导市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地调研与实践,最终来指导生产与营销的。

3.4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艺术、园林、理工综合的知识结构,既熟悉现代艺术和林学又精通现代工程建造技术,还有良好的环境意识,而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很难做到这点。

4.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索

4.1完善环境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概念设计围绕设计创意、设计逻辑展开,更注重概念与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这种专题性的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和学习方法恰恰与创新设计人才要求的综合素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谋而合。

4.2多专业背景构筑多元化思维。大学教育的趋势是厚基础宽口径,拓宽专业面,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学、人类工程学、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经济学等等。因此,我们提倡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注重人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进行广泛的涉猎。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多样性的选修课学习,引导学生重视潜在课程,这对于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4.3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教师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执行者。高校应组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教研团队,针对同一课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全面系统地满足专业教学。要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参与设计实践,不断拓展视野、更新知识、积累经验,为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文3

【关键词】美学;实践;施工

当前,我国每年建造大量的房屋,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只有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取的进步,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数量多的,质量高的,并且能够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以及发展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本意为人居环境设计,既为人们居住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的学科,可以分为室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建筑设计。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立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由于中国经济和生产力刚开始发展,以及在当时的背景下需要一定的室内设计人才,中央工艺美院率先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20世纪70年代,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为适应社会需要,中央工艺美院的室内设计专业率先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范围从室内设计走向了室外环境设计。正是在此时,我国正式的将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创立出来。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由于这样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房屋开始在城市建造。因此,在市场上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来装修房子从而满足人的居住需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21新世纪以来,在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社会市场和教育这两个方面。在市场层面上:建筑装饰及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工程年总产值从2000年的5500亿元,到2006年已达1.15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6%左右。目前,在国内的一般的地级市,装饰公司和景观设计公司的数量总和大概维持在250家左右,简言之,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人员可谓是数量众多,并且在设计领域占了主导地位。在教育层面上:20世界70年代,在国内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从刚开始只有中央工艺美院开设,然而到了21世纪,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将近有400所左右,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环艺这个专业。

二、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不同类型的高校

目前,在我们国内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以及其相关专业的,数量上大概有400所左右,然而分其专业开设的学校属性和类别,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美术类院校,美术院校(美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分出去了一部分师资力量成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设计类的第一大专业。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要发展成综合性大学,旨在建立很多的专业和学科,比如我们熟知的985类综合顶尖大学,这些学校相继开设美术专业,又增加环境艺术设计系,从而完成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任务。其二是建筑老牌工科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比如: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开设室内设计,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开设室内设计。其三是园林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这类的院校主要把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室外环境设计(景观和园林)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大批景观设计的人才。

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教育上存在的缺陷

目前,虽然环境艺术设计迅速发展,但是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颁奖大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谈到装饰行业言道:“市场秩序混乱、缺乏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科技创新能力低、设计和施工总体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其中所提到的设计和施工总体水平低下问题与人才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亦或者可以言设计和施工以及创新是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所缺乏的,这与高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概而论之,是由于高校的教育培养上的问题才导致了上述的一些设计装饰行业的问题。

(二)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存在的问题

美院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是基于其院校本质是艺术类院校,而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属于艺术的范畴,因此其开设环艺这个专业。美院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是从美术这个角度出发的,大一大二的基础课一般会开设美术基础课。专业课开设理论方向的课程,比如: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室内设计色彩、建筑装饰构造、CAD制图、PS等课程。美院的环艺教学很偏向艺术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设计形体能力。美院老师都是学艺术出身,在美术及设计美感教育中有一定水平与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有设计和艺术的灵性。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性极其强学科,其涉及的面非常的宽广,需要对材料和施工以及人体工程学非常的了解才能顺利的完成一个项目。美院的老师缺乏对理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结合工科特点进行授课。此外,美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高考的时候都是艺术生,文化课基本功较之美术基础比较一般,理工科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足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只能偏向艺术性的发展,并且养成了随意的习惯,因此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在其作品中体现图纸制图不严谨、构造、尺寸不科学等缺陷。建筑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般设在建筑学里面。其侧重于建筑工程内部的室内设计能力培养,旨在研究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律并且研究建筑的内部构造和装饰。在课程开设上,大一、大二的建筑学专业的设计室内学生会学习一些美术基础,比如色彩、素描、速写、建筑初步等。大三、大四学习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室内设计陈设原理、室内设计基础等。就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而言,我国把该学科设立在工科院校,招收理工类学生,美术课程只有大一阶段“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有着很好的理工科做项目的逻辑能力,但是其缺乏了美学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为了一个很严谨的画图机器,对项目的施工和构造也相当的了解,但是这类学生在其设计中会缺少创意,缺乏美感,不具备良好的造型设计能力,因此这类学生与社会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园林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一般设在园林系。其主要的培养方向是园林方向的人才。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是指人居住的环境设计,包含了室内和室外,园林院校重点在于室外这个层面上。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开设的是与景观和园林植物方面相关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对绿化与园林工程比较侧重,这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原本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差异。概而论之,上述三类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都存在着不足,我国要想大力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让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大力的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教育,从而才能从本质上改变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产业上出现的问题。简言之,设计是以人为主导,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才能很好的去完成“事”与“物”。

【参考文献】

[1]梁立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4).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校 环境艺术设计 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42-02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建造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空间的现代综合艺术设计学科。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个大的范畴,包括指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景观园林、景观小品的装饰装潢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最早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室内设计系,将室内设计向室外设计过渡,拓宽为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

一、环艺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不足之处

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十五万人。然而,伴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也暴露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产业面临了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涵盖范围大等问题。现存的传统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传统的美术类高校,工艺美术的基础好,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偏室内设计方面,多采用重室内,轻室外,重装饰,轻实用的教学模式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优势开办各具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学生容易将设计思维局限于细部设计中,对设计整体的把握力较弱,缺少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宏观协调。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视设计感和美感,缺乏实用性。

(二)建筑类院校,多采用重建筑轻室内外的教学模式,形成重视建筑,轻视室内、景观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建筑学知识,对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空间气氛整体的处理以及对界面装修都能得心应手。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未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课程训练,学生作品缺乏设计感和美感。

(三)师范类高校和部分综合类高校,着重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环境、建筑、室外环境整体把握

所以,采取了两者并重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室内环境、建筑以及室外环境的整体设计概念。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深入了解建筑学、设计学知识,学生虽然表面面面俱到,但是实际并没有深入学习。

由于各个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历史传统各有偏重,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侧重点也不相同,但是都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素质能力的方法

(一)学生环境空间认识的能力的培养

空间,作为客观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存在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空间的认知能力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物体的形态、大小、方向、远近等一系列空间特征的感官理解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般对造型艺术的理解相对容易,但是,环境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在理解上,相对困难,应侧重此处的教学和引导。作为一个合格的环境设计人才,必须掌握从环境空间设计入手的设计方法,由浅入深地了解与把握其装修设计的规律与手法,使其表达的设计对象,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空间艺术装修设计作品,而不至于使装修设计对象的表达语言被异化。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明确其所表现的所有内涵都是围绕环境空间艺术装修设计来展开的。

(二)培养学生对设计对象的分析及观察能力

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空间场所里,比如住宅、餐厅、酒店、学校、办公空间等,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依靠各种造型、形象来塑造空间的。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人才,对设计对象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以此总结设计思路,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基础上,了解建造过程和学习施工工艺,完成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培养学生对设计素材信息的筛选能力

当前世界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资料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作为未来设计师的设计专业学生,除了能准确发现信息、选取信息并为自己所用之外,还要挖掘本民族传统艺术素材,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艺设计作品,体现出“中国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都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对中国现代设计的最好定位。

(四)培养学生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环艺专业的学生从思维方法上,除了要具备设计构思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养成独立创新的思维习惯,并将其贯穿到设计实践当中。在寻求设计的最佳方案的同时,养成一种独到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当然,这一点是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总结的。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构想的灵感和设计的创作能力,使其作品永远具有生命力。

(五)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有好的创意和设计思路之外,还要具有娴熟的设计方案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了快速表现方案、手绘效果图、工程制图、电脑渲染图、CAD制图以及设计模型等多种方法,这些都来自课堂上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设计的各种表现形式,以便能成功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一点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六)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艺术设计的重要之处在于,环境设计中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往往都是大型的项目,需要协调(包括建筑、施工、水电、园艺等)诸多专业人员,共同来完成设计任务。为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要有全盘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甚至指挥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和客户、审批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能力,使对方能够明确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保障自己的设计作品最终完成。

(七)与时俱进的超前设计意识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与市场需要具备高素质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而一个合格的设计人才除了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还要有开阔的设计思维和超前的设计意识,以及完善的设计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传统设计教学模式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做出一定的调整与改进,以适应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三、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意见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除了要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要把主动权交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在自主的思维和创作中主动地去思考,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实现自己的设计。这对于将来必须面对独立的创作模式和有机的团队协作的设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扎实的铺垫。与此同时,教师在实施新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互动,也会获得启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此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条:首先,要提倡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空间理解能力;再次,培养他们具有敏锐的设计素材信息筛选能力,清晰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创新意识及较强的沟通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设计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将来踏出校门能胜任本职工作,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

【参考文献】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文5

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多样性、高效性,它实现了对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更新,突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满足了环境设计的需要。环境设计工作者可以利用多种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多样消费,当然,多样消费与无节制消费是有区别的。多样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单一消费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把消费方式向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发展的方向转变。

2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深化

2.1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实现了自然环境的有效改造,以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其过程中,我们要进行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化,避免出现片面性的环境艺术设计,促进其人与自然的有效协调,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对环境的过度破坏,避免盲目追究经济效益的现象,而应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促进其人和自然环节的有效优化,实现对其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促进其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其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的实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试图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浪费、城市缺水,这一系列问题都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的行为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孕育在我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精华,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这里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有效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环节的协调,以完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与自然学说的认识,确保人与自然矛盾协调,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以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以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环境环保思想意识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设计认识的深化,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功能、结构、配置等;科学选择材料,抛弃有毒、有害、含污染的化学材料,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和环保材料。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舒适消费必须是绿色消费”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绿色生态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合理的、高效能低功耗的环境。

2.2通过对环境设计环节的优化,实现其室内小气候的调节,促进其生物气候调节能力的提升,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进行室内环境极其室外环境环节的协调,促进其对生态化原则的应用,确保其绿色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提升,以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促进其资源环节的协调,实现其经济建设的可循环发展,确保其无污染、无害化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促进环境效益的实现,确保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的开发应用,避免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实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规范要求,实现其工程设计环节、选料环节的等的优化,确保对其环保性、节能性、安全性原则的应用,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环节的优化。社会发展证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社会变革、改变人们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环境艺术设计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高新科技的运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为人们创造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环境。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者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光芒照亮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道路。合理运用废弃能源,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可靠方法。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不但要注意能源的清洁和搜集,还要加大能源回收和利用的力度,要知道,变废为宝不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美德。

2.3为了确保环境设计与生态理念的有效结合,我们要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环节的优化,这需要引起相关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重视,实现对天然材质的有效应用,确保材质环节的稳定运行。确保生态环保理念的有效贯彻,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生态理念的和谐发展,促进其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行其文化氛围的渲染,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建材、技术、构造等要素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和舒适度,特别是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更要多加人文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要立足社会生态发展的高度,确立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3结论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范文6

关键词:园林景观 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代的对城市生活系的要求,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对自然系统系统的破坏是十分巨大的,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建筑环境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园林艺术设计进行了探讨,对相关的景观设计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园林景观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园林的景观功能性和环境艺术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此,环境艺术学应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可以针对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观念,片面追求环境的艺术效果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园林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其次,是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园林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建筑艺术效果,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最后,是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目前,许多城市的建筑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环境艺术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2、以具有时代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改造城市园林景观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园林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园林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室外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3、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方法

首先,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园林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其次,要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