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1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由此可见,教、学、做乃是一体。
二、求职面试教学实践
1.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1)出示面试题。题1:你在找工作时最看重什么?为什么?题2:你认为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缺点。
(2)学生做好面试前的心理、资料、礼仪等方面的准备。
(3)明确课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创设面试情景,展开任务
(1)模拟面试场景,布置好试场,设主考(教师担任)、面试人员标牌。面试实训课时为2课时90分钟。
(2)扮演角色。全班分成5组,每组10人,教师讲清面试要求,抽取每组中的一名代表,上台参加面试,教师逐一提问,其余同学旁听并填写面试测评分数表。
(3)选择台下每组1~2位同学对参加面试测评的5个同学的礼仪、答题情况、答题技巧等进行评议。
(4)全班点评。教师根据面试情况,收集台下学生意见,综合评定面试的基本情况及最后获胜者,指出学生在面试中存在的缺陷。通过题1的回答,反映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突出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回答问题2时,谈优点要客观分析,避免抽象陈述;谈缺点不要遮遮掩掩,唯恐回答不周而影响给考官的印象,要表明自己的坦诚及改正缺点的意愿。
3.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
进一步提炼“求职面试技巧”的基本知识,包括面试的意义、内容,问题设计的特点,面试的具体过程,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应注意的原则,倾听与回答的技巧等,对消除面试中紧张心理等细节问题进行引导。
4.拓展课时教学内容
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案例:一位女学生去中外合资公司应聘,她通过一道道关卡,最后只剩她和另一位男性求职者。经理是外国人,与这两位求职者的闲聊中,极为随意地问了三句话:“会打球吗?”男的说“会”。女的回答“打得不好”(其实她在学校是不错的羽毛球选手)。经理又问“给你俩一部小轿车,限一星期内,有没有把握学会驾驶这辆车?”男的说“有”,女的说“不敢保证”(其实她曾学过开车)。经理再问“厨房里有的是蔬菜,你俩能不能给我做几样拿手好菜,我这人不挑剔”。男的说“没问题”,而女的却腼腆地说“做得不好”(其实她的烹调技术不亚于三级厨师)。最后,男性求职者被公司录取,而女学生则被淘汰了。
思考、讨论:你认为案例中的女学生为什么被淘汰?她违反了面试中的哪一条原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案例中的女学生恪守“谦虚是最大的美德”这一古训,不敢表白自己的工作能力。她的身上郁积着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所以在求职时被淘汰。在求职面试中要学会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破除自卑情绪。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面试中的应变能力,拓展学生的思想内涵,实现能力与情感教学的目标。
通过面试实践,学生评议,教师总结提炼、延伸教学内容,最终完成课时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是行动的主体,他们的听、思、说、议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线。如此,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理论知识灌输被具体生动地任务驱动教学法代替,打破了教师自始至终的主导地位,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主动积极地学。毋庸置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变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足的缺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面试的热情,融教、学于做,实现了学思结合、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三、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2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的一种。
中职学生学习不积极,学习效果差,课堂效率低,他们的学习问题,困扰着上课教师和班主任,造成了部分教师,只愿意教想学的学生,不愿意转变厌学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本文结合汽车维修专业在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介绍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汽修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理论课、实验实训课的界限,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
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汽修专业在校的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根据该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过程,根据培养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根据特点实行项目化教学。为保证每个模块的课程容量,一般可根据内容和课时分解为3-6个课题,每个课题又可细分为4-6个分课题(单元),以便于动作。
以汽修专业班级的教学安排进行说明,模块流程和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模块流程:
第一学期:钳、焊工――发动机识别、简单拆装――底盘识别、简单拆装――电气识别、简单拆装。
第二学期:发动机熟练拆装――底盘熟练拆装――电气熟练拆装。
第三学期:发动机检修――底盘检修――电气检修。
第四学期:整车检修-汽车维护――汽车检测――汽车驾驶――汽修专门化方向――考证。
每学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组(一般按25人进行分组),将各组分别安排到各模块之中(各模块内又可分为4-5组),各小组每周定期进行教学循环。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2年内模块教学之间穿行。
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三、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评估
1.实施过程
(1)教学实施前检查。包括教学资料、设施检查,指导教师相关培训检查。
(2)实施步骤。根据教学安排,将各班级进行分组,一般按25人进行分组,每周定期轮换。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教学场所的设施、安全规则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学习材料领取及贮放手续、工具材料的领取及贮放手续。
教学组织一般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操作技能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程序化技能培训法――五阶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点评考核),部分学习单元可采用项目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自我研究时,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和辅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当多数同学产生共同问题时,指导教师将情况反馈给学习单元开发者。
(3)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日常加强教学秩序的巡查和监控。
2.教学评估
汽修专业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各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每周五安排教师进行考核,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知识的考核。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创新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了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最终实现了培养目标、教W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复合型人才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
[2]姚美红.普通高等学校实用本科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文秘资源网
[3]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赤峰学院报》,2008年,第1期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3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做”;一体化
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3481。
引言
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而传统的实践教学,只是一种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适应职业教育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此来带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开始运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但教学模式依然把实践和理论教学分开设置,没有融为一体,致使学生就业后,企业普遍反映人才用不上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 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尚存,教师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2. “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
3. 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无法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应占专业教师比例16%以上的要求,并且多数从企业聘任的教师只会“做”,不会“教”,结果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4. 软件体系不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制度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5. 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与本专业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和实验设施等。
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首先可以解决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问题。即以旅行社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构建 “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第二,解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师资的问题。即加快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业界联系,加大在企业锻炼的机会,并对老师在企业的挂职锻炼实施科学管理。第三,解决校企合作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问题。
二、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导游业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深入旅游行业和企业,与用人单位领导及资深导游多次探讨研究,对导游职业岗位和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按照导游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以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形式,调整课程体系,使其满足“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案的要求。
2. 构建一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导游业务》课程进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依据导游能力和导游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做到知识、技能、标准、效果的对接,准确把握好相互衔接和递进的教材内容,明确知识和技能的切入点、任务和任务引导、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支撑任务与拓展的相关知识等。
一体化教学标准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教学标准的制定,一是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和导游岗位任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进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评审。二是要按照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吸收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任务进行分类,设计训练项目,制定各门课程和各个项目的课程标准。三是要结合导游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3.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导游行业的向往,更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导游行业,了解导游的风光与辛酸,行业的激情与隐情。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采用以下途径:1)安排专业教师深入旅游行业一线,提高专业技能;2)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或导游资格升级考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3)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了解行业新动向;4)开展校企双向兼职,旅游企业高管兼任系部主任或教研室主任,聘请优秀导游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兼任旅行社培训师或导游,使教师从擅长对学科能力的分析转向对职业任务的综合运用,掌握新的教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4. 硬件条件的建设
先进的教学实训室能为学生提供虚拟场景,锻炼学生灵活讲解的能力;好的实训室还能提供多处微格环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多名学生同时进行导游实作训练,录制学生情境模拟或讲解的全过程,并能反复播放,相互学习和指正,共同提高。
三、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 制定科学完整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旅行社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研究各岗位工作须具备的实践能力要求,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及“任务”。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6大部分:1)明确项目; 2)布置任务; 3)讲授要领; 4)实训准备; 5)微格实训; 6)点评提高。具体来说,我们让每位学生肩负维护旅行社利益的责任,从始至终担任一个角色,即实施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当任务下达后,便由“双师型”教师来讲解完成任务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并且示范;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者课后的资料搜集进行准备;实施微格实训,并根据需求反复播放学生实训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 加强校企合作和教学研究工作
“校企合作”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及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成立校企合作的专门组织,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方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制定课程标准等,将旅游企业的氛围引入教学建设和改革,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3.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素质和技能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要在学生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通过对学生实施实地导游讲解、3D模拟场景训练和各级竞赛等高要求的综合性训练及指导,全面调动学生发挥自身基础素质、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创新,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获取知识,并在导游讲解、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等多项考察中,巩固导游员的高素质和高技能。
四、结束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基于职业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以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以成果为鉴证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形式,能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导游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 于孙姆.“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2).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4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双线梯形螺纹丝杆 综合职业能力
近年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高标准需求。全国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着一体化教学改革,大部分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缺乏自己的内涵和创新。本文以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为例,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学习目标的一体化
学习目标实例:阅读生产任务单,按照加工数量等要求,明确工时,领取生产任务;能列举多个多线梯形螺纹丝杆的应用场合;根据实物测绘图样,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计算,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绘制工艺草图);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更深入的市场调查,填写市场调查表,并能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填写成本核算对比表(如购买成品与加工制造的成本对比、采用不同加工方法的成本对比等),选择合理方案;能根据加工要求正确刃磨多线外梯形螺纹车刀;能根据线数的不同正确选择多线螺纹分线方法;能测量外梯形螺纹并进行数据记录处理;能深入了解不同作用、不同材料丝杆的一些特殊热处理方法;能按车间5S管理和产品工艺流程的要求,正确放置丝杆零件并进行质量检验和确认;能按车间要求,规范填写交接班记录表;能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对学习与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并能与他人开展良好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
设计目的:现阶段各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都局限于将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简单的合并,为了一体化而“一体化”,没有考虑到一体化的真正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目标。在实训课堂上,除了要培养学生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的专业能力以外,还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作为学习的重点(如资料的查阅、工艺的制定、工作中与他人的合作等)。
二、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工作情境描述实例:本校医务室的一批医疗床丝杆出现损坏,为节约成本,学院决定利用现有生产条件自行加工一批医疗床丝杆,数量为30件,工期为2周,包工包料,零件尺寸见图样,由本班承担完成加工任务。
设计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要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确定学习任务,这里以学校医疗床的丝杆损坏这个可以真实模拟的任务为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做的事(学习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是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那种无聊的重复的操作练习。
学习过程描述实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院设备资产处领取医疗床丝杆制作任务书及资金,签字确认;根据实物进行测绘,制定适合本校现有条件的工艺规程文件,并结合交接班记录,制定各岗位加工计划;各小组通过市场调查,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购买材料的种类以及三家以上商家的产品价格对照,确定并购买材料;准备工量夹具及车床,按车床安全操作规程,装夹刀具和工件;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按工艺和图样要求切削加工工件及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要适时检测并进行质量分析确保产品质量;加工完毕后规范存放零件,送检并签字确认;按照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保养设备并填写保养记录,下班前填写交接班记录;制作PPT或VCR展示产品制作学习过程,小组互评、成果汇报,教师总结点评。
设计目的:学者加芬科尔曾说过:“每一种职业归根结底都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学会,这与职业的种类无关,数学家如此,卡车司机也是如此。”因此,在设计学习过程的时候,要将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小的工作载体,在工作情境中遵循“收集资料――计划――决策――实施――检测――评估“的工作步骤,从学习伊始就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并学会用这些方法独立解决学习中(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在学习双线梯形螺纹丝杆加工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在这里也需进行一体化的处理,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将涉及到的知识都进行教学处理,例如,在以前的学习中没能完全掌握理解的,可以在这里重点讲解或引导;这次的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没能掌握或理解的知识,也可以在下一个任务中继续通过实际应用去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够用、学以能用”。
三、评价的一体化
评价要求实例:任务书及资金的领取,资金是否规范;测绘方法是否正确,有无不规范操作,图样绘制的正确性,有无原则性错误;能否根据本校现有条件制定合适的双线螺纹丝杆工艺规程文件;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过程中与人沟通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能力及节约资源能力;车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准备是否充分,加工过程中应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5S的执行情况,交接班记录是否规范;自我总结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赞扬与自我赞扬是否能做到实事求是;成果汇报与展示能力。
设计目的: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是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主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实现。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资料收集等,终结性评价包括综合知识、专业能力等。在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的教学中,不能等到零件结束了才进行简单的尺寸测量,要在每一个小的工作载体结束时评价,如有必要在过程中就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做到按时和切实评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可进行评价,在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与信任的同时,也可就实训时遇到的共同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以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为例,推荐了一个大方向上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其优点是使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具备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需的本领,实现了个人职业成长和个性发展,促进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Allan C.Ornstein.Teaching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Pearson Education,2003.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5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质量管理;实践
2006年以来,在教育部16号文件指导下,高职院校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伴随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却寥寥无几。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者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组织运行特点一体化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提出,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媒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以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技能训练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车间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活动程序”,主要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教师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导,学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体。其教学组织运行一般采用6个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是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注重学生“过程学习”的方法,通常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等。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质量管理实践
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伴随着其课程类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标准、评价方式的改变,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质量管理也将随之变化。2010年以来,课题组所在的学院以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并探索实践了教学质量管理。(一)创新一体化教学标准1.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是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学院出台了《制(修)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及其实施细则。17个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先后组织相关人员,深入6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并形成分析报告,同时特邀著名职业教育专家赵志群教授示范指导,先后邀请90多名企业专家召开了9场实践专家研讨会、专业建设研讨会,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养成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以完整工作过程的主体意识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带动工学做一体化课程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2.制(修)订一体化课程标准立足各专业“工学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学院出台了《制(修)订高职专业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各课程教学团队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了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标准,统一规范了课程基本信息,明确了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考核与评价以及教学保障条件等。(二)完善一体化实施条件1.开发一体化课程课程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根基。学院在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从相关专业课程中又遴选立项了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项目,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建设。为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一体化课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了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与要求。在赵志群博士团队“基于真实工作岗位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开发团队,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的基础上,对接岗位标准,遴选项目载体,开发学习单元,设计教师与学生工作页,现已完成了27门课程的再开发建设。2.培育一体化师资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学院充分发挥20个教师流动中心、4家引进校内企业的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了“兼职教师倍增计划”与“专任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校内外教师“两进两出”,即一方面将企业能工巧匠“请进来”参与人才培养,将高技能人才“引进来”授课;另一方面将专任教师“送出去”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竞赛,“走出去”带职、带课题到企业实践,有效推进了一体化师资建设。目前,学院共有“双师型”教师2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28%。并已建成了由16名客座教授领衔413名企业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确保了“一体化”教学的全面实施。3.建设一体化教室教室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2010年,学院立足整体迁建新校区并与宁夏职业教育基地一体化建设的实际,系统规划建设了100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特别是2014以来,在宁夏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4个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落户学院建设为契机,投资1.43亿元,建成了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电子信息和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4个公共实训中心,学院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学院拥有7个校中厂、28个实训中心、170个一体化实训室,一次性可提供7570个实训工位,为一体化教学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构建一体化教学监控体系1.完善工作机制学院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室,同教务处一起由教学副院长直接分管,统筹全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遴选热爱职教事业、经验丰富、身体健康已退居二线的系部主任为专职教学督导,并聘请了一批理念先进、热心教学、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学督导员,不断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先后制订了学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意见》《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逐步完善了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机制。2.强化过程监控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院逐步探索形成了“三结合”的过程监控机制。(1)将集体备课与专项听课评课相结合,既集体研讨了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改进方案,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2)将“三期”检查与平时巡查相结合,既检查了解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状况与效果,又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3)将教师座谈与学生跟踪调查相结合,既调查了解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及困难,也及时跟踪获取企业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最大限度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3.探索评价改革在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在修订完善原有“教”与“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突出可测量性与可操作性,探索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各要素的评价标准。(1)从课程定位、建设基础、设计思路、学习情境与学习单元设计、工作页与考核评价设计、教学资源条件等方面,探索制订了学院一体化立项课程教学方案评审标准。(2)运用李特克量表,主要从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同性、对教师教学技巧的适应性、对学习材料的满足度、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工作计划制定能力、学习决策能力等方面,探索设计了学生一体化课程学习效果评价表。(3)从教学准备、授课能力、课堂互动、学习指导、安全教育等方面,探索设计了学生评教问卷。目前,学院已初步构建了一体化教学评价标准体系。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质量管理的再思考
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双师队伍、实训条件建设,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质量管理,还存在着学生中心地位体现不够、质量目标与标准尚未形成体系、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够完善、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相对滞后等问题,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解决。近年来,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下达了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系列文件,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成效的主要方面。这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全面质量管理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要主动将一体化教学质量管理纳入到教育部诊改文件要求的“五纵五横一平台”整体构架中去。要进一步转变质量管理理念,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唤醒质量生成主体的自我保证意识,把质量提升作为共同追求,化为自觉行动,逐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的现代质量文化。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基于PDCA戴明循环理论,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以智能化校园管理平台为依托,建设完备的专业与课程质量标准,并探索完善相应的质量保证制度和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创建自主诊改工作机制,以促进学生、教师、管理者成长发展为宗旨,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制度。通过多元诊断方式,及时发现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诊改工作机制,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静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BruceJoyce,MarshaWeil.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胡航,詹青龙.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内涵、功能与设计[J].软件导刊,2014(4).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6
关键词:工作过程模式;妇产科护理;形成性评价;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79-03
目前,国内护理教育中关于形成性评价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很少,而中职护理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改革也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其课程改革过程中融入形成性评价,更无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笔者尝试在妇产科护理学习领域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策略,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2011—2012级课改班进行行动研究,实现课程改革与评价方法改革同步。笔者拟以妊娠期护理学习情景为例,详细解读工作过程模式下形成性评价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实施效果。
工作过程模式下学习领域评价方案思路的解读
(一)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组织方式
妇产科护理学习领域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接触实际岗位的课程之一,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妇产科护理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改革中,妇产科护理学习领域的内容设计和编排均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工作过程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及评估的逻辑关系组织教学。以“妊娠期护理” 学习情景为例,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其教学组织流程可以分为任务学习准备(收集资料、完成学材)完善任务、制护理计划(工作流程)典型护理工作任务的实施(护理评估、护理一般体检及产前检查、健康指导) 成果汇报(典型病例的护理情景模拟)4个阶段。
(二)工作过程模式下教学改革中形成性评价方案思路
形成性评价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融合根据以上“妊娠期护理”学习情景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方式,笔者将形成性评价有计划地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其过程充分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全程性、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1)第一阶段:任务学习准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到医院访谈病人、观看视频、上网查找资料等,完成学材。评价重点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按时完成学材和多途径收集学习资料。(2)第二阶段:制定护理计划(工作流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补充、修正前期相关知识,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学材,并制定、完善护理计划(或护理操作程序)。重点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此时是通过学生个体参与态度、制定的护理计划、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等活动表现进行评价。(3)第三阶段:典型护理工作任务的实施。具体包括孕妇入院时护理评估——护理检查(一般检查及产前检查)——妊娠期健康指导,反映的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及技能实践学习。评价项目设定为护理评估全面,设备使用得当、操作规范,团队合作、关爱病人等。(4)第四阶段:成果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角色扮演,完成临床典型护理工作任务模拟。重点评价内容除了第三阶段的项目外,还有应变能力、病情观察异常识别能力。而对未参加展示的小组,特别设定了观察点评任务。对观察组的评价侧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判断能力、客观评价等。
评价的设计及组织(1)评价表及标准的制定。教学开始前笔者对评价表及评价标准进行了构思设计,以利有效地组织开展评价活动。评价项目根据“妊娠期护理”学习情景的教学目标与护士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设计,评价实施分别在四个阶段学习结束时进行。评价标准设定为5个等级,即a(好)、b(较好)、c(一般)、d(稍差)、e(再努力)。
(2)评价的组织。首先,在进入“妊娠期护理”学习情景学习前,学生自由分组,8~10人一组,每组选举一个负责人。教师说明基于工作过程模式下学习组织形式和过程性评价方法,包括质性评价的标准、各个小组成员共用评价表的使用方法、在阶段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记录方式,情景或领域学习结束时的综合评价办法,资料存档备查。其次,发放各种评价量表,并要求小组负责人组织全组学习评价表内容,使学生提前了解评价项目内涵,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参照标准要求自己、展示自己。再次,每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均留5~10分钟进行个人自评和小组互
,以确保及时反馈;而教师的评价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单个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即兴的点评。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上的不足,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对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并将结果以获一颗星方式记录在“学生行为评价表”,作为期末综合性评价的参考。以上每个情景学习结束后将评价表存档备查。
工作过程模式下学习情景形成性评价解读
在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学习中,具体的形成性评价实施是围绕每项工作任务的学习成果展开,包括一系列学习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根据以上评价方案思路,评价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项目内容、评价方式等。在学习“妊娠期护理”情景过程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全程多元综合评价。
(一)评价主体
在“妊娠期护理”学习过程中,参与评价的主体分为四个层面: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师评。
第一层面是学生自评。学生参照已有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全程自我评价。学生参与对自己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第二层面是小组内互评。小组内互评是以团队组织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后,小组内部相互交流评价,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三层面是小组间互评。小组间互评是对小组以团队合作所表现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进行的互评。引入小组间竞赛机制,增加了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同时让学生学会信任他人和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
第四个层面是教师评价。其一是对某一学生具体个性化表现的评价,教师的作用是展示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并指导学生对照标准自评。其二是对小组在集体活动中的团体合作情况评价。教师评价应本着激励性原则。
(二)评价内容
笔者从护士职场可能会面临的护理实践问题的实战演练出发,根据妇产科护理学习目标及护士职业的能力要求,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围绕4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发展)确定相应的评价项目,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及能力、专业知识应用、护士职业素养。内容涵盖了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同时还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交流与合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特别将护士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如人文关怀、护理礼仪、慎独精神等融入评价体系中。每一个评价项目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同时还体现出不同阶段教学目的与重点的差异。
(三)评价途径
在“妊娠期护理”学习过程中,评价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1)书面课业是否完成及完成质量(学材、同步练习、护理计划制定、健康教育小报编制等)。(2)课堂活动观察(病例辨析、提出问题、回答问题)。(3)专科护理操作学习(骨盆测量、四步触诊)。(4)成果汇报(典型病例模拟护士或病人、模拟病房、健康指导沟通)等。
(四)评价方法
在整个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中,评价方法多样,并贯穿于全程。学生个人与小组内评价多采用以下方法评价:(1)表格测评法。采用相应的评价表格记录学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2)档案资料收集法。在学习 “妊娠期护理”过程中完成的学材、同步练习、孕期健康教育小报制作的评价等。(3)情景测验法。创设临床护理情景,通过对学生角色扮演、技能操作、健康指导等综合实践模拟中展示的能力进行评价。(4)讨论互评法。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有充分的解释和反思,其中隐含着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还采用了其他方法:(1)语言评价法。教师在学习情景活动过程中,随时捕捉信息,以最及时、简便、艺术的语言对学生即兴评价。(2)行为评价法。通过课堂巡视和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中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给予表扬。(3)典型事例评价法。抓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表现做出评价。
实施效果讨论
(一)实现了理实一体化与形成性评价的同步改革
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为纽带”,融“教学做评”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中,“评”是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而目前较重视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其评价模式基本上仍然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笔者在护理专业理实一体化妇产科护理学习领域,对教
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形成性评价进行统筹安排,将理实一体化改革与形成性评价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初步探索出适合护理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多元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二)实现了“以评促改”
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改革在中职护理专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管理层面对质量的有效监督与评价目前也同样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修正来弥补。形成性评价是指在一个新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编制过程中和试验期间,为了获得修改、完善所需的反馈信息而进行的评价。笔者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所收集到的信息,为正在进行的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活动实施了诊断,重新审视、反思自己设计的学习情景教学方案的不妥之处,并对学习目标、活动内容、过程等进行调整,使下一轮的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由此促进工作过程模式教学改革活动质量的提高,实现“以评促改”。
(三)促进中职护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针对护理服务对象是生理、心理都发生改变的特殊人群,且护理质量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殊性,对从事护士职业的护生从专业水准、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改革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使学生除了学习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外,还促进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与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从护生到护士人的关键性转变。
参考文献:
[1]徐瑾,叶爱英.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2]胡艳琼,陈先华.护理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10).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韦丽秋.以评促学:形成性评价方案设计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5]吕子静.构建高职护理专业“五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