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美术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美术知识点范文1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苹果会掉下,万有引力……嘻嘻哈哈,玩转宇宙,走遍天涯……”随着动画片的热播,孙一空、熊大大、哇K、宾果等剧中人物在少儿观众中走红起来。
从创意到制作再到热播,《嘻哈游记》用了一年零八个月,创造了本土原创动画片的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却是重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传媒公司。
北上求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从事广告和装饰行业的胡毅刚就掘到了第一桶金。
就在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却萌生了转型念头,“接工程很累,虽然赚了钱但感受不到多大的成就感”。
2006年底的一天,百无聊赖的他躺在沙发上,不停地按着电视遥控板,最终被一则新闻吸引住:“世界三分之一的动画在中国生产,但国内很多动画企业只能给国外动画贴牌,创作领域的‘中国制造’乏善可陈!”
这则新闻让他的心一下子凝重起来:“我从小跟随名师学画画,有较好的美学基础,何不改学动画?”
一个念头涌上胡毅刚脑海:“我要学三维动画,给中国动画争口气!”而当时全国最好的动画学校是北京水晶石数字学院。
第二天,他把这个想法给妻子一说,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一周后,胡毅刚揣着几万元踏上了学艺之路。“我当时已届不惑之年,学三维动画技术肯定比不了那些小青年,我学习的目的是熟悉整个制作流程。”胡毅刚说。
苦学一年,胡毅刚对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了如指掌。毕业时,学院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命题作文:围绕一座楼盘进行创意。
接到命题后,胡毅刚苦思几天,萌生出一个创意:以苏州园林的中式建筑为基础,把各地的建筑特色和奥运元素有机地融合起来。
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九人组成的团队,花了一个月时间,创作出了“中华景绣园”策划书和实景图,并一举夺得最佳创意奖。
创意真经
2008年回到重庆后,胡毅刚注册了一家新公司――重庆帝华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跟传统的广告公司不同,我们主要做影视动漫及衍生产品”。
好的创意等于成功的一半。为此,帝华整整蛰伏了一年。
“我当时的主要精力就是观摩国内的动画片,寻找一个好的创意点。”胡毅刚说,“遗憾的是,当时的动画片总体缺乏创意,说教化、成人化倾向比较突出,甚至有些还掺杂血腥、暴力等少儿不宜的镜头。”
能不能另辟蹊径,走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子?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2009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带着小孩来胡毅刚家玩。细心的胡毅刚发现,小孩四五岁,却老是嘟着小嘴,一脸的不高兴。
一问才知道,朋友给孩子报了很多学习班,每天都把孩子灌得满满的。
胡毅刚问小孩:“小朋友,你喜欢看动画片么?”
“喜欢!”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胡毅刚打开电视,央视少儿频道正在播《西游记》,孩子的眼睛立刻放光。
这一细节令胡毅刚找到了创意点: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能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沿着这个思路,他的创作灵感如泉水般涌出:《西游记》是传统的中国名著,《最新十万个为什么》是影响了几代人的儿童科普图书,何不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能“寓乐于教”,又能“寓教于乐”……
一个创意就在不经意间产生了。
那天晚上,胡毅刚躺在床上,脑海里飞速地构思着探秘之旅:孙悟空的第N代传人孙一空带领小伙伴们驾驶着漂浮岛和小飞船,在充满未知的茫茫宇宙中,寻找十万个为什么的真经……
借力取经
当胡毅刚把这一创意告诉公司其他成员时,大家十分兴奋。可如何实现这一创意?
由于有水晶石学习的基础,胡毅刚深知,“做动画既是烧钱的项目,又是系统工程,某一个环节稍有闪失,很可能颗粒无收”。
“公司核心层只有几个人,光靠我们肯定没法完成,必须借助外力,创新运作模式。”胡毅刚把注意力放在研究本土原创动画企业上。
在深入了解行情后,市场的凶险让胡毅刚倒吸一口冷气:“重庆原先做动画的企业有几十家,现在仅剩几家还能撑下去,比如视美、享弘等。动画行业投入大,资金回笼慢,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陷入危机四伏的‘雷区’。”
风险越大,利益越大,运作将是决定创意能否实现的核心。
“抓两头,放中间。”一个月后,胡毅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抓两头就是抓创意和营销,放中间,就是制作过程要大胆放手,把钱用在刀刃上。”
胡毅刚率先投资,然后召集几个好朋友,给他们上了一堂“创意课”。《最新十万个为什么》包含无穷无尽的科普知识点,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西游记》又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用动画来传承知识文明,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事业!“让我们携手点亮希望吧!”这句话深深感染了投资者,帝华很快就凑足了制作100集三维动画的巨资。
有了充足的资金,胡毅刚将制作过程全部打包给了四川美术学院动画系。
以经淘金
川美动画系在制作的时候,胡毅刚也没闲着。
按照“抓两头”的模式,2009年11月,胡毅刚带着几集样片,直奔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
“当时我也没什么把握,审片时忐忑不安,放完两集后,央视少儿频道负责人频频点头,我才长松了一口气。”胡毅刚回忆说。很快,央视少儿频道和帝华公司签订了播出合同。
签约之后,帝华公司全体员工连轴转,马不停蹄赶制新片。“当时时间非常紧张,重庆市广电局影视处加班加点审片,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也特事特办,让我们最终如期履约。”胡毅刚说。
2010年12月14日,《嘻哈游记》正式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嘻哈游记》一面世,好评如潮。“《嘻哈游记》是一部真正把教育和娱乐完美结合的动画作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好作品”,“十岁以下孩子不适合看《十万个为什么》和《西游记》,要看就看《嘻哈游记》”……
前25集播出后,《嘻哈游记》收视率达到央视优等片标准。之后,《嘻哈游记》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了“西部动漫节最佳动画片”等六个奖项,与风靡全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并列殊荣。
《嘻哈游记》是否也能够成为重庆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撬动一片产业蛋糕呢?
“这正是我们着力的地方。”胡毅刚说。
在他的邀请下,国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简梅梅欣然就任该剧的总顾问和总编剧。“这是一部政府满意、家长满意、老师满意、小孩喜欢的佳作,并具备了走出国门的长线发展潜力。”简梅梅说。
有了知名作家的加盟,《嘻哈游记》如虎添翼。市内一家大型动漫公司欲出资上千万元买断该作品,被胡毅刚婉言谢绝:“我们正在撬动一块巨大的产业蛋糕。”
少儿美术知识点范文2
那么,我们应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学习呢?又该如何建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呢?近年来,我对美术欣赏教学的若干问题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与实践,实践证明,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巧设导入情境,引发探究动机
导入是美术欣赏课中尤其重要的一环。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的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巧妙地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能启迪和透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是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学习动机的前提。
导入情境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儿童的行为很大部分是受兴趣所影响的,在导入阶段的设计应根据关注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方法有讲故事、猜谜语、游戏、小魔术、竞赛等方法。如我在上一年级的《卡通明星总动员》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今天我们要举办卡通明星总动员,只有卡通明星才能参加,可是刚才来了两位朋友,他们都说自己是卡通明星,请同学们当裁判,看一看谁才是真正的卡通明星,为什么?课件出示孙悟空和自然界中的猴子,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马上说孙悟空是卡通明星,进一步问学生卡通明星和自然界中的猴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以此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动机,从而比较出卡通形象与自然界形象的造型的区别与各自特点。导入情境设计应具有生活性。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愿望;导入情境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术欣赏课的导入情境的设计要能让学生产生疑惑,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从而激起主动探究的动机。
二、巧设愉悦情境,葆有探究乐趣
有的美术欣赏课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大都不喜欢,那么怎样才能让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有趣呢?我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的,优秀的美术教师善于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语言,乐观向上、充满情趣地表达,为学生设计愉悦的情境,营造快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保持探究的乐趣。如在《动物、植物欣赏》教学中,播放有关动植物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时,配以教师优美的颂读“那丛丛簇簇的,有红的,黄的,紫的,姿态各异,生意盎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美丽的光彩;啊,那朵朵奇姿异彩的里不时飘出缕缕袭人的清香,那花如浪,香如风,又像一群群亭亭玉立的仙女迎风翩翩起舞……”使学生此时融入自然界无比美妙的情境之中,愉悦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起学生对自然界中动植物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激起了欣赏后分析探讨视频中的动植物的颜色和花纹的兴趣,激发创造美的兴趣与热情。
三、巧设问题情境,增强探究动力
问题情境地创设,一定要能起到启迪学生智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作用。设置一个让学生自发产生疑问的情境,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在教学前教师要先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错误的“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的错误判断出发导致错误的结果,让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问题解决的欲望,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如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时,学生原本对此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毕加索的作品画得很丑。课前我收集了毕加索十五岁时的成名作,写实且逼真。上课时,我把毕加索十五岁时的画和八十多岁时画的画出示在学生面前,问“哪一幅是毕加索少儿时代的作品?”学生指着他八十七岁时作的画(预料之中),问:“为什么?”学生笑答:“只有小孩才像这样画画”。当我宣布正确答案时,学生满脸惊讶: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判断的失误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渴望解决心中的疑问,从而有了探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增强了探索的动力。
四、巧设反思情境,提炼探究方法
要学生真正形成独立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真正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反思是学生获得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形成观察、理解、分析、概括、表现、认知等能力,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炼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以逐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校本课程《浦城民间剪纸欣赏》一课中,理解剪纸中所包含的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我在教学时,请学生观察作品《白发齐眉,必定如意》并设问:“这张剪纸里有什么,为什么取名为白发齐眉,必定如意?在哪里用?”学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探究,有的学生发现了如意图案,还发现了有笔的图案,发现了命题好像和读音有关,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我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讲解,毛笔谐音为“必”,绕线的锭谐音为“定”,还有如意,谐音寓意为“白发齐眉,必定如意”之意,在剪纸中常用这种谐音寓意的方法表现主人美好的愿望,它用于装点新人喜结连理、百年好合之时的礼品。学生此时恍然大悟,知其然且知所以然,有了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再欣赏其他的民间美术作品就有章可循了。也就消除了对这些民间艺术作品解读的畏难心理。
五、巧设尝试情境,深化探究成果
少儿美术知识点范文3
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现状是:先灌输,后启发;先规矩,后放松;先有法,后无法;先要像,后要想;先理性,后感性;先逻辑思维,后形象思维;先应试教育,后素质教育。
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画画儿很慢,或者看到孩子画的形体不写实,孩子的作品中会有很明显地看到有家长帮助的迹象。这样的画面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无疑这是对孩子绘画能力的扼杀。其实,孩子画得慢或像与不像并不是缺点,看一个孩子的画好不好,关键是看孩子有没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不是看画得像与不像。
在孩子学画时,由简单创造出复杂,或在复杂中创造出简练,可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取舍能力,但也不是越变化越好,如果连形体的基本性都丢掉了,这个变化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把握好这个度是很重要的。
要相信儿童的能力,他们的观察及表现力有时让老师也为之惊叹。实践表明:越是结构复杂的东西,越是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由简单到复杂的成人思维方式是不适合儿童的。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觉作画有以下特点:
1、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直观感受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个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具像中解放出来。
2、绘画过程中高度的概括了物体的形态
他们的心灵视觉的表达是非常单纯的,一个三周岁的小朋友,他在画面的表达就是线条,密集或者是稀疏的,在他的画面里可以看到的是一堆的线条而没有具体的形态。当线条密集并且速度很快的时候,说明他画得极度兴奋。问他画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会回答你是在战争。很形象,不是吗?专家曾经观察过,孩子在两岁以前是不会画闭合的线条的,而到了4岁左右,他们已经可以画闭合的线条。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的需要上。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3、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却是紫色的。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纯度的色块进行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觉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作的自然表达。
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二、挖掘孩子们奇思妙想的方法原则
1、依靠直觉进行造型原则训练
依靠直观知觉,发展儿童感官,培养美学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儿童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观察、记忆、体验、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方法,以及运用造型元素、造型规律的方法,不限制只用一种表现方法,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
2、运用直觉进行造型方法训练
首先,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
其次,要教儿童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空间距离、色彩的感受与变化等。
再者,教材系列化。通过多种媒体,如通过实物、录像、图片、幻灯等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教材内容,一环接一环地扩大知识面,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儿童创作热情。作业内容要密切贴近儿童生活,以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
少儿美术知识点范文4
单色纸版画公开课设计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上我们更应该用情、用心来引导课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下面以笔者以自己一次公开课的教学安排,就美术公开课谈谈自己的安排。
一、设计合适的教学思路
在美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里,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版画成了一门相对枯燥的科目,如果说“对印的乐趣”“吹塑纸版画”还可以通过色彩吸引学生,那么“单色版画”就太单调了。教学思路要针对小学生年纪小、反应能力较慢、思维很活跃、思维表达和动手能力间衔接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知识点串联进行合理安排。笔者自己以四大发明为导入内容,引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单色纸版画的表现技法运用及艺术魅力,最后借助学生作品反馈教学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二、要有连贯互动的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提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引出造纸术、司南、火药和活字印刷,并着重谈谈“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找出里面的重点部分“字模”“反文”“印刷”“再次使用”,并指出如果“活字印刷”是科学,那么“版画”就是艺术。
接下来直接导入课题《单色纸版画》。“版画”,造型艺术之一。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同样,也请同学们找出里面的重点部分“版”“复印”,把这些文字同前面“活字印刷”的重点文字相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版画的分类很多,但因为上课时间短,所以笔者选择单色纸版画。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因此新课开篇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的是公元868年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出土与敦煌莫高窟,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盗至英国,现收藏于大英国家图书馆),被誉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既增加同学们的见识,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同学们继续欣赏“版画的分类”,看看有哪些版画在咱们的生活、学习中出现过。“丝网版画”最常见,大到大街小巷悬挂的布标,小到同学们校服上印的校徽;“吹塑纸版画”,在低年级的美术课曾经学过;“石版画”是在旅游时,我们看到的摩崖石刻,文字拓片;“金属版画”,让同学们自己先想想在哪里见过,没有孩子能告诉我,于是笔者让孩子们掏出兜里的钱――纸币和硬币。想想我们曾经把纸蒙在硬币上再用铅笔在纸上磨画,印出硬币上的图案,其实这就是很多同学的第一副“单色纸版画”。纸币又怎样体现是版画,让他们欣赏纸币上精美的线条体会纸币雕版的精细;用指甲壳刮一刮油墨的凸起;让他们找找同面值的钞票的不同,体会版画的有限制地复印……
第四,欣赏《单色版画》。用PPT呈现两张同样画面的照片,一张彩色一张黑白,让学生分析,不难看出简单的黑白较之缤纷的色彩有着更强的视觉效果,画面的层次也更加分明,也更具有装饰感。
第五,欣赏――找出《单色版画》的表现技法。在这一环节里,笔者准备了两组图片。在第一组笔者使用的是珂勒惠支木版画《自画像》,利用这张图让学生看到强烈的黑白对比――黑白线条的对比和黑白面积的对比。《荷叶》,这里主要是点面是面积对比。从这两张图的分析,笔者要告诉学生们,其实《单色版画》的表现技法很简单,就是运用最基本的点、线、面,利用三者间面积大小的对比进行创作,打破大部分学生不敢动手,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毛病。第二组《向日葵》。两张图画面中或强调线面对比,或强调点线面对比,直观生动的表现了《单色版画》的艺术美。
第六,课堂练习――《手》,并利用孩子们自己的作业为范图,再次阐述点线面的综合运用。“手”,每个人随身携带的重要器官,用它作为学生的模特儿,完全是就地取材。利用《我们小时候的手》《我们现在的手》两张图展示学生的手部生长变化。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手,分析手部外观的基本特征:手掌、手指,指甲壳和关节部分的皱纹。然后,利用实物展台在卡纸上描摹并剪出自己的左手轮廓,接着在相应的部分粘贴指甲壳、皱纹等等,现场演示纸版画的拼贴过程。接下来,请学生们以“我们的手”为主题,创作一付单色纸版画。提示同学们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装饰物,在画面中体现出点。线、面的特征。笔者认为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手也在慢慢变大,让学生在课堂上给自己留下儿时手部的轮廓印记,给自己童年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学生的反映是积极和主动的,大部分同学10分钟以内可以剪贴好。版画的印刷,笔者让孩子们准备的是家中的圆底大汤勺和复写纸,优点是好准备、好打理,课堂不会出现像油墨泼了的鸡飞狗跳,缺点是因为印刷时力道的不均匀,复写纸印出的效果是一道道的,颜色不饱满。在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课堂练习的情况下,笔者选择展示了几份好的作品,让学生评价之后做了小结。
《单色纸版画》这节美术公开课,其灵感来自侄儿在肯德基过生日时里面的一个游戏“猜妈妈”――让小寿星蒙上眼睛眼睛,然后把所有来宾的手放到他跟前,让他从大家的手中摸出哪双是妈妈的手。结果侄儿找错了。他找出的是笔者的手。其实在短短的游戏时间中,孩子分析了女性手的共性柔软、关节小,可是每个人手部的细节肯定是有差异的。笔者希望通过这节课和这节课的课后练习能增进孩子和家长的亲情。所以,笔者展示了《我们的爸爸妈妈的手》、《我们的爷爷奶奶的手》两张图片,通过再次的分析强调,手的轮廓、形态是会随着年龄、生活经历改变的。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去根据在课堂上所学、所练,以自己的家庭成员为对象,用他们的手为素材,制作完成一幅题为《我们家的手》的单色纸版画作业。40分钟的课堂被笔者安排的非常紧凑,同学们基本完成了课堂练习,学生和家长参与性很强,很多家长甚至是拿着摄像机全程记录了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美珍,吴燕.少儿版画专家做客“名师点将”[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少儿美术知识点范文5
这节课,李江华老师通过观察牙刷、比较牙刷、欣赏感受、探究要素、讨论交流等环节,向学生渗透牙刷设计图的绘制要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设计意识得到了提升。但是关于本课,笔者也有几点建议与李老师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不足
教学环节一中的观察牙刷实物活动与教学环节二中的观察图片中牙刷的区别,两者内容较为接近。教师可将这两个环节结合,直接用PPT出示“闯关游戏”中的四个问题,再加入“量一量牙刷各部分的尺寸,小组同学交换测量数据”这个环节,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对牙刷实物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对牙刷尺寸进行测量和比较。教师适时引导,五年级学生应该可以很快总结出牙刷设计的基本要素,知道牙刷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并能通过教材中的文字检验、印证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既让学生品味到成功的快乐,又为下面的自主设计做出有效铺垫。
2.教学内容的面过于狭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采用画简单的设计图的形式设计—款牙刷,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牙刷的设计中,而学生作业展示的也都是有科技含量的牙刷设计。
在实际生活中,牙刷使用者的分类很多,比如旅行者、残疾人、老人、缺水地区的人、太空中的宇航员等,甚至动物也需要牙刷。因此,如果教师设计的是“设计一把牙刷一设计一把美观实用的牙刷一设计一把有科技含量的牙刷-为不同需求的对象设计一把牙刷”这样有层次的教学流程,就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最后呈现的作业也一定会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如果教学中再适当加上对牙刷发展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牙刷的发展史就是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前进的,就更容易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3.教师出示范作的时机不太合适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能够设计出一把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牙刷,也会画牙刷设计图。但是我们的美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画牙刷设计图,还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的学习,逐渐提高设计意识,培养设计能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游戏环节之后直接出示了示范作品,接着,让学生在看了教材中的设计步骤,小组交流了设计思路之后就开始牙刷设计图的绘制。但是教师示范作品的过早呈现及多样性的不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直接造成了学生作业与教师示范作品雷同,缺乏创新的亮点。如果教师调整一下教学过程,在游戏环节之后看课本中的设计步骤,然后交流自己关于牙刷设计的想法,当学生的思维快要枯竭的时候,再出示范作,就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学情分析缺乏指向性
李老师的学情分析过于笼统,只是对五年级学生美术学习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归纳,未能对该学段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与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因而不能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服务。
点评二(张英河北省青县教育局教研室)
《我的牙刷》是很有意思的一节课,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去观察、分析和拓展,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美化生活。李老师的教学案例,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中规中矩的成分较多,还缺乏创新和突破,学生的想象还不够精彩。下面我提出几点想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教学环节要仔细推敲
拿到一个课题,怎样把它精彩地呈现给学生,这是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要费尽心思琢磨的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能不断引导提升,让学生在顺畅愉悦、不断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本课第二环节闯关游戏的激趣作用体现得不突出。这一环节的设置只是常规教学中的师问生答,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陛。面对五年级学生,教师足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上一环节欣赏对比牙刷实物、交流体会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在观察发现的同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样是闯关游戏,第一关可以让各小组组长到老师那里领取一个锦囊,锦囊内装着卡片,书写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小组研究讨论解答。这样使得学生有种神秘感,激发探究兴趣。第二关,各个小组观察、研究,并设置一个问题,指定某一小组回答问题,提升竞争意识,增加闯关难度,促使学生深入挖掘牙刷造型及其功能特点。第三关,小组学生集体研究是否能找出关于牙刷的更多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全员主动参与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怎样的问题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呈梯度递进,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内容的设置要明确细化
李老师为学生设计的兔子牙刷范作,明确、细化并强化了设计及功能、要点。这一环节设置得非常好,师生共同进行了讨论分析。因为针对的使用人群是小学生,所以牙刷的设计是兔子造型、水果口味,带音乐的牙刷,吸盘的设置便于摆放。这个范作的分析为下面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石。
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要为谁设计牙刷?设计怎样的牙刷?为什么这样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将气氛推向,而不是接着看图7至图9。图片中所展示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探究过程中可能已经提出来了,而且生活中出现过的牙刷在这个阶段也无需再拿出来分析了。
第三环节中,“如果你是一位牙刷设计师,你会设计一款怎样的牙刷呢?”这个问题提得不明确,所以学生以组为单位总结回答得比较简单,设计的点子少,思路打不开。小组代表甲的回答和老师的范作思路雷同,课堂最后学生展示的作品也都是“有牙膏、带音乐的牙刷”,没有跳出老师的框框。小组代表乙的回答太笼统,怎样的设计叫“酷”,为什么要设计电动的,电动的还要充电,不是比现在的牙刷更浪费资源吗?课堂上本应出现的亮点让这个不明确的问题扼杀了,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的导向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其实这一环节不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向,答案就会有多样性。这里教师可以用科幻画的形式作为一种载体,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现代生活中,牙刷已经多种多样了,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关于使用牙刷时的弊端或困难等有待解决?例如徒步旅行时,牙刷、牙膏一起放到小盒里占地方,试想,怎样把牙刷设计得既便于携带,又不占地方,还卫生?”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可以设计折叠的、伸缩的,或是能把牙刷毛封闭起来的,等等。例如,缺失手指的残疾人没有办法拿牙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该如何为他们进行设计等。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使用牙刷的弊端、困难、喜好等,牙刷的设计方向就明确了,学生的设计思路自然也就清晰了。
三、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应用
教学的展评阶段,教师精选了几幅有特点的作业,模拟召开会。我认为这里不应教师精选作业,因为那只代表教师的眼光,而应让小组自行推荐有特色的设计作品参加新品会。设计师要进行介绍,推销自己的设计作品,因为每一件设计作品最终的目的是应用。台下学生作为消费者听了他们的介绍后,是否决定去买,给出理由。这样的会也许更精彩。作为设计应用课题,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设计的理念和应用的价值。
点评三(黄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学校)
这节课,李老师通过“问题导入一游戏探知一欣赏感受一交流设计一生成评价”这一主线完成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衔接自然,重点、难点突出。下面笔者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思考和建议。
1.关于教学环节一
教师可以把教学环节一中的观察牙刷实物活动整合到教学环节二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牙刷的形状、构成,不同部位的设计原理,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交流活动的时间过长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关于教学环节二
在“欣赏感受,启发设计思路”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兔子造型牙刷的设计思路和要点,讲解细致,直观性强,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设计要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在美术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在欣赏设计作品、了解设计理念和思路之后,就让其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吸收和教学效果的生成。建议教师在该项知识点的探究完成后,在教学环节三中加入教师的现场示范环节,可以立足一项简单的设计创意,从新意构思、图形绘制、色彩搭配及创意处理等方面为学生做一次示范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牙刷设计图的设计要领和画法,从而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与学生交流设计思路后,再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图片,进入“探究学习设计图的具体内容”活动,这个过渡不是很自然,有些突兀。因为学生在活跃的交流气氛中很难立刻静下心来欣赏课本中的图片。与其这样,教师倒不如用课件继续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图片,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归纳、拓展牙刷设计的要素和思路。
3.关于教学环节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进行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完善构思和拓展思维。但是从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评价内容来看,他们的思维几乎都被教学环节二中的教师讲解所禁锢,没有完全得以延展。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设计意图有些单薄。通过交流评价,让各个小组更有效地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稿,并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才是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所在。师生进行作品评价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创意,而应从制作方法等更广泛的范围加以评价,从而让学生独立、有效地开展设计活动。
点评四(王红燕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本课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值得学习借鉴。
一、本课优点
1.整体结构体现了起承转合的节奏感
上课伊始,李老师通过提问引出牙刷,让学生观察牙刷实物的不同之处;接着通过闯关游戏了解牙刷的功能、欣赏教师范作和同龄人作品;然后讨论设计图内容、设计思路,进入设计制作;展示评价环节通过“新产品设计会”掀起课堂小;最后,教师的小结作为本课的点晴之笔,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与设计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创造。
2.有序进行设计引导,注重设计创意的启发
李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闯关游戏,了解牙刷的功能、形状、材质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避免雷同;欣赏教师设计的牙刷、新颖的成品牙刷及同龄人作品,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灵感;提供一些具体设计图纸做参考延伸,帮助部分学生走出无从下手的状态从而寻找到出路。
3.重视交流和展示,彰显学生自主意识
从观察牙刷实物到闯关游戏,从探究设计图内容到介绍设计思路及作业评价,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大胆表达自我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并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良好习惯。
二、有待优化及值得商榷之处
1.闯关游戏环节,得到彩旗奖励的只有几个学生,对于未得到彩旗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参与面远远不够。此处可以小组抢答形式,将彩旗奖励给抢答成功的小组。同心协力、共同闯关能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教师将归纳牙刷设计图要素安排在欣赏教师范图之后,而教师的设计图上已出现了这些要素,所以显得滞后。建议在欣赏教师设计图时,及时归纳其要素,然后利用课本上的设计图分析学生作品美观与否,通过文字说明讨论其合理性和创造性,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强化设计图的内容。
3.从学生作业效果来看,不少想法出自教师范画或提示,部分学生作业则是教师范画中多种功能的重新组合,思路还不够开阔。因此,我的建议是,教师不妨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调整:
(1)增强对材料的认识和运用,可以在“闯关游戏”过程中提供一些材料小样品,如橡胶、塑料和海绵等,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唤起学生的触觉体验,启发学生将不同材料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而不同材料的触觉体验定能给设计以新的方向。
(2)讨论设计思路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牙刷设计中,还应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考虑使用者的喜好和方便,并讨论如下问题:普通牙刷的颜色和形状给你什么感受?使用时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你设计的牙刷能解决哪些问题?这样,学生的设计必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形成“以人为本、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点评五(江沙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第二小学)
整堂课遵循“观察一示范一讨论一练习一评价”这一美术课常用教学模式,结构清晰,简洁明了。李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先从简单地寻找牙刷与牙刷之间的不同,具体到观察一个牙刷的刷头、刷颈、刷柄的造型设计和功能,顺利地让学生明白了设计要以人为本,做到既美观又实用;而后,从牙刷造型、功能等方面展示了四幅不同的牙刷设计图范作,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接着,通过讲解书本,总结出设计图所包含的三个要素——图形、色彩和文字说明。这样一来,学生便知道设计图应该包含的要素,以及如何通过图纸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通过问答、闯关游戏等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牙刷,发现牙刷的构造、色彩和造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牙刷有着哪些不同的功用,使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明白了造型与功能的关系。在评价环节,教师采用“牙刷新产品设计会”这一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很好地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才是好产品。
然而,这堂课在知识点的把握上还有待完善,具体有以下几点:
1.美观是设计时不可忽视的要素,要让学生做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才能达到设计教学的目的。然而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对牙刷功能的解读上,而对其美感的引导不够。例如,教师在展示范作时未介绍为什么要设计成小白兔的造型,在评价时也偏重于对功能的评价。
2.虽然材料的选择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要求太高,但色彩搭配还是应该讲讲:为什么牙刷的色彩都比较清新鲜艳?因为这样的色彩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情绪。
3.刷头、刷颈和刷柄是牙刷的设计重点,而在教学中,教师只引导学生按刷头、刷颈、刷柄来观察,却没有强调这些都是牙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没有对这三个部分进行逐一且详细的介绍。
4.在学生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在会之前引导学生查看牙刷的包装盒,因为牙刷包装盒上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学生在产品会上可以借鉴这些内容。
点评六(樊福锐安徽省淮南市师范附属小学)
仔细研读本课教学案例,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感受,希望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关于自主学习
在第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牙刷进行欣赏观察,并比较牙刷的不同,这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效果不错。在第二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并用小彩旗奖励闯关成功者。游戏和奖励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此环节所呈现的自主学习意义并不大。虽然教师设置的关于牙刷的问题很好,而且教材上也有这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回答。我认为教材设计的意图并不只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还要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牙刷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我在上这课时,没有把这些问题拿出来一个个地问学生。我对他们说,请大家认真看一看书上的牙刷,在它们旁边有一些问题,你们能解答吗?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最后,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引发大家的探讨。我想,有了这样的课堂“生成”,才是真实且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2.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师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然而有些教学环节并没有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解决也不够到位。在“欣赏感受,启发设计思路”环节中,教师展示范作时过于强调牙刷的特殊功能,而忽略了牙刷的造型问题。虽然功能性是产品设计的重要方面,但是科技发明非同于造型设计,在设计产品时一定要让造型与功能相结合才行。所以在此环节中,教师要着重从牙刷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引导学生赏析。此外,在接下来的“讨论设计思路,完成设计图稿”环节,教师也应该从这方面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牙刷功能的设计非常感兴趣,他们会为牙刷设计出很多特殊功能。但由于眼高手低的缘故,很多学生设计的牙刷既不美观也不实用。因此,我要求他们最多只能设计两种特殊功能,且不能影响牙刷的美观。这样就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自然也会迎刃而解。
3.关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客观、公正地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手段。本课最后的展评环节采用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但是评价内容和对象却有些单一。从评价过程和结果来看,仅强调牙刷的功能性,而未提及造型等问题,显然偏离了本课教学目标。《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应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而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投票评选出“设计之星”的评价方式则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忽视了以学生美术学习表现为主的过程性评价。笔者认为,本课评价应从多方面进行.可以设置诸如造型美观奖、科技创新奖、作业认真奖等一些具体的奖项。这样的评价更加全面,也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点评七(陈芳浙江省湖州市双林第二中学)
这节课,李老师紧紧围绕“牙刷”展开教学,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热情与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但是李老师的整体教学设计还是比较传统的,例如在“欣赏感受,启发设计思路”环节,教师先给学生出示具体的牙刷作品,这样会把学生的思路往—个方向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作思路。此外,教师还应当善于把握质疑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并不是说要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而是应当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对此,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课始质疑
课始质疑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与课本对话。除了创设情境的方式之外,还有读题质疑和预习质疑。题目是文章的文眼,有的题目本身“问题的含金量”就很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如《我的牙刷》,学生读了课题就会产生“牙刷?这是很常见的生活用品呀,我们今天来学习它的什么呢?”“我见过哪些不同的牙刷?”等问题。教师在上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和寻找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时有的放矢,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课中质疑
课中质疑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段教学中,二是一堂课中;教师要注意对“度”的把握,不能过于频繁。如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牙刷跟我们的生活联系这么紧密,如何设计会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在我们见过的牙刷中,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哪些方面可以继续发扬?
课中,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牙刷,可以引导学生再度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果要我选,我会选择哪一款,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还有些特殊人群的需求,我们也应考虑到。总之,让牙刷这个小小的生活用具更好地、更人性化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3.课尾质疑
课尾质疑,一是为了拓展教材,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本课课尾,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能否更好地对自己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设计与改进?怎么设计?目的是什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课尾质疑的处理一定要有疑有解,不能为质疑而质疑。教师经常会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这些问题留到我们课后解决。而课后,教师与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都不去思考和探究,“课后解决”就变成了“不用解决”的代名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只思不解,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任何帮助。
点评八(吴宝莲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通过研读李老师的教案,观看现场教学录像,我觉得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美术教学范例,尤其是教师作为“小小设计家们”的引领者还是颇见成效的。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我认为有几点可改进之处。牙刷是常见生活用品,它的设计必须做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围绕这条线展开。
1.适当补充牙刷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牙刷是如何从“有用”(可以刷)到“实用”(刷得舒适)再到“实用、美观”(好看、有效、舒适)这一过程中发展成今天的样子的。中外历史中均有两千多年前牙刷使用的记载。教师可以准备不同时代的牙刷图片,诸如古代的树枝牙刷、竹柄鬃毛刷、骨柄鬃毛刷,以及现代的各式各样的牙刷等。此内容可设置在游戏激趣之前,为引出牙刷设计要点埋下伏笔。
2.游戏设置可趋于更合理的安排,以利于引出牙刷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法则。第二环节为游戏激趣,这一设想是很令人期待的。但此游戏设置仅为教师依次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得出答案,以教师奖励彩旗为闯关结束。其中游戏性无从体现,激趣亦不明显。不妨换个情境,比如设置一个超市购物游戏。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或者PPT展示造型、色彩各不相同的牙刷,让学生分别代表幼儿、少儿、老人等不同人群,自行选购牙刷;再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实用与审美功能相结合是所有工艺美术设计的基本法则,并选对牙刷,从而顺利结束游戏环节,并达成教学目标。
3.学生设计牙刷、教师讲评环节,实用且美观这一要素不应被抛弃。通过设计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达到优化阶段。但学生把最多的精力放在牙刷漂亮的颜色和尽可能多的功能上,甚至偏离了实际。因此,建议在学生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时,教师可以辅助“点睛”追述如“装在牙刷里的牙膏只能是液态牙膏,在牙膏管口有防逆流装置”“带音乐播放器的牙刷必须考虑如何防水”等涉及实际问题的提议。这不但可以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不等于“天花乱坠”的“浮夸”,而是要遵循“实用又美观”这一根本法则。
点评九(曹登平湖北省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
一、可取之处
1.抓住了创新点
李老师以范作启发学生设计思路,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牙刷的吸盘式、容器式、音乐式的设计对学生很有启发作用。在欣赏其他牙刷作品时,教师也很好地体现了“用他人创新的例子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发光式、换头式、香味式、电动式等多功能牙刷。“讨论设计思路”这个环节同样体现了创新引领,如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的交流,都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而“让学生在创作前说思路”,则恰恰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
2.抓住了兴趣点
教师的“闯关游戏”设计得很巧妙,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探究出牙刷的相关知识、作用等,这样的趣味探究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犹如为学生装上了“学习引擎”。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设计的“设计之星”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如果说“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那么“设计之星”则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有待改进之处
1.关于牙刷结构
一般说来,牙刷分“刷头、刷颈、刷柄”三个部分,教师却没有重视这个知识点。我们除了从闯关游戏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牙刷的结构外,从教师的小结和板书中都没有看到教师对此有所体现。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位也不够准确,建议将此目标修改为:认识牙刷的结构、材质、功能和尺寸,学习牙刷设计方法。
2.图形设计的学法指导
李老师更多地是从牙刷的功能上去引导,而忽略了对牙刷的图形设计的引导。例如,教师的示范作品图6中的小小兔图形,是具象的动物装饰法;图9是植物装饰法,而图8的装饰纹样是抽象的线条,即抽象装饰法。虽然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后板书了包括图形、色彩和文字说明在内的牙刷设计图的必备要素,但是没有体现出具体的图形设计的学法指导。
3.卫生安全、环保低碳理念的渗透
牙刷连续使用超过2个月会有病菌,为此一般建议牙刷要一个月更换一次,否则易导致咽喉疾病。虽然该课在欣赏环节也涉及了“更换刷毛”,但其更换原因是“不能用了”,这易使学生理解为刷毛弯曲了或刷秃了而不能用,却并不知道牙刷需经常更换的卫生知识,而这一涉及设计的实用主义取向的知识点,教师本应当在此时这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传授。正因为牙刷要经常更换,所以应从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出发,设计“实用、安全、简洁、美观”的牙刷,或者设计一个多功能的牙刷把手,并配有多个刷头以便于更换,这样既环保卫生又节能低碳。
点评十(谭宁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中学)
《我的牙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生活中的产品,认识和了解产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形式,并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进而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美术设计往往熟视无睹,但是他们对身边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的感知是很敏锐的,教师只需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会有质的飞跃。
本课教学中,李老师采用了“设问-思考-欣赏-探究”的教学模式,利用闯关游戏激趣探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播下了创新思维的种子,用互动的方式分析生活中的产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以欣赏、分析教师范作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产品的功能与设计之间的联系,有效打开了他们的设计思路,使他们通过思考汲取设计灵感,加强了设计学习的趣味性。
在探究设计图的具体内容环节,李老师以“赏析”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层次、多角度地欣赏、分析,使抽象的设计图变得更为直观,在层层递进的赏析活动中,掌握设计图的主要要素,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地生活。
为了加深认识,李老师采用了“讨论设计思路,完成设计图稿”的作业方式,使学生的设计表现不受拘束,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在趣味性的交流、辩论和碰撞中掌握了多种设计的方法,激发了创作欲和表现欲,从而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在“总结和拓展”环节,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多关注、分析身边的生活用品设计,提高对设计的认识,善于发现身边需要改进的产品设计,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李老师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我感觉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李老师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业活动时间相对不足,和预设的有一定差距。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美术课堂中突发的状况远远要比课前预设的要多得多,在课堂的随机应变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不断努力。
少儿美术知识点范文6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是专业与就业之间“服务”与“导向”关系的具体体现。这里谈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人在职业活动范围内需要掌握的技能。职业技能的养成与知识的掌握截然不同,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讲授或灌输来实现,技能必须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进行训练和培养。熟练的技能必须在长期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获得,高水平的技能更需要在有意识的实践和培训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从就业导向的角度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也是反映本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互动关系的过程,集中体现着幼教行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一、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理念
市场需求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
课程体系构建应坚持以市场需求状况调查分析为主要依据:(1)要考虑与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符合度,以此提高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做到以市场化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化,以信息化带动课程体系建设的现代化。(2)要进行规范化的人才素质需求分析,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短、中、长期需求态势和现代幼教职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国内外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发展的历程、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态势,认真分析校本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市场需求不多、对就业作用不大的课程应坚决取消。
技能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着眼点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高技能实际上是心智技能发展的高层次,是借助一定的知识、技术原理在头脑中以合理的程序进行的完善化与自动化的活动方式。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着眼点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如下特征:(1)高比例的职业技能课程必修课的开设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开发、教学活动的设计、设备与设施建设、鉴定与评估、教学手段运用等环节的配合;(2)围绕“技能证书”开设相应的课程,使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与相应专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有机结合起来;(3)个性化专业技能选修课的开设。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地域性,因此还要根据当地幼教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技能分析,开设特色专业技能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个性。
实用价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高职职业技能课程体系需要体现务实性,应努力做到课程开发看实际,课程实施求实用,课程管理重实践,课程评估讲实效,强化课程开设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体系应按以下原则构建:(1)公共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主要发挥知识性、工具性两个功能,淡化理论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如《计算机基础》课程。(2)专业课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属于理论形态,而属于实用技术,具有应用性和实施性,专门课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组合课程内容或教学模块,注意把握时代特征,对内容相关联而又有交叉的课程应进行适当综合,如《幼儿语言教育》课程。(3)实训课以“先进、实用”为度,根据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开发,如《少儿舞蹈编排》课程。
内涵发展是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根本动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基本上沿袭高师课程体系的内容,其特点是专业实践课课时安排较少,这种课程体系的弊端在于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课程设置重复交叉,主要验证理论知识点,学生对实践环节普遍不重视;理论知识程度偏深、新知识缺乏,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特长不过硬。如幼儿园开设了电脑绘画课,但一些幼教毕业生只会电脑打字、上网聊天,不会绘画、动画和课件制作;很多学生虽然学过英语,却无法胜任幼儿英语口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突出内涵发展的理念:(1)改革课程内容。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创造机会使学生接受基本能力训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真正满足幼儿园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保证毕业后能独立开展工作。(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课程要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
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可分为职业技能核心课程、职业技能选修课程、职业技能渗透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四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十门支撑课程构成,具体可见表1
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的构建
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的构建目的在于促成学生的职业技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专门化、系统化的学习,促进职业核心技能的形成和巩固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由四个主要模版构成:教学技能模版、音乐技能模版、舞蹈技能模版、美术技能模版,其中各科教学法,弹、唱、跳、写、画等课程为各模版的主要支撑课程职业技能核心课程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围绕幼儿教师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所谓“课程综合化”就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经过一定的调整、删改、补充,有机地重组为一门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如将思想品德、动植物、天文地理、自然等多领域的知识综合为《幼儿科学与社会教学法》课程.通过职业技能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用”、“会用”、“活用”。
职业技能选修课程模块的构建
职业技能选修课程模块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丰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及进一步发展的渠道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模块的设置要着眼于扩大学生的职业视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色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应是最灵活、最具个性的特色课程.职业技能选修课程的改革应增加专业对教学内容调整的灵活性.使课程的更新加快.从而有效加强课程的针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不断提高.使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特色更加鲜明。
职业技能渗透课程模块的构建
职业技能渗透课程模块的构建就是加强理论教材与职业技能的联系.通过各门理论学科给学生提供综合技术基础知识.给学生以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定向指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理论课课时较多,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均需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内实践环节。通过加强基础课、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渗透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如学前儿童教育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技能训练: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可开展主题活动技能训练:幼儿营养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进行幼儿配餐技能训练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边实验边听课,专业基础课、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应接近1:1.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职业技能渗透的效果更好。
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的构建
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礼会调查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安排.每学期一周,主要是到见习基地幼儿园见习。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在新生人校后不久.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感受教学环境.一年级第二学期见习班主任工作二年级第二学期见习教学工作.三年级第二学期全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同时.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均安排校内实训,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另外.每个假期安排调查,完成实践报告。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幼教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职业角色或准职业角色的历练中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形成以后期实习和顶岗为主.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当然.各种实践环节应依据学科的序列与专业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并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