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思考 实践

从2004年秋季苏教版数学教材走进课堂开始,初中数学教学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初中数学老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精神,转变观念,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把教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效益最大化?本文是作者在使用苏教版教材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一、思考

1、更新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研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体现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乐趣,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转变方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应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而是作为问题探究的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同时学习内容的丰富与开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事实上,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教材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也可通过书本以外的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多种途径,获得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和垄断者,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参与者角色转换。同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倾听学生的呼声,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教师是他们之间的一员,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欢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科学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不能再演绎过程僵化的评价模式,要坚决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鉴定式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倡导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转贴于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以发现法教学思想为指导,优化教学过程

发现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探究发现,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它主要适用于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参与和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的策略和方法的培养训练。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抽象性是它的一个特点,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力避死记硬背或简单模仿。

2、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探究问题

探究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探索性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套用,必须经过思考、探索、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欲望;引导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类比、归纳猜想、动手操作,运用特殊化、一般化等方法去寻找解题策略,对数学问题进行回味和评价,对方法进行引申推广,概括出一般原理、一题多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

3、以“数学建模”为基本思路,探索数学应用

数学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又为社会生活服务,如金融保险、彩票、基金、股票与债务活跃的市场,哪一样与数学无关呢?因此数学研究应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从实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通过对建模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为他们进军数学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文2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1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1 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1.2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1.4 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2 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2.1 学习目标的设计 。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选择的内容是以知识的基础性为生根标准的,愈是能够成为今后学习基础的,就愈有选择的价值;同样,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愈具有广泛迁移的价值。所以,在确定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时,除了上面所说补充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不足外,在不足之中更要突出这种根本性,即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所必需的因素。

2.2 学习内容的设计 。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区别,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以间接经验――系统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是以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为基础的。因此,同样是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范围里的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和技能,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却注重使学生应用这些原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坚持这一根本区别的前提下,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例如同样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擅长编程的学生可以选择缩写程序去查询实际的数据库信息,擅长网络知识的确学生可以选择网络并行数据处理、网络防火墙等内容进行研究,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2.3 学习策略的设计 。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方式改革 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性学习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引用到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它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脉络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真正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这也是本文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探讨的重要原因。

一、注意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我们知道,新课改倡议以生为本,强调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万不可忽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应该说,只有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就要适时根据学生认知状况,教材内容难易程度,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开展研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也对老师提出了具体性的要求。首先,老师应该能够深入挖掘出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及时对教材中有一定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最后,要注意辅助材料的充实度,即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说,笔者在进行“”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介绍提倡进行改革的重点人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接着向学生们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涵,进而向学生们介绍的历史地位、具体内容以及提出的主张看法,并进行相对应的归纳和分析。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感觉到很困难。为突出教材相关内容的相互联系,在对介绍完毕后,也对和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相关知识点的系统化。

二、注意传统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紧密结合

笔者认为,好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是如此。新课改极力倡导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某些历史内容的教学仍然需要用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毕竟日常教学中,不少简单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高中学生时间比较紧张,如果对所有内容都进行研究性学习,势必会耽误很多的时间,因此,老师可以专门针对重难点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说,笔者在进行“”的讲解时,可以将比较简单的内容直接教给学生,如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对于整个运动的作用、性质等重要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归纳,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有时候,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与学生提出问题的频率挂钩,思考能力越强的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因而有了问题一定会提出来。所以,为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勤思考,分析历史史实,对于自己有不同看法或者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提出来,不要完全听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描述。虽然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关痛痒,甚至怡笑大方,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提出如此的问题肯定经过了一番思考,笔者认为,很多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老师不要质疑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而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分析,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有一定价值,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说,笔者在对封建社会的“治世”问题进行讲解时,可以看到,在各个王朝进行更迭时,很多新王朝都对旧王朝存在的弊端予以纠正,更加“爱民如子”,采取了减轻税赋和利农措施,促进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向学生阐述新王朝采取如此行政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王朝的统治,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统治者本身,所以说,每一个封建王朝的治世时间都不可能很长。基于此,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矛盾进行自由发言,发挥出他们主体性。事实也证明,确实有不少学生提出的看法很有见解性。

四、结语

综合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到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贯彻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进行自我探究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善于思考问题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课堂效率。应该说,研究性学习方式是符合新课改的改革要求的,在实践应用中也确实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爱平.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初探[J]. 读写算・教师版,2015(36):126-126.

[2] 兰玉存.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J]. 读写算・教研版,2015(2).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文4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初中英语 主动性

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本人就谈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加强研究性学习。

一、强调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体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这两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做过以下的尝试。在英语课堂上,每四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或分工合作开展以下主动性学习活动。

1.1开展学习竞赛

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学习比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例如:英语课本剧比赛,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发挥搞笑的才能,加以改编,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妙趣横生,这一形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1.2 开展“我最喜欢的一句英语”的活动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选择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记在摘抄本上,经常诵读,并推荐给全班同学。

1.3 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复述课文的任务,给学生以各种各样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图画、表格、关键词、文章框架等等。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自信心。

1.4 采用学生轮流值日汇报制度

用(Daily report)值日汇报的形式,鼓励学生将课文浓缩,改写课文(例如:以“I”为主语),续写课文,评选“最佳主持人”、每周‘名’星”等。

1.5 起用部分学困生做老师的小助手

适当安排一些机会让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做“老师的小助手”,让他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的自动参与意识。

二、重视研究性学习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力和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来都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表明了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和鲜活的生命张力。

三、发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这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需分配好、中、差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练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能各有所得。

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独特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切实做好两个转变: 一是由教师考虑“教什么”向考虑学生“学什么”的转变;二是由教师“怎么教”向学生“怎么学”转变,这样才能让程度好的学生能“吃饱”,程度中等的“吃得了”,程度差的学生知道“怎么吃”。

四、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的研究性学习。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实践来认识。英语是一门交际性语言,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鼓励学生在旅游时大胆地与老外交谈,在生活中见到的英语标牌或英语介绍,用心去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英语,是学习英语的最好方法。

五、提倡问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强烈的“质疑意识”,学问学问,要学就得问。“质疑”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激发学生认识中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教师应提倡学生多“质疑”,绝不能批评学生提的问题与教材无关。

六、结束语

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研究主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将研究性的学习渗透到提出假设,实践操作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体育教学;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在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迅速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意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自主学习、自我锻炼。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以及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和策略,可见它可以渗透于是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谨地探究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精神。

(2)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教科书的体育知识,适应日趋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转变教学观念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问题。

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倾向,学生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锻炼,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改变教现存的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新调整教师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

2、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如“单手肩上投篮”教材的教学,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力学知识,分析投篮球的用力原理,思考如何才能让篮球投的更准,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

(2)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缩小研究的范围。教师可以把大的课题设计成几个小的子课题供学生选择,如课题“论足球运动”可以设计为“对比赛中传、接球问题的探讨”、“足球防守技、战术的分析研究”等范围相对较小,容易操作的多个子课题供学生选择、研究,让学生自选一个,然后通过查阅书籍、访问、调查、实际演练、实践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己研究,而且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体育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从而理解学习的目的是为今后更好地锻炼。

(3)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呢?

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的分组学习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导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练、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地概括其原理、规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要求教师极做好引导工作。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探究。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要可让学生把探究出来的结论,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篮球发展过程中投篮方式的发展过程,自己先进行投篮实验,自己去分析、总结现在篮球比赛中多采用单手肩上投篮的原因及其力学原理,最后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比赛中采用单手肩上投篮。采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学生的整体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广泛的教育、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课程绝不是片面追求培养特长生,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必须兼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的标准。

2、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由于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要给予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或固定的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打破学校教育的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锻炼整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起来。

结 语

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将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发展。必将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体育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以及与他人沟通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身、心上真正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教育厅,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云南教育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范文6

[关键词]高职校 体育教学 研究性学习 应用

一、前言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获得自然、社会、自我领域的感性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那么,在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本文就此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二、在五年制高职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正确理解的地方

1.本质上不能脱离体育

体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为主要目标的。研究性学习不能偏离“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基线而淡化体育课的本质特征,仍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能力、运动兴趣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这些都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

2.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全体性和专业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绝不是素质好的学生的专利,也不以他们为尺度,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必须坚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笼统的划一的标准,必须考虑高职校学生专业的特点和各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不同的要求相结合。

3.研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研究性学习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更侧重于过程评价。它的着重点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历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能从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三、在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

研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加以改变。

(1)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站在“创新”的观念高度,把新的教育理念与体育实践相结合起来。在教学第一环节中,努力寻找可以“创新”关键点,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寻求“创新”的机遇。

(2)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性课程学习始终要求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时展同步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周围的环境学习。只有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才可能跟得上课程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在知识更新上、创新上与时俱进。

(3)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师不仅应对所研究课题的过程、方法了如指掌,并能得心应手的指导学生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

(4)教师更快的适应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育是塑造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产品,研究性学习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始终服务于学生,当教师为学生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教师就从塑造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传统教育教师是扮演知识传递的角色,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教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深入探索、勇于创新,教师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好几个环节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构建良好的学习团体,积极为小组出谋划策,使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探索动机;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2.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利用雨天、开学第一节课或课间休息,教师为学生开展一些学术讲座,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选题阶段。教师要考虑五年制高职生,在年龄、思维能力、知识面和控制能力等方面与大学生都有很大区别,选题时不要太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资料的来源等,创造性的指导学生进行选题。

(3)制订研究性学习计划。计划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体育教研组要对学生制定的计划进行指导和论证。

(4)实施研究。教师要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对学生的操作方法进行指导,并经常与学生交流,随堂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5)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报告、展示和评价阶段。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及时写出总结,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并及时做出评价,但评价要客观,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多主题、多内容、多方法、多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性别、不同个体的差异采用评价的方法也应不同。

3.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过程

(1)教师要充分的准备好教具和学生分组学习材料等,向学生说明研究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练、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地概括其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3)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探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如足球“二过一”的技战术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后先查阅资料,了解何谓“二过一”战术,各小组先模拟学习,各自去分析、总结现在足球比赛中采用“二过一”的战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实践证明,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M].

[3]王升.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4]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5]高凌飚等.探究研究性学习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

[6]胡永生主编.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