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范文1
[关键词]德育班级文化礼仪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106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还在校园学习,思想意识也比较幼稚肤浅。因此,初中阶段教育效果的好坏,对初中生将来道德素质水平提高、道德观念形成、人生未来发展状况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到,初中德育比其他时期的德育工作更为重要。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特征,有利于对学生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创新精神、社会感、世界观、人生观等各个方面教育,这也是初中生所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与基本文化素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建设德育文化,建构和谐健康的人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在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
一、凭借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在春秋时期,大哲学家孔子编撰了《周礼》一书,向百姓推行礼仪,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就是说,人一旦克制自己,根据礼的规范要求去行事,这是仁,天下一切就自然归顺在你身上了。它说出了礼仪的力量。通过礼仪,能规范人的活动,达到协调人际关系之目的。
为此,教师可以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礼仪教育。如可以在学校里开设一门专门的礼仪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礼仪基础上,对学生讲述现代文明礼仪。在礼仪学习课程上,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会有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感觉。通过学习现代文明礼仪,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经验更为丰富,人情练达,同时,学生也获得知书达理方面的熏陶,个人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自然会承担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的责任,自然为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去努力。
二、凭借生活实例,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德育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最终落实。农村孩子从小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体验的也是乡村自然生活。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孩子生活背景,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如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对学生讲述古代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等对乡村田园风光热爱的诗句,激发学生对农村家乡壮丽的山河、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等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这也是传统文化德育的一个良好途径。
教师还可以借学生生活实例,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的互相结合。如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可以把这句话用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强调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硬加到别人身上,在做事情的时候,要照顾别人的心里感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家庭比较富裕,在父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习惯当小公主、小皇帝,以自我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懂得换位思考与体谅别人,在生活中只想所需要的,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时,教师更应该教育这一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培养他们利他、善良的道德品质。
三、凭借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范文2
关键词:班主任;优点;缺点;“大”与“小”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83-01
初中时期的少年“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在人生路途中,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令人烦恼而充满希望的时期。尤其是农村学生陋习多,目光短浅,贪图享乐,怕苦怕累,如果教育得不好,可能使学生经受曲折,甚至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作为这个时期的班主任,如果能够该“大”就要“大”,该“小”就尽可能“小”,班级管理就能事半功倍,收效显著。
一、该“大”就要“大”
1、针对班级实际,分时段开展各项专题活动,不但善于“小”题“大”做,还要大做特做,有头有尾。比如:三月是学雷锋做文明人;四月是向英雄先辈学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五月是学《弟子规》养成教育;六月是从我做起,为母校增荣誉;九月是远离网络。每个月的主题活动都开展的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彻彻底底的大面积开展参与,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谈心得体会、墙报、小报、家长会等形式开展,过程中做好数据、例子的记录,有根有据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比如,五月份学《弟子规》活动中,第一阶段要求学生会背诵,并希望语文老师每节课都抽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弟子规》的含义,然后在班级中开展背诵和理解《弟子规》含义的活动,进行表彰、奖励。第二阶段写心得体会,在班上宣读或张贴学习园地,谈学前学后的认识的不同,行动的不同。第三阶段看同学们的实际行为,在校遵守纪律,尊师爱校,养成经常使用礼貌语言、文明礼节的好习惯,做好清洁、整洁、保洁工作,认真、主动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家孝顺父母,正确处理好兄弟姐妹的关系,远离“黄”、“赌”、“毒”,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一段时间后,根据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和家长代表的反馈,开展这项活动收到很大的实效:
2、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自觉学习的人多了。2、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绝大部分同学能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改变了以前连老师上课前后礼仪都免了的现象。3、教室宿舍的清洁已变得清洁、整齐多了。没有乱丢纸屑的现象,养成了起床后先整理好宿舍内务才到教室良好习惯。4、在家不做家务的,现在争着帮父母做家务,以前经常与父母顶嘴、吵闹的,现在都能与父母交心,问寒问暖,不再出现非“名牌”不要的现象。总的来说,他们在校在家都好像变了个样。
3、班级学生的进步,成绩要用显微镜放大。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欣赏自己,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青春期的孩子更敏感,尤其对那些平日里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很难有机会得到表扬,得到肯定。所以,我在平时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成功,因为我深知农村学校的学生“成功也是成功之母”,能经常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他们才看到希望所在,增强信心。多观察、记录和积累一些学生的点点滴滴,将这些看似很小的进步扩大化,及时地在班里表扬,让自卑的学生找到希望,让正气在班里扎根。比如,某同学穿着得体、发型标准了,某同学经常迟到,突然这几天不迟到了,上课纪律变好,语文代表自发带头组织学生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某同学捡起纸屑,某同学上课大胆回答问题有创意等等。就算再小的事情,如果我觉得对学生有帮助的,都会毫不吝啬地鼓励、表扬他们,给他们足够的信心、自信让他们继续前进。
二、能够“小”的应尽可能“小”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额巩固;辍学问题;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35-01
“所有的孩子应该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机会!”――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去做的事。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距市区有20多公里的偏远乡镇,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多,因而学校存在较严重的学生辍学问题。最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巩固率逐年得到明显提高,控辍保学形势越来越好。尽管如此,我校控辍保学工作任重道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现将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农民工人口流动频繁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人数逐年上升,他们的子女就有了以下两种情况:有许多孩子没有跟随父母外出,而是留在家里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寄在亲戚家里就读,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孩”。由于隔代教育的局限性,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了好吃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随父母在外就学,家庭监管力不从心,而学校、社会又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措施,导致了贪玩和不爱学习,逐步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最后逃学、辍学。
2、校园管理的疏落
小学生步入初中后,课程门类增多,难度加大,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于是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有的学校和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布置超量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部分孩子不堪重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信心,把上学视为“受罪”,于是干脆辍学。
3、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少数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负担不起生活费而被迫停学,尤其是有两个以上孩子读书的家庭负担更重。在农村,许多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跳农门,改变农民身份。现在,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农村出来的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上学不如早学手艺,早挣钱”。少数学生家长义务教育观念仍然淡薄,认为孩子上学读书能认识几个字即可,读书多少一个样。还有个别单亲离异家庭,这类学生大多数性格内向、孤僻、倔强,加之单亲家庭教育方法简单,容易导致学生厌学、辍学。
针对以上成因,结合我校几年来的实践成果,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一、依靠上级领导,完善控辍机制,确保巩固率
近几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事业,把教育发展放在富民兴乡的优先发展地位,,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例如,引入奖励机制,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对于那些自觉履行义务,主动送子女入学,但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政府优先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而对那些不依法履行义务,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则给予相应的处罚,暂不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并把控辍保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村干部工作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极大地提高了家长的重教意识,为我校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自觉加强学校内部建设,明确各方责任
1、建立健全控辍巩生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班主任等为组员的控辍巩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班级的控辍巩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目标及职责。
2、建立完善控辍巩生工作网络。学校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生的家长等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扎扎实实地作好控辍巩生工作。
3、层层签订控辍巩生工作责任状。学校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责任状,实行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指标到人。并把控辍工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业绩的重要内容。
4、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生流动关。教务处建立科学、规范、详细的学生学籍、学生名册档案资料。对学生的正常流动和辍学实行动态管理。严把休、转、寄手续关,随时掌握学生辍学动态。
5、建立每日常规检查和报告制度。班主任每日向教务处报告学生在校情况,防止学生辍学。发现学生流失及时向学校汇报。
6、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家访。学校将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情况,安排行政领导、班主任或其他教师进行家访动员,对流失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的劝返工作,并及时汇报学生流失及家访动员情况。
三、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调动全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着力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或个性发展。
2、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教师眼中无差生的观念。通过政治业务学习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尊重、关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对学生的服务理念,教育教师带着感情做好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工作,不得对学生挖苦、讽刺,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四、学校严格实行“零收费”制度。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范文4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优化德育过程。
首先,要通过不同途径,提高班主任能力,逐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管理;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通过例会上对前一段工作的总结反馈、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布置安排,培养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对他人先进经验的学习,不断拓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思路;其次,要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各位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投入更多的情感,更新德育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中要善于思考,肯动脑筋,不断改进,使班级管理更具特色,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第三,要建立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采用校领导、政教处、值周教师等多方反馈信息,对班主任工作给予全面细致的考核评定。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德育工作内涵。
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就学校管理而言,所说的“人”是多元的,涉及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社区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教育教学活动,坚持学生第一,要渗透主体参与、尊重人性的理念,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学生的事无小事,尊重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交流。
三、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通过检查评比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和自我要求相结合、严格训练和积极疏导相结合等途径,将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努力实现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开学初,要从礼仪教育,规范言行入手,强化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提出礼仪常规、行为规范简单易行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抓,抓出成效。要强化任课老师对学生出勤情况的检查制度,各班建立《班级日志》,科任老师必须在每节课前的出勤情况进行严格检查;要建立健全各项德育制度,健全《班主任手册》中的学生个案记载,及防差转差的台帐,学生谈话记录等。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加强班集体建设,建立校园内、校门口、校园周边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巡查制度,防止偶发事件的发生。
四、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的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全员育人的校园德育工作氛围。
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育人第一”的思想,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的观念,先教学生成人,再教学生成才。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渗透德育内容,尤其要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把班会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要改变上班会课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应根据各班实际把班会课让位给学生,班主任只起引导作用。每堂班会课的目的、程序和形式,最好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班的实际而制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作用,自己教育自已。
五、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要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力量,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家教征文等活动,开展家教交流。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在家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六、耐心细致,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七、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防患于未然。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体背景下,建设法治国家对我国公民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法制教育从小抓起,从现在抓起。而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可以说正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范文5
1 校长只有树立学校管理新理念才能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要求作为学校的领导尤其校长务必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转变管理理念,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开展好各项工作。
1.1 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在管理教师时必须树立以下新理念:
⑴无情决策,有情操作。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育对象。
⑵信任教师,知人善任。第一,营造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注重教师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平台”,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责任还给教师,把时空还给教师。第四,充分挖掘教师所拥有的资源,为学校所用。
1.2 发展性管理――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
学术型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
⑴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⑵实施科研兴校方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校长首要的职责。其次,建立校长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并亲自抓。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
⑶创建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校长学术管理上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增强学校的亲和力。
2 新课改呼唤校长扮演新角色
新课改必然要求校长身先士卒,首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⑴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推动者。校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学校全员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⑵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研究者。校长应在明确师生互动变革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课改实验研究,以研促改。
⑶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组织者。首先,要根据本校实际,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标准,感悟新理念,开好新课程。其次, 坚持上课、听课、评课,掌握组织课改的主动权,科学高效地组织指挥全校的课改工作。
⑷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协调者。首先是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浓厚氛围。其次是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努力为学校课改工作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⑸校长应为现代型学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校长要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直面校情,抓住机遇,成为现代型学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3 新课改要求校长掌握管理新策略
新课程方案只有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变成现实。校长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究领导艺术,掌握管理新策略。
3.1 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遵循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按规律办事。新课改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2 发现优长,并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范文6
关键词: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创新
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探索新的德育教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以推动初中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的关键,是学生基础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强化初中学—21—校德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至关重要。
1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现状
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德育教育目标设定不合理、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和教育工作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德育管理工作脱离生活实际,工作质量不高,进行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很有必要。1.1德育教育目标偏差初中学校德育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探索:不合理的德育管理工作目标是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想要获得更好德育管理工作效果,需要正确理解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制定科学合理,能够反映社会人才需要,顺应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德育管理目标。然而现阶段,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情况,以及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客观实际,出现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偏高的问题,学生往往难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与此同时,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没有正视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别,使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的人,将顺从、听话作为学生的优良品质,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带来了阻碍。1.2德育管理内容脱离实际:许多初中的德育管理工作在管理内容上都出现了过分强调道德知识体系结构化逻辑化的问题,政治课上的德育教育过于古板和形式化,政治考试考察的主要是概念与理论的背诵记忆,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停留在说教的阶段,脱离生活实际,将很多对学生很有启示的社会现象都忽视不见,导致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脱离,学生不能在生活中应用德育知识自觉约束自己,不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1.3德育管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德育管理工作者存在着德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问题,认为学生必须遵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也有一些没有师德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或者讽刺挖苦,甚至误导学生,干扰学生的成长方向,将自己市侩的人生经验强行灌输给涉世未深的学生们,污染学生纯真的心灵,将德育教育理解为单向强制性灌输,将德育工作视作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助,将德育工作的教育目标定为让学生听话,学生无法从这样的德育教育中获得共鸣,影响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2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为了走出初中学校德育管理面临的困境,学校需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员育人制度,同时加强和社会力量以及家长的沟通,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管理工作环境,实现学生不同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无缝衔接。2.1加强思想认识:学校应该将德育工作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德育工作是现代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工作首先深化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将德育教育提高到和知识学习一样的高度上来,将德育管理工作作为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性任务,从校领导到一线德育工作者都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保障。2.2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德育教育工作并非只是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任务,学校应该形成全员育人的思想,明确将全部教职员工都引入德育管理工作中,根据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岗位划分具体可行的德育教育工作责任,并将教师德育工作教学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和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逐项检查教师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德育管理工作能够长效的开展下去。2.3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工作: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不仅仅和学校有关,家长的约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养成,因此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也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学校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体,应该发挥协调协同的作用,将社会需求、家长期望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学校要多和家长与社会进行德育相关问题的交流互动,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等多种方式加强校方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时寻求和相关执法部门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教育环境。
3结语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传统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采用了僵化的教育工作方法,德育工作质量不高,需要从提升认识,教职人员的全员参与和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协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入手,改变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获得更好的德育工作质量。
作者:韩丹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白洪林.初中学校德育管理的探索创新[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
[2]杜怀亮.十堰市农村初级中学德育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