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以学定教;中职教育;电子专业;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87-02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更是越来越贴近市场、贴近实际,作为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电子技术,在专业设置上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青睐。
新时期、新理念,在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摸索出一套中职电子专业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电子专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紧跟时展步伐,顺应技术人才培养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中职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
一、以学定教和有效教学的含义
以学定教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所说的学情即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认知水准,以及他们对新知识的情绪状态等基本情况。所谓“定教”,就是说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能过低或过高,要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以学定教和传统的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理念。
何为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而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与否,也不是说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核心内容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得好不好。可以说,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换句话说,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通过分析以学定教和有效教学的含义,综合教学新理念,我们首先要明确,新时期,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不仅要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提高,侧重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有机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二、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电子课程教材内容具有自身特点,教材更新周期慢,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结构抽象,教材中的专业术语较多,动手操作的能力课程设置缺乏。掌握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对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却被轻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总体来说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这些生涩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时,领会起来比较困难,加上这些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不注重课程的预习和复习,所以在专业课学习上往往兴趣不高。
现行电子专业采用的授课方式,大多还保持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满堂灌,学生听课不耐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喜好,不关注哪些内容学生爱听,哪些内容学生不爱听,哪些内容学生压根听不懂,谈不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有效教学。
三、新理念下电子专业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思考
探索适时的有效教学途径,就是要从电子专业的教学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判断、归纳,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更新教育观念,换位施教
以学定教视角下,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不断探索,要勇于突破陈规旧制。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打乱教程的章节,根据具体情况,重新编排教学内容。教学中,要克服一味地填充教育、照本宣科,要加入学生喜好和感兴趣的元素,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用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新兴媒介,选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电子仿真软件等一些传播媒体,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快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如果能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或者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课本上对注解测量仪器面板旋钮的作用时,只是寥寥数语,学生很难理解。我通过DV投影把小巧的仪器面板放映到大屏幕上,学生一目了然。而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在计算技术搭建一个工作平台,使实验更具开放性和设计性,使学生思维更为发散,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三)根据学生特点,因人施教
目前,市场对电子专业人才需求大体可分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技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维修技师、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销售人员,这就表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不同的。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我眼中的“以学定教”,更倾向于先学后教,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分类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子专业人才需求,在对每一位学生展开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类,并根据特点施教。例如: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就要侧重于基础课程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培养成技工。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可以加强专业课学习,偏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成为维修技师。对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注重综合电子信息的了解和学习,打造成销售人员。这样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既兼顾了学生的特点,又能使学生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总之,以学定教是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充分内化和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去学习新知,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运用,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莉.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12,(7).
[2]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08,(2).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电动机 绕组 空槽教学
在进行电动机实际维修的过程中,为缩短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端部接线节省铜线,同时更加便于电机绕组的嵌线和散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广泛采用交叉、链式绕组结构。然而我们在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定子绕组的相带的划分及理解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同时画出三相绕组的整个定子绕组展开图更是一筹莫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单层交叉、链式绕组的简单教学方法——空槽教学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分别以24槽4极电机和36槽4极电机为例对空槽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予以提出,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绕组数据及相互关系
(一)定子绕组线圈的总个数和每相绕组线圈的个数
1.线圈总个数
由于我们探讨的是单层绕组的电动机,在电动机的定子槽中的每个槽内只放置一个线圈边,所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线圈总数等于电机总槽数的一半,由此可以计算出36槽4极电机定子绕组的总线圈数为:36÷2=18个;24槽4极电机定子绕组的总线圈数为:24÷2=12个。
2.每相定子绕组的线圈个数
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对称的原则,绕组均匀对称的分布到三相,每相绕组的个数各占绕组总数的三分之一。故36槽4极电机定子绕组的每相线圈数为:18÷3=6个;24槽4极电机定子绕组的每相线圈数为:12÷3=4个。
(二)电动机极数与每相绕组分布的关系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极数我们可以从电机的名牌上读出,根据电机交叉、链式绕组的特点,电机的极数和每相绕组在槽内分布的组数的关系是一致的。
所谓每相绕组在电机内分布的组数是指电机每相绕组在电机内分布的范围,分布在多少个不同的位置。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在电机定子槽内分布的特点,每相绕组的线圈呈对称分布,可以得出不管是分数槽还是整数槽的电机每相绕组在电机槽内的分布组数和电机磁极的个数是相等的,下面我们举例予以说明。
如图1所示,24槽4极电机的A相绕组展开图,A相绕组总共有4个线圈,根据电动机极数及每相绕组的一致关系即极数等于组数,每组的4个线圈在定子槽内分成4组,每组一个线圈。
同理36槽4极电机其中一相绕组有6个线圈,根据极数等于组数的关系,每相的6个线圈在定子槽内分成4组。根据对称原则,6个线圈在电机内的分布为:第一组1个、第二组2个、第三组1个、第四组2个。
二、空槽法嵌线快速画出绕组展开图并确定线圈的极距和节距
空槽嵌线法是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线圈同时进行嵌线,一次进行,先嵌第一相绕组的第一组线圈的一边到定子槽中,另一边作为吊把线先悬空待嵌。嵌完第一组线圈的一边后,接下来要嵌第二组线圈的一边,在嵌第二组线圈之前,根据第二组线圈的个数,留出与之对应的空槽,在把第二组线圈的一边嵌入空槽后连续的槽内。而另一边仍然作为吊把线悬空待嵌。每台电机在嵌线时的吊把线只能有2把(即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吊把边)。从第三组线圈开始,线圈的两边需先后嵌入到对应的槽中。即在嵌入完第二组线圈的一边后,接下来要嵌入的是第三组线圈的一边,根据空槽法,在嵌入的第二组线圈一边的槽后连续空出与第三组线圈个数相对应的槽数后把第三组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空槽后对应的槽中,这时候另一边不在作为吊把线,而是把第三组线圈的另一边往回嵌入到第一组线圈的前边对应的槽中。以此类推空对应的槽嵌入第四组线圈的一边,另一边返回到第一组线圈后面的空槽,空对应的槽嵌入第五组线圈的一边,另一边返回到第二组线圈后面的空槽,空对应的槽嵌入第六组线圈的一边,另一边返回到第二组线圈后面的空槽,按次方法一直嵌入完最后一组线圈。最后还剩下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吊把线相对应的空槽,把第一、第二组吊把线根据节距相等的原则嵌入到对应的空槽中,即完成了整台电机嵌线。下面具体说明整个绕组展开图的绘制过程。
(一)24槽4极电机
根据前面的计算,24槽4极电机总绕组数为12个,每相绕组数为4个,由于极数等于组数,所以每相的4个线圈分成4组,每组一个线圈,由于三相绕组对称分布所以整台电机定子绕组12个线圈的排布为1、1、1、1、1、1、1、1、1、1、1、1。嵌线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第一组线圈(一个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2槽中,另一边作为吊把线悬空待嵌。如图2示
第二步示嵌第二组的一个线圈,根据空槽原则,在前一组线圈边后连续槽当中空出与第二组线圈个数相对应的槽数即第3槽,然后把第二组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4槽中,另一边作为吊把线悬空待嵌。如图3所示。
第三步嵌第三组线圈的一个线圈,根据空槽原则,在前一组(第二组)线圈边后连续槽当中空出与第三组线圈个数相对应的槽数即第5槽,然后把第三组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6槽中,另一边不再作为吊把线悬空待嵌,而是把该组线圈的另一边嵌入到第一组线圈已嵌线圈边前面的连续对应槽(图中第1组)中。如图4示
第四步把第四组线圈(一个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8槽中,把该组线圈的另一边嵌入到第二组线圈已嵌线圈边前面的对应槽中。如图5示,到这步,该台电动机的节距参数都已经清晰的反映在图上。从图上可以看出24槽4极电动机的节距为1-6。
依次类推每空一个槽就把相对应组的线圈边嵌入到相对应的槽中,另一边依次返回到相对应节距的槽中,一直到把第12组线圈的两边嵌入到第24槽中,如图6所示。这时候整台电动机的的空槽还剩下21槽和23槽,最后把第一组和第二组线圈的吊把线按线圈的节距分别嵌入到21和23槽中,如图7所示,再把各相的连接线接好,整台电机的绕组展开图即全部完成。
(二)36槽4极电机
根据前面的计算,36槽4极电机总绕组数为18个,每相绕组数为6个,由于极数等于组数,所以每相的4个线圈分成4组,根据相内线圈及三相绕组对称的原则。整台电机定子绕组18个线圈的排布为1、2、1、2、1、2、1、2、1、2、1、2。嵌线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第一组线圈(一个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2槽中,另一边作为吊把线悬空待嵌。如图8示
第二步把第二组线圈(二个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5、6槽中,另一边作为吊把线悬空待嵌。如图9示
图9
第三步把第三组线圈(一个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9槽中,另一边不再作为吊把线悬空待嵌,而是把该组线圈的另一边嵌入到第一组线圈已嵌线圈边前面的对应槽1中。如图10示
图10
第四步把第四组线圈(二个线圈)的一边嵌入到第12、13槽中,把该组线圈的另一边嵌入到第三组线圈已嵌线圈边前面的对应槽3、4中。如图10示。以此类推,一直到把第18个线圈的两边嵌入到相对应的槽中,最后把第一组、第二组线圈的吊把边嵌入到最后的相对应节距的空槽中,整台36槽4极电机的绕组展开图即全部完成。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单层交叉链式绕组的绕组展开图时候,空槽教学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直接从图上可以得出节距等抽象参数的值,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实用于任何槽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单层交叉链式绕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生主编. 电机与变压器. 高教出版社,1999.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3
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教育者在识字教学现象中易把偏旁和部首模糊看待,如常言“找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不利于引导学习者识字。
“偏旁”概念自春秋就已产生,其在黄伯荣等主编的《现代汉语》定义为“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二者未区别对待。《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在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如‘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拎、伶、翎、零’中的‘令’,都是偏旁”。这里参考了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的定义:“构成汉字合体字的直接构字单位。”它是合体字的结构成分,起到了表音、形或义的作用。“部首”概念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检字法,而“部首”术语初见于清代《康熙字典》的“检字”表中。其在黄伯荣等主编的《现代汉语》定义为“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字典、词典等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本文参考了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的定义:“汉字辞书中因含有共同结构成分而归类在一起的字群的代表字(记号)。”这里说明了其使用领域为汉字辞书,并涵盖了一部分偏旁,且是一种汉字排检方法的手段。
一、汉字偏旁和部首的联系
1.辨析汉字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偏旁和部首是辨析汉字结构的重要成分,除了它们,还有整字、部件、笔画等形体要素。尽管偏旁只是合体字的结构成分,仅是一部分汉字代表,可它仍是分析汉字结构的不可缺少的形体因素,在汉字识字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部首作为辞书检索领域的代表字,对于分类汉字结构成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部首继承并发展了偏旁的效能
偏旁较早于部首的出现。偏旁从一开始就被大量应用于汉字识字教学,之后还被创造性地运用在汉字的排序和检索上,进一步推动了辞书学的发展。而偏旁的概念用在辞书编排上,就开始转称之为部首,是一部分较为典型的偏旁典型字代表,两者有着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3.利于提高汉字识字教学效率
偏旁源于汉字识字教学,却又一直服务于识字教学。如“江”, “氵”和“工”两个偏旁,形旁为“氵”,声旁为“工”,拆解后从形旁可知意义与水有关,从声旁得知声韵,从而深刻认识到汉字“江”的确切含义。同样的道理,“河”、“泪”“湘”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首“氵”,在字典中被归在了一起,都能集中地表达出这些字关于“水”之义,便于理解和把握此部首所代表的含义。两者都利于提高汉字识字教学效率。
二、汉字偏旁和部首的区别
1.偏旁是一个汉字结构系统的范畴,部首是一种给汉字归类有选择性的典型偏旁的应用手段
偏旁是处于汉字结构系统内的概念范畴,它是汉字结构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部首是辞书、词典等汉语学习工具书为了归类汉字而精心选择的典型偏旁应用,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汉字结构成分概念,而只是偏旁的一种有选择性地应用手段。换句话说,一些偏旁应用于字书排检后因身份转变而被另称作部首,本质上它仍然还是偏旁。
2.部首是根据汉字排检需要而选用的一部分偏旁和独体字
偏旁适用于合体字。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而成的字,它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也有人认为象形、指事两类字中,也有“合体象形”和“合体指事”。最先出现的合体字是会意字,由象形字和指事字合成,如“旦”, 由象形字“日”和指事字“一”构成。合体的形声字出现后,会意字开始充当偏旁,如:形声字“胆”,由象形字“月”和会意字“旦”构成。后来,形声字也可以充当偏旁了,如:形声字“薄”,由象形字“?H(艹)”和形声字“溥”构成。再后来,由形声字构成的复合形声字都可以充当偏旁了,如:形声字“藻”,由象形字“?H(艹)”和形声字“澡”构成。可见,偏旁是把相对复杂的合体字分解成相对简单的两个或多个偏旁,进行汉字音形义的分析,是造字结构意义上的结构成分,也是长期汉字教学实践的现实需要所在。
部首是依据汉字分类排序的需要而选用一部分典型的偏旁和独体字。换言之,凡是部首都是偏旁,而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因此,部首的数量一定大大少于偏旁。若就单个汉字来讨论的话,其组成这个汉字的偏旁可能是两个或者多个,而部首却只能是一个。
3.二者统领的汉字形体结构不同
偏旁只是其中合体字的结构成分,最多还是能够充当偏旁的独体字的结构成分,因独体字又可分为能够充当偏旁的独体字和不能充当偏旁的独体字,即有极少部分是独体字在充当。
部首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统领合体字,也可以统领独体字,涵盖汉字独体字的范围相对于偏旁更为宽泛,便于所有汉字字书的排检。
4.构成二者形声旁数量有所不同
偏旁主要由形声旁构成,以声旁数量占优。最初的合体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演变趋势之一就是符号化加强,尽管也表示形旁或者声旁。而形旁是意义的类属,由独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充当,这就决定了其选择形符的封闭性。独体字在汉字历史发展长河中数量都有限,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独体字都可以充当形旁,因此形旁的数量不是很多。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4
一、低学段学生的特点与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低学段的学生与几年前的学生相比多有不同,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基础水平差距大,兼顾不同学生难度高。目前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幼儿园,特别是城市的幼儿园大都设有识字类的课程。但由于不同幼儿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同,各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也有差距,所以致使新入学的学生,即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基础差距也非常大。根据我们对某个班的随机调查,有70%-80%的孩子在幼儿园学过识字,但也有少部分孩子确实没有学过。老师们普遍反映,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较大,所以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管理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笔者在一次听课中就发现,当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个学生几乎没有听课,一直在动来动去。当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课时,他说那些字他全部认识。这就产生了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生字量大任务重,教学低效水平低。现在有一些社会和语文教育人士对语文教学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现行语文教材识字量小、识字速度慢。比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就认为,识字也可以从一年级开始,但至少要让学生“都能在一年之内认识2 000字”才比较理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学段两年时间学生的识字量才不过1600个,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的一半。即便如此,许多老师还是认为每篇课文后有十几个生字,识字量太大,教学任务过重。社会上关于“识字量小、识字速度慢”的批评是实情,老师们“生字量大、教学任务重”的感觉亦不矫情。一方面是识字效率太低的批评,一方面是识字任务太重的抱怨,我们不禁要问,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三)儿童语言发展明显超前,语言教学相对滞后。经常和孩子接触的人会有这样一个明显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尤其表现在语言发展方面(主要是口头语言),刚刚入学的孩子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不但拥有令人惊讶的丰富的词汇量,而且能根据语用情境的需要,用完整复杂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其中的原因除了绝大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外,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普及以及家长有意识的教育是重要的相关因素。尽管老师们也注意到了孩子语言发展水平提速和超前的现象,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很少有人注意这一现象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使得现在的教学活动实际上相对滞后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这也为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语文教学中如何善用和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
(四)母语文化受到削弱,学生汉语能力下降。近年来,社会上轻视汉语的意识在逐渐增长,很多家长似乎觉得母语学不学好无所谓,外语一定要学好,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外语教育的不断升温,不仅削弱了语文教育,使儿童错失了学习母语的大好时机,而且造成了汉语能力的下降。中小学生使用的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局限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这已影响到学生思维的丰富性、缜密性。教育部、国家语委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认为,由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母语文化受到削弱。特别是由于“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普遍手写汉字的机会减少,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母语运用能力水平下降退化的困境倒逼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小学低学段应该让学生打下什么样的汉语基础?
上述这四方面学生明显且重要的特点,对低学段语文教学有着特别重大的影响。但就目前低学段语文教学的整体现状来看,并没有针对这种明显且重要的变化做出积极的、适当的反应,语文教学依然在固有的轨道上惯性运行。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没有把“识字与写字”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常是课文内容讲得多,意义讲得多,常识讲得多,但识字与写字讲得少,学生写字的时间少,而且识字与写字教学活动简单化。
二、“识字与写字”在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与实验稿的比对发现,在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识字与写字”任务的标准和要求,在教学建议及其它有关部分中对“识字与写字”补充增加了相当重要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了“识字与写字”在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了“识字与写字”在教学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第一,强化了“识字与写字”的基础性地位。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实验稿相比,除了继续强调识字与写字是低学段的教学重点外,还特别增加了“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把识字与写字任务扩展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这种表述方式是针对当前低学段语文教学存在的常常偏离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的问题向教师们发出的强烈信息,既然识字与写字都已经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在低学段就更应该毫不犹豫地坚持以识字与写字为教学重点不动摇。
第二,明确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综合性要求。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几个方面特别增加和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要求。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定义。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的理念。在教学建议中又再次强调“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的意见,而且还增加了“沟通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除此以外,还在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部分,增加了“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建议。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基本任务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应该而且必须落实好读与写、说与写之间的综合与整合,发挥和利用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超前的优势。
第三,提出了“写好汉字”的审美性标准。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汉字书写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写好汉字”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书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和“提高书写质量”等重要内容,还在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部分再次强调要“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这增加的内容使课程标准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更加全面完整,也是针对“汉字书写能力退化”这一现象有力的纠正。
第四,突出了“增强练字意识”的实践性内容。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下几处增加了“练字”的内容和要求,在具体建议中提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的观点,明确要求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而且将书写的要求延伸到写作教学,建议“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我们认为,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练字的强调,是对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淡化基本训练问题的强力矫正。
三、低学段语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根据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和形成了对低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认识。我们认为,识字与写字是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重心。所谓重点,就是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要以“识字与写字”为主要教学任务和基本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汉字的识写问题。所谓重心,就是低学段语文教学要围绕“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重点展开,“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任务在兼顾的同时,要为“识字与写字”教学服务。为此我们确立并实施了“把握随文认读、集中重点强化、力求识用结合、沟通听说读写”的教学策略。
把握随文认读 从低学段与中高学段语文教学的比较来看,低学段应该少讲(内容)多读(课文)。少讲(内容)就是对课文的内容意义或常识性的东西不过多地讲解说明,学生只要略知大意初步理解即可。多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多读、熟读,有的课文甚至需要背诵下来,让学生在读中再认、巩固和强化所呈现的生字,并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感受和理解生字的意思与语用习惯,同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此“随文认读”与于人们通常所说“分散识字”是有区别的,主要强调认(识)字和读(准)音。它分为生字的定位,识读与再认三个阶段,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字的短时记忆。比如,在上课时老师先不示范和领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并通过自己查拼音解决。在完成上述生字定位和识读两个阶段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再重新读课文,这时的“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正确就是学生能把课文中的生字再认出来,即能正确识别且把音读准;流利就是对生字更加熟悉,能立即辨认出来,语言流畅,不犹豫迟滞。
集中重点强化 现在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白话文为主,以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为例,每篇课文的字数在150-450个字之间,生字数约7-14个左右。尽管汉字的学习仍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但生字以这样分散的情形出现,确实不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因此集中重点强化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集中识记是在学生在阅读课文初识生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可以是生字的集中呈现和集中讲解,也可以是生字的集中归类。集中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通过不间断的各种方式的练习和训练,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减少遗忘,把短
时记忆尽快变成长时记忆。重点识记是对每个生字的学习和时间分配上要有所侧重,不搞平均主义,要特别关注学生容易遗忘和混淆的字,或特别有价值的字。强化识记就是“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练习、复习和巩固训练。
力求识用结合 “用”是“识”的目的,同时“用”也是“识”的手段,“用”是沟通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所以我们坚持以“用”为核心和突破,将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发挥和利用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主要是口头语言)提速和超前的特点和优势,并把它作为低学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的资源,教学中创造性地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但学生必然是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来逐渐熟练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善于把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或创设更多的运用和使用文字的机会主动识字,甚至有“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的强烈意识。
沟通听说读写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分类为“听说读写”四大基本任务,有些语文教材也在其中单独设置了“口语交际”和“习作”之类的内容,但这四项任务的教学并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整合在一起效果反倒会更好。所以低学段语文教学尽管是以识字与写字为主,但在教学中却并不能孤立地识写汉字,必须坚持贯彻“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原则,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指导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说一句话或编个故事,尽可能多地使用上面列出的“我会写”的字和“我会认”的字,说话时使用的生字越多越好,随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在写话中进行有意义的写字训练。
这种教学设计把识字、写字和写话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不仅紧密服务围绕于教学目标,更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深度和品质。开始前,老师觉得这个活动难度较高,担心学生做不来。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挑战性活动非常喜欢,多数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的“愤”和“悱”状态。在老师的示范、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说的话、编的故事越来越有创意,表达也更加生动丰富。这个活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进行不同水平的语言实践,使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它既是有意识的生字识写练习,也是真实的口语交际,还是自然的写话练习和发散思维训练。
我们认为把识字与写字作为低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重心是有建设性和有意义的探索。识字是语文教育的起点,是奠基中第一块最重要的基石。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小学生来说,一旦突破了识字的语言障碍,便有了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把这识字和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重心,不但未降低和影响课文其它教育价值的实现,而且是其它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5
关键字:新课改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是科学的,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感兴趣的这一命题变得突出重要。语文作为自古以来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担当着新课改的先锋作用。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科学的,是切合新时代学生需求并与时俱进的呢?在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
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是在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现代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力和智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语文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它重视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背诵、反复的习题演练、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一个强化储存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吸收者,没有主体的体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在焦灼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知识的容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学得好却考不好的现象。种种的教育现状已经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协调,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教学改革是对教师教学的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前提。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正确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教师不是“统治者”,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是“奴隶”,不再是“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
三、科学化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系统论的方法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所谓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化,就是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指导思想,促进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教学体系按照其只能来可分为,课内与课外系统;教学内容系统;教学方式系统以及教学反馈系统。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是保证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到实处的关键。在科学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都会增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那么具体到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这成为了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语文领域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方法等,从而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才能成为生命生长与健康成长的沃土,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中得以落实和正确实施。
(二)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灵魂,识字是人类脱离野蛮,追求文明的第一步,识字的目的就是要抛弃混乱,走向简洁与智慧,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在教学中,教师要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使得学生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要遵循《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运用基本功训练、汉字规律、识字的主动性及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我们才能使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识字方面,我教给学生趣味识字法,这种方法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仔细研究,反复揣摩,又和很多老师仔细地探讨才介绍给学生们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识字方法,一学就会,牢牢地铭刻在脑海里。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人们的任何行为活动中,动机最能体现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同理,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过程中,动机性强的前提下,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不怕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有的学生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或奖励而学习,这种动机是外在的动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用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奖励小红花,对前几名的学生奖励作业本、文具等。有的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学生所追求的需要,这种动机是内在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进行不同的教学。如角色扮演,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明星的表演,如果让他们自己进行表演会更加喜欢。值得注意的是,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力的。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主动识字;复合性;情趣化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心,尤其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从玩耍型的幼儿园学习转为复合型学习,需要一个过渡期,而新课本中,大量抽象的归类汉字,往往表现出与孩子思维方式的对立性,这就容易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问题,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500个,1~2年级的识字量是
1600到1800之间。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对各种教学方法灵活掌握,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区分教学,带领学生在浩瀚的汉字世界中找到兴趣,掌握学习方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元素,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传统的语文教学定义,是指运用适合儿童的或者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并将其作为主要材料,充分结合儿童生活体验,注重方法的选择,迎合实际运用,通过多种方式,能直观地、具有创造性地制造教学氛围和学习情境。
从幼稚园的玩乐环境转而向初级的学习环境,周围的环境突然发生了巨大转变,面对新奇的学校、老师、同学,不同的孩子承受能力不一样,进入状态的时间长短不一,好奇心、新鲜感使得他们对新环境适应并进入学校氛围比较困难。而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于识字,汉语拼音的学习又是基础,单纯做成人式的讲解,会使得学生很难接受,所以拼音教学中应该渗透汉字,能够提高孩子对拼音运用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利用识字卡片,促进汉字的直观形象对学生记忆的刺激
我们见到最多的识字教学是,教师简单地展示各种标
有汉字的卡片,让学生记住,并对字音和形加以纠正,重复抄写。这样的传统式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被动,识记效率很低,效果不理想。能唤起一个人兴趣的教学能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识字卡片的制作过程,动手的同时能够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得汉字逐步从一个形象变成生动的复合影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大大地降低了理解生字的时间。当然还可以让家长也融入学习中来,让家长利用家里的废旧用品,
如牙膏盒、香皂盒等,和学生一起制作小工艺品,可以剪汉字,也可以制作卡片,使孩子在家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适当开展竞争性活动,促进汉字学习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儿童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各种比赛,都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识字竞赛,如卡片制作竞赛,还可以分为多个组别,进行比赛、评比。或开展词语接龙、组词比赛,促进新学生字的运用,让学生口头组词或者接龙。但这些比赛的奖项应该尽量多设置,以鼓励大量的学生参与,而不是把不同的学生进行生硬的区分,适应较慢的学生要使他融入组别,得到组员的关心,开始主动学习。
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编顺口溜识字
在汉字的学习中,还可以编出各种顺口溜促进汉字教学,适
当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汉字的了解编顺口溜,如我们可以把“照”字编为“上边日刀口,四点在下头,阳光常照耀。”也可以根据字的意思进行编,如“忍”字“心上一把刀”,“好”字“为什么说女子总是好”等,还可以编区分相近字要诀的顺口溜等。让学生自主创造,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
参考文献:
龙宝太.小学创新识字教学心得体会[J].阅读与鉴赏,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