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1
在网内和网外接口处安装统一网络安全控制和监管设备一般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网络版的防病毒系统等。另外,通过配置安全产品可以实现对校园网络进行系统的防护、预警和监控,对外部的入侵以及内部访问外部网络都起来一定的约束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内容过滤。对于频繁使用的邮件服务,其垃圾邮件、病毒邮件是校园网安全的一大安全隐患。垃圾邮件被认为是当今困扰网络界的一大难题。垃圾邮件对电子邮件用户破坏性最大,给个人和企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垃圾邮件、病毒邮件的大量泛滥,严重影响了邮件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普通用户的工作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危害到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一段时期以来,我校广大师生一直受到垃圾邮件问题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经过长期的考察和调研,为学校的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了“安全邮件网关系统”。“安全邮件网关”有效地从网络层到应用层保护邮件服务器不受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同时为邮件用户提供:屏蔽垃圾邮件、查杀电子邮件病毒(包括附件和压缩文件)和实现邮件内容过滤(包括各种附件中的内容)等功能。
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未授权地访问和使用。资源访问控制通常采用网络资源矩阵来定义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对于信息资源,还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系统(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在的访问控制能力,为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访问权限,有利于信息的有序控制。同样,设备的使用也属于访问控制的范畴,网络中心,尤其是主机房应当加强管理,严禁外人进入。
3.防病毒系统。计算机病毒通常是一段程序或一组指令,其目的是要破坏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因此,企业CIMS网必须加强防病毒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驻留防毒软件和定期清毒等,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需要指出的是,病毒软件也在不断地升级,因此应当注意防毒/杀毒软件的更新换代。
二、规范出口
网络出口越多就越不安全,带来的隐患就越大。实施校园网的整体安全架构,必须尽量减少出口数。
三、完善上网用户的认证系统
校园网络必须要解决用户上网身份问题,而身份认证系统是整个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的基础,否则即便发现了安全问题也大多只能不了了之,只有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络的全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才能彻底地解决用户上网身份问题,同时也为校园信息化的各项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
四、严格规范上网场所的管理,集中进行监控和管理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2
关键词 高校校园 网络安全管理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园网的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和攻击,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高校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集成,实现统一门户平台,建立一个数据存储中心,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都需要切实做好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结合硬件、软件,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建立基础的管理措施和各种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以确保所有类型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受到来自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1 高校校园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高校校园网络通常接入着成千上万台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终端设备,这些终端位于不同的物理位置,并且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用户操作。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不及时,技术实施不到位或恶意攻击造成损失的发生。高校校园网络常见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终端系统漏洞
入侵者攻击校园网主要是利用软件或攻击代码对网络软件或硬件的安全漏洞加以攻击,获得相应权限后,非法获取目标主机的资源, 也可能会在控制目标主机后,以其为跳板( 俗称肉鸡) , 对其他计算机或网络实施攻击和非法访问并隐藏真实身份。
1.2 计算机病毒肆虐
校园网站各单位基于WEB 的业务管理系统等代码漏洞。校园网络上运行着大量的网站和众多的业务管理系统,对校内和校外提供丰富多彩的工作、 学习和娱乐等内容,但这些站点的代码在编写过程中,存在很多不严谨的地方。校园网中的可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下载程序、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甚至是即时通讯有可能导致下载和传播病毒。大量的病毒传播,不仅占用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下降,而且还破坏网络设备,服务器或独立,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的还会引起校园网络的瘫痪。
1.3 黑客类恶意入侵行为
外部用户经常会实施对校园网络的恶意入侵,发起对校园网络核心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等)的攻击,窃取服务器上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系统服务器。而校园网内部用户对网络的结构和应用模式通常比较了解,部分用户( 如学生) 出于对网络的好奇和实践的欲望, 经常会用学习到的各种方法,非法攻击校园网络核心设备及应用系统,也有的是为了获得一些机密数据(如期末考试题),严重影响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校园管理秩序。目前,任何人在互联网上均可自由下载黑客类工具,且种类繁多、功能丰富、设置简单、使用方便、破坏力大,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普通攻击者都可以利用相应的工具软件成为一个对校园网络系统造成巨大危害的黑客。
2 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
(1)当前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存在重规模轻安全的误区。一些高校,多年来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校园网的建设,扩大和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架构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2)网络用户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缺乏足够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和能力。大部分学校校园网络用户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认为网络的安全防范不是自己承担的责任,而是网管人员的责任;另外,除少数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或学生外,大部分网络用户都不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和网络安全防御技术。(3) 大学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大多数的许多高校现有的网络管理人员,从事网络安全技术和缺乏经验,难以应付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缺乏经验和能力,处理突发的网络安全事件的管理。一些网络管理员通常是不够的努力,投入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安全管理是不正确的轨道上。(4)网络道德教育严重滞后的问题日益严重。恶意利用网络资源,浏览黄色网页,接受不良信息的,大学生在网络犯罪有上升的趋势。
3 保障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策略
3.1 配置安全的系统服务器平台
安全的系统服务器是网络安全的基点,利用系统本地安全策略构建一个相对安全的防护林,对于校园网来说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设置禁用,构建第一道防线;设置IIS,构建第二道防线;运用扫描程序,堵住安全漏洞;封锁端口,全面构建防线。
3.2 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1)建立并严格执行规则和条例。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经理层,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创造新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避免信息丢失。
(2)应急响应。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或者是因为系统中的安全威胁的网络安全漏洞,安全的网络及时发送到用户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提供各种补丁下载。此外,做好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应用软件,以及各种信息和数据备份,并创建一个备份的数据库系统。
3.3 技术保证
目前,网络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存取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和安全协议等内容。技术保证包括以下一些技术措施。
(1)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采用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以保证其唯一性。(2)防火墙是校园网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点。通过部署防火墙,实施严格的数据流监控,同时在防火墙和服务系统上做较为详细的日志记录,为安全事件的事后取证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强.基于群联动策略的安全技术模型的研究[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6).
[2] 朱智谋.新时期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防范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5).
[3] 马强.基于群联动策略的安全技术模型的研究[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6) .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3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作用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⑴熏陶。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有行为的自觉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与防护,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⑵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心理发展的空间,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⑶现代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于一体的文化形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与安全科技成果,进而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围。⑷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过渡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校园安全文化以及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⑶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中,通过课程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三观。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安全隐患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手册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义。再次,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法制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这对其后期步入社会工作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引导大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落实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分三个步骤加强落实,以保证其能充分地发挥效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宣传发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第二,贯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点,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总结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各高校理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应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章.浅谈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教育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6):170-171.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4
>> 论我国中小学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预防对策研究 浅谈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略谈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成因及干预对策 中小学校收支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深思日本中小学校园暴力频发的成因 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弥补美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对策的探析 中小学校园欺凌应对策略的国外借鉴 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研究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建议 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芬兰、瑞典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戚谢美,王静.用法律消除校园歧视现象.教育管理与评价,2011(9).
[3]胡建成.校园歧视透析[J].教学与管理,2001(6).
[4]王志勇.“‘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结题报告[EB/OL].百度文库,http://.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5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校园安全;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12-0013-05
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校园安全事故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也足以说明“校园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纷纷作出了回应。政府层面,我国政府在“依法治教”的思想指导下颁布了一系列专项法律、法规;教育部提出“要把校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学术层面,有关学者纷纷从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背景出发,对“校园伤害事故”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在丰富了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为推进我国校园安全领域的专项立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具有更强的办园自主性,因而能否切实贯彻政府“依法治教”的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日常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积极防范及处理校园伤害事故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为此,我们以上海市73所民办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向这些幼儿园的举办者、管理者等了解有关情况,并通过基础性数据的整理分析,探寻民办幼儿园依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现状、所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所需要的支持等。
一、民办幼儿园依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现状
1 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对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存在一定的不足
法律知识是法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法律行为的基础。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若要将依法治教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必须对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就有关校园伤害事故防范职责的法律法规,请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依据自己的熟悉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对于校园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也存在种种不足,突出表现在管理者在法律知识更新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早期颁布的法律法规较为熟悉,而对近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较为陌生;对教育部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项法规较为熟悉,而对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法律文件较为陌生。以有关校园伤害事故防范职责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例,同为教育领域的专项法规,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对法律效力较低的教育行政规章《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熟悉程度要高于法律效力较高的教育单行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教育基本法《教育法》。由于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法规体系中法律效力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教育基本法、教育单行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因此,这一结果不仅折射出民办幼儿园管理者的法律知识面较窄,而且反映出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对于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较低。
2 民办幼儿园已加强了校园伤害防范的制度,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尚存在漏洞
2006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推出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受访的民办幼儿园当前园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如表1所示。
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表示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已建立并实施多项园内安全管理制度。从表1可以看出,九成以上的民办幼儿园已建立并实施了门卫制度、消防安全制度以及饮食卫生安全制度,七成以上的民办幼儿园建立并实施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档案记录和管理制度以及园内安全定期检查和危房报告制度,但仅有过半数的民办幼儿园建立并实施了幼儿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当被问及建立上述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时,民办幼儿园管理者的回答最多的是将此作为实施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其次是为了保障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幼儿合法权益的需要,最少的是为了落实依法治园的要求。
上述结果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民办幼儿园管理者普遍比较重视门卫安保、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九成以上的民办幼儿园都建立并实施了相关制度。忧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民办幼儿园未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健全园内的各项安全制度,被调查的民办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上的缺失。这不仅影响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还可能带来校园安全隐患。另外,在关于建立并完善园内各项安全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上,“依法治园的要求”被放在了最后。可见,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依法治教”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3 通过安全教育和签订相关用工合同条款,界定和强化保教人员的安全责任
在校园安全责任的强化方面,民办幼儿园更重视在职培训。九成以上的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表示园方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园安全方面的专题培训。如表2所示,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幼儿园更为重视本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学前儿童安全防护及意外伤害处理知识的学习。
有48.6%的民办幼儿园管理者明确表示,在与新人职的教师签订用工合同时,会把教师在幼儿安全方面的保护、监管义务以及教师在幼儿伤害事故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赔偿、行政处罚等条款写入用工合同。这一做法反映出当前部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把与教师签订某种安全协议作为加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转嫁部分经济赔偿责任的策略。但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因为类似的“安全协议”更多的是出于保护园方利益的考虑,不仅会对教师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可能对教师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4 尝试构建本园的保险保障制度,以实现赔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园抵御风险的能力,缓解幼儿园经济赔偿的资金压力
2001年上海市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了有关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其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强制保险、分担责任风险的新机制,并配套推出了“校方责任保险”。
在被调查的72所民办幼儿园中,有40所民办幼儿园已参加校方责任保险,占到55.6%。除了校方责任保险,民办幼儿园还组织在园幼儿参加了其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险方面,
40所幼儿园参加了少儿住院互助基金,36所幼儿园参加了上海市少儿学生医疗保险。在商业保险方面,44所幼儿园参加了学生平安保险,平安保险是这次问卷调查中幼儿园投保比例最高的险种。仅有2所幼儿园没有组织在园幼儿参加任何保险。
学生平安保险之所以得到民办幼儿园的热捧,这可能与其具有保费低、赔付率高、手续简便等特点有关。而与《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配套出台的“校方责任保险”却没能得到民办幼儿园的广泛认同,尚未在民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在尚未投保校方责任保险的民办幼儿园中,持观望态度的有近三成。究其原因,“性价比”不高可能是主要原因,表现在:其一,幼儿园目前尚不在市教委出资投保的范围内,还需自行承担校方责任保险的投保费用;其二,该保险条款中仍然有“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即保险公司并不是对所有校园伤害事故都进行赔偿,还约定了一定的免赔金额和总赔偿限额。
5 责任认定是当前校园伤害事故处理中的难点
事故责任的认定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民办幼儿园在校园伤害事故处理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调查发现,在校园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上,有28.2%的幼儿园因过失而承担责任,有2.6%的幼儿园承担补充责任,多达69.2%的幼儿园因不能证明无过错而需承担责任。
我们认为,这一情况与我国当前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以保护幼儿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先的立法精神有着密切关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8条的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幼儿,在校园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上主要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过错推定原则”。也就是说,幼儿园若不能证明自己在教育、管理职责方面不存在过错,就要承担责任。
尽管有学者指出,“过错推定原则无疑会加重学校负担,因为学校想要证明自己在此类校园伤害事故中没有过错是困难的”。但我们认为,“过错推定原则”的采用虽然在客观上可能会给幼儿园带来一定的压力,但通过加强幼儿园履行在教育、管理幼儿方面的注意义务,对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希望广大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管理者能以此为鉴,将“压力”化作“动力”,对本园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6 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仍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的首选途径
目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协商、调解和诉讼。尽管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随着家长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受到伤害幼儿家长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由校园伤害事故引起的民事纠纷。然而,从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仍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的首选途径。在39所曾经发生过校园伤害事故的民办幼儿园中,有87.2%的幼儿园选择了与受到伤害幼儿家长自行协商解决,另有10.2%的幼儿园在与幼儿家长自行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继而向主管幼儿园的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仅有2.6%的幼儿园因幼儿家长向法院提请诉讼而被动选择了诉讼途径。
与费用大、时间长的法律诉讼途径相比,易操作、效率高的自行协商途径更易受到幼儿园及受到伤害幼儿家长青睐,也更适应当下社会生活的节奏。毕竟,对于一所民办幼儿园来说,较高的社会声誉、安全向上的公众形象、良好的家长口碑都是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站稳脚跟的生存之本。这也不难解释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为什么会普遍认为“即使赢了官司,也是输了官司”,因为在他们看来名誉比经济利益更重要。
二、加强民办幼儿园依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建议
如何管理和发展民办学前教育,既发挥民办幼儿园在满足人们多元化入托需求方面的作用,保持办园活力,又规范办学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民办幼儿园依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如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 Kids Worldwide)所指出的,解决儿童意外伤害问题并没有单一有效的方法,对成人及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之道、完善儿童安全方面的制度等都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
1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治教”的意识与能力
在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中,“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说不清”成了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心情的写照。我们建议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通过统一培训、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提高自身对校园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熟识程度,提高“依法治教”的意识与能力。就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而言,我们特别建议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加强对《侵权责任法》的学习。在我国现行的校园安全法规体系中,2010年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是法律效力等级最高的,它对校园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与归属、人身损害赔偿等多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处理校园伤害事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当前校园伤害事故司法实务的主要审判依据。
2 加强安全自律意识,提高幼儿园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
管理培训专家史蒂芬・帕里那(Steve Pavlina)曾指出,自律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原动力,离开了自律,目标便很难达成。在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常态的监督评估机制的情况下,幼儿园的自律就成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保证。针对部分民办幼儿园未能依法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幼儿园管理者“依法治园”意识较为薄弱的现状,我们建议民办幼儿园加强自律及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安全制度自检、安全工作自评、安全隐患自纠等举措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
3 抓紧制定并完善园内各项安全制度,提高安全制度的可操作性及执行力
要将“依法治教”的思想落实在幼儿园日常的安全管理上,广大民办幼儿园不仅要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抓紧制定、完善园内的各项安全制度,更要提高安全制度的可操作性及执行力,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不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另外,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在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时,也可建立与之配套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将校园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人人知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4 加强园内保教人员的安全专题培训,提高保教人员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
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安全专题培训在防范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保教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地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另外,园方在安全专题培训中要加入有关卫生保健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学习、经验分享等学习方式来提高保教人员在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时的处理能力和水平,以保证幼儿在发生校园伤害事故的第一时间里能得到正确救治并有效控制住伤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5 进一步完善园内的保险保障制度,增强幼儿园抵御风险的能力
校园安全管理策略范文6
高校具有优质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具有完善的体育运动场地,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校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早已告别了“关起门来读书,围起墙来办学”的阶段。社会要求高校具有开放性理念,要与社会共享教育和文化资源。继政府要求高校将围墙改围栏,拆墙透绿后,媒体要求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呼声又起。现阶段无论是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家属居民区混合的高校还是家属居民区分离的高校,校外人员都是可以自由进出的,可以使用高校体育锻炼场地。无论高校自觉还是无奈,单凭从功能、区域、理念三个层面来说,高校校园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校园。参与校园生活主体多样是高校成为开放校园后安全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高校人员密集、学历层次较高、社会影响广泛、关注普遍。针对高校校园新的特点以及高校缺乏安全管理执法权的情况下,贯彻“管辖”、“治理”、“打防结合”为主传统理念已经落后。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响应中央号召,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改善服务引领管理创新,从管控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逐步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式。
二、高校校园公共安全服务的范畴
高校校园公共安全是指高校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心理安全以及高校依法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活动所必需的良好外部环境。高等教育具有四大社会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学、科研、学术交流而开展,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维护亦要以高校全体师生的安全需要为本,服务于高校的社会功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高校校园公共安全的标志是保持良好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秩序总是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关系的稳定性、结构的一致性、行为的规则性、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测性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性。秩序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园公共安全必然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即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就是安全的有力保证,只有在秩序井然的条件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改革的进程,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广义上讲,高校校园公共安全服务是指对维护校园安全负有法律或道义上责任的相关主体为保障校园安全而提供必要的支持活动。具体来说校园安全服务包括与警察队伍配合提供的治安服务;与消防、交通、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等政府机构相配合提供专业领域安全保障服务。这些服务很多都在管理中体现,师生群众对服务的评价来自于对管理水平的感受,难以直接评估。
三、高校校园安全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为了了解目前校园安全服务的现状,“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组2011年面向首都多所高校的1200名师生就对高校安全服务工作开展了调查,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结果如下:
(一)服务需求
高校每年都面临新生入校迁移户口,换发身份证,毕业生迁出户口等批量常规服务工作,这项服务在北京高校涉及新生人数平均4000,毕业生平均2000。不计新生迁入户口、办理身份证、毕业生迁出户口等批量服务项目,调查结果表明在读期间曾去往相关单位办理诸如常住人口登记卡借还、报警求助、办理公证证明、政审、校园活动审批等与安全服务相关业务的师生占65.8%。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平均每天到保卫处综合服务大厅办理服务事项的师生达300人次。这些数据显示安全服务需求是校园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项。
(二)服务态度
评价安全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为良好的师生不到五成,有6.1%的师生认为工作人员态度“恶劣”,44.0%的师生对工作人员的态度评价为一般。这说明了由于历史原因,安全工作以管为主,高校保卫干部年龄大、文化水平较低,管理观念难以转变,工作人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
(三)服务场所
通过访问调研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校报警求助、户政服务办理、通行证办理、活动审批、政审、公证代办等对外服务点分布分散,有的服务办理地点甚至在领导办公室,经常遇到“领导开会”吃闭门羹的情况。师生员工为办理一项服务项目,往往需要跑几趟才能办成。
(四)服务流程
在关于是否了解安全服务流程的调查中,有32.6%对业务流程不了解,近五成的人只是“一般了解”,选择“了解”的仅有14.8%。在关于对安全服务流程的科学、便捷性的调查中,仅有三分之一的师生认为现有流程科学、便捷,6.8%的师生感觉完全达不到科学和便捷的标准。在有关安全服务业务流程宣传渠道的调查中,仅有32.5%的人是通过网络了解的,46.3%的人要到服务场所才能了解到,19.6%的人是通过反复打听才了解到业务流程的。由于事先不了解办事政策和流程,将导致多次往返,给师生员工带来不便。这说明很多高校相关部门之间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不够。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流程优化不够,流程上网、上墙广泛告知学生不普遍。
(五)服务满意度
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属地派出所服务大厅编制有限,学校又未能创新服务模式,很多高校新生入校后需等待2年才能办完户口迁入和新身份证换发。而大学生日益社会化,诸如乘火车、办理公证、出国、结婚等均需用到户口和身份证,学生对此怨声载道。另外在对单一服务项目满意度调查中,仅有51.9%的师生对安全服务工作总体感觉满意,41.6%的师生评价一般,明确表示不满意的占到5.8%。这说明校园安全服务工作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六)服务评价
了解师生对工作的服务评是服务工作得以改进的基础。虽然有近一半师生对校园安全服务工作评价不高,但很多高校没有搜集服务评价的机制,服务评价缺管。有近五成的师生从来没有接触到意见反馈系统,选择曾经接触过的为28.4%,认为一直都有的仅占20.7%。
四、提高高校校园安全服务水平的对策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高校师生员工对安全服务的需求是旺盛的,但是多数高校安全服务存在着服务地点分散、服务政策宣传不够、服务流程不够科学便捷、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评价缺失、师生满意度不高、服务环境和硬件不配套等问题。现有的安全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师生员工对安全服务的需求。提高校园安全服务水平存在现实性和必要性,事关校园和谐稳定。
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项服务。安全服务是高校服务的一项,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不仅事关学校科技兴国战略,也关系在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对高校的认同度,关系到以师生员工为主体的高校的长远发展。学校除了要求相关部门人员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外,而安全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服务体系规范化
安全服务说到底是高校提供给师生员工的一种服务产品,规范化是高校得以持续稳定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前提。大力推进安全服务体系规范化工作,首先要对安全服务活动全过程进行标准化。通过对安全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达到安全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的安全服务。其次要建立安全服务的岗位责任制。将校园安全服务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明确其应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利。并开展服务评价工作,将师生员工的服务满意度作为对相关部门、岗位和人员的考核依据。第三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安全服务工作开展的好坏还涉及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涉及对高校自身组织体系和职能分工的了解,涉及对服务对象认识的能力,涉及沟通表达技巧等等素质能力。推进服务体系规范化工作,需要持续开展人员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二)服务地点集成化
高校要在尊重师生员工,关爱师生员工,服务师生员工的基础上满足师生需求。要完善机制体制、优化办事流程、整合现有资源、共享信息数据,将服务地点集成,尝试设立校园安全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大厅可集报警求助、集体户籍管理服务、公证代办服务、政治审查服务、活动审批服务、学校各类通行证办理等服务项目于一体。从地理的集中改变过去办一件事跑遍整个校园的陈旧模式。通过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的设立,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的环境和一站式服务,贴心考虑师生群众诉求,热情服务师生需要,使师生群众到一个窗口办完一件事,到一个中心能办完多件事,实现校园安全服务的周到、方便、快捷,高效、畅通。通过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的设立,促进安全管理职能机构向窗口单位变革,改进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精神面貌,主动解决师生困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面了解安全需求,当好师生的联络员和服务员,更好地服务校园安全稳定。
(三)服务方式信息化
以计算机、网络甚至包括手机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对校园安全需要和高校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推进高校安全服务业务信息化。以信息化为抓手,优化流程、规范服务,促进服务手段的转变。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校根据特定服务政策和流程,基于学校统一数据平台,建成了校园机动车停车证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大学生集体户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信息化使得服务工作超越了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使得两校区能够同步并行工作。师生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使用联接校园网的计算机,均可提出办理服务事项的申请。通过远程提交、网上申请,集体办理,实现了师生“离场”办理和“一分钟窗口服务”,避免批量服务项目窗口等待和拥挤。
(四)服务响应智慧化
高校校园安全服务的对象既有老师,又有学生,还有家属和居民,服务对象的角色、学历、知识、素质、需求均有很大差异。校园安全服务工作要在规范化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化,建立安全服务台账,采集服务对象必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用户的身份类别和以往服务业务和智能分析判断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推进服务方式信息化过程中要将管理规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明确用户权限,根据权限类别提供不同服务;跟踪用户需求和信息,按一定的管理策略,根据用户已经存有的信息和用户正在输入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动态调整和显示用户可能的操作,屏蔽当前用户不必要的功能选项;用户遇到困难时信息系统可实时提供指引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