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科研院所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各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1]。为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产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在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监督管理思维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2-3]。因此,探讨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1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吸收消化和利用国外的现代安全生产理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理论。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步构建了安全管理模式,与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激励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不足;安全生产意识较低,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安全责任落实不够,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安全标准化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5]。
2 橡胶研究所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橡胶与钢铁、煤炭、石油一起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橡胶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特别在航天航空和重型车辆制造业领域更是不可缺少的材料[6]。因此,天然橡胶被视为战略物资,橡胶研究所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2.1 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安全负责人及管理人等[7]。橡胶所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危险化学品管理领导小组等,成员涉及范围广,保障了工作的参与度及实施力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组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所、课题组/职能部门的两层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课题组的责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要根据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8]。为加大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促进各部门、各课题组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验室、各试验基地运行管理,制定了《处置突发灾害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征求各部门、各课题组意见的基础上多次修订完善,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3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检查是预防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科研生产特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到位。橡胶所除综合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以外,还将电工及基建条件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相关人员纳入到安全检查队伍中,以保证检查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同时保证问题整改的及时性与高效性。科研平台管理人员每日对实验室线路、电器及高压灭菌锅、烘箱等易致燃、致爆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类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对在检查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隐患,相关部门尽快整改和处理。
2.4 完善各项安全设施,保障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安全条件建设是开展安全工作的技术支撑条件。主要包括安全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技术防范、危险化学品管理、消防管理等。具体指在办公室区域安装标识和应急灯,红外线报警器;及时补给干粉灭火器、水枪、应急灯,保证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防患未然”。
2.5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领用,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设立专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存放室,并执行严格的领用审批制度,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做到有案可循。对于实验室的“三废”,进行了严格回收,并交由废物处理公司定期集中处理,保证了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2.6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邀请公安局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并进行现场演练,并对新进人员进行相关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各种仪器设备操作的岗前培训,为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3 结语
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是一举即至的,而是一个实现整体绩效改进、持续动态化安全管理提升的过程,应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安全配套设施和制度,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循序渐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黎文.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法》中的生产经营单位[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04-12(03).
[2]陈舟衡.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以中山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朱雄,郭P.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22.
[4]聚焦时政.安全生产法颁布后首修[N].武进日报,2014-2-26(12).
[5]赵福才.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的探索[J].劳动保护,2005,(02):45.
[6]陈小平.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忌[J].安全,2007,(7):33.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目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日益增多,这些危险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剧毒或强腐蚀性、放射性等物品,因此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所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由于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对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对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及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相关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安排等方面却未随实验室情况的转变进行完善,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大。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很多都具有易燃易爆、强毒、强腐蚀、强辐射等特点,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有很大的危险性,任何的疏忽和操作不当,均可能引发爆炸、毒气和化学灼烧等安全事故,从而给学院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二、强化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的措施就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危险化学品知识、讲授安全防护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以有效减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体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以及实验室管理需求,建立起科学、严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度基础上,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实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再次,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规范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危险化学品应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起标准化的仓库或储藏室。其次,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双人管理制度,并设立两本出入账簿,做到进出有序、可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确保账物相符。再次,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其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危害性、储存特点、使用规范等,并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护设备。实验室和仓库还应建立起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便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4.注重废弃化学物的处理,避免化学废弃物污染。对于实验室所产生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等,都应当收集、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不能混装,更不能随意丢弃、倾倒。与此同时,将废弃物集中收回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初步处理,比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当用量较小时,可以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挥发;对废酸、废碱液体,可以加入试剂进行中和,等其PH酸碱度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加大量水进行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对于剧毒废气、废液等要定期联系专业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整个流程安全无虞。
总之,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风险管理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制、实验室日常管理、师生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等几大环节着手,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来切实保障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保实验室;管理
高职院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这种类型的学生,就需要在实训、实验方面多下功夫,这就体现了校内实验室的重要性。[1作为一名环保实训指导老师,环保实验室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实验室。要想真正将环保实验室高效、安全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环保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研究。[2]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任课教师与实验专职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实验通知单下达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浪费时间;化学试剂没有明细账单,没有用专门的试剂柜分类存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验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使用(开放)登记制度》《实验准备通知单》等,具体实施方法有建立化学药品清单和购买台账,包括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等,并要在试剂柜配专锁,钥匙由专职实验老师保管;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给实验专职教师下达实验准备通知单,让实验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根据课程的需要,将环保实验室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处理实训室、大气实训室、环境监察实训室、分析天平室、分析监测实训室、大型仪器实训室、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室等。每个实验室都配专职人员负责,将仪器设备按照实验室类型分类放置,合理规划。
三、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环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很多,要求学生在使用时登记,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请专人维修或报废,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随时保持正常。部分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这些仪器及时更新,更新后需请专人给实验专职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再由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验才能顺利进行。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①对环保实训室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室中是否存在各种危险性因素,如是否包含有害物质、是否有辐射源、消防设备是否充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标准化管理有无缺陷等,并制定相关文件,管控各种危险性因素;②不同的化学药品需要配置相应的MSDS,并派专人保管,对化学废液、废气、废瓶等进行合理处理;③制定事故应急程序。分别针对易挥发或易燃物品溢出事故、化学药品与人体大面积接触事故、火灾等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对事故进行总结报告并存档;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制定,如个人防护具的佩戴、压缩气体的使用、钢瓶的放置、加热加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⑤对新进实验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系统包括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⑥对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使其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文件,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过程遵从安全操作程序,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得以运行实施;⑦在安全体制的运行中,定期地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测体制管理的不足与不当,对体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学生管理
制定《学生实验守则》,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进实验室需穿实验服,在实验室不许嬉戏打闹和吃东西,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赔偿等做明确规定。总之,实验室管理需要不断有新思维、新发现。在日常管理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1).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生物废弃物;实验室管理;防护措施
随着生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开发、病毒研究等方面,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近十年,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如SARS、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疫情等疾病,甚至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使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也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是涉及到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问题。
1 生物安全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涵盖了狭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并且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指人类的健康安全;②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③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2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2.1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有待强化,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由于生物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涉及面广,而且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只是从近十年里才引起重视,所以有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自觉性不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待加强,安全设施需待完备。另外,自从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后,各相关部门加快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三级实验室的建设),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监督与管理,所以缺少建设与验收的标准,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2.2.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有关生物安全的法规、政策、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包括专门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和相关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但与生物安全立法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法规级别较低,立法体系不够健全,远不能适应我国面临的相当严峻的生物安全问题。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除菌系统等,缺少生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装置等,缺少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成立生物安全管理组织
实验室所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者,他要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应有的资源(人、财、物等),并根据情况制定实现生物安全目标、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管理与监督实施工作。由于生物安全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实验室主任应为实施生物安全具体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另设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成立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的目的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2 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者往往忽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因此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应制定安全标准和健全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基本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程序监督管理体制违法责任损害赔偿等条款等。制定和完善各类与生物安全有关的实验室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
3.3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要学习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如进修人员实习的学生的管理, 全面掌握防止生物危害的知识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能自觉遵守实验室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规定,通过教育培训使相关人员养成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习惯。
3.4 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2)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性质各异,为减少交叉与重叠污染以及可能的直接机械伤害,不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及时回收处理;(3)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4)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岗位培训。
3.5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为防患于未然,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如对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免疫预防措施等,使安全隐患或生物安全事故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给予解决和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 全面掌握生物实验室的名称 地点等级项目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各项工作并就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汇总以便更好地协助专家做好各项指导工作。
5小结
鉴于上述文献复习所分析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建议从成立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加强生物材料的检疫工作等几方面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现状;管理实践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既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实验室安全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提升,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教学科研正常运行及不断创新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实验室的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具有财产集中、技术密集、危险性相对集中、人员结构复杂和高级人才集中等特点,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辐射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如下。
1.火灾事故。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引起着火等。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2.设备损坏事故。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这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的各个实验室。
3.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造成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参差不齐,职责不统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安全责任不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不力等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多数高校实验室现行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是保卫处,一方面,由于学校保卫部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实现实验室安全的专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保卫部门和实验室管理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导致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往往成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另外,由于高校的扩招,实验室紧张甚至超负荷运转的情况非常突出,致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现有制度执行不力或缺乏检查督促。实验室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校园安全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建成分级负责、考核科学,制约有力、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合理分工,合力共抓落实,抓监督,将实验室安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良性轨道,确保实验室安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水平低下、安全知识欠缺、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的缺乏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构建网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信息系统,真正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纳入大学生始业教育和教职员工岗前培训的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
3.注重实验室安全环境文化氛围建设。从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人手,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重视情感融入和亲和力,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化枯燥无味为趣味横生的安全活动,着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可以让师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营造实验室安全与环境文化氛围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通过编写印发实验室安全技能手册、宣传单、安全广告、宣传画以及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等,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响师生员工,帮助他们树立安全责任感和安全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自觉满足学校对安全健康的要求。
三、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1.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实验室基础条件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我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从源头抓起,把安全建设标准纳入实验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在实验室新建、扩建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按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安放及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设施的规范、完善问题。
2.建章立制。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制度完善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实验室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修订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制订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建立了环境设施规范使用、安全检查防护维修制度。我校还实施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实验室安全是一个由多方面工作构成的整体,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归口管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具体由实验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的日常管理。保卫处负责实验室消防等公共安全。
3.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在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工作迫切需要我们积极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倡导安全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信息化、科学技术和文化手段,变事后型为预防型的管理,要从传统的行政手段、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要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利用科学技巧与方法的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千百年来无数血的事实形成的教训,预防工作,教育为先。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始业教育,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人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进入实验室。为了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和权威效应,教育对象范围从师生、基层领导扩展至学校决策层领导,以加强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对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实验考核的范围,并给以学分承认,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重视。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管理;措施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更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和对外开放的服务窗口。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满足实验课程及实验人员的需求,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快速发展导致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实验室安全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我们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环境建设不足
近三年,我校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但在实验室用房没有增加的条件下,导致实验空间过度紧张,仪器设备摆放密集,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标准要求。培养箱、培养架、冰箱等部分仪器设备只能堆放在安全通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会出现拥堵,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实验室供电系统老化,可承载电流小,而实验室通常需要多种仪器同时运行,用电负荷量大给实验室用电带来隐患。实验室内消防器材配备数量不足,并且没有紧急冲淋及洗眼器等设备,遇到危险时,实验人员无法有效保障自身安全和国家财产。
1.2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
高校实验室在危险化学药品购置、使用、储存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实验教学所用药品有专职实验人员管理,但是研究生所用药品试剂都是由导师负责的课题组自行购置,无购置计划、无使用情况登记、无固定储存地点等问题严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存在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前不预约、使用后不登记,小型常规仪器随意搬动或借用,不整理相关卫生等问题[2]。北方气候干燥、灰尘多,一些需要防尘的精密仪器没有配备专用防尘罩,灰尘黏附会影响仪器的散热,使仪器运转温度过高而造成短路发生危险。仪器相关的备件备品及技术资料因随意放置而丢失,延误仪器正常保养和维修。
1.3实验人员复杂,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实验室内进行着各种教学实验、科研实验、创新实验,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实验人员来源复杂,研究方向不同,工作时间不固定,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并且实验时经常单独操作,缺少监护,增加了实验室管理难度[3,4]。教师在授课及指导研究生实验过程中,安全和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在实验室一边准备实验内容,一边吃零食,甚至有同学用实验电磁炉和微波炉加热食物,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4实验废弃物随意处理
在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中生物学和化学实验均有涉及,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气、液、固体废弃物。实验中产生有刺激性和有毒气体的试剂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使用,威胁到实验室内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多数实验室没有废弃物回收桶或处理装置,高浓度的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不仅对排水管道造成腐蚀,甚至对地下饮用水造成了污染。对于已经收集存放的废液,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很可能发生不可知的化学反应,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实验“三废”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倾倒排放,将对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我校近年来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如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和废弃物处理,极大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提供了可靠保障。现将重点工作总结如下,供高校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参考。
2.1建设标准化实验室
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从2015年开始筹备扩建,到2017年实验室全面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从原有的150平米增加到450平米,实现了实验室功能分区并有效的缓解了实验室拥挤问题。扩建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水、电、通风等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布局科学合理且方便学生实验,各种仪器设备在安全条件下运行。另外,加大了安全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根据不同实验室易发事故类型,配备警示、监控、防火、防毒、防盗、应急救援等设备设施。在实验室内配备洗眼器,楼道内安装紧急喷淋装置,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对人员的伤害。为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逃生,实验室出入口、楼道内、紧急出口必须保持通畅[6]。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为每年4800人次的教学实验、40余名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环境。
2.2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林学院在每年举行的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上,增加了包括实验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对高年级学生,则根据其专业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在编写《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实习指导》过程中也增加了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外,还聘请安全专家来院讲座,使师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救互救、应急处理的能力,将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来开展[7]。实验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应作为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师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通过培训与考试,使其熟练掌握自身所在实验室各类仪器、安全设施的使用,熟悉劳动保护、安全保护措施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流程,形成知安全、重安全、人人参与保安全的安全氛围,共同保障实验室安全[8]。
2.3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力度
根据实验室设置情况和存在的危险源类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更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础。目前,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安全培训准入制度、项目准入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和易制毒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等[9]。实验室使用申请人通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与申请人指导教师(负责人)和实验室管理者三方签订“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使用”协议,再根据使用人员身份(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实验目的(教学、科研、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等)的不同,来给予不同实验室使用权限。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当实验内容结束时,实验室使用权限被收回[10]。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责任书,切实将每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定期组织人员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学院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报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将实验室安全检查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做到预防为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11]。
2.4加强化学品管理和实验废弃物处理
为进一步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从2014年开始学院以年度为单位填报易制毒化学品申购单,由学校批量办理申购手续,购置后严格按照学院申报计划发放。对于易燃、易爆、剧毒的化学药品同样进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采购、专人领用、专柜储存、专账登记,做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12]。在日益严峻的安全环保形势下,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保护实验室及校园环境,学校制定了“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要求:①实验过程中产生少量有害废气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②禁止随意倾倒和处置化学废液;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废液装在同一容器内;化学废液的盛装容器必须完好无损(具有密封盖),容器的材质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容器的材质和衬里与废液不相互反应;盛装化学废液的容器上必须粘贴标签,标注内容为中文化学名称(混合物主要标注废物名称),废液情况,禁忌物;化学废液贮存场所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安装防盗门,双人双锁并要做到防雨、防渗、防风、防盗、有监控设施,配有应急工具及应急设施。③不能随意掩埋、丢弃有害、有毒废渣、废固,废渣、废固须放入专门的收集桶中;危险物品的空器皿、包装物等,必须完全消除危害后,才能改为他用或弃用.
3结语
作为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深刻体会到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细致、持久的工作,而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所以要克服轻视实验室安全的麻痹思想,不断学习安全知识,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思路。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不断增强师生的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相信通过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周建,朱育红,蓝闽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5,34(7):281-284.
[2]娜赫娅,杨威,莎木嘎.对提高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164-165.
[3]林丹枫,林凤屛,唐良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2):189-191.
[4]郭颖奇.强化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6):231-234.
[5]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6]唐丽云,席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举措[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4):67-69.
[7]常生华,翁秀秀,侯扶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9-231.
[8]严新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86-288.
[9]王利娟,闫建国,崔红梅.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78):86-88.
[10]代金玲,张胜利.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开放的初步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