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

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文1

关键词:唯美主义;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

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纯美的艺术形式营构、对自我人性的充分肯定和对世俗的睥睨对抗.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推进英国的唯美主义运动。其作品中充满了反讽和悖论。《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其唯美主义的代表力作。

一、唯美主义观点综述

学术史上一般把法国诗人戈蒂耶1835年那篇著名的《〈莫班小姐〉序》看作唯美主义宣言,同时把“为艺术而艺术”作为唯美主义的理论旗帜。

而英国另一个唯美主义的代表佩特(Walter Pater)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便是倡导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让生活燃烧成宝石般炽热的火焰,保持这种心醉神迷的状态,乃是人生的成功。”

王尔德认为生活本身是首要的也是伟大的艺术,其他一切艺术不过是对他的准备。因此他坚决的把唯美主义的艺术原则贯彻于他的作品《道林・格雷的肖像》、《莎乐美》中,同时,也坚决在生活中用唯美主义原则精心打扮自己。他以美学教授自称,在世界各地做演讲。他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衣服扣眼里插朵百合花或向日葵花,手提象牙手杖,旁若无人地出入街头,向人们展示美。他这些为艺术而生活的现身说法,在当时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产生了巨大的类似于广告的效益,吸引了许多文人骚客竞向模仿他,戴天鹅绒领子,喝苦艾酒,抽加香料的纸烟……王尔德自身成为了唯美主义运动的“活标本”,从头到脚的行头都成了唯美主义的象征。在他的带领下,唯美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风气。不仅是在国内,他还把这股唯美主义的时尚运动带到了北美。1881年圣诞前夕,王尔德带着他的古怪的美学服装,开始了在北美各大城市做演讲。他总是以唯美化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发型、服饰、甚至是胸花都印着他的唯美主义倾向;他向世人称形式可以提升现实,力图把人们从商业化的实用主义中解放出来;他自称是服装和室内装潢的专家,讲解了建筑材料、室内装饰、家具选择、墙纸设计、服装搭配等细节;他还特别推崇具有和谐形式的人造物品。王尔德在几十个大城市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他对装潢艺术、服装艺术色彩和形式等的强调使人们对唯美主义的思想生活的艺术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报纸长篇累牍地报道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对此的评论文章和采访报道。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唯美主义成为了人们最时尚的话题和模仿的标准。"为生活而艺术"的思想原则在这里发展到了,发展到了世俗化的时尚地步。所以王尔德对唯美主义为艺术而生活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广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唯美主义在新艺术运动中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在工艺美术领域的成就是最大也是最彻底的。他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一大突破就是打破了横亘在纯艺术与装饰艺术、实用艺术之间的鸿沟。认为装饰艺术与纯美术同样作用于观众的观念与感受,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更不应该作高下之分。而这一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与唯美主义的核心理念――艺术重在形式,为艺术而生活是一脉相承的。

(一)艺术的价值在于形式

新艺术运动抛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向自然寻求自己的灵感源泉,主张利用自然元素或者富有异域情调的东方元素,用自然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特别是从小动物和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线条上拒绝使用直线,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多变且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的韵律、细腻的审美趋向,从而完成自己对固有形式的突破,并奠定一种新的以形式美为唯一追求的新风格。

(二)为艺术而生活的理念

二十世纪上半期研究唯美主义的大家约翰逊在《唯美主义》一书中直接指出,唯美主义有三种含义:首先是一种人生观,其次才识一种艺术观,最后是指文学艺术品的一种特质。近年来研究唯美主义的学者莱昂・谢埃也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核心是这样一种生活愿望:重新界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赋予生活以艺术品的形式并把生活提升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

在为艺术而生活的理念的倡导下,新艺术运动的工艺美术风格迎合了这一潮流并将通过与工业的结合,将之发扬光大。

(三)唯美并不颓废

在文艺理论界,人们对唯美主义者是持批判态度的,一方面是因为以王尔德为首的唯美主义者道德感缺失,有伤风化。另一方面因为唯美主义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总是像恶毒的罂粟花,唯美的外表下有颗恶毒的心。

参考文献:

[1]John Wilcox,"The Beginnings of L'art Pour L'art",in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2001.

[2]John Stokes,“Aestheticism”,in Martin Coyle et al,eds.Encyclop aedia of Literature and Criticism,2007.

[3]Walter Pater,The Renaissance:Studies in Art and Poetry,ed. Donald L.Hill(Los Angeles:Unive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80.

[4]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文2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科学技术;经典作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9-01

一、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中:美术运动中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促使工业及其产品成了绘画、雕塑的主题,由此而产生的视觉语言又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这些艺术运动的思想为基础的,使设计逐渐摆脱了古典艺术的禁锢而体现出工业产品自身的特色。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前驱作用和启迪意义。1859年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的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说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不能不提到的是设计与建筑的关系。格罗披乌斯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厄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而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由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它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艺术的变革,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而大量的工业产品并不是偏重于美学或实用价值,而是寻求两者的协调。这些艺术的变革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现代设计有机地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适用与美观等方面统一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上,设计中寻求和解决人一产品一环境一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协调,除去某种产品中不符合人的使用目的的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1867年建造的新古典风格的蒸汽机,使用古典柱式作为早期蒸汽机的框架,就很难说是机器功能的必然体现。但这类具有几何特点的流行形式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是合适的,它并不会有损于实用功能。这就把传统美学很好的融入工业产品中,既不影响产品的使用价值,又使得工业化冷冰冰的机器更加人性化,这就是美学与现代化工业设计的交融与贯通。设计艺术之美作为艺术美的一个分支,在当代生活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下的现代设计

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或者将设计理解为技术,或者将设计理解为装饰性的艺术,对于设计艺术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各种偏差。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的创始人突出的贡献是将设计与实用、与艺术统一起来。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艺设计,而且随着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建立起了许多新的工业,这些工业将机械化过程应用到大量新产品的生产上。技术与设计的发展是与产品本身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技术的运用也是设计的创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和技术的进展对于生产及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

近代以来的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工业化的进程、商业的普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密不可分,它摆脱了传统的手工艺局限,而逐渐转为对机器美学的认可,在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工业设计在技术上,是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为前提的,而产品结构的标准化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这就离不开标准化技术。因此,工业设计与标准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使工业设计思想能为众多工厂、企业、广大消费者接受,还要使工业设计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得以付诸生产实践,就必须运用标准化技术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同时,在工业设计中运用高科技,寻找新能源材料的方向。现代设计是跨越21世纪的设计,应不同于以往的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技术必须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使技术人性化,真正服务于人类。工业设计对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工业设计的主要方向也开始了战略性的转移,由传统的工业产品转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将高新技术商品化、人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许多经典性的作品,开创了工业设计发展的新纪元。

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文3

民国政府为了改良民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办国货陈列馆、国货大会、拍摄国货影片等,以展览展示的宣传手段,让人们了解国货的样式包装与商标等。传统包装为了适应群众的购买心理做出了相应的改进,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资本家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理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国家放松了中国商品市场的竞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国内国货运动的高涨,激发了华侨对国内工业的投资。1931年上海民族工厂1882家(《上海之机械工业》1933年上海市社会局),企业家大多都是受过国外高等教育的,对产品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营销宣传意识有较好的理解。他们都非常重视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品牌竞争意识,由此推动了当时包装设计的发展。

二、新兴包装材料的应用与信息传达

民国时期外来包装材料的引入,使当时的产品包装迅速与国际接轨。材料是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主要包装材料有纸质包装、玻璃器皿、木质包装和金属包装等,纸质包装材料是民国时期较为常用的材料之一,如牛皮纸、印刷纸袋、包装贴图、纸盒等。木材是材料也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材料,这种材料作为包装应用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木材材料包装的加工手工艺已经很成熟,配合当时的印刷工艺和其他材料结合产生很好的包装效果,经久耐用。金属包装是民国事情较为流行的包装材料,较为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铁、锡、吕,铜作为金属包装也有少量的应用,如铁盒罐头,锡制牙膏等。玻璃材料是在清末时期就以传入应用到包装中。以玻璃瓶罐为主加封木塞纸质贴标等,瓷器与陶罐也是中国较为传统的包装材料。在当时的商品中也得到了发挥和应用,如酒瓶、酒罐等。民国时期的包装介质与信息传递有了完美的结合,文字与图案印刷为品包装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其品牌信息与商业信息的传达目准确,这一时期宣传包装也发展起来,如公共汽车、电车、商业用房的包装彩绘,橱窗展示、置于屋顶的霓虹灯,运用艺术手法完美的包装同时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广告职能,博览会与展览馆也是传播包装信息交流的良好媒介。

三、开元的包装设计人群与包装设计机构

商品的包装不单纯是经济载体,更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工业的改造和商业的扩展实际上也是实用与美化的扩展,中外商品的角逐中,国货的失利让生产商看到了产品品牌包装是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有效战略途径,包装设计迅速上升为商品宣传和销售的重要手段。同时很多民族企业家在引进外来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还聘请了专职设计师组成设计部,来设计产品包装、商标、造型等。如陶行知在参观上海康元制罐厂(1922年成立)时赞誉该厂为“新时代的工厂,新时代的学校”,认为该厂已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极则”。[1]专业设计人员的出现给予了商业包装、广告无时不刻的关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欧留学的中国美术学生日渐增多,留学生学成以后有人担任美术学校的教授,有的人直接进入工厂企业从事设计工作。[2]大批的留学人员归国带来了国外新的设计思想与观念,成为当时国内包装设计教育的栋梁,如陈之佛、雷圭元等重视设计,主张将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中西交融设计理念,与此同时私立美专院校学校与教会美术工艺的推广也为当时产品包装设计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期的“”,为了培养“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才,设置了“工艺局”“绘图院”“实业学堂”“艺徒学堂”等教育机构,已形成设计教育的雏形,这些机构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在雏形初具的商业社会中,寻找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结合点。在商业领域还出现了一批独立的设计事务所,如“稚英画室”“工艺美术社”“尚美图案管”等。主要从事商品包装设计、月份牌广告设计等,如“稚英画室”设计的“美丽牌”香烟包装设计、“双妹牌”花露水包装设计、“雅霜”化妆品、“白猫”画布、“杏花楼嫦娥奔月”月饼盒包装、商标月份牌等包装广告。[3]

四、开元的包装设计教育

中国近代艺术设计教育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浪潮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多样性,国立与私立院校并存,教会培训与艺徒共生的学术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1864年教会培训的“土山湾画馆”包含了印刷、装订、玻璃制作、木工、雕塑等工艺培训,开启了包装相关教育的先河。1922年江苏省如杲县立工业学校设立的美术科学制3年,包含了摄影、器皿绘画等包装设计课程。[4]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较早的尝试商业美术教育,提出“造就工艺美术人才,辅助工商业,发展国民经济”。[5]1928年在的倡议下建立国立艺术大学,内设工艺美术学院。至此中国新式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先后成立了国立北京艺专、国立杭州艺专、私立苏州美专等,其中杭州国立艺专在艺术设计这一领域比较突出。商业领域中的美术设计工作室与设计事务所,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也为当时的商品包装设计培养了大量人才,如“稚英画室”等商业设计机构招收社会学员补充扩大业务所需要的人才,随着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实用工艺美术的演进,包装设计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开元的包装设计理论引入创新

不管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都相应的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也规范了包装设计的行业发展,1904年晚清政府出台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政府发行的涉及包装的行政法规。随着教育的发展产品包装设计理论也逐渐发展起来,笔者收录了近90篇文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923年中外经济周刊第42期《美国对货物包装之注意》,1929年陈之佛发表《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于《东方杂志》,介绍了西方现代工业设计与“包豪斯”设计理论。设计理论的引入推动了产品设计教育与主流设计意识形态的变化。1935年施肇桢在浙江省建设第9卷第6期发表《果品包装之研究》也说明了当时包装设计研究已经分类细化。1936年《中国美术会季刊》发表《美术与工艺》及《应如果发展我国公益美术》等多篇文章。[6]众多包装设计理论的发表为我国近代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开元与传承铸造了民国时期的包装设计风格

清末民国初年的爱国人士提出“实业救国”“爱用国货运动”运动,促使萌芽状态的民族工业产品包装设计迅速发展起来,大量设计师的旅外经历与主流设计机构的本土化为包装设计的开元与传承提供了必要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包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兼容并蓄。为了增加产品竞争力适合中国市场,外来产品在设计元素与风格上也相应的融入民族审美观念与民族信仰、民族文化等,使这一时期的产品包装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传承特性。这一时期的包装造型比较简洁,一般以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等西式流行造型为主。在图形的排版与印刷上注重图文并茂,设计语言表达成熟,产品包装设计的客户群定位准确。图片与文字运用的意义成熟、功能表达清晰。图案创意寓意美好,且能表达商品的时尚前沿与生产厂商的实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包装设计人员对于包装信息的传达具有很强的职业化素养,由于受到当时的印刷设备与印刷工艺的限制,色彩运用主要以纯色拼接为主,其中红色、黑色、黄色、蓝色灯颜色为当时的主要流行色。

七、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文4

关键词:线条;西方;现代派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82-01

线条在绘画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并且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线的历史几乎贯穿于整个绘画的历史。我们从古今中外的画作中随处可以看见线的形象和踪迹,深刻感受到线艺术的魅力与重大作用。

线的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线的造型手法单纯、直接,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其二,线艺术不但可以描绘和表现物体的客观形象,而且可以表达和强调人的主观情感,具有很大的宽容性。其三,由于线实际上属于非客观物质,是人们通过意愿对客观形象的高度提炼形成的视觉认知,所以带有强烈的抽象性和主观精神性,此一点为艺术家提供了超越现实之物,创造出第二自然理想境界的可能性,也使线造型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十分强烈的情感意义和美学价值。

追溯西方绘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虽然早期绘画东西方对线的使用和理解十分相似,但在其后的发展中出现了极大差异。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西方绘画,在漫长的古典主义时期及学院派绘画里,受理性科学思想影响,主要以模仿和再现作为艺术的目的,追求客观的真实性。由于绘画中注重色彩、明暗、透视、体面结构等造型因素,虽然对线条也有所运用,也出现了诸多擅长运用线条的作品和画家,如波提切利、丢勒、安格尔等。却始终没有将其上升为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线条只被视为附属于形体结构,受制于物象,是一种非主要的,辅的造型因素。其主要作用也只是强调形体的轮廓,营造形体的体积感。

直至现代派绘画出现之后,线的使用才被赋予重要作用。西方现代派绘画泛指20世纪以来与传统的古典主义及学院派绘画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现代派艺术尊重画家的主体个性以及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由于对传统的学院派绘画只注重技术而使艺术表现力贫乏表示强烈的不满,于是纷纷从民间艺术、原始艺术、古风艺术、非洲艺术以及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各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个性风格的绘画流派及作品。

为什么说线条在现代派产生之后才被真正赋予重要作用,成为表达精神和情感的注重感性的有力手段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其一,受新艺术运动影响,19世纪末叶,是西方艺术的一个综合时期,也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的时期。新艺术运动最初产生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对工业化机器时代的反抗,该运动认为艺术家的天下已经被工业化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必须为恢复某种质朴、美观以及技艺的标准而战斗。这个运动强调以有运动感的线条为审美基础,避免和摆脱流行的学院派风格样式,探求从中世纪艺术、原始艺术或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以适应他们所追求的建立在线条韵律基础上的审美理念。新艺术运动的以线条为基础的美学思想很快得到了艺术家的普遍响应,于是,线的使用在绘画中得到高度重视和解放,成为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这也无疑是19世纪以来在绘画和其它艺术中反对物质主义的一种自然结果。其二,注重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与直觉表现,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另一重要特征。现代派艺术家越来越重视个性和主观情感的表现,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线条因其生动、直接、具有强烈的主观精神性,成为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派绘画中,线条不再仅仅作为附属于形体结构的轮廓线存在,同时也被赋予了相当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意味。我们从林林总总的现代派绘画中不难看到大量运用线条的作品,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在一些画家的作品中,线条甚至成为比色彩等其它元素更加直接,更为突出的表现语言。下面列举几位西方现代派画家和作品,简略说明线条在现代派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同的表现特征。例如瑞士艺术家保罗・克利的作品笔下的线条,不仅是勾画轮廓,表达心迹的手段,而且常常用来代替被省略的明暗变化,甚至是色域分布、色调关系的界限。克利的线条具有一种轻松悠然的品质,是一个独立的绘画要素,具有复杂的本体功能,也是克利绘画最显著的风格特征。以线条闻名于世的现代派艺术家还有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席勒性格敏感,在艺术上始终是一个寻求个性解放的反叛者,他一度因为画人体素描,被控告诱惑青少年之罪而被捕入狱。席勒笔下的线条极富个性,带有某种神经质激情,具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和冲突,表达了痛苦和压抑的感受,这无疑与席勒的个性和人生遭遇密切相关。在现代派绘画中线条的使用比比皆是,枚不胜举。而在更多当代画家的笔下,线条的运用更为主观、自由,充满了个性和形式意味。

大量事实证明,线条在现代派绘画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成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感意味的表达语言,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开拓与发展无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

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文5

【关键词】 建筑设计;美术;联系;区别

美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建筑,雕塑和绘画,绘画和雕塑实际上都服务于建筑,西方古代的艺术大师一般也同时就是建筑师。每个时代建筑与绘画、雕塑都是紧密关联的,比如洛可可时期的建筑追求华丽,很具有装饰感,同时期的绘画雕塑也同样,柔弱优美,缺乏力量感,装饰性强。19世纪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内饰带有象征感,诡异,当时的绘画有象征派;再比如极简主义建筑和极简主义绘画、雕塑等等。

在建筑美学设计方面,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原则是对称,尤其在建筑上,中国人习惯于视觉平衡的对称美,无论是皇家建筑还是普通民宅,几千年以来,中国人都一直默默遵循这一原则。而在西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出过不对称为美,东西方两套建筑美学体系在这一点上泾渭分明。

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地方,建筑所体现出的美术艺术风格也是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设计家、画家、诗人和社会改革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莫里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建筑系,在大学期间莫里斯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莫里斯进入专门从事哥特风格建筑设计的乔治・斯特里特设计事务所(George Edmund Street)研究建筑。后来在1857年离开了斯特里特工作室,来到伦敦,开始他的设计生涯及拉斯金理论的实践。1859年莫里斯在布置他的新婚住房时,因为家庭富裕的他又是学建筑出身。于是冒出了自己动手设计住房及家具的想法。他请他的朋友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1831-1915)为自己设计房屋。起初韦伯画了一个对称结构的房子图纸给莫里斯看。由于莫里斯深受拉斯金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反叛思想,硬是把它改成了不对称的结构。也正是他这种反叛思想,在韦伯想要给房子墙面粉饰时遭到阻止。莫里斯直接就把红墙露在外面。这就是艺术史上至今依然赫赫有名的“红屋”。整个红屋完全没有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从背面规划,而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因素考虑,同时整个建筑的内部结构完全展示出来了,建筑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与统一。与此同时,他们在设计屋子里的炉壁时,甚至将各种风格混在一起。莫里斯还动手设计了家具及壁纸,窗帘,帷幔的图案,并且由莫里斯的妻子珍妮亲手刺绣完成,风格上都追求哥特式的统一。莫里斯设计的“红屋”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还强调设计应“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并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为全世界的设计革新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再比如,集古典、优雅、艺术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市维也纳,最具特色的当代建筑首推百水公寓。百水公寓是市政府在1983年委托奥地利艺术家百水先生设计的集合住宅。百水先生是个极度信奉自然主义的艺术家,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整个计划先由艺术家画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图,再由建筑师设法完成,公寓外墙起伏曲线的灵感来自高第的米拉之家,但是多了些色彩与植栽,由百水先生一点一滴以带有感情的手工逐步完成。维也纳的建筑精华浓缩了西洋建筑史几百年来的发展,而新一代的建筑也正在缔造21世纪的历史。

在中国本土建筑中,我们不能不提北京的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宫内有各类殿宇9000余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此,我们发现,中国古人认为建筑对称可以靠园林的多变来平衡;而西方园林则反之,严格对称、人为修剪的园林,使人们对建筑的倾斜视觉得以恢复。比较一下东西方美学,就可以看出不管平衡在前还是平衡在后,人类居住的愿望总体仍希望和谐。

总之,建筑等美术门类同属视觉艺术范畴,在构阁、形体、色彩、质感、肌理等造型风素的运用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创作的观念、思潮、风格及具体的形式处理常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建筑与作为纯艺术的绘画、雕塑等又有很大不同。建筑是实用或社会性的艺术.空间是造型要素,创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居住及从事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因而有强烈的实用功能要求和工程技术性,审美及艺术表现仅是其构成要素之一,相比绘画、雕塑而言,建筑创作很受使用目的、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普遍审美意识的制约,而不象绘画、雕塑创作那样,有较大的自由性.作者可以较随心所欲地表现和进行创作实验。基于此原因,现代绘画、雕塑在艺术观念、形式美、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探索经常先行于建筑,并予建筑创作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启发。分析、探讨建筑设计与美术的联系及特征,有助于深化对建筑创作艺术性、文化性的认识,从而获取创作启迪。

参考文献

[1]李洁 《建筑美术教学的和谐性思考》 长沙铁道学学院报 2009.9

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范文6

“海纳百川”———包豪斯对现代艺术成果的兼收并蓄

包豪斯在创建之初就聘请著名艺术家作为核心教员,其中包括伊登(J.Itten)、法尼格(L.C.Feininger)和马克斯(G.Marcks)等。伊登是表现主义画家,他为包豪斯设立了强调材料性质、质感纹理、形状线条、结构组织与对比色彩的基础课程。法尼格积极宣扬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曾是“蓝骑士”(DerBlaueReiter(TheBlueRider),又译为“青骑士”)与“桥社”(DieBrücke(theBridge))的主要成员(其他还有康定斯基、克利等人),他负责包豪斯的版画工作室(theprintmakingworkshop)。马克斯是擅长雕塑的实用艺术家,从事陶瓷设计实践。尽管陶瓷工作室为时不久,但对陶瓷工艺设计的探索无疑构成了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贡献之一。之后,艺术家施勒默(O.Schlemmer)于1920年应邀加入包豪斯雕塑工作间,后来转入戏剧工作室。他将形式主义引入雕塑与戏剧表演,强调形体的表现与运动。1921年,克利(P.Klee)加入包豪斯从事形式设计等教学工作。克利融汇了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东方画风(Orientalism)。1922年,康定斯基(W.Kandinsky)到包豪斯从事教学与设计指导工作。康氏为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来成为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从此,表现主义占据了包豪斯的主流设计理念。1923年匈牙利画家与摄影师莫霍利-纳吉(LászlóMoholy-Nagy)取代伊登成为包豪斯基础课教师。作为构成主义工艺大师,纳吉深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格罗皮乌斯一样,他极力鼓吹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并有亲社会主义倾向。1937年纳吉到美国,在芝加哥创办新包豪斯(NewBauhaus)。他创办的设计学院于1949年被并入伊利诺斯理工学院(美国第一个有设计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7],这对战后美国的工业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和纳吉相似,艾伯斯(J.Albers)也在1923年加入包豪斯从事基础课教学。他后来成为美国黑山学院艺术系与耶鲁大学设计学院的教授和领导,对50—60年代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知,包豪斯汇合了现代艺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正是因为其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情怀,包豪斯得以登上世界艺术设计的巅峰舞台。

“时代呼声”———包豪斯的基本理念

1.“艺术与技术的统一”(UnionofArtandTechnology)科学技术通过对工业产业的影响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改善而成为现代生产力的关键动力。其中,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技术批判层面,“人们愈发广泛地认为,现代技术是现代文化得以建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文化的未来无疑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8]1“德国工业联盟”曾宣称:“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9]但就怎样将艺术精神与机械理性统合起来,却成了悬而未决的争议。其中贝伦斯与穆特修斯还发生了激烈争吵。贝氏主张在工业化过程中保持艺术设计的独立自主,穆氏则要求设计师服从机器生产的技术准则。格氏秉承并发展了“工业联盟”将艺术充分运用于工业的指导原则,果断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作为包豪斯的基本理念。其实,早在1910年,格氏就有了“艺术与技术充满希望的联合”[10]的观点。在包豪斯宣言中,他进一步展开说:“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必须转向手工艺。艺术不是一种‘职业’,在艺术家与手工艺人之间并无根本差别……手工艺人的熟练技巧对于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基本的,其中蕴藏着创造的源泉……”[11]

2.“形式服从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理性和思辨的德意志人始终没有放弃功能主义的设计准则。”[12]103这个原则正是包豪斯的基本信条。从艺术史视角看,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对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的“扬弃”,前者拒斥后者的形体、质感与内容,更强调心理、情感与形式的作用及表达。[13]但是,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画派在塞尚与凡•高手中已经开始展现对形式和色彩的突破性创新。“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对形式与色彩的尝试奠定了后来的艺术发展方向,如贝尔之言:“大多数富有生命力的当代艺术家在选择形式和色彩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响。”[14]126塞尚与凡•高等现代主义艺术先驱对后来的荷兰风格派、德国表现主义、毕加索的早期象征主义及晚期立体主义,以及俄国构成主义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包豪斯则自觉集成了所有这些主流性艺术成果,其艺术风格强调对艺术形式的重视,尤其是适于技术目的的几何图形。“包豪斯的设计师认为,欧几里得的形状和纯粹强烈的颜色是视觉语言的词汇表。”而且,“在包豪斯的领导下,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成了现代设计中的一种信念”[15]71。包豪斯的“形式服从功能”理念后来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国际式”由格罗皮乌斯在1925年所创用,格氏说:“要使产品尽可能美观,关键在于攻克经济上、技术上和形式上的技巧关,由此才有可能生产出完美的产品。”[5]155法古斯鞋厂大楼的大幅玻璃幕墙设计就是国际式建筑风格的标志。这种设计理念后来被密斯•凡•德罗所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著名的“少即是多”(Lessismore)原则。1932年,“国际时尚”展览会正式将包豪斯的这种设计规范提升为官方标准,“国际主义”由此风行世界。

3.“创意设计”(Designwithcreativity)、“人本精神”与“社会责任”“在现代主义的鼎盛时期,创造力一直是重中之重。”[15]58包豪斯自始至终都强调艺术设计的美学创造功能,把创意或创造性作为教学出发点。其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体化心理情感导向,在设计实践中及时将设计构想转化为时新艺术品。如赞格维尔所言:“艺术是美学价值的创造或构建”。[16]包豪斯紧紧把握了艺术的创造性本质。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思想以及社会理想即是所谓的“人本精神”(Humanity)与“社会责任”(socialvalue)。对包豪斯而言,艺术设计必须将形式美与技术理性结合起来,并最终服务于整个社会。格氏宣称[17]:人民才是艺术与设计的希望所在。在艺术哲学与技术美学方面,形式或功能只是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表征,而后者则体现了人性、知性与理性的更复杂线索。包豪斯对人性化与社会化设计理念的强调与重视引领了后来的艺术运动。1989年德国建筑博物馆的展览标题依然是:“今日设计展:工业还是艺术?”[18]

结语:包豪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