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经病学重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范文1
On how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Neurology Class
LIU Zhan-do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Insurance Center,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students' little interest in and many worries about the neurology course, the teachers and doctors i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have summarized a series of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case-study teaching, standard patients, 2/8 teaching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advanced electronic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ontents, different but specific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Positive effects have shown i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neurology.
Key words:Neurology;Teaching methods;Neurophobia
在医学生临床课程中,神经病学是一门比较重要分支学科,其教学内容广泛、学科基础复杂,也往往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想成长为一名好的神经内科医师,则需要积累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临床诊断中则同时要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并强调高度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理论性。因此,在神经病学的课程学习中,一些医学生中产生了恐惧和焦虑情绪。有学者将之称为为"神经恐惧(Neurophobia)",以此来形容"医学生由于无法将基础的神经科学知识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的分析而对神经病学课程学习产生的恐惧感。"[1,2]我们在教学中认识到,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好的战胜这种恐惧和焦虑情绪,努力使学生产生对于学习神经病学的兴趣,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1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1.1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医学史知识往往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医学史中凝聚着历代神经病学家心血和贡献。同时结合我们自己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教训, 我们将神经病学相关的医学史知识引入到教学活动中, 既培养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很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医学生在感受生命价值的同时体验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珍重和关怀, 建立人文精神在医学事业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个性化专业化的神经病学教学模式。
1.2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病案导入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2/8 式教学法;模拟病人等。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加入典型病例,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明显增加,先了解病,再接受知识,领悟会比较快。学生容易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出学生在神经病学方面的思维能力[3]。例如在脊髓炎的教学中,目前教学课时较少,内容很多,学生相对缺乏脊髓解剖学知识。因此我们一般在课程开始时先讲一个脊髓炎病例,包括辅助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把诊断结果告诉学生,其它方面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听课,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过程。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则形成思维上的沟通。2/8 模式教学法也称巴莱多定律,指在一个系统中重要内容约占20%,其余的占80%。当前这一定律在个人时间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领域运用较多,也有人应用在神经病学教学中[4]。教材中有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大约只占20%,但我们经常需要拿出80% 的课时来深入讲解,使学生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其余80%内容则比较概括性梳理,然后让学生课后进行自学。这种方法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将本病的重要知识点理解清晰了,自然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课后自觉的进行其他内容学习。当然,授课时间的分配不应该机械地按照2/8法则,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定。PBL教学法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美国、加拿大等很多欧美院校流行。该方法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重点及关键部分提前精心设计出一些问题,在课程中提出,使学生很快回忆刚讲过的内容,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和加深印象。它和前面提到的病案导入式方法区别在于,在病案导入时,学生主动会对疾病的不同特点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本方法适用于比较枯燥晦涩的教学内容,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方面。在课程中不断提出简单且与授课内容明显相关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则会明显集中,并产生学习的兴趣[5]。模拟病人(标准化患者)的方法则适用一些少见病的教学。神经系统疾病中有很多病的发病率不高,有些病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一定要收住院诊治,因此学生见习和实习中不容易见到。为了使学生产生对于神经病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如遗传性共济失调、肌营养不良症、少见类型的癫痫发作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增加,教学气氛热烈而融洽[6]。
1.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为了适应高等院校医学教育和满足进修人员进行神经病学的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神经内科教研室在神经病学教学中,鼓励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挂图及模型等)与新型电教媒体(录像、PPT等)相结合。多媒体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具有较多的优势。首先,它能够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各种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学习者喜闻乐见,学习兴趣自然就有了[7]。其次,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和互联网密切结合起来,将网络上大量的资源应用于课程上;并能够进行网络远程授课,让某些课程讲的非常优秀的教授同时给不同地点的学生授课,这样既满足了名家给更多学生授课的机会,也能够节约名教师时间安排紧张的问题。目前的网络技术已经完全解决师生远程多点互动的问题,且形式多样,具有特殊的新鲜感,能够明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1.4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紧跟当代学生特点。目前神经病学正处速发展的时代,有些疾病的诊断标准不断在更新。同时,医学生是新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型人才,具有"基础知识好,动手能力强、基本素质高,思维更开阔"特点,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教好学生,真正做到授业解惑[8]。只有从语言行为上了解当代学生才能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想在一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神经病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2讨论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一整套神经病学不同授课内容的授课方法和技术,学生成绩明显提高,选取神经病学专业作为下一步研究生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2015年,我们在神经病学所有课程结束后在7年制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对神经病学具有明显的兴趣。45%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该调查结果促使我们更加努力的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Hudson J N.Linking neuroscience theory to practice to help overcome student fear of neurology[J].Med Teach,2006,28(7):651-653.
[2]王刚,任汝静,陈生弟.浅谈神经病学教学与医学史知识的联系[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90-492.
[3]周竹娟,郑健,李黔宁,等.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276-1277.
[4]柏华.交替运用多种方法改进医学本科生神经病学教学的实践与效果[J].华西医学,2013,28(6):934-936.
[5]展淑琴,吴海琴,张桂莲,等.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4(5):980-982.
[6]赵峻,陈未,叶葳,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61-363.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神经病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91-02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竞争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居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沉重负担。在这种社会压力之下,神经内科医师的培养势在必行。然而由于神经病学本身的特点,如概念繁杂、内容抽象、涉及范围广,致使神经病学的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明显落后于内外科,因此对于神经病学的教学改革是摆在当今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1 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医学教育必须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近来提出了培养医学复合型的高质量人才的教学目标[1]。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之下,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采用“灌注式”的教学方法,过度强调“教”,而学生在此过程中究竟能“学”到多少常被忽略。传统的教学模式虽有一些内在优势,如系统性、渐进性、广泛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医学知识,但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即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因此就需要教育者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从“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主动思考的能力。
因此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2]等增加课上互动,旨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再由教师总结,讨论关键问题,解答学生疑问。将原课堂上教师单边讲授,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实行病例教学法,选择适于学生水平的典型病例,每人派发一份病例摘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课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进行重点讲授,尤其是讨论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通过教师讲授及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临床思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神经系统疾病众多、知识繁多,而课程设置的课时又很少,因此要求教师讲授时必须重点突出。教师应对重点章节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则可以通过自学及见习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在知识的讲解上,应遵循由易至难原则,按照顺序讲授的同时,抓住重点讲深讲透,特别是知识点间内在的病理生理逻辑关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重症肌无力这一章节的讲解,在按照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顺序讲授的同时,重点强调病态性疲劳,以神经肌肉接头损害的病理生理贯穿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使学生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质、把凌乱的知识点形成链条。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逐步建立基本的临床思维模式,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2.2 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学习效率普遍低下。为此,在授课内容上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学科的发展史和前沿相结合,在讲述疾病时穿插相应的科学发现史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治疗手段和技术[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学科的讲座,不仅可以弥补课时有限所造成的不足,也可以帮助学生开放思维,拓展学习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这门学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非重点的章节或某些疾病相对前沿的研究,可以在课堂上做简要介绍,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检索相关文献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课题撰写综述,授课教师进行批阅,将修改建议反馈给学生,学生再次查阅文献,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相对优秀的文章可以鼓励投稿。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 神经解剖为神经病学的基础,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损害的解剖部位密切相关。然而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大部分学生反映晦涩难懂,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抽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复习神经解剖知识。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解每一系统的典型疾病是,将该病所涉及的神经解剖知识,利用具有动画效果的图形、CT、MRA、DSA图片制作成文、图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必要时还可借助于模型,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神经解剖产生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鉴于目前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可将某些知识点制作成视频资料,供学生学习。如将临床典型病例和少见疾病发作时的临床表现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不仅使学生对于抽象的书本内容,有直观、立体的认识,如癫痫的发作、病理征、各种病理步态,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场地、人员、病种限制,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效率掌握神经病学的重点、难点,比传统的“口述+讲义”的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授课教师不能过分依赖于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重难点要适当进行板书。
3.2 加大对学生见习的重视 作为临床课程学习中重要一环,见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授课内容,也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见习和授课应同步进行,不仅可以及时巩固课上内容,增加趣味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同病人沟通。见习不同于实习,前者的时间分散,授课教师在发现临床上典型病例时,就可以组织、安排学生进行见习,如帕金森病人的慌张步态及齿轮样肌张力增高等椎体外系受累表现,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见到多种多样的病种,以及某些罕见病种。学生还可以参加查房,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理解、形成有体系的临床思维,将见习的效果最大化。
4 改革考核模式
4.1 注重能力考核 为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习惯,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考核方式应从理论考试转变为能力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的过程及内容要以“能力考核”为中心。在日常课上增加小测验,及阶段性测验,不仅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课上内容,加强记忆,同时也作为学生出勤率的标准。缩小期末测验成绩所占的比重,期末考题中主观性试题应与客观性试题相结合,并逐步增加前者的比重,着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者则注重考查学生对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将课堂讨论、文献阅读、阶段性测验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4.2 注重临床实践考核 重点考察学生对于临床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增加对于临床实习及见习阶段的考核。主要包括①病史采集,授课教师选取临床常见病例,学生进行病史询问;②体格检查,学生对病人进行针对性内科查体及详细的神经专科查体;③病例分析,学生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给出初步诊断,提出诊治方案,完成大病历的书写;④腰椎穿刺术的考核,可在模拟人上进行,10分钟内完成口述及操作。⑤头颅CT、MRI阅片:随机抽取头颅CT或MRI片1份,10分钟内给出判读结果。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挑选CT或MRI片时应选择较能反应疾病特点的典型影像片。授课教师对于以上每一个板块进行评分,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 结 语
神经病学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涉及范围广泛,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认识到,以往枯燥的教师讲授书本知识的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神经病学教学的质量,要求教育者们对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PBL、CAI、启发式、病例导入、多媒体、网络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从根本解决神经病学目前存在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李兆松,王忠彦,吕海波.试论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教育高个[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24-128.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范文3
1 日常医疗工作中的提问式教学
在现行的三级查房制度(每天至少2次住院医生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1次教授查房)中,每一级教师都抓住查房这个时机对实习医生进行提问式教学。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向实习医生提问,并启发他们去复习、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同时,及时对实习医生的答案及操作手法给予肯定或纠正,并在临床实践中要求学生掌握神经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这种提问式教学侧重于基本功的训练,教师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尤其有利于症候学的学习。此外,我们也鼓励实习医生多提问题,这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2 讨论式教学查房
神经科的临床工作比较繁忙,带教教师难以对每一种疾病都讲解透彻,故对实习医生在神经科实习的2周里,每周安排1次住院医师和1次主治医师的教学查房。被安排查房的病例多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f如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而对某些症状与体征均典型的少见病种更要及时示教。因此,要求实习医生在查房前先了解病情,并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倡导学生主动询问采集病史,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参与神经系统查体,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对枯燥的疾病学习变为对活生生的病人的学习。查房时由教师示范正确的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方法,然后详细讨论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治疗措施。讨论时变“一言堂”为“大家秀”川,学生主动感受和自己观点的表达能使个人思维充分发挥,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总结。通过教学查房,激发了实习医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使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深了他们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典型的少见病种的认识,提高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3 神经影像学的教学阅片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颅脑或脊髓的CT扫描、磁共振及脑血管造影(CTA、DSA、MRA、MRV)检查的照片很多,实习医生对这些照片很感兴趣。为此,我们邀请放射科教授每周对实习医生进行1次教学阅片,简明扼要地告诉实习医生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脊髓炎等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指导他们学习如何从片子上找出病变部位,如何估计病灶的大小继而决定处理方法。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把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神经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定位诊断的掌握。通过学习,实习医生们不仅掌握了初步的阅片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神经科实习的兴趣。
4 动手能力的训练
神经系统查体是实习带教的重点,也是难点,实习生很难在短时期内掌握查体的正确手法和理解病理体征的临床意义。针对这一难点,在每天查房的病人体格检查中。带教老师示范和实习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力求手法准确到位并理解每一项目的临床意义。出科时组织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促使实习生对神经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逐步积累临床经验,帮助其由医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医生。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除了神经系统检查以外的另一个要求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一向重视腰椎穿刺术的训练,规定来神经科实习的每个学生除要观摩临床医师的操作外,还要争取做至少1次腰椎穿刺术。操作前,要求实习医生复习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规程,再由带教教师讲解腰椎穿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医生正式操作时带教教师在旁边认真地指导,腰椎穿刺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缺点。通过对临床操作的系统指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5 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临床实习应该以接触病人、向病人学习为主,但神经病学的实习有时间短、内容多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大量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增加信息量,降低理解难度,以便于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5,1 CAI课件集图像、声音、文字、图表、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互动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神经传导通路”及“癫痫”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CAI课件,并结合临床进行讲解,使实习生觉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听课的热情非常高。
5,2在本科室教学中还会涉及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如在讲授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疾病时会涉及免疫学,脑寄生虫病、脑脊膜膨出需观察实体或标本。以往的教学通常是先课堂讲解,再到实验室观察镜下或实体结构,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再加上各实验室的条件不同,易影响教学效果。如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软件,在讲授某一类疾病时同时显示该病的典型形态特点,则有利于学生把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克服实物教学的局限性,能生动显示内窥镜所见的活体结构,有助于改善并提高教学质量。
5,3锥体外系疾病有发病率低、症状多样的特点,并多于门诊诊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机会少,印象不深刻,多媒体课件是对这部分内容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神经科疾病。
6 综合能力的培养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医学八年制;临床教学;标准化病人;OSCE考站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缩短医学教育时间,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尖端人才。如何切实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也是检验临床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指标[1]。临床实习是临床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对实习医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切实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对近年来的八年制宗濂班临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改进及优化临床实习的经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现状
医学八年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师,使其成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优秀接班人。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医学院校实行“2+2+4”课程模式,即2年普通基础教学,2年医学基础教学,4年临床专业教学。目前八年制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规范性及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
2八年制医学生规范化实践教学的实施
八年制医学生自身素质较高,自信心强,思维活跃,理解及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我教研室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PBL教学和标准化病人等,进一步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并通过OSCE考站进行效果评价。
2.1翻转课堂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由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3]。八年制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既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也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充分理解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在查房时与教师探讨交流。传统课堂强调的是“教”,而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教”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则是学生主动,教师辅助。将翻转课堂融入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2PBL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以病例为中心,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探索式课堂教学模式可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4]。带教教师围绕病例特点及重点内容备好课,以教学大纲为重点,辅以新进展、新技术,书写教学查房教案,并制作PPT课件。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带教教师通过梳理疾病的基础知识,讲解疾病的诊断及相关的鉴别诊断,逐渐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3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SP指通过对病人或正常人标准化、系统化培训,使他们能够准确表现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从而可用于临床教学与考核工作[5]。在教学查房过程中,SP可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临床信息,有利于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4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进一步评价临床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6]。OSCE是一种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评估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将我校2010级及2011级八年制宗濂班(各29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10级采用传统带教法,2011级采用创新教学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OSCE考站共包括5个部分:病史询问、神经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病例分析和答辩。结果显示,实验组以上5个部分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范文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其致残的主要原因。现将本院2006年2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7例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56~77岁,糖尿病史长短不等,血糖均控制不良;0级3例,1级4例,2级7例,3级0例,4级2例,5级1例。治疗:①控制血糖:短效加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均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监测三餐后2h及空腹血糖调整诺和灵30R的剂量以控制血糖;②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加甲硝唑治疗,必要时行细菌学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③局部治疗:清创配合药物湿敷,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加胰岛素纱布局部湿敷,每日换药1次;④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循环;⑤营养神经治疗:使用甲钴胺液1mg/(次 ・d)静滴,维生素B1 100mg/(次 ・d)肌肉注射。
2护理措施
2.1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皮肤及足部护理应作为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反复向患者宣传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糖尿病足的危害和如何做好足部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具体如下:①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要学会自我管理,不能当作一种负担;②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是如何引起的及其危害程度,不失时机地讲解,发放小册子,看录像,利用典型实例教育患者,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③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增强足部的防护意识;④加强检查,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对疼痛、冷热、压迫感等不能清楚感知,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注意有无水疱、胼胝和皮肤擦损等,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全面检查。
2.2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因不能下地运动,社会活动减少,社会角色的改变易使其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甚至恐惧感。心理护理要使患者保持思想乐观、情绪稳定、心胸宽广、积极向上的思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长期执行饮食计划,给予低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应按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总热量,三餐热量按1/5、2/5、2/5的比例定量、定时、定餐。
2.4应用胰岛素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是替代疗法,应严格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为避免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可在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轮流注射胰岛素。低血糖的护理:低血糖的发生多与胰岛素用量过大、进食不多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感、头昏甚至昏迷,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测血糖并嘱其进食饼干、糖果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5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足部护理,正确的足部护理不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病程,还可以预防足病的复发。应嘱咐并监护患者做到如下几点:①注意保暖,避免冻伤;②室内尽量不要穿鞋,以免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足病恢复;应穿柔软、大小合适的布鞋,鞋尖应宽,以脚趾在鞋内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动为宜;③袜子要选择大小合适,无松紧、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绵毛织品;④坚持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搓,以免擦伤皮肤;⑤正确修剪趾甲,修剪之前应用温水浸泡20min,并小心修剪,避免剪得过深损伤甲床和肌肉;⑥一旦不小心损伤皮肤,应及时去医院正确处理伤口;⑦教会并监督患者做足部按摩及下肢肌肉静力收缩练习,经常变换,抬高患肢。
3结果
本组17例患者,血糖控制均比较满意。16例糖尿病足患处痊愈,1例创面缩小,局部干燥。
4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糖尿病足的发病涉及下肢神经、血管病变和感染等诸多因素。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主要由下列环节构成:糖尿病-神经病变-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受损-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组织缺血-糖尿病足病-外伤、感染。糖尿病足的分级按Wagner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存在,但无溃疡;1级,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感染;3级,深部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部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比药物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作者认为,预防措施是否得当对糖尿病足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恰当的护理方法对防止病变的进一步恶化、促进创面的愈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如亲人、朋友一样,去关怀、照顾糖尿病足患者,使其在精心护理中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华水云、陈坚梅.糖尿病足治疗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1999,1(5):38~39.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范文6
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经脉”与“经络”概念的混淆,致使数千年来关于血脉及脉络病变的大量理论和治疗方药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更未形成系统的脉络学说。吴以岭院士和他带领的973研究团队系统整理历代文献有关脉络理论的论述与治疗方药,基于他创立的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提出广义的络脉分为经络和脉络,脉络既是经脉系统中以运行血液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又是维持血液运行的心(肺)-血-脉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属于独立的形体器官,其功能为运行血液至全身发挥营养代谢作用。“脉络”与西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具有高度相关性,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血管病变的结合点。
吴以岭院士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膜、卫气与血管外膜相关性,阐明了“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病、病机、辨证、治疗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搜剔疏通”的用药规律,形成代表性药物通心络胶囊的组方特色。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可以引起并加重血管病变,为血管病变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实验依据。张运院士主持的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研究在国际医学界引起关注,该于《美国生理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其配发的编辑部评论文章――“传统中医药向现代医学的挑战”指出,“本研究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
临床研究疗效确切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是国际心血管疾病的难题,这是指急性心梗经过溶栓、放支架开通大血管后,但微血管仍堵塞,实验与临床循证评价证实通心络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后心肌无复流,其主要机制为保护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核心机制为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为实现心肌有效再灌注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提出“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新策略”,为脑梗死治疗开辟了除溶栓、神经保护以外新的思路和途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的主要原因,实验证实通络干预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显示了脉络学说对这类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指导价值。
应用脉络学说探讨心律失常总结出“温清补通”组方特色,研制出国家新药参松养心胶囊,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评价证实该药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特色,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应用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及治疗,制定出多角度、多靶点干预心衰的治法及芪苈强心胶囊新药组方,对上述药物进行的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佐证了脉络学说在血管病变治疗中的理论指导和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