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文1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世界各地的种种工业设施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在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各个领域的设计水平逐渐地沦为平凡,甚至是粗制滥造。19世纪下半叶,有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抑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了一个具有试验性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工艺美术运动。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是威廉・莫里斯,他与艺术家福特・ 布朗、爱德华・柏恩琼斯,建筑家菲利普・魏布共同组成了拉菲尔前派兄弟会。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产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恢复标准,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们创造了许多以后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隔画面等等,试图通过自觉的设计改良运动来改变颓势。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未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莫里斯认为“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他的名言:“不要在家里放一件你认为有用,但并不美好的东西”,其含义自然是指功能与美的统一。莫里斯的设计不仅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他认为要复兴中世纪哥特式的风格,只有上述风格的设计才是“真挚”的。

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工艺美术运动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有着明显的特点: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的功能;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华而不实的趋向;在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其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了一批类似莫里斯商行的设计行会组织,并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及其追随者借用行会这种组织形式,以反抗工业化的商业组织。值的一提的是,1885年由一批技师、艺术家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并从此开始定期举办国际展览会,因而吸引了大批外国艺术家、建筑师到英国参观,这对于传播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艺美术运动以英国为中心,而后逐渐地影响了很多的欧美国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试图在机械化时代保持基本美感的艺术运动,是一群艺术家们对自己的追求的一种执着。在这样一个令人失望的时代,他们拒绝同流合污,存有一份对于信念的坚守。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文2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莫里斯倡导用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和自然主义风格来解决维多利亚风格的繁复和大工业生产下产品丑陋的问题,而作为设计实践,不管是他的“红屋”住宅的设计还是家具、地毯、书籍、纺织品的纹样设计都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和对自然主义的推崇。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恰与东方艺术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自然主义使得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元素得到借鉴和运用(图1、图2)。“大量的装饰都有东方式的、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等等为装饰动机”[1],设计作品所呈现出的清新、自然和朴实无华受到了大众的欢迎。除此之外,他还受到了日本木版印刷的影响,采用线条和色彩使装饰图案平面化和风格化,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无独有偶,在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形成的各设计行会和很多设计师都从东方艺术中吸取养料,如设计师爱德华•威廉•戈德温,他在各种印刷品上看到了日本风格的家具,并对日本式的风格产生了兴趣,于是将其与英国的文化结合,仿制了许多具有日本家具的直线风格的英国家具。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不仅仅在英国本国展开,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在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中,设计师也在设计中采用了东方艺术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平面的具有自然主义风格的纹饰图案,而且具有更细致、更深刻的内容(图3)。美国设计师格林兄弟从结构上采用了日本民间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模数体系,设计了根堡住宅,从中国明代家具风格中寻找设计灵感,设计出大量具有东方特质的家具。与格林兄弟相同的还有美国著名设计师赖特和古斯塔夫•斯提格利,他们将东方艺术的典雅、朴实、自然和简洁大方运用到建筑、家具和平面设计中,得到世人的认可。在东方艺术中,陶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东方各国,特别是陶瓷的故乡中国和陶瓷发展非常突出的日本,对于英国的陶瓷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从当时英国的陶瓷设计上看,可以看出东方陶瓷设计的明显影响,特别是图案、釉色的运用、器型上,东方的影响特别明显” 。[2]

二、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东方艺术元素

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蓬勃兴起的新艺术运动,不受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局限,热衷于传统装饰风格,更加崇尚自然,热衷于自然曲线的运用。在这样的宗旨下,新艺术运动并未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而其影响力却波及到十几个国家。东方艺术形式特别是日本和中国的工艺美术在新艺术运动中更加明显,“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对矫揉造作风格的反对,对于手工业的爱好,对于大工业化的强烈反感,都成为新艺术的基本特征” [3]。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定居法国巴黎的德国人萨穆尔•宾成立了“新艺术之家”,他个人对日本美术和日本传统手工艺非常入迷,不但专程去日本考察,收购日本工艺美术品,还出版了杂志《日本艺术》专门用于宣传日本艺术和工艺美术。萨穆尔•宾作为一名出版商、贸易商,为东方艺术走入欧洲,影响欧洲的现代设计做好了基垫。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法国,在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中,设计师博维不但设计家具还经营日本进口的陶瓷和工艺品商店“日本之家”,而英国人阿瑟•里柏提在伦敦开设了日本工艺品店,这都为艺术在欧洲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版画可以说对新艺术运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设计师们从日本版画中学会了平涂的手法,学会了运用留白的设计形式和提炼抽象的纹样。在新艺术运动中,陶瓷作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仍影响着新艺术运动,不管是装饰风格还是加工工艺都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容。日本陶瓷的粗犷和中国陶瓷手工绘制的精细、色彩明快都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实践(图4)。再次,东方艺术在建筑方面也得到体现,比利时的设计师霍塔将东方艺术中植物纹卷曲回旋的形式自由并流畅地运用到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既浪漫又具生命力,装饰性强。

更值得一提的是,曾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成员的设计师麦金托什,新艺术运动时期成立了“格拉斯哥四人派”。他对日本浮世绘的绘画方式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简单的直线,经过对这些简单直线的理解和运用,他排列和设计出不同的装饰效果,这使得他对直线有了了解,接受了新艺术运动中所没有的直线表达方式,不但追求横竖直线的构图,还以黑白为主,设计风格不同寻常(图5)。在产品设计上也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采用直线和简单的几何造型,在细节处稍加自然纹饰,这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设计师,形式上与在德国开展的名为青年派的新艺术运动有着联系,为现代主义的规整几何形式的出现打下了铺垫。

三、 装饰运动时期的东方艺术元素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新艺术运动之后在法国等国家开展的设计运动,它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并行发展。在这场运动中,东方艺术仍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各国的运动中当然少不了对陶瓷设计、家具设计以及装饰图案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和学习(图6、图7)。比如,法国的陶瓷在釉彩方面就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装饰艺术运动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也被运用到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中,借此传达出华丽、尊贵的效果,“装饰艺术运动对于东方装饰的迷恋,自然导致了对于东方装饰重要手段之一的漆器的模仿和发展”[4]。除此之外,东方艺术元素还被运用在首饰设计、灯具设计等其他方面,“东方人实际上在教西方人如何设计,直接把他们的知识传播给西方世界。”[5]在传统美术和工艺上有着优势地位的东方艺术,在现代设计初期被西方各国家很好地借鉴、运用和融合到设计运动和思潮中,促进了各国现代设计面貌的形成和腾飞。

结语

在现代设计思潮跌宕起伏中,各国总是在当时具备的社会背景下学习和借鉴先进文化及其艺术形式。古代的东方艺术以其美的形式、优良的功能性、良好的质地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器物设计和平面设计。其实,现代设计中还有很多深受东方艺术影响,运用和融汇东方艺术元素的实例,如后起之秀北欧的现代家具设计等。这说明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为现代设计提供养料。而在目前的环境下,西方的工业化及设计理论和实践有着明显的优势,我们一方面要像他们当时运用和吸收东方艺术一样吸取现代设计的成功经验,融合到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中,实现“洋为中用”,另一方面,要挖掘自身文化中的精华和特质融入现代设计中,实现“古为今用”,融会贯通下的中国现代设计才能迎头赶上、独树一帜。

注释: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56 页。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文3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设计的时代,一个设计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物化”的社会,设计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一枚精致的纽扣,大到舒适的城市环境,都是现代设计的文明成果。现代设计最早是从建筑开始的,设计在早期时代便带有浓厚的社会管理性质,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提出“穷人没有设计”,设计是为贵族服务的。设计是怎样潜移默化进入并影响我们生活的,我们要站在一个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现代设计的发展。

放眼古代艺术,从中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艺术、希腊艺术、罗马艺术,到中世纪艺术,以致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其大都跟统治者有源源不断的联系,这里的艺术带有浓浓的设计意味,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为宗教服务的,设计风格也充满着装饰主义色彩。

工业革命是现代设计的开端,工业革命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批量生产,使产品外形丑陋不堪,呆板雷同,过分的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日渐蔓延,使传统的装饰艺术因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为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上使艺术家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爆发了,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支持,威廉・莫里斯是真正把理论运用到设计实践中的设计师,他们共同反对机械化生产,提倡回到手工艺作坊生产,注重产品外观,把设计产品推向大众。

对于矫揉造作风格的厌恶,对大工业生产的恐惧,是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当中非常典型的心态,英国人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探索,其实代表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当时能够真正认识工业化不可逆转的潮流的人其实在知识分子中并不多见,因此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宏大,影响更广泛的“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自然元素运用到设计当中,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如法国设计师吉马德设计的法国地铁入口,采用金属结构模仿植物形态,使设计真正的进入大众的生活中。

“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受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很大影响,其最大的进步之处是不再反对机械化生产,不回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这是相对比“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最大的进步之处。“装饰”艺术运动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待机械化和批量化问题上也有独到之处,主张批量化生产进入商场,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现代主义设计”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之后,又一次设计师为寻找能代表新时代的风格,从设计观念、形式、材料、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的设计运动。兴起于19世纪初的欧洲,20年代在德国达到,后经美国发扬光大成为国际主义风格,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五大设计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尔托,他们的贡献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设计,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上课用的教室,坐的椅子,无不是这些伟大的设计师带给我们的,米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即“少即是多”的思想传播世界各个角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设计思想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文4

在当代,我们对设计的看法逐渐趋于相同: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这么一种认同感使我们对设计学的任务有了新的认识。使设计学研究必须从传统的单纯对设计师传统研究和设计宣言的研究中分离出来,给予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特质、意识形态特质、技术特质和社会特质以应有的重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情形,才出现了令人感兴趣的景象;对当代设计学施加影响的诸多观念,都不是直接来自设计领域。由此可见,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那里获得启发。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而中西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影响也起着很深远的意义。

我们追随人类的历史足迹,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近代欧洲和美国文化,中华文化都对现代设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常说的文化,其本身就具有历史的连续性,而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正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所以,正如本书导言中所说的人类至今仍然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这一点毋庸质疑,无论是文化上的传统主义者,还是反传统主义者,他们讨论的对象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所以,它对人类创造的现代的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产生不可否认的巨大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 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据比较一致的理解。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 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所谓的the work of a few 。

包豪斯是1919 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10 年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虽然这所学院在1933 年4 月份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了,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中西方的文化交叉对于现代设计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是不同的,但意义都是极其深远的。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縄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充分体现了我们劳动祖先伟大的艺术创造力。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灯的应用已很普遍。汉代铜灯的形式分为好几类,分别为:盘灯、虹管灯、筒灯、为主。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虹管灯,虹管灯也称釭。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是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以防止空气污染。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汉代的铜灯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既适应实用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的原理,即可作灯,又可作为室内陈设品。做到了工艺品的多用化,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意匠和艺术构思,汉代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汉代铜灯不一样的色彩。

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工艺美术的生产,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点。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的高度发展? 自信和开放的政策? 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 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一种传统文化可以传达一种思想,也因此可以反映出一种特色:人的意识的解放、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4 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巧,一线一面,屈指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文5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科学技术;经典作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9-01

一、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中:美术运动中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促使工业及其产品成了绘画、雕塑的主题,由此而产生的视觉语言又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这些艺术运动的思想为基础的,使设计逐渐摆脱了古典艺术的禁锢而体现出工业产品自身的特色。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前驱作用和启迪意义。1859年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的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说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不能不提到的是设计与建筑的关系。格罗披乌斯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厄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而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由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它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艺术的变革,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而大量的工业产品并不是偏重于美学或实用价值,而是寻求两者的协调。这些艺术的变革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现代设计有机地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适用与美观等方面统一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上,设计中寻求和解决人一产品一环境一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协调,除去某种产品中不符合人的使用目的的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1867年建造的新古典风格的蒸汽机,使用古典柱式作为早期蒸汽机的框架,就很难说是机器功能的必然体现。但这类具有几何特点的流行形式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是合适的,它并不会有损于实用功能。这就把传统美学很好的融入工业产品中,既不影响产品的使用价值,又使得工业化冷冰冰的机器更加人性化,这就是美学与现代化工业设计的交融与贯通。设计艺术之美作为艺术美的一个分支,在当代生活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下的现代设计

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或者将设计理解为技术,或者将设计理解为装饰性的艺术,对于设计艺术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各种偏差。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的创始人突出的贡献是将设计与实用、与艺术统一起来。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艺设计,而且随着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建立起了许多新的工业,这些工业将机械化过程应用到大量新产品的生产上。技术与设计的发展是与产品本身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技术的运用也是设计的创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和技术的进展对于生产及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

近代以来的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工业化的进程、商业的普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密不可分,它摆脱了传统的手工艺局限,而逐渐转为对机器美学的认可,在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工业设计在技术上,是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为前提的,而产品结构的标准化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这就离不开标准化技术。因此,工业设计与标准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使工业设计思想能为众多工厂、企业、广大消费者接受,还要使工业设计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得以付诸生产实践,就必须运用标准化技术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同时,在工业设计中运用高科技,寻找新能源材料的方向。现代设计是跨越21世纪的设计,应不同于以往的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技术必须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使技术人性化,真正服务于人类。工业设计对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工业设计的主要方向也开始了战略性的转移,由传统的工业产品转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将高新技术商品化、人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许多经典性的作品,开创了工业设计发展的新纪元。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范文6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58-01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广泛影响,一方面体现为对日常生活审美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体现为对绘画的唯美主义促进。这既是一个设计运动,也是一个纯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首先是莫里斯“艺术与工艺运动”影响下的结果。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和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它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具体的设计中,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的自然形式的运用,但还没有从功能、结构、形式的统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追求自然形式上,新艺术运动试图摆脱任何古代亡灵,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向自然主义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艺术家和设计家们并不回避过去风格的影响。他们从中世纪、东方艺术和原始艺术中接受启发,发展了一种以线条为审美基础的视觉形式。具体表现为大量运用动感曲线。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个源泉,是肇始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态度促使艺术家将眼光投降大自然,他们在植物甚至微生物的形象中去发掘装饰题材,以适应围绕线条韵律展开设计。作为一个全面兴起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首先对建筑发生了影响,在这方面,主要以室内装饰见出特色;其影响建筑外观的方面,应主要为装饰。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卡维特所设计的宅子,就用棕榈叶饰和海草曲线装饰大门,预告了新艺术运动的建筑装饰风格。

现代主义,工业设计现代革新运动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席卷欧美,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展开的,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并服务于整个工业设计。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充分肯定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赞赏新技术的工业设计人物,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人们的消费要求和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时代的挑战,他们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提倡科学的理性设计并创立了新时代的设计美学—机器美学,现代主义以简洁、质朴、实用和方便为其形式风格特征,标志着产品设计进入现代工业化新时期。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开创时的最大特征:个人主义的凸现,民族主义的主导。而这种新的社会状况,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入消费时代,商业主义很快就成为了设计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本质上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行使遵循功能,设计探索多元化的努力消失了,被追求单一化的国际主义设计取代。缺乏人情味道的家具和工业用品等等不但设计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连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艺术上的现代主义运动和设计上的现代主义运动具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如果说现代主义运动的相同之处,大概主要是在它们都具有向传统挑战的立场,除此之外,几乎完全不一样。艺术上、文学上的现代主义是一种创作原则,主要向传统的理性观念和现实主义挑战,以宣扬和弘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致力于个人的表达,以及对心的表达形式的探索,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而是努力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生产的、普及的新设计。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而是动机。艺术上的现代主义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比如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而现代主义设计则就是现代主义设计,本身目的明确,风格清晰,旗帜鲜明。

现代主义之后艺术方面:抽象表现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于美国的第一个现代艺术运动,以绘画为先导,标志着前期现代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转换的开始,对20世纪下半叶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抽象表现主义既代表了抽象之极致,又囊括了各种主观主义企图。然而一场风格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且对后代主义产生重要影响。波普是生活与艺术的综合化和一体化,消除各种艺术门类界限的综合化趋势。它反映了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垮掉一代”喜新厌旧、用完即扔的文化、消费观及其反传统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高强度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已使人类付出沉重的代价,设计活动本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工业革命所引发的“高消费阶段”却违背了设计的宗旨。为了人类未来生活和子孙后代幸福,人们开始提倡协调人与自然,绿化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材料能源,绿色设计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