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城市住宅区;绿化植物配置;乔木;布局
中图分类号:S731.5 文献标识码:A
一、住宅区绿化的意义
(一)住宅区绿化性质
住宅区绿地系统是由住宅区游园、宅间绿地、道路绿地、街区公园等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它是伴随着现代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形式,不同于过去的宅第园林,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的反映。因此,园林绿地的形态,也必然随其载体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住宅区绿化也随着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形势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形成个性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绿地形态。
(二)住宅区绿化的重要性
住宅区绿化首要的任务是提高生态效益。因为住宅区建筑、人口、车辆和行人相对密集,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诸如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加剧,给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危害。因此,设计合理的住宅区绿化,可以尽可能地发挥绿色植物遮阴、防风、滞尘、减噪等功能。
城市住宅区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一)植物配置选择的适地性
在园林绿化设计上有一种共识,即最好的设计应该看不出设计的痕迹,只是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场地的景观资源。在植物的选择上,以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宜,因为乡土树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最强,且种源丰富,苗木基地距离较近,可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减少了包装、贮藏等中间环节,管理上更加方便,提高了成活率,节约了栽植成本。乡土树种栽植后的生长环境非常符合其野生条件的要求,从而展现其在自然中最美的一面。
(二)植物配置选择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目前,在住宅小区的景观配置上,诸多个性化的设计不断得到应用,包括个人理解、个性体验及个人感情等投入,特色化的植物配置可使小区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及可识别性得到加强。住宅小区内的园林景观不仅应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应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游憩空间。在配置造景植物组合时,应合理地对灌木、乔木、地被及草坪进行组合,对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比例等进行确定,充分地重视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在植物造景的前提下,适当多用雪松、罗汉松、千头柏、撒金柏松等柏类植物,香樟、芸香科植物等香料植物,白兰、桂花及栀子花等香花植物。这些植物分泌的芳香植物不仅可抑制细菌,还有沁心健身、提神醒脑等作用,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树种选择配置的自然美特性
植物造景应最大限度地对植物自然美的特性进行表现,尽量地减少人工的痕迹,做到“最少干预”,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模拟自然栽种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种植物的茂盛生长、人与自然共存的舒适美景。相对于植物的花朵来说,植物上一些美丽的花序、叶片及茎干等均更为持久,可产生更持久的景观。因此,在选择配置植物时不仅仅考虑其花朵,而是应该对其整个植株进行利用。
城市住宅区绿化植物配置的要点
(一)绿化树种配置关系的合理确定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关系
众所周知,常绿树种具有四季变化少的特点,而落叶树种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基于此,本文认为最好把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混搭在一起,以此丰富树种间的层次感和季相变化。大量实践表明,落叶植物与常绿树间最好保持 7:3 的比例。
灌木与乔木的关系
与乔木相比较,灌木基本为低矮性植物。研究证实,若能实现灌木和乔木在竖直空间的相互衬托、混合搭配,则可获得“处处是绿、处处有景”的效果,同时灌木和乔木在光线利用方面具有互不影响、阳光利用率高等特点。
植物造景与建筑区的关系
(1)居住区中心绿地的植物配置。居住区中心绿地通常为居民室外休闲的主场所,其具有视野开阔、占地面积大等特点。中心绿地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具体体现为:中心地段应种植有一颗形态特征俱佳的乔木,其四周分布着地被植物或草坪,同时把灌木种植在,以此隔开绿地和住宅。
(2)住宅小区主次道路的植物配置。住宅小区主次道路间通常具有基础功能性不同等特点,由此可见两者的绿化功能亦存在诸多差异,即主要道路以遮荫避暑为主,多种植树形高达、枝繁叶茂的乔木树种;次要道路多种植矮小开花乔木或灌木,以此发挥装饰性作用。
(二)不同功能区的树种选择与配置
植物的选择配置通常以常绿树为主,以增加绿量。在不同的功能区又有所差异。
在建筑物四周,栽植高大的乔木及灌木,参差错落,郁郁葱葱,将建筑掩蔽其中,达到良好的隔音、防噪、防尘的效果。
沿湖可栽杨柳,草坪可选择如天堂草、狗牙根等耐践踏的草种,可让居民进入,在草地上散步、躺卧或嬉戏。
儿童游乐园通常设有沙坑 、跷跷板 、秋千 、滑梯等娱乐设施和溪流、水池、喷泉等人造水体。在植物的选择配置上,应避免有毒带刺、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可选择花朵鲜艳、色彩明快、质感较强的植物,周围以矮灌木合围,并用人工艺术手法使之活泼明快并极具童趣,配置高大的阔叶乔木,用果树加以点缀,做到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在中老年人的休闲场所应避免“只见绿地不见树荫”的现象,广场及园路周围种植阔叶乔木,如泡桐、合欢等,突出其与环境景观的休闲性,也可在园中设计有绿色长廊,配以常青藤、葡萄等。花木疏密有致,点缀其间,物象意趣,四季变幻。
(三)植物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空间相容
除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绿地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生物多层结构,营造活泼、和谐的空间。
2、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它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地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通绿化,概括地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意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3、注重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
4、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和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
观的韵律美。
5、注重季相变化
居住区内需注意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阴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
6、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结语
综上,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不仅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改善和美化,而且还满足人们对休憩等居住功能的需求。在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树种选择及植物配置上,应尽可能地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模拟,结合生态指标、植物生理及园林美学等作为植物配置的原理,创造出复层的结构,在时间与空间上保持植物的群落的稳定与持久,创造出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定文.城市园林垂直绿化实施方略[J].甘肃林业,2009.4.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2
1、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指导作用,更好地适应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市规划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抓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报批工作。
2、尽快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落实近期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近期重点发展的区域、用地布局、开发时序,重点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同时注重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旧城改造用地;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市规划部门要在年6月份,依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完成年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3、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内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规划区范围的目标。
4、做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力争在年12月底前完成编制及报批工作。
二、严格建设项目选址与用地的审批程序
1、城市各类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和区域性重大项目的选址,在项目可行性报告中,必须附有城乡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批准建设项目必须符合选址意见书的要求。任何单位都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取代选址程序。
2、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向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凡未依法进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未通过预审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受理用地申请。
三、加强规划集中统一管理
1、加强对城乡规划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市规划委员会要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审定近期和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审批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审定带有全局性、标志性的重要工程规划建设方案和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方案,协调处理我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相关事项,切实加强对我市规划建设的领导,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作用,使我市的各项建设按照城市规划有序进行。
2、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各区工业(旅游)园的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市规划局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工业(旅游)园的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工业园和区级工业(旅游)园的规划由市规划部门审批。
四、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监督管理
1、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复核审定城乡结合部各地块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着重解决好集体土地使用权随意流转、使用性质任意变更以及管理权限不清、建设混乱等突出问题,尽快改变城乡结合部建设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环境恶化的状况。同时,市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市行政执法、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查处违反规划许可条件进行建设的行为;各区要加大农村集地土地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违法建设,改善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质量。
2、严格建制镇尤其是试点镇、中心镇的规划审批管理制度。全市17个建制镇规划要依据《城市规划法》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建设部和省、市试点镇及当涂县城关镇规划必须报市政府审批,部、省试点镇的规划逐步实行省级备案核准制度。
3、加强对部、省、市试点镇及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指导,积极促进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当涂县、各区政府要抓好试点及示范镇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及示范镇的规划建设的指导,严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向镇转移;各镇不得为国家明确强制退出和限制建设的各类企业安排用地,严禁城市污染工业向小城镇转移。
五、切实加强风景区规划监督管理
1、加快风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风景区管理处要力争在年6月份完成《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与报批工作。对总体规划审定的核心保护区要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核心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风景区总体规划未经批准前,一律不得进行工程建设。
2、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风景区规划的要求确定各类设施的选址和规模。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也要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新开工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工并依法拆除。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
六、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1、市规划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批准的城乡规划、各类建设项目以及重大案件的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要逐步将旧城改造等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布;将批准开发企业建设住宅项目规划向社会公布。每年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监督。
2、市规划部门加强规划项目审批后的跟踪监督和管理,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健全竣工验收制度。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土地、房管、建管等部门的联动作用,整顿和规范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依据《规划法》及《土地法》对违反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建设项目,尤其是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层数等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进行严肃查处。
七、建立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1、建立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规划管理中违反法定程序和技术规范审批规划、违反近期建设规划批准建设、违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批准重大项目选址、违反法定程序调整规划强制性内容批准建设、违反风景区规划和违反文物保护规划批准建设等行为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责成有关部门及时纠正;造成后果的,应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的责任;对于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2、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及风景处要对违反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风景区规划的案件及时查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限期处理。对违法建设不依法查处的,对不履行规定审批程序的,以及对下级部门监管不力的,也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凡不依法履行查处违法建设职责的,对直接责任人要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秦汉;选官制度;官僚;体制;权力
一、秦汉选官制度的变化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依照血缘世袭,我们称之为世官制。其特点是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才为各国的国君服务。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我们称之为察举制,特点是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
察举是中央的三公九卿、列侯和地方上的郡国守相等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德行高妙,志节清自”之士推荐给朝廷,然后根据策试水平高下,按等授官。
征辟是指中央公卿和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己选用士人为幕僚椽属。汉代的选官制度规定,三公得自置吏,刺史可置从事,二千石得辟功曹、椽史。辟除制度除了赋予公卿牧守以很大的用人权,可以随意任用椽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士人被辟为高级官员的椽属后,入仕和升迁的机会都会大为增加。在一般情况下,由公卿辟除者,经过试用,通过公府高第或由公卿举荐即可在中央或地方担任要职。
在察举制推行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人口空间,文化发展不平衡,虽然地区定额选但仍不足以消弘此病。因为就全社会成员说,读书的毕竟不太普遍。读经又有家法、师传,学术授受就有限,这样读经的面就狭窄了,时间一久,就集中在某些家族,造成累世经学。明经做官,累世经学又造成了累世公卿,造成了门第。另一方面由于人事的原因,这就是在选官过程中有权门请托,故旧报恩,不能贯彻选贤任能的选官制度。权门请托与故旧报恩两者递为因果,逐使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的阶级的手里去了。这个特殊的阶级也就是累世公卿,后汉以后的门第,实际已是变相的贵族。最后由于制度本身的原因,察举制度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二、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一)到春秋早期,由于周王朝各封国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发展,一些较大的诸侯国的力量逐渐超过了周王室,诸侯国的国君们为了取代周王的地位,不得不考虑如何富国强兵的问题。要富国强兵,关键就要选用有治国之才的人来当官,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改革选官制度的问题。打破世卿世禄制,任贤举能,成为历史发展的需要。
(二)察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在察举制时代面临的问题是有条件出任官员的人数有限。在那个时代,受各种条件、环境的制约,读书人毕竟不普遍。
(三)在思想领域,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对建立怎么样的社会制度提出了种种不同的学说。儒家、墨家、法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改革选官制度的主张。首先正式提出任人唯贤的学说并在自己的政治活动中努力加以实践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他提出了“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的理论,否定了商、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提出用人注重大节,选拔优秀的人才从政;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荀子提出“涂(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墨子提出“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墨子 ・尚贤上》) 要求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之。”(《墨子・尚贤上》)
(四)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阶级成分出现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出现,新的选官标准紧紧结合了新兴封建国家富国强兵的需要,也满足了新阶级的入仕途,做官的需要。
三、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
(一)加剧中央集权
秦汉选官制度变化的第一个影响是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君臣关系演变为一种雇佣关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主掌控天下的一切,拥有生杀予夺的决策权,而臣子则只有贯彻君主意志的执行权。国家和国家权力被视为个人和某个家族的私产,国家由君主及其一家一姓所私有、世袭,进而赋予君主个人至高无上、不受法律限制的绝对权力。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国家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家天下”观念和“私”的价值取向。结果就是凡事都会从君主专制制度的狭隘利益和目标出发,从君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出发,客观上就必然会把君主及其家族置于和一切人对立的地位,使一切人、一切社会集团都成为专制君主的潜在对手和敌人,成为猜疑和防范的对象。对于这一层,王夫之早已看破:“(君主)道不足于己,则先自疑于心;心不自保,而天下举无可信:兄弟也,臣僚也,编氓也,皆可疑也。以一人之疑而敌天下,其愚不可疗,其或不可救也。亲亲而以疑,则亲非其亲;尊贤而以疑,则贤非其贤,爱众而以疑,则众非其众。”黄梨洲也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其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兴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欺……”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4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传媒技术的日益进步,时尚文化不断冲击大学校园,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双重影响。基于时尚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大学校园中流行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时尚文化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时尚文化的有利因素并结合我国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时尚文化;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当今信息社会,各种社会思潮呈现相互激荡的复杂态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有着更加超前的消费观念、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近年来,以短信文化、流行音乐、动漫族为载体的文化时尚,以旅游热、健身热、信用消费为标志的消费时尚,以流行语、网络语言为特色的语言时尚等都深深影响大学生,尤其是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产生着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时尚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关系
正如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样,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也是一样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其腐朽堕落的一面。
1. 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积极的影响。
时尚文化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加快适应社会。总的来讲,当今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取向是积极的、向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也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时尚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它的影响下,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向着时代所崇尚的方向发展。
2.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消极的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
时尚文化经常是通过反复出现,抓住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等形式出现在大学生的面前,在下意识暗示等心理和行为控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强化。尤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展示在大学生眼中的成功人士均是着名牌服装、出入高档场所、有豪车接送、家居高级别墅等等。这些信息的反复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实际助长了大学生追求名牌效应和盲目攀比的不良“心理定势”,错误地把这种观念就当成是人生价值的真谛。而时尚文化就是把这些看似成功的价值观念没有稍加区分就一起推销给了大学生,看起来似乎很贴近生活,实际在无形中动摇了大学生心中的那把价值天平,冲淡了对高尚理想道德,对人性全面发展,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追求。
(2)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
时尚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消费文化,其文化产品就是商品。为了把这种文化商品更好的推销出去,时尚文化商品总是通过各种华丽的包装和吸人眼球的形象,竭力刺激人们的欲望,不断向人们推销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而在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 20 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学生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思想上都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极容易被享乐主义的思想所侵蚀。因此面对时尚文化时他们往往会迷失自我,表现出很大的盲从性,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扭曲。
(3)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混乱。
时尚文化的引发和流行,无不体现领潮者、追随者追求自由、标新立异、创造激情、张扬个性的价值观。大学生时尚文化中的自我至上价值观,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观念日趋淡漠。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习惯个人独来独往,生活在网络虚拟的个人世界中,不愿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强调个人主义,缺少社会责任感;有的对高雅文化艺术不感兴趣,生活方式格调低下。特别是在涉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时,部分大学生总是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这与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是不相符的。
二、时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指导
第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显性德育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以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荣辱观为基本内容,要解决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发挥高校德育显,大张旗鼓弘扬主旋律,用现金文化占领大学生教育的制高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有助于健全大学生的世界观。
第二,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正如乌申斯基所言:“一个教育者应当力求了解人,了解他实际上是什么样,他的一切弱点和优点,他的一切日常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精神上的要求”。如果价值观的教育不注重主体化,就不能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而不了解大学生的独特内心世界,就可能无的放矢。这样,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状态,而不是自觉自愿的接受。因而就可以吸收时尚文化当中那些活跃的积极的符合主流思想的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价值观教育的学习中来,将价值观进行内化,以期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第三,加强校园积极时尚文化的建设,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育四有新人的过程中具有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在传统意义上市严肃的正统的,我们可以吸收进时尚文化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元素,让校园文化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从而增强大学生抵制时尚文化消极影响的自觉性。
第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
由于时尚文化具有从众性,这点可以为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所利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又具有很强的模仿心理与模仿能力,典型榜样的树立,能够激发和促进大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激励他们按照先进典型的思想、行为来规范自己在当今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要客观对待时尚文化,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R].人民日报,2002.11.09.
2.顾瑛.高校校园流行语失范现象浅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苏颂兴,胡振平.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0
5.徐海波.R克思主义的当代诠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转引自古人伏:德育的变革与变革中的德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
7.刘.新时期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12)
8.杨丽霞.论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与对策.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制度化 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规章制度
众所周知,推进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和完善是任何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步骤和内容。新时期,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复杂性日益增强,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日益增多,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和投入也应该加大。实际上,只有在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中健全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模式,工程项目施工才有稳固的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才能得到坚实的保障,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
一、健全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制度,提升安全效益与质量水平
安全和质量问题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两大核心议题,而开展安全制度与质量制度的建设则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需要。其中,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要严格而开明,奖惩结合,雷厉风行。对于违法管理制度的人员,不论级别、地位如何,要坚决的给予处理和惩罚,让所有人都明确管理制度的严明[1]。在工程项目施工的现场,安全工作时刻不能放松,要设立施工现场安全区域,对于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定期进行现场检查,保障安全制度的落实。同时,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力量来约束施工行为,这是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制度建设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首先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最先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甚至规避某些制度性安全管理和控制的缺失,形成施工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进而促进工程施工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持续推进。其次,以周密的质量管理制度作为依托,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可以实现“有规可依,执行必严”。对于违反质量管理制度的部门和个人,要根据细则要求严肃处理,彰显质量管理制度的权威。要全面推进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与质量管理机制的创新,施工单位下辖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小组,同时配合工程监理部门的管理小组,将二者的工作紧密协调,共同构成制度管理的体系,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二、完善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管控制度,降低工程项目施工的隐患
当前,国内现有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和单位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施工企业内部关于风险管理的制度制定以及项目部门的安置等都缺乏专业的定位。专职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缺乏导致项目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没有明确的指挥决策者,无形中加大了项目施工的管理风险。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存在其中一个核心的因素就是“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归根结底,制度的缺失是当前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始终存在的核心因素之一[2]。包括对施工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制度,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缺失和执行不力使得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难以完全得到规避。
因此,对于工程施工工作来说,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和制度可以为施工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系统。结合现有施工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工作秩序混乱、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目标不到位等现状,可以根据改革创新的方式,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和规章制度,比如建立专业的风险防范部门,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工程施工组织内部的风险保证基金等,通过合理有效的事前预防措施,杜绝一切风险的诞生,提高工程施工工作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要深入研讨成本控制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根源,然后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制度化的手段加以解Q。从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安全性等考量,必须充分加以控制,即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以风险制度的完善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施工监督制度,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效益
众所周知,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项目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关联到千家万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所以,工程施工项目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其施工管理的表现形式也必然受到关注。针对工程项目施工内部管理、控制的一些风险因素,要通过制度化手段加以治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最终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飞跃。如,制定《工程项目施工操作制度》、《项目施工日常操作安全规章》、《施工操作处罚制度》、《日常建筑设备运行操作与维护制度》等,以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条文来构建完整的施工监督与管理机制。
此外,在施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进程中,企业和施工单位要及时开始内部的评估、审查与纠错,对制度化实施过程进行监管。要防止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要确保制度不仅要制定得当,更要实施到位,力求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真正收到成效。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也制定了不少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条例,但是真正的实施和反馈却存在问题,导致制度化建设的效果不佳。据此,要力求内部管控制度真正执行到位,通过人员督查、日常抽查、定期评估等手段,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度的效力[3]。要加强各项施工管控制度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施工职工掌握各项管理制度的要义、规定和细则,切实的遵循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将人为操作风险、施工风险等风险扑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监督制度得到完整的执行,确保施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志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施工管理全过程中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04):11-13
[2]张贵锋.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 2017(01):22-23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6
任何企业构成的基本元素都是员工,员工作为个体存在是促成企业工作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构成成分。而一个成功的企业,内部的员工不仅在工作中有自身不同的特色并提供重要的点子,同时也必然能够进行搞笑的团队配合,遵守企业工作团队的各种规定、制度、行事原则和方式。在这一点上就引进了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概念。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是指在整体系统团队中,员工个体为了适应团队整体的行事原则、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发展方向而做出的对自身个体行事方式原则的适当调整,达到符合团队规定,进一步实现高效的团队效应。
【关键词】
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实现;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经济竞争不断激烈,人才在企业发展、创新科技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才培养甚至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主要理论实践来源。因此,企业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招聘培养。但是当前我国企业人才资源中存在如下问题:新员工对企业环境无法快速适应,人才个性化程度过强,导致新员工无法很好地配合团队工作,新员工个人工作效率远远高于团队组织工作效率。因此,面临当前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程度低,团队配合绩效差的窘境,企业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对企业应聘者严格把关,加强人才团队精神意识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团队组织工作中,保证团队配合效率。本文就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 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1.1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在当下新时期的新内涵。“组织社会化”可分为“组织”和“社会化”两个部分,“组织”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因此理解“组织社会化”的前提就是先弄懂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5年,被德国著名社会学家Simmel解释成某一种该群体形成的过程。在此之后,各国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又对其概念进行了更广阔更详细的阐释。综合多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是指在整体系统团队中,员工个体为了适应团队整体的行事原则、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发展方向而做出的对自身个体行事方式原则的适当调整,达到符合团队规定,进一步实现高效的团队效应。
1.2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在经济发展新时期的重要作用。首先,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个体作为存在于社会经济中的社会消费产品提供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产品设计、成品生产、货品流通、售后客服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完美的团队配合来完成产品销售以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员工在各个环节中都是不可短缺的链条,员工个体才智只有与团队组织结合起来才能在企业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带来最大化的利润成果。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球化的不断增强,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组织社会化的基本观念和意识,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有利于企业员工更好的积累团队经验,提升团队合作中的个体素质,更好的推动企业工作发展。最后,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是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兼并整合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保证企业自身不被社会经济的激烈竞争所淘汰。只有企业员工加强组织社会化程度,完善自身在团队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
2 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组成结构不平衡,年轻人占比重大。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一批批毕业后的大学生在工作需求下很快就分配到工作岗位中去。一方面,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事情的应变能力较快,思想新潮多元也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善于创新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和道路的创新提供了很大活力,有利于开拓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但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刚刚步入社会,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而企业的决策还需要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来进行,所以大学生在企业团队工作中对一些工作事务的理解不够到位,建议偏于个性化,不符合企业团队的整体发展,对其进行相关教导时又时常会产生不满。
3 如何具体实现企业员工的组织社会化
3.1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对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考核与培训。首先,要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集中测试,采用笔试和实践的考核方式双管齐下,重点考核企业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身调整能力,明确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在考核后,采取综合评估方式,结合员工的平时业绩和工作态度做出综合评价,最后选出那些考核不及格的从业人员进行集中训练。首先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上级开办培训班加强从业人员的组织社会化自身调整能力和水平,让从业人员深入工作基层,全面充分考察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见识和知识广度。定期开展企业团队工作探讨研究会议,定期评选优秀工作模范,刺激从业人员的好强心,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在团队中的自身调整能力。
3.2加强企业组织队伍的内部配合,坚持用经验引导示范从业人员。重视那些有经验的、资历深,工作时间长的年长从业者们,实行“一帮一”的工作政策,让每一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去引导经历尚浅的年强从业人员,做到工作经验的相互分享,共同为企业团队工作的建设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定时召开新老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会,进行最新阶段的工作交流,及时传播工作思想,帮助新一代企业从业人员尽快适应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正确无误地开展企业团队工作,增强员工组织社会化能力。
3.3企业建立公司内部严格的员工管理机制。严格的公司制度是规范员工工作事务原则的主要有效措施。现代企业应标明自身对员工在企业组织社会化进程中应积极履行的义务,保证企业员工在团队合作不顺利、出现意见分歧时能够根据公司内部有效调理进行具体管理判断。建立公平公正的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团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员工要加强自身对组织社会化的深刻理解,为了适应团队整体的行事原则、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发展方向而做出的对自身个体行事方式原则的适当调整,达到符合团队规定,进一步实现高效的团队效应,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敏.王碧英.国有企业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维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