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终身体育运动处方
“模式”一词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术语。西方学术界通常把模式理解为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它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形式。
教学模式的概念,虽然国内研究者无统一的认识,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形式。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教学模式的内容包括:
(一)教学理论或指导思想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作为依据,因为模式就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
(二)教学目标
它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它对其它因素起具体制约的作用,它决定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三)教学程序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操作程序,确定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
(四)教学评价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适合自己的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来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上几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地构成了一定模式。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模式呢?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认识,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应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教学模式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就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其具体的特点与方法是伦理中心、启发教学。但体育教学模式出现得较晚。20年代先从当时日本的兵士体操为主;30年代学欧美,以杜威儿童中心教育为主的自由式教学模式;50年代全面学习原苏联的理论,形成了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至今仍对体育教学有很大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使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由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一种固定的模式,不能体现多种理论和思想,经过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第一线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建立了多种教学模式。但从迎接教育发展和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挑战需要出发,还应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是建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
时代变革对人才素质和规格的客观需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我们必须面向未来社会,高瞻远瞩,深化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素质教育思想是当代国际教育思潮发展的趋势。我们总结多年教育改革经验,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关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有的从教育结构大系统角度出发提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七个方面,从逻辑原理出发提出: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体育教学对发展上述各种素质的作用,应着眼于体育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观念也在转变。首先是突破了单一生物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形成了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本质功能的教育、娱乐、情感、促进个体社会化等体育多功能结构。这样必然影响到对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视和建立。体育教学在完成原有的三项基本任务基础上,还要扩展到心理、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对素质教育在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体外,对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设计体育教学模式时,要考虑这一理论,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二)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在完善人类体质的体育系统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进行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和基础。这一观点的实质在于一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体育必须从育人高度出发,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服务;其次是满足高职体育主体自身体育需要。在高职体育中,贯彻终身体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学术观点中,成为较有影响的思想。而且这种教学思想和理论,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实践,并体现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任务中。
三、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及成果
我们在研究中仍以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针对现阶段高职体育的任务,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经过实验,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构建的主要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形成动作技能为主
1、老师传授式
这是一种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习、纠正错误动作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和形成动作技能。
2、自学辅导式—能动教学
这是一种把教师为主转向学生自学为主,学生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着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模式。
3、引导发现式—学导式教学
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学生思维活动,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程序教学—系列教学
这是一种以学习基础技术为主线,以课上评价为手段,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了解学习效果,有什么问题,如何改正,才能达到标准。学生有所追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动性。
(二)以锻炼身体、发展体育素质为主
1、发展运动能力
这是一种在学生已经学会动作技术形成技能基础上,通过加大动作难度和运动负荷提高运动能力,借以发展身体素质。
2、定向教学
这是一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在确定一定方向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的一种教学模式。
3、处方教学
这是一种依据每个学生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特长等实际情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不同的群体或个体施加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练习手段(运动处方),指导学生自我锻炼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从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入手,以“运动处方“为中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之具有一定的自学、自练、自我调控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以注意学生心理因素为主
这是一种从“身心同动”的基本观点出发,探索以心带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体育教学中抓住了心理发动到心理调整为主线,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做到生理与心理相互平衡的状况,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也属这一种教学模式范围,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于事物的表象和概念建立想象的方法,创造情境,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内容环境中,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用情境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提高体育教学效益。
以上实验结果证明,建立多种体育教学模式,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在培养学生体育观念和自我锻炼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四、小结
高职体育模式是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
现阶段在我国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是终身体育思想,并直接体现在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中。实践证明,改革体育教学过程,破除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多种教学模式,是完成现阶段体育教学各项任务,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也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应以相关学科为科学基础,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基础,各种模式相互借鉴,补充,并重视评价,逐步构建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体系。
参考文献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社会体育专业 人文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资料显示很多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差无几,没有体现社会体育专业自身的特征,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显得比较薄弱。就社会体育专业而言,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能适应市场需求技能,能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健身咨询与指导工作能力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相对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更需要扎实的人文素质修养,以便满足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解决好当前高校相对薄弱且非常重要的社会体育生的人文素质提高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与与对象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并以西南科技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包括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促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并加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修养,目标是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理论和道德素养,使其成为既有学识又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它主要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便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上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
2.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项人才、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工作者,其中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数量占的比例比较大。高校中的社会体育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群体,在进入社会后,必将成为体育各项领域的生力军,肩负着向社会大众传播体育知识和体育科学的重任。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既要有强健的体魄、熟练的体育技能,又要掌握全面的、科学的体育知识,更要有思想、有灵魂、有智慧、有信仰、有理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育人文思想是社会体育学生的内质需求,所以在整个高校社会教育体系当中,着重塑造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体育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2.3社会体育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的现状。
通过调查,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综合素质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对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缺乏人生目标的追求,道德、精神、价值失落,追求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对社会、他人缺乏责任感;对理论学习缺乏认识,“重武轻文”,知识结构不全面,文化底蕴不足,意志品质等个性因素发展不平衡,自我修养不高,如抽烟、酗酒的现象相当普遍,违纪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弊端,体育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较差,究其原因是:(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入校时文化成绩较低,导致他们对体育项目以外的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理解力较差;(2)专业设置单一,学校的课程多数只设置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以致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甚少;(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凭体质的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只偏重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人文学科缺乏应有的热情和重视。就目前而言,仍然需要调整基础知识结构,术科和理论学科的比重,重新分配教育学科类、自然学科类,人文、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学科类的科目设置或课时比例,力求从课程上达到塑造学生体育人文思想的目的。
3.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3.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认识问题涉及学院领导、管理部门、教师投入、教学资源与教学时数的矛盾等。就体育而言,从学院领导到学生,首先要避免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和排斥,重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对人的文化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从教育体制到教学体系上给人文教育以准确定位。要纠正唯运动技术的倾向,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
3.2充分利用体育专业的优势。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许多专业课程,如体育心理学、体育史等,本身属于人文学科。此外,体育是德、智、美的良好载体,况且其本身蕴涵有人文素质要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运用,寓人文素质教育于课程教学中。同时,要特别强调在其他专业术科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挖掘专业课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诸多优势,使学生在运动项目的实践中深受体育与拼搏竞争、体育与环保意识、体育与社会公德、体育与公平公正等人文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3.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最终要靠自己。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使学生素质的形成从外力作用的被动式促进变成自我培养的主动式升华。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弃主导地位,放松纪律要求,而是确认学生是发展自己素质的主体,教师在坚持严格课程管理和学风教育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积极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仅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学课堂上没讲、书本上没写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和体会。
3.4调整课程结构。
提高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有不少途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专门人文课程设置是其中之一。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加强体育专业的教学,保证学生有较突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设置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近些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课程体系、内容安排、学时构成比例等方面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有了不少突破进展。但是,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人文社科类课程门类较少,学时不足,重视不够。如除了国家规定的“两课”的教育内容外,其它的人文社科类公共课程很少,只是辅修方向上有一些课程。在学生选修课程方面,关于体育知识扩展和深入类的课程仍占主要方面,人文社科类课程门类少、要求不高。因此,要改革和拓展现有有关人文素质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合理,各方面素质一致发展,做到一专多能,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还应关注的问题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基础、层次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高中临考前改学体育,这部分学生欠缺的很可能是对体育的投入、热爱、领悟;而对于那些多年体育训练进入高校的体育大学生,他们欠缺的就可能会是文化底蕴,这就造成学生人文与体育基础的差异。要培养兼有两者的综合人才,在塑造学生体育人才思想这一过程中就不可忽视体育生中存在的层次差异问题。
3.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人文教育除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要有体现之外,还应贯彻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除了其体育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的传授外还会产生一定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例如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勇敢顽强精神、优良品质、运动技巧、健康体态,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二是使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人类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密切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由此可见,一位教师形象的好坏,治学的方法是否严谨,是否有敬业精神,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各方面对学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师德,身教胜于言教,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多学习多进修,使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人文知识,以及较强的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以满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3.6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文素质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结构,其形成主要靠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熏陶,这比某些强制性的教育更有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关怀自然、关怀生命的情感。因此,营造优良校风,优化育人环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与物质环境。校内教室、宿舍和训练场馆及所有公共场所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加强图书馆资料的建设,提高资料的利用率;扩大计算机、语言中心、实验的服务效能。二是文化环境。要经常组织内容丰富多彩的各类报告,开展学术交流,举办高品位、高格调的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把知识性、趣味性、高品位、高格调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从而使社会体育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和自身人格的完善。
4.结语
高校体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校体育及至整个高校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要求,社会发展,以及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能拓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设置单一,人文课程缺乏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优化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文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社会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改革课程体系,强化人文课程尤为重要。
我校社会体育教育应大力加强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其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5,(1):105-107.
[2]文世平等.加强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2.23,(2):7-10.
[3]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25-227.
[4]郁建亚.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几点建议[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3):52-54.
[5]陈俊钦.论终身教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1):39-41.
[6]潘国斌.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调查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2:54-55.
[7]周典明,郑沪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95-96.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3
一、“本体性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区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教学要突出语言的应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这样的课堂才能凸显出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本体性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本质独有,而是由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等。吴忠豪教授认为,本体性、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都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征,其最本质的内涵是让学生学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长期无法摆脱教学效率不高的怪圈,原因就在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错位。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可知,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置是围绕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而定,一般分为初读、精读、总结,所教的知识、技能、方法是碎片化的,不是依据这些知识进行规律化教学,教学内容零散、无序、经验化。而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根据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学习为主,重视学生识记、认知、实践、迁移等能力的训练,而将价值观、情感、审美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渗透于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
二、从“非本体”转变为“本体”、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的具体策略
(一)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教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设计全面、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做起。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表述要得当,可操作、可检测强,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区分什么是本体性教学目标,什么是非本体性教学目标。以下是南宁市五象小学莫莎莎校长教学《北京》一课的片段。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
(2)会写“坛、城、国、团”等生字。能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说话。
(3)在朗读中感受北京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目标(1)(2)体现了本体性教学目标,目标(3)既体现了本体性目标,又体现了非本体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依据本体性教学目标来确定。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摆正了课堂教学的方向,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体现本体性
明白了什么是本体性目标,教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把握就更加清晰,即“教什么”“怎么去教”“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掌握到什么程度”就会心中有数。2013年,笔者在苏州参加国培时有幸聆听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珍珠B》一课。课堂上,于永正老师紧紧围绕这篇课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以下是课堂教学片段。
1.谈话导入。教师抓住“骥”(一匹好马)字引出文章作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作者冯骥才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之情。
2.整体感知,预习展示。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重点指导‘雏儿”的读音及“雏”字的书写)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机纠正、示范,指导朗读。
(3)学生概括说说珍珠鸟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写法,学习语言,学习表达。
(1)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思考:珍珠鸟究竟好在哪里?
(2)珍珠鸟究竟好在哪里?(生学习、交流展示如下)
①外形好。(于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片段,生读一示范读一生读,学生通过朗读记住小动物外形描写方法,记住文中精彩的语言。师指导学生默读,渗透打比方的写法指导)
②淘气、可爱。(师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生读,示范读,指导:要读出变化,一会儿……一会儿……―会儿,要有细、粗、高、低音,生练读)
③通人性。(有感情地朗读:生读,示范读:抓住动词简单渗透写法,师生比较读,师点评)
④珍珠鸟还好在哪里呢?通过和珍珠鸟相处,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没有多余的分析、提问或感悟,于永正老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和珍珠鸟相处,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足够了)
(3)练习表达。
①如果你是那只珍珠鸟,你觉得主人对你怎么样?
②现在你们就是小珍珠鸟,你们来写一写冯骥才,你们知道他的什么事情,会对你怎么样,要有具体事例。如想象让你喝了什么、吃了什么等。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体性,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先读,教师渗透指导让学生再读,在读中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学生从珍珠鸟的角度写冯骥才,这样的练习是方法的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一理念。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对于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的部分,则渗透在文本内容的教学中。
(三)教学方式要突出本体性
吴忠豪教授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而教材内容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替代的。”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就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转变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勇于打破一遍遍讲解课文、一段一段分析课文内容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要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要由“内容分析”转向品味、运用语言,要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思考、辨析,领悟其中的规律,从而学到一些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学会迁移运用,这是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教学,对整篇课文进行整合构建,提炼更有价值的、具有辐射作用的训练点进行教学。如我县教育局教研室卢小奎老师在指导教师进行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左公柳》第二课的教学时,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提炼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训练点。
1.朗读第5至第7自然段。
(1)品读左宗棠出力排众议的句子,体会左宗棠铮铮铁骨、一身正獾挠⑿燮概。
(2)概括左宗棠的三点理由。
2.品读左宗棠建设新疆的句子。
3.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如运用了生动的修辞手法、关联词等,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好在哪里?
这样提炼训练点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既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又关注了学习方法、技能的拾得及能力的培养,使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简单、扎实、高效。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音教学 思考
前言
英语科目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然而语音教学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关键。但是,目前语音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音教学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本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语音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
一、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教学内容不合理。现如今,我国小学英语教材在内容上存在分散性、碎片化等特点,同时,因为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有序传授,进而不利于学生持续性、连贯性学习。此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语音教学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筛选,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进而不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属于普通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当初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主要以语法学习、阅读W习以及写作学习为主,对语音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进而教师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在实际语音教学中,如果教师无意识对自身进行语音训练,那么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会不尽人意。
3.教学目标不具体。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之所以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主要原因是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将目标进行细化。英语教师在实际语音教学中,由于过度关注英语成绩,进而忽视了语音教学的过程,教学目标渐渐偏离的同时,语音教学效率也逐渐降低。
4.教学设计不科学。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学生在语音学习的过程中,会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课堂融入。与此同时,教师对语音概念的理论性讲解时间远远多于发音练习时间。此外,学生在朗读英语文章时,教师不注重学生朗读的节奏感、连贯性以及语音的准确性,只是单方面关注学生所朗读单词的顺序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会逐渐降低,学生对语音的重视程度也会逐渐弱化。
二、优化英语语音教学的具体措施
1.增强教师示范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起着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要想提高学生英语语音的准确性,首先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在语音示范过程中不能进行提高自身发音的准确性,那么学生所效仿的语音也不具有规范性。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要练习自身的英语语音,进而在课堂语音教学中为学生起到标准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语音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发音,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发音嘴型,嘴型标准化以后,引导学生准确发音,随后引导学生的语调。
2.重视模仿性教学。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早期,模仿性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模仿性教学时,要注重模仿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学生正在进行的错误模仿,教师要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改正,避免发生习惯性错误。例如,在学习“how are you”、“thank you”等日常交际用语时,教师为了使学生不受汉式发音习惯的影响,教师可以将个别字母的发音方式详细告知给学生,并且该字母在整句发音中的发音方式也要告知学生。即教师要使学生了解音标何时能够省略,何时需要重读,进而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发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传授基本的发音技巧,放慢自身的发音语速、放大细节处的发音,进而学生模仿时能够有依据可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模仿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进而教师在开展英语语音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学习情况,不能应用绝对化、统一化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是要应用多样化、针对性方法进行语音教学。首先,教师要对统一发音规则进行分类、归纳,进而减少学生学习语音的时间;其次,教师要对易错、易混、较难、较重点的语音进行特殊标记,进而提醒学生进行加倍记忆;最后,教师还可以应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进行语音教学,进而促进语音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大组,组间进行“你表演我猜”的动物竞猜游戏,当表演者表演主题为老虎时,表演者可以将额头写下一个“王”字,进而竞猜者能够猜出这是“老虎”,但是竞猜者要用英语将老虎单词说出,即竞猜者要说出“tiger”,同时,竞猜者的英语语音要标准才成功。
4.应用多媒体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营造浓厚、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英语语音之前,教师和同学一起唱“英文字母歌”,简单学习热身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音频软件播放[ei]和[?]的发音,学生将二者区别过后,教师提供Alice、bag、snake、face等单词的让学生进行音标归类,最后教师在展开细致的语音教学。进而能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有利于高效语音课堂的打造。
三、结论
英语语音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通过增强教师示范作用、重视模仿性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以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进行语音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优化教学质量。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5
一、人文精神与人文体育观
人文的英语词源直接来源于拉丁文,古希腊最早的人文学科教育,即对理想人性培育与优雅艺术教育和训练[1]。我国的人文作为汉语词汇,最早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人文精神指人类对自身完满性的追求,是人类在对自身完满性方面缺失的关注,是对理想人生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缺失方面的关注。人文精神内容体现在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与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包含信念与理想,人格和道德等,它没有固定的具体指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当时针对中世纪宗教,提倡自由是人本质,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个性解放与自由发展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周代礼乐教化用来对统治阶层陶冶身心、端正品德,提升老百姓文化素养、人格境界,调节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3。
人文精神具体运用在体育上就形体育观,人文体育观视野下的体育,不仅仅是人的工具或其它外物,而应是人自身存在方式及自我表达,体育发展不仅要关心社会,更应关心人自身,核心是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终极关怀,使体育回到以人为本轨道。人的身体是体育所改造的生物学目标,而对人心灵的教化是体育人文学目标。体育对人的生物学方面改造体现体育自然属性;体现体育文化属性的是对人之为人精神世界的教化。人文体育观指导体育实践具体体现在价值上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和独立人格;在理论上科学全面地认识人;在实践过程全面塑造人,包括身体自然改造、人格塑造和对人心理及精神世界引导、社会化过程促进,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有效途径[4。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身并有机结合教育过程,是进行素质教育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重要途径。将体育与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人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标志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文意识觉醒。但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对体育教学人文因素关注欠缺的问题。
(一)缺乏对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
在现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其核心教育思想并没实质改变,在体育教学任务方面仍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传授,忽视体育能力与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并未系统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贯彻在教学实践中,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二)缺乏对学生体育兴趣与主体人格培养
受原课程本位教学思想影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基本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教学手段鲜有创新,课堂上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没真正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对体育兴趣、情绪、习惯等心理活动一旦形成,会对体育行为产生相当大影响,强烈鲜明体育态度是学生克服各种困难与坚持锻炼重要因素。但在现实体育教育中,存在着对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足问题。
(三)对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健身意识和习惯培养缺失
大多数高职校体育课时是两学时,然而一周一次体育运动量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强身健体需要,学生要有自我锻炼意识和进行自我锻炼习惯才行。很多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就是每周一次体育课,长期坚持参加课外自我健身学生仅占小部分。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在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肩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目标。然而,专门用于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和情感意志体育教学体系几乎还没有。现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身体方面培养,很少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展进行相应有针对性教学实践。
三、构建高职院校人文体育观
(一)学校体育设施要体现人文性
“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思想是教育发展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要求。体育设施选择与布置蕴含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具激励作用。重视校园体育场地与场馆和设施等的人文因素,如可在设施形状、色彩、功能方面不拘一格。有利于激发学生锻炼动机为目的,使体育设施符合学校体育发展规律及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校体育安全卫生等要求,符合当代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
展示校园体育文化魅力和弘扬体育文化精神,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与能力以及学生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社交、协作能力等,保持了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形式,使每个学生受到体育人文教育影响。
(三)实行人文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要体现高职学生进步幅度,要注重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人文建设,隐性体育课程载体包括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课余体育兴趣活动等。加强高职院校体育人文隐性课程评价,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与健康心理素质及社会性人品的形成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6.
[2] 张善文.周易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9.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语言教育;问题;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语言精炼度比较高的学科,必须注重语言的合理应用,才能帮助小学生快速理解各个知识点,最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高。因此,对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有整体性的把握,以真正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 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基本情况
根据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需要注重语言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才能让抽象的数学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学生的理解,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语言教育还存在不够规范、不够合理和不够标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且,小学数学语言教育的教学思路还不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大影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降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与此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够强,各种语言教育活动得到有效开展,导致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没有比较高的艺术性和形象性,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最终影响小学数学语言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整体效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对语言教育给以高度重视,才能更好的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整体水平,最终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创新。
三、 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学存在相关问题,教师必须注重语言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合理的采取有效解决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语言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语言教育的艺术性、规范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和规范性,才能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跃,最终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一般情况下,在开始上课前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注重语言的精炼度、思路的清晰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化,才能让小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以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细心的指导,最终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才能确保语言教育活动额有效进行,最终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进行数字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拿出一张有不同数量的兔子、鸭子、猪等的图片,以便学生快速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增强
在进行不断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要采用一些鼓励性、嘉奖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各种问题,以在改正相关错误和各种问题的时候,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所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他们存在的差异性,才能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从而在表扬优异学生的时候照顾到差生的情绪,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最终促进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进行乘法计算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提出“30x5=?、50x2=?”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和快速的计算结果,最终在“你们真聪明、你们棒极了”这样的表扬性语言下,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语言教育的形象化、生动化
在有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真正确保语言教育的形象化、生动化,以在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流程下,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点,最终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合理采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才能让比较抽象的概念、难度较高的题目更加易于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整体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乘法”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校小组,然后用六根粉笔、两块橡皮擦作为教学道具,以了解“2和6”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采用幽默性的批评语言进行教育
受到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很多新奇的事物感到惊讶,从而影响他们上课过程中的注意力。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语言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采用幽默性的批评语言来帮助学生改掉各种不好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果,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在快要放假的时候进行课堂教学,小学生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师必须采用诙谐的语言婉转的告诉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以便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最终为小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给以高度重视,并将其贯穿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教学的规范性、幽默性和形象化等,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才能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最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整体效果不断提高。(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紫云学校)
参考文献:
[1] 包永红.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若干问题的缺失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09:19.
[2] 于桂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5,21:177.
[3] 李军.浅议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实现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5,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