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县电视台 电视新闻 新闻质量

电视新闻是每个县级电视台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为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然而,随着电视业的不断发展,原本处于我国电视媒体薄弱环节的县级电视台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许多百姓认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不好看,除了领导检查、调研,就是领导开会、视察,记者就是天天在帮着领导记“日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节目缺乏定位,民生新闻比较少

县电视台是县委县政府和群众的喉舌,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从领导活动、会议新闻中,受众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一些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服务性新闻很少。据不完全统计,固镇县广播电视台播出的新闻中,民生新闻大约只占10%。

2、采编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优秀人才少

人才专业素质是制约节目质量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因素。目前,县级电视台的采编人员大多数是本省广播电视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是初中中专;有的是高中中专,虽然受过专业教育,但是学习专业的时间都比较短。比如,我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共有9名记者,其中,第一学历是本科的有4人,这4人只有一人是学新闻专业的而且是新进台人员。由于后期缺乏学习和培训,大多数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的地方虽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等方式,充实记者队伍,但终因人员编制不能解决、工资待遇低等原因,未能引进优秀人才。固镇县广播电视台曾经招聘过3名新闻记者,因为没有编制,现在都离开了。

3、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落后

县级电视台的办台思路大多数非常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电视台的发展前景缺乏长远的规划,仍旧停留在满足于完成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对电视台的广告、有线电视收视费的收取等过于重视,没有深刻认识到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对提高电视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性。

4、新闻宣传效果不佳,缺少对新闻收视率的调研

县级电视台往往对新闻的宣传效果怎样、收视率怎样很少过问。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对观众心理的分析和收视率的掌握,致使大家蒙着眼睛做新闻。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人才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除了要采取多种方式招聘新闻采编人才,还应该加强现有采编人员的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新闻采编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

2、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新闻报道形式

思路决定出路。要让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好看、耐看,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点改进时政新闻,在保证完成县委、县政府的宣传报道任务外,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方式,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对不良行为公开曝光,弘扬社会正气。加强对主题新闻的策划,改变“等米下锅”的现象。坚持做好民生报道,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让新闻记者不但当好党和政府的“发言人”,也要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3、节目定位准确,凸显地方特色

节目单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众对象的定位,二是内容的定位。明确受众对象的定位,就要求电视台对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对观众进行分析,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收看电视的习惯,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调整节目播出的时间和内容,让广大的基层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新闻报道要改进报道和编排方式,使新闻内容立足本土化,充满地域特色,尽量满足本县群众对县域经济的宏观走向、经济动态、特色产业和市场信息的需求。

4、增加社会新闻,丰富新闻内容

实践证明,电视新闻把笔触伸向受众关心的社会生活,将镜头对准普通平民百姓,充分发掘地方新闻资源,必然受到本地受众的欢迎。县级电视台要唱响时代主旋律,践行科学发展观,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电视工作者要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时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揭示人间的真善美。要做到这一点,采编人员必须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理念,精心策划制作反映“寻常百姓家”的新闻报道。真正采访一些群众关心、关注又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新闻。

总之,要让县级电视新闻更好看,就要做到: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新闻记者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发言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2

(一)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两级办台、四级办台到制播分离,再到流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尤其为广播电视编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全国有省级电视台40多家,省级频道500多家,城市频道上万家,这些电视台的节目运作均需要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

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引起大众的共鸣。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在策划节目时,充分发挥编导的核心作用,根据受众兴趣进行节目策划,确定节目主题,设计创作出更加吸引人的内容,对节目的整个流程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节目品质。所以,这对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缺乏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掀起了一股模仿之风,当某家电视台制作出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原创节目后,其他电视台就会竞相模仿,严重阻碍了节目原创性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的良性发展。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广播电视编导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广播电视原创类节目日趋减少,节目趋同化日益严重。

二、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未来展望

(一)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素质和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不断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及时更新节目创作理念。广播电视编导要立足于社会,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制作出节目理念新颖、内容充实、题材创新的广播电视节目,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电视编导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自己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首先,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明确政治立场,使广播电视节目具备明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广播电视编导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对音乐、美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艺术对节目制作进行渲染,为作品本身增色。再次,广播电视编导要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工作中不拘泥于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要能够从多角度出发看待社会问题,以尊重事实为基础,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

(二)促使广播电视编导适应媒介融合环境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要对本职业树立正确的看法,认同自己职业角色,提高职业忠诚度,积极发展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使得信息呈现出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真假难辨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广播电视编导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区分信息,认真筛选、辨别信息真伪,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猎奇性和高关注度而抛弃正确的价值观,歪曲事实。广播电视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一定要发挥出社会主流媒体的榜样作用,始终保持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体的高度信任。

(三)加大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各大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加大编导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本专业教学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和胜任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岗位,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储备充足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比重。例如,摄影技术、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视听语言等课程,均要采取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扎实掌握编导技能。其次,各大院校应与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签订定向培养合同,根据广播电视台的具体要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四)建立公平竞争的职业发展机制

广播电视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编导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建立起人才聘用、激励、培训的职业发展机制,帮助广播电视编导做好职业规划。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聘用方面,要采取公开选拔制度,做到“优者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在广播电视编导激励方面,要向善于管理、精通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倾斜,使收入与贡献挂钩,给予人才充足的物质保障,以激励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再次,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推行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严把广播电视编导进入关,并定期对编导组织培训,使编导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和操作技能。最后,相关管理机构要做好人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激活媒体内部机制,为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拓展空间。

三、结论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3

开启“新丝路”搭建“彩虹桥”

《传媒》:我们了解到,是总台首先提出创办中阿广电论坛的设想并力促首届论坛成功举办的,因此我们想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阿广电论坛的创办背景。

牛中奇:中阿广电论坛的设想是源于对东盟博览会中广电论坛做法的借鉴。2009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推出了中国—东盟电视交流论坛,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当时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依托每年在银川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2013年升格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策划组织一个旨在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广电行业交流合作的论坛。记得论坛筹备初期,我们向原国家广电总局相关主管部门汇报论坛方案,希望通过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搭建起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交流的平台,着力构建中阿信息交流的广电媒体第一渠道。总局外事司和亚非拉处有关领导听取了我们的想法和方案后非常重视,并向总局领导作了汇报,经宁夏自治区政府与总局函商,决定在中阿论坛期间在宁夏举办中阿广电合作论坛,让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并于2011年尝试性地举办了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交流合作论坛。

《传媒》:首届论坛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本届论坛有哪些特色和成果?您对本论坛的未来发展有何思路?

牛中奇:2011年首届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坛以“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政策、广播电视交流与合作、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广播电视在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中所肩负的职责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还发表了《银川宣言》。

首届论坛得到了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政府主管部门、广播电视媒体,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等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首届论坛取得的成果预示着中阿双方广电交流合作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此后,我国中央电视台与埃及、黎巴嫩、摩洛哥、苏丹等国电视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相互播出对方提供的新闻节目,并在迪拜设立了中东地区中心记者站,大量报道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宁夏卫视播出了《阿盟掠影》《中阿友谊》等专题节目,逐步成为向中国观众介绍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窗口。

今年,我们再接再厉,力图贯彻落实《银川宣言》的条款和内容,并致力于将合作深入化、实效化。本届论坛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与阿尔及利亚、约旦、突尼斯等国家及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等国际组织签署了多项广播电视领域的综合性合作协议和播放中国影视节目的授权协议,我们宁夏广电总台也与突尼斯国家电视台签署了合作协议。我们还在会议期间举办了广播电视节目技术交流展,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都说明中阿广播电视务实合作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关于论坛未来发展思路,我台已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申请,希望能在宁夏成立中阿广电交流合作论坛的常设性机构,作为论坛的“秘书处”,负责以后每届论坛的组织工作和论坛闭幕期间的延伸服务。如果这个提案顺利的话,一定会为中阿广电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宁夏广电总台上下同心协力,希望把论坛打造成为增进中阿友谊、增强中阿广播电视事业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待平台成熟后,我们可以把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送出去,同时把阿拉伯国家优秀的节目引进来,形成源源不断的交流互动,搭建起中阿广电的“丝绸之路”和“彩虹桥”。

在改革中求发展

《传媒》:本世纪初,我国省级广电系统改革提速,纷纷组建广播电视台,请问宁夏广电总台是何时组建的?现阶段发展状况如何?

牛中奇:宁夏广播电视总台组建于2004年12月,由原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原宁夏电视台、宁夏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等22家事业单位、3家产业公司整合而成,2005年7月正式挂牌运行。总台所属机构分为5个职能管理部门、11家业务部门、5家事业单位、1个分支机构和2个台管台控的集团公司。拥有广播、电视、报纸、有线电视网络、网站五大传播媒介。广播有新闻频率、交通频率、经济频率、都市频率4套频率,全天播音78小时,收听人口超过1000万;电视开设公共频道、卫视频道、经济频道、影视频道、少儿频道、家有购物频道6套电视频道,全天播出90小时,节目覆盖宁夏全境和周边省区。其中宁夏卫视已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落地,收视人口达到6亿。

宁夏广电总台成立9年来,根据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将有线电视网络、广告、节目制作、物业管理等业务剥离出去,成立了传媒集团、电影集团两个台管台控的集团公司,形成了以广告和有线电视网络经营为主体,影视剧生产、音视频网站、移动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在改革中,把中央和宁夏的改革政策与总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细化了政策措施,加强了思想教育,确保了转企干部职工的平稳过渡,也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中做到了队伍不乱、思想不散,促进了改革的顺利推进。传媒集团公司组建后,把拓展网络公司业务作为主业来抓,积极整合全区网络,目前已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成功对网络公司股权进行了回购。积极组建面向市场的节目制作公司,开拓会展、演艺等新的业务领域。

《传媒》:组织中阿广电论坛这样的大型论坛,从宏观上来说,对推动中阿广电交流和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具体到论坛对贵台的发展方面,有哪些实际意义?

牛中奇:论坛的意义自不待言,论坛对我台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推动了我台的品牌创建,扩大了我台的影响力;二是增进了我台与国内各台以及阿拉伯国家各台的交流和友谊;三是为我台的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台可以基于中阿广电合作论坛做很多事情。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已与多个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台的负责人达成共识,强调论坛结束后还要继续加强我们互相之间的往来合作。

打造“西部特色”节目

《传媒》:目前各省级电视台都在特色上下功夫,贵台在未来的发展方面有怎样的定位和规划?

牛中奇:由于地域等客观条件制约,宁夏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不能参照经济发达地区的广电媒体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走自己的路。我们要不断突破创新,坚持本地化,要做出特色。

首先是做好宁夏卫视。一是要明确定位,把宁夏卫视打造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广播电视就是为大众服务的,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有了解和被了解的渴望与诉求,但是因为语言不通或者没有平台给彼此了解带来了障碍。而宁夏广电总台的地域及文化优势,可以成为中阿广电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翻译阿语节目,让阿拉伯国家更多有趣、有益的节目来到中国。二是宁夏卫视一定要打造出自己的精品节目。我希望未来的发展可以朝着具有“西部特色”的节目制作方向前进。彰显西部的豪迈之情、阳刚之气,这是一个方向,也是一种理念,我认为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的潜力很大。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4

书刊、报纸需要编辑,广播、电视更离不开编辑。编辑是一个大概念,它贯穿于广播、电视的各个环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频率、频道编辑;从小的方面来说,有每组节目,每个栏目,甚至每篇稿件的编辑。频率、频道的定位,栏目的设置,时段的安排,每个阶段报道重点的选择,或者是录音的运用,男、女主播的搭配,都是编辑工作和编辑意图的具体体现。编辑决定着媒体的价值取向和栏目、频率的受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受众,引导着社会舆论。编辑工作对于广播、电视来说无处不有,编辑意图无时不在,编辑责任重大,不可掉以轻心。如果说记者是摘菜的,那编辑就是厨师。吃土豆还是吃茄子有时可能由记者采摘的原料决定,但怎么吃,是素炒还是红烧,是味浓还是味淡,主要由编辑来决定。编辑得好坏,直接决定着媒体宣传和引导的成败。因此,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编辑意识,不断提高引导受众的自觉性、主动性。

编辑意识来自哪里?编辑意识来源于对大局的把握。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思路的把握。比如,乌海市提出实现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建立西部区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那我们乌海广播电视台的宣传就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无论是栏目设置,还是报道重点的选择,都要为其服务。

二是对整个频率、频道定位的把握。对地市级媒体来说,频率专业化、受众细分化、栏目本土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们的编辑就要充分考虑频率特点来安排节目和宣传内容。

三是对当地近期中心工作的把握。今年8月份,乌海市要承办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和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这时,我们的编辑工作就要向它靠拢,突出主题。

四是对受众习惯的把握。结合受众调查,合理安排时段和内容。

五是对某一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把握。例如:某地片要拆迁,你光讲何时拆迁,不讲拆迁原因、补偿政策和发展前景,群众肯定不买帐。

六是对当地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的把握。如乌海临近宁夏,有好多回族同胞,假如在开斋节那天乌海广播电视台大谈猪肉问题,就可能引发民族矛盾。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5

加拿大中文媒体的生存环境

1.中国移民数量增加,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增加促进了中文媒体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 加拿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其中,来自中国的移民持续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裔已成为加拿大少数族裔中人数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族裔之一。加拿大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加拿大华裔人口达到121万,占全加总人口的3.9%。

据调查,52%的华人读者平时只看中文报纸和杂志,30%的华人读者看中文和英文报刊,另外18%的华人读者只看英文报刊。可见,中文媒体有着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

2.新移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能够更为积极地使用和创办媒体

华人移民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来到加拿大的华人新移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据统计,有19%的华人在移居加拿大前已接受了正规的高等院校教育,并获得了相应的学历和学位。其中13%的人拥有学士学位、有4%的人拥有硕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占1%。

这批教育程度较高的移民参与和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更为积极地学习加拿大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创办各类华人组织和团体,包括媒体。一些媒体是技术移民到加拿大后,发现现有的媒体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建的。如1997年创建的“心意网”就是创办者们看到中国学生和移民们缺乏相互交流而建立的,后来发展为主要向新移民提供找工作的辅导信息,介绍加拿大法律法规等。

加拿大中文媒体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

1.中文报刊和广播电视蓬勃发展

中文媒体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大批华人移民的到来,步入快速发展期。 中文报纸逐渐形成了《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三大日报三足鼎立,大量小型报纸,如周报和免费报纸争奇斗艳的局面。目前,加拿大大约有几十家中文报纸,大多数是90年代以来大陆新移民创办的。

除了三大日报以外,还有大量地区性报纸、小型报纸和免费报纸。这些报纸从十几版到四十多版不等,有日报、周二刊、周刊、双周刊、月刊、或不定期发行。比较有名的有《环球华报》《加中时报》《大华商报》《健康时报》《加拿大商报》《大中报》《北美时报》《北辰时报》等。

加拿大最大的中文电视台当属新时代电视(英文:Fairchild Television)。它创办于1993年,是“新时代传媒集团”下的一条收费电视频道,以广东话播出。新时代电视在温哥华和多伦多都设有制作和新闻中心,在卡尔加里设有办事处。观众可以以有线电视、宽频电视和卫星电视等方式接收观看。新时代传媒集团旗下另一个中文频道是城市电视,以普通话为主。

2009年才创办的WOW电视台以多伦多为总部,通过标清和高清两种模式播出,主要面向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播出语言大部分是广东话和普通话,也有部分越南语节目。

在主流媒体中,由罗杰斯广播公司控股的多元文化频道(OMNI Television)以广东话、普通话、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20多种语言制作新闻和报道,面向众多少数族裔群体。广东话和普通话节目每天各有一个小时,内容包括台新闻、当地新闻、纪录片等。

2.网络媒体成长迅速,媒介呈融合态势

加拿大目前已有上百家提供新闻、信息、论坛等功能的中文网站。它们最初由当地留学生创办,如枫华园,心意网等。随着移民大量来到,由移民创建的网站也发展起来,如加国无忧、多伦多在线、相约加拿大、移民互助平台等。这些网络媒体成为中文传媒生力军,其影响力日益凸显。

传统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台也积极开设网络版。三大日报、绝大多数小型报纸、主要的广播电视台均有自己的网站。在《星岛日报》的网站上,除了日报本身的内容和滚动消息外,还设有视频、黄页、实时股市和外汇行情、分类广告、商业广告等板块,并可以订阅电子快讯。《环球华报》设立环球华网,《星星生活》报建星网等。

一些网站在取得成功之后,也向传统媒体进军。例如加国无忧网站在2011年办起了自己的免费周报,以全彩印刷和登载部分免费广告的方式参与传统媒体的竞争。

3.创办容易经营难

在加拿大开办媒体门槛不高,监管机构对于媒体,特别是非广播电视类的媒体形式管理非常宽松。加上加拿大政府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每年有不少新的中文媒体涌现。然而,与主流媒体相比,中文媒体难以拥有充足的财力支撑,广告收入与市场空间相对较低。除了一些国外媒体或跨国媒体在加拿大设立分支机构外,本地新创的媒体都必须靠自身筹集资金。

有限的资金和激烈的竞争使中文媒体的经营格外艰难,大多数媒体都挣扎于生存之间。创办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关门的不在少数。

在温哥华,早年的《大汉公报》《台湾日报》,近期的《中华时报》《神州时报》等都未能持续下去。在多伦多,2005年开始广播的多伦多第一台因经营不善于2007年停播,其2006年创办的《多伦多第一报》也同年停刊。

加拿大中文媒体的发展前景及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发展、大陆移民继续增加以及中加关系的日益密切为中文媒体创造了新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如何及时抓住这些机遇,拓展自身影响力,增强在全球化媒体世界中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是中文媒体面临的课题。

1.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媒体的合作与交流

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数字电视 双黄乡 调研

一、2012年全乡数字电视工作概况

2012年,我乡在莲都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及区网络传输中心、黄村广电中心站的正确领导下,不怕苦,不怕累,抢时间,赶进度,全力以赴的努力工作,并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目前,共有661台终端用户、87台终端低保户顺利看上数字电视,已销售36台数字电视机顶盒。

二、全乡数字电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民对数字电视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调查发现,尽管普通农民通过各种渠道早已对数字电视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但是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数字电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绝大多数农民概念不清,认识模糊。里佳源姓谢的一位村民说:“不管是什么电视,只要有电视看就行。搞数字电视不过是换一种方法向用户多收一点钱而已。”村民们还说:“安装了数字电视后,一个机顶盒只能用于一台电视机的收看,家中其它电视就看不到节目了,只能当摆设,若想看,还得花几百元买机顶盒,三台电视以外的,还要多付费用,还不如买个‘卫星锅子’收看”。

(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薄弱。

调查发现,对于安装有线数字电视的接受程度,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经济条件差的村。只有10%农户有安装数字电视的愿望和要求,想及早地享受数字化生活;大多数农户都认为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已满足收看,认为可装可不装,但是对于买个机顶盒花上几百元还是不太愿意接受;剩下的属于低保户,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有机顶盒赠送,但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对于数字电视如何遥控,如何正常的开关电视都存在困难。

(三)开展数字电视以来对于我们工作人员来说增加了维护的难度。

数字电视不像有线电视那样只需要保证用户家里信号强度满足要求,稍微一点不清楚都是可以正常收看电视节目的。现在的数字电视信号稍微有一点差错就出现马赛克现象,根本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节目,而且还要考虑到误码率、载噪比等好多技术问题。农村并不像城里百姓那样住在小区的楼房里,他们家一般都是分散的,线路信号计算需要更加精确,有些偏远的农村甚至还需要爬山,这对于我们维护起来就更增加了难度。

(四)很多农户不会正常运用和收看数字电视。

调查发现农村老百姓家里电视机很多都是旧的,有些甚至是二十年的老古董电视机,这些电视机后座不存在视频输入和音频输入插孔,根本无法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需要他们重新购买电视机;而且有些农户家里的遥控器不是配套遥控器,他们不得不要交叉使用两个遥控器,有些文盲的连电视机都开不起来,就更别谈正常收看电视节目。

(五)存在不法竞争因素影响。

由于卫星电视接收装置成本较低,安装简单,加之缺少监管,相比于数字电视,部分群众违法私接卫星接收器就显得很便宜,如,用户常用的一种“卫星接收小锅”,包括机顶盒等一整套在内也只要150元左右,并且平时不需要收取使用费。

(六)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数字电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广播电视台现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尽管电视台前期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搞调研、搞学习、搞培训。但由于缺乏此类工作的经验,一切工作都是从莲都区网络传输中心或是别的乡镇文化站学习而来,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反映在用户身上,就出现了诸如服务电话经常占线、故障报修后由于工作人员过少不能及时上门维修、技术水平跟不上、维修质量不高、需要反复多次维修等问题。

(七)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

有线电视数字化既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区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已不能满足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升级改造,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予以支撑和保障。虽然前期,我们即将完成莲都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但要完成全区所有乡镇农村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还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资金缺口很大。

三、全乡数字电视普及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宣传推广,形成社会共识

对有线电视数字化重要意义进行广泛、深入和有效地宣传教育,不断形成社会共识;对我乡数字电视的运营模式、收费标准、整体转换等进行解惑释疑,引导用户转变消费观念,化解矛盾和阻力;积极主动向用户普及数字电视知识,细化使用说明和指导,帮助用户改变收视习惯,克服使用数字电视的障碍;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为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二)加强管理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研究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新情况,加强安全播出监管,巩固宣传阵地,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二是增加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对基本用户要适当增加节目套数或服务内容,对过渡期间保留的六套模拟电视节目,要保证用户正常收视,过渡期结束后应继续保留六套基本模拟电视节目,保障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和困难家庭能够看到基本的电视节目。三是加强客服中心建设,公布服务规范,加大技术维护力度,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用户正常、便捷使用。四是努力开发网络业务和功能,加快推广数字电视多样化、个性化、多功能、多层次服务内容。

(三)重视队伍建设,做好人才保障

要灵活用人机制,解决人才问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放宽主管部门自主聘用人员的权利,聘用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队伍,以解决目前乡镇数字电视管理范围广,队伍人员少问题。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骨干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数字电视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要切实重视乡镇广电网络维护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切实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高高;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2期

[2]吴新宇;当下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7期

[3]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0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