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设目标;构建内容

化学科目含有的研究性学习,采纳了分组探究的适宜性策略,构建特定课节内的化学问题,供初中学生去主动摸索。展开研究性指引之下的化学学习,有助于促动学生认真参与,提升他们所具备的逻辑属性思考技巧,便于学生解析化学难题、获取提升化学层次素养的机会。本文归结了这一学习流程的累积经验,并提炼了独有的化学学习认知。

一、实践流程

在预设的化学学习流程之内,要构造起培育学生素养的认知目标,并摸索可行的新研究模式。如果教师采纳了化学授课的新思维,就会创设出新颖的化学授课对策,为学生带来研究主导属性的学习架构。具体而言,要设置供初中学生摸索的化学事例,让学生尝试解析这一化学疑难;经由高效的化学科目调研,来明晰适宜自己的那种学习渠道。

1.创设目标

总括的目标,要落在培育学生化学层次素养、提升他们的实践素质之上。化学授课课堂,只构成了很小的学生学习空间,而平日生活构造了探究化学的宽广性空间。从这个视角看,关联起化学科目带有的原理及平日实践是本源性的学习对策,也是提升初中化学类别认知的一种前提。

2.构建内容

在明晰预设的研究目的后,就要促动学生构建调研所带有的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污染问题的授课内容时,可以倡导初中学生构造起这样的调研架构:首先,经由实地调查来明晰所在城区内江水的现存污染状态;其次,查看家庭所用居室及亲友家的居室,归结居室遭受化学属性污染的现有状态;再次,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预设走访化工厂的规划,查看矿区等区域存有的化学属性污染状态。

3.设置要求

学生可运用好寒暑假的时段来亲自落实预设的研究规划。可以在预设的多重规划之内选取一两个可行性很强的调研规划,以便完成初步属性的调研。在实践层次内的研究终结以后,要拟定涵盖了自我感悟的研究报告。报告所带有的内容,要整合科目固有的那些原理,包含感悟属性的内容、认知结果及规划的落实

状态。

4.归结感悟

在学生上交了拟定的研究属性报告之后,教师要选取优良的几份感悟报告,将它们编在一起,供其他学生参照。这样一来,学生就受到了提升研究水准的激励,从而创设出实效性的化学研究对策。带有社会性质的这一科目研究,可以展现出初中学生经由摸索得到的关联成果。

二、累积的研究感悟

具备研究属性的化学科目学习及授课,创设出了初中新颖的学习构架,与培育素养的要求相吻合。这一类别的摸索及学习,不能脱离授课教师的有序指引;在具备充足引导的条件下,鼓励初中学生发挥出调研的热情,提升获取多样化学知识的初动力。

研究所采纳的多重形式,不应限制于单调的讲解之内,而是要指引初中学生展开关联的辩论、实地查验及走访、观看关系到摸索内容的趣味性电影等。例如,在现实参观选定的化工厂以前,可以让学生搜索关联性的有趣视频,以便增添针对这一化学性产业的认知,累积可贵的调研类经验。这样的授课策略有助于拓展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面,激发研究性热情,调动初中学生参加科目探究的那部分主动性。

在旧有的化学授课程序内,学生很难学到适宜自己的那种探索思路,只能紧跟教师所预设的授课流程。在探索主导性的授课之下,要缩减教师和初中学生存有的距离,帮助学生构建起加工化学类信息、整合认知、归结独特结论的思维程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多彩的化学研究中获取丰富的调研感受,提升现存的实践。

构建在化学学科之上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初中学生接受教师的有关指引,从平日生活之内,提炼具备研究属性的化学类别专题,并运用到这一科目的摸索过程中。研究属性的科目学习是化学课堂带有的延展部分,目的在于改造旧有的灌输式授课模式,逐渐引入较开放的化学探索进程。培育学生这样的思维,有利于拓展学生获取化学认知所用的渠道,使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学习感悟。

参考文献:

[1]张明德.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文2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学习活动过程。化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化学教师引发、促进、支持、指导下,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确定问题,运用类似于化学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研究探讨、获取化学知识,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掌握和应用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化学;运用

一、研究背景

中学化学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初中化学课程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对比国内外一系列教育理论成果,研究性学习理论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适应当前全球信息化、社会学习化、教育个性化和发展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它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给了我们新的启迪。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关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知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础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设计的指导思想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主。

(一)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重实践,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校教育来说,教育学生怎样学习比教育他们知道什么更为重要。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探索、体现,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介中,评价的标准也不是判断学生学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评介学生审视问题的视角,认识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面是所有这一切都是终身学习的构成要素。

(二) 转换学生的角色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配角”,学生总是处于观摩的学习状态,面对教师,学生充当的是趋于物的角色,学生缺乏动手的机会,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很难得到全面展开。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以记忆巩固化学知识为目的,机械地复述疏于思索创新,传统文化中把人的服从作为人生的最高行为准则。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主要是关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的、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使个体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环境使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导理解和简单应用,仅立足于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优秀教师那里,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和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和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不是消极掌握的,而是积极主动去获取的。”[4]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

三、化学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面临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熟悉和研究教材、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高考动向等,而是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有变化。

(一) 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目前,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学习,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改善能力结构,增加对学生多方面的了解,提高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教师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的观念、所扮演的角色、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组织方式等不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对现代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中学化学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度的选

择适当的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形成、提高科学素质。

(二) 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活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扼杀了。”[5]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这种变化让教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知之甚少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创造一种新的学习文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与理论,而是怀揣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共同认识现实的课程发展活动。

(三) 独立教学转变为合作教学的挑战

传统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基本上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它将是一种范式的

根本转换和极其痛苦的自我更新。

四、结语

实施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发展状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置身于各种客观探究情境当中,包括各种实验情境、自然情境、社会情境和问题情境等。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伟星:《实验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 第 1-2 期

[2]霍益萍、张人红.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3]“教基厅函[199676]”附件-每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试验修订稿)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研究性 学习理念 策略探讨 实验教学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社会地位也不断的提高,随着课改的深入推广,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已经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这与我国社会发展不谋而合。如今,社会更加需要有超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广阔思维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育中完成。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启蒙课程,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其理论知识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光靠死记硬背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为此,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去完成化学试验被认为是一种好的化学教学方式。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我们也经历过初中,在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我们会对化学实验以及学习充满兴趣,因为化学实验能够激起我们学习的兴趣,可从实际的初中化学实验课上看,化学实验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

(一)实验课上学生主体地位模糊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被明显体现出来,学生依然扮演这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兴趣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更是单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认真的去思考,也无法转换思维角度去学习,更加不会应用研究性学习理念去学习,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禁锢。

(二)教师对化学实验课认知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上,对实验教学所带来的效果以及表现出来的功能都存在着单一化的认知,换言之,教师在实验课上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以及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教师在黑板上去完成实验,学生则在座位上去背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了化学实验课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如今的化学实验教学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求升学率,只重视实验课的结果,而实验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培养却完全的忽视,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与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身为主,让学生通过研究性的自主学习,更好的发展。为此,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来。

(一)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

初中化学课上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通常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为学生设计一套合理的研究方案,然后先让学生思考,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最后完成化学实验报告,由教师做出最后的评论。这时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需按照这样的过程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实践得出问题的答案。那么要实现研究性学习,就要采取以下的措施,即:

1、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而空间彼此之间进行研究与探讨,同时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信息,经过自己的整合思考,最终完成研究。

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言权,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多肯定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课当中来。

(二)将研究性学习理念灌输到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中学化学试验课上,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重要的渠道,那么在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精选,在精选的过程中应该教与研究性学习理念相结合,以确保学生所进行实验的内容对开启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他们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某中学的化学实验课,学习《二氧化碳制法以及性质》这节课时,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完成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实验。

在前一节理论课中,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了解,在当前的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出研究性学习环境,教师提出问题,如:“通过上节理论课学习,怎样才能制取二氧化呢”?

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的关注每位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以及做法,一旦学生遇到困难,那么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思维产生偏差。

最后,实验完成后,教师对每个小组所做的实验给予总结评价,并且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他们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实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使得初中化学试验课能够发挥最大的功能,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文4

研究性学习具有显著的特点: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个性发展、注重归纳、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如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与以往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对化学与生恬、与社会、与环境的联系关注得多丁。我们的第一个课题是“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对学生进行了一般性研究过程的示范,包括小组讨论、方案制定、分组收集数据、小组汇总数据、归纳整理结论、公开汇报,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思维大大地拓展了。在第二次选题研究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人体组织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物元素的调查的选题”,而是选择了一些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臭氧空洞与紫外线辐射、土地过量使用化肥的调查研究、沿海地区加碘盐的食用状况调研分析……

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换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在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既有显著的区别,又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过分夸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别,甚至对立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认识不清所致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活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结论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分析给出的和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类比和归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这种角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向学生展现人格力量,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展现智慧、艺术、毅力等人性化力量的良好契机。

二.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体现教师地位的转变

1.选题指导。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与所学化学知识相联系,选择反映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的主题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能拓宽、深化所学化学知识,浓缩化学研究过程,提高收集、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课题大体可分为三类“实验探索类、调查研究类、科技创新类”。

对于实验探索类的研究性课题应选择具有化学知识迁移和开发应用价值的课题,同时还应具有学生动手、能理解、易分析等特点。例如: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其实际运用、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实验室制取氧气中不同催化剂制氧效率的比较等等。

对于调查研究性课题应选择与社会科技直接关联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人文。如“市售补钙保健品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含量的调查”,“调查太阳能热水器的种类和原理、比较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优缺点,分析太阳能节约电能或热能的量”等。对于科技创新类的研究性课题应让学生从发现问题中提出课题,“海水中船体防腐装置的设计”、“人类与宝石”、“清洁剂的原理及其改进”、“生活污渍的清洗试验”等。

2、研究过程的指导。

第一阶段(准备和指导),介绍课题研究的意义,明确课题研究的分工,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指导撰写研究计划,修订计划并明确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展示研究的部分资料,示范性地演示研究的浓缩过程。

第二阶段(指导开展研究),收集信息,组织人员分工,设计记录表格,相关人员到相关场所开展有步骤的调查或研究,并真实地记录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特别注重自己的猜想及结论的及时记录,在收集汇总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组内交流,,撰写研究报告,对特别分歧之处应指导学生进行重复性调查或实验。

第三阶段(评价、交流、总结),在教师阅读研究报告或听取研究组组长口头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公开汇报交流、评价。在此过程中还应重视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指导,培养相互尊重的意识和共同合作的能力。

3、研究结果的评价指导。研究结果的评价重在研究过程的评价,研究方法的评价,研究过程中新点子、新主意的评价,研究过程中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完成研究任务的意志品质等的评价。

三、挖掘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探讨积极的评价机制

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评价机制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1)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2)着重研究过程评价,更多地给予鼓励,重视态度、意志、品格的价值;(3)注意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促使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发展;(4)注意个人内差异评价,灵活运用绝对评价,促进评价体系由横向比较向纵向、横向二维体系发展;(5)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促使评价主体多元化;(6)重视研究小组内的评价,注重培养和谐的竞争与协作意识;(7)注重评语性评价,淡化等第评价,使评价内容更加人文化。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文5

厨房中的化学 研究性学习 实践

随着新课程全面实施,研究型学习这一新的概念也随之出现并在各校不同程度地展开。研究性学习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从实际生产生活出发,开展调查,广泛收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重视科学方法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符合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暑假期间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其中以《厨房中的化学》收到的效果比较好。

第一,组织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讲座,从而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选题,选题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实施等问题。

第二,由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为什么选择该课题做出陈述:能够体验亲身参与探索实验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劳动成果,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获得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第三,分组分工。全体同学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收集和查阅资料,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书写实验报告及问题反思。

第四,研究目的。厨房,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场所,人们每天在进出厨房时都要用到一些化学药品。在做饭、洗刷的同时,经常伴随着这样那样的化学反应发生,你是否注意过这些反应?它们又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类型的反应?你能用厨房中的一些用品来完成这些反应的实验操作吗?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为了能够对厨房里的物品进行充分的了解,我们小组决定在厨房里进行一次化学实验探究。

第五,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客观条件:《厨房里的化学》紧密联系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应该了解这些反应原理。主观条件:取材方便,可以选择一些危险性小的实验进行研究,这对学习化学很有帮助,能够提高实验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还能提高化学素养。

第六,时间安排:2011年8月。

(1)收集资料,准备实验用品,初次进行实验;

(2)时间为2011年国庆期间;

(3)对实验进行改进,研究成果的撰写。

第七,研究成果。厨房就像一个科学实验室,在我们进行日常活动时,发生复杂或简单的化学反应。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如何除去水垢,怎么用厨房中常用的用品除去餐具上的油垢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根据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及一些生活常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平常很少关注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从而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厨房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除水垢

经常烧水的壶里会产生一些水垢,如果不及时除去这些水垢,不但影响烧水的速度,而且也使开水中含有较多的固体悬浮物,影响口感,经常饮用含这样的水也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在家庭中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水垢除去?如何操作更加容易除去水垢?研究性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尝试:

所需材料:白醋、积满水垢的水壶、少许清水。

实验步骤 :

1.向水壶中倒入白醋和少许清水,观察水壶中的现象。

2.把水壶放在炉子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壶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前未看到明显变化,加热后,水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生成速率加快。静置水壶用钢丝球清洗壶内,发现有水垢掉落。

结论:实验证明,醋酸能够除去水垢,而且加热醋酸溶液除去水垢的效果更好。

实验原理:水垢是由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在加热煮沸的条件产生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由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所以醋酸可以将水壶中的水垢除去。因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除去水垢用热的醋酸溶液比冷的效果好。

案例二:除油渍

在洗洁剂的帮助下,哪些沾满油污的碗都被洗得很干净,除了洗洁剂,在厨房用品中还有没有其他的物质也可以把油渍一洗而尽呢?带着这些疑问,小组进行了如下尝试:

所需材料:氯化钠、碳酸钠、碟子、热水、凉水、两个有油渍的饭盒。

实验步骤:

1.先鉴别两个碟子中的白色固体,白色颗粒状晶体为氯化钠,白色粉末状为碳酸钠。

2.将两碟装的白色固体分别倒入两个浸有油渍的饭盒,加入热水,均轻轻摇晃,加入少许凉水,轻轻搓洗饭盒内部,观察现象。

结论:加入碳酸钠的饭盒油渍迅速被除去,加入氯化钠的油渍并没有除去,这说明碳酸钠可以除去油渍而氯化钠则不能。

实验原理:油渍的成分是油脂,不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由于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所以碳酸钠也可以除去油污。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NaOH高级脂肪酸钠盐+甘油

案例三:白醋与鸡蛋

通过除水垢的实验,得知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如果将鸡蛋放到醋酸中能反应吗?所需材料:白醋、鸡蛋、透明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将白醋倒入透明玻璃杯中,放入鸡蛋,开始时发现,有少量气泡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生成速率加快。

2.静置一会,将鸡蛋取出,利用纸巾擦拭鸡蛋表层,可以看到有红褐色絮状物产生。

现象:鸡蛋壳与醋酸发生反应,鸡蛋壳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鸡蛋在醋酸中上下浮动。

结论:鸡蛋壳也能与醋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这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醋酸从鸡蛋壳上取出一个完整的半透膜袋。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不断得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他们认真、负责、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同时,研究性小组还将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整个拍摄了下来,还配有讲解,这不仅让研究性小组从中获得了巨大的乐趣,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真正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对于其他的小组来说也受益匪浅。可见,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只是个咨询者,不能过多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中,更不能代替他们做研究,学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因此,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对于培养研究性人才和创新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范文6

福建省霞浦县第十八中学 叶钦庚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剖析,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特点、目标、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案例 探究性 探究性实验

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我们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启迪创造发明、全面提高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但是,时至今日,走进我们的课堂,"接受性学习"的方式仍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1)误解"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目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搞科学研究,只能在少数优秀生中开展。(2)有的虽然没有这些认识,但不清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普及和推广。

事实上,与新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渗透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实施研究性学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我作了如下尝试。下面举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案例1]:课题:《燃烧的条件》为了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如下:

流程:师:创设问题 师生:启发引导 师生:得出结论 师生:引发猜想 生:设计具体验证方案 师生:验证所得结论 内容1、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 让学生观察书本P18图1-11白磷的燃烧实验,思考铜片上的白磷为何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为何没有燃烧?3、小结燃烧条件。4、 引导学生猜想热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起来。5、方案是: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6、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起来了,进一步验证了可燃物燃烧只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相同的化学知识,认知途径不同。通过(1)直接告知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可以燃烧,(2)让学生观察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起来,(3)引发学生猜想,并通过验证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会燃烧起来。不同的认知途径,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挖掘才能获得;不同的认知途径,学生中所需的思维活动的数量、深度和形式差别很大,要求学习者所要准备的知识技能也不一样,因而学习过程中可供研究探讨的层次也不相同。教师要依据研究性的学习特点、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情感目标等因素来选择具体实施研究性学习。通过分析化学教学案例,本文就研究性学习教学特点、目标、注意问题等方面做如下探究:

一、注意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 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 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 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最后达到验证某个科学结论为目的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由于着重于结果,并且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因此,尽管教师讲得辛苦,学生还是学得累。探究性实验则从化学实验的特点出发,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主动探究欲望,贯彻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积极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案例2],在讲述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试管、石蕊、酚酞、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固体、硝酸银溶液以及硝酸等仪器与药品,要求四人一组,由学生自己去实践与盐酸发生的一系列实验。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探究性实验,由浅入深,由表入里,进行一步一步的分析讨论,设疑,释疑,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盐酸的化学性质。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间也在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案例3]《原电池》一节,即从一节干电池可使灯泡发亮发问:能否利用化学反应自己来设计一个电池呢? 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实验。 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C、Zn、Fe交叉作电极,利用相同的材料作电池,用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改换 成非电解溶液等完成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对原电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等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解剖干电池,认清干电池的组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新知识分析、归纳、解决新问题——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强调的是:

(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性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程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创新精神培养只有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培养统一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推动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生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目标看,它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如[案例1]让他们自主选题,自己设计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完成课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要给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也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例如,在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前,先播放一段录象: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学生们肯定会被这仙境美景所吸引。再问: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谁?学生们联想翩翩。通过小组讨论后揭开谜底:二氧化碳。同学们面面相觑,不可置信。这时再引出实验: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化学教学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缺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作为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基础课程,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实践,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案例4]我校曾有一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特别是人为 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泼。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是以教师使用投影仪预先将几点认识遮住,待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水体污染时,更是出一道计算题,由学生解出,再投影出一种污染,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显然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题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如在教学有关“水”的知识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查阅资料、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及实地考察相结合,了解本地区水污染及其危害的情况,并就如何防治水污染献计献策。另外一部分学生就我国水资源、本地区居民饮用水的品种、价格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还可以去了解本地区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生产的水质问题等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另外,空气的质量情况调查、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我国目前的燃料情况、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及如何合理使用燃料以避免事故隐患;我国农村使用化肥情况;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情况,“白色污染”问题;铁的生锈及其防治;等等,这些都属于相似的研究课题。

4、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可在明确课题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过程、研究信息的分析、归纳、整理、研究课题总结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但不能反客为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不能变。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指导时要避免定死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鼓励学生装大胆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在题目拟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向学生推荐课题参考目录,供学生选择。调查研究时教师可作为课题组一员参与活动,及时指导。教师在充分利用当地的课题资源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发课程资源——如在学校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争取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大力支持是搞好研究性学习课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社会调查型课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专一性与发散性,独立性和群体性,限时性和不限时性,单科性和夸学科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生的活动健康发展、热情持久,真正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而这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自主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加速自我完善的过程,做一个能胜任21世纪教育重任的合格老师。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具体的实施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但不管怎样,在化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很好的载体,我们做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注意研究性学习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同时在开展研究性教学中注意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尝试和实践,相互间不断交流体会,共同提高。

附:主要参考文献

1、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学研究,2001(7-8)

2、李昭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8)

3、刘知新,《化学教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