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销售工作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销售工作内容范文1
关键词 科技传播;农产品返城;渠道;大众传媒;会展传媒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92-03
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通过农业科技传播,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便利的技术、农资和信息,同时在农产之后,也农产品的返城销售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尽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极作用。
1农产品返城的渠道分析
关于农产品返城,本文的定义是在满足农村市场和其他农业加工市场之后,将农产品适时、适宜地送进城市市场,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新鲜、丰富、健康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农产品的绿色、有机、环保品质要求。由此可见,农产品返城的渠道十分关键,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销售渠道:
1.1专业市场销售
专业市场销售就是集中销售农产品,一般规模比较大,区域辐射力比较强,销售商品种类全面,销量较大,能够满足本地区不同客户的需求。能够对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针对需求和供给情况,对市场信息集中分析和作出应对,从而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能够减少运输、储存、加工的成本,做到规模效应。这种销售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2销售公司销售
销售公司销售是指建立专门的农产品销售公司,由公司出面从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种类的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再集中销售。他们之间可以是长期的契约关系,也可以是临时的买卖关系,这种方式为“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
1.3合作组织销售
合作组织销售是一种自发性和区域性比较强的销售形式,如贩运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销售农产品。与销售公司不同的是,合作组织一般不采取先买断再卖出的方式,组织与农户之间大多是一种委托的关系,更加灵活。销售组织把不同农户的产品集中起来,或者直接出售,或再加工实现产品增值,一定程度上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不仅将“小农户”和“大市场”联系起来,而且还有效地减少了风险。
1.4销售大户销售
这种销售渠道往往是由农村中比较能干的人来建立,把本地区的农产品集中收购,再联系外地的市场;或者先联系外地的买房,直接到田间收购,减少了运输和销售成本。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有很强的适应性,也比较适合农村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1.5农户直接销售
农户直接销售就是农户通过自家的力量将农产品销往周边地区,这也是销售大户出现的前提。可以根据本地区农产品需求情况灵活地、适时地组织销售,既能销售商品,又能满足本地区和周边区域的市场需要。而且没有收购商和中介商的盘剥,农民的获利空间比较大。但是这种销售方式比起集中收购、销售来说成本比较大,而且可能存在没找到最需要的市场而导致价格较低。
1.6网络销售和促销
网络销售即通过互连网络进行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是一种新兴起的销售方式,正在逐步被人们重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方式面对的顾客群较为广阔,信息传播速度快,市场需求旺盛、节省交易费用等,但同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
2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的影响
2.1科技传播的含义
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科技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大众传播媒,这是它的主要普及的工具和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媒渠道的迅猛发展,科技传播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现代传媒的功能逐渐专业化和智能化,在科技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科技传播的内涵包括向受众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教授科学方法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科技信息的传播过程是由“信息的产生至加工处理至传播至接收至分析利用”等环节组成的。科技传播锁传递的并不是新知识,但却是新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和渠道,通过科技传播,科学家与公众关系得到了连接。农业传媒通过与农业科技学界的交流和合作,对已有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进行加工处理,将其传播、普及到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中,起到增强国民素质和发展现实生产力的作用。科技传播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各方面,重塑和引导人们对农业科技信息的价值观念,并指导其行为方式和路径,使人们逐渐树立起农业科技意识,用农科知识、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行动,从而为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力量。
2.2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的促进作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一年甚于一年,尽管如此,农产品供需不平衡、价格下降和农民增收效果不佳等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业基础地位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对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非凡。而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是关键所在。
在农产品市场,生产、技术、销售、加工和运输信息流通速度慢和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的网点、规模和设备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难以协调。农产品销售中的农业技术的支持、农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定货、销售、运输、加工、广告与付款等,都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业大市场的传送带。因此,现代农业市场的高效运作离不开科技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正面效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其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通过完善的科技传播体系,会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和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等问题,从而解决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
2.3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极作用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是传媒工作者通过大众媒介向农业科技工作者或农民等受众传递科技信息,然后又接收反馈信息的相互传递过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信息的传递要经过事实至媒体至受众至媒体至事实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信息不对称则普遍存在于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虽然涉农媒体通过各种努力收集关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各种科技信息,但是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业生产实际之间的信息往往会有一定的差距。农业科技信息和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的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涉农媒体在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同时,也同样需要了解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和他们对信息的反应来调整传播内容和模式。然而对于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人员的信息,媒体不可能完全掌握,因此媒体和受众之间也同样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所以,农民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科技信息的获取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寻求市场信息、联系市场,同时市场对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信息也较为滞后,容易出现信息提供和农户所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在农产品集中返城销售上,供给方信息和需求方信息不协调,商品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协调,给农产品返城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在返城销售工作人员和农户之间、工作人员和最终需求者之间建立行之有效交流方式。
3 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的影响方式
3.1大众传媒形式
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工作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七大类媒体实现,即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网络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是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随着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报纸的需求程度也加大,对其所传播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加大了。所以报纸与农民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农民可以通过定制专门针对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报纸,了解目前农产品市场行情和需求状况,了解农产品返城工作的最新进展,甚至去联系固定的返城渠道。
2)杂志
对于农民朋友,尽管与报纸广告相比,杂志明显地缺乏时效性,但可以利用其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分专题地介绍农产品返城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需求,让农民集中学习其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发放给农产品返城渠道中的其他信息接受者,向其宣传、推广更好地农产品,建立固定的农产品返城渠道。
3)广播
对于农产品返城工作来说,广播可以作为一种新式的科技传播模式,其受众广泛,年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跨度都比较大,而且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即时性,收听时间随意性较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尝试,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产品返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给农户带来的切实好处。
4)电视
电视是比较直观的一种传媒形式,能够将生活中所见所闻联系起来,容易为大众接受。尤其在农村地区,电视无须对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准有严格的要求。即便不识字,不懂语言,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广告中所传达的内容,几乎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成为一种最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可以作为对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传播工具。
5)户外广告媒体
可以在露天或公共场合,将具有地方和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信息通过广告向广大受众传播的方式。可以选择农产品返城工作较为集中的地区,根据该地区消费者的共同心理特点、风俗习惯来投放,也可以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以墙体广告等形式做宣传农产品返城的具体工作形式和益处。
6)网络
网络无疑是科技传播工具中的一匹黑马,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科技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依赖它。可以深入研究农产品消费者的需要及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对信息进行分类,对农产品返城工作进行宣传、对具体的农产品进行广告,或者是获取更多、更新的返城渠道信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农产品返城工作铺平道路。
3.2会场传媒形式――以山西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农产品返城工作为例
农产品返城工作的推进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一边是农民的销售难问题,一边是城市里的高菜价,怎样能把这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是此项工作的关键所在。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要把餐桌和田间地头直接联系到一起,真正做到直供直销。山西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已成功以会场传媒形式开展农产品展销会4次。以两次为例说明会展形式对农产品返城工作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27日至10月8日,2012山西首届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在太原举行。本次展会荟萃了山西省各科普惠农示范基地200余种特色农产品进城销售。包括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食品及饮料;家禽养殖产品及加工食品;特色饮品,特色保健食品,特质食品、精细食品和方便食品;传统工艺、加工生产食品等。展销期间还举办山西科普惠农成果展,以及山西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招商、交流、销售会和团购会。
2013年7月25日至28日,山西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展。展示会吸引了山西省内上百家知名涉农企业参展,很多是各县(市、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受表彰单位、科普惠农绿色通道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企业,旨在展示山西省科普惠农成果、扩大科普惠农影响、引深科普惠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产品返城工作是一项利农益民的工程,需要建立长效、健全的营销渠道,将农民的田地与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紧密联系起来,将新鲜、丰富的农产品及时送到城市市场。在这项工作中,积极利用科技传播工具、科技手段传播产地信息、市场需求和供货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传播工具也以大众传媒和会展传媒等多种形式促进着农产品返城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通生.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科技新闻传播[J].新闻爱好者,2009(8):29-30.
[2]伍正兴 王章豹.试论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特点[J].科普研究,2010(6):50-53.
[3]许亚丹,单冷.科技传播的作用分析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1(12):41-44.
[4]曾国屏.科技普及及传播:走向新的繁荣[J].中国图书评论,2009(5):54-55.
农业销售工作内容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优势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通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投入,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蔬菜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蔬菜标准园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产量稳定,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节本增效10%以上。标准茶园要求树健壮,树冠结构合理,覆盖度在80%以上,产量基本稳定,名优茶产量20kg/亩(干毛茶)以上,或大宗茶产量150kg/亩(干毛茶)以上,具有标准化、清洁化加工条件,茶叶产品全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实行品牌销售,产值和效益较高。
三、创建内容
对已经确立的25个蔬菜标准园和16个茶叶标准园,树好创建园地标牌,明确标示种植品种技术、创建目标、创建责任人等内容。通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投入,实现蔬菜茶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等“五化”目标。
四、重点工作
(一)培训指导。各县(市、区)农业(蔬菜)部门要组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明确技术标准,组织专家和技术员深入到蔬菜茶叶标准园,开展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和服务,切实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有效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蔬菜茶叶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业(茶业)部门、农技人员、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蔬菜茶叶标准园进行现场观摩。
(二)总结验收。各标准园所在县(市、区)农业(蔬菜)部门要根据创建活动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专家进行总结和验收,并将结果报至市经作站。
(三)加强宣传。各县(市、区)农业(蔬菜)部门要积极向农业信息网等媒体报送有关“蔬菜茶叶标准园创建”情况,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宣传报道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进展、成效及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标准园创建活动是落实2012年中央、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指导。市里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市经作站及相关科站和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创建活动指导小组,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县(市、区)农业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加大宣传力度,协调相关单位,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推进创建活动落实,确保蔬菜、茶叶标准园创建活动有力度、有声势、有成就。
农业销售工作内容范文3
一、农业科普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农业科普图书既要求作者有很深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积淀,又要求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把实用的生产技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第二,农业科普创作对农业科学相关内容的把握要十分准确,语言上又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习惯。但由于农业科普图书往往销量抵不上一些传记、经济类图书或者小说之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进行农业科普创作的积极性;第三,编辑队伍素质不高。农业科普图书的出版除了要求编辑具备基本的编校技能、强烈的市场意识、发现和培养作者的能力外,还要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然而,目前很多参与农业科普出版活动的编辑,其综合素质并不能适应新时代科普出版的要求。
(二)选题面窄,种类不丰富
农业科普图书应以适合农民口味、贴近农民生活实际为标准。目前,农村读者急需的选题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它是当今农村科普的主要内容。农民购买这类图书就是希望从中获得能科学致富的信息;农业基本经济知识,当前涉及农村经济领域方面的图书还较欠缺,农村科普图书应增加价值规律、生产、销售等基本的市场经济知识,特别是农民生产时需要的最新生产信息,帮助农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基本法律常识,目前法律的普及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识也是农业科普出版应增加的选题;生态环保意识,我国农民的环保意识还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农村还较为普遍,农业科普图书还应增加引导人们用科学精神去改造生活、改造落后环境等内容。当前,农业科技类图书的大量出版适应了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求,但是却忽视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
(三)选题重复,定位不准,缺乏创新
当前,农业科普图书选题重复较多,内容上多停留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介绍,滞后于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忽略了科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群众很难及时读到优秀的农业科普作品。同时存在互相抄袭、胡乱拼凑、知识老化等现象,创新内容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科普图书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对读者进行细化、对市场进行细分,了解读者的需要,明确自身优势,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然而,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普图书在叙述和表达上较为生硬及厚重,失去了应有的通俗性、趣味性,很难为读者所接受,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普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四)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
我国大多数出版社多是请农业专家和教授编写农业科普图书,大部分农业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通常是通过网络、期刊、报纸等媒介来寻找信息,而不是通过到农村与读者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来获取信息,很多编辑对农村发展调研不多,对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了解较少,导致选题和图书内容脱离了农村实际情况,图书生产者与图书消费者出现出版信息脱节的现象。此外,有些出版社是受近几年“三农”图书市场快速膨胀的吸引才开始出版农业图书的,缺乏农业图书选题策划、组织编辑及出版经验,对图书质量把握不准,难以满足农村读者的要求。
(五)出版发行模式单一,营销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农业科普图书的发行模式仍以新华书店为主,而且新华书店发行工作一般只能做到县一级。按照新华书店的发行模式,图书从出版社到读者手中需要的时间长且环节多,影响了图书的流通速度。而且,正因为流通环节多,从读者到出版社的信息反馈也难以做到及时和准确,不利于科普图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虽然网上销售、直销等非店铺销售处于发展中,但在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店铺销售仍将是图书销售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式,对于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的广大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的覆盖面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科普图书供需脱节,农民买书极为不便。所以,在关注科普作者的培养和科普图书本身质量的同时,科普图书的发行模式也应紧跟时代,推陈出新。另外,科普图书的经济效益往往不高,出版社往往不愿意花太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宣传和其他方式的营销。
(六)农村图书市场庞大但不成熟
首先,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文化氛围不浓,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多还是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没有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习惯,农民很少主动购书读书。其次,从阅读心理探究,较之看电视和接触多媒体相比,读书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处理方式,属于更深度的阅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民对读书学习存在畏难心理,他们对自己能够通过看书来解决现实问题没有信心,自然也很少会购书读书。
二、解决农业科普图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努力打造科普人才队伍
培养专业的农业科普创作人才是解决农业科普作者缺乏问题的根本途径,应加大吸收与培养力度,可以在高校中发现和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从事农业科普创作。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以明确科普著作是科技成果的一部分,在有关职称评定中,应明确科普图书与学术专著、科研论文享有同等地位。对于科普编辑而言,应明确工作要求:首先,要更新农业科普观念及出版观念,勇于创新。其次,应适时补充农业科学知识,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第三,还要树立市场意识,拓展工作职能。
(二)针对不同内容的题材选用恰
当的表达方式对于农业实用技术类,要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多引入实例为基本特征,所介绍的知识与方法应切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能回答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农业基本经济知识类,要以深入浅出的理论和形象生动的实例帮助农民了解市场经济规律,找到市场缺口,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基本法律常识类,应避免采用生硬的分条罗列的形式,避免出现难懂的法律名词,注重实例和图片说明;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类,在举例时应侧重找一些与农村生活、生产相贴近的例子,使广大农民读者切身感觉到科技只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手段,要慎重考虑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否则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迅速找准自身定位
农业科普图书市场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明确了定位,才能求得发展。一方面要注意读者定位。只有拥有了读者,农业科普图书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意义,农业科普的效果才得以实现。读者既是农业科普图书的消费者,是农业科普图书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农业科普效果的反馈者。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市场定位。农业科普图书的市场定位应考虑读者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还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及行业状况分析。
(四)强化科普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农业科普图书是“三农”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出版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精品农业科普图书,就必须做到选题要贴近不同地域农民的生产实际、编写要贴近农民文化水平、定价要贴近农村经济实际,即出版科普书籍要体现农民“用得上,看得懂,买得起”的原则。
(五)积极创新选题的思路
对于科普图书而言,内容的先进性是第一位的,介绍陈旧知识的科普图书是没有市场的。这就需要从科学内容、出版思路、装帧设计等方面不断地为农业科普图书注入创新元素。为此,应根据新生代农民的需要积极拓宽选题的覆盖面,丰富选题的类型;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读者需求的变化,应及时策划出版一批介绍新成果、新观点、新构想、新操作规程的图书,以保证用最新的知识占领市场,服务农民;对于有市场潜力的好选题应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开发,以使其效益最大化。另外,科普图书还可以与影视专业合作,将一些优秀的科普影视节目制作成科普图书,使优秀的科普影视作品能够以图书的形式广为流传。
(六)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发行
农业销售工作内容范文4
关键词:农药经营主体;农药监管;农产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41
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它对农业的防灾减灾、保产增收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又是一种有毒物质,管理和使用不当,严重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甚至危及人畜生命。在当前农业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转折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涉及民众健康的民生问题。加强对农药市场执法力度,强化对农药销售和使用的监管工作,是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绿色、有机、无公害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1 抚松县农药经营企业现状
1.1 农药经营单位的主体
全县共有60个农药经营单位。其经营主体资格按性质分为5类,挂靠在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各县、乡(镇)植物医院和农技物质服务部24个,企业性质是国有独资;挂靠在农村供销合作社15个,企业性质为集体所有制;挂靠在供合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17个,性质为股份制或有限公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性质为其它内资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商店3个,性质为私有或个体。
1.2 农药经营单位的特点
按农药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级,县级15个,乡(镇)40个,村级5个。其销售方式,县级经营单位以批发、零售为主,乡(镇)和村级的经营单位以零售为主。农药经营单位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
2 抚松县农药市场监管现状
2.1 农药监管机构主体
1999年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农药监督管理站。执法人员由县农技推广人员兼职,受农业局委托行使农药管理职能。2011年成立抚松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下设5个执法中队。农药、肥料、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队负责农药市场的监管工作。执法人员由县农技推广人员兼职。2014年成立独立编制的农业综合执法队,受农业局委托行使农资市场(农药、肥料、种子执法检查)管理职能,执法人员从农技推广站中分离出来。
2.2 农药市场监管的主要措施
2.2.1 搞好农业法规宣传,坚持为“三农”服务
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权益和“12316”公益服务电话的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广泛宣传《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乡镇、村屯结合科技培训,向农民宣讲真假伪劣农药识别、套证侵权、一证多用,无证经营、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种类、农药标签解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农民在购买农药时的维权能力。
2.2.2 建立限用农药销售可追溯管理制度
开展高毒农药销售实行定点,专柜专帐经营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高毒农药是否设置专柜经营、专帐登记,购销台帐内容记录是否规范,对高毒农药台帐记录内容不规范的经营单位,进行详细指导。建立和完善高毒农药定点专柜经营可追溯管理制度。目前建立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专柜15个。
2.2.3 农药产品标签专项检查整治工作
开展农药标签整治检查行动,重点检查区域是边远乡镇、村屯基层农药经营店;重点检查内容有国家禁限用农药、农药产品有效成分不足或随意添加其它不明成分、种类与登记不符、冒用农药登记证号、假劣农药、标签不合格农药、种衣剂、食用菌用药及近2a农业部和省农药质量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农药。每年完成抽检农药产品标签300个。对在检查中发现经营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产品的经营单位,给予警告和处罚,并责令其将不合格农药产品,返回厂家,立即停止经营销售。
3 新常态下对加强抚松县农药市场监管的建议
3.1 修改条例,理顺农药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发展,农药监管对象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1997年5月颁布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中规定7家单位可以经营农药,而现实的农药销售领域已由大量个体经营者和民营企业组成,国务院文件(国发[2006]30号)要求,农业三站不再允许经营农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修改《条例》理顺农药经营主体性质,避免执法人员角色转换和错位,有利于农业综合执法队加强对农药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整治力度。
3.2 “互联网+”农药经营备案管理制度
利用网络健全优势,搭建监管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对经营主体和经营产品进行备案登记管理;通过“互联网+”对经营单位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等进行时时监督。经营单位把国家禁限用农药、高毒农药的进货,销售情况及时上传互联网监管平台,以便农业综合执法队对其进行网络动态监管。通过实地检查与网络动态监管相结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及时和迅捷地对农药市场进行监管。
农业销售工作内容范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0〕2号),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为基础,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上市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二)目标任务。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从2010年10月1日起,在我市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禁止有毒、有害农产品上市销售,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上市销售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标准。
二、准入范围
凡进入我市各区县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销售的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初级农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应当符合准入条件,否则禁止进入。
三、准入条件
(一)凡进入我市的上述农产品,应当随附下列五项中的任意一项证明材料。
1.农产品生产单位或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的产地证明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或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出具的自律性检测合格证明。
2.由畜牧兽医部门出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及获得农业、畜牧、商务、检验检疫部门共同认可的出口农产品示范区资格等质量安全认证有效证书复印件,以及近一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4.对于进口的农产品应具有我国政府认可的出入境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卫生证书。
5.对未取得相关证明的农产品,除农民销售自种自养的少量农产品外,实行入市登记、现场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检验不合格的,禁止在市场销售。
(二)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3次抽检不合格的,其产区的相应品种6个月内禁止进入市场销售。
(三)具备包装条件的农产品,在包装、标识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志管理规定。
对上述销售的农产品,农业(畜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监督抽检,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1.各类农产品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应自主设立专用检测室,配备符合检测要求的速测仪器和相应的检测人员,开展日常自检工作。
2.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的检测人员由辖区内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检测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接受辖区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市、区县各主管部门要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等设立的质量检测室加强管理,监督各检测室进行公正、公平、科学监测,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准确。
(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要按照市场准入及相关标准要求,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市场准入农产品为重点,加快标准化基地技术条件、种养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等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加大农业标准培训和推广力度,扩大标准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建立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从生产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大认证审核和证后监管力度,不断提高“三品”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三)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
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改造经营设施设备,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查验购销登记制度、质量抽检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清退制度,提高经营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五)搞好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
各级农业(畜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有关服务工作。一是指导农产品生产单位或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产地证明,规范格式,做好证明材料服务工作。二是开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监督抽检力度,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关。三是指导和监督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建立自律性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所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市水务局、市药监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检验检疫局(市商检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市场准入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工作信息,对重大、紧急问题要及时报告。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各区县、各部门要把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农业、工商、卫生、畜牧、水务、药监、商务、质监、财政、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农业、水利、畜牧部门分别负责对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依法开展农产品检疫检测工作,加快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疫检测机构建设;卫生、药监部门负责组织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质监部门负责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范的立项、审批、编号和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规划建设和生猪屠宰厂(场)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搞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管理,指导市场主体方建立农产品入市登记、信息公示、不合格农产品退市等制度,依法处理、处罚农产品销售企业和批发市场经营者销售违法农产品的行为;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出入境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体系建设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要进一步落实农产品“三品”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创建和“三品”认证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农业销售工作内容范文6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内容;应用;广东佛山;禅城区
中图分类号 TP311.52;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04-0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佛山市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了“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在该区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罗南生态园推广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源头监督信息化管理、农产品的售后追踪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以计算机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为基础,通过网络实时通讯、大型信息处理技术、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而成,让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也能及时掌握各销售点所发生的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并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快速追踪,准确定位,及时召回,在事后能根据记录的生产信息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
1 系统建设主要内容
该系统主要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个部分组成,现结合系统在罗南生态园的应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作简单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完成对耕地、农产品属性、种植农产品的工作过程等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子功能:耕地信息管理子系统、农产品种植计划管理子系统、农耕工作日志登记子系统、农耕工作查询子系统、农产品种植信息查询子系统。
1.1 农产品耕地信息管理子系统
负责对生态园内的耕地信息进行收集和登记:把园区内有关的耕地以“块”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登记、管理。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面积、形状、所处位置、土壤性质、酸碱度、开发时间、适种植物、管理人员、摘要信息。
1.2 农产品种植计划管理子系统
负责对生态园内的各块耕地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种植计划信息进行收集、登记、管理。农产品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编号、农产品名称、产品特性等。种植计划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计划种植时间、种植品种、预计产量、计划填报人、实际实施时间、实际种植、实际产量、实际信息填报人。
1.3 农耕工作日志登记子系统
负责对各块耕地的农耕工作情况进行收集、登记、管理。对于种植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包括例行检查、异常情况等)也在该功能中登记以便管理。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发生(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包括日常工作、异常情况、例行检查等)、发生(工作)内容、使用物品、使用时间、使用数量、工作(结果)情况、工作人员、批准人员、登记人员。
1.4 农耕工作查询子系统
通过子系统可以对某块地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农耕工作情况进行查询,可以对农耕工作信息进行多条件、多组合的检索,可以对耕地的工作计划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查验、比对。
1.5 农产品种植信息查询子系统
通过子系统可以对生态园内有关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种植情况进行查询。
1.6 “生态园农产品导游信息”管理系统
在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专为生态园观光游览活动建立的“生态园农产品导游信息”管理系统,其目标是能够通过自助终端的形式让游客查询园内目前各类农产品的种植情况,在让游客获得更多的农产品种植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园区管理者是如何对农产品种植工作进行规范化的追踪和管理,让他们对农产品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
2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
2.1 电子支付手段
生态园区内的销售网点需采用了佛山地区已广泛应用的城市一卡通系统——“广佛通”卡系统,在佛山地区的发卡量已达到380万张,加上岭南通已有的1 500万用户,可在佛山市所有公交、地铁进行支付应用。通过布设在销售网点的“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在进行扣费的同时,已经把相关交易信息和持卡人信息进行关联,一旦出现有问题的产品,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持卡人信息快速找到持卡人。对于没有这些卡片的游客,在自愿获得追溯服务的前提下,可临时购买“广佛通”卡或进行手工登记,以备追溯服务的需要。
2.2 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的应用
在生态园区内的销售网点布设的“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该产品针对商场、农贸市场等常用的电子秤进行了技术革新,把传统的电子计价秤与IC卡收费、信息安全处理、网络通讯等多项技术集成一体,形成了最新型的智能收费计价秤。使用的时候,跟普通的电子秤一样,自动称重、计价。该电子终端在进行称重与扣费的同时实现电子信息的采集,把相关交易信息和持卡人信息进行存档,并快速地上传到当地的智能节点机,再由智能节点机上传到系统的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接收到电子终端交易信息后,一方面作为销售网点、广佛通公司之间财务结算的凭据,进行快速的电子结算,另一方面也作为市民购买商品的凭据存储于追溯系统的数据库中心。一旦出现有问题的产品,管理部门就可以将销售信息与持卡人信息进行比对,快速找到持卡人,做出相应的处理。
3 追溯系统使用情况及效益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把农产品生产信息、检测信息、销售信息、消费者信息等有机联合起来,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源头就开始,直到产品零售至个人,都纳入了管理范围,通过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时对产品的状态进行跟踪、管理和追溯,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信息化监控提供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为解决生产源头监控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4 建议
从“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实践情况看,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标准化程度低,缺乏追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约束,建设投入大等原因,目前农产品追溯系统推广应用较为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为促进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以推进农产品追溯管理工作。
4.2 推进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重要基础。农业标准化要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按照量化、统一、科学的原则,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建立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1-2]。
4.3 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规
农产品追溯管理在我国相关工作仍处起步阶段,应尽快地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专门法律法规,明确追溯管理的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的核查,结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记录、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3-4]。
4.4 加强对生产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鼓励和扶持力度
目前,我国建立可追溯系统还处于试点阶段,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发展。扩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试点的范围,让试点企业在该地区或行业中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到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中来[5]。
4.5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意义的认识,强化农户参与农产品生产追溯制度建立的思想意识,形成生产经营者自律、消费者支持的局面,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6]。
5 参考文献
[1] 丁永辉,胡长效.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07,27(4):18.
[2] 夏洪波.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市场经济管理,2013(4):20-22.
[3] 吴唐福,彭世英,赵明平.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产品检测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7):321-322.
[4] 姜洋,王雷.基于可定制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22175-2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