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1

生物学概念不仅是生物学科的基础,而且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在生物教学中,许多章节是围绕概念展开的,并通过判断、推理和论证形成新的概念。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生物学科全新的认识。

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掌握概念和由概念组成的系统,通过对概念的学习加深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核心概念是指对于本节课乃至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起到一个统领、主导作用的概念。抓住了核心概念就等于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命脉,掌握了核心概念就等于掌握了高中生物知识的精华。

二、生物学核心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知识的“细胞”。概念是反映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性或联系的思维形式。

生物学概念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生物学对一象本质特征或共同属性的反映。例如,通过对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蚌蠕,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进行抽象、概括,抽取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即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就形成了种群的概念。

关于核心概念的定义,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认为: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本文中的“生物核心概念”包括生物学科中重要概念、原理和理论。

三、生物概念教学策略、方法

1.提供范例,丰富想象。范例与表象是学习者获取概念最基本的条件与基础。范例可以从外部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是具体感知到概念形成的过渡和桥梁。因此,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应该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范例,丰富他们的表象。充分利用实物、图像、模型、实验演示、现代电化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表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有关的表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对感性认识的辨别、分析、抽象形成假设,并在生活过程中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反馈,逐步形成一些日常概念。这些日常概念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利用好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

2.比较概括,抓住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概念的关键属性与无关属性是一起出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概念的关键属性越明显,学习就越容易;概念的无关属性越多,学习就越困难。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其一,突出概念的关键属性。例如,在讲酶的概念时,抓住“活细胞产生、催化、有机物”这些关键属性。其二,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比较、概括,从而抓住概念的关键属性。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类事物、现象加以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概念之间的混淆,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概念。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推广到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去,从而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例如“无性生殖”概念的提出,可以通过对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生殖和抱子生殖的本质属性的分析不时由象概括出来。

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变式是指在提供感性材料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改变事物的非本质属性,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来促进概念的教学的准确、有效。提供反馈与运用变式都必须在知识应用过程中进行。应用概念解答各种作业题,不仅有助于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只有在学生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给予指导和提供反馈信息。

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分类。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能使学生将所掌握的概念纳入一定的系统中去,则所学的知识就会融会贯通,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用概念链的方法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基因―DNA―染色体― 一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让概念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5.比喻教学法。采用比喻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讲“细胞膜的结构”概念时,把细胞膜比喻成一堵墙。墙是由两行砖垒成的,比喻成磷脂双分子层;墙的内外两侧各抹了一层水泥,水泥比喻成覆盖在内外表面的蛋白质,而把砌在砖缝中的水泥比喻成镶嵌或贯穿在其中的蛋白质。只不过墙是“死的”,不具生命现象;而细胞膜是“活的”,具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比较容易理解这个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J・S・布鲁纳曾说:“概念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核心。”如果我们将知识结构比喻成一个生物体,那么,概念就是构成这个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的学习也尤为重要,它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概念的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呢?

一、利用古谚语,赋予生物概念的生活味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传统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概念的灌输及解题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概念都是死记硬背,再在解题中机械套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想要扭转这种局面,让生物概念一改传统的严谨、枯燥,而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赋予生物概念“生活味”。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古谚语,它们直观易懂、脍炙人口,又蕴含了很多生物知识。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的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概念;“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讲的是生物学中的变异现象;再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的是生物学中的条件反射现象,还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讲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关系等。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利用这些古谚语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生物概念浅显、生活化地表现出来,既增加了概念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概念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采用设疑法,化解生物概念的复杂度

教育心理学指出:“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的启发剂。”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问题设计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创造力。在多数学生看来,生物概念的学习抽象、难懂,这时就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最终达到掌握和理解生物概念的目的。

在设置疑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水平,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生物概念;其二,教师要根据生物教材中的重难点,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其三,教师设疑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窄,限制学生的联想,又不能太宽,使学生的想象内容毫无边际,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只有采取灵活、适度且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

三、通过对比法,分清生物概念的差异性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概念,如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等,这些相近或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很容易被混淆,成为学生理解概念的障碍。而学生在学习中,因为一字之差而产生的错误不以为然,认为只错了一个字,不要紧,不加重视,导致对生物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而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澄清概念的模糊认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避免错误认识的产生,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生物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通过图解法,使得生物概念系统化

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图解法来进行生物概念的表述,不仅能有效地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字信息,而且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和流程形象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深入地理解,同时有效改变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记忆方式,从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究。

教学中,教师也应教给学生绘制概念图标、曲线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让生生之间相互点评、修改。这样不仅让概念的本质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而且还能避免学生因为复杂的文字表述而出现记忆上的遗漏和错误。

除此之外,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物概念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概念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概念生成

在概念教学中,将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四个步骤,每个步骤依据不同的概念选择不同的策略,如下:

一、概念的导入策略

概念的获得和掌握标志着学生对客观事物已有了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一般是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的。如果借助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基本特征,以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因此,教师在讲授概念时,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直接观察具体事物的机会,或者可以提醒学生动用已有的感性经验,以此增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思维过程从个别现象向一般规律发展。

1.科学史导入

展示概念的由来,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发现史,从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到萨克斯的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再到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这段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经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漫长过程。当然,经历了对这一“漫长过程”的学习后,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这样既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又例如在“基因的分离规律”教学中,先把孟德尔研究遗传获得成功的三个原因及基因的分离规律对遗传学乃至对生物学的贡献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充分调动学生对概念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好科学史,不仅能帮助我们教学中完成概念的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创设知识情境,能培养学生联想力,快捷掌握概念。如在“内环境”的概念教学中,首先清楚交代了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三个部分后,提出“细胞外液是否就是内环境”的疑问,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包括内环境的液体,但不全是内环境的液体,还包括如脑脊髓液等,从而掌握“内环境”的概念。

3.演示实验导入

开展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自主性。因为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经辨别、抽象、分化、构成假设、进行验证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在获得同类生物事实或现象的共同特征的同时,教师再加以证实,最后抓住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的内涵,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酶的概念”教学中,首先展示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两组酶作用特性的比较,然后启发学生对实验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与概括,明确酶的来源、化学本质和催化作用的特性,从而掌握酶的概念。

二、概念的生成策略

1.剖析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具有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才能牢记它,应用它。如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其内涵是:(1)从功能上看: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2)从化学本质上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3)从结构上看:基因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构成;(4)从位置是上看: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所以,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结构单位。其外延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等。

通过这样详细、全面的剖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就全面、深刻。这是一种很常规也很实用的掌握概念的方式,是对科学概念正确阐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很多教师经常会罗列并发散出一系列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增强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2.紧抓关键字词

从概念的基本构成上看,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灵魂和躯壳,关键词和关键语则是支撑概念的骨架。生物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一些字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的,它往往提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生物概念的关键字词,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关键字词入手。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这些要素,在生物概念题的解答中,当然就不可避免的“误入歧途”。例如“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从中能找出几个限制条件,即“同一时间”、“一定区域”,最关键的还要落实到“生物种群的集合”上,换言之就是“全部生物”。教师讲课时也要用特殊符号标识出来,给与醒目提示。学生在判断是否为群落时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的依据。又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了,这个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来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再如:“相对性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任一个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概念。

3.创设比较情境

比较法就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启发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比较法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明确其本质特征,克服混淆不清的毛病。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共同性和相关性。如对染色体、DNA、基因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比较;

(2)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如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注意概念的相对独立和相互联系,找出它们的对立和统一面。如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概念,从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认识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4)把某些具有层次关系的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组成结构上的联系。如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比较。

不同的概念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类同,但就其本质而言肯定是迥异的。因此,细致而准确的观察概念间的差异,合理的联想类比、迁移求异应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良策。正如“孪生兄弟的不同,是在他们距离最近的时候才易辨识”。通过对概念关键属性的对比及去同求异,应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从而使两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

4.运用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讲授时采用恰当的比喻加以说明。如讲“光合作用”可形象地比喻成绿色工厂:厂房是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是有机物,动力是太阳光光能。教师让学生联想自己所熟悉的工厂来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又如在讲:“DNA结构”时,把双链DNA分子比喻成螺旋状的楼梯,两条主链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互排列形成长链,好像梯的扶手;两条长链之间的横档碱基对组成,像楼梯的阶梯。这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概念的巩固策略

1.精选概念习题

当学生形成某一生物概念后,不应停留在下定义或做注解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概念,将已学概念推广或引申到同类事物或相关事物中,解决新的问题,力求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建立概念系统,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基因分离定律第一课时配套的部分概念习题如下:

(1)性状分离概念习题:雌雄白毛绵羊,产生的后代中有白毛和黑毛两种,这种现象称为(C)

A.细胞分裂 B.基因自由组合 C.性状分离 D.性别分化

(2)显性性状概念习题:纯种白毛绵羊与纯种黑毛绵羊,产生的后代只有白毛绵羊。绵羊的白毛称为(A)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性状分离 D.性别分化

(3)相对性状概念习题: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被称为相对性状的是(D)

A.棉花长绒和粗绒 B.番茄红果和圆果 C.家兔短毛和白毛 D.水稻早熟和晚熟

(4)杂合体概念习题:下列生物属于杂合体的是(D)

A.AAbb B.aa C.AA D.Aa

(5)纯合体概念习题:下列生物属于纯合体的是(B)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6)测交概念习题:属于测交的是(D)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2.构建概念图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构建概念图策略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它是巩固概念的主要策略。它引导学生通过对已学概念的回顾,梳理概念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画概念图的方法,组成概念体系,使新概念恰当地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构建出概念图。构建概念图,一方面能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避免机械记忆;另一方面还可实现长时间记忆,使回忆更容易。

又如:

遗传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用豌豆种子形状说明)如下:

通过构建以内环境组成为中心的概念图(如上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以及内环境稳态的理化特性等。读图分析、自我构建都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概念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反馈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认识。

四、概念的强化策略

概念的运用既是学习概念的目的,也是检验概念掌握的标志。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实际,设置概念应用的问题情境,适当地进行概念应用的模拟练习,学生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例如:

(1)人类白化病遗传图解如下:

教师展示了人类手的惯用性遗传图解,要求学生写出部分遗传学基本概念实例: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体、杂合体。学生根据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迅速作出了正确回答,在联系人自身运用中强化了所学概念。

(2)人类手的惯用性思考题参考答案如下:

①相对性状:肤色正常与白化病

②显性性状:肤色正常

③隐性性状:白化病

④性状分离:子二代同时出现肤色正常与白化病

⑤等位基因:A与a

⑥显性基因:A

⑦隐性基因:a

⑧纯合体:AA、aa

⑨杂合体:Aa

高中生物的概念很多,教师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这些基本概念轻松、高效地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灵活应用,以求最大限度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效果。当然,除了课堂上教师正确引导、讲解之外,学生还需通过记忆、反复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进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体系。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4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营养教育,首先应该加强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营养教育

前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渗透营养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该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而言,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并且高中学生在此之前很少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因而有效教学方案应该重视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重视生物课堂教学,从而导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行渗透营养教育出现了很多困难。

1.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上课方式还比较传统

在生物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上课方式还比较传统比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老师讲课时讲的特别全面,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导致了学生没有理解到生物学习的重点。第二,老师只顾自己的讲课内容是否完成,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老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课,从不问学生问题,再加上高中生物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高中生物课上睡觉的学生很多,生物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因此,教师上课方式过于传统成为制约了渗透营养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1.2学生容易放弃

高中生物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困难。这样就会导致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而导致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们学科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往往采取的措施就是放弃高中生物的学习,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显然没有任何实效。因此,学生遇到学习难度容易放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渗透营养教育在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渗透营养教育的策略

2.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学习高中生物时,一定要在进行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强化。对教师来说,要研究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实施,抓住教学方向,有利于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对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营养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效率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时,要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有助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渗透营养教育。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讲解到DNA的分解时,教师应该把握好重点和方向。因此,把握教学方向,不仅能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还能促进渗透营养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3发展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开始,可以从知识点的概念或者典型的例题等,同时不能忽视高中生物中的重点知识。例如,在讲解ATP的作用时,生物教师可以引申地讲解ADP等与ATP有关的知识点,从而促进高中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2.4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高中生物是生物教学的启蒙阶段,因而需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这门学科。所以,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渗透营养教育的进行,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设置很多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也使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奥妙。同时,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对高中的学生,在进入到生物课堂时,非常渴望自己能够早点接触到实验,因而在高中生物课堂进程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解酶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上面的有关知识设计实验,由于对照实验这种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进行对照实验的设计,将生物酶与普通的化学催化剂对位对照、设计不同pH条件下,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设计不同温度下,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等。最后教师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高中生物的渗透营养教育,我们首先应该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将高中生物教学重视起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都需要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还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导高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积极学习,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海芳.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J].民主教学,2014(18):167-168.

[2]徐明英.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学,2015(3):100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基础;有效策略

随着素养教育的提出,生物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生物学习已不再是枯燥的背诵和记忆过程,而是运用综合能力形成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满足现阶段的考试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由于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不同,所以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大相径庭,因此,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也就变得迫切而必要了。对此,我从以下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课堂学习模式,唤醒学生的学习动能

“高效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已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虽然多数教师一直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但由于一些不可抗的阻力使得部分教师陷入了教学困境当中,如,有的教师摒弃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教学过于开放,导致课堂效率降低等。基于此,教师在转变课堂学习模式时务必要把握一个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结合与统一,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动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癌变”时,由于该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且癌症防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经过综合考虑后,将课堂学习模式设定为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并设置了几个课题研究模块,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进而增强癌症的防治意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在教学前一天,提前将设置好的研究课题下发给学生,如,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致癌因子的研究、吸烟与肺癌是否相关的研究、防治癌症办法的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行性,自主选题,以此来组建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每个小组最多有6名成员,并辅助学生分工明责)。此外,我还与学生强调了相关的研究办法,如,研磨教材内容、上网查询资料、调查家族癌症发病率、询问专业人员意见等,并将此次研究结果与学生期末考试挂钩。原本以为学生会敷衍了事,可实际结果却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出色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这不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良好学习素养。

二、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生物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方方面面,小到细胞结构,大到环境稳态,对此,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自然不计其数。但生物学科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不同概念内容、不同章节内容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指导时一定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脉络,这样记忆起来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为学生的素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单元复习“染色体变异”时,由于课堂容量较大且内容已经学过。因此,复习的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和构建知识网络,因此,我创新出了问题导入+学生合作讨论+概念图教学+随堂检测的策略。复习开始后,我向学生出示了以下问题:(一)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分为哪两种变异类型。(二)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分为哪四种类型。(三)异位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有什么区别。(四)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接着我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小组内分工合作讨论,并尝试构建相应的知识概念图。一段时间后,多数学生已经完成了讨论与画图,这时小组内的展示人员开始进行成果展示,我在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也在黑板上画出了知识概念图……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性和目的性,切忌一次提出太多问题,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此外,在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后,我将提前准备好的随堂检测试卷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卷检测,以此来进一步巩固生物知识。这样组合的教学策略,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提升了学生的复习效率,还提升了学生的各项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考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也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高考理想和教师的教育理想。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也要积极寻找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途径,并切实做好教育教学的创新工作,以此来真正地实现素养教育。高中生物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能帮助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教师一定要做好知识传播工作,转变课堂的学习模式,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真正地实现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艳、王红宇.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常见问题与解决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生物课堂 新课标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69-01

一、创设有效性教学,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课时紧张,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对于生物教学主要是用个人传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低效和无效的状况。通过研究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希望推进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并提升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其真正的在课堂上面能够掌握全部知识,教师能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从中不断的优化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每一节内容都有一个“问题探讨”来引入新课,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探讨”都设置得很理想,有些问题就流于形式和机械,甚至有点牵强。例如《DNA的复制》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中举奥运会会徽印章的制作为例,它的问题是“想一想,如何才能将两个印章做得一模一样?做成后又怎样验证这两个印章的相似程度?”它的目的是想要引起学生思考全保留和半保留复制的不同?可是,我发现这种问题情境对于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参于程度都极为不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管学生回答情况如何,都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而不能以学生的出错或出丑作为教学的反面教材,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回答积极性。有些情况可以考虑同时让小组内的两位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问题,一是可以相互补充,二是互助做答的形式可以降低回答时的紧张感。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课堂练习对于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点的理解、接受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新课标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标理念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教学性质独特、过程复杂、学习难度较大。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适当的评价以及及时反馈等都是影响课堂比较有效的因素。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否则是难以取得真正成效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必须深入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中心、最紧迫的任务。从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视角――提高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在总结国内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这一基础上,通过解读初、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讨了提高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见解。

新课标已经在全国各地普遍实行开来,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多年,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所取得的进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所应采取的解决对策我这几年对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一番浅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谢燕娟 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2009.12.28

[2]郑磊 基于教学有效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