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神经病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神经病学的认识范文1
神经病学不同于其他的疾病研究,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外科、妇产科及眼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密切相关。神经病学的涉及范围很广,造成的原因也很多样,我们也无法具体的总结和列出神经病学的主要导致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
2.神经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
2.1神经病学的研究内容
神经病学研究范围包括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如:血管性疾病(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性疾病及各种神经内科疑难杂症。
2.2神经病学的症状体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其原因则包括感染、中毒、外伤、肿瘤、变性、通传因素、血管改变、代谢障碍、免疫异常、先天畸形等类型的疾病,神经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和行为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加以区别。
3.高等医学中神经病学的基本分类
3.1运动性失语症
3.1.1基本症状体现
运动性失语症是指患者的发音与构音功能正常,而言语的表达发生困难或不能,但能听懂别人的讲话,也就是不能说话,他的大脑某个区域可能受到一些伤害,并且阻碍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3.1.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可仔细倾听患者讲话,注意是否流利清楚,词汇是否丰富,要求其复述医生的讲话,这样能够很好的锻炼病患的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极大的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3.2命名性(失忆性)失语症
3.2.1基本症状体现
所谓的命名性失语症,俗称失忆,是指对人名或物名失去记忆,但对其用途和特点仍熟悉,并用描绘其特点的方式加以回答;当告知正确名字或名称后,可立即同意并叫出,但片刻后又忘掉。这种病情主要是使得患者的记性降低,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恢复,使得患者的与人交流能力得到破坏。
3.2.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令病人说出所示物品名称,不能回答时可以正确或错误名称告之,看其反应,反复的告知患者物品的名称和特点,帮助患者更加方便的记忆,从而也达到治疗的目的。
3.2.3感觉性失语症
(1)基本症状体现:感觉性的失语症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就是接受和分析语言的功能发生障碍。轻者仅能听懂简单生活用语,重者对任何言语不能理解,对于外界事物的变化没有一个很好的感知能力,不能及时的面对外界的情况作出一系列的应答和应对。
(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检查时可让病人指出被告知的物品或执行简单的口述动作,如闭眼、张口等,观察其是否理解,对于执行的命令要有着代表性的意义,不能使得病人不能简单的理解物品的含义和执行。
3.3失用症
3.3.1基本症状体现
失用症是丧失了正确地使用物件完成一系列有目的性动作的能力的总称。即在无肢体瘫痪或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的情况下,不能或不会按一定顺序正确完成上学的有目的的动作。
3.3.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可观察患者的各种自发性动作,或将火柴、牙刷、柱子等置于手中,嘱作出用火柴点烟、刷牙、梳头等动作,观察能否正确完成。
3.4失认症
3.4.1基本症状体现
各种感受通路正常,但不能通过感知认识熟悉的物体,如不能识别触摸到的物体(体觉失认症,即实体觉丧失);不能辩论看到的熟人,熟人对于患者来说就是陌生人,他们不能想起与朋友的记忆,并且不能辨认出对方的熟悉度,使得病患的病情更加的严重和难以控制。
3.4.2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时可询问患者手指名称,嘱指出左右侧,有偏瘫者询问有无偏瘫,并了解其是否关心等,要将他们的基本情况都做一个了解,并且最大可能的锻炼他们的认人能力,时刻关注和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想法,做到最大可能的治好他们。
4.高等医学中神经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1磁共振检查
4.1.1涵义理解
又称核磁共振,是近十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高强的外加磁场和附加脉。
4.1.2特点比较
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适用于年老体弱或过敏性体质不能做CT增强扫描者,并能在不改变的情况下,获得不同位置的断层图象。
4.2脑超声波检查
4.2.1基本原理理解
其原理是应用超声诊断仪向人体发射频率在2000Hz以上、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密度的不同,引起其反射量也不相同,再经仪器接受显示,成为不同的图象。
4.2.2特点分析研究
可以检测心脏和大血客内血流方向,血流状态并可计算血流量,矿可用以测定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有无阻塞、狭窄以及供血情况,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大价值。
对神经病学的认识范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in neurology teaching. Methods: 98 students of medical of 2010 leve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integrating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simple 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 theory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knowledge level;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arried 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evaluate the subjective effect of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Results: The comparison of knowledge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3.54±10.46)and (77.52±11.64)(P
关键词: 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学方法;神经病学;脑血管病
Key words: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ethod;neurology;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45-02
0 引言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因其知识结构复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法作为以讨论为主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本研究主要观察小组讨论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脑血管病章节中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级全科医学班学生,共98人,其中,50人为对照组,48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由同一教师授课,教材均为7版《神经病学》。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教师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主要内容为脑血管病的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教学时数为8学时,分两次授课,第一次授课结束后叮嘱学生做好复习及预习工作。
1.2.2 实验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实验组学生随机分为8组,每组6人,设小组长、记录员,明确分工。由同一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但教学时数为6学时。第一次授课结束时,布置讨论病例,嘱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记录讨论意见。第二次授课的最后2学时为小组讨论时间,各小组代表陈述组内讨论结果,之后进行组间讨论,教师负责引导讨论方向、控制讨论进度、组织纪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使学生对讨论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实验组总教学时数为8学时。
1.3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学生8学时教学结束后,即刻进行理论测试,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理论测试题目自神经病学题库中抽取,测试内容为脑血管病相关知识,满分为100分,时间60分,试卷有效回收率100%。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小组讨论教学的主观效果。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理论测试成绩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知识掌握度比较,实验组(83.54±10.46)与对照组(77.52±11.64)比较,P
2.2 实验组学生对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主观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神经病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其内容繁多复杂,逻辑性强。神经系统不仅与全身其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其不同部位损害,临床表现各异;神经传导径路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记忆相对困难[1]。神经病学的教学工作一直是医学教育中的难点。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神经病学的课堂渐渐远离枯燥乏味,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又为神经病学的课堂增添了活力。
小组讨论法是指一群人,聚集在同一时空下,彼此使用语言、非语言及倾听的方式相互沟通,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活动[2]。小组讨论法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索为主,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交流知识[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学生对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同此教学方法。笔者考虑小组讨论教学法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整合,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知识理解充分了,自然会应用,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要提高。另外,小组讨论不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合作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组内成员意见有分歧时,学生会努力找寻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亦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疾病的诊断依据、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在一个个疑问逐渐被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如何表述观点,如何应对组间提问,如何证实自己的观点,在思考及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会逐渐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讨论的过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及记忆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小组讨论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瑞红,李芳.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70-372.
[2]李明月,马慧琼,潘可嘉等.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研究[J].职业,2012,27:63-64.
对神经病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神经病学;互动式;PBL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英文缩写,该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1969年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创立的,[1]目前PBL教学模式已应用于许多高等院校的各学科领域。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互动式教育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使课堂生动活泼。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辩论。每一次上课就好比演戏,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起到导演的作用。把互动式教学法跟PBL教学法结合起来,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使学生既要带着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同时提高记忆和理解的效果,提高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的综合能力。
神经病学是从内科学中派生出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内容庞杂、功能复杂而且因失去了解剖学直观的特点而变得抽象。怎样帮助学生简明、透彻的理解神经内科疾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神经内科学临床教学的难点。同时,国内外神经病学发展非常迅速,教师知识的局限性会限制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应用互动式和PBL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过程中,笔者运用此方法教学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教学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在我校2008级精神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50人
1.2课前准备教师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理论进行系统讲解。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典型病例,并根据病例提出提出由浅入深、合乎逻辑的相关问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将事先准备的病例资料及图片至少于实习课前1周发给学员,要求查阅资料并按病例中的问题准备发言讨论。
1.3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病例:“特发性面神经炎”,“脑梗塞”,“脑出血”。根据实际学生人数分组,每组5-6名学生,分成多个讨论小组,以情景模拟法每组一个同学扮演患者。通过事先给出的病例,要求学生自己询问病史、查体、阅片做出诊断和治疗。学生相互提问讨论问题、教师总结精讲, 课后要求学生整理交上病历分析。整堂课共4学时,其中学生查体、诊断占2.5学时,教师主导提问学生讨论占1 学时,总结和自由讨论占0.5 学时。
2教学效果分析
比较2008级精神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50人采用互动式和PBL实习课教学,对照组2008级临床医学1班48人采用传统实习模式,相同的考试题,成绩结果见表1。考试结果显示互动式和PBL实习课模式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优秀占28%,良好占36%,中占30%,不及格占4%;传统教学模式中等成绩占43.75%,不及格占8.33%。
表1比较教学效果(%)
3 教学体会
3.1学生素质加强基础理论辅导。神经内科与神经系统解剖学关系密切, 到临床实习时就淡忘了基础知识,我们就利用看录像的形式把临床常用的神经解剖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指导,多媒体教学使教学信息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丰富、多彩、方便的学习窗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临床教学的良好载体[2]。
实践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病例中提问题,搜索当前可得的最佳证据,提出最佳治疗方案。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要回答临床问题,就要进行文献检索,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知识载体,掌握文献检索技巧、临床科研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同时应具备较好的外语能力,有部分资料是英文资料,需要消化、吸收、整理资料,高效率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具系统观 ,并可促进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
3.2教师方面授课前需认真准备病例、资料及图片, 设计紧扣教学内容的难度递进式的问题,把神经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查阅有关的文献得到解答。
在国内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也有一些探索性应用经验[3,4]。通过这种互动式与PBL教学法,学生们在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的同时也教会同学们如何去学习一种疾病,为日后学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改进神经病学临床实习带教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庆南.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认识与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06~708.
[2]高聪,查运红,林绍鹏.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53-54.
[3] Wun YT,Tse EY,Lain TP, et al. PBL curriculum improves medica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mall-group tutorials[J].Med Teach,2007,29(6):198-203.
[4]方向,蔡永亮,李增林,金珊.病例分析为先导的 PBL 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56-57
对神经病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少数民族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8-02
神经病学是一门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概念,需要有很强的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们普遍反映很难。少数民族医学生由于地域差异等影响存在理论基础相对簿弱、学习能力、汉语理解能力等参差不齐的特点,在临床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该实际情况,在五年制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们对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掌握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状态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历史原因,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铸造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大学生差异较大的特质[1]。经多年带教后感触较深的就是:①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单一固化,缺乏创新精神,尤其在思维能力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联系、临床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相对表现出在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欠缺。②母语与汉语在学习及人际交往中的思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障碍。少数民族医学生反应虽然大多数时候都能比较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但有时对一些较复杂的思维要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时往往感觉难以驾驭。③学习自主性不够、自信心不足、明显的自卑感、封闭等心理特质。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胆怯、自卑、自信心不足,尤其是在讨论课、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发言、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平时的校园人文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也将影响其创造性及适应性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2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帮助少数民族医学生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核心。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应该教育学生将一般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辩证法的逻辑思维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分析,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以脑血管病为例,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什么样的人是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如何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等问题,让学生先发言,展开讨论,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总结,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坚实和全面。在讨论疾病的治疗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治疗意见,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分析为什么该患者适合这种治疗方法,不适合其它治疗方法,充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与神经解剖教学相结合
在进行神经病学教学前,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复习神经解剖,从而为我们学好神经病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神经解剖的方法有传统的(如口授、板书、挂图等)和现代的(如投影、幻灯、录像等),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抓住神经解剖的精髓。
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也有利于课后整理笔记,还可根据需要将解剖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背诵歌诀、实物、模型等。但缺点是短时间内传达的信息量有限,跟不上时代。多媒体教学法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电教媒体结合的产物,如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穿插板书、挂图等手段,则可以使少数民族医学生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4 《Flas制作》
兴趣是成才的老师。神经病学是一门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医学生来说都知难而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故采用Flas制作,精彩的MTV,让学生欣赏Flash作品,于是学生对这门课就会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这就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教学中,如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采用Flas后可以更生动、更形象,使同学们想象着画面就可以牢记发病原因。如各种异常的姿势步态,采用Flas后可明显提高同学们的记忆,而且不易混淆。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5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PBL代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专业教育领域一种重大的、综合的和广泛流行的改革,全世界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实施PBL[3-4]。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神经科学对学生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要求很高。为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特点,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辅以多媒体展示、MR、CT片等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通过解答问题、主动看书学习、查阅文献,获得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充分利用影像学等教学手段
做为一名临床医生要看好影像片,除了有扎实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还要大量的阅片,才能对疾病得出基本正确的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辨别正常的与异常的影像学资料的表现,并分别分析它们在诊断中的意义。神经病学中最主要的影响资料是头颅CT和MRI,要提前搜集大量典型病例的资料,某些疾病的资料可以达到看一次记一生的效果,同学们在接触到许多CT、MRI资料后,对疾病的诊断认识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7 正确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教学相结合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不能只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基于疾病的复杂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故而培养良好的问病史及查体习惯是我们在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询问病史可采用实践演练,学生间建立互动关系,一方扮演医生,一方扮演患者,事先要有设计好的病案,要使询问病史变成真正受学生自己操控的过程。体格检查要做到针对性的查体教学,以往的经验表明,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于神经系统查体,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幻灯、录像等的配合下,应以学生扮演患者,老师详细讲述每一个步骤及每个体征所代表的意义极为重要。
总之,神经内科教学历来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教学十分不易,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以后,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要求,使神经病学的教学变得容易起来。
参考文献:
[1] 蒋升、夏宇等.少数民族医学生内科见习教学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1(1):50-52.
[2] 吴石佳,陈长庚.PBI.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142―143.
对神经病学的认识范文5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记上具体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
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学过神经病学的同学也许会发现,同一种病因损害神经系统不同的部位,其临床表现可迥然不同,相反,尽管不同的病因,如果损害的是神经系统的同一部位,其临床表现几乎完全相同,这也决定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的方式的不同。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过程中,特别强调首先是对疾病的“定位”,然后才是“定性”。学会和掌握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正确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经病学,被人们誉为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我们说神经系统复杂,这是针对人类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能力而言的,事实上,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而又十分有序的信息交通网,通过这个网络将周围器官和中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生命体,在这个网络或中枢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或遭到破坏,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复杂而又有序的网络和中枢,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其结构的认识,是不可能判断出来的,因此,思维的严密逻辑性也是神经病学的特征之一。
无论是学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还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同学们都觉得“难”,它之所以“难”,是因为其解剖和生理机能复杂,内容抽象,而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很显然,要求同学在短短的几周的实习时间内,全面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学会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掌握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然后再去认识具体的每一疾病就会显得十分容易了,那么,什么是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呢?
上面谈到,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的基本单位就是神经传导通路,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一条条传导通路有机地结合就构成了神经系统网络。有了网络的概念,我们就能较好地掌握实习的方法和重点,从而达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如何利用网络的观点来掌握实习方法,从而搞好神既然神经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我们要认识它首先就必须要对神经系统这个网络的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网络的组成和功能就是我们说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因此要搞好实习首先要复习和掌握有关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这是了解和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知道组成神经系统网络的基本单位是传导通路,因此我们的复习和学习首先应该从这些基本的单位开始,以传导通路为主要线索,来复习有关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由于同学们学习时间的限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不可能做到对这个网络全面了解,因而,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抓住重点,也就是说抓住构成网络的主要干道,如各对颅神经的分布及功能,进出颅的部位;脑干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常用的各种深、浅反射弧的组成和意义;脊髓神经各皮节分布区域等等。
这些内容,在教科书及有关的参考资料中都用表格形式做了简明扼要的描述,复习时可参考这些书籍。掌握了网络的“主干道”,就能较好地把握网络的主体,这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十分重要。可以说对该网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越全面,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帮助就越大,因此,同学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解剖和生理知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实质上就是网络上的某个环节、部位发生了故障。要发现这些故障的部位及原因,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获取有关资料,这就是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
在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一般的问病史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
对神经病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医学专业本科生 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带教一直是带教老师所面临的一大课题。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要求医学生抓住临床实践机会,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的水平。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交流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历程。我围绕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近几年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综合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传统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在查房时带教老师针对患者进行讲解,一般多无精心准备,讲解不系统;学生一味接受,不懂得融会贯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其学习热情削弱。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可能对神经病学理论知识了解清晰,但面对具体病人时,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材料,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无所适从。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实现从课堂思维方法向临床思维方法的转变,完成一个科学的临床思维过程。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注重教学查房。在教学中,以患者主诉作为临床思维的切入点,教会他们如何分析,如何鉴别。不能只停留在检查患者和更改医嘱的层面上,而应针对具体病人,从主诉、现病史讲起,结合专科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意见;(2)积极参与病例讨论。鼓励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神经病学理论知识解释并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
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医院、脱离病人,则很难掌握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知识和技能。神经内科临床见习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与复杂性并存。现代临床实践教学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复习该堂临床见习课中要求的理论知识,带着理论知识观察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围绕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从问诊开始,由教师指导书写病例,组织讨论,启发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教学意见[2]。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以提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加强了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模拟临床实践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横向、纵向地联系起来[4]。
3.突出临床基本功训练
3.1神经系统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是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较重要内容之一,内容较为复杂繁多。实习生需要严格训练,使医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各项基本技能。神经系统疾病总是先定位后定性,而定位的第一步就是规范正确的神经系统查体,这有时甚至能直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教师手把手纠正错误,使实习生完全掌握后再独立操作,使学生树立信心,防止因过于紧张而造成操作失误。
3.2增强病历书写能力。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病例书写过程是以往所学疾病理论知识的回放,也是临床搜集资料的归纳。每个患者都有特殊性,病例分析就是一份病例的精华,是病历书写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优秀医师的基本功,在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中应加以重视。
4.教学总结和评估
实习带教结束均要进行教学总结,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给予解答,增强教学效果。注重实践能力考核,实习结束后及时评价实习效果,学生都要进行出科考试,包括临床技能、病例分析,以及病历书写能力考核。
总之,近年来,神经内科发展迅速,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带教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科临床特点,抓住学生学习特性,创造性地融合多种教育模式与方法,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在神经内科的见习中,既掌握基础知识,又锻炼基本技能,摸索和探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新方法,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幼凡,岳秀,刘晓.关于临床教室模式转变与思维创新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07-308.
[2]阮林,黄宇.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J].西北医学教育,2001,9,(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