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文1

一、实验探究学习的形式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形式

1.接受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接受式探究学习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如“氧气的制取”一节,教师讲解“要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我们需要一瓶纯度高的氧气,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呢?”然后直接向学生提供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并提出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取的顺序和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最后学生亲自动手制取一瓶氧气,并做一些性质探究实验完成探究内容。这些探究出来的实验思路可以为后面所有气体的制取提供借鉴。

2.发现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作出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发现式探究学习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课的学习,是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探究方式。如在学习金属的防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现铁的锈蚀现象,但是并不是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很容易就生锈。此时,一个问题迅速在学生头脑中产生: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容易生锈和不容易生锈的差异后,让他们比赛看谁设计的方案能使铁钉生锈最慢,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如:(1)将铁钉烘干后放入试管,并用橡皮塞塞紧,(2)把铁钉放入刚煮沸的蒸馏水中并用橡皮塞塞紧,(3)将铁钉放入植物油中并用橡皮塞塞紧,(4)把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等等,让学生每天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如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会加快,铜生锈需要什么条件等等。

3.混合式探究。它是指在某些环节是接受式探究,在某些环节是发现式探究。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一节,用发现式探究学习“制取原理”:我让学生回忆并书写几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表达式,提出探究问题:它们能否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引导学生从操作是否方便,药品是否容易获得,实验成本是否低廉,所得气体是否纯净、环保等角度思考讨论,再向学生提供大理石和稀盐酸,并告之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继续让学生提出实现制取所需要的仪器,让学生发现用简易装置制取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后,再用接受式探究学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顺序和实验注意事项,并进行讨论,自主顺利完成制取。这也为后面的探究氢气制取装置铺平了思路。

(二)课外活动中实验探究形式

1.探究性小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验证性实验,课堂上完成这类实验,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就行了。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提早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去完成。如:在学习金属与矿物这一章时,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环境中丰富的资源,我让学生到家中去寻找一些他们认为含有碳酸钙的物质,然后用我分发的一些稀盐酸自己去完成探究,学生感到收获颇丰。再如,我让学生课后探究水的污染形成与净化措施,由于各个学生所观察到的污染源可能不一样,净化措施也就不一样,这必定引发学生提出新问题,为拓宽加深教材和培养能力提供了契机。课外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在于学生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使他们真正能做到手到、眼到、脑到。

2.专题探究活动。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是化学科学学习的本质。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化学实践活动参考课题,或根据学生所在地的环境、生态资源等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专题的方案,自己调查、实验、上网收集信息,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对结论进行反思、评价。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其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不断地变化活动形式,可让学生保持兴趣和热情,如我让学生分组去完成“家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的专题探究,各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提高,这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充分发挥了实验探究在学生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

二、实验探究学习的策略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最直接的动力。教师以趣味性的问题、故事或实验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中,我先引入介绍了外国的一处“神秘山谷”,在燃烧条件探究实验前我们讲“鬼火传说”,在探究生石灰性质时用新制的生石灰加水可以煮熟鸡蛋等,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这种引课方式直观、生动,不仅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更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进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当前中考试题的命题热点。另一方面,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善于从身边、从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这种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文2

一、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究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说出几个数,然后教师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先说出答案。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因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注重小组合作,在探究中完成学习目标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就是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进行讨论、探究、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了解他们的讨论进度及出现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听、讲。即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听,观点不一致时,要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然后再讲自己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倾听。

三、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让小学生自主探究和经历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到有趣、想学、自觉地去探究。课堂上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多提供发言的机会,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奥妙。因此,通过课后练习,延伸课堂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四、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根据现年高管的资料介绍,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善于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创新的前提是对数学感念技术学思维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从知识能力再到数学的意识,对数学的真谛理解透彻而不是仅仅会解几道数学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独立思考、别出心裁的数学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题多解”就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求解一道数学题。少数学生受固定思维的影响,不善于寻找知识内在的联系,不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找出更多更新的切实可行的解题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意识。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 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09-02

《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通过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授受,严重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为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弊病,《新课标》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主张把问题的提出、模式的建立、猜想的预见、假设的论证、结论的应用提升为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呢?

1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

探究源于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来进行探究学习。作为探究学习的问题,首先,它一定要合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其次,它应当具有探究的价值,因此,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然而,对于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往往是老师说了算,他们不但是问题提出者,而且常常是探究问题的定夺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授意探究,这样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如果我们老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世界,通过创设引发认知冲突的情境,促使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会大大地激荡他们的思维。例如,对探究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老师先可向学生展示:一个灯泡接一节电池和接两节电池亮度的对比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情境,马上就可获得感性认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越大;接着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家庭电路100W的灯泡比40W的灯泡亮的原因,学生也很容易意识到: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并且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当学生对三个物理量的定性关系有了基本认知后,一部分学生马上根据学习经验就会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和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可否计算出它的电流呢?即: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像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很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提出问题的勇气。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过程,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核心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和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能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与假设,会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能科学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并分析和论证、评估以及学会与同伴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那么这样的探究学习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探究学习中,无疑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老师的任务主要是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指导和评价,促进探究学习高效有序地进行。为此,老师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一定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和才干,放手让他们去做。只有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环节。探究活动的组织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完整探究。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应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只探究某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多经历几个环节,甚至完整的环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四,探究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安排探究学习形式,不应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无论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都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是为了探究结果,搞形式,走过场。

3老师的全程跟踪和及时指导,是促进探究学习有效开展的保证

由于探究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许多学生还未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就连许多老师对其认识和实践都是很有限的。因此,当学生还没有形成探究学习习惯前,老师不能全然撒手学生去进行探究学习,一定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全程跟踪,以便进行及时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常常易走两种极端:一是干涉过多,指导过度,使得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二是放任自流,指导失位,使得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出现这两种情况主要是老师的角色定位不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一定明确自己的作用,真正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切实做到以"扶"的方式帮助学生"上路",以"引"的方式启发学生"探路",以"放"的方式放开学生"走路"。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当老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如与压力、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接触的面积、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等有关。而当他们猜想后进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环节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此时,就需要老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了,如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对一个一个因素单独研究,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一个大组研究一个子课题,即研究其中影响摩擦力的一个因素。然后让各组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即设计可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记录数据表格)进行交流,指导他们修正完善后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适时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估。总之,一定要在教师的全程跟踪和指导下,否则,探究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4对探究活动反思和总结,是提升探究学习水平的必要途径

探究学习不能止于探究结果的形成和探究任务的完成。每次探究活动完后,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反思应该是全员的、全程的和全方位的,不应局限于个别人、个别环节和个别操作,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时,需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自我评估",学会自我发现,自我调整,共同交流,并把心得体会写下来,同时老师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在体验探究学习中,真正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之,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探究能力,以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文4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呢?

一、主动探究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又如: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复习旧知:1分米=0.l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l米=0.10米=0.100米。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完整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的主要区别。

恰当的诱发性的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情境,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学生的“疑虑”之时,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三、全员参与

面向每一个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因此,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陪客。

如教学“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按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指名让学生逐一回答每一步应该怎样列式,从形式上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听别人的“说”而学到的,特别是中差生是否真正掌握,只能从“懂不懂”、“会不会”的询问中有一个表面的了解。而如果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由教师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尝试列式,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那么全体学生的学生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

四、多层发展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技巧。如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在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依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规律,可以通过说算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发展语言,并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尤其要精心设计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第二实践活动──课堂练习,通过“开放性”练习,更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促进学生多层次的发展。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一种学习的方式,通过探究性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应用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开展相应的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潜质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基础性、探究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这种现实基础来自于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方面就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另外一个就是高中学生的研究潜力相对较强。首先从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实需要来看,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师一个方面的努力结果,还包括高中教师在其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分析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这种数学主要表现在了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讲授上面,还有就是来自于对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分析上面。高中数学教师作为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需要学生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够将这项教学的任务完成好。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师的话语权,才能够将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潜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进行听讲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性,从而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W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这里需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在面对困难问题的时候,学会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探讨来对于问题进行整体研究的情况。

二、高中数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策略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这里首先是针对教师的策略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将课堂的整体的设计和安排进行统筹,同时还需要的教师在进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其中占据主导的地位,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将是对于过去的教学改革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是对于过去学习方法的改观,这种改观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整个课堂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是只有不断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才能够真正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就是要重视高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只有将高中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起来, 才能够将探究性学习提升到日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对于数学问题进行关心和关注的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需要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较为严重。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希望自己的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从而将这些兴趣点转换成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就需要不断地强化他们的问题学习意识,才能够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促进高中探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最后就是要统筹兼顾教师和学生两者的主导地位的问题,将两者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完善,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和探究性学习的整体部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就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地位的界定进行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够让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得到应有的认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得到有效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不仅需要学校来进行界定,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这种界限认定清楚。可以说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式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在其中发挥积极的配合作用才能够完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而言,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让学生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完善。从探究性学习的主导方向来看,可以看到的是让高中学生面对着一系列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高中学生想办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于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且找出各种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的情况。最终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旨在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06)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范文6

一、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实现教学理念的转换

研究性学习具有显著的特点: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个性发展、注重归纳、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在第一次新教材培训会上,当大家听到“研究性学习”这个名词时,都有点茫然。“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闻所未闻的教学课题怎么组织教学?有些内容连老师自己都不太明白,怎么教学生?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回答不了怎么办?……这些问题十分普通地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但通过一年的摸索,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已经在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教育理念的转换。—年的实践给教师的影响是深刻的,即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一个好的老师只要想办法开发学生的潜能,那么创新的欲望、创新的思维火花就会不断闪现在学习过程中。

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这一届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对化学与生恬、与社会、与环境的联系关注得多了。我们的第一个课题是:“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我给学生进行了一般性研究过程的示范,包括小组讨论、方案制订、分组收集数据、小组汇总数据、归纳整理结论、公开汇报。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思维大大发展了。在第二次选题研究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人体组织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物元素的调查的选题”,而是选择一些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臭氧空洞与紫外线辐射、土地过量使用化肥的调查研究、沿海地区加碘盐的食用状况调查分析,等等。

从本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换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在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既有显著的区别,又存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过于夸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别,甚至对立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认识不清所导致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活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结论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分析给出的和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类比和归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这种角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向学生展现人格力量,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展现智慧、艺术、毅力等人性化力量的良好契机。

二、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体现教师地位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的成效,关键要靠教师的指导,不少高中学生尚处于依赖教师迷信课本的阶段,这是长期受传统教育影响的结果,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从工作实践看,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包括:选题指导、研究过程指导和研究结果的评价指导等。

1.选题指导

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与所学化学知识相联系,选择反映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的主题为核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能拓宽、深化所学化学知识,强化化学研究,提高收集、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课题大体可分为三类“实验探索类、调查研究类、科技创新类”。

对于实验探索类的研究性课题应选择具有化学知识迁移和开发应用价值的课题,同时应具有学生动手、能理解、易分析等特点。例如: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其实际运用、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实验室制取氧气中不同催化剂制氧效率的比较等。

对于调查研究性课题应选择与社会科技直接关联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人文。如“市售补钙保健品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含量的调查”,“调查太阳能热水器的种类和原理、比较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优缺点,分析太阳能节约电能或热能的量”等。对于科技创新类的研究性课题应让学生从发现问题中提出课题,如“海水中船体防腐装置的设计”、“人类与宝石”、“清洁剂的原理及其改进”、“生活污渍的清洗试验”等。

2.研究过程的指导

研究过程的指导应落实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指导,研究程序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指导),介绍课题研究的意义,明确课题研究的分工,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指导撰写研究计划,修改计划并明确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展示研究的部分资料,示范性地演示研究的浓缩过程。

第二阶段(指导开展研究),收集信息,组织人员分工,设计记录表格,相关人员到相关场所开展有步骤的调查或研究,并真实地记录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特别注重自己的猜想及结论的及时记录,在收集汇总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组内交流,求同存异,撰写研究报告,对特别分歧之处应指导学生进行重复性调查或实验。

第三阶段(评价、交流、总结),在教师阅读研究报告或听取研究组组长口头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公开汇报交流、评价。在此过程中还应重视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指导,培养相互尊重的意识和共同合作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遇到疑难时的指路人而非直接解决问题的人,是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的朋友。

3.研究结果的评价指导

研究结果的评价重在研究过程的评价,研究方法的评价,研究过程中新点子、新主意的评价,研究过程中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完成研究任务的意志品质等的评价。

三、挖掘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探讨积极的评价机制

针对研究性学习目的,评价机制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2)着重研究过程评价,更多地给予鼓励,重视态度、意志、品格的价值;(3)注意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促使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发展;(4)注意个人内差异评价,灵活运用绝对评价,促进评价体系由横向比较向纵向、横向二维体系发展;(5)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促使评价主体多元化;(6)重视研究小组内的评价,注重培养和谐的竞争与协作意识;(7)注重评语性评价,淡化等第评价,使评价内容更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