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范文1
[关键词]哥特;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家具设计
前言
一种风格的兴起和衰亡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背景等客观历史原因,哥特式艺术从中世纪中后期的起源和繁盛,到文艺复兴、巴洛克及洛可可时期的没落,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在此停滞不前,在19世纪的中后期,从英国兴起的伟大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又将它重新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并在这段期间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工业设计领域,尤其是室内家具设计。
一、哥特式艺术的概述
(一)哥特艺术的历史背景
在中世纪,人们的思想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宣扬可以通过虔诚的信念、理性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与伟大的上帝进行沟通,并最终得到感召,死后的灵魂将进入天堂。而人类的无论起源与否,最终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世俗权力的支撑,这和中国的佛、道、儒如出一辙。西方的基督教在这时亦与欧洲的封建势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禁锢人性、桎梏思想,使此时的欧洲犹如陷入永夜般的痛苦和停滞,是欧洲历史上社会生产、经济发展最缓慢的时期,故又称为“黑暗时期”,但这一切并不妨碍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正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缓慢、社会压抑的状态下,诞生了伟大的哥特式艺术。
(二)哥特式艺术的概念
“哥特”本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蛮部落民族,第一次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出现在艺术史上,则是源于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拉斐尔写给当时的教皇立奥十世的一封信中。在信中,拉斐尔将中世纪后期即罗马式后兴起的建筑样式称之为“哥特式”,与“野蛮”一词同义。此后到了16世纪又一位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瓦萨里将它的时间范围扩大到整个中世纪,认为它们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自此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哥特式”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被赋予了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中世纪的哥特部落;黑暗如中世纪的社会环境;神秘如地狱般的恐怖和未知。
(三)哥特时期的家具
人们所熟知的哥特式风格设计多集中体现于哥特式建筑之中,如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主要特点就是高耸而直立的尖拱、修长挺拔的立柱及又高又大的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它们整体给人一种高而直的向上趋势,故“哥特式”也被称为“高直式”。而当时的家具作为建筑中的一部分,自然与这种哥特式建筑相雷同。如哥特时期流行的高背椅、餐具柜、顶盖床等家具,均具有这些特质。在中世纪,家具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椅子。椅子的靠背做得特别高,顶端多设计成火焰型,有的还加有高耸的顶盖,座面多为封闭的箱形,整个家具采用嵌板结构的窗花格。(见图1)这个时期的餐具柜是用来展示主人精美的餐具的,而餐具柜的层数与主人的地位是相吻合的,高耸的餐具柜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顶盖床是在床的顶部安装一个顶棚,增加床的体积感。床的顶盖大小也彰显着使用者的地位。这些家具都具有体量庞大、线条直立的造型特点,在装饰上采用尖顶、尖拱、窗花格、浮雕雕刻等方式,给人一种挺拔严谨、庄重宏伟的气势。
二、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欧洲各国先后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它对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均起到重大影响,在工业生产领域开始出现劳动力的分工和机械流水线的广泛应用,于是大量的机械制品涌入市场,传统手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出现两级变化:一种是极力推崇的纯手工制品,在工艺和造型上毫无突破,是传统风格的模仿,并且价格昂贵、装饰繁复,仅为富人阶级服务;一种是机械制品,价格低廉,为中下层人们所使用,但造型雷同、外观丑陋、做工粗糙、质量低下。这些显然都不是理想的商品设计,为此英国政府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开展相关的设计活动,比较著名的就是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因在“水晶宫”展览馆举行,故也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本是为展现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并试图引导大众的审美情趣,制止对旧有风格的模仿,可结果却让人始料未及。这次展览会陈列的展品大多是机制产品,不少是为参展而特制的。这些展品将装饰作为其产品设计的重点,将功能与形式分离,且形制守旧毫无创新,将整个市场上的产品设计弊端完全暴露,激发了一些思想家的思考和认识,掀起了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三、哥特式风格对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的影响
(一)哥特式风格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之间的联系
工艺美术运动与哥特式风格的联系主要是从英国建造师普金开始的。普金受到家庭的影响,自小就对哥特式风格痴迷。在他出版的《不同之处》中包含了对当时的建筑和对中世纪高贵的建筑的比较,并认为哥特式是先进的,从而批判贪婪的僵化的19世纪的城市生活。其后又出现一个重要的人物———拉斯金。他在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里强调建筑家应通过建筑设计来达到真实而真挚的目的,也就是形式和功能统一。在他另一部著作《威尼斯的石头》中更是深入研究了威尼斯的哥特风格,认为中世纪建筑伟大而崇高。拉斯金的思想最后在莫里斯的宣扬和领导下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莫里斯带领着一批杰出的设计师包括罗伯特•阿什比、沃赛等通过对不同设计项目的完成,实现着对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实践,将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推广到世界。对于哥特风格为什么会几百年后的英国重新风靡和提倡,笔者认为主要是哥特风格自身拥有纯粹的精神化特征,这与中世纪的教义精神是紧密联系的。它之所以被后世冠以“黑暗”、“野蛮”、“神秘”等精神化的词汇,皆是源于中世纪人们在认识上的缺陷,对种种自然现象不解而产生的神秘、恐惧、敬畏之感,体现在设计中往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而在19世纪机械文明发展下,机械产品对于人们生活的冲击也使当时的人们感到恐惧与无助。面对混乱的市场现状,人们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指引,而艺术领域亦迫切要求寻求到一种不同于现有所流行的历史风格的设计形式,以此来扭转艺术设计界的精神匮乏和粗制滥造。这就好比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这些在不同时期的复古风潮一样,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二)哥特式风格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在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尤其是莫里斯的极力推崇后,对当时英国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室内家具设计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家具的形式根据前文所说的哥特式风格,不难看出哥特式风格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一种直线线条的运用,具有向上的动势,简洁有力而清瘦挺拔。那个时期的英国家具设计师正是将这种哥特符号多次运用于他们的设计当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威廉•莫里斯在1862年设计的系列椅子(见图2),其扶手和靠背的下部就分别由三根平行的横杆组成,靠背的上部则由一系列的垂直短杆组成。沃赛在1889年设计的橡木高靠背餐椅(见图2)则具有更为明显的哥特特征。从椅腿到椅背均采用直线条,椅背狭长而高直,椅背顶端的立柱高耸。家具通体上除了在椅背中间雕刻的桃形靠背板,便无任何装饰,将哥特风格的简洁、挺拔、稳重的特点发挥到极致。2.家具的制作方式哥特艺术对于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还有家具的制作方式上。正如前文所说,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正是机械化迅速发展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生活的机械制品,艺术家们从厌恶到恐惧,而传统手工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此,莫里斯等激进的艺术家们便开始组织各种设计事务所进行实际的设计改革,但这些事务所却被他们冠以“行会”的名号。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等人之所以会如此称呼他们的组织,可见其反机械化的决心与勇气。在莫里斯的设计主张中可以明确看出他已经将哥特文化与手工艺合二为一,将哥特风格理解为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那么显然这些艺术家组织的“行会”所设计的家具均是由手工打造而成,无任何机械运作,与市面上的工业制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家具设计师还会学着哥特时期建筑者在设计作品上镌刻自己名字的习俗,也将自己的姓名刻在自己的每一件手工作品中。这些标记与其说是记录,不如说是凸显出手工艺品的独一无二。这表面上是设计者对中世纪艺术热爱,实质上依然是一种反机械化的表现。3.家具的设计理念著名美学评论家和符号学家苏珊•朗格曾说过,一切艺术都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符号。哥特时期的家具装饰简单、造型简洁且重视功能性,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产力水平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家具制作水平和社会财富都有限,家具的使用仅限于少数富有的贵族或宗教组织。但哥特家具却因此具有一种自然、淳朴之美,而这正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所缺失的。莫里斯的设计原则中的曾明确要“忠实于自然”、“提倡实用艺术”,这些主张在当时的一些重要设计作品中亦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图4中的靠背扶手椅正是出自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重要设计师———阿什比之手。家具通体无多余的装饰,通过矩形的面与直线产生强对比,并故意将家具的卯榫结构暴露,起到一种变化和装饰性。白色织物与原木色材质交相呼应,产生一种自然、质朴的设计效果。
四、小结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范文2
关键词:唯美主义;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
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纯美的艺术形式营构、对自我人性的充分肯定和对世俗的睥睨对抗.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推进英国的唯美主义运动。其作品中充满了反讽和悖论。《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其唯美主义的代表力作。
一、唯美主义观点综述
学术史上一般把法国诗人戈蒂耶1835年那篇著名的《〈莫班小姐〉序》看作唯美主义宣言,同时把“为艺术而艺术”作为唯美主义的理论旗帜。
而英国另一个唯美主义的代表佩特(Walter Pater)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便是倡导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让生活燃烧成宝石般炽热的火焰,保持这种心醉神迷的状态,乃是人生的成功。”
王尔德认为生活本身是首要的也是伟大的艺术,其他一切艺术不过是对他的准备。因此他坚决的把唯美主义的艺术原则贯彻于他的作品《道林・格雷的肖像》、《莎乐美》中,同时,也坚决在生活中用唯美主义原则精心打扮自己。他以美学教授自称,在世界各地做演讲。他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衣服扣眼里插朵百合花或向日葵花,手提象牙手杖,旁若无人地出入街头,向人们展示美。他这些为艺术而生活的现身说法,在当时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产生了巨大的类似于广告的效益,吸引了许多文人骚客竞向模仿他,戴天鹅绒领子,喝苦艾酒,抽加香料的纸烟……王尔德自身成为了唯美主义运动的“活标本”,从头到脚的行头都成了唯美主义的象征。在他的带领下,唯美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风气。不仅是在国内,他还把这股唯美主义的时尚运动带到了北美。1881年圣诞前夕,王尔德带着他的古怪的美学服装,开始了在北美各大城市做演讲。他总是以唯美化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发型、服饰、甚至是胸花都印着他的唯美主义倾向;他向世人称形式可以提升现实,力图把人们从商业化的实用主义中解放出来;他自称是服装和室内装潢的专家,讲解了建筑材料、室内装饰、家具选择、墙纸设计、服装搭配等细节;他还特别推崇具有和谐形式的人造物品。王尔德在几十个大城市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他对装潢艺术、服装艺术色彩和形式等的强调使人们对唯美主义的思想生活的艺术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报纸长篇累牍地报道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对此的评论文章和采访报道。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唯美主义成为了人们最时尚的话题和模仿的标准。"为生活而艺术"的思想原则在这里发展到了,发展到了世俗化的时尚地步。所以王尔德对唯美主义为艺术而生活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广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唯美主义在新艺术运动中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在工艺美术领域的成就是最大也是最彻底的。他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一大突破就是打破了横亘在纯艺术与装饰艺术、实用艺术之间的鸿沟。认为装饰艺术与纯美术同样作用于观众的观念与感受,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更不应该作高下之分。而这一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与唯美主义的核心理念――艺术重在形式,为艺术而生活是一脉相承的。
(一)艺术的价值在于形式
新艺术运动抛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向自然寻求自己的灵感源泉,主张利用自然元素或者富有异域情调的东方元素,用自然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特别是从小动物和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线条上拒绝使用直线,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多变且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的韵律、细腻的审美趋向,从而完成自己对固有形式的突破,并奠定一种新的以形式美为唯一追求的新风格。
(二)为艺术而生活的理念
二十世纪上半期研究唯美主义的大家约翰逊在《唯美主义》一书中直接指出,唯美主义有三种含义:首先是一种人生观,其次才识一种艺术观,最后是指文学艺术品的一种特质。近年来研究唯美主义的学者莱昂・谢埃也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核心是这样一种生活愿望:重新界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赋予生活以艺术品的形式并把生活提升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
在为艺术而生活的理念的倡导下,新艺术运动的工艺美术风格迎合了这一潮流并将通过与工业的结合,将之发扬光大。
(三)唯美并不颓废
在文艺理论界,人们对唯美主义者是持批判态度的,一方面是因为以王尔德为首的唯美主义者道德感缺失,有伤风化。另一方面因为唯美主义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总是像恶毒的罂粟花,唯美的外表下有颗恶毒的心。
参考文献:
[1]John Wilcox,"The Beginnings of L'art Pour L'art",in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2001.
[2]John Stokes,“Aestheticism”,in Martin Coyle et al,eds.Encyclop aedia of Literature and Criticism,2007.
[3]Walter Pater,The Renaissance:Studies in Art and Poetry,ed. Donald L.Hill(Los Angeles:Unive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80.
[4]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范文3
1传统工艺美术
1.1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概述
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美,把美融入到我们生活中,而传统工艺美术品用于室内装饰就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工艺品一直都可以用来装饰室内,同时还有一些绘画和雕塑等也可以在室内装饰中得到运用,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工艺在保留自然特征的前提下会生产出多种形式繁多、种类丰富的产品用于室内装饰。在中国,大部分的传统工艺美术会在现代建筑上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彰显文明古国的魅力。以传统工艺美术为设计理念的室内装饰已经在我国的室内装饰行业中形成。在现代室内装饰装修中,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设计者们常常要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精华,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理念,这是任何先进的西方设计都不能比拟的。可见,将传统工艺美术应用到现代装饰中,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装饰价值,另外一方面也是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1.2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传统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美术运用在现代室内装饰中不是把传统装饰进行堆砌,进而成为古代装饰的简单克隆品,而是要在不打破室内整体性又要突出现代感的前提下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应与室内整体设计风格相适应,与格局、家具、陈设、植物、灯光相结合。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使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产品,在保留室内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的前提下,降低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限制因素。为了使传统工艺美术的美学意义在现代装饰中得到充分发挥和使用,首先要了解传统工艺美学的核心价值。文化、材质以及工艺概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传统工艺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以贯彻这三个要求为前提,使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真正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设计者们应该开创出彰显传统中国化的室内设计,探索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方法,例如,可以在一件作品中将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体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等几个方面相结合。生活中也有很多传统工艺美术运用到现代室内的实例。例如,南京滨湖金陵饭店总统套房的装饰,除了在室内装饰样式上别具一格,它的建筑样式也有独特的意味———是宋明江南殷实人家的庄园。在陈设上面也匠心独运,除了使用主题为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六骏浮雕石刻图案的屏风,还采用了明清时景德镇官窑的十件不同造型的青花瓷器为母题。宋明时期的庄园风格和两件独树一帜的摆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作用,尽显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的豪华、气派和档次,更加渲染其身后的人文特色。可见,该总统套房深受高级商会使用的喜爱,现代装饰中应用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优点与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2现代工艺美术
2.1现代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中的概述
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和源源不断产生的新信息,是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巨大能源动力,时代的发展总是与人们的需求息息相关,现代工艺美术因此应运而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要与现代室内环境相结合,且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不同的室内结构差异,会导致现代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也存在区别。第二是根据个人来考虑,不同个体在性格、学历、审美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兴趣爱好也变成了现代室内装饰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第三是根据经济情况来决定的,消费人群的需求与资金额度,会直接影响室内装饰的层次。
2.2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的现代工艺美术
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现代室内的装饰也应该与时俱进,现代工艺美术也应运而生。现代室内装饰不仅要考验设计的现代工艺美术,同时还要考验设计者的经验以及协调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现代室内装饰效果。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中的表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设计者除了要考虑空间角度之外,还要关注用户的身体健康和心情舒适。空间角度可以运用玻璃、金属架构等新型造型结构,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环保木材和石材等等,以此改善生活环境对人体的污染和伤害并营造出心情舒适的环境。自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以来,五彩绚烂的灯光就走进了现代生活,现代工艺美术要求避免光源的单一性和模式化,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照明技术和新型灯具。现代社会为每个人的个性展示提供平台,现代室内也是展示个性的平台之一,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中运用要体现消费者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奢华,而是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独特性和风格,比如喜好游泳的可以在室内建立游泳池,爱好运动的可以在室内摆设健身器材,爱好读书的可以在室内设立书房,爱美的女性可以设计自己独立的试衣房。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在家里放置一些植物,这样既能体现情操又能净化空气,这些个性化的设置可以体现个人独特的品味,同时也可以衡量设计者的水平。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随处可见。例如腾讯科技上海办公楼,该办公楼设计是以大自然中提取的各种颜色为主体,为了体现互联网时代年轻主体的蓬勃发展和创意无限,故采用多种现代新型灯具点缀房顶和墙面,使整个环境充斥着温馨舒适之感,加之,形式多样的现代办公桌椅摆设在环保木质地板上,营造出一种惬意的办公环境,整个公司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能够满足各层次办公的需要。可见,把现代工艺美术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
3结束语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范文4
家具广义上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家用的器具”。狭义家具主要是指具有坐卧凭依或贮存支撑等使用功能的器具。自人类社会出现家具以来,其发展便再也没有停止过,家具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中西方家具发展都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各种各样装饰风格的形成,造型、结构、用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十九世纪是处于古与今的交替时期,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家具发展出现了顶峰后的衰落期;而西方世界正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家具发展缔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中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一时期下所发展的家具装饰风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们对今天的家具设计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中国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席可能就是最早的家具,而床为主要的家具。后来出现了屏、几、案等家具,床既被用于坐具也用作卧具,榻则在床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到了南北朝,人们从屈膝而坐逐渐变为垂足而坐,高型坐具开始流行于当时的社会。
在家具设计风格上,中国家具自古秉承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装饰风格上把三家思想交融互补、兼收并蓄。如秦代家具制造汇聚六国工匠的技艺精髓,汉代家具融南北方风韵于一体,唐时期家具风格借鉴了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别具外来风韵。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令人称道,其精湛的工艺和设计的别致性成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宝贵的一笔财富。尤其明清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在中国家具发展历史中,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一定会被相提并论,在这里先探讨一下明式家具。
1.以典雅脱俗为装饰风格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宋元家具风格的基础上,继承优点并逐步演变而成的,被称为“细木家具”,是以上乘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常家具。明代家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形式多样、构造巧妙,实用性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而闻名于世。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明式硬木家具,而只有苏州地区出产的明式家具,其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家具风格鲜明,经过年代的推移依然深得人们的喜爱,最地道的明式家具也称为“苏式家具”,或“苏做”。名贵的黄花梨、红木、楠木、紫檀等硬性木材常被用于制作明式家具,而大理石、玉石、贝壳等多种装饰材质也会被嵌入其中。明式家具精湛的艺术手段和装饰美学的极致追求高度融合,在世界设计史上是罕见的,是功能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完美例子。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到明中期达到顶峰,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还是以明式家具来代表中国传统家具。
2.以繁复华丽为装饰风格的清式家具
如果明式家具是以简洁而优雅为见长,那么清式家具则更注重细节局部处的装饰、雕刻,尤其是皇室宫廷的家具。清式家具从历史角度可分三个阶段:清初家具在造型结构上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特点,仍可称为明式家具;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式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华丽的装饰和雕刻也大量增加;道光时期,也就是十九世纪,家具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致后,是中国家具的衰落期。
清代初期,家具制作从造型、工艺、装饰、材料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特别在家具的种类上,也比以往朝代丰富,形成了“清式家具”。
清代中期,是家具制作的黄金时代。家具设计风格多样,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刻样式繁杂、体积大、气度恢宏。这期间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丽,形成独具韵味的装饰风格。
清代晚清,正是十九世纪初期。自乾隆年间家具发展的顶峰后,清式家具出现了追求华丽和精细的装饰雕琢的风格,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注重装饰带来的整体效果。但除了细密的装饰外,晚清标新立异的家具作品已经少之又少。道光年间,随着的结束,家具业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工作量日益减少,家具生产日益衰落,清式家具也失去了原本的辉煌。
十九世纪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正在频繁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在这些带有创新思维的革命推动下,进入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各国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社会条件及其后的不同,所用材料各异,呈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家具文化。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末就爆发了几个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分别是新古典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以及新艺术运动。在这三个艺术运动中,家具设计风格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1.以高雅精致为装饰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家具
新古典主义运动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风靡欧洲各国的艺术运动,它的出现代表着借古复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艺术是家具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复古运动。在艺术风格来看,新古典主义家具以其庄重、典雅的古典主义格调代替了华丽且脂粉味浓的洛可可风格。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可以说是欧洲家具中最杰出的家具艺术。首先,新古典主义家具中对直线的运用,为家具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奠定基础;其次,它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舒适性,还有优雅而不做作的特点,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装饰风格,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观,给奢华的洛可可风格所笼罩的西方国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装饰风,对古典艺术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揭示。
2.以质朴纯真为装饰风格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
工艺美术运动是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英国设计革命,也是一场著名的设计改良运动。这时期的装饰风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代替人手生产;提倡设计应以诚信为本,反对哗众取宠和浮夸,注重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这时期的思想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在家具设计中,追求多采用自然纹样作装饰,这场运动打破了矫饰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使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重新唤醒,让家具设计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受到关注。家具设计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多用几何体作为造型手法,排斥多余的装饰,用作装饰的部位都要带有功能性,形成了家具使用功能与装饰风格的统一。
3.以美轮美奂为装饰风格的新艺术运动时期家具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及美国出现了名为“新艺术派”的实用美术方面的新潮流,是一次影响极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本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的延续,同样是对工业化的一知半解,同样是崇拜自然、推崇曲线及自然草木中的纹样,但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之一是深受东方艺术的日本所影响。日本家具对新艺术运动的不对称形式的影响深远,很多新艺术家具中的花卉图样就是采用了日本“浮世绘”的特色,东方艺术的淡彩、细长的线条和空间的运用都在新艺术家具中有所体现。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家具装饰也是独一无二的。早期的家具风格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但随着艺术家的创新,在家具设计中融入雕刻、镶嵌等艺术手段,不仅使艺术形式更加生动,拓展了家具设计的表现手段,也使新的艺术语言在家具设计中得到恰到好处的应用。
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对比
1.十九世纪中西方社会背景的差异
十九世纪的中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晚清年间,清朝君主和他的臣民仍然陶醉于闭门造车的封建农业社会里面,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毫无兴趣,固步自封。直至两次以及1894年的,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一连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才被迫打开了国门,而这时候西方世界快速社会和技术变革都发生在此期间。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先后完成,资产阶级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大部分财富的主人,他们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于是渴望变革。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家具产品得到批量生产,但其外观与设计都是比较粗糙的,急需改善,因此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这个时期中国的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救中国,从而开始把西方的机械技术带到了中国。
2.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差异
十九世纪初,中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沿袭了乾隆时期的风格,而西方世界则刚兴起新古典主义风格。造型上中式家具强调体积较大,沉稳、厚重,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与雕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倾向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模仿,造型多参照古典建筑的形体。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式家具业日渐衰落,过度的装饰造成了必然的衰败,家具的造型粗糙简陋,行业早已出现长时间的停滞不前。此时以英国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正遍及欧洲,家具设计的造型简单而自然,带有明显的哥特式与中世纪风格。
同治、光绪时期,中国的家具业已经日趋没落,家具设计变得越来越程式化,连苏式家具都陷入了形体笨重、装饰繁缛累赘的境地。这时期整个欧洲与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正不断迈向成熟,把家具设计引向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3.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相同之处
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都体现一种浓厚的装饰味风格。对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偏向华丽与高贵,无论在纹饰或手工艺上,清代晚期的家具都显然受到了西方以及中亚风格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西式纹饰”,如卷草纹等。西方的三次艺术运动都强调装饰,纹饰的设计与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家具设计更趋精美优雅。这一时期的西方家具设计受到中国的影响,西方家具的美感与工艺的创新同样给予中国启迪。
结 论
通过对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发展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家具发展在经过长时期繁荣与昌盛的顶峰时期后渐渐停滞了,家具业的褪色就正如清朝统治的没落。而同时期的西方家具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种艺术运动的发起,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朝着把家具艺术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这一目标前进,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最终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开端。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范文5
关键词:有意识设计;工艺美术运动;“无意识”设计;当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60-01
一、“有意识”的工艺美术运动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述
“有意识”的工艺美术运动,则是指工艺美术运动中所提倡的“技术与美的结合”,也就是说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还应满足大众对美的追求,能够充分的说明设计者在设计作品中注满了设计思想,而这些作品都是设计者通过设计思维缜密安排达到的结果,在这里我称其为“有意识”的设计。我们就以工艺美术运动为例,谈谈有意识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是从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开始的。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柏恩・琼斯等人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菲尔前派。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
(二)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意识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以复兴手工业的艺术为主要特征,作为设计的一个运动环节却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在这场运动中莫里斯认为“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他认为:“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其寓意自然是指无论什么,摆放在哪里,它自身应是功能与美的统一。①这场远离我们已久的运动中,设计的工具简单可设计的思想却不简单,无论什么设计都是设计者冥思苦想的结果,它们都经过了设计者严格的考究才面向大众。由此可见,那时的设计作品在功能与美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的反映设计者的思想,可以更好的向大众传达设计的理念。这种带有设计思想,向大众传达设计理念的设计作品,称之为“有意识的设计”。
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许多“有意识”的设计作品产生,例如:织物图案、字体设计、装帧设计等等。图1.2-1与图1.2-2是莫里斯设计的织物图案,他在设计过程中将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的东方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浪漫、自如、华美的风格特征②。这些织物设计摆脱了欧洲惯用的光影与透视的手法,利用中国传统纹样的设计手法,将现实中的花卉通过归纳、总结、装饰、变形等艺术手法展现在二维的空间中。丰富的造型既有严谨的结构,在设计图案的色彩中,也不是含糊了事,对比色、邻近色、互补色在应用的过程中都不是那么随意,这两幅织物图案的色彩在柔和中不失对比,在紧张的对比关系中又不失轻松地氛围;在图案的组织排列中也是思维缜密。漂亮的花卉图案,鲜艳而又温和的色彩,画面中不失重心的安排,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设计师的心血,为的是达到技术与美或者说功能与美的结合。尽管当时的设计工具远不如现在,设计创作还是能很好的传达设计师的思想,满足大众最功能对美的需求,它是“有意识”的设计的结果。
二、“无意识”的中国当代设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也越来越迅猛。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设计的发展也融合了更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问题,在这样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设计的角色和指向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一)“无意识”的当代设计概念
了解“无意识”的当代设计的概念,首先要了解何为无意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说到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③
无意识的设计有许多种含义,从褒义的角度来说,无意识设计是一种依靠直觉的设计,而其所需要的就是“无意识”达到“有意识”的效果。这并不是一种新的设计方向,而是作为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需要关注一些别人没有意识到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放大,让别人注意到,使得设计出来的东西更为的有创造力,从而使产品更加的伟大更有意义。④这种对无意识设计概念的定位,也是在设计师的思维有足够的储备时,是一种较为高水平的设计能力。
(二)“无意识”的当代设计成因
所谓当代设计的“无意识”并不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设计工具的多样化,而其就成了一些设计能力不够过硬的设计师创作设计的“帮凶”。往往这些毫无意识创作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或是工业产品设计都缺少了人文的关怀以及创作本身所应具有的趣味性。
工业产品设计中这点尤为突出,许多工业设计师的创作只能满足产品的功能性或只能满足美观性很难达到技术与美的结合,这些这几作品往往缺少人文情怀,这也是无意识的一种表现。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首先,从设计方法来看,当代设计越来越多的依赖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在设计中不在以美的形式,使用的性能为考虑出发点,而是更多地考虑商业的利润,这期间就丧失了作品的人性化与趣味性。其次,从设计形式来看,当代的设计在形式偏于乏味,基本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稍加改,并没有从真正的画面上创作出有意义的设计形式。最后,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无意识”的设计,没有很好的应用当代的或是传统的文化,作品显得肤浅而又生硬。
三、“有意识”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我们的现代设计起步还比较晚,需要借鉴的东西还很多,在工艺美术运动中我们可以学习其“师承自然”的思想,强调美术与技术结合。而当代的设计将传统的文化弃之脑后,渐渐地背离了我们传统文化。在学习其在设计中主张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这点同时也应在现代设计中防止功利化、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丧失以及人文情怀的失落。现代设计应当借鉴工艺美术运动时他们对待设计的态度,最终将西方的优良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古代传统的设计美学合理结合,形成具有中国自己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设计。
四、结语
本篇文章在讲述了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有意识之外,也讲述了当代设计的“无意识”化。总而言之,“无意识”的设计注重了现代社会的功利性与商业性,而缺失了有意识设计中的美学与技术、功能的统一。作为现代的我们,应尽量的弥补这个缺憾,将自己对传统对现代文化的理解融入在设计作品中,经过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更好的传达设计理念与设计信息。
将“无意识”的设计转变为有意识的设计,将会使新时代的设计走得更远。
注释:
①百度知道.http:// [D].工艺美术运动作品.
②宝儿博客.http:// [D].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
③无意识设计[J].北京:北京晨报,2010年.
④无意识设计[J].北京:北京晨报,2010年.
参考文献:
[1]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月.
[2]朱钟炎.建筑设计与人体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
[3]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4]韩丽娟.当代平面设计基本特征初探[语言文学][J].商场现代化, 2009年4月.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范文6
装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削减陨落,反而更加优美博大。从出土文物不难看出远古人民装饰的痕迹,种种丰富的史料都不同程度地透露出人类艺术的起源与装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装饰的发展脉络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各种彩陶纹样来装饰器物;在封建社会,开始盛行各种不同的装饰风,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装饰的重视。
设计是工业化文明的产物,是为人、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提供服务的艺术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与装饰的扬弃有着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运用装饰,或者是摒弃装饰,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装饰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而展开,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工业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新手工艺美术运动”的装饰设计风格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反对维多利亚矫饰之风,倡导中世纪的纯朴装饰,吸收东方的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材,创出新的装饰设计风格,即反对矫饰,主张精致、合理的装饰设计,并保存手工艺,其对艺术设计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英国“新手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了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新艺术运动”。这场运动反对矫饰风格,主张回归自然。这场设计运动把艺术和手工艺与产品设计相结合,成为当时的典型装饰设计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兴起的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展开的一场设计运动,是一种使产品形式符合现代生活特征的装饰运动。它在设计艺术形式及审美追求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它反对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主张机械之美。“装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传统的设计运动,即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其主要贡献是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尽管它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主流形式与风格,但它对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是“新手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它们都是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风格,同时也拓展了装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对于发展艺术设计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无装饰的装饰
现代艺术设计风格是受到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机械美、功能美,主张简洁、实用和理性的设计,否定装饰的作用,从而发展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
1892年,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路易斯·H·沙利文提出“形式永远服从功能,这是规律”的说法,这一说法成为功能主义的宣言和核心的思想。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卢斯认为:“不依靠装饰就能在形式中找寻美是整个人类希望达到的目标。”他认为装饰是一种浪费,不但是对材料的浪费,同时也意味着资产的浪费。1908年,卢斯在《装饰与罪恶》中用“装饰就是罪恶”这一理论来概括了艺术设计运动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把现代艺术设计推向了强调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向。
1919年,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创立“包豪斯”,它是现代艺术设计运动的摇篮。在其短暂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实用的设计教学体系。它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它标志着原来的装饰形态中的设计被现代主义理性设计所取代。20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主义风格’’正是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普及化的结果。“国际主义风格”完全强调功能至上,将装饰完全排除在外。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大师、机械美学的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理论,是经典的机械化和功能化设计的核心思想。1958年,米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纽约西格莱姆大厦就是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米斯·凡德罗“少即多”的设计思想的产物,然而这种过分地强调理性和功能,提倡简洁的设计越来越缺乏特性与情感,也越来越使人们感到乏味和厌倦。
虽然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对装饰极为排斥,但这并不意味装饰会消失,相反,装饰又会以其新的形式出现。正如英国学者彼得·柯林斯所认为的“装饰并不会灭亡,它只是与结构融合在一起了”。而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则是把装饰与结构相结合了,因此就创造出了“无装饰的装饰”。
3、宜饰而饰
20世纪60年代,“波普设计”推出,使得色彩与装饰被重新运用,并形成了多种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基础之上,合理运用装饰的一种艺术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极少主义风格,主张合理运用装饰手法达到视觉感官上的审美愉悦,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在肯定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被赋予了丰富性和情感化的装饰效果,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的装饰风格都对装饰符号进行了借鉴和使用,通过夸张和象征的手段来达到装饰的效果。
装饰在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中的复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摆脱单调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给人们所带来的乏味和单一。正如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所认为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中关于“少即多”的教条即是“少即厌烦”。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装饰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得到了重新回归,以意大利的索特萨斯等人组成的“孟菲斯”设计小组为代表,其设计作品都以造型独特、色彩艳丽、极具装饰化为其特征。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显著特点在于其装饰主义的运用。这种手法的运用适应了人们的需要,使人们在视觉与心理上都逐渐扫除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所带来的理性与冷漠的感觉。
透视艺术设计发展历程,装饰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的重要性,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合理的运用装饰会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气息和生命力,所以装饰在未来的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会消失。未来的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对生活方式和理念的设计,而合理的装饰正是设计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以“宜饰而饰”从而达到“宜人’的目标,适宜的装饰会让人们走向充满诗意的、艺术化的生活。
4、艺术设计中的装饰
艺术设计中的装饰渗透在方方面面,例如家具与室内设计、陶瓷设计,玻璃设计、漆器设计、首饰设计、金属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服装设计是最贴合人体的设计之一,不但要考虑到其重要的功能性,更要照顾到它的装饰性,而服装对于穿着者来说,也不只是停留在实用性上,它更多的是传递流行信息、展现装饰效果。从总体上来说,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中,都有装饰的体现和运用。了解并掌握了装饰的发展脉络,从无装饰的装饰出发逐步发展到“宜饰而饰”,是装饰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