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学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目的

美术教学目的范文1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28-1

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他们实施的都是美术活动,但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技法训练只是全部美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临摹加写生的技法训练方法,除了使学生获得一点不成熟的技术之外,便一无所获。随着教育价值观的改变,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技术教育的严重不足,必须将这种“技法式”教育转变成“审美式”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加入了相当份额的欣赏课教学。这一转变似乎意在改变以前只重技术不重审美的狭隘教育观,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只要稍作留心便会发现,我们的老师欣赏课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运用的仍是专业化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欣赏课教学所获得的只是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和概念化语言,审美能力的提高微不足道。其实,这种欣赏课仍属于技术性教育,是美术技法的理论化,这种教法看似有转变,实质根本未能改变“技法中心论”的现状。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利用美术学科的属性健全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培养学生需要,提高必备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综合出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应为: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的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格得到完善。

随着素质教深入发展,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那么,以美育为目标的美术教学如何来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扼杀他们创新的翅膀。而通过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美术课便发挥了其巨大而深远的意义。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去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能规范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美术课的那种落后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我在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1.激励学生热爱生活。

美术以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为题材,教材上所选的图画也都是学生所经常看到的事物,在欣赏这些图画时,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入图,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就会寻找到表现的内容。

2.激励学生热爱祖国。

可以通过系列的美术鉴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美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还是工艺,在中国的古代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形像各异;唐朝的“唐三彩”,彩绘艺术高超;中国的国粹——国画,名扬中外,媲美于西洋的油画。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3.激励学生勤奋刻苦。

学生可能对美术信心不足,我们可以讲述美术家的成长过程,如达·芬奇小时候“画蛋”的故事等等。可以说没有哪一位美术家是不经过艰苦努力才能成才的,要学好美术,也要勤奋刻苦,“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话同样适用于美术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的美。

美术欣赏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课学到的知识来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对于中国画来说,就要欣赏作品是怎样构图的,是怎样用笔的,怎样用墨的,怎样数色的等等,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反映的情趣。

2.引导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

“美的事物在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教育学生平时要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观察的时间不同,事物的物点可能就不一样;角度不同,观察所得也不一样;不同的人,观察同一种事物,所得不一样;同一个人,由于心情不同,体验也不一样,所以观察很重要,只有勤于观察,乐于思考,才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三、训练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三个结合:

1.理解知识与认知能力相结合。

美术是以形象为主,但美术的专用术语却有不少是抽象的,如“透视”这一概念就很抽象,要让学生理解此类知识点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回忆课前看到远近不同的电线杆的感觉,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方位观察具有六个面的粉笔盒等,有了这一系列的基础,学生对近大远小等一系列形变的规律即透视的有关知识就会有了形象的感知。

2.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模仿是创造的基础,由知识点到学生创作画,示范起着桥梁作用。比如讲“侧锋用笔”与“中锋用笔”还不够,学生实际运用起来效果肯定不会好。这时教师就要用笔在纸上,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运笔方法,给学生以形象的感知,学生模仿画,效果就好了。

美术教学目的范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美术教学;运用

从学科性质来看,当前,我国中职美术教学一直在强调美术综合素养的价值,相关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美术教学课程中,其目的是培养中职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对项目教学的认识。此外,随着中职教学大纲内容的不断深化,加之人们关注点日益集中,因而这种关注点促使我们将更具特色的项目教学法应用落实到学生身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项目教学法简介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为:① 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② 现实性原则。即项目以完成生活中的某个事物为内容。③ 探索性原则。即所设计的教学项目要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能进行探索,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而失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不明确。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向是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因此,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或尚未毕业就来到中职院校学习。这些学生未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导致他们在美术课程学习中无明确的目标规划,也就无法有效掌握美术知识。有些学生可能因自身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在美术学习上没有充足的自信。还有些学生对美术学科不感兴趣,从而无法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导致了课堂质量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2 、中职学生基础能力欠缺。虽然高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关键,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也是将知识轻松快速掌握的关键因素。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相较于高职学生来说有所差距,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课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的深浅,加之中职美术教师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课后作业也做得一塌糊涂。此时教师的教学质量通常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拖延了教学进度,教学进程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三、项目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 、小组划分。教师划分小组时,需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把适合的学生分为一组,过程中需确保小组成员的能力呈阶梯型分布,如此可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加强整个团队的协作。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个人对团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可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把人数定在3 ~8 人之间,这一分配模式下,每个成员都可完成布置的工作,如果人数较少或较多,有可能出现项目较多无法完成或团队内有人无事可做的情况。另外,小组内男女生的比例也会影响项目的完成,男、女生的思维方式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男、女学生的相互合作,能让项目高效完成,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而除学习能力、性别外,也要考虑个人的性格特点,每个小组都需一位有较强执行能力的学生充当领导者,只有如此才能让小组成员互补,促进项目的进行。

2 、小组任务的确定。在完成小组的划分后,便可确定各个小组的任务。在项目教学法中,小组任务确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个项目以整体的形式布置给每一个小组,即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都相同,在完成项目时比较各个小组的完成效果;另一种是将一个大项目划分为几个关联的小项目,分别布置给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通过积极的组织和配合,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学习法中,这两种任务分配方式各有特点,需根据项目本身及小组能力适当选择,以达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在分配任务后,各个小组要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并做好合理分工,争取圆满完成任务。

3 、小组项目实施。在小组项目实施阶段,主要进行以下步骤:①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来到装饰设计公司,参观公司一些设计项目,了解其具体流程,其中学生分组与设计师进行交流;② 在装饰设计公司带领下,参观已装修完成的商业店铺,学习店铺商品陈列和橱窗陈列,让学生了解设计与实际安装的差别;③ 在装饰设计公司带领下,参观正在装修的商业店铺,让学生参与房屋测量工作,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中量尺的过程;④ 参观建材城,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⑤ 回到学校,进行组内方案讨论,让学生设定室内设计方案;⑥ 小组内成员一起根据设计原理构思设计说明,小组成员分别发挥专业优势或利用绘画技法手绘效果图,或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制图,如用CAD软件绘制平面图和剖面图、用3DMAX建模并渲染出效果图,用Photoshop做效果图后期处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⑦ 在教室内根据绘制出来的图纸按一定比例制作设计模型;分组进行作品阐述工作;⑧ 通过制作的模型,向所有学生、教师展示设计成果。此过程为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及提出观点的一个过程,该过程中,所有小组成员既存在合作也存在各自独立工作,此外还有小组竞争环节,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习团结互助精神及竞争意识的目的。

4 、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项目完成后,各个小组都会得到自己努力后的结果。此时,教师需对每个小组的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对项目结果的评价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小组互评,二是教师综合点评。小组互评可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对自己组所做工作的内容、原理、具体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综合描述,然后得出小组内部的评价结果。然后让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项目结果进行点评。互评能让学生在对方身上找原因,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总之,美术教育是指审美、美感教育,其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人们正确分辨善恶美丑的观念。因而,将项目教学法引入中职美术教学中,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目的范文3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应用;数字媒体

下面是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一、基于项目教学的理性思考

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出发,“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的教育方式,按照“教学简化”理论而形成,最终导向知识体系。“学历与专业技能分离”表现得非常明显,其弊端有目共睹。传统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上更重视传授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运用与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形式上,以教为,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交流方式上,是单向的,虽也有师生的互动,但是表面的,也是被动的;在参与度上,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是“要我学”,而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变为“我要学”。

二、基于项目教学的实践探索

人类的社会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达到了理想中的结果时,人们的认知才能被认可。近年来,在社会广泛关注项目教学法时,在数字艺术系这个教学组努力下,数媒艺术专业广泛试行了项目教学,以三级项目为导向,展开各个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最终完成一级压顶石项目。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热情参与,没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话。同样,没有学生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能力,课题研究也只能无果而终。有序组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工,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最好途径就是小组分工学习。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团队是项目教学的关键环节,插于项目活动每一阶段(开始、展开、结束)。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表现自己的特长,学会更好的合作。

课题重点研究了下列内容:

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着眼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的探索,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形成预期职业能力。

②围绕“数媒艺术专业与项目教学”主课题,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子课题,一方面是理论层面: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研究;另一方面是实践层面: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研究、项目课程标准的研究,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

③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确立可行的专业课程、班级和参照对象。数媒艺术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把企业标准作为目标,同时将目标分解为各项指标,形成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考核,试题测试,阶段性项目成果物等考核方式,进行科学分析。

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项目,而本课题研究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这种教学行为是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

①实验性。数媒艺术组各课程负责人根据自己的课程特色,制定相应的三级项目内容。

②实践性。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寻找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

③教学效果评价。实施教考分离。教考本身就是一种双元。游戏项目课程的考题来自游戏行业的实际项目或者模拟项目。教学和考试分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的话,那么学生就需要机会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并确定自己的成就。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评价,确定自己的成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同时,还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过程,以获得持续成长的技能。当一个项目完成,我们要开测评讨论会,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长处及不足。讨论会主要包括5个环节:学生自评、教师点评、集体交流、修改作品,做到了阶段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的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

a.学生评价及成果展示。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中的自主和互评(含小组内评和组外自由评),主动参与到评价教学环节中去,体现出学习的主人意识。学生评估由自己评价质量及自我批评,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在下一个项目中就会自动成长,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

b.教师点评。教师首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体评述,再要求学生阅读各自的评价结果信息。然后以一名学生的情况为例,引导学生先将评价结果信息与量化标准对照,找出作品的差距,再与实际作品对照,发现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利用评价信息,反思学习效果的。

c.对照反思。全体学生利用刚学会的反思方法尝试填写个人“评后感想录”,全面总结自己此次活动表现,进一步思考自己作品的修改方案。

美术教学目的范文4

【关键词】船舶 艺术 审美 和睦

中国古代船舶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也兼具工艺技术之美,并蕴涵着古代科学技术,这都使得中国古代船舶具有一种和睦的尽美尽善,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美具有独立性,并具有存在的价值,美能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但也需要具有“善”的内涵,才具有社会意义与价值。在工艺美术中,技术与艺术具有统一性和同一性。古代的工匠与现代的艺术家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必须具有艺术设计思想与精湛的技艺,才能在和谐的目的下设计并建造出理想的物品。想要具有“和睦之美”,就需要 “文质有序”的外文与内质相结合,外文包括材质之美、功能之美和技术之美,而内质包括形式之美、色彩之美和装饰之美,只有在造船中将以上几点相结合才能真正构成文质有序的和睦之美。

一、船舶的“内质”之美

船舶的“内质”之美分为形式之美、色彩之美和装饰之美。

功能船舶美学中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个感觉实在,也就是视觉、听觉或是触觉感知的实体,是内容美的存在方式。中国古代船舶的形式具有审美特征,中国古船的船体基本分为两类:其一,垂直且平宽的船头和优美的流线型,其二是首部和尾部呈尖削,型线整体弯曲。如福州近海渔船船首尖削,形体呈流线形,上面竖有桅杆,挂有风帆,如鱼在水上游走,形式灵巧而优美。中国古代船舶遵循符合美的形式规律,如船体的对称均衡之美,具有科学的和谐比例,工艺精良、线条优美。

船舶具有色彩之美。船体上面涂有清漆和油彩。尤其南方的船舶喜欢鲜艳的颜色,如大红、大绿、深蓝等,根据地区和港口的不同,人们往往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如青州的红头船,船舷内侧会涂有大红色,主要用来辟邪,其他地方会上金色,整体色彩鲜亮。

船舶具有装饰美感,有的船上面带有纹饰,如绍兴船的首部绘有龙头,面部凶狠,张着带有獠牙的大嘴,眼睛怒目而视,旁边还绘制有八卦图案,寓意象征祥瑞,色彩有红、绿和蓝。除了龙纹有的船头还绘有凤纹、虎纹等、鸟纹等。

二、船舶的“外文”之美

船舶的“外文”之美分为材质之美、功能之美和技术之美。

建造船舶时对于各个不同部位的材料,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详细的记载。如船体和横梁部位的木材适合用楠木、槠木、榆木和槐木,它们的优势是易于加工成型、耐海水腐蚀、不易老化,变形较其他木材要好,并且易于上钉,这样就可以使得船体稳固牢靠;而杉木笔直坚硬的适合制作桅杆,抗风耐雨,内河船的船橹为楸木,因为这种木材质地坚韧、软硬适中,还具有不翘裂、不变形、易干燥、易雕刻、耐磨、耐腐蚀,这对于长期浸入水中的橹和桨非常适合。造船所用的木料,具有深浅不一的纹理美,木质均匀带有古朴雅致的色泽,性质温和,具有难以替代的自然之美,而且还具有抗击打,不易变形的特点。民间的百姓所用的船舶色彩基本为原木本色,一些优质木材的纹理也为船舶的审美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耐坚牢固也是古代舟船的一大特色之一,这种功能美的体现价值无疑是技术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形象,船舶的造型是与功能美相当的一种形式之美。形式的体现离不开实现其有用性的功能前提下而被创造,所以古代船舶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造型,而是随着功能种类不同而被创造出很多不同的类型。一般而言,人们在长期造物活动中,对于所建造的物品都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也就是所说的实用价值,可见功能性是摆在首位的。船舶的功能价值既能满足人生存的需要,也合乎人的最终需要,船舶这种带有技术的产物,是以物质材料经过加工而获得功能结构的价值为前提,按照人内心对于艺术美的需求再进行装饰,使得船舶的设计既有功能美也兼具形式美。

将科学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的中国古船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工艺美术也可以看成是科学与技术的载体,中国古代船舶的形式建造同样具有其科学合理性和技术美感。如船舶上的风帆最早是用竹篾编制,后来逐渐被麻织布取代。船舶行驶时只能顺风而行,后期改变了帆幕的装置方式,进行了帆索结构的改进,使原来只能固定不变的帆能自由转向,迎接来自不同方位的风力,人们又巧妙利用调帆的角度和船舵的配合,使船可以“之”字形行走,具有现代空气动力学特征。除此之外,船舱的设置也具有技术美感,运用了水密隔舱的原理,不仅使船体的强度和硬度增大,也使船舶结构和形状更富有科学合理的组合和搭配,使舱房整齐分布,具有科学合理性。技术在工艺造船中所体现的是作为过程和手段,它存在的具体化只有在对象上才能有所反映,它的美也是在对象上表现出来,即在工艺材料、船的形式与功能三方面体现出来。

结语

中国古代船舶需要具备“内质”和“外文”,它们之间又互为联系,缺一不可。这样才能真正具有“和睦之美”,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美”与“善”的统一是我国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审美主体与客体,如人与船合一、人们乘坐船畅游在山水之境界中又与天地同合的艺术境界,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审美精神,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理想追求。除了马克・波罗对于中国船性能的赞美,还有元代的阿拉伯人伊本・拔图塔在《游记》中写道:“去中国的人乘坐中国船。”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已经垄断了中国到印度之间的航道,正因为它稳固的结构、安全的性能、良好齐全的设备以及巨大优美的形态而著称于世,并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东北非进行诸多贸易往来,不仅使得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远销海外来增加重要的财政收入,还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与国外的文明进行传播与互相沟通往来,为发展世界的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冠倬.中国古船图谱[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

[2]金秋鹏.中国古代造船与航[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美术教学目的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应用

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美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必须进行全面的革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具体的项目为纽带,向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在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利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将其应用到美术课程教学中,能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与其他专业相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内容明显多于理论知识内容,该专业的美术课程也不例外。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倘若仍旧采用固有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所掌握的也只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强化。项目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以外,项目教学中有较大比重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足够的实践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项目选择阶段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与时代接轨,要理性、系统地选择项目,为项目教学提供一定的资料支撑。首先,教师要搜集、整理实施项目教学法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将相关资料、信息整合到项目案例库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备课阶段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教师选择的教学项目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项目进行完善,这样才能避免项目分析阶段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教师会在正式授课前成立项目学习小组,并由各个小组成员推荐负责人,制订组内学习计划,落实分工并且明确到个人。在项目教学的案例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协助学习法,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团结协助,共同完成任务。在遇到困难时,可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教师指导。在项目实施环节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恰当地对各组的项目实施进行指导、点拨,和学生一起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难点,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师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确保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案例考核阶段

美术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而是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项目探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项目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项目分析能力、项目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教师还要对项目教学效果进行评定,针对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补充,整合学生反馈的信息,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案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结语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此,教师应立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美术课程的本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项目教学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霞.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教学改革之探索.美术大观,2011(4).

[2]厉子强.项目教学法在园林专业的美术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科技信息,2009(35).

美术教学目的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畜牧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方法上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与高科技的教学技术让多媒体教学在畜牧专业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畜牧专业上的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方式上的创新,在专业技能上的训练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设上进行不断的实践,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教学上的效果进行最大化的提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的畜牧业,由于动物疾病频繁发生,所以许多养殖场不接受学生的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整天不是黑板上养猪,就是黑板上养牛,从而使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学成为中职学校的一个普遍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学习就不会发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播放来自畜牧养殖领域的一些能够展现工作价值的视频、图片,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将要学习的职业技术、技能的重要性,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传授专业知识阶段,多媒体电脑课件的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使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信息刺激。在课堂练习阶段,多媒体电脑可以再现职业现场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练习,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牛蹄修护》时,我利用多媒体电脑播放了几个不同类型牛跛行的视频,让学生分别判断哪是病肢和病蹄发生病变的部位。由于是真实录像,学生真切感觉到了牛蹄病检查方法的价值,所以对于练习很有兴趣。

2 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追求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零距离对接、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零距离对接,教学过程本身呈现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征。现阶段,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零距离对接尚有难度,但是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零距离对接却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得以实现。

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让它代替教师的组织、引导和讲解,那就是喧宾夺主。有的教师看到一段视频非常适合教学需要,就以视频的播放代替教师教学,结果学生看过之后收获不大,和教师的预想相差很远。不要觉得奇怪,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上早有相关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被动接受式的观看屏幕时间过长,大脑活动会减慢,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记忆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减弱。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应该采取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分解为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提出需要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问题,让学生的观看、讨论与教师的讲解、激励相互激荡,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的反复强化,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情景,是指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模拟的课程环境。这种情景上的设置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上的录音与图片成像进行组合构造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的图片或者声音联系到学生自己课程学习实际。例如在学习牧畜木塑疾病防治课程上的内容时,如果遇见牲畜消化系统上的疾病,应该进行怎样的诊治,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图片或是PPT的形式对学生展现饲养的动物得了消化系统疾病时会出现的症状。此时的动物可能会出现咀嚼缓慢、流涎或是吐草的行为。教师可以在图片的后面插入相应的文字对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锻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所得疾病时的行为做出诊断,这样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并且在以后的实践运用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4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

想要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并且合理。这时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先将课程上的内容进行提前的整理与分析,将课程内容总体的规划进行制作,并将框架构造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内容的掌握得到高效率的提升,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想要学生能够将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就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压缩,并让学生让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多媒体工具的加入,将这种模式效果上的发挥进行了技术上的保障。例如教师在讲解幼畜消化不良章节上的内容时,可以先将幼畜得了消化不良疾病时产生的行为进行展示,让学生猜测此时的幼畜的行为是感染了哪种疾病,这样的做法可以很好的引а生参与进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再对多媒体展示的动图内容进行讲解说明。幼畜消化不良疾病上的种类是本节课堂内容的重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进行组合式的呈现,加深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幼畜消化不良疾病上的解决办法是本节课堂内容中的难点,不同种类的消化不良疾病需要用不同手段与药品进行治疗,教师可以利用表格或是树形图片进行总结与分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中职畜牧专业上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动物医学上的专业知识,而书本中的图片秉承严肃客观的理念,可能在医学解剖上的展现,较为直接并且过于血腥,此时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将这种图片进行生动化的改善,让学生既能理解知识上的含义,又可以避免产生抵触的心理。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上的掌握,还可以加深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这种印象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实操环节上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验。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畜牧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上的理论知识从枯燥转化的更加生动,复杂的内容讲解变得简单易懂,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课堂上的内容,在学生身上的接收效果更好。多媒体教学上的知识容量也非常大一个小小的U盘或者数据库可以将教师整学期的内容都收纳进来,中职畜牧专业在课程内容上涉及的方面非常广,也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知识上的储备与预习,让多媒体教学发挥更良好的效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莫文湛,李军成,杨昌鹏,梁珠民,覃建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