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1
一、一体化培训课程分析与设计
短期培训业务:2016年9月,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送培一批新入职员工,委托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完成对该批新入职人员的低压电工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考取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证。
企业调研:学员大多是农民工学员(初中、高中毕业或初中、高中未毕业),文化基础和技能水平较薄弱。经过短期培训,入职人员完成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能上岗完成通信网络工程设施设备安装和维护的基础性工作。
一体化培训课程设计:一体化培训课程的设计,关键是将短期培训目标、岗位技能需求和职业规范(标准)结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为此结合企业需求、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编写了《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培训指导书》。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典型工作任务:触电急救、电工安全基本技能、低压配电及电气照明、电气控制线路。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一体化培训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建立
构建《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培训指导书》学习资源库,如电工作业相关书籍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安全标志、低压电气设备原理、生产岗位技能实例)、视频课件、配线仿真软件等。培训学员根据自身的学历能力,反复观看(阅读)相关学习资源,不断学习巩固技能知识和仿真练习。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兼顾能力不同的学员需求,同时解决了企业用工时间和培训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学员可以根任务指引,自主完成网络学习和仿真练习,最终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2.一体化教学过程和效果
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结合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培训学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模式,是教师指导、学员独立完成操作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了培训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材施教,因需学习,培训针对性较强、效率高,学员和企业培训反馈满意率高。
三、短期培训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改革应结合培训需求及专业特色
短期技能培训的学员每一期都不同,每个企业培训的需求和专业重点不同,因此在进行短期培训一体化课程设计和改革时不能生搬硬套,应研究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学员基本情况,培训实际场地设施设备,现有培训教材、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研究与设计,提高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短期培训实现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短期培训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培训教师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完成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和适合短期培训需要的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还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完成相应课件、视频、网络资料的制作、设计和整理,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和改进,这些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其他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和促进。
3.辅助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更新是提高短期培训效率的重要手段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宗旨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农民技术技能,建设一支有技能、懂网络、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力××地区农业多样化发展,帮助农民把腰包鼓起来,助力农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推动××地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培训地点和具体要求:
培训指标:(根据各乡镇、村常驻人员数量划分)见附页。(略)
培训地点:××镇会议室。
推荐要求:重点推荐具有高中(含)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性别不限;年龄不超过50岁的人员;大局意识强、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各村、镇进行初步筛选,党员和获得过县级以上荣誉的农民优先。
培训时间:20**年×月至20**年××月共×个月。
课程划分:推荐上报培训人员根据自身家庭产业情况和兴趣潜质选择培训课目,××培训办公室将综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三、培训安排:
(一)开训动员和理论宣讲。×月×日,××县×副县长出席开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理论宣讲由相关专家重点围绕国家和××省××市、县关于惠农政策文件进行宣讲解读、新农村建设形势分析及我县××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二)课程安排。花卉果树种植知识讲解(×课时)、水产养殖知识讲解(×课时)、农村电商运作攻略(×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培训(×课时)、家畜防疫常识(×课时)。
(三)实地参观、见学。种植、养殖、电商运作及家畜防疫等课程分别安排××课时到我县相关示范园区进行实地学习参观。具体时间根据课程安排动态调整。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3
一、市场调研提供依据,量身定制专业
要想做好农民学员职业技能培训,必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为农民学员量身定制适合的专业。调查的内容包括:学员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男女比例、就业意愿、感兴趣的专业、参加培训的时间以及企业用工意愿、薪酬待遇情况等。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专业设置。
二、政策宣传进村入户,咨询服务增强信心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培训政策,要对培训项目和专业进行广泛宣传。除了在农民频道做电视广告,深入到集市、村庄、农户进行政策宣传外,还可组织村支书带领有强烈学习意愿的农民学员到校参观,观摩电化教学、实习设备,聆听专家讲解就业形势。为增强农民学员的学习信心,可设立方便农民的招生点,派专业人员负责现场咨询,根据学员的文化水平、年龄层次、能力特长和就业意向帮助他们选择专业,树立信心。可通过播放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视频片,例如:“农村电工常识”、“面食点心制作”、“皮肤的日常护理”、“常见病的护理”等视频,使学员了解专业内容,发现学习兴趣,确定学习方向。
三、教学内容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须灵活直观
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一般在25~50天,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收到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很容易造成学员流失。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忽略了知识的实用性、经验性和学员能力的培养。因此可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或任务模块,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操作中。例如《家政服务员》专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礼仪风俗、家庭清洁卫生、家庭烹饪、衣物洗涤收藏、家用电器使用常识、家庭护理6个模块,各个模块相互衔接,相对独立,学员边学边练,通常几天就能完成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在教学组织上,采用模块学习小组进行教学,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自我学习、集中学习、技能培养三个阶段。每个模块提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学员在自我学习阶段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技能培养阶段反复观摩练习,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操作环节,用分解动作、分解步骤的形式进行演示。
四、奖励机制激发潜能,文化吸引提高素养
为了帮助学员树立时间观念和制度意识,可在开班伊始,组织学员选举班长和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制订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和奖励制度,号召学员遵章守纪、努力学习。为了提高农民学员的综合素养,尽早完成由农民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可通过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根据专业的特点,在教室和实训场地张贴与本专业相关人物的名言警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建立QQ群,除有关通知外,还选择一些哲理故事、美文放在群里供大家鉴赏。设立图书角,配置专业书籍、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方便学员查阅专业知识、接受文学熏陶、了解时事新闻。
五、双向选择助力就业,跟进服务谋求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4
论文摘要:目的 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 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职业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27-03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与重要支撑,必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程。所谓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要以人力资本作为技术与运营管理的支撑,在技术集成和服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过程中,技术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会随其有一个上升过程。为此,需要人才供给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为产业升级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供给。①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方面的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关于人才需求变化及培养综述
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转型,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
有两类人才供不应求,一类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另一类是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而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2.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调整人才培养层次
辜胜阻、王敏、李睿认为,一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二是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三是数以亿计的职业技能型人才。②
3.高等教育大众化伴生出大众化和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根据世界银行人类发展部资深教育专家王一丹博士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院原院长胡瑞文两位专家学者关于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成果显示,由于白领工作职位的大量饱和和蓝领职业在未来10年的需求,加上逐年增加的求职者,未来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将有超过四成比例的人成为蓝领工作者。③
4.教育发展方式关系到结构性就业与失业
贾继娥、褚宏启认为教育结构调整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诸种转变方式中居首要地位。教育结构调整的要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包括继续教育阶段的职业培训,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④
5.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中国经济只有实现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的转型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⑤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别是人力资本(专业人员)的劳动力素质,提高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⑥
以舒尔茨、贝克尔为代表的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对生产力和市场资产的投资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收入是与其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水平越高,工资收益也就越高。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⑦
6.为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人才需求结构化教育服务
从企业所需人才的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及以下学历最多,对博士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人才上。从调查中发现,企业更看重的是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而非学历。具体如表1所示。
二、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现状
笔者针对指导的学生课题组调研报告《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现状调研――以宁波为例》,总结了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少系统的指导
在就业之前是否接受过就业指导或者是否做过职业规划都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有49%的同学做过职业规划,而有51%的同学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比例上看各占一半。据接受访谈的毕业生讲,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如何做职业规划或者怎么去做就业前的准备,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根据对毕业生所在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数据统计,超过80%的学生知道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其中仅有24%的学生参加了就业指导课程培训,76%的学生没有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培训。
2.大学生专业学习与未来岗位对接的认识模糊
通过问卷,针对“您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否注重与社会的对接”的问题,有2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专业教育不注重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对接。有75%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一般”选项,只有4%的受访者表示高校培养人才注重与社会的对接。
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未受重视
如图1所示,“您认为毕业生就业最缺乏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实际操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选项的分别为72%、64%和60%。当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未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是否会考虑跳槽”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有一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便会考虑跳槽,这样的人不受企业欢迎。因此,企业更愿意招聘敬业爱岗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能力的毕业生。
如图2所示,就毕业生就业具备的能力调研分项统计来看,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两个选项为100%。毕业生想要有好的职业发展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和写作技巧。而在调查中,受挫、抗压等心理素质占93%,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为91%。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要具备实践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措施
1.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1)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培训。201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作用,面向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⑨
(2)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贯彻落实。⑩
2.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加强实战训练
(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1)完善和调整课程结构。职业素养应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增设适应行业要求的课程群;设置基于专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通用能力、技术特色的课程模块;改革公选课,实施适合行业需要的文科与工科互补的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课程教育,并设置职业资格考级科目供学生选学。
2)利用和挖掘工作场景资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人角色训练。根据笔者的实证研究,开发和利用学校各部门的办公室资源,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进一步得到锻炼,提高技能,形成对专业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
3)贯穿于教育管理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的实证研究对班级管理作为实践课堂活动进行探究。人人担当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综合能力;重视过程和细节的管理,有针对性地讲评和指正;加强对认识实习的管理,补充和完善认识实纲。笔者以个案班级为单位,通过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为学生将来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及顶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于就业需要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根据对宁波市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大学生就业上岗尺度是以用人单位“拿来就能用”的实际标准来衡量。为此,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生零适应期、准员工化。当前大学生就业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份工作,只有解决了生计问题才有可能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因而职业能力是第一需要。为此,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创新性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制定并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发展性和主动性为基本特征,以自主性、整体性为主要目的、以人格塑造和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化综合性实训。
1)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人的角色,结合专业特点安排学生选择课题,要求深入企事业单位,采访与未来工作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形成PPT。通过班会交流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要求对接的理性认识,并从观念到行为均作出正确的选择。
2)导师制。导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建议,并指导学生设计并参与课题的研究。
3)增加基于职业化的实务项目课程及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能力的提升。
3.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1)职业培训机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制定的,在制定之时很难预料几年之后社会的需求状况。根据教育部要求,要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高校对于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不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作出应对和调整,必然导致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专业和数量、质量需要与高校的培养之间产生不平衡,造成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不能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实现有效对接。作为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职业培训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搭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深入企业调研,掌握用人的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针对大学生与就业矛盾的难题,职业培训机构能更好地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成功对接。
(2)借鉴国外的职业培训经验,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1)职业培训适应社会需求,缩短技能的淘汰周期。美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识到社会生产需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大的灵活性,需要增加更高技能和创造性的工作,并使一些技能的淘汰周期变短。为此,重视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2)建立职业培训体系。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政府加大了职业的培训力度:一是1994年正式成立了“澳大利亚全国职业培训研究所”;二是召开全国职业培训会议;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较系统的“职业培训训练制度”。英国新设立了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在全国有9个下属委员会。
3)免费培训的对象、方式及运行机制。瑞典、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实行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伙伴培训”机制主要是在美国实行,培训机构签约后按合同实施培训计划,并获得政府拨付的培训资助。
4)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法国在一些行业实行培训机构、企业和学员三方签订“培训与聘用”合同的办法,并在培训结业后至少到签约企业工作1年以上等条款。
4.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培训的服务机制
(1)设立结构性就业研究机构或职业培训部。为适应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需要,着力于教育改革和调整的研究,或是借助职业培训学校的平台,围绕产业结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实践模式。
(2)重组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大学生就业成为当下学生工作的重心,学生处与教务处联手建立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教学联合工作中心。为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的问题,搭建相关信息和社会实践实训工作平台,共同负责对毕业生岗前培训及考评。
(3)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档案工作。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化教育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凭证式材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以利于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进行自我管理,并作为大学生择业应聘工作岗位具备相应条件的支撑材料。
(4)加强师资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为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和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外,具备相应职业化的工作状态,应该掌握专业相应的技能,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成为专业领域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考评员,形成考评专家库,以利于指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以便学生顺利就业。
(5)建立健全毕业生岗前培训合格考评制度。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考评标准;毕业生职场通用能力的考评标准;毕业生具备职业技术资格的实际应用能力考评标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考评标准。
注释:
①②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③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④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⑤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⑥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⑧来自《2012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及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
⑨人社部财政部: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可享补贴[EB/OL]..
⑩来自《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2]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3]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4]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5]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技能 项目管理 探索与实践
为了培养和储备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增强公司的创新、创效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东方物探公司培训中心在公司人事处指导下,依托师资力量、实训设备设施优势,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大胆探索和应用项目管理模式,提高了培训效果和质量,为公司主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是一个临时性组织,综合运用有关的理论、技术、工具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管理包括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等五个过程。项目管理模式作为目前最重要的管理模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二、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
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是物探一线操作骨干,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培训的主要项目有地震勘探工、汽车修理工、电焊工、测量工和爆炸工等60多个工种培训,培训的级别有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等。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知识新颖、设备先进、工学结合、突出技能等特点,为科学规范应用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培训,对每一个培训项目都成立一个临时性的项目团队,选派一名优秀的项目长。在项目长的领导下,由项目团队设计培训计划,应用管理知识,实施项目管理。
培训项目管理流程如下图。
为了规范培训项目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培训项目团队建设
选派一名懂业务、责任心强、有管控能力的员工担任项目长。中心培训管理人员和项目长共同选定项目团队成员,并建立组织结构,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团队成员包括教学管理者、实训室管理者、客房管理者、餐饮管理者、班级管理者、教师(实训师)和送培方管理人员等。
2.实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中,项目团队成员采取摸底考试、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和技术,对送培者的培训目标、知识、技能等进行鉴别与分析,以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弄清谁最需要培训、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什么等问题,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培训。
3.设计培训项目计划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和送培方的有关要求,设计培训项目计划。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程)、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考核方式、教学或实训教师、教材或课件、安全须知和食宿安排等内容。
在培训项目启动前,项目长要考虑师资配备(团队组织)、培训进度、沟通方式、成本预算和培训质量控制等计划的制订。项目长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全面负责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确保培训项目的实施有条不紊、高效高质。
教师的素养是培训效果和质量的保证。“三师型”(讲师、培训师、技师)教师最适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教学和管理。选派“三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责任心强、知识面广、技能水平高、管控能力强、教学能力高等。
4.全过程控制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培训项目计划,做好范围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等工作。项目执行过程别要加强发挥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的作用,他们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级管理的有效力量。
实施质量控制是培训项目执行中的重点工作,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有:教学文件检查与评比、阶段性考试考核、定期召开学员或教师座谈会、问卷调查、学员阶段性培训成果汇报、领导巡查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做好培训项目收尾
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对学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进行评价、组织学员和受训单位进行座谈等形式对培训项目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汇报、表彰,培训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三、项目管理效果
通过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培养优秀项目长、普及项目管理知识,以及在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管理中推广应用项目管理模式,使得每个培训项目运行规范、有序、高效,提高了培训质量,获得了学员和送培单位的好评,全年学员满意率保持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