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概念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教师改革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中心

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学生从一入学就把会计证的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学校也经常以教师所带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老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定标准。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也以考证为中心,在教学和教研上围绕着从业考试转,往往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学习和培养。

2.现有实训条件有限,存在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

在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电算化上机考证部分往往只是考核学生建账、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功能。这些内容在上机操作上相对简单,而且考证题目类型也相对固定,学生只要依照老师的操作演示,基本上都能应付考证需要,所以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练习安排的课时往往比较少。

3.教材编写及会计软件选择不合理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材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偏重理论,对于实训仅是花一个章节简单介绍;二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核心,缺乏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架构。

4.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较少。来自会计专业的老师,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而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会计专业基础知识。

二、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1.转变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让我们对学习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实一体化、信息化教学、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面貌,这要求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基于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课程设计。教材是死的,岗位需求却灵活多样。因此,我们应通过专业的市场调研,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就业岗位群分析,结合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顺序(见图1)。

图1 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安排

(2)教学软件要及时更新,选取企业主流的会计软件及其最新版本进行教学。

(3)加快课程的开发速度,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

(4)创造仿真的教学环境,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模仿实际工作来获取经验。

(5)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提高。

(6)上机实训与手工会计实务相结合。如果在教学上能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上机实训同步进行,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电算化检验手工账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电算化的理解和提高操作水平。

3.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自觉性也不是很高,加之会计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教学没有动听的旋律,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倦怠的心理。可是,随着专业财务软件在企业的普及和企业信息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将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因此,我们要及时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见图2)。

图2 学情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对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合企业需求,具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学生,将是每一位电算化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是直接从各大专院校招聘的,光有一大堆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也有的老师是“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平时在上课只能根据自己对书本理论的理解进行教学,缺少实例。鉴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教师应积极到企业进行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让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收集到一些经典案例,用于平时教学,贴近企业实际。

5.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和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应广泛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完备的校企合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和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学校应该增加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通过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就能较快地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见图3)。

图3 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图

综上所述,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要求改变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进行课程改革。我们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与时俱进,采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大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若干思考[J].活力,2012(12).

[2]李晔洁.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J].文化教育,2012(08).

[3]彭芸,李金平.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4).

会计电算化概念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社会上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承担着高素质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现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

当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十分缺乏。在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中,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大多是原会计教师经过培训或者自学后改教会计电算化课。他们会计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计算机问题不能独立解决。也有一部分是由原计算机教师改行教会计电算化课,他们计算机功底较强,但缺乏会计学知识,讲授更偏向计算机操作,往往不能讲清会计学的原理。没有合格会计电算化教师,可以想象也难以教授出具有一定会计电算水平的合格学生。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会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真正的复合型教师。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能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有丰富的电算化实践经验。如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单位做过财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工作;②熟练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③熟练掌握了财务软件特别是大型财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

对于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送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去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进修,系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和教学水平。学校应该为会计电算化教师提供充分的机会学习深造,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紧、经费紧张等原因,让教师边学边教,现学现卖,摸着石头过河。

2.积极参加会计软件公司的培训。一些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都会把学校作为一个推广自己产品的对象,电算化教师应该抓住机会接受会计软件公司提供的培训,学习会计软件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并积极参加财务软件开发商开展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

3.加强校企合作,保持和会计软件的生产商和经销商联系,以便获得最新的教学演示光盘,在学校实验和教学中使用。积极参与企业会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积累丰富的经验。

4.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调研、考察、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

二、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学时左右。教学内容包括讲授部分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应用以及配合课程的一些实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整合,去除与其他课程教材交叉重复的计算机知识,增加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实训课时,增加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的Excel应用的教学和实训。

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讲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研究对象、任务、实施过程和意义。

(2)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讲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介绍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讲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商品化会计软件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

(5)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讲述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如何使用会计Excel的图标功能。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的使用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2.会计电算化实训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一般都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没有单设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实训应该包括教学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两部分内容,教学实训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训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模拟实训则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在总结手工会计模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由电算化来处理手工会计模拟相同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比对,看处理结果是否一致。综合模拟实训能够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把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一般都是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一般是选择某个会计软件的简单操作,缺乏系统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1.强化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训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加大投入,保证实训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所以实训室的设置应突出仿真性。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在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中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和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共建模拟实训室。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时、增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电算化一般只开设一门课程,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训在内。在如此短的课时内既要教授理论又要动手实践,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必要增加课时,应该区分随课堂的单项实训与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单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应该单独授课、考核,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地位和效果,还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训练,以提高其动手能力。

四、积极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其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尤其是在操作性很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改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式:

1.合理地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

从我国教学实践的现状来看,“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电算化教学中仍然需要使用这种传统方法来讲授一些基本理论。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许多不足,若要透彻地讲明一个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工作过程或者一个软件的操作过程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难想象仅仅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就能掌握实际的操作。这样的课程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

会计电算化概念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网络会计

一、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使财务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对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所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工具,它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

1.手工记账

手工记账是指会计人员主要靠人工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计算等形式,通过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两种分类,采用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总账以及会计法规定的会计核算形式,采用“平行登记、错账更正、对账、试算平衡、结账、转账”等记账规则的运用,进行账目处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它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意义的会计工具主要是采用手工珠算核算,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算盘、计算器和经济统计图,只是财会部门非常专业化的大量的数据运算工作,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完全脱节。

2.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完成数据的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社会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会计电算化通过数据库存入或提取会计信息,打破了传统手工系统会计工作对会计事项分散处理的记账规则。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质量指标体系的运用,加强了会计核算功能运用计算机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在会计史上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软体的开发及应用

会计软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使人脑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会计职能真正实现了反映数据信息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缩短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时间,真正实现了会计信

息处理的自动化,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减轻了劳动强度。

1.开发软件

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应用于实际,这从根本上就要求我们软件开发的计算机编程人员与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程序,共同开发出一套适合于会计实际工作中的软件,进而达到为应用而开发。

2.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一些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没有实质上的认识,认为只是从“算盘”到计算机换算速度快慢之差,没有认知到是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2)会计软件模式的效益性。目前在整个财务软件市场中,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虽然开发的份额比较大,但也只是以软件开发公司经销商的利益为出发点,各自为营、互不兼容,在使用程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是为了用户的核算和报表使用方便,造成用哪种软件就只能接受该种软件操作的培训及使用单位初始建账、报表系统等方面的简单数据输入、输出的机械工作。形成现在这种只是对原始信息录入大量的经济信息,基本上只是单纯为了记账和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局面。这不仅可以说是一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更主要地是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速度。

(3)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没有深度和广度。我国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比较好,基本上完成了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这仍旧滞留在财务核算方面,如只是简单再不能简单的工资发放、固定资产核算、报表编制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参与到财务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分析中。

(4)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差。会计电算化初期参加培训的人员,基本上是只能肤浅地记账、算账、不懂会计报表核算的“半路出家人”,他们只是机械地进行着对数据的分类录入,对计算机的应用不熟悉,即使进行了短期培训也效果不明显。

(5)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存在。目前,国内知名财务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为了方便财务人员纠正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在财务软件中设置了“反结账”模块。它违反了会计工作规范中对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修正的方法,执行反结账功能既不能像“红字更正法”那样能完全保留下的修改痕迹又影响了会计的真实性,同时也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沃土。由于财务核算复杂同时设计了多个模块和多层次的核算,在财务信息处理上导致了数据错误,增加了财务软件使用中的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硬件和软件三位的统一体,为了更好地在使用中的便利,还应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进行防范软件装配。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止全国会计电算化的覆盖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明确指出它是会计电算化进步和发展的趋势。我们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会计处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会计管理革命,它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结束了手工记账的几百年历史,实现了记账、算账、报账电算化,而且逐步替代人工完成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核算。1.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为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全面地会计信息,它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由于以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强调了会计数理处理的规范化。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系统化的要求,是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前提。他们都是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会计领域的结合,只是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2.会计信息化特点

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信息环境的改善,促使了电算化向更高的领域发展。

(1)会计信息化电算化主要是服务于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会计信息化的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子系统。

(2)会计信息除了应用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为管理层提供管理方面的信息,达到会计除了核算外的决策,分析职能,远远超过了电算化时只是对日常会计的基本核算工作,实现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的自动化。

(3)会计电算化只强调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而会计信息化则成功于对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为各类报表的使用者管理提供多个报表。会计电算化业务具有一个单位的单机核算和局域网技术的局限性。

(4)会计是一个以内部控制为核算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核算加工系统。

四、会计发展的终极阶段——网络会计

1.概念

网络会计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种。狭义概念的网络会计仅指网络财务会计并未包括对内服务的管理会计,它是指基于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只是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报告的会计活动,就是“网络+会计”;而广义概念的网络会计,指一切建立在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之中的会计,它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分支,其子系统共同构成了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就像财务和会计两个不同概念一样,只是都赋予了新的外衣-“网络”。由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网络会计”只侧重于对数据处理和实时监督及对外提供有用的信息;“网络财务”则是利用网络会计提供的信息制定财务计划,实施管理职能。

2.会计网络化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概念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02-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采用ERP系统,在企业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的核心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素质更成为了整个ERP系统的关键,企业传统会计工作方式的改变,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特别是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难以快速开展工作,因此在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引入ERP系统,贴合企业实际,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之路。

1 ERP与会计电算化概念及其特征

1.1 ERP与会计电算化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最早在1990年由美国Gartner Group 公司提出,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1]。在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已从最初的制造业领域扩散到了零售业、银行业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于1980年初,会计电算化也称之为计算机会计,以电子计算机为依托,利用各类会计软件开展会计业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会计手工工作,自动、准确、快速的处理各类会计数据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更加快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2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2]。企业财务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效益,ERP系统设计过程中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其核心模块,其下一般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金库三个子模块,在企业业务流程中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不同模块与业务模块进行连接集成,进一步实现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化,提高了整个ERP系统的有效性。

ERP促使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连接日益密切。原先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孤立的存在,没有与企业其他的系统进行打通对接,数据采集只存在于财务部门,而不是全企业的业务活动,通过ERP系统实现各个模块的集成,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向开放转变,进一步保证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相关性。

ERP强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决策功能。传统的企业财务决策只是单纯依靠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指标和数据,而不是一个全过程的。通过ERP密切联系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模块,形成开放、全面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2 ERP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关系

2.1 ERP系统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一体集成化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只针对于财务部门的财务工作,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和其他企业业务部门打通信息数据通道,然而通过ERP系统打通企业供应链和财务环节,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可靠性与及时性,从而实现数据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带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2 ERP系统提出了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更高的要求

企业ERP系统普及率越来越高,也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学不仅局限在财务方面,还要教授学生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思想,通过ERP系统掌握订单、生产、库存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所以在ERP环境下会计部门工作不只是财务核算,更多的是企业整体的管理[3]。

2.3 ERP系统要求会计电算化学生知识更全面

与单纯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ERP系统除了要求计、金融等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外,还要掌握管理学、供应链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求全面掌握ERP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工作机制和操作,这就要求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全面的教授学生各项知识,真正在运用ERP系统时得心应手。

3 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缺陷

3.1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从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来看,大多数学校重视核算能力培养,轻视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软件还是单纯的核算类财务软件,主要讲授的是财务软件相应的业务流程学习,没有将ERP理论融入到日常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4]。如今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已经广泛引入了ERP系统,代替过去传统单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然而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把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系统割裂开来,没有培养学生数据信息联系和传递的能力,造成了学校会计电算化培养与社会企业需要脱节的现象,所以高校要在ERP环境下重新定义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3.2 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仅仅定义为单一的核算型财务软件进行操作系统学习,而且只是对市场上一种的财务软件进行学习,轻视了其他类型的财务软件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只熟悉学校学过的财务软件,对就业企业使用的软件不了解不熟悉,无法快速开展工作,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的现象。从学科体系上,会计电算化是集会计、管理与计算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其学科内容既包括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实训模拟等知识,特别是ERP系统是一个内容众多、体系复杂的管理系统,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要在ERP环境下科学设置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与内容。

3.3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上课和上机两种方式,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单一,未能充分满足会计电算化学习需要。特别是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实训,不能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质量考核上,大多数高校还是以试卷书面考试成绩为主,特别是针对软件操作、案例实操等课程,只注重理论考核,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考核方法和机制,所以要改变更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3.4 会计电算化教学综合实践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教学受到重视理论,轻视专业实践的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没有把实践教学主体的地位放在首要的位置,而且在实训的过程中,只是单纯、机械地把会计内容录入到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对财务分析、企业管理运营涉及较少,没有真正展现出会计电算化的本质。特别是ERP系统应用的广度不断拓宽,传统的教学实践已不能让学生整体掌握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影响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受学校扩招、扩建等因素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教学设备、软件更新缓慢,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实践学时,制约了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另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学生实习锻炼机会较少,因此,要突出实践,完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3.5 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力量欠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强的交叉学科,对教师队伍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拥有金融、财税、管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对各类财务软件、ERP系统熟练操作的技能,然而从目前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力量来看,很多教师不具备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学科知识结构,更重要的一点是缺乏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许多没有真正应用过ERP系统,甚至都没有真正从事过会计工作,造成了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所以要引进和充实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经验丰富、实操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

4 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路径

4.1 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更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能力操作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可分为知R、素质、技能3个方面[5]。在知识教学方面,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概念以及基本的工作流程,并掌握各类财务软件特别是ERP系统的操作要求等知识;在素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法律法制规范,以及自主学习、市场抗压、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和岗位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技能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数据分析、软件维护等多项实践操作工作。通过三方面的教学,在ERP环境下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管理人才。

4.2 科学建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规范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从市场企业需求出发,重新规划设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实现会计课程与电算化课程相融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把ERP融入其中,构建拥有会计类、计算机类、电算化类、会计电算化实训类和相关学科类五类课程体系,会计类要注重财务、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计算机类要加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培训;电算化要增强各类财务软件、供应链、ERP等方面的实操性;会计电算化实训类要从纳税申报、沙盘模拟、ERP实训等方面入手。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后,要注重学习教学教材的挑选,以内容详细、案例丰富、重点突出的教学教材为佳,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ERP环境下需要丰富和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期等,合理运用项目、逆向思维、设错、模拟实训、角色扮演以及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6]。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学生学以致用,充分锻炼了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逆向思维教学法通过软件操作的反方面思考,寻求会计软件运行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错分析法通过改错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模拟实训教学法引入仿真环境,真实模拟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缩短学生与实际的距离。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向多种形式考核、平时考核、工厂考核等方面转变,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升。

4.4 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加大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至少要达到6∶4,只有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才能锻炼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内实践时,可采用单模、岗位、ERP沙盘仿真等多种实训方法,分层次、阶梯式循序渐进。单模实训就是针对单个模块进行操作,层层递进,最后全部掌握会计软件各个模块的应用。岗位实训就是通过模拟各个工作岗位角色,熟悉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整个业务流程。同时,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实践模式,在校内要加大专业手工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及时更新和引进多种主流财务软件,做好与市场企业使用软件的对接,在校外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软件公司合作成立实训基地等,不断拓宽学生实践的渠道,帮助学生快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

4.5 注重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各类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要积极引进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引导企业、公司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到高校兼职教师,改善教师结构,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会计电算化技术,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挖掘教师潜力,让其真正了解ERP的实际应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孙艺宁.基于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5(12):193.

[2] 王腊梅.基于ERP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67.

[3] 卢仙华.ERP环境下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6.

[4] 章洁.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63.

会计电算化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全面质量管理 内部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单位都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效率。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特有的风险以及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等原因,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中借鉴生产制造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的简称。它是一个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基本特征是:

1、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

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代替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并采用对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减少数据录入时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

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将所有的会计原始数据集中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将根据指令自动进行审核、记账、过账、转账并将所需信息以帐表形式打印输出。使账务处理一体化。

3、数据处理规范化,会计信息存储介质磁性化。

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按规范化程序进行。在电算化环境下,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不再存储在各种账本中,而是以硬盘、磁盘、U盘等磁性介质为主要载体。

4、具有分析、预测、决策的逻辑功能。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仅具有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与输出之类的简单功能.在系统设计与开发中。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也增强了系统的分析、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隐患与问题

实现会计电算化,所有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都存储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整个账务处理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

但是,由于实施电算化后,传统的职权分割控制作用几乎消失,会计业务缺乏有效牵制,利用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更难发现,加上网络病毒、会计人员的不正确操作、计算机运作环境的不达标也都会对会计数据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全面管理;加强会计工作组织制度建设,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维护、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改进、会计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的改变,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

三、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建议

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综合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影响企业全部经营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2、会计电算化工作基础质量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务软件规范要求、计算机设备及机房管理制度、人员分工职责和操作权限制度、电算化数据档案的备份、稽核、保管制度等,制定出一套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3、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人员的质量管理

由于电算化工作都由财务人员担任,加上这些从业人员对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将计算机与财务知识有机的结合,在实践中只懂得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遇到计算机系统方面的故障束手无策,往往造成数据丢失。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第二,通过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第三,加强人员的职能控制管理,职责明确。

4、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操作权限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章程,根据会计法规规定,执行不同会计职能的会计人员相分离,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在职责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得超越权限,操作权限的管理通常是采用设置密码口令来实行。

5、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操作规程管理

操作系统时必须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初次实施会计电算化时,要先创建账套并进行初始化设置,然后再根据会计职能的顺序及会计软件的相关规定进行日常操作。在日常操作中还要加强对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三方面的管理控制。

6、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安全的质量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改变了数据的存储媒介,数据库技术使会计数据高度集中,非法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留痕迹地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会计数据,增加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后,手工审计方式与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技术的需要,审计人员必须根据电算化系统的特点,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掌握其审查方法,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监督会计电算化系统账务处理的正确性,数据保存方式安全合法性。通过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出现,同时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评估其影响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7、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病毒防范

网络技术的普及,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如黑客、病毒攻击、网上泄密等。为此,我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数据加密存储、数字签名技术、授权身份认证等。

会计电算化概念范文6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要求。会计软件的演示操作与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案例、编程效果的体现、大量数据的分析等均需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内讲授才能提高上课的信息量,取得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实践环节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硬件配置较低,软件版本较旧,会计应用软件过时,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落后,整个系统更新缓慢等方面。因此,加强信息类课程的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迫在眉睫。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改革

在会计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才不会有课程体系内容混乱的感觉,其次要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规范化研究。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既应该包括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该包括实验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

1.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是会计专业学生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后的升华课。所以同学们本身具有一定会计基础,因此在授课时要先注重讲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趋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内部控制及信息化审计,制造资源规划(MRP)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让学生们对这个看似陌生的学科有个基本的认识,并联系起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本学科的印象。

2.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和管理

阐述会计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和必要性,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探讨在信息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阐述会计信息化内部岗位设置、系统人员分工、内容安全度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标准等。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

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和必要性,讨论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和方法,讲述会计信息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让学生能简单处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尤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

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当前国内最优秀的几种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掌握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的一般流程,掌握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往来账项管理。并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工作。

2.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

要求学生开发的系统应当具有口令登录、主控下拉菜单、财务分工、科目设置、凭证输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查询、银行对账、会计报表等功能。尤其是凭证输入模块要求能进行全屏幕、多条记录、自动编号、任意增加删除记录、有完备的错误校验措施等。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管理及维护实验

掌握网络硬件的组建与维护、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务中的会计业务的处理等。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方式改革

(一)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弥补课时的不足。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即“教师—网络—学生”。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实现“教育平等,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三)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应该增加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验室的投入,硬件、软件适应教学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购进一些与时俱进的会计软件,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在找工作方面更有竞争力。

(四)带学生到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请企业的会计人员把软件应用的心得体会告诉学生,这样做更利于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庞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好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新兴学科,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选择一两种好的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需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使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消化和理解教师理论上所讲授的操作方法、步骤,不能一味地课堂讲授,也不能光上机操作,不讲授其原理和方法,只有边讲边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演示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该讲授的用理论讲授,该演示的用多媒体演示,这样才能实现完美教学。

在如今社会信息化时代,会计的运用也离不开软件的辅助。因此在电算化环境下,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中,控制的重点已不再仅仅是人,而变成了第一,人工处理控制;第二,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控制;第三,会计信息输出控制;第四,人机交互处理控制;第五,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时, 应该注重教法以及方法,以求在课堂中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学懂,并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会计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昌勇,黄国胜 电算会计基础[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庄明来 会计电算化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