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绘画的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绘画的相关知识范文1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儿童社会化;社会整合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了四次修改,从1997年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改为2008年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修改后的《规范》虽然减少了条目,但内容得到了充实,新增添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终身学习等内容。但无论哪一次修改,“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这两条规范都没有大的变动。因为责任是遵守道德规范的根本所在,教师的特殊的职业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才能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教师不专注于培养人,而致力于评职称,调整工资等,学校忽视师德建设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要描述的贫困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上述现象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一些山村地区的中小学的教师在爱岗敬业和仪容仪表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趴在讲台上,无精打采的授课;有的教师上课过程中一直照本宣科,不与学生交流互动,不管课堂纪律。毫无激情的老师不仅无法感染自己,也无法感染学生。学生也心不在焉的趴在课桌上、坐姿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或聊天,或睡觉。这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教师把鞋拖了,屈膝坐在凳子上上课。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坏的示范作用,很多学生也光脚上课,鞋子乱扔。
2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低水准对小学生社会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只是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在小学生身上发生的社会化主要是初始社会化,它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儿童要学习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是整个社会化的基础。对个人今后的整个社会化过程有决定意义。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一些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儿童在人学之后,教师是其主要的社会化主体,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小学生社会化的有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2.1从文化角度
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吐会文化的传递和延续过程。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论”认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诸如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怀疑权威等等。贫困小学的教师由于贫困而对人生理想淡漠,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一种负面的“贫困文化”,必然会在学生中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主要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贫困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学生,特别是对穷人的后代产生影响,代代相传。从长远看,这将更不利于这些贫困小学脱贫,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又将使这些地区的学生始终难以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2从小学生人格发展角度
儿童在进入学校以后,学校便是其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作用。学校和教师在儿童心目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权威,儿童可能会忤逆家长的意见但害怕敢违反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的形象和态度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缺失,敷衍塞责,衣着不得体,举止不文明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坏的示范作用。这些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特别是有志于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也可能缺乏职业责任感、办事拖拉散漫、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学生从小接受的这种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和较差的精神气质将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譬如,不注重细节、缺乏竞争力等会减少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2.3从社会发展角度
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很好的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就不能培养合格的学生,不能培养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长期以往,在日益注重人才竞争的国际社会中,将会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危害社会运行。
3针对贫困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现在全国上下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团结,社会整合。’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公共道德对社会整合能力又有限,因此,行业内的整合是整个社会实现整合的关键。行业的整合建立在遵守该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之上,教师行业作为影响个人的一生特殊的职业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针对本文分析的贫困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3.1教师加强自身责任意识
小学教师被人们称赞为“社会的园丁”,儿童启蒙教师。小学教师更应该认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意识到该职业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学生更加配合自己的工作,只有率先做出表率。孔子曾经说过“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身,如正人何?
3.2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监督管理
只有教师爱岗敬业,学校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继续发展。学校应该定期举办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大力开展师德实践活动,如“教学竞赛”、“教学观摩”、师德标兵评选等;强化考核制度,不定期视察,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教育、处分,严重的取消教师资格。同时,提高教师行业的准入标准,许多贫困小学的教师文化水准有待极大改善,很多教师甚至是初中毕业,只会用方言授课。
有关绘画的相关知识范文2
这一学期是由我来带改变绘画素养课,开始我对这个课程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后来经过自己搜集资料并整理美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才形成了现在的改变绘画课程。
改变绘画,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以绘画为载体,以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彻底解放学生大脑,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系统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等思维能力!
本学期的改变绘画课程仍然采用绘画和手工结合的授课方式,多种材料综合运用。比如《放大镜》这节绘画课,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世界,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去发现平时没有关注的细节,并按照自己的想象放大,创造更多的细节。手工课《面具》则是让学生们体验在立体材料上作画的可能,感受画笔在不同角度上的笔触的不同,让学生们了解在不同材料质地上绘画的感受。线描课《未来森林》除了激发学生们的想象,更多还是训练学生们对于线条的感受、表现能力,毕竟线条是最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一学期的改变绘画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一是,经验不足,在课程的整体设置上存在衔接不顺的情况;二是材料运用仍然略少,还可以再拓展其他材料,发现身边可以资源,多尝试不同材料的可用性;三是,学生人数过多造成课堂管理压力过大,建议缩减班额,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效;四是,多种材料的运用造成卫生状况的压力,学生材料在桌面、地面、墙面不小心沾染,很难清理。
虽然多少有些不足之处,但是学生的成绩是显著的,在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独特创意的作品,形式也很新颖,许多作品贴合实际生活,更好的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新意。
有关绘画的相关知识范文3
一、在游戏中了解作画工具
众所周知,要想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将游戏加入国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国画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例如,在最开始的国画课上,为了让初次接触国画的学生了解宣纸、毛笔、墨这几件作画必需品的特征,可以设计如下几个教学过程:首先是毛笔,国画用毛笔的分类是很多的,每种笔都有独特的用处,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笔,可以让学生用各种型号的笔在纸上画鸡蛋,通过鸡蛋线条的粗细大小,让大家认识不同的笔的用处;其次是墨,国画中墨的颜色和使用方法都很有特点,单凭老师简单的讲解,学生是无法掌握的,只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体会,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玩一个“瀑布”的游戏,同学们在游戏中,必须自己调和所需色彩和改变色彩的深浅程度,以求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地体验到墨的神奇之处;最后是宣纸,宣纸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是国画创作的必备材料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了解宣纸呢?可以让学生们在宣纸上玩作画游戏,作画内容自己想象,通过不同颜色在宣纸上产生的特殊效果和不同用笔线条的粗、细、浓、淡变化,使学生尽快对宣纸有自己的理解。
二、在游戏中感受线、墨变化
中国画主张“以形写神”,而在形神中以“神”为主,这就要求国画创作者必须有扎实的用线、用墨基础。对于初学国画的学生来说,因为无法把握好线、墨的变化,做出的画通常有形而无神。而在国画教学中,对于线、墨的变化掌握也是整个教学中比较难的环节之一。为了激起学生对这个环节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同样可以将“游戏”融入这一环节的教学。例如以“面店”为主题,让同学们玩画面条,老师成为食客,同学们则是面店老板,老师通过点面让同学们画不同的面条,不多时,“细面”、“粗面”、“软面”、“盘面”等面条便出现在同学们的纸上,老师再适时讲解有关线、墨的相关知识,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样的教学游戏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创造,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线、墨的变化。
三、在游戏中掌握国画技能
中国画“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和山水。在不同的分科上,运用的画法技巧也是不尽相同的。单以人物画来说,就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在国画技巧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通过融入游戏来教学。以画“荷花”为例,可以采用泼墨的方式教学。先用淡墨笔尖蘸一点浓墨勾出线描,然后用淡墨色或水点在画作的中央,利用对水的增减控制和宣纸的自身特色产生“点水”效果。教学中,同学们对这种神奇的效果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急切地想要一试身手。这时候,老师给大家组织了一次绘画比赛,让同学觉得不是简单地在学画,在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感受水分的增减对画面效果生成的作用,讲解泼墨作画的相关技巧。
四、在游戏中创作国画作品
绘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即画自己想画的题材,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充满激情,有自己独特和完善的技巧和风格,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控制。小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先学用笔、用墨的技法,再开启自身思维,推陈出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国画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保守和庄重的,所画内容,也仿佛规定好了一般,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陌生又无趣的,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临摹学习阶段,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那为什么不让学生画他们认为好看的、有趣的、可爱的、新奇的事物呢?例如在教学《兰花》时,可以先带同学们到植物园观察真正的兰花,然后在网上收集不同的兰花图片给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在充分了解兰花之后,再让同学们下笔画。同时,引导他们想象与兰花有关的事物,有的同学在兰花下画上了一直睡午觉的蟋蟀、有的同学画了一个漂亮的兰花圃、有的同学画了长在森林里的幽兰……
有关绘画的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美术;素描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76-01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学生在基础素描的学习训练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阶段性的问题, 而且每一位学生由于基础与天性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又是不尽相同的。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由 "学会"转化为"会用",并能在教师的作画影响下逐渐形成个人的创造风格,最终形成自己的表达语言,已成为目前素描教学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那么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应当怎样进行美术素描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重视线条基础
首先,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线条这一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素描是技法的学习,技法学习是需要思想理论来指导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有着一定绘画天赋的学生往往在素描课开始的几节课后,由于好奇心和新鲜感一过,对于教师所讲的作画姿势、线条的练习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问题就会显得"不屑一顾"了。因为在他心里,他认为这些都太简单了,他在实践过程当中做的比其他同学更好。所以在思想上,对于这些基础问题就松懈下来了。而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在后来的绘画进阶过程当中,往往会被其他同学所超越。其原因就在于当初打基础的过程中,他没有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最易犯的通病就是对于线条练习感到枯燥和厌烦。那么,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树立明确的思想目标。绘画的技术水平提高,确实需要一个乏味、枯燥的过程,只有反复练习,别无他法。
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这些同学在绘画的初始阶段没有能够在思想上正视线条在素描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以致在日后的绘画学习中,线条成为阻碍他们迅速提高绘画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我们只有掌握正确的理论,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2.本着"从浅到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
画画如同走路,一定要一步一步走稳,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才会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绘画规律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才能使学生更加得心应手地灵活表现各种环境下的事物。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在平时安排学生练习上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反复调整和进行规律探索研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关键性,对练习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纠正。同时,教师也要安排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结合,还可结合一些速写训练,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的缺点。
3.正确引导学生的"画外功夫"
学生所画作品的好坏除了与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有关,还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有关。作为专业美术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对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视野的开阔,从而使学生的素描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在学生基础未打好之前,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时刻认识到,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作为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塑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素描水平。还有部分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很强,观察力也非常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新鲜感没有了,观察力迟钝,不能再继续保持一种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应认真对待最后的调整,感到有不合适的地方,一定要查找原因,并把它修改过来。要使学生学会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检查物体的比例结构是否准确,黑白灰关系是否恰当,空间主次虚实是否有序。
4.教师在素描练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生练习素描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两方面对进行素描的物象做观察:一是通过直接地观察,确定素描的整体结构;二是对物象进行深入地艺术处理。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适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对学生的进步要不吝啬夸奖,对学生的不足要耐心地进行指导,使所有学生都对素描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探索,在思路正确的前提下,不去太多地干涉他们的思维及表现方法,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5.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6.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作业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有关绘画的相关知识范文5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审阅中文系书画协会关于“晋升院级协会”的申请书!
我们中文系书画协会成立于1994年 ,至今已有近15年的历史。在这15年不断地探索与创新的历程中,这个原本只有十几人的书画协会,现在已经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了,我系会员已经达到31人。
与此同时,随着书画协会的活动越办越精彩,吸引了不少外系同学的加盟,现美术系4人,政史系2人 ,教科院2人,财经系1人,化学系17人。这样,中文系的书画协会已在全院范围内拥有了自己的会员,累计达57人之多。书画协会的宗旨是“挥毫泼墨,于点画间妙趣横生;奇芳异草,尽展书画学子的风采”,正是这一办会宗旨将来自全院的书画爱好者们凝聚到了一起。
“书画协会”隶属于中文系社团部,本会的组织机构完备。设有会长和副会长,并实行会长负责制;下设国画部、软笔部、硬笔部、粉笔部和宣传部五大部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推动了我们中文系的“书画文明”建设,也联系了我系与兄弟系的互动共赢。
近几年,书画协会成功举办了“墨海”书画大赛(2001年)“墨香画影”书画大赛(2007年)和“吾爱吾校”书画大赛(2008年)等一系列的书画大赛。同学们在参加各项活动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书画的乐趣,更增加了相关方面的书画知识,真的是活动与知识的双丰收!此外,书画协会还举办了与书画知识有关的一系列讲座与培训。
比如在“冰雪轩”画室进行了绘画现场观摩与相关知识讲解(2000年),“冰雪人生路”系列讲座(2000年)和2008年“中文系社团活动节”期间,宣传部张宇同学为书画协会做了题为“提高三笔字书写能力”的培训活动。(相关活动的照片另附有《书画协会风采展》)
随着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书画精神”的广泛传播,我们书画协会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也已经从中文系扩展到全院各个系。因此,在这里我们特此申请能够由系级协会晋升为院级协会,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全院书画爱好者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与文化修为!
特此申请,恳望批复!
有关绘画的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抽象绘画》 美术课程 学生意见
《抽象绘画》作为理解二十世纪的艺术的一把钥匙,对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通融性,并且由于其低技术性的特性,很容易上手,学生的兴致也很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就利用高二年级美术选修课的机会,自主开发了《抽象绘画》课程。作为全国首家在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开设《抽象绘画》课程的学校,我们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获取学生学习《抽象绘画》课程的反馈意见,对于反思教学、完善课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了解方式
我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学生的意见。2009年,在高二上学期期末布置抽象绘画课程文字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结方式,用300字以上的篇幅,从以下五个角度选取一个方向重点论述:
(一)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二)画抽象画的感受;
(三)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
(四)关于《抽象绘画》课程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五)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
收到学生的《抽象绘画》学习小结共计860份。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有重点的从其中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感受。统计数据如下:
“其他”有45人,即5.2%的学生按照顺序每个方面都用一两句话作了概述。令人意外的是,约有40名学生用1000字以上篇幅详细叙述了自己这一学期以来学习抽象绘画的心得体会,从学生认真的态度也能够看出他们对于此门课程的重视。
二、情况分析
以下将学生的学期总结用提纲的方式提取出来,以便更直接地反映他们对待《抽象绘画》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在学生们交来的学结中,有30%左右的人谈了他们所理解的抽象绘画,有的用很理性的语言在叙说,有的用诗一般的语言抒情了一番,有的则用很直白的语言陈述……这些都无碍于表达他们理解的抽象绘画,其中约有50%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给抽象绘画下定义,多数能够在自己的定义中将抽象绘画的基本特征讲清楚,并表示可以慢慢欣赏抽象绘画了。有10%左右的学生仍然觉得抽象绘画很难懂,过于含糊、缥缈,甚至觉得是自己缺乏艺术细胞所致。
(二)画抽象画的感受
在写抽象绘画创作感受的这些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回忆了自己绘制某幅成功作品的过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并总结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有的同学则觉得画抽象绘画和解理科题有点像,就是利用点、线、面、色、形等元素在不违背形式美法则前提下的游戏,再加上课堂气氛很自由,所以有点享受这个过程,抽象绘画课程是他们比较期待的一门课。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则觉得抽象绘画很难,在画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构图、色彩上的问题,要么对称了,要么出现画面平均了,画面中的元素大小、疏密关系不明显等“失败”也时有出现。我觉得对于自己画面有沮丧感的学生来说,如果真的清楚地知道其画面效果欠佳的原因,那么《抽象绘画》课程的目的也达到了,至少能够说明他们对绘画中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和形式美法则有着一定的了解,以此眼光欣赏、观察周围的绘画和设计艺术,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鉴赏者。
(三)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大多谈得很真诚,觉得应该多欣赏一些抽象绘画大师的作品,以增加对于抽象绘画的理解并提高绘画的水平。另外一些同学则觉得,教师对作业的点评可以使自己思考平日绘画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心中的疑惑也可以得到部分的解决,收获很大,应该多一些。还可以增加一些学生间的互评,以及师生互动性强一些的点评活动,使之收获更大。有40%左右的学生觉得应该留有更多的绘画创作时间,以便使绘画能够更加充分,画面更加完善。也有同学提出,虽然教师在每一次新材料和新内容教学的第一课都有技法的讲解和演示活动,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应该增加技法的教授。
“加强对绘画材料的管理与监督”是学生们关注的热点,这也是平日上课中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之外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恶意破坏教室环境,浪费绘画材料等公共财产的问题感到愤慨并建议给予重罚,做到“罚一儆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许是在其他文化课学习中难以发觉的现象,这其实是学生真实素质的表现,体现了抽象绘画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关于《抽象绘画》课程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总结中谈到印象最深刻的教学内容时意见很集中,有三节课被学生提的次数最多:书法的文字联想、音乐的情感联想、打散重构。文字联想让学生发现了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音乐联想将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画面的结构、元素、色调联系起来,增强了对艺术共同性的理解与思考;打散重构则是在打散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不曾发现的美感,需要用新的思维看待世界。也有一些学生提出、调整课程内容的前后顺序,原因是后期的水彩、水墨、油画在清洗的时候天气已经比较寒冷,冻手,不太方便。还有几个学生觉得应该先学习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再学画抽象画。针对这一部分而提出问题和建议的学生相对于其他部分人数比较少,约占总人数的10%,言语相对谨慎,可能由于涉及课程和抽象绘画的认知规律,比较专业的原因。
(五)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下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学生也很有热情,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陶艺课,由于他们都看过一些图文资料,所以对陶艺室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比较向往。素描课,也是他们提到次数较多的课程,可能受到“素描是一切绘画基础”这一类说法的影响吧,对此,美术界已多有反思与争论,不再赘述。
三、反思与小结
(一)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重点的转移
纵观学生《抽象绘画》的学习小结,有三个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三个部分人数相加有593人,占总数的69%,有着相当的代表性。最多的一部分有260人,占总数30.2%的学生选择了谈论“对抽象绘画的理解”,说明学生对于探究“抽象绘画”这一概念还是有着相当的兴趣,这与高中生经过多年的文化学习,心智发展已较为成熟,具备了“高度发展的概括化的观察力、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1]”是相一。的,他们对于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烈的兴趣。选择谈“画抽象画感受”的同学有193人,占19.1%的比例,这部分同学在小结中回顾了绘画时的感受,客观、理性地分析了自己作品的优劣得失,充分运用了《抽象绘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术语,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
《抽象绘画》是西方理性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特别重视分析、元素组合的逻辑关系,这与学生文化课学习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也是他们愿意参与探讨形式美法则的原因之一。之前的教学由于担心理论枯燥,而减少了此方面的教学内容,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以《抽象绘画》的理论作为绘画实践的支撑点,可尝试以流派、风格代表画家的主要艺术观点为切入口,深入到作品的分析及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中。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同学们参与到自评、互评及经典作品的解读之中,运用美术术语和形式美法则,更加理性地看待抽象绘画,深入绘画本体语言的解读之中。
(二)绘画时间与材料管理的问题
关于绘画时间不够是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一节课45分钟,需要完成课程导入、新课教授、绘画创作、作业点评交流、课堂总结、作业收集、清洗画具、收拾桌面,时间确实紧张,有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下一节的文化课。时间是下一轮教学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可以联系教务处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周一次课改为双周两节课连上,或是调整教学内容,简化一些新课讲授的内容,安排专题欣赏与作业点评课,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采取“集资购买材料,共同使用”的方式,材料的浪费和教室环境的混乱是一些学生意见较为强烈的集中点。教室环境的问题,除了与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到位有关系,还与课堂时间紧张有关系,导致无法留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桌面,清洗颜料。特别是在油画的教学时段更是如此,教室卫生环境恶劣,导致几乎每一个班的学生进教室都在埋怨上一个班素质差,以此往复,相互责怪。为此,下一轮教学的开始阶段,需大力加强绘画材料的爱护和教室环境的保护教育、宣传工作。至于部分学生提出“罚一儆百”的处罚措施,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美术教师实在是无能为力,所以仅靠苍白的言语说教对于部分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如何利用德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三)努力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期望
有170人,即占总人数19.7%的同学选择了谈论“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在此部分,从自身出发,他们提出希望开设的美术课程,从中看出这些同学对于美术有着自己的思考,显示其中一部分同学曾有过“美术梦”。由于现实的文化学习压力,这在以前的教学中从来没有意识到,需要研究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满足这部分同学的需求和愿望。另外,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的即时指导也要进一步加强,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创作时遇到的问题。
总之,通过学生的学习小结,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对于《抽象绘画》课程的想法态度,知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使教师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进一步反馈到教学中,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由于小结是实名的,在意见和建议的表达上学生可能采取了比较克制和保守的策略,但是总的来说和我在教学中感受到的基本一致,以后还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保持师生沟通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