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育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艺术感受;特点;教学方法

在形象可感的色彩和形状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生动的图片及直观的画面小学美术教育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分析,美术课程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必要的认知发展规律基础之上,从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角度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更好地实现德育与美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有效结合。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与生理渐趋完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意识及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从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多方面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1.审美教育的渗透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课程实施的核心目的,基于美育教育基础之上的美术课程开展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教育特征,同时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观念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德育与美育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还体现出自身综合学科的教育特点,将美术教育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2.趋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物质原料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其中关于物体空间及面积的描绘需要通过各种工具辅助实施,因此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成为了现阶段美术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广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并赋予美更多的艺术内涵,这对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影响深远。

3.特殊的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探知欲望促使下他们能够积极发掘身边事物的特点,然而在真实和虚幻之中他们一般很难辨清,注意力极易分散。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容易和乐于跳出现有学习模块的束缚,将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因而对于视觉艺术本身也有着强烈的内心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小学美术教育在迎合不同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在专业师资力量训练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也形成了一定学科关联,文学、舞蹈等学科的融入对于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极为有利。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促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特定学习氛围下促进自身审美意识与创造意识的发展。社会生活与美术课程的结合其优势不仅体现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对于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积极影响。

2.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

小学美术课程的一般教学步骤表现为先讲后画,这一教学模式在当前美术教育中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教师可以边讲边画甚至是先画后讲,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内容掌握情况来决定。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在实践研究能力培养方面也大有裨益。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外出写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3.多媒体教具的辅助

多媒体教具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出现已屡见不鲜,这对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也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如何开展多媒体美术教学的问题探讨方面还需要诸多斟酌。我们可以将网络教学视频或是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在课程中呈现给学生,或是通过网络教学指导来提升学生对图画的整体感知。此外,感受画面的情感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学生思维意识的拓展极为有利。

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差异也是需要在小学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视的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形成,这对创造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传统模仿式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绘画天性被抹杀,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师生之间融洽平等关系的构建是极为重要的,这对美术教学的实施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基本认知规律考虑,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趋势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美术教学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征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呈现方式,尽可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真正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学环境的创设也应符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在积极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张法.美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美术教育的特点范文2

美国向来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其教育部明确指出基于技术的教育改革是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的最为根本的措施。1995年4月,美国设立直接向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负责的教育技术专家小组。1996年6月,公布《让美国学生做好迎接21世纪的准备:迎接技术素养的挑战》,这是美国第一项教育技术规划。2000年、2005年分别制定并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年3月《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号召对美国教育实施革命性的转变,变革美国教育。四次公布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为不同时期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及策略。为了借助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奥巴马政府极具挑战性的目标,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于2010年3月了名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号召对美国教育实施革命性的转变,呼吁美国民众与机构一起合作来设计高效且灵活的教育结构和教学过程,变革美国教育。

美国教育技术的特点

《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个基于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技术推动下,相关部门要给学习者提供各个方面的便利。

学生学习方面 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或课堂上的时间,而是全方位的、终身的,而且可以根据个体需要来进行。国家将最先进的技术融入学习中,所有学习者都能拥有校内外优质的参与式学习体验,先进的技术使学生能获得信息和资源,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思想、协作和学习。因此能激励和鼓舞所有学生,不论背景、语言或身体状况,都能达到各自的目标。此外,利用科技的力量,通过支持学习者在他们真正关注的或特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必须关注教什么和如何教,了解学习者到底需要掌握什么、如何学习、在哪里和什么时候学习,以及谁更需要学习等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则为教师提供数据、内容、资源、专业技能和各种学习体验等多层面的支持,以激励他们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比如匹兹堡大学的Peter Samuelson和Louis M.Gomez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社会网络数据,设计各种分组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习并建立正面积极的课堂文化。学校还设计、开发和使用以技术为基础的资源和网上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

评价体系方面 技术介入教育在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教学与测评的方式、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优化学习评价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美国,学校注重利用技术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以便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评价,诊断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弱点,从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通过基于教育技术的评价系统,学生的学习数据能被收集和使用,这些数据可以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领导和区行政长官等提供信息反馈,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生产力。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大部分学校都为所有的学生和教学人员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学生和教学人员有足够的带宽和无线连接进入互联网,而且每位学生和教学人员至少有一种互联网接入设备和软件,以便他们能在校内外开展网络学习社区讨论、研究和多个成员的协作等,确保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进行。例如,美国的Lake Minneola High School就开始选择使用iPad作为学校今后的学习设备。该学校投资70万美元给学生购买了1750台iPad,成为佛罗里达中部首所给学生提供“苹果”的公立学校。到9月份,该校学生就将人手配备一台崭新的iPad。负责这一项目的创新性学习管理人Kathy Halbig表示,iPad的使用将改变该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方式。

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

美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教育技术发展规划的思路、成果和经验,对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育技术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 美国认识到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具体来看,并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形式来实现,而是通过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服务,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的形式来实现的。所以政府的职能不仅仅是提供政策支持和筹集资金,还要支持专门的教育技术研究机构,真正推动教学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强烈要求国家能够关注教育研究和发展,它们需要集中由科学家和研究者组成的共同体的力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一起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将参与学习进程的学习者、教育者、专家、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应用服务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突破时空界限,构筑参与者众多、知识链复杂、具有适应性的学习生态。如何更好地设计在线讨论或组织在线讨论,这需要技术支持。印第安纳大学的Craig D.Howard和Rodney D.Myers为在线异步讨论提供了视频注释的技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局限,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在线交互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媒体和教学资源可以达到更好的成效,同时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水平。我国在推广教育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技术的重要性,以便更快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美术教育的特点范文3

1我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历程

顾名思义近代美术教育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兴起的,受当时社会发展状态的影响,伴随着政治文化的更新与交替,形成了全新的美术教育形式,所以说要想细谈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兴起,首先要从当时动荡的时局、美术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经典的人物形象入手,具体内容如下:

1.1社会风气的改变: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早期阶段,大约在19世纪中叶以下,我国美术教育还处于相当迷茫的时期,受到了国外美术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冲击,当时的名流美术艺术家,大多来自于社会底层,不能参与到美术教育行业中,致使我国美术教育无法建立完整的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之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了极大的改变,人们对于西方美术形式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在传统美术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画的绘画特点,进而促进了美术艺术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以及美术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直到20世纪20年代,大量归国子女参与到了美术教育行列中,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水平,同时吸引了大批有为知识青年的关注,继而形成了美术教育的雏形,为我国后期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近代美术教育发展问题:在我国近代时期,受封建文化和社会格局的影响,美术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缺少教育基础人群,人们将精力投入到生活当中,没有额外的余力来参加美术教育活动,与此同时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社会高层人员为了应对社会形式突变带来的影响,被迫改变了美术教育的形式,致使美术教育处于被动的位置。

1.3经典带动人物的影响:近代美术教育兴起于我国社会经济最不景气的时期,在国内外不同文化的交流沟通下,文人墨客对于美术教育的看法不同,在团队内部始终存在一定的争议。以鲁迅为例,鲁迅曾经毫不保留的对上海艺术展览提出了批判的看法,直言斥责上海艺术展览全无艺术的影子,无非是一种商业展览形式。除此之外提到近代美术教育就会联想到的人物,非莫属,拥有海外留学资历,思想非常先进,并发自内心抵制封建文化思想,肯定了美术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为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风潮思想,提高了我国近代美术教育活动的活跃度。

2我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2.1美术审美能力的提升: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来源于人自身的天性特点,讲究学以致用的浑然天成,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绘画形式从根本上,体现了自由与洒脱的天然意境,并在时代变迁中融入了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遵循着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同源的准则,进而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传统绘画风格。我国近代时期社会不够安定,国家与国家的交流体系不够完善,不同的文化思想在同一个时期发生了碰撞,形成了全新的社会思想形式,对我国绘画艺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融入提升了我国美术的审美能力,最初接触的西方画作是由传教士带来的作品,完全不同的美术风格形式对我国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造成了冲击,使人们的审美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促使传统的美术艺术逐渐向西方化方向发展,丰富了我国美术艺术的形式特点,继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多面性[3]。

2.2美术教育形式的改变:我国近代美术教育在异常动荡的时期启动,经历了大约50年左右的进步和发展,终于从封建教育形式转变成为了现代教科书式的教育形式,从根本上实现了教育思想模式的转换,可以说我国现代化美术教育的发展,与近代美术教育的活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美术艺术在近代时期不仅融入了西方艺术形式的特点,与此同时也融入了日本美学特征,并在之后,正式走入教育改革阶段,在美术教育改革初期,由梁启超等先进人物带领,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式的美术教育模式,在教学项目中融入了西方美术教学,开设了独立的美术教育师范学校,提高了不同美术风格在民间的流传速度和影响范围,提升了人们对于西方美术形式的熟悉度和认同度,为我国现代化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大量的参考教学资料。除此之外通过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让我国美术教育摆脱了封建式思想的影响,重新确立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凸显了近代美术教育富有人文精神的发展特点,与此同时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促使我国近代美术教育向思维多元化方向发展,为近代美术教育向现代化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结论

美术教育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学校;博物馆;美术教育

一、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

1.有固定的教育场地和特定的对象学校美术教育一般是在各班级教室或者特设的公用美术课教室中进行的,有固定的场地、教学环境和对象。学校美术教育大多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到不同的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美术教师会针对处于相同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师一般对学生比较熟悉,师生关系较为密切。

2.拥有完善且系统的教学内容学校的美术课程一般是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设定的,有统一的教材。此外,这些课程内容经过了科学的组织和编排。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编排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选取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其次,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选择;再次,符合学校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3.教育方式的强制性与有意义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学校美术教育课程大多是一些必修的课程。学校通过实施美术教育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学校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在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1.整合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整合各种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责任和义务,良好的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当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学校美术教育资源与外界美术教育资源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相互补充,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博物馆与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两大重要场所,两者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存在差异,能够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艺术品,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珍品。学生能够通过亲身观察艺术品感受艺术的魅力,这种直接性的体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参观浏览等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美术技能。学校设置的美术课程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美术批评精神和美术文化的培养,而博物馆教育能够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这一不足之处。此外,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把博物馆作为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3.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美术素养在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美术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产品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展的要求。相关教育者应当紧跟时展的步伐,将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充分结合,充分发掘并利用各种美术教育资源,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艺术人才。

作者:甄玲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珊.美术馆:高校美术教育的新资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2]李瑞洪,杨理胜.湖北省博物馆:荆楚文化的朝圣地.武汉文史资料,2013(6).

[3]江河.利用博物馆资源改进初中美术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

[4]孙婉姝.博物馆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沧桑,2009(1).

美术教育的特点范文5

1、生源整体素质不高在进入新世纪以前,一些比较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致使高职教育就是低人一等的大学教育在学生家长脑里根深蒂固;加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高等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原本生源整体素质就不好的高职教育更是雪上加霜,而这对于高职美术教育生源带来的冲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造成了近年来接受高职美术教育生源的整体素质每况愈下。所以,当今我国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着这种窘况:入学生源的美术基础不仅参差不齐,而且学生自身综合整体认知能力也不高,而偏偏高职美术教育本身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比较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要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是当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所面临的现状,这种现状极大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现状,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实施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位教学,对当前高职美术教育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培养。

2、缺乏所应有的职业性在进入新世纪以前,课堂教育这种模式一直是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主要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由于过于规范性而缺乏职业性,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虽然在最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但是学校还是没有把自身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很好地结合,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没做到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比较滞后,例如没有很好地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以后所要用的往往因不一致而出现错位。这就是一直以来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现状,这种教学状况致使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所开展的教学脱离于当今社会所需能力的培养。此外,目前我国还有一些高职美术教育仍然采用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就把最能体现高职美术教育的那些职业教育特色全都抛在一边,因而不管是学生的知识、还是素质能力,都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应该具备的特点

众所周知,高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兼跨多个学科,而且还具有艺术特色。总的看来,当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应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适应性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必须要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一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未来人才市场不仅要求从业者的适应性要强,而且要求从业者不管是适应社会角色还是担负社会责任的能力都要强。因此,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讲,为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开展实用性强的基础教学及具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

2、创造性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规划和方案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和创造,这就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灵魂———创造性;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市场生存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造能力的高低。因此,高职美术教育不管是进行课程设置,还是开展专业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专业方法和技艺,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充分突出高职美术教育所固有的创造性特色。

3、职业性具有较强的职业性,这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因此,作为高职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美术教育,一定要重视和发挥这一大特色,不管是进行专业设置还是确定其培养模式,都要与人才市场及各行各业加强合作,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拥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以这种实用性复合型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各方面需要。

4、综合性将技术、艺术及各种功能融合于一身,这就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综合性特点,也是高职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涉及多学科领域,诸如人文、科学及艺术等,而且通过高职美术教育成功地把这些学科渗透、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高职美术教育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点,这就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在建立教育体系时,一定要与这个综合性特点相适应。

三、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实施“对位教学”的对策

不管是从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还是结合高职美术教育应具备的特点来看,我国高职美术教育都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管是选择教学内容还是应用教学方法,都要对位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要对位于社会的实际需求,都要对位于高职美术教育自身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这就是在高职美术教育中所倡导的“对位教学”。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实施“对位教学”,是一项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与高职美术教育自身的实际情况(诸如办学资源、培养目标、办学规模等)等结合起来,促使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用”能真正融合为一体。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密切协调配合。就高职美术教育自身而言,在具体实施这项系统工程时,可从以下这几方面做起。

1、专业设置一定要对位于市场的实际需求众所周知,学校存在的基础及进行各项具体工作开展的核心所在是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市场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一个学校要生存下去,其专业设置一定要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对位,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一定要深入社会进行调查,深入市场进行研究,在准确把握社会行业发展趋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在确保所设置专业与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对位后,再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方案。在构建课程体系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结合当前社会的科技生产力水平及发展趋势,而且还要结合当今社会、市场对高职美术教育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只有以这种方式来设置专业、界定学生能力层次、设置专业课程、确定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所设置专业能与社会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这是高职美术教育实施“对位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必须对专业进行对位思考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实施的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要确实做到把课程与具体工作任务相结合;因此作为一名高职美术教师,一定要本着极度负责的态度来对专业进行对位思考。首先,在对专业设置进行研讨时,要结合专业出口特征来对专业内涵进行把握,争取在培养目标及类型方面达成共识。第二,为把各门课程的作用真正充分发挥出来,要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到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第三,基于高职美术教育所设置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在保持与社会行业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个人的思维及教学观念必须不断更新,来研究和改造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第四,在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来开展各专业课程教学,在促使各专业自身拓展的基础上,创设条件让各专业产生联系,为培养实用性及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活动必须对位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各项教学活动要与学生对位,就是要使教学活动对位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

(1)重视新生的专业认知培养 要实现教学活动与学生对位的前提就是专业认知。从新生入学开始,以座谈、作品参观及观摩等方式,让他们对本专业职业特点、能力要求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感受,使学生能基本了解今后自己所要从事职业及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不仅能对他们将要学习的专业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而且还能对他们今后所从事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一个整体感知,把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成功地培养起来。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维教学资源 实施“对位教学”,要从教师开始备课这一刻开始,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师开始备课之前就建立起多维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时既对照课程标准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可能。

(3)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确保教学活动能实现三个面向 由于高职美术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原有的知识水平,还是个人的素质能力,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大胆进行创新,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之对位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真正让高职美术教育的各项教学活动做到能面向每一个学生、能面向学生的未来、能面向市场的需求。

(4)重视岗位实践的“对位教学” 高职美术教育实施“对位教学”,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岗位实践。在最后一个学期,一定要集中安排一段时间(通常为两个月左右),让学生走上社会到真实工作环境去进行岗位实践,以促使学生专业岗位认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这一阶段的感知和实地操作,不仅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所掌握专业技能进行实地检验,还能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找出自己所存在的不足。这不仅能让学生下一阶段的继续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还能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美术教育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 素描课程 美术教学改革

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长期受绘画、美术学专业的影响,难以完全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因此,亟需对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成为美术教育专业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以来,在传统素描课程的引导下,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完善的教学体系。①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关注技巧性,没有建立起独立、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体系,导致素描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简化,导致整个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滞后,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始终立足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术素养。但是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素描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等,与社会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安排上,也存在对素描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出现严重偏离等问题。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缺乏较好的教学模式,整个素描课程的教学仍然重表现、轻理论,加上部分教师的一些思想局限,如多数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性知识,对于素描课程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表达不清、技巧性知识的传授存在严重漏洞的问题。这种素描课程将导致整个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素描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出现偏离,整个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二)缺乏有较强针对性的教材

随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素描课程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等美术素描教材,其中,《美术之路——素描》与《素描求索》这两本教材深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是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对整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方向性的指导。③缺少针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素描教材,导致整个素描课程的开展遇到困境,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三)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现阶段,高校的素描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般主要是绘画与设计。而对于本职工作素描课程教学,很多教师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较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给学生传授不同的素描方法和观点,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素描课程的认识出现偏差,对素描课程的整体性特征不能完全掌握,进而无法完全吸收和消化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素描课程专业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使整个素描课程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二、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众所周知,素描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素描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在素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以基础性的训练内容为主,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从美术教育专业来看,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能够胜任中小学素描教学工作,以及必要的课外作业辅导。这就要求在具体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内容教学,使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素描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④其次,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在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素描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点的合理安排,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素描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计划、美术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来进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素描课程的教学与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教材,是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首先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素描教材,使用合理的教材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素描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结构,厘清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师,或对素描课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素描教学知识,以更好地改革素描课程。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素描课程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三)优化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

素描课程教师应从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了解美术教育专业与素描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整个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反映出教与学的关系,关注素描教学的主要构成;将教师、学生、教材进行统一,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⑤总之,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专业特点,明确素描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改革素描课程教学,从选择教材、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完成素描课程的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素描课程的开展情况,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生及素描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优化素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厘清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素描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从而促进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注释:

①董俊超.对素描概念的全面诠释——高等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的素描课程研究[J].美术大观,2014(6):147.

②朱平.高师素描教学的境遇及转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4-315.

③崔春,王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时空,2010(5):119-120.

④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