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创新能力 心理环境 预习

美术课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最“天马行空”的课,同时美术教师的教学也是最具创造性的,因为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是如此的特殊与复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由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性格以及思想行为,注定了他们的美术认知、美术创作不尽相同,我们既不能用对错或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定他们的艺术素养,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手法去教授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中教好美术课,这是美术教师永恒不变的研究课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并不在于教师如何讲述知识,而在于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深入思考与发掘美术课程

(1)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能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美术学科由于它的学科性质,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具有一定优势。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自身就需要有艺术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很多美术教师在工作以后就不再进行美术创作了,在课堂上也只动口,不动手,而创作是一种创新过程,创作有利于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身教胜于言传,自身都不再创作,毫无创新精神的美术老师又怎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一个美术教师要有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发现意识。美术教育资源取之不尽,多手段、多途径、多内容地进行美术创新教育是美术教育价值得到体现的重要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和创新教育,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2)精心设计美术课题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学科任务,在美术教学中要有思想、有分类、有目标地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选取恰当而有效的课程。我们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各类美术教育活动中,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美术课题,课堂作业内容要注重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上美术欣赏时,一般作业为写小篇幅评论文或临摹画作,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我要求学生对著名画家作品进行创意添画、改画、延伸和扩展的练习。这种绘画练习非常有趣,学生能在这些绘画作业中自由想像和随意表达。这些作品充满个性,表达了他们自己对美的思考与探究。在绘画中运用多方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是我们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提高联想思维能力,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其实,我们的美术课堂并不在乎学生表达是否完美,而在乎的是他们是否具有创意创造的能力,能否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与发现。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美术课堂,这样的课堂设计能教好地体现美术教育的课程价值和人文精神。

二、课堂具体实施点

(1)以教师的热情带动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情感共鸣

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到了高年级更缺乏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做到寄情于生,寓情于教,以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师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机交融。要保持甚至提升这种热情,我在课后研阅读一些教育科研类的图书,注重教育科研,寻求较强的教育理念做支撑。我相信一个教师日常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一些能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书籍,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语言表达也会更顺畅。只有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厚积薄发,展现教师的个人风采,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做心灵的沟通,感染激发学生,正真做到以情动情。

(2)多种方法导入课文,架构师生情感桥梁

上课都有导入,导入过程虽不长,但导入的作用却很重要,师生能否通过合作,一帆风顺地驶到知识的彼岸,靠的都是导入。美术课导入语的设计就像是桥梁,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过了河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扩散新的思维,采取不同情况下运用不同的过河方式。导入的设计有提问题作导入,回顾总结已学知识引出新知识作导入,讲故事作导入,诗歌、谚语、俗语作导入,由美术作品内容情景或形式作导入,社会热点、关注新闻作导入等。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符合有针对性与启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可接受性与趣味性这三个导入的基本要素。课文的导入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以便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3)创造一定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现在的教学中多通过幻灯、录像、多媒体技术等提供丰富多彩的景象代替抽象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探索求知,但使用这些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所以如果只是单纯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成电子课本或是喧宾夺主的视屏,就没有起到创建情景课堂的效果。艺术源于生活,我更喜欢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带入到户外的环境中,让学生发现自然之美 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

(4)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

优化心理环境的目的是营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气氛。一种积极健康的、建设性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参与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一些后进生学习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怕学厌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相互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寻找出形成的症结,然后通过教育教学策略的适当调整来进行化解和疏导。在帮助这些后进生的同时,我自己也积累了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说师生共发展。

(5)调控学生主体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既可以增添课堂活跃的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的效果。学生的参与面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风筝》一课,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风筝,完成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评出最美、飞得最高等奖项。这次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是课堂效率的保障

(1)做预习

预习可以是对旧知识的复习,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作新课铺垫。做预习还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由教师提前布置习题,让学生搜集一些资料,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习题完成情况,待教师作简短小结后,便可与新课衔接。有了预习学生听课目的明确,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堂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2)课后拓展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文2

赵 砷

我园承担了由中国人民总政治部立项批准的一项课题《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我作为一名教研组长,不仅要有扎实渊博的基础知识,坚实、系统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而在这些方面,我深感自身存在的不足,所以,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了弄懂书中的理论知识,我反反复复地阅读,了解大概内容与各种科研方法。以下是我的阅读心得:

一、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理论  本书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原理。主要论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方法的历史发展及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有关理论问题。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能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分析和综合,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将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为科学研究,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从而探索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科学规律。因此,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的教育研究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我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理论是行为的先导,通过认真学习,独立思考,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

二、掌握教育研究的操作技能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而且要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技能。诸如会查阅文献资料,会进行课题论证,懂得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会评价分析教育实验报告,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  书中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集中介绍了科研课题的选择、文献检索、理论构思及制定研究计划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第三、四、五、六、七章为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部分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历史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的方法特点、分类以及运用的具体要求。第八、九、十章为教育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这部分简要介绍了定性研究资料、定量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与研究结果的评价。

三、提高自身教育研究能力

通过阅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我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我参与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领悟到了科学研究中的真谛: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即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当前国内教育改革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激发了做好一名教研组长的热情,而且还了解了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了适合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形成了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养成了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思想史

主编:杜成宪单中惠

推荐理由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即中国部分,立足于中国教育的传统和发展特点,既反映民族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一般内容,也重点表现有代表性教育家的有关胎教、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的思想主张。“下篇”即外国部分,以历史为主线分别论述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的幼儿教育思想。

老师,你在听吗?

作者:(美)波曼著汪寒鹭等译

推荐理由

本书向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

作者:单中惠等编译

推荐理由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是汇集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名著。全书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教育实践以及幼儿教育方法、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展现了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重要观点、对幼儿的独特心理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蒙台梭利论述幼儿和儿童早期发展的全景式图书。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本册主编:吴慧鸣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函数;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的叙述语言虽然直接简练,但是包含了丰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事物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概括。任何一种认知的开始即是对概念的理解。教学中概念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本文将结合实践教学中的情况对任意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的教学作一些分析、探讨。

一、任意角三角函数与函数

任意角三角函数是常用的周期函数,是继函数概念后学习的具体函数,但由于三角函数特殊的运算符号,及课本所给的形式是:sinα=■,cosα=■,tanα=■,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和前面所学函数y=f(x)的表达形式不同,怀疑这样的函数和前面所学的函数真是一个概念吗?由于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函数概念时,习惯用x解析式表示y的函数,当看到课本所给的不太一样的形式时,比较难确定是怎样的函数关系。即使知道具体是角与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也较难将这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并灵活运用。因此,教学中要从感性的实际周期函数例子到一般抽象的函数形式逐渐深入教学,展示出三角函数概念的由来,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三角函数的实际意义,明确三角函数的变量是角度和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反映的是周期变化情况。当能理解角度与比值的关系,自然就能明白用单位圆定义的三角函数,灵活计算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体会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最终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

二、明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有六种表达形式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有六种表达形式,劳动版技工学校现使用的数学课本只提到较常用的三种,对于技工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程度来讲,这已经足够。不过实际上,x、y、r这三个量之间的比值有六个比值,分别是■、■、■、■、■及■,故角的变化会引起六个比值的不同,也就有六种函数形式。虽然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前三种函数的方法去理解掌握后三种函数,但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仍要明确六种表达形式,要知道若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这一概念,就有必要对概念的外延做必要讲解。否则,学生会认为课本所给的三种函数表达形式就是三角函数的全部,遇到其他的表达形式会产生怀疑,毕竟课本上没有给出三种之外的其他形式,且在做相关练习时,会下意识地将计变量上下颠倒来计算比值,造成答题错误。所以教学中应该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六种表达形式和它们的形式特点,以便学生灵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对比锐角三角函数和任意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函数名相同,表达形式一样,形成过程也非常相似,且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习惯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邻变和斜边,致使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也说成这三边之间的比值,疏于考虑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运用概念时产生负迁移,造成解题错误。且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可以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用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既然是这样,怎么还这么麻烦地将对边、邻变和斜边改成x、y、r。由于初次学习,很容易就忽略锐角是第一象限角,x、y的取值都是大于零的,而钝角则是第二象限角,x的取值是小于零的,比值出现有负数。学习中,他们很快便能感知到锐角三角函数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相似,却较难清晰地理解两者的连续与区别。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概念,防止产生负迁移是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的关键。

四、正确运用概念

学习概念最终目的是运用概念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生产所用,所以在向学生讲解完基本概念后,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多次复习已经学习的概念,并通过多种途径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概念,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同时通过多次反复的运用概念,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概念。

要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分辨出数学对象的不同属性,抓住对象的特点,发现其本质。所以三角函数虽有六种形式,但每种形式特点不同,能解决的对象也不一样,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解决好问题。

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概念教学只是任意角三角函数教学的开始部分,后续还有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图象等,这些教学都要以基本概念作为基本认知。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根据概念中的比值:■、■、■,我们就可以推断出:sinα・cosα=1、tanα=■等基本函数关系。而在诱导公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概念,还要能够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角的变化,画出任意角的终边位置,准确判断取值的符号,懂得终边相同的角,可以归纳出一般形式,这么多能力要求不可能一次课便能掌握到位,概念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终边相同角、取值符号等知识,这样会使教学前后呼应,更具连贯性,学生的学习也会相对变得容易。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运用广泛,其概念教学较具现实意义,教学中不仅要遵循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还应该注意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避免形式化地去讲解概念。教无定法,使用不同途径和教学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 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学习的能力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欲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念入手。弄清课程教学的要求,提取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要注意理清教学内容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的相关内容,提出自己有见地的解决方法,敢于进行批判与创新,能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富有个人色彩的处理问题的方案,初步恰当地使用思想品德的术语,较有条理地表述问题。

一、认识问题与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本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如八年级下册中的“自然的声音”、“公共利益”、“在同一片土地上”、“劳动创造世界”、“市场考察”等进行世界观的教育,以此来培养他们认识世界与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感知,使他们在深受大自然的感染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感知社会的情感与态度,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塑造本身健全的人格。

一个人良好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思辨的过程。如“公共设施”中所涉及的内容,人应该怎样看待个人与公共设施的关系?建设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直接造福于民,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是用于谋求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私利。通过类似的教学内容,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认识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也给学生确定了公共设施不属于个人这一理论观点。通过这些概念,学生就能够获取什么是公共设施这一准确信息,他们通过分析与整合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公共设施指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人员设置或管理以供公众使用的设施,包括公共汽车、公路、电线、电缆以及农田水利等。

当然,一个人认识问题与获取信息的能力远远不止这些,以上问题的认识只不过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而已。

二、调动知识与探讨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谓调动知识的能力就是在教学内容与所学知识之间找到正确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有关信息理解问题。这种知识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国内外重大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为载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突出时代性和教育性特点,它体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培养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就是在具体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他们参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2010年政治中考综合分析题: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的原因(从重要性、国情、意义三个角度分析)。类似这种题型就是考察学生调动知识和探讨问题能力的方法之一,考察点从三方面入手:其一,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情入手,阐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其二,了解我国现有的国情、如何落实中央的科学发展观等问题;其三,就是要实现相关知识的迁移,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灵活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上,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整合。

在对上述三方面知识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结合本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发表自己对节能减排的看法,通过对周边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对现有的环境状况提出有的放矢的批评和整改意见。由此可知,探讨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深层次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形成独特个性与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个探究问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培养其勇于进行独立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表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述能力与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言语的组织能力有关,是一个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关系到学生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熟练程度和灵活程度,同时也关联到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只有熟悉教材内容,才能实现答题时的创造性发挥;只有吃透课文内容,才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事例,营造一种如临其境的真实情景。表述能力的培养包括上述的一些内容,即认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的能力以及探讨问题的能力等诸多能力的整合。如果没有上述几项能力作为铺垫,表述能力将显得极为苍白;只有具备上述能力,方能恰当地使用思想品德的术语,有条理地表述问题。

参考文献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文5

教育科学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网络资源意识。寻找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获取、整理、分析这些信息资源是我们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信息资源在内容上和信息获取的方法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超时空的特征

无论是以纸张为媒体的杂志、著作,还是以照片、录音、录像为媒体的资料,它们的传播都受到地域的限制。不仅许多信息被空间距离所阻断,而且被接收到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个滞后期。再加上运输过程的损耗和丢失,浪费了我们不知多少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在信息时代,信息获取的速度往往直接关系到信息本身的价值。互联网络可以实现时空的突破,将整个地球上的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络庞帝教授说:“在数字化世界里,距离的意义越来越小。事实上,互联网络的使用者完全忘记了距离这回事。在互联网络上,似乎距离还往往起了反作用。与近距离的通信对象相比,我常常更快地收到远方的回信。由于时差的缘故,远方的朋友可以在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回信,因此感觉上反而好像离得更近”。(注: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中译本),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他在一次报告的开头竟然风趣地向大家问候:“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因为他的问候正通过互联网络以光速传播到地球上不同的时区。由于时空的距离被大大缩小,我们为获取信息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互联网络也是最经济的教育信息资源。近年来,我们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教育研究,每研究一个问题都要访问世界各地上百个单位(站点),以透彻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同行对问题的研究状况,这在没有使用互联网络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二)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交互性和多媒体的特征

互联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进行双向交流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电子邮件(Email)、公告板(BBS)、讨论组(Usernet)和网络会议(Conference)等。这使得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在信息采集上的被动模式,转而采取一种新的主动的模式。例如,我们通过网上得到的信息大多是文章的摘要,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专家的思想,我们就要首先从分析这些摘要中挑选出重点文章,查出作者的网址、电子邮箱,然后直接发信给这些专家,请他们通过Email给我们寄来文章的全文,并和他们交流看法。积极地参加国外BBS和Usernet有关问题的讨论。必要的话,还可以组织网络会议(Conference),在摄像机面前,面对面地展开讨论。反反复复直到确信自己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了满意的答案。研究并不仅仅是关起门来苦思冥想,思想是在交流、讨论中产生的。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4年出版了一本名叫《精神漫游者》的书,书中描述了一个思想漫游的赛百空间,(注:陆群等:《网络中国》,兵器工业出版社,第20页。)在那里思想通过碰撞而不断创新。互联网络就是这样一个赛百空间。

(三)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全方位的特征

应用传统的手段获得的信息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往往只能看到研究的结果,对于这些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计划、参与单位、子课题设计、研究经费、资助单位、主要研究人员及其联系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却很少介绍。这种教育研究信息的不完整性不仅不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对方的研究成果,而且不利于我们有效地开展国际合作。在互联网络上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我们对特殊教育中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研究为例。我们通过对网上信息细致深入地分析,不仅了解了国外在这个领域研究的重点、各重点课题的主要成果,而且了解了主要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研究发现,欧美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所走的技术路线却不同。美国最典型的研究项目由NIH(美国最大的健康组织)资助。该组织对自闭症研究的短期资助(1至4年)达951.9万多美元。研究多集中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及机理,这方面的研究占所有研究项目48项的近一半,共有21项,投资535.3万多美元,占总投资的43.75%。欧洲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集中于欧洲自闭联盟(AutismResearchUnit)。ARU支持的项目有7个,主要的研究内容是自闭症的生化机制以及生化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则偏重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这个领域的重点网址大致有十几个。从这些网址上我们还得到了主持各课题的教授的Email地址,可以方便地和他们取得联系。总之,网络信息资源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它具有传统信息资源无法比拟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是教育研究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应该引起教育科学工作者充分的重视。

二、技术意识

教育科学工作者还应该具有网络技术意识。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具有在这个社会生存所必需的技术。没有这种意识,舍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必须掌握的技术,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如果你移居到美国,你就必须学会驾驶汽车,否则就无法上学、无法工作、无法购物,因为美国是个长在轮子上的国家。当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时候,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技术就成了通往网络社会的通行证。没有这个通行证就会在网络社会中寸步难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两类,一类是创造网络平台的技术,另一类则是使用网络平台的技术。除了教育技术工程师以外,大多数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是后一类技术。例如,Yahoo、Nevigator等网络浏览软件是计算机专家为我们创造的网络平台。我们则需要学会熟练地运用它们在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论文,以及在网络上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正如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代替自己吃饭、学习、研究一样,我们不能依赖别人代替自己学习网上工作必备的技术。在信息量极为有限的图书馆,教授和他的学生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的检索,搜索路线和搜索结果可能相差不会太大。但是,在互联网络上,面对几十万个站点(据专家估计,到2000年站点可达一亿个)、无穷多篇文章构成的网状结构,恐怕没有两个人选择的信息搜索路线完全一样。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外语水平不同、分析能力不同,搜索的技术路线和搜索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别。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初次接触网络的学生,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辛辛苦苦地折腾了几天,却一无所获。当他们学会了网络技术,水平提高以后,才逐渐发现互联网络原来是一个复杂但有序的信息宝藏。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提供网络的无偿使用。网络的技术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意识,即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网络应用技术,花费最少的科研经费取得最大的收获。据我们测算,技术水平高的和技术水平低的人在网络上的投入产出比可以相差几十至几百倍。以网络上著名的网点美国教育研究信息中心ERIC(EducationResearchInformationCenter)的信息检索为例,初级用户可能仅仅知道应用关键词查询,而具有一定经验的用户,则会运用ERIC提供的工具箱,请求ERIC的服务中心提供自己需要的信息,几分钟内就可能会得到几百篇需要的论文摘要。至于进一步运用多种网络通讯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和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则需要更加纯熟的技巧了。网络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信息,而且可以使每一个人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办公室、邮局、电台和电视台。在工业社会里拥有这一切是亿万富翁的标志,而今天却是所有了解网络、掌握网络使用技术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信息社会中财富仅属于那些能够适应网络社会的人,而那些拒绝学习、对网络的技术一无所知的人将沦落为网络贫民。

三、国际意识

以网络为平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还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网络无国界,人们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到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去“旅游”,而不必办理任何签证。正如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信息革命使国家淡化了,这是由于世界已没有界限。但是由什么来取代国家?它们正在被网络所取代。”我们看到在互联网上,许多中文站点已经把中国的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如)。同时,几乎所有的中文站点都有中英文版本。而越来越多的英文站点也开始提供中文版本。除此以外,随机翻译软件的水平日新月异,具有良好的跟踪翻译功能的软件(如Hope-Dictionary,Robword等)层出不穷,使得不同文字之间的障碍正在迅速消失。网络上的这种现象,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在网络上开展的研究具有国际性。网络的国际性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将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人”。许多发达国家都强调21世纪网络时代的学生应该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使他们能够对国际事务和外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并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合作共事。日本在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中明确提出,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能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人类视野为基点处理事务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具有能同异国文化疏通思想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国际礼仪、知识和教养;三是在国际社会中能对本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做出有说服力的介绍的能力。我们的教育科学工作者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网络研究平台的出现对我们的研究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并非难事,但是要使得自己的站点被世界所重视,却没有那么容易。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前沿,不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同行在研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如果我们对所研究的教育科学问题缺乏独到的见解,有谁会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上百万个站点中驻留在我们的站点前看上几眼呢?实际上,通过前一阶段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分析,我们确实发现我们的某些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以对教育决策的研究为例,国内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战略决策上;二是这种研究明显地存在着周期性,而周期则和政府的换届正相关。这种现象和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集中的、计划的经济体制有关。国外对决策的研究则明显地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球或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二是学校一级的中观决策(如School-BasedDecision),主要研究学校如何组织决策班子(BoardofDirectors),如何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处理好和上(政府)下(家长、教师、学生)左右(社区)的关系,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求得自身的发展;三是领导者和教师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提高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如Teacherasadecisionmaker,Behavioraldecisionmaking)。从互联网络上关于教育决策的分析看,更多的人所关心的是中观和微观的教育决策。显然,国外对教育决策研究的特点和整个社会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关。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每个学校、每个人都有着较大的选择权,其代价则是学校或个人都必需学会自己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国际性的研究,必然要求各国学者之间更深入、准确地相互理解,要求教育科学建立一套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严格的、自洽的语汇和概念体系。教育科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基本上还处于经验科学的水平,许多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随意性和地域色彩。这就给国际化的研讨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一方面网络平台的出现的确提出了这样一种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突破也并非绝对不可能,例如,在相关的学科中毕竟存在着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同样以研究真实人为对象的决策行为科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决策行为科学中“理性(Rationality)”是该学科的一个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合理”、“理智”、“按理行事”等等,在不同的语言中翻译方法更是各不相同。由于对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缺乏严格的界定,一段时期里,一些涉及到这个概念的争论常常是南辕北辙。面对这种情况,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指出:决策行为学要想成为科学,就必须对这一概念加以限定,正如物理学对“力”的概念给予限定一样。否则,什么是理?合谁的理?好心办错事算不算“理性”丢失?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纠缠不清。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把“理性”概念定义为,“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定的条件和约束的限度内适合于达到给定的目标的行为方式。”(注:H.A.Simon:《现代决策的理论基础》,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第45页。)这个定义排除了地域和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误解,也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而使“理性”成为一个科学概念。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网络社会中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强的国际化趋势,这种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可能将被逐步突显出来。

四、服务意识

教育科学工作者还应该具有网络服务意识。互联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从何而来?微软公司中国部总裁杜家滨的话是对这一问题很好的回答。他说:“我可能在100次中有99次是从Internt拿东西,只有一次是把我的东西放上去。如果全世界很多人都有这个1%,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汇小溪而成大川,这个简单的道理在互联网络上的体现真是再清楚不过了。看来,网络建设同样需要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网上生存靠服务。在网上是否有一席之地完全决定于网络上他人对你的关注。你的外貌、言语、身分都不再起主要作用,人们认识你是靠你的电子信箱,你的主页,你在网络上给他人提供的服务。有人说,一个主页就是一个人格化的“自我”,此话不错。我们的学校、研究组、个人都需要在网上重塑自我。网络竞争也靠服务。网络上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这种竞争主要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1998年新年伊始,Macrosoft公司出资4亿美元收购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Hotmail,这一行动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比尔·盖茨自己不是有很好的电子邮件系统吗?为什么要出这么大的价钱购买Hotmail?逐渐地,人们才悟到,这里的学问大得很。盖茨之所以收购Hotmail,并非是这个小公司的电子邮件技术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它通过提供免费电子邮箱集合起来了1000万用户。比尔·盖茨和Hotmail都看到了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的规律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业经济通过资本抢市场,而信息经济则用服务来换市场。Hotmail的奉献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比尔·盖茨的这一收购行动则成为了网络商业的经典教材。现在互联网络上各公司纷纷仿效,免费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商家越来越多了。

教育不同于商业,但在教育领域各种教育思潮的竞争同样激烈。要么放弃阵地,甘愿被网络殖民,要么主动出击,在网上逐鹿中原。但无论是商业,还是教育,服务都将是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服务在网络社会中是如此之重要,以致美国政府在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普遍服务(UniversalService)”。他们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要保证所有用户以负担得起的价格享用信息资源”。(注:陈太一、陈常嘉:《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为了保证“普遍服务”的质量,美国政府还提出要改革那些可能妨碍这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普遍服务”的思想对我们有两个方面的启发。第一,教育科研网要尽可能降低服务费用,使广大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上得起网。网络的成败得失绝不能只看建了多少校园网,而应该看它提供了多少服务,吸引了多少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对教育科研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对人才培养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我们的大学校园网建设在硬设备投资上平均每所高校花费近1000万元人民币,而计算机硬设备每年都会有大幅度的贬值。如果不抓紧时间开发利用,或由于上网费用超过用户的负担能力,使得网络的利用率不能迅速提高,造成的浪费就太大了。第二,要改革阻碍提高网络利用效率和效益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得公众和研究人员尽可能方便地享用政府提供的信息。据了解,我国政府部门权威性的数据库有1000多个,但大多是金屋藏娇,利用率和更新率都很低,再加上没有组织成为数据库的大量的有用信息,这些尚待开发的信息资源是极为巨大的,如果不下大力气开发利用,实在是太可惜了。政府存在这个问题,各学术研究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哪一个学科没有巨大的信息资源等待开发呢?如果我们的政府机关和各种学术组织都能够组织力量,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把这些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为公众提供“普遍服务”,其可能获得的效益将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会使我们的网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也将极大地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五、方法论意识

运用互联网络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从技术上提高了研究工作的速度和质量,而且具有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哲学。教育哲学研究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在理论思维的层次上回答教育的性质、目的、本质、价值、发展的动因和途径等基本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关系到整个学科的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例如,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介绍的文献检索方法、教育调查方法、教育实验方法、分析综合方法等。第三个层次是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方法。例如,教育统计学中的统计法、作图法、列表法,教育心理研究过程中对某台仪器的调整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某个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以网络为技术平台开展教育研究首先在解决具体科学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方法,例如网络方法提高了我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分析的能力。网络技术平台的引入对教育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引入不仅继承了原有的文献检索方法、教育调查方法、教育实验方法、分析综合方法,而且有着本质上的创新。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波谱解析;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库

波谱解析包括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和质谱法(MS),这四种波谱法是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有力工具,其特点是准确、快速、用样少,是现代有机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波谱解析是药学、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时候,往往对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较为生疏。这一方面需要学生加强复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波谱解析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改革,包括学生利用试题库进行练习,与天然药物的结构解析进行结合。

一、紫外光谱法教学

天然药物化学中涉及紫外光谱(UV)最多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在波谱解析教学中,除了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外,还可以举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实例。这里举一个例子:某个黄酮化合物的甲醇溶液紫外光谱带I的最大吸收波长是328.2 nm,加入诊断试剂甲醇钠后,带I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了40 nm,吸收强度不下降。加入未熔融的醋酸钠后,带II未发生红移。这样的结果提示有4’-OH,没有7-OH。

二、红外光谱教学

红外光谱中,多个特征区与指纹区的知识点是重点与难点。天然药物化学中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规律性较强:红外吸收区包括羰基的伸缩振动范围是1675~1653cm-1,羟基的伸缩振动范围是3600~3130cm-1,苯环的骨架振动范围是1600~1480cm-1。

三、核磁共振波谱教学

黄酮类化合物的氢谱特征较为明显,包括A环、B环、C环都有自己的规律,耦合规律主要涉及邻位、间位耦合。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芫花素)的氢谱特点:6.47(1H、d、J=1.8Hz)为8-H,6.19(1H、d、J=1.8Hz)为6-H,是A环质子的特征;8.03(2H、d、J=8.8Hz)为2’,6’-H,7.10(2H、d、J=8.8Hz)为3’,5’-H是B环质子的特征;12.91(1H、s、OH),10.85(1H、s、OH)分别是5-OH、4’-OH的信号;6.86(1H、s)是C环的3位氢。这样的知识点讲解涉及黄酮A环发生5,7-二取代后,6位与8位氢的位移及间位耦合规律。黄酮B环的4’位被取代后,2’与6’的氢是等价氢,3’与5’的氢是等价氢的规律。黄酮C环的3位氢是典型的单峰,位移也较为固定。黄酮的羟基的活泼氢位移也比较有规律。通过这些讲解,对于学生掌握黄酮的氢谱规律很有帮助。

四、质谱

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规律性明显,主要包括途径1和途径2的裂解方式。途径1实际上是RDA开裂,这个知识点是波谱解析的重点与难点。最简单的黄酮结构(C15H10O2)经过途径1和途径2裂解后得到的碎片包括102(B1)、105(B2)、120(A1)、121(A1+H)。在此基础上可以解析简单的取代黄酮类化合物,黄酮与5,7-二羟基黄酮,B1都是102,A1分别是120与152,相差32个质量单位,因为后者在A环上多了两个氧原子,亦即5,7-二羟基黄酮的A环上有两个羟基取代。又如芹菜素与刺槐素,A1都是152,B1分别是118与132,相差14个质量单位,因为刺槐素的B环上多了一个甲氧基。

总结起来,波谱解析的教学中,要注重与天然药物化学的衔接以及试题库的使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新生.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M].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