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

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文1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多个高等职业院校的走访和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反映对本电算化课程感兴趣,认为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大,相比手工会计而言,认为电算化课程能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会计业务的核算技能。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在会计电算化的课堂学习中,主要是根据教师演示进行逐一模仿,不明白操作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缺乏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因为操作中的一个小错误而弄得焦头烂额,正所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与设置不准确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是只懂机械输入的计算机操作员,而是要适应现代化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对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的要求都比较高,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但是,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由会计人员及有关的操作人员,指挥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完成部分会计工作的过程,未能从本质上认识本课程,在课程设置时相对孤立,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有效渗透到各类会计专业课程中。

同时,就课程设置来看,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几乎都是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安排。但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定位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认识,各个院校的做法各不相同。部分院校侧重于讲授计算机操作和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使用,将重点放在某个财务核算软件的操作技能上;部分院校侧重于讲授会计电算化基本原理或会计软件的设计方法,将重点放在了编制程序上;还有的院校将前两种结合。由此出现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定位的随意性。

目前,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内容在各高等院校来说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学校注重实务操作,辅之相应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软件内容和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有的学校实务与理论知识并重,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符合能力培养的需求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基本上离开了传统“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由于现在高职院校班级人数多,为了便于课堂管理都以讲授和演示教学方式为主,教师把加工好的数据演示给学生,学生只会“机械”地去模仿,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时缺乏应变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现行教理念中“能力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三)会计电算化教材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虽然名称由差异,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一类侧重理论,一类侧重实践,以后者居多。前者讲述如何开发设计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作为铺垫,不适应高职类学生“爱动手、不动脑”的学习模式。后者主要利用具体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来讲解如何操作,但往往只注重某一种软件(用友或金蝶)的操作,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只能就某一财务核算软件进行简单操作联系,最终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四)师资力量薄弱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团队是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重点工程。但目前,高职院校中专门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多,且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从事教学工作,可以说是边学边教,摸索着前行。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认识的高度不够。从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对于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才是会计专业的教学的核心战场,以为会计电算化就是简单的财务软件的操作。(2)知识结构不完整。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无法熟练运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3)理论界对会计电算化的研究相对缺乏。

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文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基于移动网络课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开发。论述了移动网络课程的优势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指出将二者结合构建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必要性。最后,基于微信平台的系统支持进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实际开发,其应用对会计电算化教学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有意补充。

关键词:

移动网络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

一、绪论

随着计算机及4G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移动终端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移动网络课程是教育教学与4G移动智能终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应用。基于移动网络的教学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及教学单位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注重理论,忽视实践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知识扩展。如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进行实战演练,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巨大考验,移动网络课程的发展为问题解决带来了契机,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开发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移动网络课程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朱军文等在“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特征研究”中指出了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形式上的移动性,内容上的互动性和实现上的远程数字化。学习类型主要有:个性化学习、交互对话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马云平等在“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中指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增进学生参与,加强实践教学、接入社会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等。AECT94(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对学习资源给出的定义为: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包括学习(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与学习(教学)环境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会计电算化是该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问卷可以看出移动智能终端(指能满足课程建设需求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100%。学生对于开展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都表示欢迎和接受。90%以上的同学认为现有的课堂式教学以教才为主,学习资源形式单一,希望能在移动网络课程中增加图片、动画、视频等。学习形式上在移动网络课程中增加谈论、案例分析、一对一指导和微课等。调查中发现64%的学生对微课较有兴趣。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支持系统建设上61%学生提出最好在现有平台上进行开发(如智慧树的大学网络课程联盟平台和腾讯微信平台)。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希望能够在现有学习支持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移动终端,通过多种交互的形式,获取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辅助于课堂教学。本研究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相关教师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教师对移动网络课都持肯定态度,希望能通过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视频、案例等)并能与学生在形式上实现互动。

四、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1.资源建设目标

针对医学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腾讯的微信平台,从学习系统支持、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移动网络课程,辅助于课程教学。

2.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支持系统

微信平台,简称weChat。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活动,使用消息推送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类别的内容。通过认证的帐号,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这类图文信息也许是单条的,也许还是一个专题,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模式。同时,微信平台受众广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微信账号,非常适合作为移动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同时,采用微信平台避免了系统开发设计的支出,教师注册认证账号进行课程组织,学生通过微信号关注即可,应用方便。

3.多形式的交互学习环境

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以多形式的交互学习环境为主,通过微信公众号从三个功能方面组织建立学习环境,分别是:学习综合、学习辅助、学生管理模块。学习综合模块是学习资料的整合区域。分别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课件资源集锦、实践操作集锦、资源书库三个主要方面。学习助力模块是交互性学习区域,包括微课堂、新视野、社区讨论、一对一互助和应用实践交流等。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生管理、优秀学生推选、本周我上镜三个部分。整个应用环境实现了学习资料的共享、交互式学习辅助和学生管理的有机整合,充分考虑了教学效果评价的要求,实现了资料的多样性、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团队互、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推广和辅助的有机结合。通过问卷反馈,学生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环境。

4.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料组织

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数据、视频、书籍、案例和应用实例等。对教学资料的组织采取以知识点为单位和案例类型为单位,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组织。对拓展资料以兴趣点来组织。对教学材料按课程计划时间安排,与课程同步推送。

五、结论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展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网络课程辅助与传统教学,是未来网络化、多元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针对所讲授课程开展并实施移动网络课程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的前期知识作基础,并结合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辅助。基于移动网络课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正是在这样背景下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研究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公众号推送服务的形式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综合环境,通过功能模块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多形式的交互形式和学生管理模式。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开发对教学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有意补充。

作者:赵慧 韩志涌 单位:辽宁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6)。

参考文献:

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文3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 应用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是中职学校办学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悉操作、能独立操作的目的,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业务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一种社会上应用广泛的财会软件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一、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的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实情况的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

2.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情况的分析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中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说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3.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的分析

(1)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没有专业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

另外,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专业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甚至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来讲授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不能将学和练及时结合起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了。

(2)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习,往往是教师发给学生一整套实习资料,一般是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从凭证填制、审核至编制会计报表独立完成一整套核算程序,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既是企业的会计,又是企业的出纳、仓库管理员等,身份不明,岗位不清,虽然对单个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电算化流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企业整体的财务工作是怎样分工,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会计凭证如何传递,各岗位的职责都不清楚。加之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实训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技能的培养,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书,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却适应不了本专业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1.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方向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有经验的专业人才更青睐,而刚刚毕业的中职学生却没有足够的经验,或是掌握的知识不能同用人单位的实际接轨。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出市场经济社会中具备胜任职业工作能力,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必须先跟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分析财会职业所需要的各项工作能力,据此确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并选择适用的教材。

2.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粉笔+黑板”的传统手段已无法适应对内容丰富、界面复杂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可以有效解决会计电算化在课时紧张的矛盾。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感官刺激方式来吸引学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引入相关材料,同时利用动态演示,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教学交互性极强,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与学结合紧密,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采用案例教学,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地学习态度,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34-01

会计电算化具有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节约成本、操作便捷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手工会计将逐渐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对于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综合考虑其课程特点、教学目标等。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

1.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交叉学科

会计电算化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对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第一道门槛,会计电算化是资格考试三门必考科目的其中一门,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依托大量的案例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只是纯理论化,对于实务操作部分的要求更高。而对于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购销存模块的教学都需要依托大量的教学资源库,有时甚至需要一些企业的真账案例。

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基础不扎实

中职生一般是没有考上高中而被分流出来的群体,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对于学习也缺乏一定的兴趣,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些甚至没有接触过电脑,基本的打字能力都不具备,对于会计软件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更难了。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死板,还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水平上,无法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处理。

2.教学目标更倾向于考证方面

中职电算化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福建省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为思诺软件,该软件测试面向的是社会人员,内容相对简单,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要求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目前企业常用的电算化软件比如用友U8、用友T3、金蝶等,操作都相对复杂于思诺软件,这就出现了问题:“学校以考证为目的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今后到底能否胜任社会上的会计工作?”。

3.教材实务操作偏少,财务一体化案例偏少

根据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特点,实务操作需要依托大量的企业数据和案例。而目前学校使用的一些电算化教材,对于理论部分的讲解较多,实操部分案例偏少,这直接对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大量的习题操作,学生才会提升对财务软件应用的掌握, 从而深化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

4.师资薄弱,教师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对教师水平的要求较高。目前大部分财经专业的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容易照本宣科。电算化软件以电脑为平台,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也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专业能力却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有所欠缺,这都不利于知识技能的传播。

三、如何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的学习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因此,该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应当安排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基础以及手工模拟记账实训之后,一般要在中职的第二学年设置。只有当学生熟悉了会计操作流程以及EXCEL的图表操作应用之后,学生学习电算化软件才会更加容易。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开发既要考虑到学生考证通过率的问题,又要考虑学生进入会计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的问题。笔者认为福建省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内容首先应当涵盖思诺软件的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会计证电算化的考试,同时应当添加用友T3等财务软件的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有竞争力。

3.开展校企合作,引入订单班教学

中职学校第三学年一般为“顶岗实习”年,有些学校直接让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尚未毕业的学生常因缺乏实践经验而被企业所排斥。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真账实操为载体,由校外会计实践专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训,开启“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模式,把企业最真实、最具体的会计实务、电算化应用,移植到教学、实训中,就可以全面提高订单班学员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4.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注重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观与学习,促进本校教师与校外实践专家的探讨交流,共同开发题库案例,为中职学生电算化的学习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加骨干教师的培训,加强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本校教师知识的更新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文5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教学 实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早已经身处与一个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与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与丰富,作为我国会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会计软件产品众多、软件体系日趋庞大、更能更加强劲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满足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优化与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编写与制定,是该文即将着重探讨的地方。

1 推广实践性教学对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1 能够加快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已经对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在加强对现有在职会计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从基础知识抓起,从实践操作出发,培养出一大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系统设计人员,从而满足我国当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而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在于门槛低、针对性强,因此,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有着眼于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大量的会基础操作、掌握基础技能的会计人员,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游刃有余,在会计工作中做到从容应对。

1.2 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用人单位的需要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会计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强大,足以满足各个单位会计工作的需求,因此他们仅仅是需要那些能够掌握和使用这些软件的会计人员。而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正好符合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真实需要,能够培养出熟练操作当前市场上各类会计软件的会计人员。

1.3 符合中职学校的招生特点

与大专院校的招生对象不同,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有很多是学习基础薄弱、升学无望的同学。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这些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点,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远比教他们更高层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课程,要现实和可行性的多。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是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推广实践性教学,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才是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当做的。

2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掌握好各种会计专业课程的连接,能够让学员既熟知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逐步熟练各类流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着重于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训练,安排实用性强、典型的财务软件教学课程,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基础技能,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迅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适应和胜任,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的

接轨。

3 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电算化实验室,但在实验器材、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却各不相同,导致很多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真正培养出实际操作力强的学员。因此当前应着重加强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购买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实验室的设备应与当前市场保持同步,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加大在实验室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在综合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全面、稳定和前瞻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仿真性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而有效的保障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4 会计电算化教材与实验软件的选择

不同的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应立足实际并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保证操作性强、满足市场需求和专业性的基础上,或采用自主编写与采购相结合,或直接购买主流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等形式,开展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并有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自行编制教材,并配以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软件系统。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校,应当认真参考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市场上选购满足本校教学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软件,当前市面上各类会计电算化教材众多,因此在选购上应体现实验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购买那些既有全面理论知识阐述,又有实验手册、参考资料和实验软件光盘的正规教材,方便学生快速领悟教学内容的同时,满足未来市场对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

5 模拟课教学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开展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教会学生在掌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在教学中模拟课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模拟课程基本的流程如下。

5.1 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⑴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科目体系,首先是设置科目的编码,教学中应遵循编码的原则以及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和教会学生编制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编码。其次是准备科目的年初余额和有关发生额,这些资料通常在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已经十分完整,能够直接使用。

⑵其他初始化资料的准备

第一是要确定操作人员的相关权限和口令,其次就是确定凭证的分类方式,最后是设置常用的摘要、凭证以及自动结转凭证。模拟课教师应当依据具体实际状况,教会学生设置常用摘要、凭证和自动结转凭证,从而减少汉字的输入量,提升工作效率。

⑶将初始化资料输入相应计算机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初始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保证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依据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教师在实习中制定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方案进行,做到准确、细致,无误的完成初始化资料输入工作。

5.2 日常业务的计算机操作

⑴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

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账务处理系统是学生上机实践的重要关键部分。该项上机操作实习,是学生掌握日常业务各系统的关键。在完成初始工作之后,指导老师按照上机操作的程序,指导学生将日常账务数据一一输入处理系统,然后协助学生对具体业务操作,如录入、记账、审核、记账、查询、备份等,让学生全面熟悉与掌握电算化系统中账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业务。其目的,不止学会操作,进而还要了解该管理系统的原理所在。能够做到,根据已掌握的账务系统,对其他同类相关的账务系统也能做到快速熟悉与掌握。做到对会计软件的全面掌握,成为电算账务管理方面的通才。

⑵单项核算系统的操作

在掌握基础账务处理系统操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与掌握其他单项处理系统,如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账款系统、存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辅导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对各项核算子系统进行基本实践操作。

⑶会计报表系统的实践

在电算化系统中,比较复杂的是报表系统,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熟悉各门类的模拟资料。同时根据要求编制各种计算公式,检查公式等。还要学生掌握如何定义表格、公式、与查询、打印等操作。

5.3 会计资料的对比

经过上机操作实习,学生会在此过程中,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习,生成相应的电算会计核算资料,这些会计核算资料都会作为在第三个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实习资料。这一业务实践过程称为“会计资料对比”,其目的在于检验整个模拟实习的实效性,它是手工操作向电算化操作的重要过度。只有经历了这一对比分析的过程,才能对电算会计业务有全面的认知与实践,才能表明模拟实习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形式的模拟实习,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手工和电算会计有了更加全面和亲身的体会,也对电算会计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电算会计模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电算会计模拟实习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程度,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6 结语

我们能够看到,在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种种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实际操作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性会计电算化人才,满足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仝惠林.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与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 徐春梅,于泳.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范文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不扎实,教学效果较差

通常,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就转入到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学习,即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对经济活动的决策。它实质上是一种在理论基础上的操作加强,课程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能系统地完成一整套的账务处理,包括记账、过账、审核、编制报表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前面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困难,主要表现在在填制凭证的过程中、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不知道如何做会计分录,直接导致课程无法进行。

2.教学方式不完善,学生实操机会较少

有的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习惯于从理论到理论,没有让学生真正接触到财务工作的实质内容,造成很多学生对电算化操作的角色意识比较淡薄。

二、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完善教学内容,注重前后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不应只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还要注重对基本理论的系统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全貌。授课内容除了详细介绍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及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等模块也要介绍,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上手快。

2.加强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绘制图表、财务分析功能。将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财务成本,特别适合小企业不必购置大型财务软件就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需要。例如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另外在讲授财务分析系统时,还可以利用Excel进行投资组合决策分析、预测企业资金需要量和企业负债结构模型的分析等。目前。部分企事业基层单位就是直接利用EXCEL记帐和进行财务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对此软件的学习接受很快,应用能力也较好。

3.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法、手段应更新。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导入问题要形象;学生动手操作时,引入角色法、任务法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斗志。教学手段上采用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的手段。如果说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那么会计电算化和网络会计的模拟实训则是对手工模拟实训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可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

4.扩大校企联系,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