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概念教学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1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基石。无论是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综合大学,还是高等师范院校,每一个音乐学专业都给予了视唱练耳课程重要的基础地位和充分的学时保证。
从2010年开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全国首次试点,实施初中起点本科层次的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的培养计划,旨在分科培养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其中,音乐方向即是整个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招收150人左右,分三个班级进行培养。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培养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二届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已经结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6月,第二届六年制学生638、639、640三个班级的结业视唱音乐会的成功举行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显现出来。如何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传统的视唱练耳举行模式,充分发挥六年制初中起点学生的学习特点,让视唱练耳这块学习音乐的基石更加稳固已是当务之急。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高师视唱练耳的传统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第一,专业技能技巧方面:通过视唱和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识谱、读谱能力及其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表现的能力;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方法,积累音乐语言;提高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第二,师范技能方面: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按照此目标进行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与训练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鉴赏与表现明显不足,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一些民族音乐,但教学方法、理解方式、表现手段等方面均采用西方音乐的套路生搬硬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今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中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课程之一的视唱练耳课,也应担负起这一重任。”另一方面,忽略了对学是进行艺术实践的训练。音乐是实践的艺术,音乐认知从艺术实践中来,并为艺术实践服务。对六年制视唱练耳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增加民族音乐与艺术实践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内容与教学手段上要有明确的规定。
二、课时安排的改革
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每周2课时。这种课时安排是针对四年制高招生设置的。对初中起点的六年制学生来说存在开课时间过短与周课安排不合理两个问题。首先,初中起点的孩子大都没有音乐基础,这一点从每年的招生考试就可以看出。初中起点的学生培养音乐技能的最大优势是年龄,声乐、钢琴、器乐包括舞蹈越早进入他们的学习范畴越好。而视唱练耳是学会这些课程的基础,不识谱、没有音高、节奏概念,这些视唱练耳基本能力的缺乏让钢琴、声乐、器乐等课程因在一定程度承担视唱练耳的教学任务而影响教学,导致进程缓慢,学习效果不理想。其次,六年制学生学制长,前几年可以充分而扎实的打好基础,无需急于求成。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六年制的视唱练耳课时安排可做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增加周课时,尤其是第一、二学期,把周课时2增至周课时4,让学生在入学之初通过足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识谱、读谱能力和音高、音准、调式等基本乐感,培养初步的音乐表达能力与意识,为声乐、钢琴、器乐的学习提供基础保障。有了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之后,在提高能力的学习阶段即可与恢复周课时2,以减少整体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后自主练习的时间。二是延长学时,把四个学期延至六个学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从容安排各类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视唱训练、听觉分析与音乐听觉训练三大板块。贯穿这三大板块的是以调式调性为主线,以节奏、音程难度的循序渐进为逻辑的各项教学内容。一般来说,通过两年四个学期的学习,完成7升7降以内民族与西洋各种调式各种谱号的读谱与视唱训练,以及包括音程、和弦、和声连接、节奏、旋律在内的各种音乐听觉训练,旨在综合训练学生理解、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看谱即唱的读谱能力,发展包括音准、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音色、织体等在内的音乐听觉能力,发展音乐记忆力和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这些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与严谨性,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与能力。但对于六年制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这个培养目标而言内容过于高、大、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完成困难。现行的视唱练耳教学过于全面与系统,内容庞杂且难度较高,尤其是调号多与复杂节奏的视唱,学生的实际掌握困难,导致教学进度拉慢,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现行课程内容主要偏向专业的技能训练与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的训练缺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降低了学习效率。第三,现行课程内容中缺乏视唱练耳教学法的训练。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而言,视唱练耳是他们工作中重要的“双基”教学内容之一,在高师阶段得到训练与指导是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保障。因此,六年制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增加民族民间音乐的视唱与听辨,增加本土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加强课程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可以借助举办视唱练耳音乐会的形式,鼓励与刺激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自觉性,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增加视唱练耳教学法的内容,加强与锻炼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教学与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从教学层面去总结视唱练耳的学习规律与训练方法,为今后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对视唱与练耳两部分内容进行“灌输式”的授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视唱练耳课的兴趣。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求老师改变传统视唱练耳课的灌输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实现视唱练耳课“教与学”相结合。其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合理采用多媒体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提供多元信息与良好的示范,优化音频效果,增加听觉训练的音色,丰富视唱练耳教学手段与内容,实现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多元风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材编写的改革
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因此教材对于课程教学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通用的视唱练耳教材大致分为四类,一是针对儿童学习音乐需要的,如赵方幸编著的《儿童视唱练耳教程》等。二是针对普通人群学习音乐需要的,如李重光编著的《怎样读简谱》等。三是针对音乐高考培训需要的,如陈玉香编著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等。四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课堂教学需要的,如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等。从难易程度、适用范围、内容安排等各方面来说,这几类教材显然都不适合六年制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该尽快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具体编写时要根据农村小学音乐本科六年制学生的年龄层次、专业基础、学习经历、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教材的内容和进程,同时注意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经典戏曲唱段等内容。二是增加艺术实践的内容,包括艺术实践的形式、曲目、排练、演出等各个环节的计划与安排,将技能训练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艺术实践中提高视唱练耳的技能技巧与综合运用能力。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2
一、要正确认识概念教学
由于认识方面的偏差,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教学,只是单纯地把消化、吸收、生态系统、能量、运动、行为等当做概念,而对这些概念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背下来,记住就可以了。事实上,教师向学生传递的知识有些是事实性的,有些是概念性的。概念性的知识是从事实中抽提出来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对现象的解释更能入木三分,这样的知识也更容易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对认识事物和人的持续学习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此2011版的生物新课标把生物学重要概念放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概念通常包括三个要素:概念名词(或概念术语)、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概念的实质。概念名词或术语是对概念的指代。
二、概念教学的实施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究竟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重要的是做好概念教学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重要概念(按照课标修订后的要求);搜集相关事实、信息,筛选甄别;设定教学目标;设置主要问题;选择教学媒体,确定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流程;选择评价手段,检测目标达成手段。
在这个流程中,我认为概念教学的精髓在“确定重要概念”和“设计教学流程”两个环节。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两个环节展示《生态系统》一节的概念教学片段和大家一块探讨。
(一)确定重要概念(按照课标修订后的要求)
在2011年新修订的课标 “生物与环境”主题中提到: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具体目标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所以,我确定学生在本节中要形成的重要概念之一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设计教学流程
(1)分析草地生态系统
……
师:那什么是生态系统?这是一个草地生态系统,都有哪些生物?
师:对,有树、草、花,鸟,牛、羊,虫子等等,假如虫子死了会腐烂,为什么呢?你喝剩的牛奶时间长了会变质,是因为沾染了什么?
师:对!细菌和真菌。它是不是生物?是。
师:这么多的生物,大家根据它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师:好,这些是植物,这些是动物,细菌和真菌是其他生物。
师:那么,影响这些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师:有阳光、空气、水和温度等。
(2)分析池塘生态系统:
我们再来看这个池塘生态系统,有哪些生物?也分成哪几类?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哪些?
(3)分析异同:这两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验证: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虽然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生物的种类也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具有这些共同的特点?大家可以用这个森林生态系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
(5)学生初步总结生态系统
看了这么多的生态系统,你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已经胸有成竹了吧。
(6)查漏补缺: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选择题:
下列哪项是一个生态系统?( )
A黄河里的鱼和长江里的鱼
B一片树林中所有的鸟
C生物生存的环境
D一片农田
大家认为应该选择哪一个?选D,为什么不选A?A和D有什么不同?对,我们说生态系统必须要强调在一定的地域内;那你为什么不选B?对,缺少了生物生活的环境;那C呢?对,缺少了生物。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3
明确应用流程,奠定应用基础
高中物理是一门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且新学的物理知识和那些已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所以为了可以扎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拓展学生的思维,必须要创新传统课程教学方法,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流程和方式。而思维导图则是为了增强学生知识联系性,发散学生逻辑思维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导图教学方法。无论是物理知识概念讲解还是习题解答,思维导图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可以优化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就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需求来合理制定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案,尤其是要明确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流程。从整体上来看,思维导图的应用流程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新课,绘制思维导图和求解课后习题课堂上按照思维导图,结合学生预习效果来阐述和讲解有关的物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显著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功”部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确保思维导图引入的质量,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来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其一,在课堂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尝试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完成课程教学单元之后习题的训练,记录下自己预习过程中的疑惑点。其二,在课堂之上,教师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入,如借助能量守恒或者能量转化等方面物理知识话题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思维导图以问题的形式来传授给学生。如做“功”的因素有哪些和力对物体做功的求解方法等,或者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物理问题来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其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之后,教师需要围绕思维导图来灌输相关方面的教学内容。比如,“功”的决定性因素、W=FS等,最后可以总结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如下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拓展应用范畴,丰富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众多,除了可以在物理概念讲解中应用之外,同样可以应用于物理解题、学习知识等诸多方面,且均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应用如下:
巧用思维导图,深化概念理解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程中,其中包含着许多物理概念,且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强,所以理解的难度比较大。此时,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可以借助导图来更好地确定问题求解的方法。待学生明确了思维线索后,相应的物理概念会被进一步加深。
例如,高中物理电场章节中涉及到比较多的物理概念,且大多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所以为了深化学生对于这些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将电场方面的有关物理知识归纳成如下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通过电场线和等势面来对电场场强与电势的固有性质进行描述;由粒子和场强的典型来明确粒子情况;在确定电场力及位移夹角关系之后,可以确定相应电场力的做功情况。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得以明晰,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物理概念。
巧用思维导图,挖掘解题对策 同其他问题求解本质相同,物理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求解,确保题目所涉及到的各学科范畴内容均有所了解和掌握,避免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顺应人类思考的自然习惯,可以充分展现物理思维过程,明确其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同时借助思维导图中的连线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联系的桥梁,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应用思维导图,且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同学生进行互相沟通和交流,以便借此来提升我们物理学习的效果。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概念图;分析;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章节自我检测中,很多地方出现了“画概念图”。《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的自我检测中说道:“画概念图是指将有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可见,“概念图”的引入成为新课标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概念图的构成
什么叫概念图?概念图是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来展示概念间层级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通常由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组成。节点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词;层次是用来显示概念间的等级关系。一般关键概念置于顶层,较具体的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依此类推。如,《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自我检测中列举的画概念图(见图1)。
概念图不能与一般的流程图、模式图等相混淆。如,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第四章中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见图2),这是一张流程图而不是概念图。尽管它与概念图有好多相似之处,如,用方框或圆圈将相应的文字圈起来,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方框或圆圈内的文字不是概念,连线表示的也仅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先后形成的物质的顺序。
二、概念图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
第二步:分层次写出概念:含义最广、最有概括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向下或四周辐射写出下一级的概念,直到最后层级。
第三步:建立连接:用连线将相关概念连接起来,一般是相邻层级概念间的连接,也可建立交叉连接。。
第四步:注上连接词:建立连接后,针对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认真提炼出连接词,连接词必须是最概括、最简短的词语,最后标注在连线旁边。
如,必修《分子与细胞》第2章中,以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为中心构建生物学概念图(见图3)。
三、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概念图的类型
1.从表示层级概念间意义关系上分析,新课标必修教材中概念图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反映概念间拓展延伸关系。(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5章:见图4)
(2)反映概念间组成关系。(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见图5)
(3)反映概念间生理变化关系。(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4章:见图6)
(4)反映概念间操作流程关系。(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见图7)
(5)反映概念间因果关系。(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4章:见图8)
2.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看,新课标必修教材中概念图的类型又分成几种
(1)给出了概念图的框架,补充完善概念图(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自我检测:见图9)
(2)给出相关的各种概念,根据概念间关系,要求构建概念图。如,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第5章自我检测:画概念图:将以下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见图10)
(3)给出一个核心概念,要求构建概念图。如,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自我检测,以概念图的形式总结可遗传变异包括哪些内容?(见图11)
四、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应用
1.教师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知识性繁琐、难度较大的内容,可通过围绕核心概念向四周延伸知识点、层层推进开展教学。
如,在学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内容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如图12所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层层探究。这样学生能逐步感受这节内容中有关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概念的辨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理解蛋白质构成的基础上,能自己分析总结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其功能多样性相适应的关系。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5
【摘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结合教学实践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而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否则,举步不前只能让课堂一尘不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立足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反思而反观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一、反思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教学理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从高中生物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能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目的的,故而该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就体现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能将生物课程限制在狭小的学科知识传授范围内,而要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待生物学科,要能从宏观层面去剖析生物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发展意识,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以生物知识传授为主, 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较为被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练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次,要能摆脱升学率、优生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而这是建立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以概念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掌握概念,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其内涵,然后应用概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流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到底”的流程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则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活动生物知识构建。反思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为例,以讲授的方式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的形成过程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从而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在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导小组学生围绕“对象”、“时期”、“特点”、“结果”而进行总结。以flash动画演示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对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反思教学方法,科学优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特别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而一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而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选择最优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以形象直观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好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概念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学生虽然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但无法理解其内涵,应用也就较为困难,而如在教学中能以直观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辅以针对性练习就可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中“杂交育种”的概念的探究,教师先以古代“选择育种”的方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然后以幻灯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并绘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点拨,然后再以袁隆平杂技水稻的案例说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反思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评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其实,课堂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做出“优”或“差”的评断,而是要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师定要明确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展开评价。
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 三层,然后再结合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C 层学生基础较差,在预习中该类学生完成预习题只要达到60 分,教师就可给其加分,而B 层和A 层则要分别达到70 分和80 分才可加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教师的关注,其学习自信得到提升,学习会更加积极。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得到不断发展,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构建生物知识,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6(04)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06(05)
[3]石兆胜,刘力.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19)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6
1.概念卡通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当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这对教学有两点启示:
①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头脑内部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状况及思维习惯,特别要了解学生已有观念中那些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观念。
②知识的建立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前观念与学习情景互动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情景的设计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心理结构的生长设计良好的活动、资源和环境。
这两点获得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寻找一种能够具体可行的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成为了教师们的迫切需要。
2.概念卡通的内涵
概念卡通为建构主义在教学上的实践提供的一种较好的实现方法。它通过卡通绘图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情境融入于某种科学概念当中,并提供多种不同的看法,让学习者先产生相关认知冲突进而受到刺激产生更深层的思考,它并非一般戏谑式的卡通绘画或动画,而是经由精心的设计借以启发、诱导和促进学习者的探讨为目的。如图1和图2是两个典型的关于物理的概念卡通,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①对科学概念的形象化呈现;
②运用最少的文字,且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③针对卡通中的情景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观点是依据对学生错误观念的研究上给出;
④这些情景是日常生活中的,并且蕴涵着科学的观点,学生要尝试着将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⑤在这些不同的观点里,有一种或多种正确的、科学的观点,每一种观点的地位相同。
3.概念卡通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自概念卡通于1991年提出后,国外对概念卡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英国率先于1992年开始进行名为ConCISE(Concept.Cartoons.In.Science.Education)的计划,对于如何将概念卡通运用在科学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并开发相关书籍与信息软件。近年来概念卡通在欧洲其他国家如瑞士、挪威等十几个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通过应用研究发现,概念卡通的教学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概念卡通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了一个情景,为学生思考、讨论和科学探索提供了一个焦点。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起到高度有效的作用”。概念卡通运用视觉化的图像将科学情景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容易接近;概念卡通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能将学生拉到该情景对话中,好似学生也参与到其中的辩论,各种不同的观点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强烈冲击。卡通中赋予各种观点平等的地位,并视其具有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克服了因自尊而怯于表达其不成熟想法的心理,为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转变错误观念提供一个良好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2.利用概念卡通可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概念卡通中人物的不同观点是依据对学生错误观念的研究上提出,反映了学生广泛持有的错误观念或者另外的知识建构,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并不是可笑的难以置信的,它常常依据学生的经验或直觉。学生通过对卡通的思考后大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一致的观点,为了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必须接受其他观点的挑战,从而有机会与他人展开一场思维上的辩论。辩论的效果将是显著的,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错误观点,建构起正确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提出其观点,往往是由老师来进行仲裁,然而在运用概念卡通教学策略时,将各种观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仲裁,因此师生的角色有了某种程度的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4.关于如何将概念卡通应用于物理教学之中
将概念卡通引入到教学中,无疑为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那么如何进行概念卡通教学呢?实际上教师可依据其教学目的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并无一定的模式。下面用一具体物理例子介绍一种典型的概念卡通教学策略的流程。
(1)介绍主题:浮力;
(2)利用投影、手绘或复印给学生的方式提供一幅特定情景下的概念卡通,如图3所示。
(3)给学生短暂时间个人思考,选出自己认同的见解;
(4)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小组之间讨论,辩论,学生经历认知冲突;
(5)将卡通中的情景现实化,小组进行探究,并可改变卡通中某些因素,进行深入探究,探索的内容可包括:
①船为什么能够在水中浮起?
②船在水中所受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船浮的高度与浮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③船在什么情况下,浮的高度会有所改变?
此过程实现学生认知观念的再建构。
(6)交流探索的结果,对探索的过程进行评估;由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陈述探索过程及结果。
(7)全班性的讨论,主要是包括了以下两个问题:
①错误的观点不被接受的原因:对于阿基米德定律的认识以及沉浮的条件认识不足。
②如果某些条件改变了,结论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如船从河流进入海水中,或船上的人有所增加等。
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反省。
(8)教师对问题的提出、探索的过程以及研究的结果做出总结,得出物理规律。
以上流程中,教师利用概念卡通提供了一个与建构过程相联系的环境,并以此启发学生积极地讨论与探索。
除了以上教学流程外,概念卡通还有其他一些运用方式:
(1)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据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现场绘制概念卡通;(2)以组为单位绘制概念卡通,呈现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3)由学生自己绘制对某主题概念觉得混淆不清的概念卡通;(4)概念卡通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5.结论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的关键在于在老师和他们的同伴的引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他们观念的发展中。而概念卡通尝试着提供一个有利的工具来支持这一点。学习实验的成功依赖于教师的信心,教师应通过精心组织的开放性的问题和适当的干预,来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概念卡通和相关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1]www conceptcartoons com/index_flash html
[2]Philip Stephenson and PaulWarwick,Using concept cartoons to support progression in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light, Physics education,2002,37(2)
[3]Stuart Naylor,Brenda Keogh,Constructivism in classroom:Theory and Practice,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10(2)93~106
[4]Keogh, B and Naylor S (1999), Concept Cartoo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 an evalu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1,4,4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