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

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文1

一、用餐方式的差异

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因而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一家围在一大桌饭菜前一起就餐;在公司年会时,领导与下级员工也会在一起聚餐,大家有说有笑,边说边聊;在吃饭时人们都会很活跃,相互敬酒、劝菜等等,整体营造出一种热闹温暖的氛围。这样的饮食方式,在中国的很多场合都会用到,特别是在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里,全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到一块儿过节,家里的老人或者是擅长烹饪的人会做一大桌子的菜,其乐融融的一起吃饭,并祝福、拜年等等,讲究的是一种和睦、团圆的气氛。通常中国人在进行聚会时,不会给每个人定食定量,而是会准备很多的饭菜,至于吃多吃少,并没有量的要求。但是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用餐方式就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没有中国人团圆与热闹的吃饭习惯,他们喜欢在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就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而每个人的食物都是提前分配好、搭配好的,并没有中国式的一大桌子人围着一堆菜共同而食。而在吃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没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可以拿着自己的餐盘随意走动。西方人的这种用餐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个体的思维方式,他们强调个人空间,讲究个体的尊重。但是,西方人的用餐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人们在吃饭时不能进行感情的交流,因而缺少了一些中国人共乐的情调。

二、饮食礼仪的差异

很多人说,中国的餐桌,可以谈成合作、可以求婚、还可以联络感情,总之中国人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餐桌上解决。因而,餐桌不再是单纯的吃饭的地方,更是一种交际方式,在用餐这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中,礼仪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一般来讲,中国人在进餐时十分看重座次的安排,除非是一些家庭内部的吃饭,其余场合里人们进餐时都十分重视尊卑、长幼。在集体进餐时,人们一般都会等客来齐了才会入席,而座位则有固定的安排,比如正对着门口的位置为最高,其次以东为尊,而请客者或主人一般都坐在门口的位置。宣布开始入席时,会先叫一些位高权重、重要的人先开始,随后主人才会开始。但在西方,饮食礼仪则与中国存在着很多不同。西方进餐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绅士风度,男性要对女性表示尊重,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与女性一起参加宴会时,面对门口的最为重要位置是女主人的,而男主人则座在女主人的对面,即门口的位置,显示出对女性的尊敬。而在具体的进餐时,男士要起身先为女士拉开椅子,让女士先入座;在就餐时,男性并不能先进餐,必须要等女主人及其他女士都开始进餐后,男士才开始进餐。在进餐结束时,女主人离席之后,男性才能离席,而男士仍要为女士拉椅子,让其先行,表示男性的绅士风度。

三、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饮食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其中主食以谷物为主,其次中国的蔬菜种类很多,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食物中所包含的植物最多,是西方国家的七倍,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吃植物就有六百多种。中国人之所以将植物作为主菜,这与佛教对国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唐朝以后,印度的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认为,动物是仅次于人的一种生灵,人们不可以将其杀死,也不能把他们的肉用来烹饪;相比之下植物就不然,它是没有灵魂的,所以中国就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内容。因此,有人将中国人的性格称之为植物性格。中国人在进食时喜欢将菜做熟了吃,因而大部分菜都是热的,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菜如果凉了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只有趁热吃,菜的味道才真正发挥出来。西方人则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食物中动物居多,这与他们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关。在原始西方社会,很多人以打渔、捕猎与养殖为生,而种植业在西方社会并不发达,因而人们习惯在动物身上完成吃、穿、用的需求。因而在西方国家,食物中动物类居多,如牛肉、羊肉与猪肉等,在烹饪方法上,也十分注重营养的均衡,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考虑的因素。由于西方人食物中的动物类居多,因而他们也被称为是有动物性格的人。此外,西方人不喜欢热食,他们喜欢冷食,比如色拉、蔬菜拼盘等,一直是西方大从所爱;他们在吃蔬菜时,也喜欢生食,如生菜、黄瓜等,并不将它们做熟,而是直接食用。

四、烹饪方法上的差异

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文2

国家为什么要颁布这一新标准呢?新标准的实行对老百姓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呢?

实行新标准对消费者、企业都有利

近几年,我国食用油生产、加工、贸易迅速发展,1980年代初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不到600万吨,而到了2003年食用油消耗量已达1470万吨。原有的植物油产品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暴露出诸如产品名称不规范、标准相互不统一、卫生要求偏低、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市场上鱼龙混杂,不公平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给市场监管带来难度,也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食用营养、安全的高质量植物油的需求,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油脂产品质量,建立良好的国内油脂市场秩序,国家颁布了食用油新标准。新标准要求厂家把食用油明确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饪油、一级油、二级油,禁止只标注“烹饪油”、“色拉油”作为等级;原料中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必须加以注明;还特别要求花生油和大豆油的生产厂家,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新标准的出台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尊重,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可以根据标签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

对企业来讲,新标准的出台使那些产品质量较低、设备落后、滥竽充数的小企业被挤出市场。这样一来不仅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维护,食用油市场也得到了规范。

据了解,这一新标准早在今年5月1日就已经正式颁布,之所以推迟5个月才正式实行就是要给企业充分的缓冲机会。对企业来说只要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执行新标准对企业、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选择食用油营养均衡是关键

记者在超市发现,一些2004年7月生产的大豆油已经标注了原料产地、加工工艺、产品等级等内容,但记者也发现,前来购买的消费者很少仔细看商品的标签,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似乎有种无从选择的感觉。那么,家庭常用的食用油中,各种油品的营养元素到底有哪些?吃什么样的油最益健康?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只有营养的平衡摄入才能保障人体的健康成长,长期食用单一的油种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对于多数人选择食用油的惟一标准是“香不香”的问题,专家提出了严重的警告:食用油新标准已经出台,选择好油,一看品质,二看健康。如果只重“口味”忽视“营养”,身体健康将难以保障!

常用的几种食用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一防 食用油中的高芥酸

西北、华中地区居民普遍喜爱食用菜子油。菜子油有利胆功能,人体对菜子油消化吸收率较高。但国内外不少心血管专家对心脏病患者的调查表明,心脏病患者的血液中每日接受少量被酶消化后的芥酸后,本来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就会超负荷,容易诱发“血管壁增厚”及“心肌脂肪沉积”。

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低芥酸菜子油品牌,已有的低芥酸菜子油产品芥酸含量≤5%,仍然高于国外菜子油芥酸含量≤0.1%的水平。专家建议,各类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应尽量不吃高芥酸菜子油。

二防 油中的营养成分被精炼掉

色拉油也称为“一级油”(国家新标准),生产厂家为了除去大豆油特殊的豆腥味,通过八道程序提炼的大豆油,使其变为无色无味的油种。因此大豆油本身的很多营养元素也不可避免地被“精炼掉”了,并且东北人所喜爱的“豆香”味也没有了。

从营养价值上看,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有益。同时,专家也强调大豆色拉油不是风味油种,食用品质上不如芝麻油、葵花油、花生油,而且由于大豆色拉油饱和脂肪酸高,也需要搭配其他油种食用。

三防 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

由于花生油炒出的菜香味十分浓郁,喜爱浓烈口味的北方人对花生油的香味尤其情有独钟。但是,专家指出花生油有其独特的问题和缺点。 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花生容易感染霉菌而分泌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自然界中最烈性的天然致癌物之一,可引起肝癌。某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利用劣质花生或过期霉变花生压榨生产花生油,而消费者无法通过品尝去了解花生油中有没有霉菌,一旦食用这些劣质有害的花生油,对身体危害极大。

在花生油的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去除毒性巨大的黄曲霉毒素呢?专家明确指出,花生感染霉菌后,在压榨花生油时,虽经多种方法处理以除去这种毒素,但仍可能有极微量黄曲霉毒素残留存在。在工艺上,黄曲霉毒素不会在纯压榨过程中被除掉。目前,市场上某些厂家大肆宣扬压榨工艺的“神妙”,避而不谈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达标的花生油中虽只含有极微量的毒素,但如果人体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则易形成急性中毒导致肝功能被破坏,出现肝昏迷并致人死亡。

健康专家建议家庭不要长期食用单一油品,油要变换着吃,可以多食调和油,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据记者了解,调和油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将几种不同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葵花子油、玉米胚芽油、粟米油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而成,其营养成分比单一原料的食用油高出很多,口味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对消费者的食用油调查中发现,由于对食用油健康的认识不够,多数家庭几年如一日吃同一种油。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粮农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等权威机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体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比例达到1:1:1时,才是最健康、完美的营养结构。

多食调和油有益健康,消费者在购买油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知名的品牌,以保障营养有益健康。

食用油营养卫生常识

吃油三原则:合理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应每人每天摄取25克的油脂,而过多的摄入,可能适得其反。

对正常人来说,吃油要讲究多样化。既要吃植物油,也不要拒绝动物油。

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文3

想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垃圾食品,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健康概念是:食品本身并不是垃圾,使其成为垃圾的是那些不科学的烹饪方法和加工工艺。简言之,没有所谓的垃圾食品,只有不健康的垃圾吃法。

“三高垃圾食品”到底应该怎么吃?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养生而把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食品”视为垃圾,一点都不敢吃。其实这大可不必。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只要掌握这些三高食品的健康“三要素”:节制、定期、合理搭配,这些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也能帮助我们健康瘦身。

1.像选老公一样选红肉

瘦的红肉对于那些想减肥的女性来说是个不错选择,因为它富含蛋白质和铁,人体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也就是说,吃瘦的红肉不容易感觉饿,这样就不会在饭后吃太多零食了。

吃红肉的最佳方法是精挑细选,选择那些带有97%瘦肉标签的绞细牛肉,每份这种牛肉能比普通牛肉含的脂肪量少5克。如果你想吃牛排的话,就尽量选择上腰肉或者丁字牛排。一般说来,一餐吃一块一张扑克牌大小的牛排是最好的。

2.早餐请吃煎鸡蛋

又是鸡蛋,又是油煎,热量很高吧!但是,研究发现,体重超标的女性如果早上吃煎蛋当早餐,减掉的体重是那些吃面包圈的两倍。这项研究认为,早餐吃鸡蛋能有效减少人体在一天中所摄取的卡路里量。

3.汉堡+蔬菜=完美搭档

高热量的快餐一直被划入典型的“垃圾食品”。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吃比萨和汉堡之前只要先吃点富含纤维的食物就可以避免快餐里的高热量:比如要一份全麦比萨饼加上蔬菜馅。再比如,吃一个汉堡,加一盒玉米粒。营养学家们认为,纤维和蛋白质一样,也不容易迅速被人体消化,从而起到帮助维持更长久的饱腹感的作用。

4.放心大胆吃火锅吧

火锅痴迷简直就是一种治不好的病!一边爱吃,一边担心它是垃圾。不过,主要还是看你怎样吃,如果你一下子干掉几大盘肥牛,那么高的热量和脂肪一定让你不到45岁就早早三高,人的身体本来就是热性和乾阳的体质,是吃不消大量的热性食物的。

科学的火锅吃法是少涮肉,多涮菜和豆腐,再吃点主食,用清淡的调味酱,这样不但不伤身体,反而营养非常丰富,又比较清淡。

5.像韩国人那样吃烧烤

烧烤食品最美味,却被公认为最垃圾。这是因为烧烤过程中产生大量致癌物。特别是烤黑烤糊烤得炭烟直冒那种。想要一举两得的方法是最好将电烤和炭烤改成铁板烧,学习韩国人的烧烤方法,不要让火烟直接接触到肉。

养生专家支招:节日餐桌拒绝垃圾吃法

*水果、果汁替代不了蔬菜

现状:节日期间,家家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饮料、水果招待客人。特别是有些小孩子喜欢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甚至代替了正常的饮水。

专家支招:新鲜蔬菜不但含有诸多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些蔬菜的维生素含量甚至超过了水果,比如说人们常认为苹果维C含量高,事实上菜花的维C含量是苹果的15倍,而草莓的钙含量在水果中属于较高的,但空心菜的含钙量是草莓的5倍,并且很多蔬菜中促进肠胃蠕动的粗纤维含量也较高。所以最健康的吃法应该是,用蔬菜汁代替果汁。

Q不吃主食尤其不健康

现状:聚会酒席上,很多人为了避免吃得“过饱”而选择多吃菜、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这其实是完全不可取的。

专家支招:粮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它参与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使其完全氧化,减少有毒产物的生成,还为人体提供膳食纤维。因此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应进食主食。主食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小米粥、面条汤、疙瘩汤等,尤其要就点咸菜,这些都具有良好的清火解油腻的作用,让已“不堪重负”的胃肠道休息调整。

小链接:节日餐桌必备“健康三宝”

A.解毒小零食――梅子

梅子的神奇在于它既可以有效消解三高食品中的油腻,还能够除三毒:除食物的毒、除水的毒、除血液的毒。前二者属于消灭细菌,而第三者则是指能净化酸性体质的血液。

B. 肠胃小保镖――萝卜

节日期间吃多了高油高脂肪的食品,人易感觉到疲劳倦怠、上腹部饱胀不适、呃逆不止。而吃萝卜不仅能获得维生素C,还有较强的解油腻、助消化的功效。最简单的方法是生吃,或者用萝卜片煮汤,并佐以拍碎的蒜头。

C. 肉食小搭档――木瓜

木瓜中含有特殊的成分蛋白酶,对肉类有很强的软化作用,因此将肉类与木瓜同炖,就可以吃到最健康营养的肉类,不但口感细嫩滋味好,而且能有效解除油腻。

教孩子“垃圾零食聪明吃”

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文4

(一)社会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可以在培育营养学人才的同时,发挥乘数效应,使学生的营养学学习带动家长,社区,乃至社会对科学摄食,均衡营养的理念的普及,从而加强家庭的预防保健工作,培养居民终身健康养生意识,在营造学生学习氛围的同时,让大家互学会用,从精神层面形成自觉的人文关怀。此外,通过对营养素,营养强化产品和保健食品的认识,学生、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杜绝不良食品的危害,防微杜渐,共同监督食品安全领域,真正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对社会建设领域的保障性教育(营养学普及),扩大性就业(营养师队伍建设)、完备的社会保障(多一重自我健康保障)、高水平的居民健康都有进步促进作用。

(二)文化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扩大营养学人才培养的范围,增强营养学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营养学人才培养的素质,形成完整的营养学教育格局。营养学教育同其他科学教育一样,从小培养有利于学生对食品营养知识的储备,学成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娴熟的学习技能技巧,让学生从小受到健康营养理念的熏陶,加深对营养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深厚的营养学情感,更利于食品营养学人才培养。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顺应新课改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适应社会,有可操作性。传统的课程设置有极强的局限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营养学课程通过各种实验,开放性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念能力,养成主动性、自觉性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基础教育的内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学生食品营养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来弘扬他们自爱、他爱、大爱的精神。

(三)经济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可以以点带面,以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区,社区带动社会,发挥乘数效应来养成良好的营养饮食习惯,抑制疾病的高发率,减少大众的医疗支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通过群众自治、全民共治和社区医院的配合,提高公共营养健康水平,避免国家在医疗建设上的盲目过度的经济投资,维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及保健品的识别来共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伪劣产品。

(四)政治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营养学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中心,围绕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精神,以发展创新、积极开拓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为科普资源核心内容;以儿童青少年、城镇居民、公务员、农民等为重点人群;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品牌活动,开发科普产品精品,积极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为提高全民营养科普素质和改善民生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努力。”“以儿童青少年为对象,编著营养知识教材、开发教具,结合营养立法工作,努力争取将营养知识纳入国家小学教育体系。”“民以食为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着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而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开展食品营养学的教育正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对国家号召的热切响应。它在通过尊重理解部分民族食品禁忌、巩固食品安全来增强了多民族团结,巩固国家政治环境的安全稳定。

(五)生态文明建设功能

开设食品营养学,是通过对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体,生命体的价值。通过对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来增强学生“和谐、整体、平衡”的理念;通过对食品加工中营养素的破坏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再通过万物同源,融会贯通的营养理念来引导学生从整体、和谐、辩证的角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基础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的可行性

(一)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发展规律要求

食品营养学的教学目标是形成学生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间导入正确科学的饮食营养观念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可以塑造良好的体型,提高学生的体质,并通过食品制作的美观效果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食品营养学教学可以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科书,影音资料,手绘画册和参考图书。侧重于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直观、简单易懂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使教学内容简单,易读,易掌握。适当增加食品加工程序、烹饪工艺内容,让学生从做中学,加强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力,把课堂生动化,培养学生对营养学的深厚情感,促进食品营养学的进一步普及。

(三)教学方法多样促进学生学习理解

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可采取多样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结合调查、讨论、实验、参观、访问、合作、研究等多方面的讲授形式,并运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强教学互动,增强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特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简单大方的图形坐标,使教学层次分明,并注重补充最新的营养学相关新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建构。

(四)师资资源配置严格便于课程开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师来源趋向多元化,不限于当地师范院校的食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是面向全国各大高校的相关食品与营养专业的毕业生,凡是热爱教育教学,并且通过教师入职资格认证考试者都可参与《食品营养学》课程的讲授。在入职后,每隔三年都要进行教师资格再认证工作,确保教师来源的规范性和先进性,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便于课程的开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潮汕 潮汕美食 美食旅游资源 旅游业发展

一、 潮汕美食在潮汕旅游中的意义

第一,潮汕美食文化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旅客出门,总希望能多游览些景观,多领略些风情。如果在游览中的用餐、歇息,仅仅是填饱肚子,恢复体力,这个过程就是空白。反之,如果引入饮食文化,就既能饱口福,又能饱眼福:既补充了身体需求,又满足了旅客心理愿望,一举两得,从而使旅客的旅途生活大大丰富。因此,充分发掘潮汕美食原生地优势,打出美食这张“潮汕文化经济牌”,定能受到旅客欢迎,招徕更多旅客。

第二,潮汕美食文化可以提高旅游活动的品位。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文化含量不高的旅游项目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将潮汕美食文化充分融合在旅游当中,让旅客在轻松愉快的用餐过程中,领略到潮汕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韵和潮人独特的风俗人情,从而提高旅游欣赏水平,增长见识,升华美感。

第三,潮汕美食文化将在旅游业发展中不断繁荣。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并日渐成为汕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精心设计旅游线路,让潮汕美食文化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和促销项目,穿插在旅游线路中,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使潮汕美食文化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 潮汕美食在潮汕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潮汕饮食文化的研究远远滞后。与潮汕茶文化研究相比,潮汕饮食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很不足,有关潮汕食文化研究的文章难得一见。对潮汕美食的发展历史、具体特点、科学价值、文化内涵及对旅游业的作用等问题,我们尚未有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因而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潮汕美食的宣传、开发、提高和发展。潮汕是潮州菜的故乡,可是不论政府和高校、或是行业和企业,至今都还没有成立一个像样的潮菜研究机构。政府要把潮汕美食作为汕头一项独特产业,营造一种人人关注饮食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组织专家学者,全面地挖掘、整理饮食文化,对潮汕美食的形成、演变、发展和各种特色菜肴的用料、烹制、营养、特色以及传说、典故等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

其二,潮汕美食在经营上过于分散,规模普遍较小,很多产品没有质量标准,不符合食品卫生和营养的要求,产品包装十分欠缺,市场策略也缺乏现代化,一些知名的潮汕美食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其三,潮汕的各大餐馆,应市的菜肴多半大同小异,缺乏鲜明的自我特色。

其四,潮菜厨师、烹饪师的培训工作缺乏规范化和规模化。我们经常在国内外报纸上看到“高价聘请潮州菜厨师”的广告,也经常听到外地某些“潮州菜馆”提供的是“伪劣”产品,这表明市场上对潮菜厨师有较大的需求。我们从老厨师口中得知,培养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主厨需要十年以上功夫,这又表明了培训工作的艰巨性。当前的现状是,各地都办过一些短期培训班,但是既缺乏中、长期的培训规划,又缺乏一定的办学规模,甚至至今还拿不出一套潮菜厨师的培训教材。

三、如何开发和优化现有的潮汕美食旅游资源

研究潮汕美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首先,要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优化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与优化的原则主要有:

其一,个性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突出个性,充分揭示和发展其本身独有的特色,把各项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主题,以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有特色,就有吸引力,也就有了竞争力。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自然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人文特色,二者的开发又都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

其二,市场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以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依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标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市场需求是变动的,旅游资源在市场竞争中随时面临着入时或过时、以及扩大或丧失吸引力的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注重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选择开发重点。

其三,效益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应注重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和吸引能力,要以较小的投资耗费和较短的建设周期换来较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与它吸引旅游者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单正比。

潮汕美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我们认为,除了要搞好专门规划、加强研究和培训、扩大对外宣传、有效利用内外资金、建设潮汕美食旅游线路等之外,还应该着重做好产品定位工作:

对烹饪工艺与营养的认识范文6

香料种类繁多,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以《太平广记》为线索研究当时人民的生活用香,可以看出在社会生活中,香料不仅应用到家居、香身、饮食、医疗领域,还可以作为建筑的原材料,同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宗教世界里,香更是不可替代的物品,香料已然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太平广记》;香料;社会生活

香料是能够散发出芳香气味的香物质,分为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两大类。天然香料包括植物类香料和动物类香料。植物类香料来源,明人周嘉胄《香乘》说:“然香一也,或生于草,或生于木,或花或实,或节或叶,或皮或液,或又假人力煎和而成。”①动物类香料则多取自动物体内的分泌物。我国的用香习俗起源很早,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就开始使用天然草本植物。香料可食可浴,可裛可焚,不仅能去除环境中的浊气,带来舒适的芳香,还能达到医疗保健的功效。香料在古人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香身

(一)佩戴

因香料可以净化身体、除臭辟秽,自先秦始,人们就有随身佩香的习俗,所佩之香皆为兰、艾、蕙、芷类的天然香料,如《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正因佩香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且其容器轻便易携,所以它除了自己佩戴还可以当作礼物赠与他人,如《太平广记》卷295出《幽明录》“河伯”条记载:河伯女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此处的麝香囊是河伯女表达自己思念之情的载体,希望自己的夫君能睹物思人。除此之外,香囊更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太平广记》卷129出《冥报志》“王范妾”条有一个小故事:王范妾桃英与史华期通奸,孙元弼时发现史华期身上佩有桃英麝香。可见当时妇女所佩之香囊是个人比较私密的物品,赠与男性便有了定情之意。香囊除了可以贴身佩带外,还可以佩于步辇中。《太平广记》卷237出《杜阳编》“同昌公主”条载:“公主乘七宝步辇,四角缀五色锦香囊。囊中贮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此皆异国献者。仍杂以龙脑金屑,镂水晶玛瑙辟尘犀为龙凤花木状。其上悉络真珠玳瑁,更以金丝为流苏,雕轻玉为浮动。每一出游,则芬香街巷,晶光耀日,观者眩其目。”把香囊放置在步辇中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除尘等作用。但以异国所献各种名贵香料以及龙脑、金屑制成的香囊挂于步辇四角,则不仅仅为了净气,更是同昌公主显示其地位的一种手段。

(二)制浴汤

沐浴,从古至今都是清洁身体皮肤的主要方式,沐浴过程中,在浴桶中加入香料煮过的水,其中的有效成分更易被皮肤吸收。因此香汤沐浴不仅能够洁净身体、提神醒脑,还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医疗保健、愉悦身心的作用。《太平广记》卷114出《河东记》“韦浦”条:“有稚儿食寝不寐,似中恶之状,用兰汤浴之即愈。”“兰汤”即以佩兰煎水煮的浴汤,有发汗、调气、疗风的功效。除了佩兰煮汤,还有用茵墀香煮的浴汤,《太平广记》卷236出《王子年拾遗记》“后汉灵帝”条:后汉灵帝裸游馆用西域所献茵樨香煮为浴汤,让宫人在里面沐浴。这不仅反映了皇帝个人的癖好,还能看出香水沐浴在上层阶级的流行。由于香汤沐浴的治病驱邪功能,它便逐渐演化成一种可以净化自己身体与灵魂的仪式,尤其是在特殊的日子,如婚娶、生子、死亡。《太平广记》卷344出《宣室志》“郑德懋”条载:郑德懋在娶崔夫人女儿之日,用百味香汤沐浴。卷418出《王子年拾遗记》“苍龙条”:孔子之母生完孔子后,便有神女擎香露沐浴其母。卷270“魏知古妻”条说:魏知古死后用香水沐浴。在这些人生大事中用香水沐浴,则有以崭新、洁净的肉体与灵魂迎接人生新阶段的意味。

二、家居

(一)焚香

从古至今,我国都有焚香的习俗,利用芳香植物焚烧所散发的香气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焚香的好处逐渐被人们认识,加上各朝统治者对焚香的重视,焚香便慢慢变得更加神圣了。这多是由于古人认为焚香的香气可以联系神明,起到信息传递作用,进而在宗教活动中广泛应用,最后逐渐演化成一种表示对神明尊敬的礼节。《太平广记》卷79出《玉堂闲话》“权师”条说:权师可以焚香呼请神;卷306出《奇事记》“冉遂”条说:游察使者子冉遂与其托身之母告别时曰“若有急,但焚香遥告,我当立至”。可能正是由于它的这种作用,在各种宗教活动中,香便得到了广泛使用,日常居家的宗教活动更是如此。读经时要焚香,《太平广记》卷60出《女仙传》载:湘潭有一媪收了一位名叫逍遥的女弟子,逍遥父母不愿,其亲党劝媪,媪“但帚尘易水,焚香读道经而已”。《太平广记》卷66出《集仙录》“谢自然”条中刺史李坚云:“凡人能清净一室,焚香讽《黄庭》、《道德经》,或一遍,或七遍,全胜布施修斋。”对古人而言,读经是一种神圣的行为,读经时焚香更有灵魂与神灵交流的意味。除了读经,供养经书也焚香,《太平广记》卷104出《报应记》“姚待”条说:有屠儿李回奴者请一卷姚待所写《金刚经》,焚香供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焚香除了宗教目的,还可净气、放松。《太平广记》卷300出《广异记》“河东县尉妻”条载:县尉妻王氏,“妆梳向毕,焚香闲坐”。又有卷57出《续仙传》“金可记”条说:金可记“常焚香静坐,若有思念”。这时的焚香已经超越其意义,变成人们的生活习惯。

(二)熏衣被

用香熏衣被,可以干燥衣物、驱虫,并间接地使自己身体沾染香气。《太平广记》中有许多衣香场景的描写,可以看出人们对衣物香气的追求。卷319出《法苑珠林》“张子长”条说:张子长白天见到所梦之女,其衣服薰香殊绝。卷31出《仙传拾遗》“徐老翁”条描写一华服:“须臾衣至,异香满室。”不管是描写风华绝代的佳人还是出类拔萃的衣服,都离不开衣服的香味,可见衣之香已经成为当时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熏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火焚香料,从而使香气散出,沾染衣服。如刘禹锡《魏宫词二首》有云:“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③这是用火焚麝香熏衣。另一种是把香料捣好,放在衣箱中或佩戴在身上,让香味自然地沾上衣服,此法为裛衣。《太平广记》卷238出《玉堂闲话》“大安寺”条记载:唐懿宗年间,有奸猾者想偷大安国寺中的绫,便选一人冒充唐懿宗“衣上私行之服,多以龙脑诸香薰裛,引二三小仆,潜入寄绫之院”。此处的熏衣之法,应该就是将龙脑与其他香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香后裛衣。熏衣之香除了气味要受人喜爱,还要香味持久,这是优质香料的重要标准。如《太平广记》卷414出《独异志》“茶芜香”条所记载的茶芜香,“若焚着衣,弥月不绝”。由于所有的香料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以熏衣也可以当作一种医疗手段。《太平广记》卷477出《酉阳杂俎》“虱建草”条:“人有病虱者,虽香衣沐浴不能已,惟水银可去之。”侧面反映了香衣也曾被人们当成一种治病方法。不仅如此,许多熏衣方都记载于中医专著里,如东晋葛洪《肘后急备方》载“六味熏衣香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五种“熏衣香方”,王焘《外台秘要》记载了五种“薰衣湿香方”。这些香方都是以多种香料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并且用料、配方不尽相同,可见当时熏衣之流行。如《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熏衣方:鸡骨煎香、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枫香、郁金香各三两,薰陆香、甲香、苏合香、甘松香各二两,沉水香五两,雀头香、藿香、白檀香、安息香、艾纳香各一两,麝香半两。右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枣四十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滓,用和香乾湿如撩麨,捣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烧之,以盆水内笼下,以杀火气。不尔,必有焦气也。又方:沉香、煎香各五两,雀头香,藿香,丁子香各一两。右五味治下筛。内麝香末半两。以粗罗之。临熏衣时。蜜和用。”④熏被,也是古代一种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冬日,熏被不仅可以使被子更暖和一点,还可以杀菌。至于其工具,香笼是其中一种。白居易《秋雨夜眠》载:“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⑤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专门的香炉可以熏被。《太平广记》卷236出《酉阳杂俎》“丁媛”条载:丁媛“又作卧褥香炉,又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媛始更为之。设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取被褥以为名”。对于“被中香炉”,清人曹庭栋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且在其所著的《养生随笔》中将其与香笼对比。《养生随笔》说:熏笼只能熏香,不适合暖被,因为火气太大,而“被中香炉”则是熏被的最佳工具,并且在当时并有仿制“被中香炉”者,谓之“香球”。⑥

(三)制床枕

床是供人坐卧的主要用具。春秋以来,除了睡觉,人们读书、写字、饮食都可以在床上进行,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的生活饮食转移到桌椅上进行,床成了专供睡卧的家具。由于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人们对其舒适度要求比较高,将香料用于床中,就是提升其舒适度的一种方法。《太平广记》卷226出《大业拾遗记》“观文殿”条曾载:隋文帝观文殿中有五香重床,“春夏铺九曲象簟,秋设凤绫花褥,冬则加绵装须弥毡”。五香重床即以五香木为材制成的床,据《隋书》载,真腊、赤土皆有五香木,真腊国的五香木可以用来烧尸收灰,⑦但其医药价值未有记载。除五香木外,沉香木也是制床的不错选择,《太平广记》卷119出《还冤记》“支法存”条记载:支法存有“沉香八尺板床,居常芬馥”。沉香作为名贵药材,不仅有助眠的功效,而且防潮、杀菌,在夏天卧于沉香床上还可以防蚊虫,从而保证睡眠质量。枕也是人睡觉的必需品,香枕的功效与香床类似,都是在睡眠中保健人体,但这种享受也只是上层阶级才可以拥有,如《太平广记》卷336出《广异记》“常夷”条载:林邑所献沉香镂枕为梁武帝秘惜。作为皇对这沉香镂枕珍爱至极,可见当时其珍贵。

(四)入墨

制墨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制作工艺在不断进步,原料也变得更加复杂。关于墨的原料,秦汉多用松烟、桐煤制墨。汉朝开始出现以中药作为墨的辅料,香料作为中药的一部分,也在墨中得到应用。《齐民要术》卷9记载了三国时期韦诞的合墨法:“……亦以真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⑧《太平广记》中也有麝香入墨的记载,卷208出《朝野佥载》“欧阳通”:“欧阳通以松烟为墨,末以麝香。”麝香入墨的主要功效就是碎胶煤气,使墨的气味更加馥郁芬芳。用这种墨进行书画,又为文房生活添一笔雅致。除了麝香,丁香、零陵香、龙脑、藿香、白檀等香也可以入墨,作用与麝香类似。

三、建筑

(一)作涂料

把香料涂在墙壁上,是用于建筑的一种方法。古代将香料涂于建筑内早有汉朝皇后所居的椒房殿。其涂壁所用之椒为花椒树的花朵,将其制成粉末和泥涂壁,使室内空气芬芳而温暖,居住之人便心情愉悦,再加上花椒本身的医用价值,对人体的好处不言而喻。除了花椒,沉香也可泥壁,《太平广记》卷236出《朝野佥载》“宗楚客”条:宗楚客所造新宅,“皆是文柏为梁,沉香和红粉以泥壁,开门则香气蓬勃”。

(二)作建材

将檀香、沉香木之类的木材直接用于建筑中是香料应用于建筑中的另一种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杀虫,维护木质建筑,还可以杀菌、净化空气,保持人体健康。如《太平广记》卷16出《玄怪录》“张老”条载:有一“其堂沉香为梁,玳瑁帖门”,《太平广记》卷237出《杜阳编》“李璋”条载:“杨收造白檀香亭子初成,会亲宾观之。先是璋潜遣人度其广袤,织成地毯,其日献之。”此处的白檀香亭子就是用檀香木所造的亭子。其实,不管是将香料涂在墙上,还是将香木用于房屋中都是非常奢侈的行为,只能上层阶级享受,而在《太平广记》还记载了一种用香更奢侈的建筑,即建筑用香结合两种方法,如《太平广记》中的“芸辉堂”条所记载的芸辉堂。卷237出《杜阳编》“芸辉堂”条载:“元载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香,草名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而更以沉香为梁栋……”关于芸辉,其外形洁白如玉,入土而不朽,足以见其质量上乘,沉香则自古以来都是名贵的木料。芸辉堂用与椒房殿类似的方法把芸辉舂为屑涂在墙壁上,又以名贵的沉香为梁栋,其作用已不仅仅为保健、杀菌,更是元载财富、地位的体现。

四、饮食

(一)含咀

把香料含在嘴中是净化口气的一种方法,《太平广记》卷469出《幽明录》“钟道”条说:钟道爱含咀鸡舌香。其实鸡舌香是含香的常用香料,早在汉朝时就有口含鸡舌香的记载,《通典•职官》:东汉“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⑨至于其产地,《文献通考》中说“杜薄国,隋时闻焉……出鸡舌香,可以含……”⑩到了唐朝,口含鸡舌更加成为一种节俗,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年。”輥輯訛除鸡舌香之外,《太平广记》中还出现含荷花、含异香的场景。卷23出《拾遗录》“淋池”条载:汉昭帝淋池中植低光荷,“花叶杂萎,芬芳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人肌理,宫人贵之。每游宴出入,皆含咀……”低光荷能香彻十余里,并且令人口气常香,可见其珍贵,可能正是由于它的珍贵,其含咀之法才没能像含咀鸡舌香一样流传下来。异香是气味特殊的香料,由于普通常见香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异香就成了人们对香味的另一种追求,如《太平广记》卷272出《王子年拾遗记》“石崇婢翾风”条载:“使数十人各含异香,使行而笑语,则口气从风而扬。”

(二)调味

天然香料由于其气味芬芳,有医疗功能,人们经常将其作为调味品应用于饮食中,既可以进食欲、去腥解毒,还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效。在我国,常用的香料有葱、姜、花椒、桂皮、梅等,由于这些香料生长范围广,在古人的饮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平广记》卷219出《续玄怪录》“梁革”条载:一个叫莲子的丫鬟尸蹶,将她放在床上,床下有微火,“曰:‘此火衰,莲子生矣。且戒其徒,煮葱粥伺焉。其气通若狂者,慎勿令起,逡巡自定。定而困,困即解其缚,以葱粥灌之,遂活矣。正狂令起,非吾之所知也。’”。这是由于葱粥有发汗、复元气的药效。又有《太平广记》卷132出《法苑珠林》“店妇”条载:唐有店家新妇生一小儿,亲族杀羊庆祝,煮羊时“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将葱蒜放入饼中经过烹调后,葱蒜的辛辣味减轻,增加整个食物香味,从而增进食欲。所以当时人们十分喜爱用葱蒜调味的食物。葱蒜之类的香料除了加入米、麦食中增香,还可以放入肉食中去腥,早有《礼记•内则第十二》云:“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或曰:糜、鹿、鱼为菹,麋为辟鸡,野豕为轩,兔为宛脾,切葱若薤,实诸醯以柔之。”輥輰訛又有《太平广记》卷465出《领表录异》“水母”条记载了云母的烹法“先煮椒桂或豆蔻,生姜缕切而煠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虾醋,如鲙食之”。椒、桂、豆蔻都是去腥的常用香料,今天的肉食烹饪依旧离不开它们。放入食物中与食物一起烹调,是香料调味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香料可以单独调制,佐主食一起吃。《太平广记》卷20出《续神仙传》“王可交”条载:王可交煮鱼时“捣蒜韭以食,常谓乐无以及”。此处蒜韭就是将其捣为泥,与鱼一起吃,依旧起到了去腥、调味的作用。由于香料本身的功效,以其作为主料,制作食物,可当药膳。《太平广记》卷149出《逸史》“术士”条:唐李栖筠吃两盘糕糜后“腹疾大作,诸物绝口,唯吃桔皮汤”。桔皮健胃除湿,治脾胃不调,是治消化不良的好食材。

(三)入酒

香料应用于烹饪中可使食物增香,将其应用于酿酒中更是美味。《太平广记》记载了许多用香花酿的酒,《太平广记》卷321出《冥祥记》“庾绍之”条有“茱萸酒”,卷18出《杜阳编》“元藏几”有“菖蒲花桃花酒”,卷195出《甘泽谣》“红线”条有“芫花酒”。香花酿酒的酿造之法有很多种,同一种香花都会有不同的酿造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已经酿好的酒中放入香花,由于香花放香,酒便可以吸收香花的香味,从而使酒味中透着花的芬芳。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将香料入酒曲再酿香酒。卷233出《王子年拾遗记》“消肠酒”条记载:张华制消肠酒“煮三薇以渍曲蘖”,此法是先将薇的香气浸染到酒曲中再酿酒,从而使酒味更厚。除了酿酒,用香料调酒也出现于《太平广记》中。卷153出《逸史》“李宗回”条:李宗回“及到华阴县,县令传语,遣鞍马驮乘,店中安下,请二人就县。相见喜曰:‘二贤冲寒,且速暖两大盏酒来,着椒葱。’”卷220出《玉堂闲话》“申光逊”条:“即命醇酒升余,以辛辣物洎胡椒干姜等屑仅半杯,以温酒调。”把新鲜的椒、葱、姜放入热好的酒中既降低其营养的损耗,又助酒力,有驱寒之用。

五、医疗

(一)入药

香料基本上都有药用功能。人们的日常用香除了净气辟邪,还可以防病祛秽。因此香料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太平广记》中解毒之药常用甘草。卷24出《酉阳杂俎》“权同休”条载:秀才权同休得病,有一本村人照顾他,权同休“疾中思甘豆汤,令其市甘草。”甘豆汤的主料为大豆与甘草。《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云:“甘草解百药毒,此实如汤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芦毒,葱汤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浆饮讫即止。如此之事,其验如反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学,诚可叹息。方称大豆汁解百药毒,余每试之,大悬绝不及甘草,又能加之为甘豆汤,其验尤奇。”輥輱訛又有卷171出《朝野佥载》“郭正一”条:郭正一婢玉素以浆水粥毒之,于是郭正一“索土浆甘草服之,良久乃解。”卷408《投荒杂录》“治蛊草”条:有解毒及蛊神用无比的药吉财,遇到中毒的人,“夜中潜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诘旦煎饮之,得吐即愈”。治脾泄,卷278出《稽神录》“崔万安”条:“可取青木香肉豆蔻等分,枣肉为丸,米饮下二十丸。”脾虚即脾虚泄泻,肉豆蔻与青木香对其都有一定的作用,《本草纲目•草部》卷14载:“肉豆蔻可以暖脾胃、固大肠。”輥輲訛青木香可以“健脾消食、散滞气、调诸气”。輥輳訛除了这些草部香料,许多木类香料也可以入药。如龙脑香,《广记》卷414“龙脑树”条载:“龙脑香树……香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别有法。”龙脑的药用功能,《本草纲目•木部》卷34载:“妇人难产时,则研龙脑为末,少许,新汲水服,立下。”此外,还可以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去目赤肤翳、内外障眼,镇心秘精,治三虫五痔”。

(二)灸

用艾叶等制成艾卷或艾柱,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太平广记》中艾灸可以引毒,卷220出《玉堂闲话》“蛇毒”条:“赵延禧说:‘被毒蛇咬后,应在伤口处灸以艾柱,引去毒气。’”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疣,卷34出《传奇》“崔炜”条载:崔炜用艾成功地帮一老僧和一蛇治赘疣。艾灸的这两种功能,《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本草纲目•草部》卷15:艾叶“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輥輴訛治诸虫蛇伤“艾灸数壮甚良”。治身面疣目,则“艾火灸三壮即除”。輥輵訛

六、结语

香料的使用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人们家居生活、建筑、饮食、医疗等物质生活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正是基于这些不同用途,它对于人们精神世界才有各种独特的意义:恋人之间用香囊来定情、寄托思念,沐浴香汤可以净化身心,熏衣则成为一种审美标准,香料的品种后来又慢慢演化成身份、地位的象征。宗教生活中,香则是通神、表达对神明尊重的物质,这些都表明香料对人们而言已不仅仅是物质材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①明•周嘉胃:《香乘》,《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二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②屈原撰、徐小马校点:《楚辞》,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③唐•刘禹锡:《刘禹锡集》卷26,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41页。

④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6上“七窍病上•口病第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⑤唐•白居易著、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8页。

⑥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4,上海书店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⑦唐•魏徵等撰:《隋书》卷82,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837页。

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第399页。

⑨唐•杜佑:《通典》卷22《职官四》,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04页。

⑩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32,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07页。

唐•李商隐:《李商隐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崔高维校点:《礼记•内则第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