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

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文1

关键词:外汇储备 保值增值 积极管理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引起了金融界和政府当局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和经济持续波动,使得中投在美国的投资大面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受到了危险,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

因此,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意义重大。不仅关系着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前途,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国家财富的增长,尤其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一、文献综述及评价

周雪平(2008)认为外汇储备事实上是国民财富,以外汇形式进来仍以外汇形式出去,折合人民币来计量没有含义。白雨石(2008)认为,我国官方外汇储备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的外汇资产是由国家持有,公众真正拥有的外汇资产并不多。黄泽民(2003)认为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国际储备理论解释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如果实事求是地、动态地、多因素地考虑中国外汇储备总量,无法得出中国外汇储备过剩的结论。

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面临着挑战,保值增值的方式有待改善。因此许多学者就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龚双红、张兴(2008)提出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鼓励藏汇于民,藏汇于企业,加大放开意愿结汇步伐。何帆、陈平(2006)提出中国应借鉴新加坡,挪威的经验对外汇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张斌(2008)提出外汇储备的价值在于其真实购买力。外汇储备价值最大化意味着一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在国外真实购买力的最大化。张敬思、黄儒靖(2008)提出增加黄金储备在我国外汇储备中比重是十分必要的。

但面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专家们的这些建议在当前环境下还缺乏可行性或者没有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与适度规模判定

在1994年中央银行实行严格的结售汇制度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逐年猛增,且屡创新高(见图表1和图表2)。2006年底,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到2008年5月底,外汇储备余额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规模的总和。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1.52亿美元。

三、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本与压力

(一)外汇储备价值缩水的成本

根据IMF的COFER统计,直至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中60%至80%是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截至2009年2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7442亿美元,继续居各国之首。

从表中可以看到美元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重很高。至2001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走低已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尤其是美国在2007年9月开始降息后,我国长期积累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产进一步缩水。

(二)巨额外汇储备要承担巨大的调控成本

巨额的外汇储备导致央行不得不采取“对冲”政策。央行主要的“对冲”工具是发行央行票据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从发行央行票据看,自2003年以来,央行票据的发行额不断攀升,票据的期限逐渐延长。到目前为止,央行票据的未偿还余额已接近4万亿元,央行的利息负担不断加重。2008年9月份以来,美国利率已经趋向于零。中国也连续6次降低国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并且加息0.25个百分点。这样央行票据的票面利率就超过了美国国债的利率,发行央行票据要直接承担这部分损失。

(三)巨额的外汇储备会造成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我国外汇占款已经到了70% 左右。中央银行非意愿性买入外汇从而相应的投放基础货币,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给会大大增加,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

(四)超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国际压力

近年来,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呈上升趋势。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认为造成美国和西欧对中贸易逆差及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美国多次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金融改革的渐进性。

四、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建议和设想

针对中国实际,保证流动性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确定其适度规模,以达到保值。而除此之外的外汇储备更应注重收益性,达到增值。

(一)保值的设想

1.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

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要做好外汇储备的保值,就要控制其进一步增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扩大内需。内需不足,对外依存度过高会导致持续贸易顺差,从而增加外汇储备。我国应重新部署经济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转移到依靠内需上来。此外,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增加居民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提高其投资收益,促进国内消费。

第二,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如果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扩大意愿结售汇的额度,长远来讲,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必将得到相当的控制。

第三,控制资本流入,防止热钱流入。现在国内有大量的资本闲置,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外国先进技术而不是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不仅加重外汇储备的负担,更潜伏着金融风险。

2.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刘凌云(2008)对中国外汇储备货币结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可作为参考。

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这与中美贸易来往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与欧盟的关系日益密切,外汇储备也将多元化。同时在贸易活动中,鼓励企业以欧元为结算货币,控制美元资产的进入等对外汇储备也有帮助。

3.增加黄金储备

增加黄金储备对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有重大意义。

2009年4月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倭国黄金储备目前已达1,054吨,排名第五。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未来增持黄金的空间,中国应增加黄金储备。

4.增加战略性资源储备

中国把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用于采购石油,是应对能源紧张、缓解资源压力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石油等资源价格高昂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实行购买资源储备仍有难度。所以利用海外投资购买资源类企业的股票等方式增加资源储备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增值的设想

1.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印度储备银行(央行)从外汇储备中借出5O亿美元,投入印度基础设施融资公司的特殊目的载体机构(类似中国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使其能够为一些长期项目筹集到廉价的建设资金。印度储备银行通过发行特殊债券的方式,购买这部分外汇储备并投资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可以向印度学习,通过政府发行债券的形式为国内基础设施及环保事业的企业提供信贷额度。将部分超额外汇储备长期投资于国内尤其是中西部的基础建设项目,不仅可以取得投资收益,而且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地区环境是有促进作用的。

2.投资海外股票

中国刚开始国家层面上的海外投资,还是应该侧重投资上市公司的股票,特别是些蓝筹股。另外,用外汇储备投资世界性股指基金也是有效途径。投资股指基金不仅可以解决经验不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3.投资战略性行业

笔者认为,利用外汇增加石油、黄金等储备有重大意义。但要有合理的渠道,要避免相关资产价格被高估和国际冲突。

新外汇储备管理目标需要专业的外汇资产管理专家和全方位的研究队伍,特别是了解产业并能进行实地调查的实体经济投资专家。

五、结论

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的争议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当下之急是如何做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笔者认为,首先要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改革外汇体制和汇率制度,加强管理资本流入,防止热钱流入。其次要管理好现有外汇储备。提高外汇管理的效率和收益,加强投资的风险评估,实现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最后,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如果把部分储备投入到这些领域,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率,而且会促进中国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雪平.换种思维视角看中国外汇储备[J].国际融资,2008;4

[2]黄立红.次贷危机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出路[J].商务周刊,2008;3

[3]卢孔标.超额外汇储备与储备资产投资管理策略的转变――国际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5

[4]龚双红,张兴.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机会成本及政策建议[J].探索,2008;2

[5]张雪莹,齐立波.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2

[6]姜楠,刘敏.中国高额外汇储备产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4

[7]孔立平,朱志国.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08,(;4

[8]池启水,张雅洁.外汇储备最优规模:国外理论评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4

[9]汪浩,罗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升值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北金融,2008;5

[10]张斌.构建以真实购买力为基础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J].中国金融,2008;14

[11]张敬思,黄儒靖.美元贬值条件下增加黄金储备的可行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1

[12]程英.我国外汇储备高额增长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8;5

[13]刘凌云.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区间和货币结构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

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文2

投资国家队――中司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全球资本市场的起伏,还影响着内地投资人的投资理念和趋势。尽管中投的业绩,一直不为人称道。

中投掌控了2000亿美元,这不是一笔小钱,占GDP4.5%,占外储10%,占年收入22%,占4万亿大投资的34%。因此,中投的举措和得失,是带有全局性的。

中投最令人垢病的投资,就是成立伊始参与百仕通(代码BX)的IPO。两年多过去了,百仕通的收盘价15.87美元(截止10月19日),亏损仍达46.3%。当初,笔者曾在本专栏撰文,建议跟着国家队布局海外投资,相信也有读者和笔者一样,在百仕通IPO的价格附近买入,至今仍与中投一样当着缩水4成的亏损股东。

记得中投参与IPO时有一条件,持股4年。我们只能期待2011年6月时,有望解套或赢利。当然,百仕通近一年的走势,仍给了投资者赢利380%的机会。其52周的最低价和最高价分别为3.55美元和17.22美元。中司是无法捕捉这一波动带来的赢利,不知其他投资人是否抓住了?

中投在投资金融股呛水后,其后的投资趋于低调和谨慎。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截至去年底,中投8成以上的资产仍是以现金或相等项目。因此,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对中投的影响甚微。去年,中投的全球资产组合仅亏损2.1%,远胜淡马锡等全球知名的许多大型财富基金。这类财富基金的亏损额一般在20到30%。

金融海啸既是危机更是转机。中司近3个月动作频频,再次成为全球投资界的焦点。15亿美元投资加拿大矿业公司,8.5亿美元入股与农产品有关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管理的香港来宝集团,9.39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1%全球存托凭证,19亿美元投资印尼最大的煤炭企业布米资源公司,3亿美元入股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诺贝鲁投资等。中投的新动向反映了其投资策略的转向,由金融走向能源、金属、农产品等资源类资产。用中投监事长金立群的话,就是中投将由“现金为王”变成“资本为王”。

中投紧盯资源的投资策略,确是明智之举。特别是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为中国外储寻找更好的保值增值途径。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外储已达2.27万亿美元。而早在06年,中国外储就超日本,居世界第一。

又据《中国经济信息网》估计,以目前外汇储备与部份热钱流入计算,未来十年中国外储规模将逾4万亿美元,相当于现时全球外储的总额。假如这笔全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积累起来的共同财富,仅只投资美国国债等低风险与收益的资产,除投资回报低,更将面对美债泡沫可能爆破与美元贬值的隐忧。说白了,哪有捧得沉甸甸的各类资源比藏有花花绿绿的钞票纸更踏实,更实在的。

从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观察,道指重上万点,全球经济复苏明显,新兴市场有望走牛,全球各类资源价格进一步上升。随着美元趋软,经济进一步复苏,资源价格仍将进一步走高。从经济发展的长远性观察,资源仍然是决定经济发展根本所在。谁握有更多的资源,谁就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原动力。因此,在中国外储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买入全球各类资源无疑是最佳的保值增值之举。

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文3

5月以来发行的427只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最高的是民生的澳元产品非凡资产管理1107期,高达7.6%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李雅琪

自去年11月起,理财产品每月的发行数量维持在1000只以上,但今年3月份却突破1300只,令发行进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收益上也节节高升,受加息影响,产品平均收益率高于3.5%。

其中,收益最高的是澳元类产品,5月份以来发行的澳元产品,收益最高的为7.6%。

尽管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备受关注,但相关的理财产品发行并不乐观,除外资银行外,发行数量较少,近期仅有汇丰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各推出一只。

发行量逐步放大

进入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量上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每月保持于只左右。3月份更是一举突破1300只。从各家银行的发行数量来看,今年仅用半年时间,就超过了去年全年。

整体来看,国有银行依然为发行大户,交行、中行和工行占据发行前五名中三席位置。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提高最快,外资银行占据的市场份额被挤压。

发行量总排名阵营和去年保持一致。交行为最大发行银行,随后为中行和招商银行。

股份制银行中,招行是发行上的老大,之后是民生、深发展、光大和浦发。招行今年以来发行数量超过1000只,而去年全年仅900只。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发行数量拔得头筹,发行数量超过上海银行近一倍。在整体发行数量排行中处于第七的位置。

外资银行中,发行最多的是渣打银行,随后是汇丰和东亚。外资银行,占据理财产品市场份额不到十分之一。尽管如此,渣打今年以来发行为121只,半年时间同去年持平。

澳元类价值显现

尽管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放大,整体风险系数却有所下降。下降的一个原因是,高风险的创新类产品一般在下半年发行;另一个原因发行的多为超短期产品。受加息预期影响,上半年超短期产品发行火爆,此类产品不仅可以规避投资机会风险,而且流动性强,周转灵活。

超短期产品,多投资于短期银行间债券市场,货币类投资产品的属性就是风险较低。

尽管大宗商品市场关注度提高,交易量整体已经超过美国。此类组合衍生投资产品,并没有受到银行的青睐。

银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此类理财产品风险较难控制,尤其在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下,对于挂钩产品的方向和区间,均有严格的考量。这样的情况下,推出此类理财产品,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尽管如此,依然有两家外资银行推出此类产品,外资银行以结构性产品为主,对于高风险的结构性产品,设计和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由于处于加息通道和升值预期下,人民币理财产品优势显现,也并没有掩盖住澳元产品的投资价值。

5月份以来,在发行的427只产品中,预期收益最高的是民生银行发行的澳元产品,非凡资产管理第1107期,理财期限为半年,预期收益7.6%。

澳元产品最近一年以来表现都称为上乘,澳洲央行连续加息,更加助长澳元产品收益走高趋势。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大量热钱寻找投资机会,大宗商品市场的火热,均为热钱推动,对于热钱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市场,而这种趋势短期没有消减的态势。澳元中长期看好,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复苏的长期性相辅相成。

券商在财富管理领域大有可为――2011・首届财富管理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当前的中国经济,一方面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一方面经济增速正在适度放缓。2011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个10年新周期,在这个“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金融机构该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投资机遇,创新投资和理财产品,帮助个人获得财富的保值增值,是“2011

首届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专家和业内人士深入探讨的中心议题。

探寻投资升级之路

央行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1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同比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

与此同时,通胀正与收入“齐飞”。据央行统计,2011年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6万亿元,同比增长9.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平均环比涨幅高于历史平均水平。2011年以来,央行已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2.0个百分点,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0.5个百分点。

通胀的超预期在不断加剧高净值人士对资产保值的担忧,这也导致房地产投资和黄金投资高烧不退,同时资本逐利性提高,削弱了市场的稳定性。

那么,如何投资及正确投资,并通过投资获得财富的保值增值呢?会上,日本专家山口胜业指出,人们要明确自己的投资策略,不投资不但没有收益,钱还在不断缩水,我们要学会的不是简单的理财,而是学会如何通过投资来管理个人资产。而证券、保险、银行、信托等涉及财富管理的机构,必须透彻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和选择标准,尤其是应该明确中产阶级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的区别,以及他们选择财富管理机构的不同标准,根据市场原则去为客户量定做适合的资产配置及配置组合。

思辩财富管理之道

德邦证券相关人士表示,资本市场不仅是帮助企业家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同时也是投资人通过投资优良企业实现财富增长的有效途径。“资产组合理论告诉我们: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财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根据不同客户的自身特点,通过一系列资产安排以达到符合客户风险偏好和自身需求的预期收益率。面对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总是无法规避一些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以致投资成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一员,对私人财富的转化、管理及增值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在各类型财富管理机构中,券商以其专业的投研团队,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在一级市场的天然优势,正日渐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文4

一、引言

货币因素对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得到普遍的认同,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票市场没有定论。大部分研究都侧重于分析资本市场怎样将货币政策的信息传导到实物经济,忽略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资本市场。如一些学者分析货币资本市场传导效应对托宾q效应、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家庭的财富效应、家庭的流动性效应的分析,都有M增加而P增加的机制,都将此过程视为理所当然,没有作具体分析。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具体途径进行分析,主要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二、直接传导效应

货币供应变化直接导致股票价格变化,早有研究。实证方面,Sprinkel通过比较股票价格和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图形,提出股票价格是过去货币供应变化量的直接函数。Homa和Jaffee则通过建立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的回归方程,来说明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具有直接影响。

货币供应对股票价格的直接影响主要反映在对股票的需求上:第一条途径,货币供应增加,居民手中的现金增加,流动性过剩,资本市场成为现金流向地,股票需求增加。股股热钱流入,一步步推高股价。特别是股票等有价证券日益成为财富贮藏的重要手段时,效果更为明显。具体的传导机制为M居民手中现金超过意愿持有金额股票等有价证券需求增加p。第二条途径考虑到人们预期的作用。经济理论的普及,人们对于货币供应量变化与未来通货膨胀的关系有一定了解,货币供应增加,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将起,为财富保值增值,股市最少可以抵御通胀[1],股票需求增加。M预期通货膨胀为财富保值增值股票需求增加p。

三、间接效应

(一)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下,货币供应通过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股票价格,整体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货币供应对利率的影响。利率决定理论包括古典供求关系决定理论、可贷资金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古典理论将利率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角度融合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可贷资金需求分为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它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以及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即为了增加其实际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少存款。供给也来自于两方面:家庭、企业当期愿意储蓄的部分(实质部分)和政府、银行体系决定的当期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部分(货币因素)。这两方面因素变化,都将导致利率变化。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将需求交易、谨慎性、投机性需求且为内生变量,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货币供求因素共同影响利率。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产生的效应有四种:流动性效应、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流动性效应指出货币供给增加将使利率下降,而其他三种效应都使利率上升。流动性效作用比较直接,短期表现明显,后三者在更长的期限内慢慢显现。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表现之一为财富积累效应。利率下降,储蓄生息较少,且未必能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机会成本较大。出于资产保值增值需要,人们更乐于将资金投入相对收益较高的股市,股票需求增加,股价上升。其二是利率变化的政策信号效应。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反应各种信息。利率作为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市场会消化这一信息做出调整。同时,投资者会调整对经济的未来预期,从而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引起股价波动。综上所述,利率机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终效果难以定量。当货币需求相对稳定时,Mr(短期)安全资产收益率资金流入股市P。第一个环节,利率长期趋于上升,且货币需求不断变化,利率传导机制最终结果难以定论,甚至可能得出相反结论。以上流程图建立在比较理想的前提假设下的传导机制。

(二)通货膨胀机制

通货膨胀理论有很多,对于引起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看法不一,但货币供应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没有争议。通货膨胀是纸币时代的产物,特别是信用货币创造体制下,表现更为明显。

通货膨胀从几个方面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首先,货币大量发行,多于经济生产需要,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股票作为金融资产的一种,其名义价格会趋升。MпP。

其次,通货膨胀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影响企业的基本面状况。基本面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因而导致股票价格变动。Mп企业收入、企业成本企业利润?P?.具体企业利润变化考察因各企业情况不同而不同。从整体上说,Mп企业利润名义量P。

再次,通货膨胀下,现金持有成本高,存款利息不一定能覆盖通货膨胀影响,如彼得林奇等所说,股票投资才是最佳的选择。替代效用:Mп实际利率(甚至<0)股票替代存款股票需求P。

第四,预期作用。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人们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会继续升高,投资者持有股份可得的未来股利的购买力下降,股票实际价值降低,相当于被征“通货膨胀税”。要求更高的收益。根据股利折现模型模型,在股利不变的情况下,期望收益提高,会导致股价下降。发放股利的能力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通货膨胀又会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影响,也会对股价产生冲击。

(三)价值传导机制

根据货币银行学理论,增加货币供应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货币真正所代表的是对实体财富的支配权,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不断创新,新产品新工艺的层出不穷。这些新创造的物品都需要额外增加的货币维持其交易流通,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否则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通货紧缩。金本位时代,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原因,货币供应不足。从这一层面上说,货币供应量增加,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筹资者的角度,有利于企业发展,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投资价值,推动股价上涨;从投资者一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拥有的财富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股票需求量增加,也会使股价发生波动。另外,从股票估值模型中,几个决定性因素如股利水平、股利增长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都与货币供应量相关。货币供应的变化会导致股价变动。以GDP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代表整个企业主体的价值增值,从这个社会来看,MGDPP。这两个环节由多个主体的共同作用,省略中间环节。

四、总结

货币供应量从四个途径影响股票价格,直接效应比较直观易懂,由于中国仍将货币供应量最为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其影响力仍然较大。其他效应牵涉主体较多,互相作用,可能会抵消部分货币的传导效应。无法度量各自的变化程度,因此只能简化一些条件,找出一般的规律。

货币供应会影响股票价格,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除前文分析因素外,还受到客观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如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只有当资本市场发展较成熟,股权在资产组合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投资者对货币因素敏感性增加,对股价影响更大。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当债务市场与股票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一体化时,资金能在不同的市场间迅速流动,货币的传导就更为迅速。

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文5

关键词: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 证券化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存量资产的僵化,资产证券化最大的功能就在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使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组合起来变现和出售,并且应收账款、闲置资产等都可以作为证券化的对象,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资产证券化及其优势

(一)资产证券化的涵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应收账款等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二)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国有资产,是国家作为产权主体的资产,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或者依法认定取得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基础和经济利益的地位与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拥有和控制一部分形成经济基础和进行经济活动的社会财富,就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是国家意志得以正常体现、未来利益或者预期利益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资产证券化给不同的参与者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好处:

对发起人即原债权人(或原始权益人)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其提供了一种高档次的新型融资工具,在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提供了资金来源多样化的渠道,使之能够以较低融资成本筹措资金,并获得较高的收益。

对投资者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大量不同期限、不同流动性、不同风险收益率的金融产品组合,不但可供投资者选择不同期限的资产组合,使理财渠道更为丰富,而且使得投资者能充分利用这些产品,以增加其分散风险,追求高收益率的能力。

对债务人(即借款人)而言,资产证券化是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的最好办法。资产证券化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将其债权出售,换取现金,以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增强自身的借款能力,并且能够利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开发新的贷款方式,使借款人可依其个人财务状况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达到获取充裕而低利率贷款的目的。

对投资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其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商业机会和金融创新机会,使其在资产证券化的设计、评价,承销及二级市场的交易过程中,获取可观而稳定的服务收入。

对金融管理当局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很容易地将资产变现,使金融机构在面临挤兑或经营不善时,可以维持需要的流动性;由于资产证券化过程的参与者均与发行的证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由这些市场机制所产生的自发性监督力量,必然能提升金融机构的债权品质,对金融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变换基层金融机构的角色,使其放弃原来资产持有者与管理者的角色,转而成为金融中介与资产证券化的服务者,并可由此产生稳定而低风险的收益。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证券化运作模式选择

(一)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银行业不良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处理部分不良贷款。理论界对其具体操作有几个思路,但还相对不成熟,处在探索阶段。

银行将不良贷款组合以一定折扣出售给特设交易机构,特设交易机构通过证券机构向投资者发行证券。这是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思路,但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由于特设交易机构只可能是资产管理公司自身,这样便无法实现原始权益人和特设交易机构之间的破产隔离。

将资产证券化扩展到股权证券化,把目前实施的“债转股”中转化的股权进行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把原来的银企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企业原来对银行的还本付息转变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按股分红。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债转股的资产证券化中,股权如何出售和变现是关键。而在现实情况中,股权的退出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尽管现阶段不良贷款证券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可以通过提高资产质量、改善制度条件和刺激市场需求等手段逐步解决,银行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仍将是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二)国有企业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国有企业的基础资产适合于证券化。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正处于迅猛的发展上升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量相当大,特别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西部的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又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多由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信贷来筹资,但仍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产投资量大、回收期长、风险较低、回报稳定等等,这些特点完全符合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条件。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一些债券融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债券的发行面仍然狭窄,并没有带动更多的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所以,用资产证券化来融资,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短缺的矛盾,弥补资金上的缺陷,充分发挥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功能,改善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操作简单化,又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又不会改变股东结构,有效的保持了所有者权益。所以说,基础资产证券化能有效的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基本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国有企业还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可开展诸如资产未来经营收益证券化、资产租赁收益证券化等多种形式的融资行为,目前上述两种证券化产品在我国已有开展,实施顺利。国有资产租赁、基础设施未来经营收益证券化的有益尝试,可以作为今后国有企业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良好借鉴。

(三)国有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

我国国有企业拥有一大批质量良好或是通过重组后质量可以提高的应收账款,但由于这些应收账款的存在,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还贷包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和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信誉下降,以致于更难获得必要的资金。另外,我国居民的资金供给能力始终很强,大量的闲置资金滞留于银行,这些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迫切希望寻求较高回报且安全可靠的投资方式。有选择地实施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并逐步推行这种模式的资产证券化,既可以加速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又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理想的投资工具。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证券化运作的策略

(一)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性支持

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府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包括制定符合国情的贷款政策、保险政策、资产证券化政策等。政府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来促进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如美国成立的联邦国民抵押协会、退伍军人管理局、政府全国抵押协会,这些机构以国家信用为后盾,通过向抵押贷款和证券发行提供保险计划,保障了抵押贷款发起人和证券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极大地促进了抵押市场和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在我国,我们同样可以以政府为引导,推动资产证券化战略。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资产证券化的指导性原则,在稳步推进过程中,做好试点工作,在中央大型企业中选取几家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以试点为突破口,寻找问题,积累经验,为大规模引入奠定基础。

(二)证券化的税务减免

资产证券化过程涉及的税务费用相当庞大,这些税务费用都会直接影响资产证券化的成本。在国外,一般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这一特定目的而成立的特设交易机构以及资产支持证券购买人都能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减轻证券化的成本。

我国税收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对证券化的制约相对较少。在现行的税收体系中,可能影响到证券化过程的税种有印花税、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些税的设立将提高证券化过程的成本,这方面可以采取国外一些国家的通行办法,免除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的印花税,降低或免除利息收入中应交纳的营业税等,应用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三)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转让或出售都会涉及在标的资产上已有的优先权益问题,所以需要明确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及确认优先权益及其先后次序。

各国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显示,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是保证优先权益登记和监管的一个重要实施手段。在没有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的情况下,标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在转让中,受让方没有客观的途径确知该资产以前是否曾经被转让给第三方。同样,除非转让人披露,以后转让中的受让人也无法知道第一次转让的情况。

因此,有效的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应该具有两大基本功能。第一,确认被转让资产上已有的优先权益;第二,实施有关法律,监管资产上的优先权益。法律经济学分析中心对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在资产证券化实践中普遍采用了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以保证优先权益的确立,在发生资产转让交易时能及时通知债务人。而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在优先权益的登记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机制。资产证券化过程涉及众多债务人,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是中国推进资产证券化实践的一个重要实施步骤。

(四)建立发达的金融体系

资产证券化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美国作为开展资产证券化最早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由于长久以来在国内和国际上提供金融服务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美国在世界各地建有巩固的商业联系。美国的国际金融市场如: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等的发展,也有赖于相关领域众多具有高度专业技能的人员如:律师、会计师、审计师、证券专家及其他专业顾问的支持。它不仅有中央银行(美联储),而且还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数量众多的外国银行、种类齐全的专业金融公司和各类大财团,这些机构都为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可靠的载体和循环空间。如投资银行,除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外,它还在多个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提供财务咨询和协助、为新公司筹集资金、为证券化进行设计、协助公司间的兼并与收购等。在此类银行中,很多都以经纪人或报价人的身份积极投入到证券化业务或进行证券交易。它们已经成为美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力军。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同样也有必要积极推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这需要国家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加强金融市场中介组织的建设,严格市场准入和从业标准,提高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增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还应加快国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的市场化约束,形成具有调控力度的信用机制,在大力发展金融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推进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资产证券市场交易的成功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秀钧,解析资产证券化[J].金融视点,2008,7

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范文6

【摘要】:物业专项维修基金的建立,相当于为业主所拥有的房屋提供了“养老保险”。现行的管理办法,使此项资金在归集及监管上有了保障,但在维修及增值使用上却陷入了“饼大难充饥”的怪圈。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一个省(市)有着规模达几十、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成了“不动产”,能不引人深思?业主利益的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促使着对维修基金的运营方式及风险管理模式作根本性变革。本文直击现行维修基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保险资金与维修基金作类比性分析及两者运营方式有机结合的探索,提出了维修基金制度改革新思路——建立保险金运营方式及“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以期实现维修基金在维修及增值使用上的效用最大化。

建立物业专项维修基金(以下简称维修基金),是物业管理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住房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归集此项基金,相当于对房屋建立了“养老保险”,使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在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及更新、改造有了资金保障,避免届时在责任分摊及义务履行上产生矛盾,有利于物业的保值增值及保障住户的安居生活。但此项涉及民生、意义重大的基金,自99年国家开始实行以来,由于管理办法上的诸多不完善,使“缴钱容易,使用难”、“监管严格,效用低”的状况日益突出。重庆市2004年至2007年累计归集维修基金已达38亿元,累计使用额却不足0.5%,增值收益仅有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收入。不是老百姓的房屋维修量不大,也不是没有适合的增值渠道,而是现行管理机制让这笔维修基金陷入了“死钱”、“呆钱”的境地。

如何实现维修基金在维修及增值使用上的效用最大化?笔者认为,同样具有保障性质的保险资金,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史,在管理模式及运营方式上相对比较成熟和规范,既能按保险协议向受益人提供保障,又能灵活地对资金进行理财操作。两种资金既然都以稳健安全、保值增值为管理原则,那么借鉴保险资金的管理运营模式来改革现行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则将助推维修基金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社会效用最大化。

维修基金管理现状分析

(一)现行管理模式

我国第一部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办法于1999年1月1日起实行。建设部、财政部2007年第165号令又了新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按新《办法》要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原则为: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资金使用的决策主体为全体业主,即资金的列支范围、维修方案、购买国债等问题需由2/3以上业主或业主大会通过。管理主体最初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代管),在业主大会成立后划转业主大会管理,政府部门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维修基金在管理办法的制定上更多地考虑了安全性,而弱化了资产保值增值要求;强调了公平性,而忽视了操作上的可行性。形成了资金规模越积越大,而解决维修问题的实际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现状。“饼大难充饥”,无论是业主还是管理部门对此都深有感触。

1、“身份尴尬”——是预存款,还是保障性基金?业主心目中对维修基金的定位就是“预存款”,普遍缴纳积极性不高。作为一项保障性基金,应着眼于长远打算,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为受益人提供大于初始投入的保障。由于现在的物业维修基金,保障金额以初始缴纳金额及其低额的活期存款利息收入为限,受益时间在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造成业主存在“预存一笔冤枉钱”的认识,普遍缴纳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今后续缴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各地的交存标准也不统一,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都按建筑安装成本价计算,而重庆还沿用98年颁布的管理办法,按总房款的2%-3%收取。“既然是缴多少、用多少,为什么我们交存比例或计算基数要高些”的疑问和要求统一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的诉求成为热点问题。若按保险金的运作模式来管理维修基金,提供比缴存金额更大的物业维修保障额度,则有利于提高业主缴存积极性和对缴纳标准不统一的接受程度。

2、资金利用率低——维修基金成“烫手的山芋”。业主大会对资金的增值利用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管理部门对投资风险心存顾忌,造成资金闲置率高、收益成负增长状况。由于现行《办法》对维修基金的增值途径限定于购买国债,决策权力交给了不具备专业知识、成员不稳定的业主大会。并且具有监管职能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出于安全的考虑,对这项基金进行专户储存,按银行活期利息计息,并无形之中也为其真实信息“披上了神秘的面纱”。目前全国购房者缴纳的住宅维修资金已有很大规模,却无一例运用维修基金购买国债、保值增值的案例。维修基金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应急性质的资金,而不是保障性投资。长此以往,将形成利息收入缩水、社会财富资源严重浪费的不良后果。一方面,业主利息所得减少。由于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且房屋大修通常发生在几年甚至十年以后,因此对维修资金按活期存款利息计息不符合实际。以一笔600万元的维修基金为例,若按理财方式存储,以2:1的比例分别作三年期、一年期定期存款,3年后该维修资金的利息收益将达到53.5万元,而以活期存款计算,3年后利息收益仅为6.5万元,业主利息收入损失达49万元。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社会资金沉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比如,政府实施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及其他公建项目,还需要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以更大的成本代价融资,如果能有效利用维修基金,将有利于加速城市建设进程,让群众得到更多更直接的实惠。

3、资金使用难——维修基金成“镜中花,水中月”。现行管理办法在维修使用的操作上存在较多不可行性。一是决策主体缺位。维修基金的使用由业主民主决策的规定难以实现。目前业主自治意识淡漠,对共用部位和设施共同维护的意识尚未形成,要几乎没有任何交往的邻居为可能与自身的房屋使用无关的维修持同意意见实在很难。维修基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更难。较之政府部门管理,业主更放心后者。由于业主大会存在变动性、非专业性,业主委员会因经费、精力和专业知识等限制,不足以承担维修基金的管理任务。目前,重庆市已成立业主委员会近1150个,但还未有一个小区的维修基金划转给了业主大会管理。二是支付范畴界定模糊,不象保险赔偿条款明确到具体情况。《办法》仅规定了维修基金专项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和设施,而未明细到满足使用的具体条件(如责任主体、损害程度等)。通常这些共用部分由物业公司在做日常维护,造成业主往往以应该由物业公司承担为由而拒绝动用维修基金。三是操作上程序复杂。审批上由于牵扯到物业公司、大多数业主、行政主管部门等太多相关方,不象保险金的赔付,投保人只需要面对保险公司一方,一旦保险受益人出现保障条款约定的事项即可通过申请得到赔付,程序上简单、清晰。而维修基金在使用上由物业公司提出方案、组织实施和业主大会决策等规定尚处于理想状态,一旦某一方环节受阻,即造成维修问题的解决在时间上延误或直接受害业主不得不自行“埋单”的后果。

二、维修基金实行保险金运营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上述问题是影响维修基金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当前物业管理实践中的争议焦点和立法难点。单纯的行政部门管理或业主大会管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保险行业坚实的安全监管保障和偿付能力引起了笔者对改革维修基金管理制度的深入思考。

(一)共性特征:维修基金和保险金都是民众财富的集中,都是以稳健安全、保值增值为管理原则。维修基金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可经营合理理财运作,提高资金收益率。

(二)结合方式及优势分析:

1、资金运作“两条线”。借鉴保险资金“赔付”和“理财”两条线运作模式,对维修基金也按“维修”和“理财”两条线运作。通过计算资金支付率,合理确定投资比例,建立一定比例的储备基金,用以日常维修支付,其余部分用于投资理财。以多数人的持续投入来保证解决个别突发性维修问题的资金需求,保持资金来源与支出的滚动性。

2、提高保障标准。借鉴保险资金保障额度的设定方法,通过对物业公共维修问题发生的概率分析,对交存的维修资金可提供的保障额度(支付金额及保障期限)作精准测算,提高现行维修基金的保障标准。

3、增值收益分配方式。借鉴投资分红型保险利益分配方式,保障业主缴纳的维修资金本金部分按银行协议利率复利方式计算的利息收入,同时对每年的资金理财投资收益部分进行分红。使业主不仅能获得预交维修费的利息收入,还能得到投资分红(增值收益计入业主维修资金账户滚存使用),从而提高业主交存积极性。

4、细化支付条件。借鉴保险保障条款的制定机理,通过立法制定维修基金支付细目,而不是概念模糊、难以界定的“中修、大修、翻修和更新改造”等表述。在法规中明确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具体范畴,明确属于维修基金支付的具体条件。同时,还应明确承担公共维修责任的业主范围(比如哪些责任由一个单元,或一幢独立物业,或整个物业区域的业主承担)。一旦某栋物业出现公共维修问题,只要符合保障条款,即可用储备基金支付维修费。防止因责任主体的不明或利益相关人相互推诿而不能及时解决物业维修问题。

5、建立专业化投资和风险管理机制。借鉴保险资金管理经验,由专门机构(配置精算师、投资理财专家)负责资金理财运作和风险管理。

建立维修基金“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理论设计

保险公司不存在破产问题,一旦出现资不抵债,则以其他保险公司收购、合并或政府接管等方式来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资金的亏损,也会有国家财政来负担。因此,为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资金效用最大化,笔者建议对维修基金建立“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

(一)基本原则

由政府直接负责资金的管理及投资运作。因为政府管理,相对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而言,更具公信力和资源统筹、风险担保的能力。资金来源渠道拓展为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基金运营收益和财政负担;资金运作统一纳入国家财政投融资计划,进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既保障了资金安全性、增值性要求,又能使国家集中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二)具体方式

1、统一运作、管理。建议实行资金省级统筹运作。由政府投资成立国有独资公司——物业维修基金信托投资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属于非营利性企业法人。专职负责维修基金的理财、划拨及风险管理,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委托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维修基金的归集、储备基金账户及业主个人账户管理、维修方案审批、支付条件审定、信息和档案管理等系列行政管理职能。维修资金的理财收益一部分进入业主个人账户,一部分作为机构营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