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1

关键词:技能提升 训练方法 创新

纵观整个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西餐宴会摆台技能成为继中餐宴会摆台之后的一项重要技能。国家、省、市各级学校也开始通过举行各种技能比赛检验学生西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的成果。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西餐宴会摆台操作技能的质量,是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反思个人实践经验,认为在传统的技能训练途径下,应加入创新性的做法,发展综合素质,以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一、西餐技能训练的传统途径

全国西餐宴会摆台的比赛标准,主要包括了技能操作、仪容仪表、英语问答、理论笔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有着自己精确的要求。学生需在较短时间里面完成所有的训练内容,必须要进行艰苦地训练,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小组合作,分项学习,打破传统理论学习枯燥、抽象的局面

西餐宴会摆台比赛的理论是一本结合岗位实际的理论用书,内容多,范围广。书本中的知识学生已经在《西餐服务》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接触过。在具体的理论训练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分解形成项目,进行项目式的小组研讨、总结、小组巩固等。利用第二天训练空闲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辩解和讨论,在争辩中让学生懂得分析,发现自己的软肋,实现知识的学习、创新。同时,定期安排学生的实际操作,将理论中的抽象知识外化为实际的操作内容,对学生进行操作性的考核,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

例如:在西餐早、中、晚摆台程序的理论学习中,让学生自己观看关于理论知识的视频,然后进行重点内容的寻找,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着重标注;把大部分的理论知识外化成实际技能操作,用学生的表现对理论进行诠释和理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节的强调,以巩固其西餐早餐、午晚餐的摆台基本程序和要求。

2.化整为零,重新起步,分项实现技能完美

西餐宴会摆台从最初的准备到一张完美台面的完成,总共经历了至少十个大小环节,而对一位一次性起托的选手来说,也至少需要十次托盘使用才能完成。那么,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整个西餐宴会摆台呢?项目教学法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将所有的技能操作比赛要求立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将其细分为大小不同的小项目,让学生每天进行项目探讨、熟悉、训练,而不是完整的一次性摆齐。将整个西餐宴会摆台台面的摆设过程,分成了托盘、餐巾折花、斟酒、刀叉摆放、中间装饰物、杯具摆放等大小不同的项目。要求选手在某一个特定时间之内尝试某一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尝试过程总结困难之处,并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归纳最佳的操作方法,实现技能动作完美操作。总之,让学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进行落实巩固,步步为营,最终形成一张完整的西餐宴会台面,攻破技能操作繁、碎、难的困扰。

3.联系客观实际,抓住重点,塑造个人魅力

西餐宴会摆台比赛中,对选手仪容仪表的要求极高。西餐本身存在的文化内涵,对选手自身的修养以及气质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是,每一位选手的外在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要求大家进行急速整形,只能在有效地训练中培养个人魅力,从而实现质的提升。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分层次、分重点地进行学生外在个人魅力的训练和培养。针对每一位学生,设法找寻其“闪光点”,秉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理念,进行个人魅力的塑造。

例如:选手并不懂得微笑及在微笑中展示个人的自信,那就专门安排 “微笑”练习。让选手对着一面镜子,进行自己的感受、练习、模仿,培养其微笑的自信和真诚。又如:选手在走姿方面存在的“八字”现象,那就专门安排学生在礼仪线上练习走姿,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监督,提高训练的质量。始终坚持每日15分钟的原则,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渐渐养成习惯,形成良好的个人魅力。

4.创设不同情境,突破英语大关

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的兴趣不浓。实践中笔者结合西餐技能中对英语的要求,调查了社会岗位实际,收集有关西餐岗位的各种服务性的情境,创作符合情境的英语对话。让学生在训练时可以置身于情境之中,感受语言环境,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录制西餐服务语言,利用电脑进行不间断的播放,创设熟悉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声情环境中逐步攻破英语大关。

二、传统技能训练实践中的问题

针对传统的训练过程,笔者不断地思考和总结。针对全国西餐宴会摆台比赛而进行紧张训练,虽提高了训练质量,在全国比赛中也取得二等奖的成绩,但不管是在赛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1.依赖考核主体,影响技能训练的准确性

整个西餐宴会摆台技能涉及的项目很多,每一个项目都有着特定的规则和细节要求。刚加入训练的学生并不了解及熟知各项细节,每一个项目的考核和验证都需要教师进行把关、考核。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师并不仅仅专注于技能培训,还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甚至是担任班主任,教师把较多的时间花在了教学和学生管理上,对技能训练中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实现及时考核。在某种程序上也增加了时效性考核的难度,影响了学生所掌握技能的准确度。

2.“一对一”评价机制,进步速度并不快

在实际西餐技能训练过程中,使用了传统的“一对一”指导模式。即:一位教师单独指导一位学生学习,并且进行个体评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是权威的“法官”,说一不二。实践检验证明: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对西餐技能各个小项目的一些评价细节了解甚少,甚至茫然不知,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去打分、评价。同时,选手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对他人的优点也没有及时吸收,技能的进步速度并不快。

3.技能训练理想化,缺乏应变能力的培养

传统西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笔者认为那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在分项目训练过程中,没有思考突发事件的存在,更没有训练如何处理突发的事件。在2013年全国西餐宴会摆台比赛中,笔者学校一位选手将白葡萄酒倒入了红葡萄酒杯中,选手没有及时对第一杯的失误作出反应,甚至一直将错就错、一错到底。对于这样的一幕,历史的教训也说明了传统技能项目中添加“突发事件处理”这一项目迫在眉睫。

三、专业技能训练的创新做法

新课改下职业教育所提倡的项目教学法,符合中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的特殊性。若能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技能训练的质量。笔者针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借助科学技术,及时巩固技能

技能训练的进步是缓慢的,需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有针对性的改正。传统的训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都是指导教师,那么当教师奔波于其他事务的时候,学生就会不知所措。项目教学法中也强调了对成果的考核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技能训练时,应借助科学技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各个技能项目的细节要求,提升自身的技能。

例如:可借用摄像机进行操作实况的拍摄,当选手休息期间可以观看自身训练视频,发现问题。同时,每天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结果的测量,总结问题所在,书写训练心得,促进第二天训练的进行。学生通过类似的经验总结,也可以见证自己的进步,增强训练的自信心,促进技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2.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共同进步

新课改下的项目教学法,提倡的就是创新教育评价机制。为了让学生对评价机制有更深刻地了解,可采用了自评、他评的方式,让选手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成为评委,琢磨评委的要求和心态,从而总结自身训练的努力方向和问题所在。利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体会不同性格评委的评价角度,从中找到最佳的得分点及训练突破口,最终进行针对性地训练,进一步训练符合评委口味的操作方式和技巧。

3.创设突境,培养应变能力

任何一种比赛都会存在的不可预测事件,每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完美地完成比赛。所以,一定要进行应变能力的训练。可以尝试利用项目式理念,在不同项目中巧设突境,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其应变能力。

例如:在训练中,试着故意将操作中的选手托盘中的胡椒瓶撞到了地上。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收集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态度、方法等信息。并借此契机引发讨论,让其总结得出危机事件的最佳处理方法。此外,在实际的训练中也可让学生互相营造突发事件情境,进行小组探讨,继而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实现项目教学法中对学生主体能力提升的要求。

四、小结

任何一项专业技能都是一项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训练,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项目教学法,为枯燥的技能训练带来了生气,各种训练措施也提升了训练质量。技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西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质量的提升也不再是难于登天之事。

参考文献:

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昭通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高师英语教育应注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探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主要途径。

一、调查概述

我们以昭通市昭阳区、镇雄、永善、彝良、鲁甸、盐津、绥江的100多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及800余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课堂观察等调查方式,对教师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等;知识结构与教学情况;培训情况及科研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及期望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其目的是:针对我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大师范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强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探索适应师范英语教学的新方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英语教学的新路子,从根本上促进地方基础教育的改革。

从《教师调查表》的结果分析中表明:65%的教师“完全不了解”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知识;26%的教师“了解一点”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知识;9%的教师“基本掌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知识;没有教师“能掌握并将技能应用于教学中”。从《学生调查表》的结果分析中表明:62%的学生对教师的语音不满意,73%的学生对教师的板书不满意,55%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满意。

二、国家教委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93年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之后又委托首都师范大学起草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审定,出台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该大纲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依据。lw881.com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部分内容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建议和考核要求。

三、对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施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richards认为师资教育的内容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六项: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应变决策;情景知识。其中教学技能是评价外语教师的核心技能。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因此,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理应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之后大都要走向英语教师这一职业岗位。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还应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作为培养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都应该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以提高高师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英语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逐渐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体系

随着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英语新课程对高师英语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趋于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以下内容:英文书写及教学技能训练:英语歌曲教唱技能训练;英语游戏组织技能训练;简笔画辅助教学技能训练:常规教具制作与电教仪器使用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备课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微技能训练: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教学技能训练: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技能训练:课外活动组织技能训练:测试技能训练:教研与自修技能训练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训练”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当“训练”的主体,在训练实践中锻炼,不断掌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而任课教师的角色是技能研讨和训练的组织者,在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扎扎实实地掌握英语教学整个过程所需要的各项技能。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1.学生演示上次课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2.教师讲解新技能的内容,训练的目的、意义、要求、所遵循的原则,训练的步骤、方法、形式等。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其它组的学生做课堂观察,之后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做记录。

5.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分、反馈。

(三)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阶段

教师职业技能的突出特点是可训练性,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娴熟的技能,在未来的教学中能运用这些技能,开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达到训练目的,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训练学生:微格训练、见习观察训练、实习实践训练。

第一阶段:微格训练,也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是借助多媒体、微格实验室和现代音像设备,如摄像机和放像机来辅助教学,使技能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生的演练过程可视化。可采用以下步骤实施训练:

1.角色扮演:在微格课堂中,学生轮流扮演教师、学生、评价员的角色,每次组织10至20分钟的教学,由摄像机记录下教学过程,评价员填写评价表。

2.反馈和评价:学生一起观看教学录像,“教师”作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员”和教师讨论之后作出评议。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3.重新扮演: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和评价,重新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见习观察训练。见习观察训练是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听课,观察上课教师的职业技能运用状况。可采用以下步骤实施训练:

1.分配任务:在见习之前,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确定观察点,把每个观察点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一个学生负责观察一种技能的运用情况。

2.设计量表: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点设计量表并制作出量表,为评价上课教师的技能运用情况提供数据。

3.课堂观察:在授课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填写量表。

4.讨论分析:依据观察量表,小组成员对授课教师的每种教学技能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对授课教师的技能运用能力作出总体评价。

5.交流分享: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换各自观察的情况,与自己的微格教学作比较,分享观察成果。

第三阶段:实习教学训练。实习教学训练是通过教学实习来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英语课堂,面对真正的学生,开展英语教学,训练所学的技能。这是展现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的学习成果的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实际运用所学的技能,训练效果好,学生收益多,感受深。

五、结语

目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改革,使技能训练规范化,具有实用性和可持续性。让学习者学习之后,具有驾驭教育教学艺术的综合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有效地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肖惜主编: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田式国主编: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师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新模式 构建

[作者简介]金卫雄(1963- ),男,江苏苏州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教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R-26547)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64-02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1.训练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基础。从训练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将技能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进行分解,为实现训练目标和完成训练任务,把分解后的每个组成部分以序列形式排列,便于在训练过程中的操作和实施;通过把整个训练过程序列化,以保证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训练过程“链”。从而使训练能有序展开,最终达到训练目标并完成训练任务。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活动是使学习者直接接受新行为的生动的或象征性的示范和训练,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师指导下的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学到丰富的知识,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尽快地达到训练目标。

2.系统分析与控制论基础。系统发展强调系统分析,其实质是制定一个描述整个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组织过程的模式。从整体的系统观点出发,我们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组织过程看作这个系统的整体,将学习者看作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只有通过明确技能训练过程中所有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各种变化对技能训练过程整体或部分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才能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从工程的意义上看,控制论心理学把学习者比作电动机器,学习者是用感官反馈过程来控制和矫正其自身行为的“控制系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学习者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反馈来矫正自己行为,教师应尽可能准确地对学习者的行为给予反馈,使学习者及时地进行自我矫正。这种不断地反馈和调节,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效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应以教育教学理论、训练和行为心理学理论、系统分析与控制论为基础,强调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自我达成目标、“教”的行为要点(包括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方案撰写)、“学”的反应预设(包括教学反馈和评价的预设)等主要过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设计,还要重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设计,要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发展性。

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是“教”与“学”技能的综合实践的体现。在“教”的技能上,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语言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及演示技能等教学基本技能,引入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试误技能、教学组织管理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技能以及教学设计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而在“学”的能力上,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观察、理解、阅读、分析、实验、讨论、记忆、练习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教”与“学”能力的综合上,这些技能围绕着达成目标,组合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善教”能引起学生的“乐学”和“ 善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而学生“乐学”和“善学”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内隐性与外显性。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是教师通过内部心理活动能力和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完成的,内隐性往往表现在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改造上,如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反思等技能。而外显性往往表现在人的外在行为动作以及可感知的事物上,如人的表情、动作,事物的外在形式等。因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是在内隐的心理活动调控下,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变化,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来实施的技能训练过程。

3.专业性与多样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是在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经验总结,它是高度概括化、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向性。不同的专业运用不同的教学技能,难以互相替代,教师除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掌握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多样性体现在训练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训练的方法灵活多样、训练的空间灵活开放、信息沟通渠道通畅,在此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既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精准地体现了它的专业性与多样性。

4.智能性与创新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训练部分之间由诸多要素构成,它包括对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和反输出等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对 “教”与“学”以及自身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灵活运用,大胆改进,勇于创新,构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构建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除了强调学习者对传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更要突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从而培养学习者的现代教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构建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构成要素。第一,理论基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应从理论背景上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因素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虑训练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特点、具体步骤以及各种技能的特点、类型及应用、评价指标等,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明确训练的目标及行为价值,让学习者能高屋建瓴地理解教学内容,熟悉教学理论,理解并记忆教学技能训练的流程。

第二,达成目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达成目标是制约其他因素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技能训练的标准。这是训练模式的核心要素。仅仅明确训练目标是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的,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教师及教学设备等各种条件情况,设计具体可行的训练目标和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使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目标均能有效地达成。

第三,教学条件。要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发挥出它应有的效力、达成最终训练目标,教学条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训练的场所(微格教室、模拟课堂、模拟学校情景的活动室等)、教学材料(教材、教学参考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技能训练指导用书等)、师资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训练设备、实验仪器等)等。要保证这些训练场所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第四,训练策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技能训练目标或训练任务,根据具体训练操作规程,运用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所采取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谋略。因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策略要对相应的技能训练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及操作手段等一系列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化;对技能训练教学活动过程要具体地说明它的逻辑步骤,对各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以便分项训练,使技能训练体系全程整体化;训练手段、方法要灵活多样化,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并为教师运用训练模式提出具体要求、应用原则和方法等。

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结构。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训练一体化新模式结构:教师指导训练―设定达成目标―提出训练任务―选择演练场所―运用训练策略;学生技能训练―理论学习―讲解要领、讨论与调整、观摩与示范―角色扮演与角色转换―教师讲评、小组评议与自我评价(具体如图所示)。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结构安排上,采用先进行实践技能操作,后进行理论教学的方法,即先做后说,并强调技能训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

综上所述,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融入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形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框架结构:教师指导训练―学生技能训练―评议与自我评价。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它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多视角、全方位的观察和反复的实践训练,以及多种形式的反馈、评议等。这种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训练一体化的新模式结构,既体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又体现了新形势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了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高师生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的历练,才能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丁证霖.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2]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黎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1).

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师院校 教师技能 训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纲要所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不仅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教师专业技能。随着教师职业的日益专业化,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在经历着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性变革[1],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教育的创新取向。但是,从当前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实际来看,还存在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现状

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高师学生教学实践技能进行教师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直接关系到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技能是教师赖以发挥其内在素质、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的保证。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一是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还没有能够把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放到相应的重要地位,即使有的学校在近年来开设了一些类似于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选修课或技能课,但总是不能和那些需要的考试的必修相提并论。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使得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落不到实处。

二是没有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编制不同的培养实践方案。每个学科对于教师专业技能有着不同的要求,高师院校在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时,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培养实践方案来指导和规范。但是,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校根据自己学校所设置的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编制出科学的不同专业或方向的教师专业技能教育、培养、训练方案,更没有结合每个专业或方向的未来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把教师专业技能内容进行分解,制定出各个不同内容的培养计划。使得高师院校在组织学生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时无章可依。

三是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师根据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开展辅导。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除了需要学生进行刻苦训练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技巧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预期的训练效果。从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多少学校根据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际需要配备在这某项教师技能训练方面素质好、经验丰富的教师。更谈不上对这些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指导教师的工作的肯定和报酬支付。一般教师只求上好自己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基本是没有多少压力的。

四是没能着力研究有操作性的配套的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考核评价体系。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高考对于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作用。为了增加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动力,必需要有专门的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评价体系来做保证。而高师的实际情况是不仅没有专门研究自己学校各个不同的师范类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指标、要求,也专门组织人员编写和印制配套的训练和考核资料、评价手册,更没有坚持逐项考核、逐项记录,并把其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

诸如此类的现象,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目标的实现,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决,很难保证高师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大展身手。

二、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特殊要求

安迪哈格瑞夫斯等将之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型,二为自我理解型,三为生态变革型[2]。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技能训练与其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只有充分认识这些特殊的要求,才能有效推进高师院校的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一)把教师技能培养和学生的生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使学生认识到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是学生生涯设计和计划的组成部分,从而增加培养的自觉性。要注意克服那种生涯教育中出现的那些仅仅是与学生谈心、交流的现象,而有意识地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达标情况、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的研究和解决等等内容,也作为生涯教育的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训练。指导老师在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对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情况检查作为重要内容,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把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情况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班主任、任课老师在对师范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也应该有目的地增加关于学生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情况的内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层次必将随之提高。

(二)促进高师学生教学技能与科研技能的协调发展

以把学生培养成研究型教师代替培养教书匠式的教师,是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一项培养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科研型”的中小学教师与培养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技能上 “一专多能”、“科研型”的新要求[3],加强研究性、学术性专业技能训练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是高师院校特色的重要体现。师范类本科生在教育教学的研究技能训练与培养方面应高于中师、也高于五年一贯制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实践活动课程及研究性学习培育其研究意识与技能,切实培养其教育调研技能、问题研究技能、教学论文撰写技能,鼓励其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力和想象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不仅要注重学术性—这是一切高等院校的共性,更要凸现师范性—这是师范院校的个性[4],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师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师从师任教技能的培育,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应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如语言文字运用技能(“三字”书写规范技能、普通话应用及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应用文写作技能),对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课堂施教技能、课堂教学效果的测量技能、综合实践活动及其课程的指导技能等的培养与训练,突出对其会教意识和会教能力的培养,要让会教的训练融会在每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使其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进人准教师角色[5]。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技能训练应密切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找出高师学习和中小学教学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实现学习技能与专业技能在内容和体系上的同构和异构。加强教育技能训练,塑造其师范性人格,以培养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为目标,注重德育工作技能、心理辅导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依法施教技能的养成等。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要继承原中师的许多优秀传统。如音乐、舞蹈、简笔画、弹唱等才艺展示,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模拟课堂活动、教师角色扮演训练、说课、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以不断丰富师范性;学校还可以有计划、分阶段地安排一些主题活动,既要让学生走出去——定期下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听取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又要能够请进来——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一线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师范生的师范情结,引导其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倾注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专业成长。

(三)努力坚持师范教育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特点,这是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技能训练的前提性承诺,中小学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在于它的基础性,要求面向学生,提供最普遍、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技能、活动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显示出综合性、发展性的明显特点,综合性培养方向以及中小学教育启蒙性特点都对师范类本科专业的技能训练提出了“通才型”要求。

对于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来说,教师技能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科技能+教育技能”的传统模式,而是要求具备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在技能训练目标上,既要强调其“师范性”带来的特定要求,又不能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而忽视对其的高要求,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生尽管将来从事的是最基础的教育,但在文化精神、素质习练上应是高标准、“宽口径”的。在技能训练的实践中应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结合,坚持必选与自选的结合,凡是针对未来中小学教育所必须的专业技能素质需要而设立的“基本性项目”,要在普及与实用上下功夫,凡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而设立发展性项目,除了兼顾实用性外,还需考虑提高与发展,如为适应中小学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就必然要求师范类本科生具有一定的音体美的技能,在这方面可利用高师得天独厚的办学资源,除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乐、器乐)、舞蹈(舞蹈基本功、儿童舞蹈的编排)、美术中任选至少一项,由相关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辅导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必备技能学习与训练阶段情况及其个人潜力、爱好,组建相关专业技能提高班,如:音乐类的“声乐提高班”、“电子琴提高班”,美术类的“国画提高班”、“油画提高班”、“版画提高班”等等,这样,就能既兼顾了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又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同时, 还能减轻学生的技能训练的不必要心理负担。

(四)注意体现学生技能训练的特色性与实效性兼顾特点

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使技能训练的开展符合学生各自素质与能力倾向的多样化需要,体现各高师院校的特色,创建高师院校专业技能品牌,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师范类本科专业技能训练的水平与质量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参加活动的质量”和校园文化的风格力量[6];突出主体性,创造条件扩大学生对技能内容的选择权,培养学生对训练目标的认同感,提高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技能训练的非智力因素,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着手,提高其技能训练的水平;以实践为导向,统筹基础理论、技能理论与实训,使技能训练富有成效;追求开放的思路,保持师范类专业技能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中小学生的持续发展的交流沟通,因时而化,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及时纳入技能的训练中,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重视师范类专业技能的课程设计,一是突破原中师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虽然其一直比较注重师范生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师范性较为突出,但追求所谓浅、广、新,因而一直被批评为缺乏学术性。二是应突破高师院校中已有的培养中学教师各专业的技能课程体系,过分偏重学科专业知识,轻视教育教学知识,重视一般理论学习,轻视专业技能训练,就连最能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也因种种干扰而大打折扣,以致师范毕业生进人工作岗位后最初几年大多不能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班务工作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三是突破师范类专业的技能课程体系,在师范类专业课程门类与技能结构设置等方面,把握中小学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范生教育学科专业技能和任教学科学术水平的有机融合和同步提升,努力找到师范类专业同中师、传统高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基于专业情境的教育性和专业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的重要性,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应给隐性课程一席之地,传统的高师教育往往给出较多的显性课程用以训练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也就减少了学术养成的时间,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应该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非计划、非预期的教育影响,在隐性课程中采取诸如能力水平考试或专项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自觉完成隐性课程的技能训练任务,检查隐性课程的学习效果并进行质量把关[7]62

三、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实施路径

(一)着力传授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理论

首先,因势利导,夯实专业基础,来到高师院校的学生,刚开始对学校充满了好奇,对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以身作则,不断巩固其专业思想,抓好课堂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兴趣,通过竞赛、互助、展示等帮助学生克服训练的倦怠情绪;重视技能理论学习,加强正面引导和有效引导。其次,结合实际,搞好综合训练。学以致用是提高技能训练实效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训练,深入中小学实地见习、实习必不可少,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再提高。再次,及时跟进总结,提高技能水平,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见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教师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和好的方法,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拔指导,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头脑,提高技能水平。

(二)学生教师技能培养要坚持与时俱进

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都在不断深化和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一系列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现代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传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面临着新的挑战。关于信息技术、电化教学等等方面的教学技能已经客观地摆在了高师学生的面前,如果高师院校不正视这种现实,不对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体系、内容、方法、评价做出相应的与时俱进的改革和调整,则稂难保证学生从高师毕业后,能够在尽能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指导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重点研究、确定、并实践与时俱进的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三)把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结合

毫无疑问,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老师专业技能教学和训练的主渠道。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求相应学科的教师调整和增加与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新课堂教学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和训练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有意识地渗透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还要求高量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和条件。像让学生板演、走上讲台发表见解、让学生主持开展教学活动、加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比例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以第一课堂教学作为平台,学习和掌握老师专业技能训练所必需的理论、方法、技巧,有效地开展教师技能训练。

(四)积极创设学生教师技能训练所需的条件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教师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知程度和实践技术所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认真评估,制定实习训练和指导计划及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实习基地,面向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锻炼,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赢得社会、家长的认可、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在培养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巨大的动力。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强化技能训练。比如,利用微格教室给学生试讲,使学生看清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实况,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总结,为课堂教学积累经验。通过放映新课改课堂教学录像,学生边看边学,现场老师讲评,使得技能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鼓励学生搞科研,促进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教师技能考核标准

制定各专业技能训练应知应会的考核标准,根据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技能训练的要求,组织专业课教师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各专业每学年学生技能训练应知应会的考核要求。同时,对每一个项目的技能训练所需的配套设备,由实习指导教师分别予以落实,并由该专业的任课教师负责考查、考评工作等,保证了学生技能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的,可颁发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充分调动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高师专业改革一样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不同的学校还会有各自不同的实际,要有效提高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水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要针对高师院校的具体情况,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采取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2]Hargreaves,Andy&Fullan,Michael.Introduction.InAndyHargreaves&MichaleFullan(Eds).Understanding TeacherDevelopment,Cassell&TeacherPress.

[3]张宝臣.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浅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 1).

[4]刘捷.经验与启示:高师教育百年回眸[J]课程教材教法,2001( 10).

[5]张洁等.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J].禁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2).

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等院校;师范生;专业技能

【基金项目】 支持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技能培养现状调查及研究》,批准号为GH16057;支持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省属普通高校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批准号为GH16058.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要求教育必须完成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基础在于中小学教育.搞好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适应性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大力加强基础课的教学,还要大力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对教育、教学艺术的驾驭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总和就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是评价高师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注重在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微格教学平台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映在教师职业技能上,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前,技术意识淡薄是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平台,实现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局域网内点播的一体化.另外,还要求学科教法及其他指导教师与电教部门、网络中心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格教学效率,甚至可以通过把微格教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以提高利用率,可以在校园网内任意网络终端进行实时观看、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讨论、评价等活动,以拓展师生以及生生交流的时空.

二、开展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训练

从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还应实现专业技能训练目标的转变,即从“达标型”教师转变为“创造型”教师.这是由教育劳动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以及当今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从战略角度考虑,应以培养创造型教师为目标,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工作.单项技能训练应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还应考虑与高师设置的教育学科课程的协调和同高师生未来中小学任职所承担的工作相协调.

三、建立开放式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形式应该多元化,力求做到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自主的分散训练与有教师指导的、集中的训练相结合,一般技能训练与学科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以创出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天地.当前,值得注意的课题有两个.

(一)课程设置要合理

高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制订和实施新一轮教学计划,其特点之一是压缩教学总学时,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现实地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学时数不可能占得很多,为此,要进行课程改革.一是要精减学时,训练主要安排在课外.二是要开设提高性的选修课,使得学生在达到职业技能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又有一技之长.这与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二)学科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亟待加强

各个学院要重视,要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和指导.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办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高师毕业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许多内容,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技能,需要在中小学这个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地训练.所以,高师院校要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让高师学生尽早了解、接触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增强技能训练的实效.

四、注重有效指导和科学研究

训练意识淡薄是技能训练工作中亟待改进的.以往只注重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却很少注意“教”本身的科学性、技术性.为此,需做三个方面的改进.第一,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技能训练中来.要制作和充分利用声像媒体,对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的示范定向,及时反馈训练效果,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第二,配备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以必要的指导.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对现有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政策保障等措施来实现.第三,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认识并掌握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规律,使技能训练工作持续进行下去,不断提高水平,取得理想效果.

五、加强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除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供师范生选修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将师范生初步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走进师范生的心田.

六、重视认证与评价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理应有严格完善的教资格认证制度.将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证书制直接挂钩,对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将大有裨益.另外,在教育实习阶段,重视“证书”的激励作用,根据实习学校反馈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原则上每个实习点产生2~3名,证书上真实评价学生的特长表现,这对调动师范生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起到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雳.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37-39.

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6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21世纪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健康的主要实施者,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为了提高护生的业务能力,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应运而生。广泛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可以缓解实践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且技能训练时间方便,不常见或罕见病例可随时学习,难度可调节;技能训练过程允许出错、无风险、可控制、可重复、可记录,可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1],减少医患矛盾,以达到更人性化,更符合伦理学的教学目的。

二、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规划设计、运营

1.中心规划主导思想要突出:系统化、信息化、集约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技能训练中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2]。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的规划要打破按照课程需要逐年建立单一的实验室的断续状态,须以护理学教学和考核内容为准绳,强调有效的管理及诚恳的合作,在理念领先、场地与空间规划、教学管理、培养对象、资金配套、配套教程、精品课程、产品甄选、重点实验室面积和资金分布等方面都要有长期、系统的规划。做到系统有序、信息融合、集约发展、模型及设备互补、优化升级,突出中心实验功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保证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确定可持续发展,为寻求国际国内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场地和资金的状况,在规划总体方案的时候可以规划出一期、二期等多期建设方案,依据教学的需要来分批分期投入建设,保持边建设边使用,边使用边建设,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在管理架构上,除了行政管理、日常教学人员外,可配备技术工程师一名,负责中心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2.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结构图。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是指借助模拟技术和仿真手段营造出一个真实的临床操作环境,拥有全面的模拟设备及医疗设施,包括五大平台——基础护理平台、专科护理平台、护理管理与社区护理平台、人文素质培养平台、实验室管理课程建设平台,若干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办公室等,为医学相关人员提供一个培训和考核的实践场所。中心强调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多级平台。这样的结构突出了实际教学中的实验项目的需要,侧重功能的系统组合,更好地服务于“模块”教学的改革要求,弥补以学科划分为主的教学单一性。

三、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硬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