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发展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发展利与弊范文1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创新,科技发展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是,我认为科技发展是弊大于利。
当然,科技发展也有当然,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利是有目共睹的。在古代,在没有科技的封建社会,在距今几十万年的远古时代,人们甚至过着茹毛饮血、以树为巢的生活。那时,没有电脑、电视,没有高速交通工具,缺少现在看来必不可少的电子用品。如果没有科技的发展,古代人便会逐渐退化,人类也就不会进化成今天这唯一的高等动物。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的哦生活时时处处带来方便:出门可以坐车、坐船,甚至乘飞机,不必像古代人那样徒步行走,为赶到另一个地方有的需要几年的时光;夜晚有了灯光,不再需要过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想了解各地新闻,可以打开电视、登陆因特网,而在没有科技的古代,一个地区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在几年后才能被另一个地区的人知道……
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科技发展有利,也会带来弊端。就拿现在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问题来说吧:汽车是越来越普及了,而成千上万汽车的燃料燃烧后排除的有害气体(汽车尾气),这些有害气体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十余种动物灭绝。以后,上涨的海水还会威胁上海等多个沿海城市,使他们被海水淹没!科技发展的弊端还有很多,有些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有的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科学技术的发展,利很大,弊也不少
其实,总的来说,对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是没有绝对的结论的,只能说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希望我们在注重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问
科技发展利与弊范文2
摘要:通过对本校教师参加两课评比的跟踪调查,并结合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发展需求,针对计算机教师参加“两课评比”比赛前后教学能力的差异,分析并总结出“两课评比”对于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关键词 :两课评比;职校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丁唯君,女,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数据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60-02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所职业学校的生命力,也是内涵发展所在。同时,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江苏省上下大力开展的“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正是广大教师潜心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好时机。教师们只有抢抓机遇,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两课活动,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担负起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任。[1]本文通过笔者本人参加两课比赛后的感受,跟踪两课选手的前后对比,主要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1)职校计算机教师参加“两课评比”比赛前后教学能力的差异;(2)“两课评比”对于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职校计算机教师参加“两课评比”比赛前后教学能力的差异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化手段日益增多,职校的计算机学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育能力,是一个在实践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须全面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职校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有:(1)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能力,即对教学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安排的能力;(2)教学实施能力,即教师应能全面、综合地考虑任务如何设定、在何处设定、如何完成、需要什么条件等问题,并结合不同计算机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恰当地选择教学形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评价能力:如何利用计算机学科任务多样性、创造性的特点,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模式,适当引用企业助评,让学生的作品真实地参与到企业产品的设计中,从而形成多方评价的立体评价方式。
(二)参加“两课评比”比赛前后职校计算机教学能力的对比
为了更好的解释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参加“两课评比”比赛后教学能力的提高情况,笔者通过个人参赛经历、跟踪调查获奖四位省赛示范课、研究课获得者的上课情况、发放学生的调查问卷,获得第一手资料。采用深度访谈,同行评价和对所教的部分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15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135份。通过多项教学能力的调查,笔者对所获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分析,并列表反应有关情况如表1所示。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职校计算机教师参加“两课评比”后,对于其教学能力的提高确有帮助,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资源整合和教学评价方面,由此可以得出,由此可以推断本论文命题成立;(2)在调查结果中,参赛教师自我评价的分数较其他同行评价分数较低,说明广大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本调查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于调查内容的理解程度可能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
二、“两课评比”对于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调查的结果来看,两课评比活动对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确实有很大帮助,它能促进计算机教师更好的选择单元项目、设置教学目标、凸显教学实施过程、提高课件制作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地做好教学反思,发挥团队优势,推动教学改革。
(一)“两课评比”提升职校计算机教师设计单元及教学目标能力
“两课评比”的要求是,教学内容不是一节课内容,而是至少为两个独立项目(或单元、模块)并且不少于8课时,这对于教师来说,单元选择及教学目标设置尤为关键。在这之前必须对自己从教科目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的整体设计,研究课程的性质,研究课程的前后关联,学生需要有什么专业基础或技能。[2]因此,选定哪个单元、选择哪个模块,在整体设计时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学目标必须立足课程性质和内容,立足单元教学要求,清晰划分三维目标,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这无疑对教师的设计单元及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两课评比”促进职校计算机教师注重教学实施的过程和特色
教学实施是对教学设计最好的检验。“两课评比”中,对教学实施说课的部分时间最长,也体现了教学实施的重要性。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实施,是按照企业六步法,还是项目教学法,要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来开展。要在教学实施中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如任务布置有特色、项目设计有特色、资源整合有特色,必须选择一种以上的特色,恰到好处的镶嵌到教学实施中,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稳步提高。[3]毋庸置疑,这样的准备过程提高了教师教学实践水平。
(三)“两课评比”提高职校计算机教师课件制作和语言组织能力
“两课评比”中,课件是教师展现的最佳平台。计算机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要高于其他教师,但是如何制作出精美又清晰的课件绝非易事。因此,在“两课评比”准备过程中,要注重课件的总体设计,考虑到颜色搭配,重要信息可以用特殊的色块标明用突出
关键词 ,辅以图片的方式来快速明了地凸显重要信息。
与此同时,“两课评比”的现场说课和答辩环节要求教师沉着应对,落落大方,有恰当的肢体语言,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而这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复杂,情况突变,教师往往疏于关注,但在比赛环节确是至关重要。因此。调查结果显示,“两课评比”对计算机教师的课件制作和语言能力在短时间内都有大幅提高。
(四)“两课评比”增强了职校计算机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教学过程,却忽略了教学反思,或者将反思流于形式。在“两课评比”活动中,教学反思是说课的其中一个环节,是评委考察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很多教师参加完两课后,会从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方式是否得当、课堂的参与度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已经自觉地成为了一种习惯。他们已经将教学反思成为自己提升教学能力的一种积累,一种提高。
笔者参加了信息技术类的两课评比活动,获得全省示范课第三的成绩。从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从其他获奖同事的反馈来看,“两课评比”活
动确实对大家的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参加此项活动,势必会对计算机学科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冒培培.中等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两课”评比的实践与反思[J].中等职业教育,2012(32):28-30.
[2]姚云,杨锡龙.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13(1下旬):73.
科技发展利与弊范文3
关键词 英语硕士毕业生 身份构建与发展 社会构建理论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教师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和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不同,它关注的重点不是对新手教师进行基本教学技巧和能力的培训,而是教师“不间断的职业发展”(Richards, Schmidt, Kendrick & Kim, 2005:697),也就是说,教师发展研究者的兴趣在于教师在入职和在职期间的变化过程。许多学者研究过第二语言教师教育领域的教师认知、课堂实践和教师效能等问题(Richards,2008; Swanson, 2012),不过对英语作为外语的新手教师的身份发展的相关研究还太少(Kanno & Stuart,2011),对于即将毕业的英语硕士生未来身份构建和发展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在本研究中,笔者依循Williams和Burden提出的教学过程的社会建构理论模型,探究在硕士毕业生代课经历中影响其英语教师身份构建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相互影响,笔者试图探寻它们在促进硕士毕业生未来英语教师身份构建和发展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1文献综述
社会建构主义模型是Marion williams和Robert Burden于1997年共同提出的,旨在结合二语习得的两大研究方向,即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对二语习得教学及学习过程进行新的解读。教学及学习过程进行新的解读。他们从二语习得实践角度出发,视二语习得过程为四大因素即教师、学生、任务、环境间互相作用影响的动态过程。作为社会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Vygotsky (1978:90)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他指出,当一个学习者与周围的人和同伴发生交流互动时,他就能通过几个内在的发展过程学到东西。与此类似,通过对本研究采访对象的访谈,了解了她的代课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其英语教师身份的构建与发展不是孤立的,如果不与学生和周围的环境互动,她是无法顺利进行教学的。
Williams和Burden (1997:56)认为,信念是比知识更能决定教师组织和看待教学中的问题和任务的方式,一位新手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表现,一般可以通过其信念推测出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的,新手英语教师很可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改变课堂设计。Borg(2003)用“教师认知”这一术语来指代教师知道什么、想什么的不可观察的过程,他认为早年生活建立的信念很难改变。可以说,教师学习外语过程中形成的信念对他们的教学有很大影响。
Williams和Burden (1997:188)将“任务”(task)一词定义为“任何让学习者参与到进一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活动”。从广义来说,任务就是英语教师计划和实际进行的课堂活动。课堂实践可能对新手英语教师的身份形成影响小一些,因为它受到教师信念和环境的限制。所以,笔者将同时研究多种因素对硕士毕业生未来英语教师身份塑造的影响,为了达到此目的,笔者提出下面两个研究问题:
(1) 教师信念、学生、课堂实践和环境等因素如何影响英语硕士毕业生未来英语教师身份的构建和发展?
(2) 每个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硕士毕业生未来英语教师身份的构建和发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张敏是即将毕业的英语学科教学专业的研二学生,她明年六月份毕业,经过面试本学期在济宁学院给专科学生代课。她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师培训,但是本科属于英语师范专业,对于教课还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学习的。在去济宁学院代课之前,她没有过类似的在正式学校的代课经历,只是在一些辅导机构有过一些兼职经历。接受采访时,张敏刚好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教学。
2.2数据收集与整理
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笔者按照可能涉及到上文所提到的因素准备了大约十余个相关问题,但在访谈中针对张敏的回答并没有完全按照事先准备的问题提问,作出了一定的增减。访谈持续了近半小时,主要包含以下主题 :张敏的的学习经历、代课经历以及她的身份认同变化、教师信念带来的影响、学生带来的影响、任务带来的影响和环境带来的影响。经调查对象的同意,访谈的全过程都作了录音,并根据需要将其中十分钟录音转录成文字,后加以校对。
2.3数据分析
笔者仔细地听了几遍录音,并且边听边做分析、记录,并对录音中的多问所答根据论文需要进行筛选,选择恰当的问答,对不连续的十分钟录音进行转写。
3研究发现
通过访谈,了解到她和学生们相处关系很好,在问及原因及之后的相关追问,发现由于多年的学习经历及曾经的老师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形成这样的教师信念,作为教师可以有威信但是不一定要威严,对学生要有原则、要有爱,就是这样的教师信念,潜在的影响她在代课过程中以及未来的教师工作中要构建一个亦师亦友、可亲可敬的教师身份,努力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自己在活跃懂得环境中发展成长。
张敏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认识相对来说还是很保守的。笔者列出了7 种可能的学生角色 : 反抗者、接纳者、原材料、客户、同伴、个体的探索者、民主的探索者(Meighan & Meighan,1990. 引自Williams & Burden,1997: 57),她更倾向于认为学生是“反抗者”和“接纳者”,相对的教师则是“指导者”和“传播者”,通过他的言辞话语,可以发现她在代课前后对于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认识是有细微变化的,但是她总的来说对学生还是持有积极看法的,觉得只要教师给予其适当宽松的氛围,足够的关注,正确的引导,整个教学过程还是让人满意的。
4讨论
塑造硕士毕业生未来英语教师身份的第一要素是教师信念,即他(她)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老师。Taylor(1989:30)提到:“我们的身份让我们能够定义什么对我们重要以及不重要。”一位教师可能会根据自身经历和信念定义自己的身份。张敏认为对于学生的亲和态度和足够关注很重要,要成为有威信又不威严的教师。
第二因素是学生,学生的态度与配合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授课心情,影响着作为教师成就感的形成,最终会影响其教师身份的构建与发展。
5结语
本研究从代课经历来研究塑造硕士毕业生未来英语教师身份的因素,通过对张敏的访谈和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教师信念、学生、课堂实践和环境都会对于硕士毕业生未来英语教师身份的构建和发展有影响,以我们国家教育体制为代表的环境很重要,同样,受环境限制的教师信念也很重要。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更是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Borg,S. 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A review of research on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know,believe,and do[J]. Language teaching,2003(2):81-109.
[2] Kanno,Y.,& Stuart,C. Learning to Become a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Identities-in-Practice[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11(2):236-252.
[3] Meighan,R.,& Meighan,J. Alternative Roles for Learner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on learner as Democratic Explorer in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J]. The School Field,1990(1): 61-77.
[4] Richards,J. C.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today [J]. RELC journal ,2008(2): 158-177.
[5] Swanson,P.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fficac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rofessional Attrition[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La Revue canadienne des langues vivantes ,2012(1): 78-101.
科技发展利与弊范文4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会劳动,人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科学技术。我所说的限制并非控制科学技术,不让科技发展;相反,科技还应发展得更快,因为它有利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也是这样,它是柄“双刃剑”,任何一项科学发明,无不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性。谁也不会否认科技的发明创造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发明并不都能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克隆动物早已司空见惯。自从第一头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克隆人”这种丧失道德伦理的事情似乎正向人类款款走来。人类将不得不面对“人类道德伦理的挑战”。“人”与“非人”的界限也一时间从最初的街头小报,上升到全球科学界的大争论。而更为严峻的是,我们是克隆100个希特勒,还是克隆1000个爱因斯坦?由于人类的冷静,“克隆人”也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不过,人类要警惕,说不定哪一天该技术被一个科学疯子或是恐怖组织所掌握,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些国家为了自身“安全”,偷偷研制“核武器”,置国际公约于不顾,最后的苦果只能自己吞。广岛、长崎上空的硝烟还未散尽,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露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核武器”犹如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人类自相残杀的效率提高到了可以在一瞬间让所有的人一起毁灭的程度,也使人类的文明危如累卵。史前文明的毁灭是否印证了人类的担忧?还有某些国家的“恶魔之舞”―――“生化武器”,由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就可以制造出来,且威力并不逊于“核武器”,因而被人们称为穷国的原子弹。在未来的战争中,是由“生化武器”还是由“核武器”引发世界末日,其结果无疑是一样的。
“网络技术”的发明者也许没有料到,电子游戏会成为网络世界的“海洛因”。在全世界,电子游戏产业是一个已达15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产值绝不逊色于好莱坞电影。电子娱乐将是未来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然而,随着沉迷于电子游戏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不断带给人新奇感的娱乐也逐渐将它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
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转动,科学技术不停地发展。人类应该冷静下来,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有益的事,还是玩火自焚。科技无罪,其罪在人,在于人类怎样运用科学技术。科技发展并没有因为种种争议而停步,人类也不可能因噎废食。水能淹死人,但没见过哪一个人不喝水吧?
科学是大海中的一艘巨轮,人类是水手,只有准确地掌好舵,才能使其安全地航行,最终驶向人类所希望的地方。
科技发展利与弊范文5
我们是怎样策划地球日活动的呢?首先,活动的宗旨在于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形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并能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各种保护环境的行动。其次,我们确定了此次活动的五个原则,即过程性原则、研究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全员性原则。基于此,我们将活动时间确定为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22日,设计并开展了丰富的活动。
我们将活动大致分成两类,一类为前期的过程性活动,另一类为4月22日当天的展示活动。前期的过程性活动主要包括“地球日知识竞赛”“地球日Logo设计征集” “午间大讲堂”“精彩环保电影”“纪录片展播”“翱翔论坛”“地球家园摄影展”“节能设计小制作”“地球日倡议全球传递”“我为地球日做一件事”等。
4月22日当天的展示活动主要包括多校联合举办的环保科普剧、主题为“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的辩论赛、北京市范围的“慧眼巧看身边事,奇思共护地球村”的翱翔学生“展翅”论坛、“节能小制作作品展览”,以及全校30多个班的不同环保主题的班会等。这些活动隆重而且具有很强的“学术研讨”的味道,这一天是京源学子的“环保盛宴”。当天,新华社和国际广播电台面向全世界播放了京源学校世界地球日活动专题活动。全校学生在报告厅、教室共同收看这一盛况,同学们感觉到保护地球的责任。
2012年的冬天,北京市的大街小巷人们都戴着口罩,电视报道医院呼吸科爆满,开车路上什么都看不见,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常常被取消……雾霾这个问题立刻进入了京源学子的研究视野。什么是雾霾?雾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以前没有雾霾?雾霾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只有中国有雾霾?发达国家也有雾霾吗?雾霾怎么治理?同学们查询资料,走访环保局,向专家请教,进实验室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3月11日,地理、化学两个组联合举办了一期翱翔特别论坛“笼罩华夏的雾霾”,11位初、高中学生向全校师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关注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相关的国内外“大事”,也越来越关心自己身边每天面临的交通、雾霾、水质等“小事”。学生的行为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少乘私家车、节约粮食……
科技发展利与弊范文6
关键字:计算机辅助翻译;译员;人工翻译;翻译效率
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是指在计算机存储空间和丰富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大的语料库,术语库,记忆库以及电子词典的使用。译员将计算机的这些强大功能运用于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可以加快翻译速度,提高翻译活动效率。在计算机对翻译文本的分析、转换和生成是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结合。
1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利与弊。
1.1 利
1)、翻译记忆库――充分使用既得成果,减少重复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运用翻译软件可以创建庞大精确的记忆库。翻译记忆库是指计算机程序软件的数据库。翻译软件将译员每次的翻译文稿或外部导入的双语语料进行双语对齐,创建后可以重复利用的记忆库,便于后期翻译。计算机能够识记、存储、搜索、提取一些专业词语甚至一些相似度高的句子,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替换翻译使译者不用再次翻译相同内容。如今市面上存在很多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软件,这些翻译软件不仅能够通过记忆库完成简短术语和短语的提取与替换还能够对相同或相似度较高的句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替换。这尤其体现在一些专业性翻译工作中,例如政治、经济、医学、军事等专业性强、重复性高的领域。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记忆库功能大幅度减少了译员重复体力劳动和翻译实践,使译员能在其他翻译方面或翻译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加翻译成果,提高翻译效率。
2)、翻译术语库――定位选词方便快捷,专业术语一致。
全面准确的术语库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另一大优势。现有的翻译软件中都自带多个不同专业的词典,译员在翻译生僻词汇时可以自动查询选词;此外还可以选择导入用户词典进行在线查询,翻译过程中可以利用词典进行屏幕取词,进行翻译参考,将所得准确翻译保存到软件适用的术语库,方便日后相关文档翻译的查询。虽然译员在不用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电子词典查词,但是仍无法媲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效率。专业术语的一致性对于科技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多人合作翻译的项目,特别应该注意。翻译软件拥有严格的术语管理体系,并且术语库能够实现多人共享,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后期校对时间,还能保证整体译文中术语的一致性。
3)、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
此外计算机辅助翻译还拥有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利用翻译软件不仅能够统计原文与译文的字数进行价格评估,还能够进行拼写、标点、错别字等方面甚至语法的后期校对。在进度管理方面,译员能够利用翻译软件了解团队翻译作业的进度,将现有进度和与其规划目标进行对比,从而能够调整翻译进度,这一点在很多翻译软件中有很好的体现(如Trados和Transmate)。
1.2 弊
任何翻译软件的使用都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所以才能够形成庞大准确的记忆库和术语库,便于翻译活动。但是毫无疑问,计算机辅助翻译也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翻译足够适用于科技文体翻译,但是对于文学翻译来说就不合适。这是因为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创造性,以及人类的感彩的把握也是计算机翻译无法企及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
1)、译员无法支付价格昂贵的翻译软件。
2)、以句子为单位,对原文理解造成困难。
2 纯人工翻译也各有利弊
一方面,人工翻译能够很好的发挥译员的主观能动性。人工翻译能够充分利用逻辑思维,分析源语文本的语法句式找到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所以翻译出的作品往往可读性较强,易于读者的理解。对于一些文学性质的源语文本,译员能够自由把握翻译的度,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当地的文化背景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合理地表达出原文本的意思,翻译出的译文也会更加符合译入语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人工翻译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翻译效率低。译员翻译能力有限,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译员,其翻译速度也可能不及成熟的机器翻译的三分之一。另外,恰巧也是因为人工翻译能够很好地发挥译员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人工翻译可能会偏离原文的本意,是译文带有译员的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严谨客观的科技、医学等类型文本中,纯人工翻译操作困难。
3 解决方案
远见是新时代译员应该具有的品质。虽然各种计算机辅助方法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但这需要译员的充分利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任何翻译过程中都应该注意新语料和专业术语的积累,与其他译者相互取长补短,为后期翻译积累财富。
翻译过程中,译员应该选择合适的翻译软件中的匹配内容,挑选合适词语,组织合适语句,保持原文风格;如果所给内容与原文本语境不合,译员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出最合理的翻译。
翻译完成后,译员要从全文角度对译文进行整体的逻辑调整和审核,避免文本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语义断层,使译文在整体上与原文风格相一致。
4 结语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翻译产业化的必然趋势,它使大规模协同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自身存在的利弊关系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实际把握。人工翻g仍然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人工翻译应该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翻译出高质量译文。
参考文献
[1]陈善伟.翻译科技新视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俊.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3(10):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