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防疫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防疫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动物防疫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92-01
人类作为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给人类与动物的将抗生活构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给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必须要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一、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各种动物的健康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然这其中因为还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就我国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养殖场不能够对动物的养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有的养殖场为了眼前利益,不对发病的动物进行治疗就卖出,人们购买并食用发病的动物,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途径,对人们的健身体康造成的一定的威胁,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难度。甚至有的养殖场把病死的动物不加以处理,随便仍在水中,例如前一段时间的“黄浦江死猪”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进一步加快了各种疾病的传播,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人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使畜牧业走进了阴霾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存在一些问题。个人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知识不足,大局观意识不强,有的谎报防疫工作具体进展情况。不按科学的防疫方法和程序来进行防疫工作。有时候错用防疫疫苗,达不到免疫的效果,导致疫情反复发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3.重大疫情控制处理措施有待加强
首先,如果地方发现疑似重大传染疫情需要逐级向上汇报,而且许多地方实验室没有确诊重大疫情的能力,需要采集样本上报各省市或者国家科学院,地方需要等待专业的检验结果,这样就延长了疫情扩散的时间给防疫工作带来难度;其次,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地方不能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抑制灾情,如果提前采取措施会增加人民群众的心理负担,容易引起人们恐慌;最后,出现疫情往往会被归咎于政府部门工作不到位,所以有的地方就会谎报、瞒报疫情。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疫情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控疫情的最佳时间,阻碍了防疫工作快速开展。
二、如何改进防疫工作
鉴于我国动物防疫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为了切实解决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难题,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改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加快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监督各个大小养殖场建立一套与自己养殖场规模和发展现状相适应的生产管理制度。各个养殖场应该建立相关部门落实这套生产管理制度,严禁有病的动物或者病死的动物不经治疗或者无污染处理就出养殖场,要走到有病必须治,病死必须要经过无污染处理才能出厂进行销毁掩埋。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绝不能让病死的动物有机会接触到人们,要达到人们吃到的都是健康的,让人们买的放心,吃的更放心。
2.国家应该增加防疫经费
人们健康的生活、畜牧业和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防疫工作有效的进行。增加防疫经费有效地保证了动物防疫工作的进行,尤其是增加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改善防疫人员办公条件,购买先进的检测检验和疫苗储存器材,完善相应的必要设备。同时也应该制定防疫人员工资最低标准,给予其生活一定的物质保障,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以最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动物防疫工作当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
3.加强对防疫人员的培训
国家应该设立专门的动物防疫人员业务培训机构,提高防疫人员业务的熟练性。尤其是基层防疫人员,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比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应该着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改进其专业素质,提高他们处理各种动物疫情的能力。首先应该每年定期组织所有防疫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其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关于专业知识的相关考核,在内部进行评比,评出先进,激励后进。最终达到所有防疫人员对防疫的专业知识都了如指掌,能够处理好各种大小疫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人类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指出了我国动物防疫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相信只要按照这些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一定会取得重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福英.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04).
[2]林西华.如何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J].当代畜牧.2012(03).
[3]马寿禄.祁连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
动物防疫个人总结范文2
一、今年动物防控工作情况
1、防控工作部署周密,防控责任落实到位
2017年市防重办制定了全市春、秋防工作方案,对工作作了总体安排;3月中旬,市政府下发了《2017年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通知书》;市防重办组织召开了春、秋防工作部署大会,市畜牧水产局与31个乡镇(街道)基层动物防检站签订了《动物防疫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全市防控目标和乡镇政府、动物防疫部门的防控监管责任;会后,各地按照全市春、秋防工作会议的要求,相应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通过各种会议安排部署春防工作,落实好了“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机制,与村委会、养殖户签订了防控责任书或承诺书,明确了防疫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层层落实防控责任。春、秋防期间,市防重办实施了督查验收制度,科学地考评了各乡镇(街道)的春、秋防工作情况。
2、免疫注射到位,防控措施扎实有效
全市能够重点推行政府组织领导、业务部门监管服务、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规模养殖户自主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做法,积极组建动物防疫工作组,抢抓时间、抢赶进度,全力做好了以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禽流感四种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强制免疫注射,截止目前,全市共免疫生猪140.2万头,耕牛32.5万头,羊2.7万头,鸡850万羽,鸭1900万羽,其他禽类(鹅、鸽、鹌鹑)650万羽,5个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均达100%,其他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达95%以上,免疫耳标佩戴、免疫建档率达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市累计使用消毒药45吨,消毒栏舍4.2万个,活禽经营市场60个,消毒面积2950万平方米,应消毒面积达100%,签订动物防疫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责任承诺书6000余份,畜禽疫病监测2300头、羽,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14.5万头,家禽40万羽,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年上报病死猪4511头,确保了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动物卫生安全事故。
3、保障措施有力,确保防控目标实现
2017年,市防重指挥部进行了调查,31个乡镇成立了防重领导小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和指导动物防疫员开展免疫工作,全市累计落实免疫注射,消毒灭源等工作经费125余万,加强了对464个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绩效的考核管理,确保了全市村级防疫员工作补助经费使用规范安全,加强了冷链设施维护使用管理,建立防疫物质台帐,做到防疫物质去向清晰,帐物相符,严禁因管理不当而浪费疫苗,通过人、财、物的保障,维护了全市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了全年防控目标实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队伍萎缩,工资待遇低,大部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不到3人,有的只有1-2人,甚至没有,而且年龄偏大,工作强度大、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影响了畜禽免疫密度,留下了疫情隐患。
2、免疫程序还不到位,通过动物防疫工作督查检查验收的情况来看,部分乡镇在防疫注射后,散养户免疫档案建立不全面,规模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甚至不填写,不佩戴免疫耳标,不发放免疫卡等。
3、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宣传和服务工作还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养殖户因手续繁琐不愿意申报国家80元/头无害化处理补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1、加强畜禽补免工作,对新补栏(笼)及免疫期已过的畜禽及时补针,继续完善“一畜一码一证”制度。
2、做好今冬明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监测畜禽疫病动态。特别是禽流感和口蹄疫的监测工作。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可疑病例及时排除、果断处理,防止疫情蔓延,确保全市不发生一例重大动物疫情。
动物防疫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牛结核病;防控;程序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17-02
牛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流行,保护人类安全是防疫人员今后应对的重要问题。根据传染病发生后的控制原则,即“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确认)、快(快行动、快处置)、严(决策果断、彻底、措施严格)、小(小范围、不扩散)。现就牛结核病发生后的控制程序分析总结如下。
1 疫情发生
1.1 现场举报
发现疑似牛结核症状的饲养人员、预防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可将疑似疫情直接举报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各级主管机构在接到疑似疫情举报后,必须记录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联系方式、接到疫情举报的时间(年、月、日、时)、疫情发生地点、养殖场(户)的场名、养殖户姓名。
1.2 通过诊断监测发现
各级疫病诊断机构、诊所、化验室监测单位,通过对病牛临床症状的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对监测化验结果进行评定,认为疑似结核病牛的,应将有关疫情信息直接报告给当地防疫监督机构。
2 现场查实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举报或报告后,应立即派两名以上有技术资质的兽医赶往疑似地点现场查实。牛结核主要查看典型临床症状:(1)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临床通常呈慢性,以肺结核、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2)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患牛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3)结核。一般先是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4)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3 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病牛,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呈暴发性流行(重大牛结核疫情),按照以下程序报告。(1)具实填写疫情报告单。疫情报告单应有规范的格式,疑似牛结核病快报表包括:报告单位、发生地点、联系电话、报告日期、始现症状日期、临床诊断情况、诊断人员及日期、发病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病学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最后填报人、负责人签字盖章。(2)上报疫情。上报疫情的时间,牛结核经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认为暴发性流行,2 h内报告当地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当地指挥部办公室应于2 h内经省级上报至全国总指挥部办公室。
4 疫情确诊
综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作出疑似牛结核疫情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病原学诊断或免疫学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采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他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
4.2 免疫学试验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4.3 结果判定
(1)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判为结核病牛。
(2)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呈阳性的牛,判为结核病牛。
5 疫情处置
5.1 隔离
确诊前,发现疑似疫情,应限制牛移动;对疑似患病牛应立即隔离。确诊后,对受威胁的牛群(病牛的同群牛)实施隔离,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2种方式隔离。隔离饲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牛密集的地区。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
5.2 扑杀
患病牛全部扑杀。
5.3 无害化处理
病死和扑杀的病牛,要按照GB16548-1996 《牛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5.4 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牛进行检测。
5.5 消毒
对病牛和阳性牛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养牛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牛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以及其他相应的有效消毒方式。
5.6 确认呈暴发性流行(重大牛结核疫情)
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疫情扑灭措施。
6 预防和控制
采取以“监测、检疫、扑杀和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6.1 监测
监测比例为:种牛、奶牛100%,规模场肉牛10%,其他牛5%,疑似病牛100%。如在牛结核病净化群中(包括犊牛群)检出阳性牛时,应及时扑杀阳性牛,其他牛按假定健康群处理。
成年牛净化群每年春秋两季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各进行一次监测。初生犊牛,应于2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测。并按规定使用和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及时上报。
6.2 检疫
异地调运的牛,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牛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 d,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6.3 人员防护
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结核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6.4 防疫监督
结核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查。
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6.5 净化措施
被确诊为结核病牛的牛群(场)为牛结核病污染群(场),应全部实施牛结核病净化。
动物防疫个人总结范文4
今年以来,我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给、维护生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当前畜牧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频发、畜牧业项目执行情况不好已成为我区畜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行署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认真分析当前的严峻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理顺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刚才,地区畜牧水产局局长通报了全区动物疫病防控情况和近几年畜牧业项目情况,地区扶贫办主任通报了草地生态畜牧业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各县市区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汇报。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兽医工作
自今年月份以来,我区相继发生了三起重大动物疫情。一是7中旬,百里杜鹃管理区发生的家畜O型口蹄疫;二是9月底,县铁石乡(县种羊扩繁场宏宇养殖分场)新引进的种养发生布氏杆菌病;三是自9月下旬以来,市千溪乡、大河乡、放珠镇相继出现生猪大批死亡现象,最终确认发生猪支原体肺炎。同时,也出现了羊的大量死亡的现象,经确诊为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继发呼吸系统感染所致。这三起疫情给我区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使我区畜牧业生产、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广大养殖户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也使政府及农牧部门的形象受损。
这些疫情发生后,在地委、行署的直接领导下,有关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防控预案,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紧急行动、相互配合,依法严格实施隔离、扑杀、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情检测等多项措施,使疫情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将损失和影响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重大动物疫病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在我区密集发生,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这三起疫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充分暴露出我区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不设法尽快解决,全区公共卫生安全将无法保证,实现畜牧业大发展将是空话,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也将受到严重制约,地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认真分析这三起疫情,我认为至少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重大疫病风险重视不够,存在着麻痹、侥幸心理。有些职能部门、单位或个人,不是时时刻刻紧绷动物防疫工作这根弦,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以及我区周边动物疫病多发的严峻形势,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潜在威胁没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应有的高度警惕性,甚至抱着“赌博”的心态对待防控工作。一些人认为我区地处边远山区,有自然屏障保护,病原不易传播,免不免疫一个样,我们不会出现问题、不会“中招”;有人认为发生疫病没什么大不了,治疗一下就可以;有人认为发生疫情后象征性地杀几头畜就可以解决问题;还有人认为,反正现在检疫、监测到位,即使有疫情,也是神不知、鬼不觉,没人会追究。因而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出现了不重视、思想松懈、组织领导不力、监督管理不到位、防控措施不落实等问题。最近爆发的三起重大动物疫病,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如果我们思想上真正重视,法规、制度以及决策措施真的得到较好落实,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或者少发生。
二是家畜引进过程中的动物疫病防控存在很大的漏洞。近年来,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我区从全国各地引进畜禽(有种用、也有商品畜禽)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使得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大大增加。对这种风险我们本应有清醒的认识,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筑好防控动物疫病传入的“防火墙”,使得一些动物疫病乘隙而入。突出的问题是:对畜源地的疫情不详细调查,不认真进行风险评估;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擅自引进;不进行认真检疫或检疫工作流于形式;不进行隔离观察,直接让家畜进入农户或养殖企业;对非种用畜禽这个更易潜伏和传播动物疫病的载体的引进,有的管理部门采取放任的态度,没有予以特别的重视。
三是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抓得不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免疫是基础、检疫是保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要实施强制免疫,免疫率要达到100%,动物产地、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但是,目前基层防疫制度不落实、检疫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还很突出。一些地方防疫针无人打,或打不下去,或少打,或不是在规定时间内打、或打的疫苗因保存不善而失效,存在不少免疫空白点。从地区畜牧局组织的春防检查情况看,多数县市(除织金、纳雍外)在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免疫方面存在着一项或多项不合格的情况,免疫抗体合格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由于宣传不到位,群众自觉接受免疫的意识不强。一些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制度没有很好建立,防疫的相关设施、设备缺乏,防疫措施不得力。在检疫方面,不进行现场检疫、不认真检疫、票证与检疫对象不符等现象依然存在。在防疫监督方面,对引种引畜的监管十分乏力,对活畜禽及其市场的监管也不到位,在动物免疫、标识佩戴、档案建立、依法办案等方面的督促指导力度也不够。
四是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及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目前,由地、县、乡、村四级构成的纵向监测网运转不灵,基础工作无人做,上下信息不通畅;由动物防疫管理机构与养殖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等生产经营者之间构成的横向监测网运行乏力,相互之间的有效联系机制没有建立,防控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情况导致重大动物疫病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处置,往往是疫病大规模爆发时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工作相当被动。今年发生的三起疫情,充分反应出我们日常的动物疫情监测工作不到位,对当地的家畜流动状况不了解,对可能的疫情风险不掌握;也体现出我们疫病诊断水平不高,争取时间快速确诊、快速处置的意识不强。比如,这次市猪的疫病是10月9日才送检,11日(离发病时间约20天)才经省兽医部门确诊,羊的疫病是10月21日才送检、25日(离发病时间1个月)才确诊。确诊时间的推迟,贻误了战机,也影响了防控的效果。再从处置来看,这三起疫情在处置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发病初期,第一时间的反应和处置上还有欠缺,比如:消毒不到位、隔离措施不力、物资准备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等。
五是体系建设仍很落后。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缺设施。全区有233个乡镇兽医站中,相当一部分办公用房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办公用房。全区建成的村级兽医室仅占村总数的12%。乡镇兽医站的防疫、检疫、诊断等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器械、工作手段普遍落后,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地区及县级必要的兽医监测诊断设施、试剂缺乏。第二,缺人。乡镇站人员配备不足,村级防疫员也没有按要求配齐,且一些基层防疫人员还常常被抽调或安排其他工作。第三,缺技术。不少基层兽医站人员不是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有经验的、能动手的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由于平时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演练不够,在关键时候难以适应防控工作的需要。第四,工作经费不足,动物防疫的物资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应对突发疫情的需要。
二、关于畜牧业项目建设
近年来,国家、省及社会各界大力帮扶试验区,畜牧业投入不断增加,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初步统计,年至年,国家及省共支持我区畜牧业项目149个,其中中央项目96个,投入中央资金1.2亿多元;省项目53个,投入省级资金5322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区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较快提升、畜产品产量大幅增产。但是,也要看到当前项目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据统计,目前到达建设期限,但仍未完工的项目有27个,占总项目数的18%。包括:地区牧科所乌蒙鸡原种场扩建项目(年);市2006、2007、年优质肉牛基地项目;大方县年优质肉牛基地项目;威宁县年岩溶地区退牧还草项目,年的草地综合治理项目、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金沙、织金、纳雍、赫章县级动物卫生监督站建设项目;大方、金沙、织金、纳雍和赫章县级动物防疫站(测报站)建设项目;今年的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购羊数和购牛数情况完成也不好,离项目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项目建设中的困难矛盾协调解决不力。当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是:配套资金不到位、原材料涨价、用地难以解决、气候条件限制、家畜种源制约、疫病风险制约,以及项目原有设计或批复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等等。除此之外,也不完全排除主观上的原因,有的单位拿到项目后又打起小算盘,比如:想等待其他项目一起捆绑使用;想改变用途又在犹豫、观察时机;想等待追加资金又长期不能落实等。对待以上困难和问题,有关项目单位不积极主动汇报、寻求支持;有的经过一些努力仍得不到解决,于是失去信心,长期搁置;有的是因为领导变更,对原来的项目不感兴趣,或不愿意去设法解决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有的领导或政府部门很少主动过问项目进度情况,也不主动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在协调处理过程中遇到相关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最终导致项目一拖再拖。
三是项目建设成效不显著、示范作用不强。虽然近些年来我区确实涌现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设项目,但从总体上看,一些项目成效不显著、典型示范能力弱的问题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有的项目长期没能建成;有的项目建设质量不高;有的项目建设内容严重走样;有的项目建成后因难以为继而迅速垮掉;有的有圈无畜或有畜无圈。最突出的是重建设、轻管理、缺指导,不少建设项目因管理水平差、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运行机制落后、责权利不明、服务保障不到位,导致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难以体现。这种局面不仅不能起到项目应有的示范带动效应,而且还影响了当地群众和一些想投资的人士对我区畜牧业的信心,也不利于我们继续争取国家及相关部门对我区畜牧业的投资。
三、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我区动物防疫工作及项目建设
(一)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坚决遏制重大动物疫病上升的势头。
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地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动物疫病是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威胁。畜牧业发展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让家畜少发病、少死亡同样也是发展。当前在疫病防控方面必须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曾经说过,“病毒是检验我们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的最好标尺,是最客观、最公正的试金石,它是不可欺骗、不可隐瞒的,它一定会在防控工作最薄弱的环节爆发”。近几年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区最近发生的三起疫情也一定给了我们很多教训。这些启示和教训告诉我们,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仅仅是死亡几头家畜那么简单,它对当地、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政权更迭。我们可以试想,若今年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口蹄疫疫情发生在杜鹃花开的旅游季节,会怎么样?一定会全区封锁,限制旅游!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各级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的极端重要性,从工作部署、组织落实、政策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各级政府分管领导和畜牧兽医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指挥,第一时间组织制定处置方案;要全程指挥、督导疫情的扑灭过程。要将动物防疫工作列为上级党委、政府对下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和“双评双考双挂钩”重要内容。今年七月,行署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责任书的落实情况、疫病防控效果将成为考核各级分管领导及职能部门的重要依据。
二是强化措施,严密防控外来动物疫病。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及《无规定动物疫病管理技术规范》。对动物的引进必须把握好五关,即:畜源地疫情风险评估关、家畜质量审核关、申报审批关、检疫监督关、隔离观察关。需要强调的是,今后,凡政府部门通过项目或其他方式组织引进的家畜(不管是种用还是非种用),必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指定的场所由专业技术人员先进行一定时期的集中饲养、观察,确定无疫病风险、健康后才能进入养殖场(户);对企业、农户自行引进少量商品畜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必须严格履行检疫、监督义务,并派技术人员指导先行进行分群饲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疫病传播的情况。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引种引畜责任制,谁引进谁负责,各县(市、区)要明确专人对引种引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对监管不力的也要追究相关责任。各县(市、区)尤其是家畜调入量较大的地区,要高度重视动物隔离场建设,确保调运的畜禽得到及时的隔离、观察,确定安全后才能投入生产养殖。为加强引种引畜工作,我建议地区畜牧局立即组织成立一个家畜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有关领导及畜牧兽医专家组成,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这样的小组。其职责就是统筹、指导、监督辖区内的家畜引进工作,从政策上把握引种引畜的宏观计划、监督引种引畜过程中执行制度、法规的情况,从技术上对引种引畜进行具体指导、全程参与。同时,地区畜牧局要加强对全区引种引畜工作的宏观掌控,建立定期统计制度和疫病风险警示制度,同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于今年年底前制定、完善全区开展家畜引进的具体制度,坚决堵塞引种引畜过程中的漏洞。
三是打牢基础,认真抓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要认真落实“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防疫制度,不断完善“巡回免疫补针”、“畜禽补栏申报免疫补针”等免疫补针制度,确保我区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除此之外,对我区已发生过的羊布病、猪支原体肺炎、羊感冒等疫病也要开展重点地区的免疫。要采取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科技赶集等方式,提高群众动物疫病防控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实行动物防疫工作包保责任制,县、乡、村兽医工作人员包乡、包村和包组,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包规模场(户、小区),层层明确和落实责任。要突出重点,注意抓好公路沿线、老疫区、项目区、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密集区的动物防疫工作。
四是落实制度,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防疫法》以及农业部制定的《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等都对动物疫情监测做出了明确要求。《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的通知》(年)也对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在疫病监测、诊断、预报、预警等方面的职责予以明确。应该说怎样干、谁来干都十分清楚。因此,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注意明确重点监测对象,重点把握我区饲养量较大的猪、牛、羊、禽的重大疫病,特别是近两年已经发生过的重大疫病进行监测。要规范监测的方式,设立定点乡、村、场、户,每月(或定期)进行一次抽检、监测。要认真执行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发生疑似重大疫情时,畜牧兽医部门要立即向县政府、地区行署报告,在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同时,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试验室检测诊断,必要时送省兽医部门诊断,切不可因为我们的疏忽贻误战机。要落实疫情信息通报制度。地区畜牧局要随时掌握了解国内外、省内外和区内外疫情信息动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县(市、区)通报疫情信息。地区畜牧局要针对我区重大疫病多发的态势,尽快组织一次全区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适时把握疫情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提出防控指导对策。
五是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我区基层兽医站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同时,各县(市、区)也要不断加大对乡镇兽医站及县级兽医部门的投入,改善工作条件。要将乡镇及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正常开展。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加快地区及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要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库建设,统筹规划、超前谋划,本着在建一批,申报一批,筹备一批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进行申报。要加强兽医专家队伍建设,采取培训提高、人才引进、外地参观学习和邀请兽医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兽医专家队伍。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请地区畜牧局就培训事宜拿出详尽的方案。要不断提高村级防疫人员的待遇,今年7月国务院已决定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我们各级县(市、区)也要相应提高补贴标准。要严禁将防疫人员用于“不务正业”的情况,要让其一心一意务正业、专心致志搞防控。
(二)以高度的责任感大力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
推进畜牧业发展,项目是核心、是载体,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充分认识抓好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此,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全面摸清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各县(市、区)要加强对畜牧项目建设工作的调度和领导,要对近年来实施的各类畜牧业项目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要重点检查项目的进度情况、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情况。要认真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矛盾,坚持杜绝项目久拖不建、久建不成、建成不用、用而无效的情况。
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建设。要建立一套好的机制,严格执行每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运行机制。要确保项目进度,县乡党委、政府要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切实负起责任,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及时协调畜牧业建设项目的用地、用水、用电、配套资金等相关工作。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质量,要建立项目监理制,加大监督的力度,坚决防止偷工减料、项目缩水、擅自改变建设内容等违规行为。要强化考核机制,把项目建设质量与领导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对在项目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给予奖励、重用,对项目建设不力的县(市、区)及单位,要暂缓同类项目的申报。地区畜牧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项目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每月在全区范围内汇总、通报一次畜牧业项目进展情况。
三是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项目资金,保证农业项目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各地要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配套资金真正落实。要经常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严格要求,从严管理,对查出的问题要认真纠正、严肃处理、及时整改。要通过敲打、警示,做到警钟常鸣。项目建设资金必须按规定专户、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
四是不断创新项目建设的有效机制。在项目实施对象的选择上,要本着“扶弱要能做强、扶强要能做大、扶大要能做优”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要重点选择有“做强、做大、做优”能力和实力的对象来承担项目。在项目资金的来源上,坚持政府投入与项目承担者投入相结合的原则,使政府的项目投入发挥“发酵剂”的作用。要千方百计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我区畜牧业项目建设。要善于把增加投资与盘活存量资产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要积极出台项目鼓励政策,大力实施政府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支持畜牧业项目建设的有效形式。要继续探索项目“滚动发展”机制,认真总结这几年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有针对行地进行完善和调整,使这项好的措施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推行,并有长远的生命力。要大胆探索项目建设“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真正形成“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发展”的良性局面。
五是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示范和带动效应。当前,我区畜牧业处在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时期,需要投资建设的地方、领域很多,不可能都通过立项建设来解决。这就需要通过重点项目来发挥“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项目首先要做到“能学”,有一定典型性。这就要求项目立项要符合当地的资源、气候、市场、群众基础、投资能力、宏观发展方向等要求;其次,项目要做到“可学”,确实有经验。这就要求项目的运行必须做到“技术先进、管理一流、效益良好”,让群众有收获、有希望、有效仿的动力。此外,要善于打造“亮点”。要求每一个项目都成功,都取得良好的经济好社会效益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抓重点,集中优势资源着着打造一批畜牧项目的“精品”和“亮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有典型性、交通较为便利、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在资金支持上重点倾斜,在技术指导上加大力度。要建立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场(户)联系制度,帮助发展。
(三)扎实做好秋冬畜牧业工作
要全面完成今年畜牧业发展目标,必须认真做好秋冬各项工作,从思想、行动、措施上抓好落实。
一是落实措施,确保家畜越冬安全。近两年由于气候变冷,我区冷季凝冻现象突出,不少家畜发生冻死的情况,给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家畜冻死从表面上看是天气原因,但也与饲养者管理不善、我们畜牧部门技术指导不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汲取教训,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早部署,提前做好家畜越冬指导工作。近期,地区畜牧局和各县(市、区)农牧部门要组织开展一次“家畜越冬技术入户活动”,通过组织宣传专场、发放技术卡片、广播电视及报刊进行科普、乡村、场(户)现场指导等形式,广泛宣传家畜越冬的基本技术、指导养殖者做好越冬安全。要实行包保制度。地区畜牧局领导、各相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分别落实包保的县(市、区);各县(市、区)农牧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分别落实包保的乡村、农户、养殖场。切实做到家畜越冬技术指导的全覆盖,不漏乡村、不漏场(户)。包保人要迅速下到包保对象进行越冬准备情况检查,对每一个场(户)存在的不利于越冬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同时,要积极协调、指导、监督改进意见的真正落实,天气不转暖、包保不脱钩。(去年冻死现象较严重的大方、纳雍等县,更好做好这项工作!)请地区畜牧局及各县(市、区)农牧部门尽快拿出包保的行动方案。对于包保指导不力,导致今冬家畜严重发生冻死现象的包保责任人,将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是加强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要坚持检疫工作“四到位”(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检疫人员、检疫设备),确保产地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特别要抓好“三素两精”(抗生素、生长素、激素,瘦肉精、蛋白精)和病畜、瘟禽产品生产等违规违禁品的检测力度。要加强对兽药、饲料批发市场管理,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饲料、兽药使用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在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段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劣兽药、饲料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查漏补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各级畜牧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书,认真梳理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要重点查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是否完成;重点查国家、省,尤其是地委行署及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是否落实(如: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能繁母猪保险);重点查各项政策、法规、制度是否得到认真执行;重点查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是否过硬;重点查我们工作中还有哪些漏洞和不足;重点查在未来的60天内我们还有哪些机遇需要把握(如:由于今年天气干旱,部分县(市、区)人工种草受到影响。要在抓好已种牧草田间管理的同时,抓住当前土壤墒情好的机遇,抓紧补种。尤其要充分利用好我区冬闲田面积大的特点,积极推进冬闲田种植牧草)。要通过查找,拟定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再苦干60天、冲刺2个月,力争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四是明确思路,认真谋划明年的重点工作。今年已只剩2个月,2012年即将到来。各地各部门要抓紧研究明年的重点工作、明确工作思路,做到提早谋划、提早部署。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注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地委、行署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要求上来。要确定明确工作的目标,要对畜产品生产、动物防疫、人工种草、质量安全、技术服务、项目建设等分别制定具体的、可考核的指标。要明确重点内容,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狠抓几项影响全局的大事,如:项目申报及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等等。要落实责任,对每项工作分别确定责任人,明确目标及时限。
动物防疫个人总结范文5
多年来,江西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了一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现简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江西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典型的畜牧业大省。生猪产业优势得以巩固,年生猪出栏量超过3000万头,进入全国前10位;家禽养殖稳步增长,年饲养量达65000万羽,其中水禽饲养量位列全国第5位,水禽蛋产量位列全国第3位。
畜禽饲养量的增加和品种的多样,也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了严峻考验。一是传统散养模式增加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传统的散养模式仍然占有一定比重,有些生猪养殖小区实际上是“集中散养”模式,饲养密度大、防疫条件差、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疫情隐患。二是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复杂。近几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发,南来北往的活畜禽调运和频繁流动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江西的地理位置极易造成重大重物疫病的输入。
二、防控策略
1.明确各级责任,精心组织部署。大力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与生产经营者的多重责任体系。政府方面,由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代表政府逐级下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通知书》,并制定了考核和评分办法,从组织领导、工作部署、保障措施、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在业务部门,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全省农业系统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生产经营者,通过大力宣传和推行养殖场动物防疫责任承诺制,进一步明确与落实其主体责任。
2.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项举措。全面确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工作要求为5个100%(即: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耳标佩带率达到100%,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建档案率达到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国绕工作要求,做到“六创新、六提高”(免疫、消毒与无害化处理、净化、监测、检疫、应急管理)。
(1)创新免疫推进机制,大力提高强制免疫质量。大力推行“政府组织领导、业务部门监管服务、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规模养殖场户自主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强制免疫工作新模式,把政府引导与自主防疫、搞好服务与强化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强制免疫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发动,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养殖场户具体实施。建立了分类管理、免疫告知、每月末周补免、免疫申请验收、飞行检查5项强制免疫管理制度,在保密度、保质量、保规范上下功夫,做到应免尽免,切实构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统一规范了养殖档案,要求各地建立包括免疫记录在内的养殖档案。开发并运行强制免疫疫苗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疫苗发放管理。
(2)创新消毒与无害化处理机制,大力提高环境清净水平。建立“农业部门监管指导、主管部门组织发动、业主负责实施”的禽鸟经营市场和屠宰加工场以及养殖场消毒新机制,督促健全消毒制度,完善消毒设施,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新修订的《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和出台的《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病死动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大中型动物饲养场应当组织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所,督促各地试点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无害化处理新机制。省政府新颁发的《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工作目标、主体责任、部门责任、管理制度,有力保障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3)创新种畜禽场疫病净化机制,大力提高种畜禽健康安全水平。
建立“场(站)自主净化、县级监督实施、省市监测监管”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机制和“疫病普查(对感染群清群)—目标群监测(逐步建立无感染群)—持续监测(保持无感染群)—疫病净化”的动物疫病净化流程,分病种建立了净化方案、技术路线和评估机制,全面推进种猪场、生猪供精站猪瘟、伪狂犬病和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和种鸡场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的净化。省财政落实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经费每年305万元。
(4)创新监测流调机制,大力提高监测流调水平。建立“明确计划任务,分级监测流调,集中会商研判,统一预警信息,规范阳性结果处置”的新模式,切实加强监测流调工作力度。突出监测流调的重点区域、重点病种、重点主体,把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全面监测和定点监测、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通过考核专家组现场评审的共96个,全省市县两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通过率达97.96%,充分发挥各级兽医实验室监测诊断作用。
(5)创新官方兽医巡查机制,大力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建立了官方兽医巡查制度,实行官方兽医包片监督巡查,由县级官方兽医包片,乡镇官方兽医包场户,并进行挂牌公示,做到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与畜牧生产日常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防疫监管有机结合,督促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完善并落实免疫、消毒、人员管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有效降低疫病风险。大力推进检疫申报点建设,全省已设立动物检疫申报点2560个,规模猪场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率100%。完善产销两地检疫协管制度,强化输入输出动物及其产品监管。严格落实驻厂检疫制度、全流程同步检疫制度、“瘦肉精”监督抽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检疫出证制度等各项制度,严把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强化屠宰检疫管理。
(6)创新联防联动机制,大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建立了区域联防机制,广泛参与中南十二省、华东片区、中南六省(区)二十二市等联防协作,加强与各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协作,并督促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联防控工作。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突发疫情,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发人畜共患病时,按照“控源头、防输入、守底线”防控工作要求,第一时间进行抽样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组织排查,并正确引导舆论宣传,密切监测畜禽市场动态,积极稳定畜禽及其产品生产供应。
3.积极争取支持,保障体系完善。
(1)建立基层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每年招录600人左右到农业职业学院学习三年,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基层农技岗位,其中有近半数为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大力促进了基层兽医队伍的补充更新。
(2)加大中长期规划贯彻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规划,分步骤实施我省规划提出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病净化、生物安全隔离区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条件改善、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突发疫情应急管理、兽药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等十大工程建设。
(3)规范兽医执法队伍建设。
大力落实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资格,在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具有独立银行帐号和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五个方面进行健全完善。结合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按照“站所合一,县所派出”的原则,积极推动建立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目前全省已有50%以上的县成立了乡镇分所。
(4)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全省各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地方配套经费足额及时到位,每个行政村都至少配备了1名村级防疫员,并由县、乡财政给予适当的报酬,每人每年1400~6000元不等,每年各级投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入达2.6亿元。
4.宣传引导,培训示范,强化服务提能力。
(1)加强宣传引导。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氛围。加强对各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高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防护知识培训,指导做好自身防护,严防人员感染人畜共患病。引导养殖场户大力改善动物防疫设施,规范动物防疫行为,按照“四不一处理”要求规范处理病死畜禽。(2)加强技术培训与试点示范。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协会与企业等多个平台,广泛开展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技术、信息与政策咨询服务以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各地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示范乡200个、示范村200个、示范场400个,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三、取得的成效
1.防控体系逐步完善。随着各项防控制度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出台,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2.防控水平提高。全省科学免疫水平、科学监测预警水平、科学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地搞高了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防控水平。3.动物疫情平稳。重大动物疫情平稳,保障了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了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卫生安全事故。
四、讨论与体会
1.免疫是目前动物疫病防控的有效手段。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目前严峻的、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做好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是目前动物疫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制免疫政策,扎实开展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统筹兼顾做好小反刍兽疫、新城疫、布病等其它重点病的免疫工作。
动物防疫个人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要求,加强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水产健康养殖。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并举的理念发展养殖业,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渔业生态环境改善,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稳定养殖面积,通过推进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增加设施投入,促进产业、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水产养殖业。
二、工作目标
**年通过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行动,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区,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年计划创建6个示范场(区),使全市示范场(区)达到20个以上,达到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的作用,促进养殖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水产养殖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二是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普及,明显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养殖技术水平,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三是强化水产品质量的源头治理保障质量安全。全年对养殖水产品药残监督抽测样品400个以上,药残检测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四是加强养殖生产基础设施、水产良种繁育和水生动物防疫等支撑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养殖行业的管理。严格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继续推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权制度建设,全市养殖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和颁布有新的突破,水域滩涂养殖证发证率达到80%以上。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进一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创建工作
主要内容:**年创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场2个,示范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创建循环节水池塘养殖示范场3个,示范面积600亩以上;创建大水面养殖示范场1个,面积1000亩以上。严格健康养殖示范区的申报工作,从严筛选,优先从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选择一些积极性高、带动力强的园区,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水循环利用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养殖用水的排放;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支持,达到依标生产的目的;通过健康养殖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管理水平。引导生产者树立生态渔业的观念,在发展精养高产健康养殖的同
时,提倡利用生物特性多品种生态养殖,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利用湿地进行大水面生态养殖。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重点,保护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创建第三批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同时对第
一、第二批健康养殖示范场(区)进行监督和检查,保持其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步骤:4月底前,市局选择确定第三批农业部水产健康示范场(区)申报单位名单并报农业部;5月至10月对第三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申报单位的创建工作组织培训、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对第
一、二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示范工作进行复查,发现不合格单位上报农业部取消其称号;10月至11月按照农业部部署组织对示范场进行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上报农业部。
(二)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及示范推广活动
主要内容:重点示范推广我市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南美白对虾,选择一个海水、一个淡水主养南美白对虾的区县作为**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海水养殖主推小面积高水位高盐度海水兑淡水全封闭健康养殖技术,淡水养殖主推以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为主的健康养殖技术。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使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普及先进、适用养殖技术、防病技术和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先进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0%,示范户依标生产率达到90%。示范户平均亩产250公斤/亩,亩经济效益5000元以上。总产量比原水平提高10%,亩经济效益比原水平增加10%。
实施步骤:1月~3月为筹备阶段,确定汉沽区1.2万亩和津南区1万亩作为渔业科技入户万亩健康高科技养殖示范区。在示范县各选择25个科技示范户作为科技入户实施点,为示范户提供先进实用、配套集成的产品与设施设备,使示范户的养殖能力和养殖水平得到更加快捷有效地提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500户。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主要围绕优势水产品南美白对虾产业带养殖示范园区及健康养殖示范区来进行,成立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科技入户专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和健康高效科技养殖示范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审和论证;确定入户指导单位,指定入户技术员,制定技术指导工作方案,做好对示范户的技术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4月~10月为入户指导阶段。以实施春季、夏季、秋季行动为重点进行入户指导,春季行动主要以实施养殖池水盐度的控制、健康无病虾苗的淡化养殖技术、虾苗的中间培育技术为主;夏季、秋季行动主要以实施养殖水环境的调控技术、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的研制与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及鱼病防治药物的监测、健康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为主进行。11月~12月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项目总结、抽检、验收,总结典型经验,形成验收总结报告,初步制定2009年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方案计划。
(三)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搞好苗种生产管理
主要内容:组织做好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监督指导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建设工作,组织做好市级水产良种场监督检查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建立
良种补贴制度,鼓励引进、选育新品种、良种。规范和完善市级水产良种场管理。继续做好苗种生产的监督和管理,重点做好南美白对虾、良种鲫鱼苗种繁育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
实施步骤:4~5月根据项目指南组织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工程项目申报、验收工作;5~6月监督指导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建设工作及市级水产良种场的监督检查工作;4~5月对《市级水产良种场管理办法》(讨论稿)征求意见;4~6月对苗种生产单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主要检查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检疫证、生产记录、渔药使用情况。
(四)进一步推进水生动物防疫工作
主要内容: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组织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做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组织做好鲤春病毒病的监测工作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组织开展渔业职业兽医试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编写职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资料,组织开展培训及考核工作。做好水产苗种检疫,从源头控制病害传播,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年继续采取机场和产地检疫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放在产地检疫,进出市苗种检疫率达到90%以上。发挥区(县)人才和技术在水产苗种检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经由各区(县)进出市苗种的检疫,原则上委托给区(县)进行检疫。市病害防病中心负责机场检疫和全市检疫人员的技术培训,依据每年的病害监测和疫病流行情况,制定检疫方案、检疫项目,指导区(县)的检疫工作,对区(县)目前没有能力检疫的项目由市防病中心协助检疫。年底根据各单位检疫的实际工作情况下达检疫经费。
实施步骤:4月组织水生动物防疫法律知识培训、下达鲤春病毒病专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出台《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4~5月研究制定《**市渔业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市渔业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会议》,安排布置执业兽医相关工作;5~6月出台《**市渔业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试行)》、《**市渔业处方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编写培训教材;6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培训及资格考核工作,7月颁发**市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并完成渔业执业兽医和水生动物诊疗机构注册,8月公示注册机构和个人,10月对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进行总结。4~7月组织开展水产苗种检疫工作讨论会,安排布置检疫工作,组织检疫培训工作,全面开展水产苗种检疫工作。
(五)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内容:**年在做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同时,鼓励和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将重点放在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测上。计划全年新认定无公害产地20处、面积4500公顷;推荐产品认证45个。**年认证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各1个。创建4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区县”、10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乡镇”。组织全市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改进抽检方法,加大水产养殖环节药残监测力度,计划全年组织2次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药物残留监督抽查,抽检样品数量增加到400个以上,同比增长50%。加强检测机构建设,增加样品检测项目和提高样品检测速度。
加强用药管理。以鲫鱼出口项目为重点,加强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建立
药残监测制度。投放苗种做到来源清楚,在生产中期或后期进行药残检测。二是严格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市水产局组织技术部门和渔政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无生产记录及违规用药行为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实施步骤:全年开展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7月组织开展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强化行政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产地环境是否污染、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对存在问题坚决依法予以查处。7月对鲫鱼出口生产基地进行药残检测并检查。10月组织开展“**市中秋节、十一黄金周节日期间水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测”活动,对全市水产品生产基地、部分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进行监督抽检。11月下旬开展“元旦、春节节日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活动,将对全市水产品生产基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全面开展水产品监督抽检。
(六)积极推动养殖证制度建设
主要内容:制定《**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组织制定水域、滩涂养殖规划,要从渔业生产现状出发,充分考虑渔民所需空间,处理好水域、滩涂养殖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养殖功能布局。同时要将适养的浅海、滩涂、水库和盐碱地资源尽可能纳入规划,报政府批准。落实《物权法》要求,继续组织核发《养殖使用证》,作为渔民确权使用凭证,保护广大养殖生产者的自身权益,**年全市养殖证发证率要达到80%以上。
实施步骤:4月制定《**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4月下旬召开全市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动员会议,指导区(县)编制《水域滩涂规划》。5~8月全市组织核发《养殖使用证》。9~10月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检查养殖证制度建设情况,养殖证发放落实情况。11月召开养殖证制度建设工作总结会议,对成绩突出的区(县)予以表彰。
(七)全面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
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年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完善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突出抓好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和养殖过程中的药品使用的执法检查,取缔无证生产和查处违法用药行为。切实加强执法人员和养殖生产者水产养殖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增强养殖生产者的守法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逐步建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以渔政执法机构为主,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协作配合的水产养殖业执法工作机制。
实施步骤:3月底下发《**市**年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并做好执法前的准备工作。4~6月市渔业执法机构组织各县渔业执法部门检查国家级、市级水产良种场和苗种场,并到机场对外省市进入我市的苗种检疫情况进行检查。7~10月检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渔药使用情况。4~10月市渔业主管部门将组织2次以上督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组织第一次督查,8月上、中旬组织第二次督查。11月由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组织区县渔业执法部门对全市水产养殖专项执法行动进行总结,于11月20日报市水产局。
四、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
各区(县)渔业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制定本区(县)的实施方案。为保证本“行动”实施,做到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成立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领导小组:
渔业管理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申报、检查、验收,养殖证制度建设、水生动物防疫、良繁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管理工作。
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项目申报、督促检查、协调,组织验收。
科技市场处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组织技术培训,科技入户和技术推广工作。
渔政环保处负责组织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执法检查。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负责执法工作。
市水产研究所、技术推广站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工作。
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测。
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负责水生动物病害防疫检疫,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技术指导工作。
各区(县)成立相应的由局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责任到人。
市、区(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执行的情况。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本区(县)的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将推进行动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积极完成推进行动的各项目标。在工作中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水产健康养殖创造良好社会条件。